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10568U - 脱毛仪 - Google Patents

脱毛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10568U
CN217310568U CN202123241526.3U CN202123241526U CN217310568U CN 217310568 U CN217310568 U CN 217310568U CN 202123241526 U CN202123241526 U CN 202123241526U CN 217310568 U CN217310568 U CN 217310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light
head
piece
sk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4152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红卫
吴春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4152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10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10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105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毛仪,所述脱毛仪包括:手柄;头部,所述头部与所述手柄连接;打光组件,所述打光组件设于所述头部;透光贴肤件,所述透光贴肤件安装于所述头部且适于与人体皮肤接触,所述打光组件的光通过所述透光贴肤件射出所述头部,所述透光贴肤件相对于所述手柄可活动;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手柄且向所述打光组件的方向吹风,以降低所述打光组件的温度。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毛仪不仅能够对打光组件降温,而且与皮肤贴合更加紧密,不易漏光,脱毛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脱毛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毛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脱毛仪。
背景技术
脱毛仪是依靠打光组件发出光,光能会穿透皮肤表面,到达毛囊中黑色素含量高的地方,光会散发出去,被毛囊中的黑色素吸收,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从而破坏毛囊,使其衰老,最终达到有效脱毛的目的。
相关技术中的脱毛仪通常包括手柄、头部、打光组件、透光贴肤件和风机,由于打光组件的出光方向不可改变,只能依靠用户更换握持手柄的姿势去适应不同的脱毛位置需求,但是仅靠用户手动调节脱毛仪的角度,仍存在透光贴肤件无法接触到的待脱毛位置,或者,透光贴肤件与用户的皮肤贴合不够紧密,容易造成漏光,导致脱毛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脱毛仪,该脱毛仪不仅能够对打光组件降温,而且风机与手柄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能够避免风机的重量阻碍透光贴肤件相对于手柄调整位置,从而透光贴肤件与皮肤贴合更加紧密,不易漏光,脱毛效果更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脱毛仪,包括:手柄;头部,所述头部与所述手柄连接;打光组件,所述打光组件设于所述头部;透光贴肤件,所述透光贴肤件安装于所述头部且适于与人体皮肤接触,所述打光组件的光通过所述透光贴肤件射出所述头部,所述透光贴肤件相对于所述手柄可活动;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手柄且向所述打光组件的方向吹风,以降低所述打光组件的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毛仪不仅能够对打光组件降温,而且风机与手柄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能够避免风机的重量阻碍透光贴肤件相对于手柄调整位置,从而透光贴肤件与皮肤贴合更加紧密,不易漏光,脱毛效果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头部和所述手柄可活动地连接,所述头部相对于所述手柄活动时带动所述透光贴肤件相对于所述手柄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头部和所述手柄中的一个设有转动槽且另一个设有铰接球,所述铰接球可摆动地安装于所述转动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脱毛仪还包括: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与所述打光组件连接,以与所述打光组件换热;风道管,所述风机设有出风口,所述风道管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且另一端引导风机的出风经过所述打光组件和所述散热件中的至少一个,以为所述打光组件和所述散热件中的所述至少一个降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设于所述手柄内,所述散热件设于所述头部内,所述风道管的所述另一端引导所述风机的出风经过所述散热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件包括:第一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设于所述头部内且与所述打光组件连接;第二散热件,所述第二散热件设于所述手柄内,所述风道管的所述另一端引导所述风机的出风经过所述第二散热件;柔性导热件,所述柔性导热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散热件和所述第二散热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件包括:第一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