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02610U - 一种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02610U
CN217302610U CN202122846018.1U CN202122846018U CN217302610U CN 217302610 U CN217302610 U CN 217302610U CN 202122846018 U CN202122846018 U CN 202122846018U CN 217302610 U CN217302610 U CN 2173026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module
lighting device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4601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江许
张清泉
谢建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4601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026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026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026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包括:第一出光模组,用于朝向上侧出光;第二出光模组,用于朝向下侧出光;散热组件,包括外罩壳,外罩壳上设置有多个连通外界环境与外罩壳内部的散热通孔,第一出光模组设置在外罩壳的顶部,第二出光模组设置在外罩壳的底部,外罩壳在第一出光模组与第二出光模组之间形成与外界环境相连通的对流散热通道。从而对上下两个出光模组进行对流散热,散热效果更好。通过设置散热组件,散热组件的外罩壳在第一出光模组与第二出光模组之间形成与外界环境相连通的对流散热通道,从而外界环境与对流散热通道之间形成循环的冷却气流路径,对上下两个出光模组进行对流散热,散热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具有上下出光功能的照明灯具应用较为广泛,常见的有楼梯壁灯、床头灯、室内吊灯、室外壁灯等。楼梯壁灯和室外壁灯通常通过灯座或支架固定在墙壁上,室内吊灯通常通过吊装结构吊装在室内吊顶或天花板上,这样的吊装结构可以是吊链、吊杆或灯架。上述罗列的这几种灯具中,其灯具内部上下两侧通常设置有两个同样构造的光源组件,例如相同规格的灯板或灯管,并且灯具采用一体式透光罩,透光罩的上下两侧具有出光面。然而,由于灯具内的光源组件构造基本相同,并且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源组件,灯具的发热量较大,热量积聚在灯具内造成灯具温度过高,影响光源组件的使用寿命,并且灯具仅能够通过透光罩和外壳散发少部分的热量,散热效果较差,导致透光罩和外壳的温度过高。过高的温度以及热量热不到有效的散发还会诱发灯具烧毁等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更好的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包括:
第一出光模组,用于朝向上侧出光;
第二出光模组,用于朝向下侧出光;
散热组件,包括外罩壳,外罩壳上设置有多个连通外界环境与外罩壳内部的散热通孔,第一出光模组设置在外罩壳的顶部,第二出光模组设置在外罩壳的底部,外罩壳在第一出光模组与第二出光模组之间形成与外界环境相连通的对流散热通道。
优选的,散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外罩壳内部的散热风扇,散热风扇配置为:提供在外界环境与对流散热通道之间循环的气流。
优选的,散热风扇设置在第二出光模组的顶部。
优选的,第一出光模组的外周侧被外罩壳所包围,第二出光模组的外周尺寸大于第一出光模组的外周尺寸,第二出光模组的外周侧与外罩壳基本相平齐。
优选的,外罩壳由左右两部分拼接而成。
优选的,第一出光模组具有多个散热部,多个散热部与外罩壳导热接触。
优选的,散热部上设置有沿上下贯穿散热部的散热口,散热口与对流散热通道相连通。
优选的,第二出光模组具有多个沿周向排布的散热鳍片,各个散热鳍片沿径向延伸,相邻两个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散热风道,散热风道与对流散热通道相连通。
优选的,散热风扇位于多个散热风道的交汇处。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同时给第一出光模组和第二出光模组供电的电源模组,电源模组布置在对流散热通道内。
优选的,电源模组包括多个主驱动电源,多个主驱动电源沿周向均匀间隔排布并且共同围成中空空腔。
优选的,第一出光模组具有用于给第一出光模组单独供电的第一副驱动电源,第二出光模组具有用于给第二出光模组单独供电的第二副驱动电源,第一副驱动电源与第二副驱动电源沿上下方向相对布置并且位于中空空腔内。
优选的,外罩壳与第一出光模组之间、外罩壳与第二出光模组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外罩壳与第一出光模组之间、外罩壳与第二出光模组之间均为螺钉连接、卡扣连接、胶粘连接、铆接或焊接。
优选的,外罩壳上设置有用于将照明装置吊装在室内吊顶或天花板上的吊装结构。
优选的,吊装结构为至少两根吊链,至少两根吊链的一端部与外罩壳相连接,另一端部与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相连接。
优选的,第一出光模组包括第一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上并且与第一壳体共同围成第一光学腔的第一透光罩、设置在第一光学腔内的第一光源组件以及设置在透光罩外侧的遮光罩。
优选的,遮光罩配置为:第一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有部分被遮光罩所遮挡并且形成与遮光罩的形状相互补的第一出光区域。
优选的,遮光罩的形状为月牙形。
优选的,第一光源组件包括第一光源板、设置在第一光源板上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
优选的,第二出光模组包括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二壳体上并且与第二壳体共同围成第二光学腔的第二透光罩、设置在第二光学腔内的第二光源组件以及用于对第二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进行处理的配光单元。
优选的,第二透光罩为高透材质。
