CN217333069U -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33069U
CN217333069U CN202221014172.0U CN202221014172U CN217333069U CN 217333069 U CN217333069 U CN 217333069U CN 202221014172 U CN202221014172 U CN 202221014172U CN 217333069 U CN217333069 U CN 2173330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module
light emitting
back plate
disposed
optical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1417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泰成
李健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Shiw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Shiw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Shiw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Shiw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1417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330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330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330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第一加强件、光学膜片组和显示屏,所述第一加强件设置于所述背板的一侧表面上,所述光学膜片组和所述显示屏相互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件上。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的结构比较固定,需要采用厚度较大而结构复杂的框架结构来保证结构强度,导致液晶显示器的整机厚度尺度较大、生产装配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可以降低整机尺寸和生产装配成本。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第一加强件、光学膜片组和显示屏,所述第一加强件设置于所述背板的一侧表面上,所述光学膜片组和所述显示屏相互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板包括底板部和周侧挡边部,所述底板部和所述周侧挡边部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一加强件、所述光学膜片组和所述显示屏分别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加强件固定于所述底板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件设置于所述底板部和所述周侧挡边部的邻接区域,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周侧挡边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避位加强件,所述避位加强件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接近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一侧表面,所述避位加强件上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容纳槽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避位加强件相错地设置于所述背板的同一侧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件设置于所述背板的边缘区域,所述避位加强件设置于所述背板的中间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发光单元和薄膜晶体管,所述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避位加强件上接近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一侧表面,所述薄膜晶体管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远离光学膜片组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容纳槽部内;所述发光单元的出光面和所述光学膜片组保持直接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背板和所述光学膜片组之间,所述发光单元的出光面和所述光学膜片组保持直接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为Mini LED或Micro LED。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背板、第一加强件、光学膜片组和显示屏,将第一加强件设置在背板的一侧表面上,而将光学膜片组和显示屏相互间隔地设置于第一加强件上,使光学膜片组和显示屏通过第一加强件安装在背板上,利用第一加强件增加背板的结构强度以及背板和其他功能器件的连接强度,使得背板在满足设计强度时所需的厚度显著下降,同时简化背光模组的整体结构,从而降低背板的厚度和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半剖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去除光学膜片组和显示屏后的主视结构图;
图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局部剖视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背光模组,10-背板,11-底板部,12-周侧挡边部,20-第一加强件,30-光学膜片组,40-显示屏,50-避位加强件,51-容纳槽部,60-发光单元,70-薄膜晶体管,80-封屏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本申请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另外,“基于”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因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额外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
在本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申请,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申请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申请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1,该背光模组1包括背板10、第一加强件20、光学膜片组30和显示屏40,可以降低整机尺寸和生产装配成本。
第一加强件20设置于背板10的一侧表面上,光学膜片组30和显示屏40相互间隔地设置于第一加强件20上。这里,光学膜片组30和显示屏40可以通过不同的固定方式设置在第一加强件20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加强件20可以设有挂设固定部,光学膜片组30可以挂设在挂设固定部上;而显示屏40可以通过封屏胶80粘接固定在第一加强件20上。在固定设置后,光学膜片组30和显示屏40之间可以设有间隙而保持间隔。
这样,由第一加强件20和背板10进行直接连接,而光学膜片组30和显示屏40通过第一加强件20安装在背板10上,利用第一加强件20增加背板10的结构强度以及背板10和其他功能器件的连接强度,使得背板10在满足设计强度时所需的厚度显著下降,同时简化背光模组1的整体结构,从而降低背板10的厚度和材料成本。
背板10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10可以包括底板部11和周侧挡边部12,底板部11和周侧挡边部12围合形成容纳腔;相应地,第一加强件20、光学膜片组30和显示屏40分别设置于容纳腔内,而第一加强件20可以固定于底板部11上、对底板部11进行直接的结构增强。采用上述结构,周侧挡边部12可以沿周侧对底板部11进行结构支撑,增加背板10的抗弯性能和结构强度。在一些示例中,底板部11和周侧挡边部12可以一体成型,可以由金属薄板冲压成型或一体铸造/注塑成型,具有较佳的结构性能和结构强度。
第一加强件20在背板10上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强件20可以设置于底板部11和周侧挡边部12的邻接区域,而第一加强件20和周侧挡边部12连接。这样,底板部11和周侧挡边部12之间除直接连接支撑外,还可以通过第一加强板进行增加连接支撑,增加背板10的整体强度。
如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还可以包括避位加强件50。避位加强件50设置于背板10上接近光学膜片组30的一侧表面,避位加强件50上远离背板10的一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容纳槽部51。这里,容纳槽部51可以是通槽部,也可以是盲槽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一方面,避位加强件50可以增加背板10的结构强度,降低背板10在满足设计强度时所需的厚度,具有较佳的减薄性能;另一方面,容纳槽部51可以提供避位安装空间,使诸如驱动电路等功能器件可以嵌入安装于容纳槽部51内,使得背光模组1的整体安装结构比较紧密,避免因引入避位加强件50而导致背光模组1的厚度明显增加。
