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24189U - 一种镁合金热处理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镁合金热处理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324189U CN217324189U CN202220375062.0U CN202220375062U CN217324189U CN 217324189 U CN217324189 U CN 217324189U CN 202220375062 U CN202220375062 U CN 202220375062U CN 217324189 U CN217324189 U CN 2173241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box
- magnesium alloy
- furnace
- side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处理炉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镁合金热处理炉,包括底板、热回收箱和炉箱,所述热回收箱固定设置在底板上侧壁中心处,所述炉箱固定设置在热回收箱上侧壁,所述炉箱一侧铰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炉箱下侧壁内壁固定设置有空心板,所述空心板上固定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放料板,所述空心板上侧壁中心处固定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顶端向上贯穿炉箱设置,所述炉箱内壁固定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加热圈,所述加热圈设置成U型;炉箱内部的热源气体保持流动,放料板上的镁合金物料接受均匀的热处理,从而缩短镁合金物料热处理所需要的时间,通过供热装置与多组加热圈的配合,可以从炉箱内多个角度镁合金物料进行均匀加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炉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镁合金热处理炉。
背景技术
热处理炉是对金属工件进行各种金属热处理的工业炉的统称,对金属工件进行各种金属热处理的工业炉的统称,镁合金用于制作汽车零部件,而现如今汽车产业发达,零部件消耗极大,用于对镁合金物料加热的热处理炉随之也受到市场的喜爱。
现有的镁合金热处理炉为了保持内部热气循环流动,往往需要设置排气孔将热处理多余的气体排到炉箱外侧,这些气体中依然夹杂的不少的热量,现有技术并不能对这部分热量加以利用,从而导致热量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中炉箱排出气体中依然夹杂的不少的热量,现有技术并不能对这部分热量加以利用,从而导致热量的浪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镁合金热处理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镁合金热处理炉,包括底板、热回收箱和炉箱,所述热回收箱固定设置在底板上侧壁中心处,所述炉箱固定设置在热回收箱上侧壁,所述炉箱一侧铰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炉箱下侧壁内壁固定设置有空心板,所述空心板上固定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放料板,所述空心板上侧壁中心处固定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顶端向上贯穿炉箱设置,所述炉箱内壁固定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加热圈,所述加热圈设置成U型,所述加热圈远离炉箱侧壁一侧开设有多组均匀分布的通气孔,所述炉箱外侧设置有与多组加热圈连通的供热装置,所述热回收箱内设置有热回收装置,且炉箱内腔上部与热回收箱内腔下部通过一级出气管连通,所述热回收箱远离一级出气管的一侧固定连通有二级出气管;使炉箱内部的热源气体保持流动,从而使放料板上的镁合金物料接受均匀的热处理,从而缩短镁合金物料热处理所需要的时间,通过供热装置与多组加热圈的配合,可以从炉箱内多个角度镁合金物料进行均匀加热。
优选的,所述供热装置包括热源气箱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位于热源气箱内,且进气管一端向内伸入炉箱侧壁与多组加热圈连通,所述热源气箱上侧壁固定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与进气管连通;能够将热源气体源源不断的送入加热圈内,从而持续对炉箱内的镁合金物料进行热处理。
优选的,所述热回收装置包括储液腔和导热腔,所述储液腔和导热腔并列设置,且储液腔与导热腔通过隔板分隔,所述储液腔与空心板内腔通过过气口连通,所述隔板上镶嵌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导热柱,多组所述导热柱均伸入储液腔内;炉箱内排出的气体经过一级出气管进入导热腔,导热柱可以将气体中夹杂的热量传递给水,水气化经过过气口进入空心板内,从而配合加热圈对镁合金物料进行热处理,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避免了热量的浪费。
优选的,每个所述导热柱上均缠绕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导热丝,每个所述导热丝均设置成螺旋状;进一步提高了导热柱的热传导效率,增大了导热柱与水的接触面积。
优选的,每个所述放料板均设置成中空结构,且放料板与空心板连通,且过气口设置成上端开口小、下端开口大的喇叭形;节约了生产制造成本,空心板内的水蒸气能够进入放料板内腔从而从下侧对镁合金物料进行加热处理。