优选的,高透材质为高透玻璃、聚碳酸酯或亚力克。
优选的,配光单元配置为:第二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藉由配光单元聚焦并且形成第二出光区域。
优选的,第二光源组件包括第二光源板、多个设置在第二光源板上的第二发光元件,配光单元包括与第二发光元件相匹配对应的配光透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设置散热组件,散热组件的外罩壳在第一出光模组与第二出光模组之间形成与外界环境相连通的对流散热通道,从而外界环境与对流散热通道之间形成循环的冷却气流路径,对上下两个出光模组进行对流散热,散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照明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所示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照明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所示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中所示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00、照明装置;
1、第一出光模组;11、第一壳体;12、第一透光罩;13、第一光源组件;131、第一光源板;132、第一发光元件;14、遮光罩;15、散热部;151、散热口;16、第一副驱动电源;
2、第二出光模组;21、第二壳体;22、第二透光罩;23、第二光源组件;231、第二光源板;232、第二发光元件;24、配光单元;241、配光透镜;25、散热鳍片;26、散热风道;27、第二副驱动电源;
3、散热组件;31、外罩壳;311、散热通孔;32、散热风扇;33、吊装结构;331、吊链;
4、电源模组;41、主驱动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的上、下、左、右、顶、底、内、外、周向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如图1、图2以及图5所示,一种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100,其包括第一出光模组1、第二出光模组2以及散热组件3。
结合图2、图3、图5以及图6所示,第一出光模组1用于朝向上侧出光。第一出光模组1包括第一壳体11、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上并且与第一壳体11共同围成第一光学腔的第一透光罩12、设置在第一光学腔内的第一光源组件13以及设置在透光罩外侧的遮光罩14。第一光源组件13包括第一光源板131、设置在第一光源板131上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132。遮光罩14配置为:第一光源组件13发出的光线有部分被遮光罩14所遮挡并且形成与遮光罩14的形状相互补的第一出光区域。具体的,第一发光元件132可以是LED灯珠。遮光罩14的形状为月牙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遮光罩14的形状也可是其他形状,例如星星状、线条状、仿照动植物的轮廓等特制形状。如此,第一出光模组1可朝向室内天花板或吊顶出光,用于营造氛围或起到装饰灯的作用。
结合图2、图4、图5以及图7所示,第二出光模组2用于朝向下侧出光。第二出光模组2包括第二壳体21、设置在第二壳体21上并且与第二壳体21共同围成第二光学腔的第二透光罩22、设置在第二光学腔内的第二光源组件23以及用于对第二光源组件23发出的光线进行处理的配光单元24。配光单元24配置为:第二光源组件23发出的光线藉由配光单元24聚焦并且形成较为明亮的第二出光区域。具体的,第二透光罩22为高透材质。高透材质为高透玻璃、聚碳酸酯或亚力克。第二光源组件23包括第二光源板231、多个设置在第二光源板231上的第二发光元件232,其中第二发光元件232可以是LED灯珠。配光单元24包括与第二发光元件232相匹配对应的配光透镜241。如此,第二出光模组2可朝向室内地板出光,与第一出光模组1形成的第一出光区域相比,第二出光模组2形成的第二出光区域较为明亮,能够满足较为明亮场景的照明需求。因此,本案的照明装置100能够提供上下两种不同的出光区域,提供明暗不同的出光效果,适于明暗不同的应用场景。
结合图1、图2以及图5所示,散热组件3包括外罩壳31、设置在外罩壳31内部的散热风扇32。
外罩壳31整体上呈网状结构,其包括左、右两部分,并且由左、右两部分拼接而成。左右两部分在其拼接处采用螺钉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外罩壳31也可由多个部分拼接而成,并且至少两个部分的拼接处可采用其他可拆卸连接结构或不可拆卸连接结构,例如卡扣连接、胶粘连接、焊接或铆接。
结合图1、图5所示,外罩壳31上设置有用于将照明装置100吊装在室内吊顶或天花板上的吊装结构33。具体的吊装结构33为至少两根吊链331,至少两根吊链331的一端部与外罩壳31相连接,另一端部与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相连接。也可是多根吊链331,多根吊链331沿周向布置,吊装得更加牢靠。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吊装结构,例如吊杆。
外罩壳31上设置有多个连通外界环境与外罩壳31内部的散热通孔311,第一出光模组1设置在外罩壳31的顶部,第二出光模组2设置在外罩壳31的底部,外罩壳31在第一出光模组1与第二出光模组2之间形成与外界环境相连通的对流散热通道,散热风扇32配置为:提供在外界环境与对流散热通道之间循环的气流。通过设置散热组件3,散热组件3的外罩壳31在第一出光模组1与第二出光模组2之间形成与外界环境相连通的对流散热通道,散热组件3的散热风扇32提供在外界环境与对流散热通道之间循环的气流。从而对上下两个出光模组1、2进行对流散热,散热效果更好。
具体的,结合图2所示,由于第二出光模组2的外周尺寸大于第一出光模组1的外周尺寸,为了便于将第一出光模组1和第二出光模组2分别装配到外罩壳31上,第一出光模组1装配到外罩壳31上之后,其外周侧被外罩壳31所包围,第二出光模组2装配到外罩壳31上之后,其外周侧与外罩壳31基本相平齐。散热风扇32设置在第二出光模组2的顶部。
外罩壳31与第一出光模组1之间、外罩壳31与第二出光模组2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外罩壳31与第一出光模组1之间、外罩壳31与第二出光模组2之间均为螺钉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外罩壳31与第一出光模组1之间以及外罩壳31与第二出光模组2之间的连接关系也可是其他可拆卸或不可拆卸连接,例如卡扣连接、胶粘连接、铆接或焊接。
