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10538U - 股骨颈内侧解剖支撑锁定钢板 - Google Patents

股骨颈内侧解剖支撑锁定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10538U
CN217310538U CN202220468381.6U CN202220468381U CN217310538U CN 217310538 U CN217310538 U CN 217310538U CN 202220468381 U CN202220468381 U CN 202220468381U CN 217310538 U CN217310538 U CN 2173105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hole
steel plate
femoral neck
far
supporting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6838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哲元
苏郁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46838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105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105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105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股骨颈内侧解剖支撑锁定钢板,其主体为支撑钢板;所述支撑钢板分近端支撑部,轮廓贴合股骨头和股骨颈内侧;以及远端固定部,轮廓贴合股骨矩;其中,近端支撑部上由近至远设有多个螺钉孔;远端固定部由近至远设有多个螺钉孔;支撑钢板的两侧向股骨方向弯折,使得支撑钢板形成马鞍形。较之前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钢板,可延续原手术切口及方案,让术者不必重新熟悉新的手术操作方式,使其更简便易用。2、本实用新型的支撑钢板一体成型具有更加良好股骨颈内侧贴合程度,并省去了折弯步骤,保证内固定材的刚度及抗疲劳强度。

Description

股骨颈内侧解剖支撑锁定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特别是一种股骨颈内侧解剖支撑锁定钢板。
背景技术
股骨颈基底部至股骨头范围内位于关节囊内的股骨颈近端骨折称为股骨颈骨折。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球发生髋部骨折高达160万例,股骨颈骨折约占髋部骨折48%,其中青壮年垂直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一直是骨科临床医师棘手的临床难题之一。股骨近端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0%,其中约50%为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多是由车祸、高处坠落等高能量的暴力性创伤所致,常呈现出垂直方向剪切力大、骨折移位明显、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率高等特点。
股骨颈骨折的复位质量与术后骨不连及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已经成为共识。同时,文献报道术后内固定失败率对于复位不良的患者明显增高。目前临床上对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多采用闭合复位3枚倒三角空心加压螺钉的治疗方式,尽管创伤较小,但闭合复位常常导致复位质量较差,尤其是对于PauwelsⅢ型及GardenⅣ型股骨颈骨折。文献证实在复位不良的股骨颈骨折断端周围血管张力异常升高,影响骨折愈合几率。因此,解剖复位对于高剪切力的股骨颈骨折而言至关重要,有助于降低局部剪切力及血管异常张力、增加骨折断端的接触面积。对于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解剖复位已经成为共识。在无法实现骨折良好闭合复位的情况下,切开复位成为了必然选择。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推荐采取髋关节前方入路,改良髋关节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入路)切开关节囊实现股骨颈骨折最大程度的解剖复位。通常认为,DAA入路通过肌肉天然间隙直达髋关节囊,术中仅结扎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支,对软组织以及股骨头血供的影响较小。