设于所述头部内且与所述打光组件连接;第二散热件,所述第二散热件设于所述手柄内且与所述第一散热件可活动地连接,所述风道管的所述另一端引导所述风机的出风经过所述第二散热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管为柔性管且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褶皱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管为柔性管,且所述头部相对于所述手柄可摆动,所述头部在任一方向上的摆动幅度小于所述风道管的内壁在对应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管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且内周面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周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端引导所述风机的出风经过所述打光组件和所述散热件中的所述至少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脱毛仪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头部内且构造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打光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散热件设于所述第二通道内,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与所述风道管的所述另一端连通,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通过所述风道管流向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用于为所述打光组件和所述散热件降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支架的朝向所述手柄的一面设有凸出的安装凸起,所述安装凸起的外周面设有安装槽,所述风道管套设于所述安装凸起且嵌入所述安装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支架的部分伸入到所述手柄内且与所述手柄的内壁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支架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手柄设有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的排气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打光组件包括:发光件,所述头部内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发光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风机向所述发光件的方向吹风,以降低所述发光件的温度;反光板,所述反光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且位于所述发光件的背向所述透光贴肤件的一侧,用于将所述发光件发出向远离所述透光贴肤件的方向的光反射至所述透光贴肤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脱毛仪还包括:传热件,所述传热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且限定出出光通道,所述传热件与所述透光贴肤件贴合,所述发光件和所述反光板安装于所述传热件,所述发光件的光和所述反光板反射的光通过所述出光通道传向所述透光贴肤件;制冷件,所述制冷件设于所述头部内且设有制冷部和散热部,所述制冷部与所述传热件贴合,所述散热部背向所述传热件;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与所述散热部连接以与所述散热部换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脱毛仪还包括:柔性连接件,所述柔性连接件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头部且另一端套设于所述手柄,以封闭所述头部和所述手柄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毛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毛仪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毛仪的另一剖视图。
图4是图3的A处的详细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毛仪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毛仪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脱毛仪1、
手柄100、转动槽110、排气口120、头部130、铰接球131、柔性连接件140、
打光组件200、发光件210、反光板220、透光贴肤件230、
风机300、出风口310、
散热件500、散热翅片510、风道管600、
安装支架700、第一通道710、第二通道720、安装凸起730、安装槽740、出气口 750、进气口760、
传热件800、出光通道810、制冷件900、制冷部910、散热部9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毛仪1。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毛仪1包括手柄100、头部130、打光组件200、透光贴肤件230和风机300。
头部130与手柄100连接,打光组件200设于头部130,透光贴肤件230安装于头部130且适于与人体皮肤接触,打光组件200的光通过透光贴肤件230射出头部130,透光贴肤件230相对于手柄100可活动,风机300设于手柄100且向打光组件200的方向吹风,以降低打光组件200的温度。
其中,透光贴肤件230可以为蓝宝石制成。
