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61872U - 一种前内侧股骨颈解剖骨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内侧股骨颈解剖骨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61872U
CN219661872U CN202320625296.0U CN202320625296U CN219661872U CN 219661872 U CN219661872 U CN 219661872U CN 202320625296 U CN202320625296 U CN 202320625296U CN 219661872 U CN219661872 U CN 2196618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e plate
locking
main body
plate main
femoral n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2529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军
曾胜
刘韦
王鑫
吴家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Sush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Sush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Sush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an Sush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2529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618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618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618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前内侧股骨颈解剖骨板,包括骨板主体,骨板主体的内板面具有与股骨颈前内侧生理弧度相匹配的弧面,骨板主体上设置有锁定孔,骨板主体的板面边缘上围绕骨板主体的中心设置有多个锁定加压结合孔,锁定孔的轴线与锁定加压结合孔的轴线在空间上交叉分离设置,安装骨钉后,骨钉的加压固定与牵拉结合,实现对股骨颈的三维交叉固定,大大增加了螺钉的抗拔出力,防止骨钉退钉,而且本申请采取骨折面压力较大的内侧进行固定,利用锁定钉和加压钉将骨板主体固定在股骨颈前内侧后,借用股骨体内侧施力,将股骨颈骨折端的剪切应力转化为股骨矩的内侧压应力,有效抵抗股骨颈的短缩,减少骨不连、内固定失败、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前内侧股骨颈解剖骨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内侧股骨颈解剖骨板。
背景技术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之一,占全身骨折的3.6%,占髋部骨折的48%~54%,青壮年患者主要由高能量暴力运动损伤导致,老年股骨颈骨折主要因意外跌倒等轻微低能量损伤引起。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交通事故的频发,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临床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法主要有内固定法及关节置换治疗法。由于关节置换所用的假体存在使用年限,达到使用限期后需要二次更换,因此目前临床上对于65岁以下的骨折患者一般首选内固定治疗,而空心加压螺钉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股骨颈最常用的内固定方式。
股骨颈骨折的Pauwels分型对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Pauwels分型分别为PauwelsⅠ型、PauwelsⅡ型、PauwelsⅢ型,PauwelsⅠ型是骨折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30度,PauwelsⅡ型是骨折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30度和50度之间,PauwelsⅢ型是骨折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大于50度。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多属于PauwelsⅢ型,骨折线接近于垂直方向,骨折端承受剪切应力大,容易导致骨不连、内固定的失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据相关文献报道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术后骨不连发生率为16%~59%,股骨头坏死发生率11%~86%,且股骨颈骨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股骨颈短缩。