与通常的四肢长骨骨折不同,人体股骨颈部位并没有骨外膜,其骨折愈合模式为I期愈合。因此股骨颈骨折对复位的要求较四肢骨干骨折更高。从解剖学角度,由于骨折愈合过程不出现外骨痂,钢板不影响骨痂的生长,为在股骨颈下内侧区域放置内植物提供了理论依据。2015年Hassan首先在Medical Hypotheses提出了在股骨颈内侧应用支撑钢板增强青壮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固定效果。该学者认为,这种内侧支撑钢板可以中和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端的剪切力,将剪切力转化为折端的压应力。这一设想不久即得到一项生物力学研究证实,该研究对比了四种不同的内固定方式三枚空心螺钉(CCS)倒品字形固定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支撑钢板+CCS固定支撑钢板+DHS固定后发现,内侧支撑钢板在两种内置物中均可以显著增加内固定失效所需的应力(83%)。而空心螺钉与DHS相比较,失效所需应力高26%,内侧支撑钢板可以使得失效所需能量增加183%,内置物结构整体强度增加35%。2019年另一项类似的生物力学研究将模拟PauwelsⅢ型骨折合成骨骼模型创建两组,其中一组使用两个平行股骨颈底部螺钉和一枚横向螺钉(G1),另一组固定方式和G1组相同,但在股骨颈骨折内侧添加内侧钢板(G2)。实验中对两组模型施加轴向载荷直至发生灾难性破坏。结果显示股骨颈内侧钢板显著增加了模型对抗最大负荷的阻力。研究者认为使用内侧支撑板可以使用多枚空心螺钉固定的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机械结构更加牢固。
诸多学者对股骨颈内侧支撑钢板+空心螺钉的固定方式进行了临床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结果。2017年,叶烨等在Injury杂志上发表了该团队应用髋关节前方入路内侧支撑钢板+空心螺钉的固定方式治疗青壮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初步报道,该研究总共纳入了28名60岁以下的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除一例术后失随访外,其余病例中89%实现无股骨颈短缩骨性愈合,仅三例出现螺钉退出股骨颈短缩,无一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其他诸多学者的临床研究也报道了类似的良好结果。目前对于难复性青壮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采取改良髋关节前方入路内侧支撑钢板+空心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方式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临床应用。
然而目前临床上并没有专用的股骨颈内侧支撑钢板,而是采用1/3管型钢板、重建钢板以及桡骨远端T型钢板作为替代。上述内固定装置并非专门针对股骨颈骨折而设计,其形态无法与股骨颈内侧完全服帖,而且经过剪板以及反复折弯后力学强度会明显下降,降低了钢板的刚度以及抗疲劳强度,难以符合髋关节早期功能锻炼以及早期负重的抗剪切力要求。另外,上述钢板类型对股骨颈内侧的支撑范围有限,即使放置在最佳位置,仍难以完全控制骨折端向下或向侧方的滑移趋势。因此临床上亟需一种能符合股骨颈内侧解剖结构、坚强易用的专用钢板。同时也缺少可用于指导内固定设计的股骨颈内侧解剖学参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股骨颈内侧解剖支撑锁定钢板,它能够克服现有钢板组合针对性不足的缺陷,提高与股骨颈内侧的贴合度以及连接强度,降低手术难度并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股骨颈内侧解剖支撑锁定钢板,其特征在于:其主体为支撑钢板;所述支撑钢板分
近端支撑部,轮廓贴合股骨头和股骨颈内侧;以及
远端固定部,轮廓贴合股骨矩;
其中,近端支撑部上由近至远设有多个螺钉孔;远端固定部由近至远设有多个螺钉孔;
支撑钢板的两侧向股骨方向弯折,使得支撑钢板形成马鞍形。
较之前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钢板,可延续原手术切口及方案,让术者不必重新熟悉新的手术操作方式,使其更简便易用。
2、本实用新型的支撑钢板一体成型具有更加良好股骨颈内侧贴合程度,并省去了折弯步骤,保证内固定材的刚度及抗疲劳强度。
3、本实用新型的螺钉方向具有发散角度,能解决原有钢板锁定螺钉容易与空心加压螺钉钉道相互干扰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支撑钢板适用于各类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能良好解决该类骨折剪切力大、术后复位丢失以及内固定失效等问题,具有更好的力学稳定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2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图1;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图7为图5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1支撑钢板、2近端支撑部、21第一螺孔、22第二螺孔、23第三螺孔、3远端固定部、31第四螺孔、32第五螺孔、4过度段、5克氏针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远”、“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如图1-7所示:股骨颈内侧解剖支撑锁定钢板,其主体为支撑钢板1;所述支撑钢板1分为