举例而言,透光贴肤件230可以相对于手柄100浮动,即透光贴肤件230沿其轴向靠近或者远离手柄100;透光贴肤件230可以相对于手柄100转动,即透光贴肤件230 以其中心轴线为转轴相对手柄100转动;再或者,透光贴肤件230可以相对于手柄100 摆动,即透光贴肤件230在手柄100的周向上相对手柄100偏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毛仪1,通过将头部130与手柄100连接,打光组件200设于头部130,这样当用户手握持住手柄100时,头部130位于手柄100的朝向用户皮肤的一端,头部130能够与皮肤贴合,打光组件200能够靠近用户皮肤,发出的光能够大部分甚至全部通过透光贴肤件230照射到用户皮肤,从而起到更好地脱毛效果。
而且,通过将打光组件200设于头部130,风机300设于手柄100,可以减轻头部 130的质量,避免多个部件的重量都集中到头部130上,有效避免头部130质量过重导致透光贴肤件230被影响而发生活动,用户容易通过手柄100来控制透光贴肤件230的方向,即用户需要减小作用力就可以控制透光贴肤件230的偏摆方向,在长时间使用脱毛仪1时也不易产生手臂酸痛的现象,使用体验更好。
并且,透光贴肤件230安装于头部130且适于与人体皮肤接触,打光组件200的光通过透光贴肤件230射出头部130,透光贴肤件230可以增大头部130与用户皮肤的贴合面积,且提高脱毛仪1与用户皮肤接触的触感,用户使用更加舒适,并且,透光脱毛仪1不会阻挡打光组件200的光线,打光组件200的光线可以透过透光贴肤件230射向用户皮肤。
另外,透光贴肤件230相对于手柄100可活动,当用户手持手柄100的姿势不方便透光贴肤件230贴合用户皮肤时,例如,用户可以根据握持习惯的不同,采用正手或者反手握持手柄100(正手握持手柄100时用户的大拇指朝向脱毛仪1的头部130,反手握持手柄100时用户的大拇指背向脱毛仪1的头部130),为身体的不同部位(例如腋下、腿部、手臂以及背部)进行脱毛时,可能会导致透光贴肤件230的相对两侧中的一侧接触到用户皮肤,而透光贴肤件230的相对两侧中的另一侧与用户皮肤之间存在间隙,通过调节透光贴肤件230和手柄100之间的相对位置,透光贴肤件230的相对两侧中先接触到用户皮肤的一侧可以向靠近手柄100的方向转动,同时透光贴肤件230的相对两侧中的另一侧能够向靠近用户皮肤的方向转动,由此,透光贴肤件230的上述另一侧与用户皮肤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直至完全贴合,从而使透光贴肤件230的背向手柄100的一侧表面与用户皮肤贴合得更加紧密,防止透光贴肤件230与用户皮肤之间存在间隙,避免漏光现象,进一步保证脱毛效果。
由于透光贴肤件230可相对于手柄100活动,可以将脱毛仪1用于不同的脱毛位置,扩大脱毛仪1的脱毛范围。
当用户手持手柄100的姿势不方便透光贴肤件230贴合用户皮肤时,透光贴肤件230 可以相对于手柄100活动,从而使透光贴肤件230与用户皮肤贴合得更加紧密,避免漏光现象,进一步保证脱毛仪1的脱毛效果,而且,由于透光组件相对于手柄100活动,可以将脱毛仪1用于不同的脱毛位置,扩大脱毛仪1的脱毛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透光贴肤件230相对于手柄100活动可以为多种情况,例如,透光贴肤件230可以相对于头部130活动,头部130与手柄100之间不可活动,从而使透光贴肤件230可以相对于手柄100活动;或者,透光贴肤件230固定于头部130且不可相对于头部130活动,头部130可以相对于手柄100活动,从而使头部130能够带动透光贴肤件230相对于手柄100活动;再或者,头部130可以相对于手柄100活动,透光贴肤件230也可以相对于头部130活动,这样透光贴肤件230与手柄100之间的角度可以进行两次调节,调节范围更大,调节效果更好,透光贴肤件230更易贴合于用户皮肤。
此外,风机300设于手柄100且向打光组件200的方向吹风,以降低打光组件200 的温度,打光组件200在长时间工作时会发热,温度升高,通过风机300可以为打光组件200快速降温,避免高温损坏打光组件200,使其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延长打光组件200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了打光组件200的高温传递至用户皮肤,进一步了提高用户体验。
如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毛仪1不仅能够对打光组件200降温,而且风机300与手柄100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能够避免风机300的重量阻碍透光贴肤件230相对于手柄100调整位置,从而透光贴肤件230与皮肤贴合更加紧密,不易漏光,脱毛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头部130和手柄100可活动地连接,头部130相对于手柄100活动时带动透光贴肤件230相对于手柄100活动,由此,当用户手持手柄100的姿势不方便头部130贴合用户皮肤时,头部130可以相对于手柄100进行活动,从而可以带动透光贴肤件230相对于手柄100活动,此时由于打光组件200也随着头部 130相对与手柄100活动,因此打光组件200和透光贴肤件230之间的相对位置不会改变,一方面避免打光组件200和透光贴肤件230之间距离变近而导致出现脱毛能量过大的情况,能够防止皮肤损伤,另一方面能够避免打光组件200和透光贴肤件230之间距离变远,保证脱毛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脱毛仪1的头部130与手柄100之间的活动可以为相对转动,即头部130和手柄100沿手柄100的轴线进行相对转动;或者脱毛仪1的头部130与手柄100 之间的活动可以相对摆动,即头部130与手柄100之间可以沿手柄100的轴向的不同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再或者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的活动可以为相对浮动,手柄100 和头部130之间沿头部130的轴向相对靠近或者远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头部130和手柄100中的一个设有转动槽110且另一个设有铰接球131,铰接球131可摆动地安装于转动槽110 内。
