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01712U - 阀芯及包括该阀芯的水龙头 - Google Patents

阀芯及包括该阀芯的水龙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01712U
CN217301712U CN202123410566.6U CN202123410566U CN217301712U CN 217301712 U CN217301712 U CN 217301712U CN 202123410566 U CN202123410566 U CN 202123410566U CN 217301712 U CN217301712 U CN 2173017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artridge
button
water
valv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105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军学
王达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Lizhu American Standard Sanitary Ware Hardwar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Lizhu American Standard Sanitary Ware Hardwar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Lizhu American Standard Sanitary Ware Hardwar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Lizhu American Standard Sanitary Ware Hardwar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105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017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017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017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水龙头的阀芯,包括:位于阀芯内部的阀芯腔室,阀芯腔室具有周向壁;至少一个阀芯进水口,水流经由其流入阀芯腔室;阀芯出水口,水流从阀芯腔室通过其中流向外部;按压控制组件,按压控制组件能被按压以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切换,在第一位置中,阀芯腔室与阀芯出水口之间的流体通路被关闭;在第二和第三位置中,阀芯腔室与阀芯出水口之间的流体通路连通;并且在第三位置中流过阀芯出水口的流量小于在第二位置中流过阀芯出水口的流量,由此,用户通过按压就能稳定切换阀芯的出水量。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包括该阀芯的水龙头。

Description

阀芯及包括该阀芯的水龙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龙头的阀芯。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前述阀芯的水龙头。
背景技术
对于市售的支持冷水和热水进水的水龙头,想要调节最终出水的温度,就要控制冷水和热水的进水量,而其中的大部分水龙头会需要用户进行旋转操作来调节冷水和热水的进水量。在这种设计中,用户如果想要在调节最终出水的水温同时还能对最终出水的流量进行控制就会比较困难。这不便于用户的使用,也不利于节水。
因此,仍然希望提出一种改善的水龙头,这种水龙头使用方便并且在按需稳定地提供不同的出水量的同时还能允许对出水的温度进行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龙头的阀芯,该阀芯能够根据水龙头的用户的需要向用户提供不同的出水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水龙头的阀芯,它使得用户通过调节可以按需控制出水温度。