近端支撑部2,轮廓贴合股骨头和股骨颈内侧;以及
远端固定部3,轮廓贴合股骨矩;
其中,近端支撑部2上由近至远设有多个螺钉孔;远端固定部3由近至远设有多个螺钉孔;
支撑钢板1的两侧向股骨方向弯折,使得支撑钢板1形成马鞍形。
本实用新型轮廓贴合股骨颈内侧的主要部位,同时整体覆盖了股骨头部分区域以及股骨矩部分区域,通过后期在螺钉孔钻入螺钉,可以提高支撑钢板1与股骨的连接强度。需要说明的是,支撑钢板1的两侧向股骨方向弯折,即是保证解剖轮廓对应,也能够相当于加强筋的作用,提高支撑钢板1的抗变形能力,以上设计同时考虑股骨颈前倾角影响。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钢板生产过程中,是根据患者的左右腿情况进行定制的,以保证支撑钢板1与股骨颈下缘贴合度。
所述远端固定部3的宽度小于近端支撑部2的宽度。远端固定部3主要覆盖股骨颈骨折区域,所以增加宽度,可以提高连接强度以及支撑钢板本身的强度。
近端支撑部2设有一段宽度渐窄的过度段4,所述过度段4与远端固定部3连接。平稳的过渡,可以避免出现尖锐的区域造成骨表面损伤,同时平滑的过度,也能保证支撑钢板的强度。
所述近端支撑部2由近至远依次设有第一螺孔21、第二螺孔22、第三螺孔23,其中第一螺孔21用于固定股骨头,第二螺孔22、第三螺孔23用于固定股骨颈。第一螺孔21与股骨头螺钉配合,将支撑钢板固定于股骨头处。第二螺孔22、第三螺孔23与螺钉配合,用于将支撑钢板固定在股骨颈处。
第一螺孔21、第二螺孔22、第三螺孔23呈发散设计,使得第一螺孔21、第二螺孔22、第三螺孔23的中心线不处于同一平面。第一螺孔21、第二螺孔22、第三螺孔23的发散角度为钉孔平面垂线与该螺孔对应螺钉夹角;该夹角的角度13-17°。发散角度设计可避免钢板螺钉与空心加压螺钉间发生相互阻挡干扰。同时使螺钉尽量实现双皮质固定,提高内定强度。
所述远端固定部3由近至远依次设有第四螺孔31、第五螺孔32,第四螺孔31、第五螺孔32用于固定股骨矩。第四螺孔31、第五螺孔32与螺钉配合,用于将支撑钢板固定在股骨矩处。
所述第四螺孔31和第五螺孔32之间设有克氏针定位孔5,用于搭配克氏针使用。
另外,所述支撑钢板的远端头呈圆弧形。该圆弧形设计与相对缩窄的远端固定部一道配合,更适合股骨颈内侧远端的解剖结构(股骨矩),避免小转子对内固定放置的干扰。
目前支撑钢板的各个参数范围如下:所述近端支撑部长25-26mm、宽度11.8-12.2mm,远端固定部长20.5-21.5mm、宽度为9.8-10.2mm,支撑钢板1厚度为2.0-2.5mm。所述过度段4的长度为1.7-2.5mm。另外,钢板纵向弧度(由远端向近端方向)为130-135°。该角度参考国人颈干角解剖参数。
另外,五个螺孔(第一至第五螺孔)的直径为3.43-3.6mm,任意两个相邻的螺孔间距在9-9.3mm。
目前在解放军第73集团军医院骨科中心3D打印实验室,结合3D打印技术对双侧下肢股骨颈下缘形态进行1:1建模。同时制作了响应的支撑钢板。
实验过程中,支撑钢板的参数为支撑钢板钢板全长46.5mm,近端支撑部长25.6mm,远端固定部长20.9mm,厚为2.25mm。过度段4的长度为2mm,近端支撑部宽度12mm,远端固定部宽度10mm。支撑的钢板弧度为132°。五个螺孔(第一至第五螺孔)的直径为3.5mm,任意两个相邻的螺孔间距在9.15mm;克氏针定位孔的直径为1.5mm。另外发散角度的夹角角度为15°
实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支撑钢板适用于各类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能良好解决该类骨折剪切力大、术后复位丢失以及内固定失效等问题,具有更好的力学稳定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股骨颈内侧解剖支撑锁定钢板,其特征在于:其主体为支撑钢板(1);所述支撑钢板(1)分为
近端支撑部(2),轮廓贴合股骨头和股骨颈内侧;以及
远端固定部(3),轮廓贴合股骨矩;
其中,近端支撑部(2)上由近至远设有多个螺钉孔;远端固定部(3)由近至远设有多个螺钉孔;
支撑钢板(1)的两侧向股骨方向弯折,使得支撑钢板(1)形成马鞍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颈内侧解剖支撑锁定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固定部(3)的宽度小于近端支撑部(2)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股骨颈内侧解剖支撑锁定钢板,其特征在于:近端支撑部(2)设有一段宽度渐窄的过度段(4),所述过度段(4)与远端固定部(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颈内侧解剖支撑锁定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支撑部(2)由近至远依次设有第一螺孔(21)、第二螺孔(22)、第三螺孔(23),其中第一螺孔(21)用于固定股骨头,第二螺孔(22)、第三螺孔(23)用于固定股骨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股骨颈内侧解剖支撑锁定钢板,其特征在于:第一螺孔(21)、第二螺孔(22)、第三螺孔(23)呈发散设计,使得第一螺孔(21)、第二螺孔(22)、第三螺孔(23)的中心线不处于同一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股骨颈内侧解剖支撑锁定钢板,其特征在于:第一螺孔(21)、第二螺孔(22)、第三螺孔