优选的,所述热回收箱侧壁镶嵌设置有透明观察窗,所述透明观察窗与热回收箱相抵处垫设有一圈隔热密封圈;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储液腔内水的多少,及时补充水源,隔热密封圈的设置提高了热回收箱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通过在热回收箱内设置热回收装置配合一级出气管的使用,使炉箱内部的热源气体保持流动,从而使放料板上的镁合金物料接受均匀的热处理,从而缩短镁合金物料热处理所需要的时间,通过供热装置与多组加热圈的配合,可以从炉箱内多个角度镁合金物料进行均匀加热;
2.炉箱内排出的气体经过一级出气管进入导热腔,导热柱可以将气体中夹杂的热量传递给水,水气化经过过气口进入空心板内,从而配合加热圈对镁合金物料进行热处理,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避免了热量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空心板与放料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隔板与导热柱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正面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凹槽与导热柱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热回收箱、3炉箱、4空心板、5放料板、6排气管、7热源气箱、8加热圈、9一级出气管、10隔板、11导热柱、12二级出气管、13通气孔、14透明观察窗、15盖板、16导热丝、1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镁合金热处理炉,包括底板1、热回收箱2和炉箱3,热回收箱2固定设置在底板1上侧壁中心处,炉箱3固定设置在热回收箱2上侧壁,炉箱3一侧铰动连接有盖板15,炉箱3下侧壁内壁固定设置有空心板4,空心板4上固定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放料板5,空心板4上侧壁中心处固定连通有排气管6,排气管6顶端向上贯穿炉箱3设置,炉箱3内壁固定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加热圈8,加热圈8设置成U型,加热圈8远离炉箱3侧壁一侧开设有多组均匀分布的通气孔13,炉箱3外侧设置有与多组加热圈8连通的供热装置,热回收箱2内设置有热回收装置,且炉箱3内腔上部与热回收箱2内腔下部通过一级出气管9连通,热回收箱2远离一级出气管9的一侧固定连通有二级出气管12;通过在热回收箱2内设置热回收装置配合一级出气管9的使用,使炉箱3内部的热源气体保持流动,从而使放料板5上的镁合金物料接受均匀的热处理,从而缩短镁合金物料热处理需要的时间,通过供热装置与多组加热圈8的配合,可以从炉箱3内多个角度镁合金物料进行均匀加热。
供热装置包括热源气箱7和进气管,进气管位于热源气箱7内,且进气管一端向内伸入炉箱3侧壁与多组加热圈8连通,热源气箱7上侧壁固定设置有气泵,气泵与进气管连通;通过热源气箱7配合进气管以及气泵的使用,能够将热源气体源源不断的送入加热圈8内,从而持续对炉箱3内的镁合金物料进行热处理。
热回收装置包括储液腔和导热腔,储液腔和导热腔并列设置,且储液腔与导热腔通过隔板10分隔,储液腔与空心板4内腔通过过气口连通,隔板10上镶嵌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导热柱11,多组导热柱11均伸入储液腔内;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可以向储液腔内加入水,热回收箱2侧壁设置有与储液腔连通的加水口,炉箱3内排出的气体经过一级出气管9进入导热腔,导热柱11可以将气体中夹杂的热量传递给水,水气化经过过气口进入空心板4内,从而配合加热圈8对镁合金物料进行热处理,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避免了热量的浪费。
每个导热柱11上均缠绕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导热丝16,每个导热丝16均设置成螺旋状;通过导热丝16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导热柱11的热传导效率,增大了导热柱11与水的接触面积。
每个放料板5均设置成中空结构,且放料板5与空心板4连通,且过气口设置成上端开口小、下端开口大的喇叭形;中空结构的放料板5,节约了生产制造成本,空心板4内的水蒸气能够进入放料板5内腔从而从下侧对镁合金物料进行加热处理。
热回收箱2侧壁镶嵌设置有透明观察窗14,透明观察窗14与热回收箱2相抵处垫设有一圈隔热密封圈;透明观察窗14的设置,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储液腔内水的多少,及时补充水源,隔热密封圈的设置提高了热回收箱2的密封效果。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6所示,对比实施例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每个导热柱11下端均均开设有对应的凹槽17;通过在导热柱11上开设凹槽17,既节约了材料,削减制造成本,同时方便进入导热腔内的气体将自身的热量通过导热柱11传递给储液腔内的水,提高了热量传导效率。
工作原理,热源气箱7配合进气管以及气泵的使用,能够将热源气体源源不断的送入加热圈8内,从而持续对炉箱3内的镁合金物料进行热处理,炉箱3内排出的气体经过一级出气管9进入导热腔,导热柱11可以将气体中夹杂的热量传递给水,水气化经过过气口进入空心板4内,从而配合加热圈8对镁合金物料进行热处理,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避免了热量的浪费。