上述技术目的通过如下所述的用于水龙头的阀芯实现,该阀芯包括:
位于阀芯内部的阀芯腔室,阀芯腔室具有周向壁;
至少一个阀芯进水口,水流通过其流入阀芯腔室;
阀芯出水口,阀芯腔室中的水流经由其流向外部;
按压控制组件,用户通过对其进行按压以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其中,
在第一位置中,阀芯腔室与阀芯出水口之间的流体通路被关闭;而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中,阀芯腔室与阀芯出水口之间的流体通路连通,并且在第三位置中,流过阀芯出水口的流量小于在第二位置中流过阀芯出水口的流量。
由此,本实用新提出了一种通过用户的按压操作就能切换出水量的水龙头阀芯。
具体地,用户通过对阀芯所包括的上述按压控制组件进行按压实现对阀芯所处的位置的切换,从而实现对阀芯是否出水以及出水量多少的控制。本实用新的阀芯能支持两种不同大小的出水量。
具体地,按压组件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中均允许阀芯出水,即,阀芯出水口有流量。然而,在处于第三位置中时,流过阀芯出水口的出水量小于处于在处于第二位置中时,流过阀芯的出水口的出水量。
优选地,在第三位置中,流经阀芯出水口的水量是在第二位置中流经阀芯出水口的水量的一半。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阀芯还包括:布置在设有膜片底座孔口的膜片底座上的、具有进水孔口和出水小孔的膜片、阀座、套设有弹簧的阀杆,其中,在阀座及膜片底座上分别形成有贯通的阀座出水开口和膜片底座出水开口,它们都能与阀芯出水口流体连通,阀杆穿设于阀座出水开口和膜片底座出水开口并可在封闭的位置与开启的位置之间移动。当膜片置于膜片底座上时,膜片的进水孔口与膜片底座孔口对齐。
其中,在上述第一位置中,膜片、膜片底座、阀杆以及阀芯腔室的周向壁形成压力腔室,来自阀芯进水口的水通过膜片底座的膜片底座孔口流入压力腔室,从而使得膜片在压力的作用下贴靠阀座;而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中,在膜片底座与阀座之间存在间隙。
由此,在第一位置中,膜片由于水压被牢固地压抵阀座,从而膜片与阀座之间不存在间隙,也就无法形成阀芯进水口与阀芯出水口之间的流路,不会有流量通过阀芯出水口。
阀芯的按压控制组件包括同轴布置的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其中述第二按钮套设在第一按钮外部。在按下第一按钮之后,按压控制组件切换到上述第二位置,而在按下第二按钮之后,按压控制组件切换到上述第三位置,并且第一按钮或第二按钮的运动带动阀杆一起运动。
具体地,按压控制组件还包括:设有第一凸起部的第一控制构件;设有第二凸起部的第二控制构件;设有第三凸起部的第三控制构件;以及设有第四凸起部的第四控制构件,在按下所述第一按钮之后,第一按钮与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接触,使得第一按钮回弹的路径不同于第一按钮下降的路径;并且在按下第二按钮之后,第二按钮与第三凸起部和第四凸起部接触,使得第二按钮回弹的路径不同于所述第二按钮下降的路径。
上述第一至第四控制构件的设置使得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的下降路径与回弹期间的上升路径不同,这使得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在回弹的过程中能实现阀杆不同的上升距离,从而能调节膜片与阀座之间的间隙以实现不同的出水量。
优选地,第二按钮外部还套设有旋转切换件,第二按钮的内周壁设有第一内部结构,第一按钮回弹之后与第一内部结构接合,而旋转切换件的内周壁设有第二内部结构,第二按钮回弹之后与第二内部结构接合。当阀芯处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组位置中不同的位置时,第二按钮与第二内部结构接合的具体位置以及第一按钮与第一内部结构接合的位置会有所不同。