普通的空心加压螺钉固定为股骨颈骨折经典的内固定治疗方式,采用3枚平行空心加压骨钉实现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骨折端持续加压的优点,在骨科界依然认为是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标准,但存在以下缺陷:(1)临床研究表明,该内固定方式时常引起股骨颈短缩、骨钉退钉。(2)很多股骨颈骨折的Pauwels角较大,尤其是对于PauwelsⅢ型,存在垂直方向剪切力,传统的3枚平行空心加压骨钉不能有效抵抗剪切力,导致术后骨不连、内固定失败、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内侧股骨颈解剖骨板,用以解决现有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器械时常引起股骨颈短缩、骨钉退钉,且不能有效抵抗剪切力,进而导致术后骨不连、内固定失败、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前内侧股骨颈解剖骨板包括骨板主体,骨板主体的内板面具有与股骨颈前内侧生理弧度相匹配的弧面,骨板主体上设置有锁定孔,骨板主体的板面边缘上围绕骨板主体的中心设置有多个锁定加压结合孔,锁定孔的轴线与锁定加压结合孔的轴线在空间上交叉分离设置。
可选的,多个锁定加压结合孔的轴线在骨板主体的内板面一侧均靠向骨折断裂位。
可选的,还包括三根锁定钉,其中一根锁定钉穿过锁定孔并植入股骨,其余两根锁定钉分别穿过一个锁定加压结合孔并植入所述股骨,且进入不同锁定加压结合孔中的两根锁定钉分别位于骨折断裂位的两侧。
可选的,还包括两根加压钉,两根加压钉分别穿过一个锁定加压结合孔并植入所述股骨,且分别位于骨折断裂位的两侧。
可选的,骨板主体整体呈中部向外弯曲的厚薄均匀的板状结构。
可选的,骨板主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矩形,至少两个锁定加压结合孔设置于骨板主体的相对的两个角部,且骨板主体的角部为圆角结构。
可选的,锁定加压结合孔设置2~7个。
可选的,骨板主体的弧面长度大于或者等于股骨颈周长的1/2。
可选的,骨板主体上设有导针孔。
可选的,骨板主体由钛合金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申请中锁定孔的轴线与锁定加压结合孔的轴线在空间上交叉分离设置,安装骨钉后,骨钉的加压固定与牵拉结合,实现对股骨颈的三维交叉固定,大大增加了螺钉的抗拔出力,防止骨钉退钉;
(2)采取骨折面压力较大的内侧进行固定,利用锁定钉和加压钉将骨板主体固定在股骨颈前内侧后,借用股骨体内侧施力,将股骨颈骨折端的剪切应力转化为股骨矩的内侧压应力,有效抵抗股骨颈的短缩,减少骨不连、内固定失败、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骨板主体、锁定钉和加压钉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骨板主体、锁定钉和加压钉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前内侧股骨颈的状态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前内侧股骨颈的状态示意图二;
其中,附图标记为:
1、骨板主体;11、锁定孔;12、锁定加压结合孔;13、导针孔;
2、锁定钉;
3、加压钉;
4、股骨;41、股骨颈;411、股骨颈前内侧;42、股骨内侧;43、股骨外侧;44、股骨头;
5、骨折断裂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前内侧股骨颈解剖骨板包括骨板主体1,骨板主体1的内板面具有与股骨颈前内侧411生理弧度相匹配的弧面,使得骨板主体1可贴合于股骨颈前内侧411,骨板主体1上设置有锁定孔11,骨板主体1的板面边缘上围绕骨板主体1的中心设置有多个锁定加压结合孔12,锁定孔11的轴线与锁定加压结合孔12的轴线在空间上交叉分离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骨板主体1的内板面与股骨颈前内侧411弧面相匹配,形成解剖型结构,解剖型结构是指骨板主体1的结构依照人体股骨颈前内侧三维数据模型的骨表面贴合设计而得到,也可依据临床个体患者实际解剖数据进行精确确定,减少手术中医生对骨板的塑形,减少手术工作量;
锁定孔11设置在骨板主体1上,锁定加压结合孔12围绕骨板主体1的中心设置在骨板主体1的板面边缘上,锁定孔11可供普通非加压的锁定钉2穿过,每个锁定加压结合孔12可供一颗锁定钉2或者一颗加压钉3穿过,将锁定钉2穿过锁定孔11并植入股骨,可根据骨折具体位置,选择将锁定钉2或者加压钉3穿过锁定加压结合孔12并植入股骨,以使骨板主体1固定安装在股骨颈前内侧411,锁定加压结合孔12的设置使得骨板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锁定钉2或者加压钉3,以实现骨板主体1上各孔点对股骨颈41的锁定或者加压的选择,手术过程也可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随时调整,更加方便。此外,股骨头44受到三维空间的立体负荷,压缩、弯曲、旋转三种作用力同时发生,本申请中的锁定孔11的轴线与锁定加压结合孔12的轴线在空间上交叉分离设置,即锁定孔11的和锁定加压结合孔12各自所对应的轴线与骨板主体1的夹角互不相同,且锁定孔11的轴线与锁定加压结合孔12的轴线互不干涉,骨钉(即锁定钉2和加压钉3)的加压固定与牵拉结合,实现对股骨颈的三维交叉固定,大大增加了螺钉的抗拔出力,防止骨钉退钉;更优的实施例是,还包括3根锁定钉2,其中1根锁定钉2穿过锁定孔11并植入股骨,其余2根所述锁定钉2分别穿过1个锁定加压结合孔12并植入所述股骨,且进入不同锁定加压结合孔12中的两根锁定钉2分别位于骨折断裂位的两侧,在骨板的中部以及折断裂位5的两侧实现锁定。还包括2根加压钉3,2根加压钉3分别穿过1个锁定加压结合孔12并植入所述股骨,2根加压钉3分别位于骨折断裂位5的两侧,在骨折断裂位两侧实现加压。当然,锁定钉2和加压钉3可设置更多数量,附图中实例了包含4根锁定钉2和3根加压钉3的前内侧股骨颈解剖骨板,其中1根锁定钉2穿过锁定孔11并植入股骨,其余3根锁定钉2和3根加压钉3分别穿过1个锁定加压结合孔12并植入所述股骨。