举例而言,头部130的朝向手柄100的一端设有铰接球131,手柄100的朝向头部130的一端设有转动槽110,通过铰接球131和转动槽110配合,头部130可以相对手柄100朝向手柄100的周向任意一侧进行摆动,头部130和手柄100在手柄100周向上的活动角度为360°,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相对的活动范围更大,无论用户以何种姿势握持手柄100,都能够更好地调节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的位置,以使头部130 可以带动透光贴肤件230与用户皮肤之间始终保持贴合,不仅透光贴肤件230与用户皮肤之间的贴合更加紧密,能够避免漏光,而且能够使透光贴肤件230更方便地接触到待脱毛位置,提高使用的舒适性。而且,通过铰接球131插入转动槽110内,可以将头部 130与手柄100进行连接,从而对头部130与手柄100进行初步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脱毛仪1还包括散热件500和风道管600。其中,散热件500可以为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制成,例如铜、铁、银等金属以及相应金属制成的合金。
散热件500与打光组件200连接,以与打光组件200换热,风机300设有出风口310,风道管600的一端与出风口310连通且另一端引导风机300的出风经过打光组件200和散热件500中的至少一个,以为打光组件200和散热件500中的至少一个降温。
具体地,打光组件200工作会导致温度升高,散热件500和打光组件200之间可以换热,以将打光组件200的热量通过散热件500快速散热到脱毛仪1内的空气中,并且,通过风机300可以加快打光组件200和散热件500附近的气流的流动速度,加快打光组件200和散热件500的散热速率,从而使打光组件200温度快速降低。
其中,风机300可以直接为打光组件200进行降温,或者打光组件200的热量传递到散热件500,再通过风机300为散热件500进行降温,以使风机300间接地为打光组件200降温,再或者,散热件500与打光组件200换热,风机300同时为打光组件200 和散热件500进行降温,降温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的活动为相对摆动时,风道管600的两端可以分别与头部130和手柄100连接,风道管600可以发生弯曲变形,既不会影响头部 130和手柄100之间的相对摆动,又能够保证风机300对打光组件200持续散热;
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的活动为相对浮动时,风道管600的两端可以分别与头部130和手柄100连接,风道管600可以发生压缩变形以及拉伸变形,既不会影响头部130 和手柄100之间的相对浮动,又能够保证风机300对打光组件200持续散热;
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的活动为相对转动,且转动轴线沿头部130的轴向延伸时,风道管600的两端可以分别与头部130和手柄100连接,风道管600可以扭转,既不会影响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的相对转动,又能够保证风机300对打光组件200持续散热。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风机300设于手柄100内,散热件500设于头部130 内,风道管600的另一端引导风机300的出风经过散热件500。
由此,设置风道管600可以使风机300所产生的气流更加集中,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另外,将风机300和散热件500分设于手柄100和头部130,可以减轻头部130的质量,避免多个部件的重量都集中到头部130上,有效避免头部130质量过重导致头部 130在自重的影响下发生活动,用户容易通过手柄100来控制头部130的方向,即用户需要减小作用力就可以控制头部130的偏摆方向,在长时间使用脱毛仪1时也不易产生手臂酸痛的现象,使用体验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件500包括第一散热件、第二散热件和柔性导热件。其中,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可以为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制成,例如铜、铁、银等金属以及相应金属制成的合金。柔性导热件可以为硅橡胶和发泡橡胶等材料制成。
具体地,第一散热件设于头部130内且与打光组件200连接,第二散热件设于手柄100内,风道管600的另一端引导风机300的出风经过第二散热件,柔性导热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
这样,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分设于头部130和手柄100,不仅可以使头部130和手柄100的重量分布更加均匀,用户需要较小的力就能够使头部130相对手柄100活动,而且头部130体积可以更小,活动更加方便,可以对人体的不同部位进行脱毛。此时,打光组件200的温度可以依次通过第一散热件、柔性导热件和第二散热件向外传递,实现打光组件200的快速降温,风机300的出风吹向第二散热件,避免散热件500温度过高。
其中,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的活动为相对摆动时,第二散热件与手柄100的位置固定,第一散热件与头部130的位置固定,柔性导热件可以发生弯曲变形,不会影响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的相对摆动;
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的活动为相对浮动时,第二散热件与手柄100的位置固定,第一散热件与头部130的位置固定,柔性导热件可以压缩以及拉伸,不会影响头部130 和手柄100之间的相对浮动;
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的活动为相对转动,且转动轴线沿头部130的轴向延伸时,第二散热件与手柄100的位置固定,柔性导热件可以扭转,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头部130 和手柄100之间的相对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散热件500包括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其中,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可以为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制成,例如铜、铁、银等金属以及相应金属制成的合金。