优选地,至少一个阀芯进水口包括第一阀芯进水口和第二阀芯进水口,并且述阀芯还包括:定阀片,定阀片包括:延伸贯穿定阀片的第一定阀片进水口,其中,第一定阀片进水口与所述第一阀芯进水口流体连通;延伸贯穿定阀片的第二定阀片进水口,其中,第二定阀片进水口与第二阀芯进水口流体连通;以及动阀片,动阀片与定阀片同轴布置,并且叠置在彼此之上,且动阀片包括延伸贯穿动阀片的动阀片进水口。阀芯构造为通过致动旋转切换件能使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围绕转动轴线转动,其中,动阀片、定阀片设置在所述阀座与所述阀芯底座之间,并且优选地,定阀片通过形状配合固定于底座,而阀座分别与旋转切换件以及动阀片成一体地连接。
上述构造使得用户对旋转切换件的转动操作能带动动阀片围绕其转动轴线进行转动。
优选地,阀座通过联接件与所述旋转切换件成一体地连接,其中,联接件通过卡扣配合与阀座固定连接,而阀座与动阀片之间通过形状配合进行固定连接。
具体地,定阀片的第一定阀片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定阀片进水口在周向上彼此间隔开,而动阀片进水口也沿周向方向延伸,并且在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转动时,动阀片进水口与第一定阀片进水口和第二定阀片进水口具有不同程度的重叠。通过该不同的重叠程度实现了对来自第一阀片进水口和第二阀片进水口的不同的水源,例如冷水源和热水源按需进行混合获得不同的水温。
附加地,定阀片还具有延伸贯穿定阀片的定阀片出水口,并且动阀片还具有延伸贯穿动阀片的动阀片出水口,动阀片出水口、定阀片出水口以及阀芯出水口流体连通。由此形成了阀芯进水口到阀芯出水口的具体流动路径。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水龙头,其包括任一如上文所述的阀芯,并且该阀芯的第一阀芯进水口与冷水水源流体连通,而第二阀芯进水口与热水水源流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阀芯能以相对紧凑的设计向包括阀芯的水龙头的用户提供两种不同的、稳定的出水量,并且还能实现用户对出水温度的控制,从而能提供在环保节水方面的优势,也适于在不同的空间,尤其是可用空间比较小的场景中进行安装。
附图说明
参考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中清楚地描述,并且其优点从以下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显而易见,附图以示例方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用于水龙头的阀芯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处于第一位置中的阀芯的剖视图;
图3A示出了处于第二位置中的阀芯的剖视图;
图3B示出了图3A中的细节I的放大视图;
图4示出了图3A所示的阀芯所包括的按压控制组件的分解视图,其中一些构件以剖视图示出;
图5示出了处于第三位置中的阀芯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阀芯所包括的按压控制组件的分解视图,其中一些构件以剖视图示出;
图7示出了移除了壳体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阀芯的侧视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阀芯所包括的动阀片、定阀片以及阀芯底座的分解立体图;以及
图9A-9C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阀芯的横截面,其中,图9A示出处于混合出水状态的阀芯;图9B示出处于全冷水出水状态的阀芯;图9C示出处于全热水出水状态的阀芯。
附图标记列表
1 阀芯
10 阀芯底座
11 阀芯腔室构件
110 周向壁
12 密封圈
14 阀芯出水口
15 按压控制组件
150 第一按钮
151 第二按钮
1511 第一内部结构
152 旋转切换件
1521 第二内部结构
1522 第一限位突出部
1523 第二限位突出部
153 第一凸轮
1531 第一凸起部
154 第一引导件
1541 第二凸起部
155 第二凸轮
1551 第三凸起部
