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12589U - 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12589U
CN217312589U CN202220131689.1U CN202220131689U CN217312589U CN 217312589 U CN217312589 U CN 217312589U CN 202220131689 U CN202220131689 U CN 202220131689U CN 217312589 U CN217312589 U CN 2173125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ing
mud
water
filtering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3168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斐
杨锃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13168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125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125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125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Using Liqui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包括水箱和混合部,混合部包括混合管、与混合管导通的供水管以及连接于混合管末端的混合驱动装置,混合驱动装置可驱使混合管将扬尘吸入混合管内,供水管可将水进行雾化并注入混合管内,扬尘与雾化后的水在混合管内混合并形成泥浆,洗去扬尘的空气由混合管的尾端排出,水箱包括过滤装置和罩设于过滤装置外侧的储液桶,于混合部的底端与水箱之间设有连通两者的导泥口,过滤装置设于导泥口的下方,过滤装置可将泥浆固液分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对空气中扬尘的洗涤过程在装置内部进行,防止泥浆掉落在地上妨碍施工,而又由于可对泥浆进行过滤,实现水的重复利用,更为节约水资源。

Description

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尘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现场灰尘很多,特别是在室内结构的二次施工和装修阶段,在无风环境下,由于环境封闭,室内作业人员在工作时,会吸入大量含尘颗粒或有害物质;长此以往,底部会聚集大量的灰尘,会对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较大的损害,因而在室内施工时,必须要做好防尘。
室内施工的防尘一般会用到防尘装置,现有的防尘装置一般时通过将水雾化后喷洒在空气中,将空气中的扬尘吸附并掉落在地上,但是这种除尘方式首先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其次还会在室内形成大量的泥浆,不利于施工的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以可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更加利于施工的进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用于室内施工时,对扬尘的防治,包括水箱和设于所述水箱上的混合部;
所述混合部包括混合管、与所述混合管导通的供水管以及连接于所述混合管末端的混合驱动装置;
所述混合驱动装置可驱使所述混合管将所述扬尘吸入所述混合管内,所述供水管可将水进行雾化并注入所述混合管内,所述扬尘与雾化后的水在所述混合管内混合并形成泥浆,洗去扬尘的空气由所述混合管的尾端排出;
所述水箱包括过滤装置和罩设于所述过滤装置外侧的储液桶,于所述混合部的底端与所述水箱之间设有连通两者的导泥口,所述过滤装置设于所述导泥口的下方,并可承接由所述导泥口掉落的泥浆,所述过滤装置可将所述泥浆固液分离,并将过滤出的水储存在所述储液桶内;
所述供水管的末端与所述储液桶连接,于所述供水管上设有供水驱动部。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管呈波浪形设置。
进一步的,于所述混合管的波谷处设有沉积箱,所述沉积箱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混合管的横截面的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导泥口设于所述沉积箱底部,所述沉积箱的底面倾斜设置,所述导泥口设于所述沉积箱底板的最低处。
进一步的,于所述导泥口处设有单向阀,使由所述混合部向所述水箱单向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桶,所述过滤桶的侧壁由过滤网构成,于所述过滤桶的底部设有支撑件,使所述过滤桶的底部与所述储液桶的底部上下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包括可枢转设置的枢转杆,所述枢转杆的底端伸出于所述储液桶,并连接在设于所述储液桶下方的过滤驱动部的动力输出端。
进一步的,于所述储液桶的底部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与所述储液桶的底面围合成容纳腔,所述过滤驱动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进一步的,于所述水箱的顶部设有支架,所述混合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支架上。
进一步的,于所述供水管上设有多个雾化喷头,各所述雾化喷头的出口端设于所述混合管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通过设置混合管和供水管,二者配合使用将吸入的空气内的扬尘吸附成泥浆,泥浆流入储液箱的过滤装置,经过滤装置过滤后,水进入储液箱为供供水管使用,在清除空气中的扬尘的同时,还能将除尘用的水重复利用,更为节约资源,且混合成泥浆和对泥浆过滤都在装置内部进行,不会使泥浆落在地面上,防止泥浆妨碍施工。