第一散热件设于头部130内且与打光组件200连接,第二散热件设于手柄100内且与第一散热件可活动地连接,风道管600的另一端引导风机300的出风经过第二散热件。
其中,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的活动为相对摆动时,第二散热件与手柄100的位置固定,第一散热件与头部130的位置固定,这样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会发生摆动,此时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可以铰接,因此不会影响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的相对摆动;
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的活动为相对浮动时,第二散热件与手柄100的位置固定,第一散热件与头部130的位置固定,第一散热件可以伸入第二散热件内,第二散热件的内周面和第一散热件的外周面中的一个可以设有滑槽且另一个设有滑块,滑块可滑动地安装于滑槽内,且滑槽沿第一散热件的轴向(第二散热件的轴向)延伸,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的相对浮动,而且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
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的活动为相对转动,且转动轴线沿头部130的轴向延伸时,第二散热件与手柄100的位置固定,第一散热件与头部130的位置固定,第一散热件可以伸入第二散热件内,第二散热件的内周面和第一散热件的外周面中的一个可以设有滑槽且另一个设有滑块,滑块可滑动地安装于滑槽内,且滑槽沿第一散热件的周向(第二散热件的周向)延伸,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的相对转动,而且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
可选地,风道管600为柔性管且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褶皱段(图中未示意),例如,风道管600可以为软胶材料、橡胶材料和硅胶材料制成,以能够随着头部130的活动而发生变形,从而保持出风口310与风道管600之间的可靠连接。
具体地,褶皱段能够进行拉伸变形或者压缩变形,褶皱段的设置让风道管600具有更大的形变冗余,因此在头部130相对手柄100进行活动时,通过使褶皱段发生拉伸变形,从而使风道管600会随着头部130的活动而长度相应地增加,风道管600不会与头部130以及风机300的出风口310脱离,使风机300产生的气流能始终流向头部130内,并且头部130和手柄100复位时,褶皱段发生压缩变形,风道管600的长度减小,避免过度地占用脱毛仪1的内部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风道管600为柔性管,且头部130相对于手柄100可摆动,头部130在任一方向上的摆动幅度小于风道管600的内壁在对应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之间的距离。
头部130相对手柄100摆动时,位于头部130和手柄100连接处的风道管600变形幅度最大,头部130在任一方向上的摆动幅度小于风道管600的内壁在对应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之间的距离,由此,头部130在活动时,避免了风道管600的处于头部130和手柄100连接处的部分由于变形而导致风道管600的相对两侧的内壁接触,从而防止风道管600堵塞,确保风道管600可以始终连通,这样无论头部130朝向哪个方向相对手柄 100摆动,风机300的出风都能够通过风道管600吹向打光组件2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风道管600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其中,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均为硬性管,例如硬质塑料制成。
第一管体的一端与出风口310连通,第二管体的一端套设于第一管体的另一端且内周面与第一管体的外周面间隔设置,第二管体的另一端引导风机300的出风经过打光组件200和散热件500中的至少一个,风机300形成的气流可以经过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流向头部130,并带走打光组件200和散热件500的热量,以降低打光组件200的温度。
其中,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的活动为相对摆动时,第一管体与手柄100的位置固定,第二管体与头部130的位置固定,这样第一管体会在第二管体内发生摆动,由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间隔设置,因此不会影响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的相对摆动;
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的活动为相对浮动时,第一管体与手柄100的位置固定,第二管体与头部130的位置固定,第二管体的内周面和第一管体的外周面中的一个可以设有滑槽且另一个设有滑块,滑块可滑动地安装于滑槽内,且滑槽沿第二管体的轴向(第一管体的轴向)延伸,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的相对浮动,而且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
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的活动为相对转动,且转动轴线沿头部130的轴向延伸时,第一管体与手柄100的位置固定,第二管体与头部130的位置固定,第二管体的内周面和第一管体的外周面中的一个可以设有滑槽且另一个设有滑块,滑块可滑动地安装于滑槽内,且滑槽沿第二管体的周向(第一管体的周向)延伸,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头部130 和手柄100之间的相对转动,而且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脱毛仪1还包括安装支架700。