结合图2、图6所示,第一出光模组1具有多个散热部15,多个散热部15与外罩壳31导热接触。各个散热部15外观上呈棱柱形状,为了实现增大第一出光模组1与对流散热通道内气流的接触面积以及对流换热,散热部15上设置有沿上下贯穿散热部15的散热口151,散热口151与对流散热通道相连通。从而,外界环境中的冷却气流在散热风扇32的驱动下,通过外罩壳31上的散热通孔311进入对流散热通道内,并向上流动经过散热口151返回至外界环境中,期间外界环境中的冷却气流与散热部15充分换热,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部15的形状不限于棱柱状,也可是其他形状,此处不做限制。
结合图2、图7所示,第二出光模组2具有多个沿周向排布的散热鳍片25,各个散热鳍片25沿径向延伸,相邻两个散热鳍片25之间形成散热风道26,散热风道26与对流散热通道相连通。散热风扇32位于多个散热风道26的交汇处。从而,外界环境中的冷却气流在散热风扇32的驱动下,通过外罩壳31上的散热通孔311进入对流散热通道内,经过多个散热风道32后汇聚并向上流动,再经过第一出光模组1的多个散热部15之后,最终返回至外界环境中,以此循环往复。期间,外界的冷却气流进入散热风道32后与散热鳍片25充分换热,对第二出光模组2进行较好的散热。
由于采用双出光模组结构,照明装置的用电载荷较大,为了确保第一出光模组1和第二出光模组2的正常工作,结合图2、图5所示,还包括用于同时给第一出光模组1和第二出光模组2供电的电源模组4,电源模组4布置在对流散热通道内。电源模组4包括多个主驱动电源41,多个主驱动电源41沿周向均匀间隔排布并且共同围成中空空腔。这样设置,外界环境中的冷却气流在散热风扇32的驱动下进入对流散热通道后,能够与多个主驱动电源41充分换热,从而带走主驱动电源41产生的热量,提升整个照明装置的散热效果。
此外,结合图2、图5以及图6所示,第一出光模组1具有用于给第一出光模组1单独供电的第一副驱动电源16,第一副驱动电源16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外侧,并且可通过穿过第一壳体11的线缆与第一光源板131电性连接。
结合图2、图5以及图7所示,第二出光模组2具有用于给第二出光模组2单独供电的第二副驱动电源27,第二副驱动电源27设置在第二壳体21的外侧,并且可通过穿过第二壳体21的线缆与第二光源板231电性连接。第一副驱动电源16与第二副驱动电源27沿上下方向相对布置并且位于中空空腔内。这样设置,外界环境中的冷却气流在散热风扇32的驱动下进入对流散热通道后,经过中空空腔后,能够与第一副驱动电源16、第二副驱动电源27充分换热,一并带走两个副驱动电源16、17产生的热量,进一步提升整个照明装置的散热效果。
本申请的技术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说明书中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这些变形和修改均应当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5)

1.一种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包括:
第一出光模组(1),用于朝向上侧出光;
第二出光模组(2),用于朝向下侧出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散热组件(3),包括外罩壳(31),所述外罩壳(31)上设置有多个连通外界环境与所述外罩壳(31)内部的散热通孔(311),所述第一出光模组(1)设置在所述外罩壳(31)的顶部,所述第二出光模组(2)设置在所述外罩壳(31)的底部,所述外罩壳(31)在所述第一出光模组(1)与所述第二出光模组(2)之间形成与外界环境相连通的对流散热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3)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外罩壳(31)内部的散热风扇(32),所述散热风扇(32)配置为:提供在外界环境与所述对流散热通道之间循环的气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32)设置在所述第二出光模组(2)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模组(1)的外周侧被所述外罩壳(31)所包围,所述第二出光模组(2)的外周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出光模组(1)的外周尺寸,所述第二出光模组(2)的外周侧与外罩壳(31)基本相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壳(31)由左右两部分拼接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模组(1)具有多个散热部(15),多个所述散热部(15)与所述外罩壳(31)导热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15)上设置有沿上下贯穿所述散热部(15)的散热口(151),所述散热口(151)与所述对流散热通道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光模组(2)具有多个沿周向排布的散热鳍片(25),各个所述散热鳍片(25)沿径向延伸,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鳍片(25)之间形成散热风道(26),所述散热风道(26)与所述对流散热通道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32)位于多个所述散热风道(26)的交汇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同时给所述第一出光模组(1)和所述第二出光模组(2)供电的电源模组(4),所述电源模组(4)布置在所述对流散热通道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组(4)包括多个主驱动电源(41),多个所述主驱动电源(41)沿周向均匀间隔排布并且共同围成中空空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模组(1)具有用于给所述第一出光模组(1)单独供电的第一副驱动电源(16),所述第二出光模组(2)具有用于给所述第二出光模组(2)单独供电的第二副驱动电源(27),所述第一副驱动电源(16)与所述第二副驱动电源(27)沿上下方向相对布置并且位于所述中空空腔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壳(31)与所述第一出光模组(1)之间、所述外罩壳(31)与所述第二出光模组(2)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壳(31)与所述第一出光模组(1)之间、所述外罩壳(31)与所述第二出光模组(2)之间均为螺钉连接、卡扣连接、胶粘连接、铆接或焊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壳(31)上设置有用于将照明装置吊装在室内吊顶或天花板上的吊装结构(33)。