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15677U - 水漏模具 - Google Patents

水漏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15677U
CN217315677U CN202220654481.8U CN202220654481U CN217315677U CN 217315677 U CN217315677 U CN 217315677U CN 202220654481 U CN202220654481 U CN 202220654481U CN 217315677 U CN217315677 U CN 2173156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nch
die hole
die
nut
hour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5448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台英
余传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SEAGULL KITCHEN AND BATH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SEAGULL KITCHEN AND BATH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SEAGULL KITCHEN AND BATH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SEAGULL KITCHEN AND BATH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5448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156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156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156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水漏模具,包括:下模,其具有下模孔;下冲头,其上端穿过所述下模孔;上模,其具有上模孔,所述上模孔与所述下模孔相对设置;上冲头,其下端穿过所述上模孔,所述上冲头上端连接有冲把,所述上冲头的下部侧壁设置有环形凹槽。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锻坯投料量和对锻坯的损坏,降低水漏的制作成本。

Description

水漏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相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漏模具。
背景技术
水漏对于卫浴行业来讲是一个常见产品,该产品的结构如图1~2所示。但现有的一些模具在下冲头与下模之间设置有推筒5结构,如图3所示,在锻坯加工完成后,依赖推筒5将锻坯推出模具,而推筒5的厚度不应该过小,否则无法进行有效地推动。这就造成锻坯需要保持较大的加工余量,增大了锻坯的投料量,提升了制作成本。还有一些模具利用顶针直接接触锻坯,而顶针极易损坏锻坯。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一定程度克服上述缺陷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水漏模具,能够减少锻坯投料量和对锻坯的损坏,降低水漏的制作成本。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水漏模具,包括:下模,其具有下模孔;下冲头,其上端穿过所述下模孔;上模,其具有上模孔,所述上模孔与所述下模孔相对设置;上冲头,其下端穿过所述上模孔,所述上冲头上端连接有冲把,所述上冲头的下部侧壁设置有环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下冲头、所述上模、所述上冲头、所述下模围成的形状与水漏形状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的截面为三角形。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的数量有多个,并且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孔的尺寸与所述上冲头的尺寸匹配,所述冲把的尺寸大于所述上模孔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上端连接有螺母套,所述螺母套上部外壁设置有外螺纹,并通过所述外螺纹与一螺母连接,所述螺母上端向内延伸形成有一环形延伸部,所述冲把中部形成有一肩部,所述环形延伸部与所述肩部的位置上下对应,并间隔第一预定距离。
进一步地,还包括:顶针,其设置在所述螺母上方,并间隔第二预定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水漏模具,包括:下模,其具有下模孔;下冲头,其上端穿过所述下模孔;上模,其具有上模孔,所述上模孔与所述下模孔相对设置,所述上模孔的尺寸与所述上冲头的尺寸匹配,所述冲把的尺寸大于所述上模孔的尺寸,所述上模上端连接有螺母套,所述螺母套上部外壁设置有外螺纹,并通过所述外螺纹与一螺母连接,所述螺母上端向内延伸形成有一环形延伸部,所述冲把中部形成有一肩部,所述环形延伸部与所述肩部的位置上下对应,并间隔第一预定距离;上冲头,其下端穿过所述上模孔,所述上冲头上端连接有冲把,所述上冲头的下部侧壁设置有环形凹槽;顶针,其设置在所述螺母上方,并间隔第二预定距离。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具有推筒结构,可以减少加工余量,从而能够减少锻坯投料量,打料时,也不与锻坯直接接触,减少了对锻坯的损坏,从而降低水漏的制作成本,而且锻坯被上冲头带出来,可由其它机构接找,更容易实现锻造自动化,减少工人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2为水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推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水漏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上冲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A处放大图;