156 第二引导件
1561 第四凸起部
157 第一复位弹簧
158 第二复位弹簧
16 膜片
161 进水孔口
162 出水小孔
17 膜片底座
171 出水开口
172 膜片底座孔口
18 阀座
181 阀座出水开口
19 阀杆
20 动阀片
21 动阀片进水口
22 动瓷片出水口
30 定阀片
31 第一定阀片进水口
32 第二定阀片进水口
33 定阀片出水口
40 壳体
41 间隙
411 第一端部
412 第二端部
C 压力腔室
P1 第一位置
P2 第二位置
P3 第三位置
S 重合的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地参考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实用新型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本实用新型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效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为了便于在所附权利要求中解释和精确定义,术语“上”、“下”、“内”和“外”用于参考在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特征的位置来对这些特征进行描述。
图1示出了用于水龙头的阀芯1的立体图,如图所示,阀芯1包括阀芯底座10、按压控制组件15以及壳体40。按压控制组件15包括同轴布置、直径依次增大的第一按钮150、第二按钮151以及旋转切换件152。它们的下部部分布置在塑料制成的壳体40中。壳体40在下部处与阀芯底座10形状配合地连接。
下面结合剖面图进一步阐述阀芯1及其工作原理。
第一位置(关闭位置)P1
图2以剖视图更详细示出了处于第一位置中的阀芯1的剖面图。
第一位置也称为关闭位置。如图所示,按压控制组件15中第一按钮150和第二按钮151与旋转切换件152均呈圆柱状。在第一位置P1中,上述三者的上表面距离较小,其中,第一按钮150与第二按钮151的上表面几乎齐平。
按压控制组件15还包括布置在第一按钮150、第二按钮151和旋转切换件152下方的四个构件:第一凸轮153、第二凸轮155、第一引导件154和第二引导件156(见图3A-图7)。在下文中将对它们作更详细的介绍。
布置于这四个构件下方的是大致呈圆柱状的阀芯腔室构件11,其内部具有周向壁110。
如图2所示,在第一位置中,阀杆19处于关闭的位置中。此时,阀芯腔室构件11的周向壁110、阀芯的膜片16、膜片布置于其上的膜片底座17、阀杆19和塑料制成的阀座18形成密封的压力腔室C。
如图中可见,膜片16开设有进水孔口161,并在中心处设有出水小孔162。膜片底座17则对应设有膜片底座孔口172。当膜片16置于膜片底座17上时,膜片16的进水孔口161与该膜片底座孔口172对准。
从阀芯1的至少一个阀芯进水口流入的冷水或热水在水压作用下被从外部压入压力腔室C,直到压力腔室C中的水压大于压力腔室C外部的水压。此时,膜片16在压力腔室C中水的压力的作用下紧贴阀座18。由此,膜片16与阀座18之间不存在可供水流经的空隙。换言之,在此位置中,从阀芯进水口进入的水无法流动到阀芯出水口14。因而,没有水经由阀芯出水口14从阀芯1中流出。
此时,进入阀芯1的水的流动路径为:阀芯进水口——阀芯腔室——膜片16的进水孔口161——密封的压力腔室C。
第二位置(全开位置)P2
下面转到图3A、图3B和图4说明阀芯1如何从第一位置P1运动到第二位置P2。
图3A中示出了处于第二位置P2中的阀芯1的剖视图。图4则示出了按压控制组件15的部分构件的分解图,其中省去了阀杆19。
结合图3A和图4可见,阀杆19位于第一按钮150下方。阀杆19上自上而下依次套设有第一凸轮153、第一复位弹簧157、第一引导件154。在图3B中放大示出了第一引导件154通过卡扣固定在第二按钮151的下端与第二凸轮155之间这一细节I。
当阀芯1处于图2所示的第一位置P1时,如果用户按下第一按钮150,则第一按钮150将向下移动,直到其下部的第一凸轮153接触第一引导件154为止。之后,由于上述第一引导件154与第二按钮151以及第二凸轮155之间使得三者成一体的卡扣连接,第一引导件154将带动第二按钮151一同向下运动。