(23)的发散角度为钉孔平面垂线与该螺孔对应螺钉夹角;该夹角的角度13-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颈内侧解剖支撑锁定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固定部(3)由近至远依次设有第四螺孔(31)、第五螺孔(32),第四螺孔(31)、第五螺孔(32)用于固定股骨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股骨颈内侧解剖支撑锁定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螺孔(31)和第五螺孔(32)之间设有克氏针定位孔(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颈内侧解剖支撑锁定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支撑部(2)长25-26mm、宽度11.8-12.2mm,远端固定部(3)长20.5-21.5mm、宽度为9.8-10.2mm,支撑钢板(1)厚度为2.0-2.5mm。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股骨颈内侧解剖支撑锁定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度段(4)的长度为1.7-2.5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颈内侧解剖支撑锁定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板(1)的远端头呈圆弧形。
CN202220468381.6U 2022-03-04 2022-03-04 股骨颈内侧解剖支撑锁定钢板 Active CN2173105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68381.6U CN217310538U (zh) 2022-03-04 2022-03-04 股骨颈内侧解剖支撑锁定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68381.6U CN217310538U (zh) 2022-03-04 2022-03-04 股骨颈内侧解剖支撑锁定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10538U true CN217310538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98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68381.6U Active CN217310538U (zh) 2022-03-04 2022-03-04 股骨颈内侧解剖支撑锁定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105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96040A (en) Upper extremity bone plates
CN204379413U (zh) 第一跖楔关节背侧板
US10420595B2 (en) Universal self-locking anatomical plate for posterior of acetabulum and pelvis
TW201023816A (en) Thighbone replacement module and its surgical tool
WO1997047251A9 (en) Upper extremity bone plate
CN105520774A (zh) 一种股骨颈内侧支撑结构以及股骨颈骨折固定装置
CN217310538U (zh) 股骨颈内侧解剖支撑锁定钢板
CN203425021U (zh) 管状牵伸加压连接杆控制装置及骨外固定器
CN103445835B (zh) 髋关节矫形与股骨延长器
CN209951366U (zh) 一种脊柱胸廓成形装置
CN111248989A (zh) 一种股骨颈骨折固定装置
CN103417280B (zh) 管状牵伸加压连接杆控制装置及骨外固定器
CN215458540U (zh) 用于胫骨近端关节内l型截骨术的矫形固定钢板
CN205107861U (zh) 一种股骨后方内固定接骨板
CN212326542U (zh) 一种股骨颈骨折固定装置
CN204246231U (zh) 颈椎前路锁定加压钢板
CN210582613U (zh) 一种胫骨平台固定装置
CN209864018U (zh) 一种股骨近端骨折用接骨板
CN209996459U (zh) 股骨近端接骨板
CN219661872U (zh) 一种前内侧股骨颈解剖骨板
CN205903296U (zh) 一种腰底盆损伤用复位内固定装置
CN215079499U (zh) 一种小儿髋部接骨板系统
CN107126251A (zh) 一种锁骨远端锁定板
CN209884307U (zh) 一种用于锁骨近端骨折或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固定板
CN215349376U (zh) 一种用于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固定的锁定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