图7为顶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4~7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水漏模具,包括:下模3,其具有下模孔;下冲头4,其上端穿过所述下模孔;上模1,其具有上模孔,所述上模孔与所述下模孔相对设置;上冲头2,其下端穿过所述上模孔,所述上冲头2上端连接有冲把101,所述上冲头2的下部侧壁设置有环形凹槽201;
在上述实施例中,上模1和下模3上下对应设置,上模孔和下模孔上下对应设置,上模孔内设置上冲头2,下模孔内设置下冲头4,通过将铜棒投入上模1、下模3、上冲头2和下冲头4之间,下模3和下冲头4固定不动,冲把101带动上模1、上冲头2向下运动,锻造铜棒,打出锻坯;随后,冲把101带动上模1和上冲头2向上运动,由于环形凹槽201的存在,锻坯表面有环形凸起,从而冲把101能够将锻坯带出下模3,再通过上模1与上冲头2的相对运动,将锻坯顶离上冲头2,完成打料,再将锻坯进行其它加工工序,制成水漏;可选地,环形凹槽201的尺寸较小,如深度不大于0.5毫米,使得锻坯上的环形凸起的尺寸较小,可以减少后续加工工序;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不具有推筒结构,可以减少加工余量(参见图3,现有技术中锻坯至少要达到推筒的厚度),从而能够减少锻坯投料量,打料时,也无需与锻坯直接接触,减少了对锻坯的损坏,从而降低水漏的制作成本,而且锻坯被上冲头2带出来后,可由其它机构接找,因而更容易实现锻造自动化,减少工人劳动强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冲头4、所述上模1、所述上冲头2、所述下模3围成的形状与水漏形状匹配,参见图4。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凹槽201的截面为三角形,可选为直角三角形,参见图6。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凹槽201的数量有多个,并且间隔布置,提升锻坯与上冲头2的连接紧密度,使得冲把101向上运动能够将锻坯带出下模3。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孔的尺寸与所述上冲头2的尺寸匹配,所述冲把101的尺寸大于所述上模孔的尺寸;如图4所示,上模孔供上冲头2穿过,又能使得冲把101对上模1进行下压。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1上端连接有螺母套102,如螺纹连接,所述螺母套102上部外壁设置有外螺纹,并通过所述外螺纹与一螺母103连接,螺母套102的尺寸与冲把101下部的尺寸匹配,所述螺母103上端向内延伸形成有一环形延伸部1031,所述冲把中部形成有一肩部1011,所述环形延伸部1031与所述肩部1011的位置上下对应,并间隔第一预定距离,即使冲把101与螺母套102之间具有一段滑动距离,上模1与上冲头2之间具有相对位移;冲把101带动上模1和上冲头2向上运动,由于环形凹槽201的存在,锻坯表面有环形凸起,从而冲把101能够将锻坯带出下模3,由于锻坯的存在(产生连接作用),上冲头2与上模1开始一起向上运动,运动一段距离后,与上模1连接的螺母103触碰到打料机构,上模1不再向上运动,上冲头2则可以继续向上运动(由于第一预定距离的存在),上模1和上冲头2产生相对运动,使得锻坯脱落。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顶针6,其设置在所述螺母103上方,并间隔第二预定距离;顶针6是一种可选地打料机构,用于在上模向上运动时,触碰螺母103;第二预定距离方便顶针使锻坯脱出上冲头2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水漏模具,包括:下模3,其具有下模孔;下冲头4,其上端穿过所述下模孔;上模1,其具有上模孔,所述上模孔与所述下模孔相对设置,所述上模孔的尺寸与所述上冲头2的尺寸匹配,所述冲把101的尺寸大于所述上模孔的尺寸,所述上模上端连接有螺母套102,所述螺母套102上部外壁设置有外螺纹,并通过所述外螺纹与一螺母连接,所述螺母103上端向内延伸形成有一环形延伸部1031,所述冲把中部形成有一肩部1011,所述环形延伸部1031与所述肩部1011的位置上下对应,并间隔第一预定距离;上冲头2,其下端穿过所述上模孔,所述上冲头2上端连接有冲把101,所述上冲头2的下部侧壁设置有环形凹槽201;顶针,其设置在所述螺母103上方,并间隔第二预定距离;使用时,将铜棒投入上模、下模、上冲头2和下冲头4之间,下模和下冲头4固定不动,冲把101带动上模、上冲头2向下运动,锻造铜棒,由于下冲头4、下模、上冲头2、下模围成的形状与水漏形状匹配,打出锻坯;随后,冲把101带动上模和上冲头2向上运动,由于环形凹槽201的存在,锻坯表面有环形凸起,从而冲把101能够将锻坯带出下模3,冲把101与螺母套102之间具有一段滑动距离,上模与上冲头2之间具有相对位移;冲把101带动上模和上冲头2向上运动,由于环形凹槽201的存在,锻坯表面有环形凸起,从而冲把101能够将锻坯带出下模,由于锻坯的存在,上冲头2与上模1开始一起向上运动,运动一段距离后,与上模1连接的螺母触碰到打料机构,上模1不再向上运动,上冲头2继续向上运动,由于上模1和上冲头2产生相对运动,使得锻坯脱落。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水漏模具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8)