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结构(33)为至少两根吊链(331),至少两根所述吊链(331)的一端部与所述外罩壳(31)相连接,另一端部与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相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模组包括第一壳体(11)、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上并且与所述第一壳体(11)共同围成第一光学腔的第一透光罩(12)、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腔内的第一光源组件(13)以及设置在所述透光罩外侧的遮光罩(14)。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14)配置为:所述第一光源组件(13)发出的光线有部分被所述遮光罩(14)所遮挡并且形成与所述遮光罩(14)的形状相互补的第一出光区域。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14)的形状为月牙形。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13)包括第一光源板(131)、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板(131)上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132)。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光模组包括第二壳体(21)、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1)上并且与所述第二壳体(21)共同围成第二光学腔的第二透光罩(22)、设置在所述第二光学腔内的第二光源组件(23)以及用于对所述第二光源组件(23)发出的光线进行处理的配光单元(24)。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光罩(22)为高透材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透材质为高透玻璃、聚碳酸酯或亚力克。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单元(24)配置为:所述第二光源组件(23)发出的光线藉由所述配光单元(24)聚焦并且形成第二出光区域。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组件(23)包括第二光源板(231)、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二光源板(231)上的第二发光元件(232),所述配光单元(24)包括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232)相匹配对应的配光透镜(241)。
CN202122846018.1U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 Active CN2173026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46018.1U CN217302610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46018.1U CN217302610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02610U true CN217302610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12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46018.1U Active CN217302610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026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82661U (zh) 兼具有散热及扩散光线功能的照明装置及灯罩
US9482395B2 (en) LED luminaire
US10584860B2 (en) Linear light fixture with interchangeable light engine unit
JP5661455B2 (ja) 照明器具および照明装置
US8870417B2 (en) Semi-indirect aisle lighting fixture
US10612747B2 (en) Linear shelf light fixture with gap filler elements
US8770798B2 (en) Luminaire
JP5798070B2 (ja) 航空障害灯
KR100810149B1 (ko) 발광다이오드를 이용한 투광기
KR100982946B1 (ko) 발광다이오드램프를 이용한 교통신호등
US20160097517A1 (en) Pendant luminaire
CN217302610U (zh) 一种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
WO2022152247A1 (zh) 一种led照明设备
CN116146923A (zh) 一种上下出光的照明装置
CN205579513U (zh) 一种可整体散热的大功率led灯具结构
KR101250061B1 (ko) 방열구조를 갖는 엘이디등
RU167450U1 (ru) Светодиодное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210267162U (zh) 一种包裹式工矿灯
JP6366017B2 (ja) 照明器具
KR101247486B1 (ko) 방열구조를 갖는 엘이디등
CN214038273U (zh) 一种配光均匀的线性灯
CN217978599U (zh) 平板型聚光灯具
CN202188338U (zh) 一种led灯
CN216952798U (zh) 照明装置
KR101054839B1 (ko) 조명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