安装支架700安装于头部130内且构造有第一通道710和第二通道720,打光组件200设于第一通道710内,散热件500设于第二通道720内,第一通道710和第二通道 720均与风道管600的另一端连通,出风口310的出风通过风道管600流向第一通道710 和第二通道720,用于为打光组件200和散热件500降温。
具体地,第一通道710和第二通道720连通,第一通道710相对于第二通道720邻近于头部130的朝向用户皮肤的一侧,这样位于第一通道710内的打光组件200可以距离用户皮肤更近,且散热件500不会遮挡打光组件200的光线,使光线更好地照射到用户皮肤,并且,第二通道720相比于第一通道710距离风机300更近,风机300的出风可以更大流量地经过第二通道720,为散热件500快速降温,从而打光组件200降温具有两条路经,极大地提高了打光组件200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6所示,安装支架700的朝向手柄100的一面设有凸出的安装凸起730,安装凸起730的外周面设有安装槽740,安装槽740由安装凸起730的外周面向安装凸起730的轴线的方向凹陷,风道管600套设于安装凸起730且嵌入安装槽 740内。
这样,只需要将风道管600嵌入安装槽740内,就能够实现安装支架700和风道管600之间的定位,不仅便于安装支架700和风道管600之间拆装,而且安装凸起730内构造有与第一通道710和第二通道720连通的进气口760,风道管600通过该进气口760 向第一通道710和第二通道720内送风。
可选地,如图3所示,安装支架700的部分伸入到手柄100内,这样可以减小头部130露出手柄100的尺寸,方便头部130进行活动,使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的相对活动更加灵活。
并且,安装支架700与手柄100的内壁间隔设置,其中,头部130相对手柄100活动时,安装支架700与手柄100的内壁也保持间隔。
例如,当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的相对活动为相对转动或者相对摆动时,安装支架700也会跟随头部130相对于手柄100进行转动或者摆动,这样设置,可以避免安装支架700和手柄100的内壁发生干涉,保证头部130的转动或者摆动范围。
当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的相对活动为相对浮动时,手柄100的不同部位的内径可能不相同或者手柄100具有弯折区域,当手柄100与头部130之间相互靠近时,安装支架700会向手柄100的内部继续伸入,通过将安装支架700与手柄100内壁间隔设置,能够为安装支架700预留了更多的移动空间,避免安装支架700在向手柄100的内部继续伸入时与手柄100内壁发生干涉,保证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的伸缩距离。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6所示,安装支架700设有出气口750,出气口750与第一通道710和第二通道720连通,手柄100设有与出气口750连通的排气口120。
具体地,第一通道710和第二通道720主要依靠出气口750和进气口760与外界连通,安装支架700的其余部分可以处于较为密封的状态,即风机300所产生的气流通过风道管600进入安装支架700后,主要可以在第一通道710和第二通道720内流动,再由出气口750吹向排气口120,通过排气口120将热风排出脱毛仪1,避免热空气在头部130内发生堆积,由此,风机300产生的气流可以在第一通道710和第二通道720 内与打光组件200充分换热,以带走打光组件200的热量,为打光组件200充分降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5所示,打光组件200包括发光件210和反光板220。其中,发光件210可以为LED灯管,反光板220可以为安装有镜面的塑料板。
头部130内设有安装支架700,发光件210和反光板220均安装安装支架700,反光板220设于头部130内且位于发光件210的背向透光贴肤件230的一侧,安装支架700 可以固定发光件210和反光板220的相对位置,风机300向发光件210的方向吹风,以降低发光件210的温度,反光板220用于将发光件210发出向远离透光贴肤件230的方向的光反射至透光贴肤件230。
举例而言,反光板220的横截面可以为弧形,反光板220环绕发光件210,这样不仅可以使发光件210向朝向透光贴肤件230的方向发出的光线通过透光贴肤件230照射到皮肤,还可以使发光件210向背向透光贴肤件230的方向发出的光线通过反光板220 反射到透光贴肤件230,以增大脱毛仪1的照射到皮肤上的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脱毛仪1的脱毛效果。
并且,头部130相对于手柄100活动时,发光件210和反光板220能够随着头部130一起移动,且发光件210和反光板220的相对位置可以不变,反光板200反射的光线角度相对于透光贴肤件230不会变化或者变化极小,对光照强度和脱毛效果影响小。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脱毛仪1还包括传热件800、制冷件900和散热件 500。其中,传热件800可以为导热性优良的金属(铜、铁、银)或者合金制成,再或者为导热性优良的塑料制成,散热件500可以为导热性优良的金属(铜、铁、银)或者合金制成,再或者为导热性优良的塑料制成。
传热件800安装于安装支架700且限定出出光通道810,传热件800与透光贴肤件230贴合,发光件210和反光板220安装于传热件800,发光件210的光和反光板220 发射的光通过出光通道810传向透光贴肤件230,即反光板220可以将发光件210向背向透光贴肤件230的方向发出的光线都通过出光通道810反射到透光贴肤件230,从而使发光件210的光线全部能够照射到用户皮肤。制冷件900设于头部130内且设有制冷部910和散热部920,制冷部910与传热件800贴合,散热部920背向传热件800,散热件500与散热部920连接以与散热部920换热。
其中,出光通道810的最远离透光贴肤件230的一侧内壁可以设置为与反光板220适配的弧形,以使反光板220安装于出光通道810的最远离透光贴肤件230的一侧内壁。