在此过程中,第一按钮150会由于第一凸轮153内的第一凸起部1531的作用而发生偏移,并由于第一引导件154内的第二凸起部1541作用而发生错位。因此,当用户松开第一按钮150时,在第一复位弹簧157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第一凸轮153会绕中心轴线转过一个角度并向上运动,由此带动阀杆19向上运动,直到到达图3A所示的第二位置P2为止。由于之前发生的偏移和错位,第一按钮150是沿着不同于下降轨迹的运动轨迹在第二按钮151内上升并定位的。
在第二位置P2中,阀杆19处于开启的位置。如图4中进一步示出的,第二按钮151的内部设有第一内部结构1511。第一内部结构1511是从第二按钮151的内壁径向向内凸起的凸起部,当第一按钮150回弹之后,第一按钮150的外周壁与上述第一内部结构1511接合。
如从图4中可见的,当阀芯1处于不同的运行位置(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中时,第一按钮150与第一内部结构1511在不同位置接合。
例如,当阀芯1处于第一位置P1,即关闭位置时,第一按钮150与第一内部结构1511在其下端处接合(图中以P1示意),而当阀芯1处于第二位置P2,即全开位置时,第一按钮150则在第一内部结构1511的上端与其接合(图中以P2示意)。显然,该接合位置为阀杆19提供了在高度方向上更大的运动空间,即,阀杆19可以在回弹之后上升更高。
当阀芯1从图2所示的第一位置P1向图3A所示的第二位置P2过渡时,随着阀杆19向上运动,膜片底座17的出水开口171流通。具体地,阀杆19穿过膜片16的出水小孔162和膜片底座17的出水开口171。在膜片16的出水小孔162处设有密封圈12,阀杆19同样穿过该密封圈12。在关闭位置,即,第一位置P1中,阀杆19横截面较大的部分与密封圈12相接触从而封闭膜片16的出水小孔162,并进而密封膜片底座17的出水开口171。在上述过渡的过程中,随着阀杆19的垂向移动,阀杆19穿过膜片16的出水小孔162的部分逐渐过渡成了阀杆19的横截面较小的部分,从而导致阀杆19与密封圈12之间的接触部位产生间隙。压力腔室C内的水经由这一间隙、通过膜片16的出水小孔162和膜片底座17的出水开口171流出。
又由于膜片16的进水孔口161的流动截面小于膜片16的出水小孔162的流动截面,流出压力腔室C的水流量大于流入压力腔室C的流量。密封腔室C中的水压逐渐减小,作用在膜片16及膜片底座17上的压力也因此减小。膜片底座17由于压力腔室C内的水压小于压力腔室C外部的压力而被顶起,向上运动到图3A所示的位置。此时,在阀座18与膜片底座17之间存在间隙。
此时,进入阀芯1的水的流动路径则为:阀芯进水口——阀芯腔室——膜片底座17与阀座18之间的间隙——阀座18的阀座出水开口181——动阀片20的动阀片出水口22以及定阀片30的定阀片出水口33(下文更详细阐释)——阀芯底座10中的阀芯出水口14。
此时,如果用户要关闭出水,则需再次按下第一按钮150。第一按钮150再次向下运动,在其与第一引导件154接合之后,仍会通过第一引导件154与第二按钮151一同向下运动。第一凸轮153转动并克服第一复位弹簧157的弹簧力向下运动,带动阀杆19向下运动,直到阀杆19到达关闭的位置。
在阀杆19关闭的位置中,膜片16的出水小孔162再次由于阀杆19的横截面较大的部分与密封圈12的配合而被封闭。经过膜片16的进水孔口161被压入压力腔室C中的水无法从压力腔室C离开,而在其中累积,增大腔室C中的水压。膜片16及膜片底座17由于逐渐变大的水压被向下压,直到最终膜片底座17压抵阀座18。膜片底座17与阀座18之间的间隙由此被闭合。此时,由阀芯进水口进入的水无法再流至阀芯出水口14,并从中流出。
第三位置(半开位置)P3
下面结合图5和图6阐释阀芯1如何从第一位置P1运行到第三位置P3。第三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也称为“半开位置”。
类似于图3A,图5示出了处于第三位置P3中的阀芯1的剖视图。图6则类似于图4,示出了阀芯1的按压控制组件15的部分构件的分解图,其中同样省去了阀杆19。
对于第二按钮151,其运动机构从上至下包括设有第三凸起部1551的第二凸轮155、第二复位弹簧158以及设有第四凸起部1561的第二引导件156。
当阀芯1处于如图2所示的第一位置P1时,如用户按下第二按钮151,则第二按钮151向下移动,直到其下部的第二凸轮155接触第二引导件156为止。在此过程中,第二按钮151会由于第二凸轮155内的第三凸起部1551的作用而发生偏移,并且由于第二引导件156中的第四凸起部1561作用而发生错位。