股骨颈41因其颈干角的存在,能带来更大的活动度,但同时增加了股骨颈41骨折后的剪切力和扭力,本申请改变了传统的从股骨张力较大的外侧面进行固定的方式,采取骨折面压力较大的内侧进行固定,利用锁定钉2和加压钉3将骨板主体1固定在股骨颈前内侧411后,借用股骨体内侧施力,对股骨颈骨折位置起到向上承托的作用,大大减少了股骨颈骨折部位承受的较大的扭转力和剪切力,将股骨颈骨折端的剪切应力转化为股骨矩的内侧压应力,有效抵抗股骨颈的短缩、减少股骨头坏死。
进一步的,骨板主体1整体呈中部向外弯曲的厚薄均匀的板状结构,骨板主体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最好呈矩形,至少两个锁定加压结合孔12设置于骨板主体1的相对的两个角部,将锁定加压结合孔12设置在骨板主体1的相对的角部上,使得骨板主体1安装后更稳固,锁定加压结合孔12可根据需要设置2~7个。优选的,骨板主体1的角部为圆角结构,避免骨板损伤周边侧的软组织。
优选的,多个锁定加压结合孔12的轴线在骨板主体1的内板面一侧相互聚拢,使得插入锁定钉2和加压钉3后,骨板主体1、锁定钉2和加压钉3整体形成一个收拢的爪子结构,能够进一步增加螺钉的抗拔出力,进一步防止骨钉退钉。
进一步的,骨板主体1的弧面长度大于或者等于股骨颈41周长的1/2,使得骨板主体1在股骨颈的周向面的贴合范围更广,能使股骨颈骨折位置得到更有效的承托,骨板主体1在形态上完全与股骨颈前内侧服帖,经过剪板以及反复折弯后力学强度不会发生明显下降,提高了骨板主体1的刚度以及抗疲劳强度的可靠性,更符合髋关节早期功能锻炼以及早期负重的抗剪切力要求。
进一步的,骨板主体1上设有导针孔13,导针孔13用于配合导针临时固定骨板。
进一步的,骨板主体1由钛合金材料制成,钛合金材料组织相容性好,且钛合金这种材料及形态特点能够使得骨板具有弹性固定的性能,允许骨折端间的微动,使骨折才产生应力刺激,从而有利于骨愈合,达到生物学固定的目的。
使用时,先将骨板主体1贴合股骨颈前内侧411,再将一个普通非加压的锁定钉2穿过锁定孔11固定在股骨颈41,再根据骨折位置以及骨折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选择锁定钉2或加压钉3穿过锁定加压结合孔12固定在股骨颈41。
其中,锁定加压结合孔12可根据手术实际需要配合圆头的皮质骨螺钉、松质骨螺钉使用,或锁定螺钉使用,一个孔上即可实现加压,又可实现锁紧,锁定加压结合孔的技术已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在此不再赘述。如果在锁定钉2固定的过程中,骨板主体1发生偏移,导致骨板主体1不能够达到理想位置,那么就利用锁定加压结合孔12的空间,通过调整骨板主体1与锁定钉2的相对位置,使支撑板10达到理想位置,进而使骨板更紧密贴合股骨颈前内侧411,便于骨骼的后续愈合。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前内侧股骨颈解剖骨板,包括骨板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板主体(1)的内板面具有与股骨颈前内侧(411)生理弧度相匹配的弧面,所述骨板主体(1)上设置有锁定孔(11),所述骨板主体(1)的板面边缘上围绕所述骨板主体(1)的中心设置有多个锁定加压结合孔(12),所述锁定孔(11)的轴线和所述锁定加压结合孔(12)的轴线在空间上交叉分离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内侧股骨颈解剖骨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锁定加压结合孔(12)的轴线在骨板主体(1)的内板面一侧均靠向骨折断裂位(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内侧股骨颈解剖骨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根锁定钉(2),其中一根所述锁定钉(2)穿过所述锁定孔(11)并植入股骨,其余两根所述锁定钉(2)分别穿过一个所述锁定加压结合孔(12)并植入所述股骨,且进入不同锁定加压结合孔(12)中的两根所述锁定钉(2)分别位于骨折断裂位(5)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内侧股骨颈解剖骨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根加压钉(3),两根所述加压钉(3)分别穿过一个所述锁定加压结合孔(12)并植入所述股骨,且分别位于所述骨折断裂位(5)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内侧股骨颈解剖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板主体(1)整体呈中部向外弯曲的厚薄均匀的板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内侧股骨颈解剖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板主体(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矩形,至少两个所述锁定加压结合孔(12)设置于所述骨板主体(1)的相对的两个角部,且所述骨板主体(1)的角部为圆角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内侧股骨颈解剖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加压结合孔(12)设置2~7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内侧股骨颈解剖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板主体(1)的弧面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股骨颈周长的1/2。