(2)混合管设置成波浪形,形成的泥浆会流到混合管的波谷处,可便于泥浆进入过滤装置。
(3)沉积箱的设置,由于沉积箱的横截面积大于混合管的横截面积,空气在沉积箱内的流动速度会降低,便于雾化后的水与空气里的扬尘混合成泥浆并降落在沉积箱的底部。
(4)沉积箱的底面倾斜设置,可便于将泥浆倒入到导泥口,并由导泥口进入过滤装置。
(5)通过设置单向阀,可防止由于过滤驱动部的驱动,水箱内的空气通过导泥口进入混合管,降低除尘效果。
(6)过滤装置设置为过滤筒,且过滤筒的侧壁由过滤网构成,使得泥浆进入过滤桶后,水经过过滤网的过滤进入储液箱,固体物质留在过滤桶内,实现固液分离。同时由于支撑件的设置,使得过滤筒的底面与储液桶的底面上下间隔设置,防止储液桶的内水淹没过滤桶,使得过滤筒失去过滤作用。
(7)设置支撑件包括枢转杆,且枢转杆的底部连接在过滤驱动部的动力输出端,使得过滤桶可在过滤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枢转,便于对泥浆的过滤。
(8)支撑环的设置,可为过滤驱动不的设置提供容纳空间。
(9)通过设置支架,可便于将混合驱动装置设置在高处,也就是将混合驱动装置设置在混合管的波峰处,减少泥浆或者水雾到达混合管的末端的量。
(10)通过设置过滤装置,可将空气内夹杂的少量泥浆和水雾过滤掉,干净空气排出。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第二混合管沿A-A方向的刨面图;
图3为图1的沉积箱沿A-A方向的刨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水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水箱沿A-A方向的刨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水箱;2、混合部;3、沉积箱;4、混合驱动装置;5、安装板;
101、过滤桶;102、储液桶;103、枢转杆;104、过滤驱动部;105、支撑环;106、出液口;
201、第一混合管;202、第二混合管;203、第三混合管;204、供水管;205、水泵;206、雾化喷头;
301、气口;302、导向部;303、单向阀;
501、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用于室内施工时,对扬尘的防治,包括水箱1和设于水箱1上的混合部2,混合部2包括混合管、与混合管导通的供水管204以及连接于混合管末端的混合驱动装置4。
其中,混合驱动装置4可驱使混合管将扬尘吸入混合管内,供水管204可将水进行雾化并注入混合管内,扬尘与雾化后的水在混合管内混合并形成泥浆,洗去扬尘的空气由混合管的尾端排出。
水箱1包括过滤装置和罩设于过滤装置外侧的储液桶102,于混合部2的底端与水箱1之间设有连通两者的导泥口,过滤装置设于导泥口的下方,并可承接由导泥口掉落的泥浆,过滤装置可将泥浆固液分离,并将过滤出的水储存在储液桶102内,供水管204的末端与储液桶102连接,于供水管204上设有供水驱动部。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对空气中扬尘的洗涤过程在装置内部进行,防止泥浆掉落在地上妨碍施工,而又由于可对泥浆进行过滤,实现水的重复利用,更为节约水资源。
基于以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所示,混合管呈波浪形设置,沉积箱3一共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混合管的两个波谷处。沉积箱3的两侧开设有两个气口301,通过两个气口301连接在混合管上,沉积箱3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混合管的横截面的面积,使得空气在沉积箱3内的流速低于在混合管内的流速,以便于空气内的泥浆在沉积箱3内沉降到沉积箱3的底部。
两个沉积箱3将混合管分隔为右侧的第一混合管201,中间的第二混合管202和左侧的第三混合管203。第一混合管201向右侧的上扬设置,可便于第一混合管201内形成的泥浆向下流到右侧沉积箱3内。第三混合管203向左侧的上扬设置,可便于第三混合管203内形成的泥浆流入到右侧沉积箱3内。第二混合管202呈倒“V”形设置,可便于第二混合管202内形成的泥浆向下流入到两侧的沉积箱3内。
于第一混合管201、第二混合管202和第三混合管203的一侧粘接固定有供水管204,于储水箱1上设有出液口106,各供水管204通过出液口106连接在储液桶102上。于供水管204上设置有水泵205,水泵205可将储液桶102内的水供给到混合管内。
如图2所示,于供水管204上沿供水管204的延伸方向间隔均匀设有多个雾化喷头206,各雾化喷头206的末端伸入到第二混合管202内,使得供水管204提供的水雾化后注入到混合管内。第一混合管201与第三混合管203的结构与第二混合管202同理。
如图3所示,导泥口设于沉积箱3底部,于水箱1的顶部设有进泥口,沉积箱3和水箱1通过导泥口和进泥口导通,使得沉积箱3内的泥浆可进入水箱1内部。为了便于沉积箱3内的泥浆导入到导泥口,沉积箱3的底部设有导向部302,导向部302为沉积箱3底板的倾斜设置,导泥口设于沉积箱3底板的最低处。
为了防止由于过滤驱动部104的驱动,水箱1内的空气通过导泥口进入混合管,降低除尘效果,导泥口处设有单向阀303,使由混合部2向水箱1单向导通。
如图4所示,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桶101,过滤桶101的侧壁由过滤网构成,使得泥浆进入过滤桶101后,水经过过滤网的过滤进入储液箱,固体物质留在过滤桶101内,实现固液分离。于所述过滤桶101的底部设有支撑件,使所述过滤桶101的底部与所述储液桶102的底部上下间隔设置,防止储液桶102的内水淹没过滤桶101,使得过滤筒失去过滤作用。
如图5所示,支撑件包括可枢转设置的枢转杆103,于储液桶102的底部开设有过孔,枢转杆103的底端通过过孔伸出于储液桶102的底部。于储液桶102的底部固定有过滤驱动不,枢转杆103的底端连接在过滤驱动部104的动力输出端,使得过滤桶101可在过滤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枢转,对过滤桶101内的泥浆进行甩干过滤。
为了便于对过滤驱动部104的设置提供空间,于储液桶102的底部设有支撑环105,支撑环105与储液桶102的底面围合成容纳腔,过滤驱动部104固定于容纳腔内。