此后,当用户松开第二按钮151时,在第二复位弹簧158的作用下,第二凸轮155会绕中心轴线转过一定角度并向上运动。第二凸轮155又带动阀杆19向上运动,直到到达图5所示的第三位置P3为止。由于之前发生的偏移和错位,第二按钮151是沿着不同于下降轨迹的运动轨迹在旋转切换件152内上升并定位的。在第三位置P3中,阀杆19同样处于开启的位置。
如图6中进一步示出的,类似于第二按钮151内周上的设置,圆筒状的旋转切换件152在其内部周向壁上也设有第二内部结构1521。第二内部结构1521是从旋转切换件152的内壁径向向内的凸起部。在第二按钮151回弹之后,圆筒状的第二按钮151的外周壁会与上述第二内部结构1521接合。
具体地,如图6中可见的,当阀芯1处于不同的运行位置中时,第二按钮151会由于其运动轨迹而与第二内部结构1521在不同位置处接合。例如,当阀芯处于第一位置P1,即关闭位置时,第二按钮151与第二内部结构1521在它的下端相接合,而当阀芯1处于第三位置P3,即半开位置时,第二按钮151则在第二内部结构1521的上端与其接合。
类似于从第一位置P1到第二位置P2的过渡,当阀芯1从第一位置P1向图5所示的第三位置P3过渡时,随着阀杆19向上运动,阀杆19位于膜片16的出水小孔162中的部分的横截面逐渐变小,从而在设置于膜片16的出水小孔162处的密封圈12与阀杆19位于膜片16的出水小孔162中的部分之间出现间隙。
由此,先前由膜片16、膜片底座17、阀座18、阀杆19以及阀芯腔室构件11的周向壁110所构成的密封的压力腔室C中的水经由上述间隙流出压力腔室C,压力腔室C中的水压逐渐减小。膜片底座17及膜片16由于压力腔室C内的水压小于压力腔室C外部的压力而被顶起。此时,在阀座18与膜片底座17之间存在间隙。
水的从流动为由阀芯进水口——阀芯腔室——膜片底座17与阀座18之间的间隙——阀座18的阀座出水开口181——动阀片20的动阀片出水口22以及定阀片30的定阀片出水口33(下文更详细阐释)——阀芯底座10中的阀芯出水口14。最终经阀芯出水口14离开阀芯1。
由于旋转切换件内部152内部的第二内部结构1521所允许阀杆19上升的高度小于第二按钮151内部的第一内部结构1511所允许阀杆19上升的高度,因此,阀杆19在第三位置P3中相对于阀座18上升的距离会小于在第二位置P2中相对于阀座18所上升的距离。这使得:在第三位置P3中,在达到动态平衡之后,膜片底座17与阀座18之间的间隙小于在第二位置P2中,阀杆19完全升起之后,膜片底座17与阀座18之间的间隙。因而,在第三位置P3中,经阀芯出水口14离开阀芯1的水的流量小于在第二位置P2中的这一流量。特别地,在第三位置P3中,经阀芯出水口14流出阀芯1的流量是在第二位置P2中的该流量的一半。
由此,按压控制组件15能向包括阀芯1的水龙头的用户提供两种不同的出水流量。
此时,如果用户要关闭出水,则需再次按下第二按钮151。第二按钮151随之向下运动,第二凸轮155被带动克服第二复位弹簧158的弹簧力向下运动并围绕中心轴线转动。阀杆19因此被带动向下运动,直到阀杆19到达关闭的位置。
如上文所述的,在阀杆19关闭的位置中,膜片16的出水小孔162以及膜片底座17的膜片底座出水开口171再次由于阀杆19横截面较大的部分接触设置在膜片16处的密封圈12而被封闭。随着压力腔室C中水压的增大,膜片底座17再次被压抵阀座18,这闭合了膜片底座17与阀座18之间的间隙。此时,流入阀芯1的水无法流至阀芯出水口14并进而离开阀芯1。
温度控制
下面结合图7和图8阐释利用阀芯1对出水温度进行调节的原理。
图7示出了阀芯1的侧视图。为了更好地示出阀芯腔室构件11、阀座18、动阀片20、定阀片30以及阀座10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此处省去了壳体40。
图7所示的阀芯1处于第二位置P2。
结合图2、图3A和图5所示,旋转切换件152的下端部搁置在设置于阀芯腔室构件11上部的台阶部上,而阀芯腔室构件11的下端部抵靠阀座18。此外,阀芯腔室构件11还通过如图7中D处所示的卡扣结构与阀座18固定成一体,而阀座18的下侧则通过图7中的B处所示的、轴向延伸的凸起部与动阀片20形状配合地连接。阀芯腔室构件11与旋转切换件152之间也可以通过类似D处所示的卡扣结构进行连接。由此,旋转切换件152与动阀片20在转动方面成一体。
图8进一步示出了动阀片20、定阀片30与阀芯底座10之间的关系。动阀片20相对于定阀片30可转动地同心布置在定阀片30上。定阀片30自身则形状配合地固定于阀芯底座10。