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前内侧股骨颈解剖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板主体(1)上设有导针孔(13)。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前内侧股骨颈解剖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板主体(1)由钛合金材料制成。
CN202320625296.0U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前内侧股骨颈解剖骨板 Active CN2196618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25296.0U CN219661872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前内侧股骨颈解剖骨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25296.0U CN219661872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前内侧股骨颈解剖骨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61872U true CN219661872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898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25296.0U Active CN219661872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前内侧股骨颈解剖骨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618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ielding et al.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rgical management of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s
Gardner et al. Has locked plating completely replaced conventional plating?
US9517097B2 (en) Low-profile, high tension mesh plate for subcutaneous fracture fixation
US6123709A (en) Bone buttress plat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101574280B (zh) 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系统
Koljonen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for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Slone et al. Orthopedic fixation devices.
Laros The role of osteoporosis in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CN201441446U (zh) 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系统
Hepp et al. Biology and biomechanics in osteosynthesis of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CN219661872U (zh) 一种前内侧股骨颈解剖骨板
CN111248989A (zh) 一种股骨颈骨折固定装置
CN116439810A (zh) 一种前内侧股骨颈解剖骨板
CN205107861U (zh) 一种股骨后方内固定接骨板
CN212326542U (zh) 一种股骨颈骨折固定装置
CN212661905U (zh) 一种股骨颈骨折固定装置
CN209996459U (zh) 股骨近端接骨板
CN209864018U (zh) 一种股骨近端骨折用接骨板
Lewis et al. Circular external skeletal fixation
CN208659523U (zh) 一种股骨髓内固定装置
CN217853254U (zh) 一种具有加压抗旋转功能的弹性髓内钉
CN215349376U (zh) 一种用于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固定的锁定板
CN109864810B (zh) 一种股骨近端骨折用接骨板
CN217338788U (zh) 一种股骨髓内钉
CN217310538U (zh) 股骨颈内侧解剖支撑锁定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