1.水漏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模,其具有下模孔;
下冲头,其上端穿过所述下模孔;
上模,其具有上模孔,所述上模孔与所述下模孔相对设置;
上冲头,其下端穿过所述上模孔,所述上冲头上端连接有冲把,所述上冲头的下部侧壁设置有环形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冲头、所述上模、所述上冲头、所述下模围成的形状与水漏形状匹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的截面为三角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的数量有多个,并且间隔布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孔的尺寸与所述上冲头的尺寸匹配,所述冲把的尺寸大于所述上模孔的尺寸。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上端连接有螺母套,所述螺母套上部外壁设置有外螺纹,并通过所述外螺纹与一螺母连接,所述螺母上端向内延伸形成有一环形延伸部,所述冲把中部形成有一肩部,所述环形延伸部与所述肩部的位置上下对应,并间隔第一预定距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漏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顶针,其设置在所述螺母上方,并间隔第二预定距离。
8.水漏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模,其具有下模孔;
下冲头,其上端穿过所述下模孔;
上模,其具有上模孔,所述上模孔与所述下模孔相对设置,
上冲头,其下端穿过所述上模孔,所述上冲头上端连接有冲把,所述上冲头的下部侧壁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上模孔的尺寸与所述上冲头的尺寸匹配,所述冲把的尺寸大于所述上模孔的尺寸,所述上模上端连接有螺母套,所述螺母套上部外壁设置有外螺纹,并通过所述外螺纹与一螺母连接,所述螺母上端向内延伸形成有一环形延伸部,所述冲把中部形成有一肩部,所述环形延伸部与所述肩部的位置上下对应,并间隔第一预定距离
顶针,其设置在所述螺母上方,并间隔第二预定距离。
CN202220654481.8U 2022-03-24 2022-03-24 水漏模具 Active CN2173156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54481.8U CN217315677U (zh) 2022-03-24 2022-03-24 水漏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54481.8U CN217315677U (zh) 2022-03-24 2022-03-24 水漏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15677U true CN217315677U (zh) 2022-08-30

Family

ID=83000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54481.8U Active CN217315677U (zh) 2022-03-24 2022-03-24 水漏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156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186209A (en) Method of cold forming an elongated hollow article
CN101972792B (zh) 一种大型杯形件的热反挤压成型模具
CN102029301A (zh) 大型杯形件的热反挤压成型工艺
CN203508787U (zh) 具有拉伸功能的摩托车超越离合器压盖的模具
KR100321002B1 (ko) 톱니형태부착 링형상물품의 냉간성형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성형장치
CN103521616A (zh) 具有拉伸功能的摩托车超越离合器压盖的模具
CN217315677U (zh) 水漏模具
CN204524019U (zh) 轴盖成形模具
CN204747277U (zh) 加工气门摇臂的落料、冲孔复合模
US2393850A (en) Method and means for making nut blanks
CN113210513B (zh) 带有法兰的拉深件的拉深模具
CN105081083A (zh) 一种端盖冲孔落料拉伸模
CN211888562U (zh) 一种压边成型组件结构
CN203484539U (zh) 摩托车超越离合器压盖的模具
CN210412358U (zh) 一种模具分模结构
CN210412201U (zh) 一种精密冷冲模
CN106001273A (zh) 一种料斗的涨口模具
RU2447966C2 (ru) Штамп для закрытой объемной штамповки
CN104384309A (zh) 一种悬臂式冲侧孔模具
CN211661005U (zh) 一种带有主模落料结构的冷镦模具
TWI817735B (zh) 多沖程之長套筒成型方法
CN110560558A (zh) 一种u型底座排样方法
CN113857338B (zh) 卡钳活塞成型模具
CN210996012U (zh) 一种冲孔靠近产品弯折边的冲裁模具
CN216575203U (zh) 工件冲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