第一加强件20和避位加强件50的相对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强件20和避位加强件50可以相错地设置于背板10的同一侧表面上,即第一加强件20在背板10上的正投影和避位加强件50在背板10上的正投影互不重叠,使第一加强件20和避位加强件50同层设置而对背板10的不同区域进行结构增强,且避免重叠设置而增加背光模组1的整体厚度,具有较佳的轻薄性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强件20和避位加强件50也可以至少部分重叠地设置于背板10的同一侧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强件20可以设置于背板10的边缘区域,避位加强件50可以设置于背板10的中间区域。这样,第一加强件20可以直接地对背板10的边缘区域进行结构增强,而避位加强件50可以直接地对背板10的中间区域进行结构增强,使得背板10的各个区域均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加强件20可以是加强钢条,而避位加强件50可以是加强钢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还可以包括发光单元60。这里,发光单元60可以设置于背板10和光学膜片组30之间,发光单元60的出光面和光学膜片组30保持直接相对。换言之,发光单元60的出光面和光学膜片组30之间可以不设置扩散板,由光学膜片组30一并实现光斑扩散和混光增亮功能;这样,通过取消扩散板,可以简化背光模组1的整体结构,进一步降低背光模组1的整体厚度以及生产装配难度和成本,提高生产装配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背光模组1还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70和如上的避位加强件50,薄膜晶体管70被配置为驱动发光单元60进行发光。这里,发光单元60可以设置于避位加强件50上接近光学膜片组30的一侧表面,而薄膜晶体管70可以设置于发光单元60远离光学膜片组30的一侧、且位于容纳槽部51内。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避位加强件50的表面区域进行避位安装,实现紧凑而轻薄化的结构设置。
发光单元60的结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示例中,发光单元60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发光器件。发光器件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可以采用诸如Micro LED、Mini LED等发光二极管类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示例性的,发光器件可以是Mini LED或Micro LED,可以增加发光器件的排布密度;相应地,发光单元60可以形成更为密集的发光阵列而具有较高的发光亮度,从而提高背光模组1的显示亮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以上任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这里,显示设备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可以采用诸如液晶显示器、平板电视等类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相应地,显示设备可以采用相应设备类型的对应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第一加强件、光学膜片组和显示屏,所述第一加强件设置于所述背板的一侧表面上,所述光学膜片组和所述显示屏相互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底板部和周侧挡边部,所述底板部和所述周侧挡边部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一加强件、所述光学膜片组和所述显示屏分别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加强件固定于所述底板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件设置于所述底板部和所述周侧挡边部的邻接区域,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周侧挡边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避位加强件,所述避位加强件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接近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一侧表面,所述避位加强件上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容纳槽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避位加强件相错地设置于所述背板的同一侧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件设置于所述背板的边缘区域,所述避位加强件设置于所述背板的中间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光单元和薄膜晶体管,所述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避位加强件上接近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一侧表面,所述薄膜晶体管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远离光学膜片组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容纳槽部内;所述发光单元的出光面和所述光学膜片组保持直接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背板和所述光学膜片组之间,所述发光单元的出光面和所述光学膜片组保持直接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为Mini LED或Micro LED。
10.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2221014172.0U 2022-04-27 2022-04-27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Active CN2173330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4172.0U CN217333069U (zh) 2022-04-27 2022-04-27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4172.0U CN217333069U (zh) 2022-04-27 2022-04-27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33069U true CN217333069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49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14172.0U Active CN217333069U (zh) 2022-04-27 2022-04-27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330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30967B1 (en) Curv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0557985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170235183A1 (en) Mobile Terminal
CN109765716B (zh) 超窄边框液晶显示模组
US8698974B2 (en) Receiving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the same
EP207562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US11930291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television
KR20120084072A (ko) 표시 장치
WO2023124290A1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EP3905704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television
US20130258237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CD Device and LCD Device
CN202351567U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
CN217333069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11061811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5181323U (zh) 光学模组、电子设备
CN211014944U (zh) 背光模组的支撑框、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JP4305564B2 (ja) 画像表示装置とその支持体構造
US11243431B2 (en) Backlight module,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panel
KR102568323B1 (ko) 내로우 베젤을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CN207164404U (zh) 一种新型液晶显示模组
US20190271880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216118306U (zh) 光学膜片组的固定结构和背光模组
CN218383571U (zh) 一种下框平整的背光模组
US10859761B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16748369U (zh) 一种无异响的车载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