举例而言,制冷件900可以为半导体制冷件900,制冷件900通电后制冷部910的温度降低且散热部920的温度升高,制冷部910会与传热件800直接进行换热,以降低传热件800的温度,传热件800一方面与打光组件200发生热交换,从而为打光组件200 降温,传热件800另一方面与透光贴肤件230发生热交换,从而使透光贴肤件230对皮肤进行冷敷,由于传热件800和透光贴肤件230随着头部130的活动而同步活动,这样传热件800和透光贴肤件230之间的相对位置不会改变,传热件800和透光贴肤件230 之间保持贴合,能够保证透光贴肤件230对皮肤冷敷的均匀性。
另外,散热部920距离打光组件200较远,散热部920的热量不易传递到打光组件200和传热件800。并且,散热件500的背向散热部920的一侧可以设有多个散热翅片 510,从而散热件500的表面积可以大于散热部920的表面积,气流与散热件500的接触面积更大,散热件500可以加快散热部920的散热速率,避免散热部920发生热量堆积,提高制冷件900对打光组件200和传热件800的降温效果。
可选地,打光组件200的朝向风机300的一侧或者散热件500的朝向风机300的一侧设置滤网(图中未示意),避免灰尘或者昆虫附着到打光组件200以及散热件500上,且滤网可以拆卸,方便清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脱毛仪1还包括柔性连接件140,柔性连接件140的一端套设于头部130且另一端套设于手柄100,以封闭头部 130和手柄100之间的间隙。其中,柔性连接件140可以为硅胶件、软胶件和橡胶件。
由于柔性连接件140具有弹性,因此在头部130相对于手柄100活动时,柔性连接件140可以发生弹性形变,在保证对头部130和手柄100之间间隙进行可靠密封的同时,还不会限制头部130相对于手柄100活动,能够保证头部130的贴肤效果。
另外,柔性连接件140与安装支架700间隔设置,其中,即使在头部130相对于手柄100活动时,柔性连接件140与安装支架700依然间隔设置,安装支架700内设置有散热件500,因此安装支架700的温度比较高,将柔性连接件140与安装支架700间隔,可以减小安装支架700的热量向柔性连接件140传递,以避免高温导致柔性连接件140 快速老化,延长柔性连接件140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毛仪1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脱毛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
头部,所述头部与所述手柄连接;
打光组件,所述打光组件设于所述头部;
透光贴肤件,所述透光贴肤件安装于所述头部且适于与人体皮肤接触,所述打光组件的光通过所述透光贴肤件射出所述头部,所述透光贴肤件相对于所述手柄可活动;
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手柄且向所述打光组件的方向吹风,以降低所述打光组件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和所述手柄可活动地连接,所述头部相对于所述手柄活动时带动所述透光贴肤件相对于所述手柄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和所述手柄中的一个设有转动槽且另一个设有铰接球,所述铰接球可摆动地安装于所述转动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与所述打光组件连接,以与所述打光组件换热;
风道管,所述风机设有出风口,所述风道管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且另一端引导风机的出风经过所述打光组件和所述散热件中的至少一个,以为所述打光组件和所述散热件中的所述至少一个降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设于所述手柄内,所述散热件设于所述头部内,所述风道管的所述另一端引导所述风机的出风经过所述散热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包括:
第一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设于所述头部内且与所述打光组件连接;
第二散热件,所述第二散热件设于所述手柄内,所述风道管的所述另一端引导所述风机的出风经过所述第二散热件;
柔性导热件,所述柔性导热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散热件和所述第二散热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包括:
第一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设于所述头部内且与所述打光组件连接;
第二散热件,所述第二散热件设于所述手柄内且与所述第一散热件可活动地连接,所述风道管的所述另一端引导所述风机的出风经过所述第二散热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管为柔性管且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褶皱段。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管为柔性管,且所述头部相对于所述手柄可摆动,所述头部在任一方向上的摆动幅度小于所述风道管的内壁在对应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之间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管包括:
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且内周面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周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端引导所述风机的出风经过所述打光组件和所述散热件中的所述至少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头部内且构造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打光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散热件设于所述第二通道内,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与所述风道管的所述另一端连通,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通过所述风道管流向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用于为所述打光组件和所述散热件降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的朝向所述手柄的一面设有凸出的安装凸起,所述安装凸起的外周面设有安装槽,所述风道管套设于所述安装凸起且嵌入所述安装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的部分伸入到所述手柄内且与所述手柄的内壁间隔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手柄设有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的排气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光组件包括:
发光件,所述头部内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发光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风机向所述发光件的方向吹风,以降低所述发光件的温度;
反光板,所述反光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且位于所述发光件的背向所述透光贴肤件的一侧,用于将所述发光件发出向远离所述透光贴肤件的方向的光反射至所述透光贴肤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热件,所述传热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且限定出出光通道,所述传热件与所述透光贴肤件贴合,所述发光件和所述反光板安装于所述传热件,所述发光件的光和所述反光板反射的光通过所述出光通道传向所述透光贴肤件;
制冷件,所述制冷件设于所述头部内且设有制冷部和散热部,所述制冷部与所述传热件贴合,所述散热部背向所述传热件;
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与所述散热部连接以与所述散热部换热。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柔性连接件,所述柔性连接件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头部且另一端套设于所述手柄,以封闭所述头部和所述手柄之间的间隙。
CN202123241526.3U 2021-12-20 2021-12-20 脱毛仪 Active CN217310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41526.3U CN217310568U (zh) 2021-12-20 2021-12-20 脱毛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41526.3U CN217310568U (zh) 2021-12-20 2021-12-20 脱毛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10568U true CN217310568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89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41526.3U Active CN217310568U (zh) 2021-12-20 2021-12-20 脱毛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1056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2753A1 (zh) * 2021-11-15 2023-05-19 深圳由莱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脱毛仪
US11937875B2 (en) 2021-11-15 2024-03-26 Shenzhen Ulike Smart Electronics Co., Ltd. Hair removing devic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2753A1 (zh) * 2021-11-15 2023-05-19 深圳由莱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脱毛仪
US11937875B2 (en) 2021-11-15 2024-03-26 Shenzhen Ulike Smart Electronics Co., Ltd. Hair removing device
US11969207B2 (en) 2021-11-15 2024-04-30 Shenzhen Ulike Smart Electronics Co., Ltd. Hair removing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310568U (zh) 脱毛仪
JP3226132U (ja) 携帯式脱毛装置
CN220530111U (zh) 脱毛仪及皮肤处理设备
CN112515318A (zh) 一种脱毛仪手柄
CN217244779U (zh) 一种脱毛仪及散热组件
CN210901827U (zh) 一种脱毛仪手柄
CN216535497U (zh) 一种脱毛仪
CN219166627U (zh) 脱毛仪
CN215228356U (zh) 一种可实现高效制冷的脱毛仪
CN217090889U (zh) 脱毛仪
CN115553915A (zh) 一种脱毛装置
CN217138252U (zh) 脱毛仪
CN219271109U (zh) 一种脱毛仪
CN217844479U (zh) 一种风道散热机构及脱毛仪
CN221013456U (zh) 蓝宝石脱毛仪的冰敷部件以及脱毛仪
CN113217833B (zh) 一种带有节能散热功能的led光源
CN217447994U (zh) 一种冷却驱动件及具有该冷却驱动件的脱毛仪
CN217138251U (zh) 脱毛仪
CN217138249U (zh) 美容仪
CN214632318U (zh) 一种高效脱毛仪
CN211240623U (zh) 散热结构及脱毛仪
CN220123291U (zh) 散热机构和脱毛仪
CN219461384U (zh) 脱毛装置
KR20140092979A (ko) 피부 맛사지장치
CN215503360U (zh) 一种新型脱毛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