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镁合金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热回收箱(2)和炉箱(3),所述热回收箱(2)固定设置在底板(1)上侧壁中心处,所述炉箱(3)固定设置在热回收箱(2)上侧壁,所述炉箱(3)一侧铰动连接有盖板(15),所述炉箱(3)下侧壁内壁固定设置有空心板(4),所述空心板(4)上固定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放料板(5),所述空心板(4)上侧壁中心处固定连通有排气管(6),所述排气管(6)顶端向上贯穿炉箱(3)设置,所述炉箱(3)内壁固定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加热圈(8),所述加热圈(8)设置成U型,所述加热圈(8)远离炉箱(3)侧壁一侧开设有多组均匀分布的通气孔(13),所述炉箱(3)外侧设置有与多组加热圈(8)连通的供热装置,所述热回收箱(2)内设置有热回收装置,且炉箱(3)内腔上部与热回收箱(2)内腔下部通过一级出气管(9)连通,所述热回收箱(2)远离一级出气管(9)的一侧固定连通有二级出气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镁合金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装置包括热源气箱(7)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位于热源气箱(7)内,且进气管一端向内伸入炉箱(3)侧壁与多组加热圈(8)连通,所述热源气箱(7)上侧壁固定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与进气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镁合金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装置包括储液腔和导热腔,所述储液腔和导热腔并列设置,且储液腔与导热腔通过隔板(10)分隔,所述储液腔与空心板(4)内腔通过过气口连通,所述隔板(10)上镶嵌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导热柱(11),多组所述导热柱(11)均伸入储液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镁合金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热柱(11)上均缠绕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导热丝(16),每个所述导热丝(16)均设置成螺旋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镁合金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放料板(5)均设置成中空结构,且放料板(5)与空心板(4)连通,且过气口设置成上端开口小、下端开口大的喇叭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镁合金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箱(2)侧壁镶嵌设置有透明观察窗(14),所述透明观察窗(14)与热回收箱(2)相抵处垫设有一圈隔热密封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375062.0U CN217324189U (zh) | 2022-02-23 | 2022-02-23 | 一种镁合金热处理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375062.0U CN217324189U (zh) | 2022-02-23 | 2022-02-23 | 一种镁合金热处理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324189U true CN217324189U (zh) | 2022-08-30 |
Family
ID=82997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375062.0U Active CN217324189U (zh) | 2022-02-23 | 2022-02-23 | 一种镁合金热处理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324189U (zh) |
-
2022
- 2022-02-23 CN CN202220375062.0U patent/CN21732418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452687U (zh) | 冷凝式燃气采暖热水炉 | |
CN217324189U (zh) | 一种镁合金热处理炉 | |
CN213984712U (zh) | 一种用于化工生产的新型换热器 | |
CN101380561B (zh) | 副产高压蒸汽的大型膜式水冷壁气相反应器 | |
CN216654502U (zh) | 一种径向等温合成氨反应器 | |
CN201015252Y (zh) | 用于液体散热装置中的一体式热交换器 | |
CN215823032U (zh) | 重整制氢反应器 | |
CN212253706U (zh) | 一种合成炉底盘换热系统 | |
CN212559457U (zh) | 一种集成式高性能重整反应器 | |
CN211650854U (zh) | 一种空气、水冷复合型节能冷却器 | |
CN203893711U (zh) | 一种直接冷凝多管型换热装置 | |
CN112432361A (zh) | 一种集中供暖系统冷凝换热器 | |
CN208203495U (zh) | 一种工业空压机废热循环利用系统 | |
CN204829853U (zh) | 贯流锅炉炉筒 | |
CN206130944U (zh) | 一种高效废热锅炉 | |
CN212747454U (zh) | 沼气发电机组的余热回收装置 | |
CN219265058U (zh) | 一种塔式高效换热器 | |
CN216155479U (zh) | 一体化制氢催化加热器 | |
CN219199142U (zh) | 一种制氢装置富裕蒸汽回收再用装置 | |
CN220450105U (zh) | 一种煤气转化炉烧嘴冷却装置 | |
CN204373222U (zh) | 板式燃气水箱 | |
CN213066074U (zh) | 一种拉丝机节能蒸汽发生装置 | |
CN212619371U (zh) | 一种利用发电机余热生产热水装置 | |
CN201221755Y (zh) | 蒸汽发生器 | |
CN221221406U (zh) | 一种换热型压力容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