最后,水箱1的顶部设有支架,支架包括安装板5和连接在水箱1和安装板5之间的支撑杆501,混合驱动装置4固定于安装板5上,且在混合驱动装置4之前的混合管上固定有过滤装置,空气内夹杂的少量泥浆和水雾过滤掉,干净空气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用于室内施工时,对扬尘的防治,包括水箱(1)和设于所述水箱(1)上的混合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部(2)包括混合管、与所述混合管导通的供水管(204)以及连接于所述混合管末端的混合驱动装置(4);
所述混合驱动装置(4)可驱使所述混合管将所述扬尘吸入所述混合管内,所述供水管(204)可将水进行雾化并注入所述混合管内,所述扬尘与雾化后的水在所述混合管内混合并形成泥浆,洗去扬尘的空气由所述混合管的尾端排出;
所述水箱(1)包括过滤装置和罩设于所述过滤装置外侧的储液桶(102),于所述混合部(2)的底端与所述水箱(1)之间设有连通两者的导泥口,所述过滤装置设于所述导泥口的下方,并可承接由所述导泥口掉落的泥浆,所述过滤装置可将所述泥浆固液分离,并将过滤出的水储存在所述储液桶(102)内;
所述供水管(204)的末端与所述储液桶(102)连接,于所述供水管(204)上设有供水驱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呈波浪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混合管的波谷处设有沉积箱(3),所述沉积箱(3)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混合管的横截面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泥口设于所述沉积箱(3)底部,所述沉积箱(3)的底面倾斜设置,所述导泥口设于所述沉积箱(3)底板的最低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导泥口处设有单向阀(303),使由所述混合部(2)向所述水箱(1)单向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桶(101),所述过滤桶(101)的侧壁由过滤网构成,于所述过滤桶(101)的底部设有支撑件,使所述过滤桶(101)的底部与所述储液桶(102)的底部上下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可枢转设置的枢转杆(103),所述枢转杆(103)的底端伸出于所述储液桶(102),并连接在设于所述储液桶(102)下方的过滤驱动部(104)的动力输出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储液桶(102)的底部设有支撑环(105),所述支撑环(105)与所述储液桶(102)的底面围合成容纳腔,所述过滤驱动部(104)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水箱(1)的顶部设有支架,所述混合驱动装置(4)设于所述支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混合管的末端设有过滤装置。
CN202220131689.1U 2022-01-18 2022-01-18 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 Active CN2173125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31689.1U CN217312589U (zh) 2022-01-18 2022-01-18 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31689.1U CN217312589U (zh) 2022-01-18 2022-01-18 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12589U true CN217312589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92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31689.1U Active CN217312589U (zh) 2022-01-18 2022-01-18 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125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312589U (zh) 建筑施工用防尘装置
CN209828408U (zh) 一种组合式一体化转鼓精细过滤器
CN215027274U (zh) 一种搅拌站自动水雾除尘装置
CN108144352A (zh) 一种摇摆往复过滤装置
CN211861364U (zh) 一种组装式水利工程用多功能灌溉装置
CN210385114U (zh) 一种精细化浆水处理系统
CN210473896U (zh) 一种粉尘收集并制作生物质颗粒燃料一体机
CN110523569A (zh) 一种喷枪清洗平台
CN211488274U (zh) 喷漆房抽油杆余漆回收利用装置
CN213924314U (zh) 一种改良式污水处理多级除臭的除臭装置
CN211069609U (zh) 一种塔式脱硫脱硝装置
CN211913324U (zh) 一种自动清洗油烟净化设备
CN218249498U (zh) 一种自动喷漆柜分级水洗净化塔装置
CN218046908U (zh) 石英砖磨边粉尘治理装置
CN218597239U (zh) 一种污水处理池清淤装置
CN210646916U (zh) 一种环境工程雾化装置
CN210303077U (zh) 一种一体式喷淋塔循环设备
CN211513891U (zh) 一种沥青拌合楼的粉尘收集装置
CN216295664U (zh) 一种新型土建施工用现场除尘装置
CN213202589U (zh) 一种喷漆机中漆雾吸附装置
JP2580280Y2 (ja) 噴霧給油装置
CN214131381U (zh) 一种用于涂料生产用混合装置
CN213942326U (zh) 一种数控设备切削液回收装置
CN218794509U (zh) 用于喷淋液的循环过滤装置
CN214170590U (zh) 一种矿道内部新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