如图8所示,动阀片20包括沿着其外周的一部分延伸的、贯穿动阀片20的厚度的动阀片进水口21以及位于动阀片20中心处的动阀片出水口22。
定阀片30包括沿着其外周的一部分延伸的、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定阀片进水口31和第二定阀片进水口32、以及位于定阀片30中心处的定阀片出水口33。
动阀片20所包括的动阀片进水口21在动阀片20相对于定阀片30转动时,可以对定阀片30的第一定阀片进水口31和第二定阀片进水口32具有不同程度的覆盖或重叠。
具体地,动阀片20相对于定阀片30具有90度的自由转动范围,阀芯1的壳体40设有限位结构(该结构将在下文中参照图9A-图9C),用于防止动阀片20相对于定阀片30转过的角度超过上述范围。
在这个90度的范围中,分别存在三个转动位置:在第一转动位置中,动阀片20的动阀片进水口21仅覆盖定阀片30的第一定阀片进水口31,第一定阀片进水口31可例如通过阀芯进水口与冷水源连接;在第二转动位置中,动阀片进水口21仅覆盖定阀片30的第二阀片进水口32,第二定阀片进水口32则例如是通过阀芯进水口与热水源连接的;在第三转动位置中,动阀片进水口21覆盖一部分的第一定阀片进水口31和一部分的第二定阀片进水口32。
由此,在第一转动位置中,仅冷水经阀芯进水口、第一定阀片进水口31、动阀片进水口21流入阀芯腔室;在第二转动位置中,类似地,仅热水经阀芯进水口、第二定阀片进水口32和动阀片进水口21流入阀芯腔室;而在第三转动位置中冷水经第一定阀片进水口31和动阀片进水口21流入阀芯腔室,热水则同时经由第二定阀片进水口32和动阀片进水口21流入阀芯腔室,并在阀芯腔室中实现混合,从而最终从阀芯出水口14中流出的将是温水。
动阀片上述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的转动角度相差90度,而第三转动位置则位于第一转动位置与第二转动位置之间。
由此,在阀芯1处于第二位置P2中的全开状态下或第三位置P3中的半开状态下时,用户都可以通过转动设置在按压控制组件15最外部的旋转切换件152来实现在全冷水、全热水和温水三种出水温度之间的切换。
具体地,当用户转动旋转切换件152时,旋转切换件152带动阀芯腔室构件11和阀座18一起转动,又因为阀座18通过凸起与动阀片20形状配合地连接,动阀片20也被带动围绕轴线转动,进而实现了对冷、热水进水量的控制,从而实现了对出水温度的调节。
图9A-9C示出了剖过阀芯1的一横截面的截面视图。
如图9A所示,阀芯1的壳体40内壁沿周向方向与旋转切换件152的外周壁之间存在一沿周向方向环绕旋转切换件152的间隙41。间隙41沿周向方向延伸的范围小于360°,并具有第一端部411和第二端部422。
旋转切换件152具有从外周壁径向向外突出两个限位突出部1522和1523。第一限位突出部1522和第二限位突出部1523沿周向方向形成超过90°的夹角。
当用户转动旋转切换件152时,动阀片20被带动一起围绕中心轴线转动。在转动过程中,旋转切换件152存在两个极限位置,即图9B所示的第一限位突出部1522与间隙41的第一端部411相抵的位置,以及图9C所示的第二限位突出部1523与间隙41的第二端部412相抵的位置。
这两个位置对应了动阀片20围绕中心轴线转动的极限位置。在这两个位置中,图9B所示的位置对应于阀芯1的全冷水出水位置,即,上文所述的第一转动位置。图9C所示的位置对应于阀芯1的全热水出水位置,即上文所述的第二转动位置。
图9A所示的位置则例示了一种阀芯1出水为温水的位置,即,上文所述的第三转动位置。在图9B和图9C所示的两个极限位置之间的任一转动位置均属于这样的第三转动位置,在不同的第三转动位置中,阀芯1可以实现不同比例的冷热水混合出水,即提供不同温度的温水。
在图9A-图9C中的阴影区域S代表了动阀片进水口21与第一定阀片进水口31和/或第二定阀片进水口32重合的区域,即,进入阀芯腔室的进水流动面积。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阀芯及包含该阀芯的水龙头使得用户可以通过使用旋转切换件152或与其可操作地连接的手柄(未示出)来控制阀芯的出水温度,又能通过直接对按压控制组件15的第一按钮150和第二按钮151进行按压来得到不同的出水量。即,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阀芯1通过按压控制组件15的设置,能实现全流量出水量与半流量出水量两种不同的出水量,以及全冷、全热和温水三种出水温度,同时并未显著增大水龙头以及阀芯的体积,使得阀芯仍然具有紧凑的构造。

Claims (12)

1.一种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包括:
位于阀芯内部的阀芯腔室,所述阀芯腔室具有周向壁;
设置在阀芯底座上的至少一个阀芯进水口,水流从所述至少一个阀芯进水口流入所述阀芯腔室;
阀芯出水口,水流从所述阀芯腔室通过所述阀芯出水口流向外部;
按压控制组件,所述按压控制组件能被用户按压以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切换,其中,
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阀芯腔室与所述阀芯出水口之间的流体通路被关闭;
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阀芯腔室与所述阀芯出水口之间的流体通路连通;
在所述第三位置中,所述阀芯腔室与所述阀芯出水口之间的流体通路连通,但流过所述阀芯出水口的流量小于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流过所述阀芯出水口的流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芯还包括:
膜片,膜片设有进水孔口和出水小孔且布置在膜片底座上,并且所述膜片底座设有膜片底座孔口,
阀座;
阀杆,所述阀杆上套设有弹簧,
于阀座及膜片底座上分别形成有贯通的阀座出水开口和膜片底座出水开口,所述阀座出水开口和所述膜片底座出水开口都能与所述阀芯出水口流体连通,所述阀杆穿设于所述阀座出水开口和所述膜片底座出水开口,并能在封闭的位置与开启的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膜片、所述膜片底座、所述阀杆以及所述阀芯腔室的周向壁形成压力腔室,来自所述阀芯进水口的水通过所述膜片底座的所述膜片底座孔口流入所述压力腔室,使得所述膜片贴靠所述阀座,
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中,在所述膜片底座与所述阀座之间存在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控制组件包括同轴布置的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
其中,所述第二按钮套设在所述第一按钮外部,
其中,在按下所述第一按钮之后,所述按压控制组件切换到第二位置,其中,在按下所述第二按钮之后,所述按压控制组件切换到第三位置,并且所述第一按钮或所述第二按钮的运动带动所述阀杆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控制组件还包括:
设有第一凸起部的第一控制构件;
设有第二凸起部的第二控制构件;
设有第三凸起部的第三控制构件;以及
设有第四凸起部的第四控制构件,
在按下所述第一按钮之后,所述第一按钮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接触,使得所述第一按钮回弹的路径不同于所述第一按钮下降的路径;并且
在按下所述第二按钮之后,所述第二按钮与所述第三凸起部和所述第四凸起部接触,使得所述第二按钮回弹的路径不同于所述第二按钮下降的路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按钮外部还套设有旋转切换件,
所述第二按钮的内周壁设有第一内部结构,所述第一按钮回弹之后与所述第一内部结构接合,
所述旋转切换件的内周壁设有第二内部结构,所述第二按钮回弹之后与所述第二内部结构接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阀芯进水口包括第一阀芯进水口和第二阀芯进水口,并且
所述阀芯还包括:
定阀片,所述定阀片包括:
延伸贯穿所述定阀片的第一定阀片进水口,其中,所述第一定阀片进水口与所述第一阀芯进水口流体连通,
延伸贯穿所述定阀片的第二定阀片进水口,其中,所述第二定阀片进水口与所述第二阀芯进水口流体连通;
动阀片,所述动阀片与所述定阀片同轴布置,并且叠置在彼此之上,且所述动阀片包括延伸贯穿所述动阀片的动阀片进水口,
其中,通过致动所述旋转切换件能使所述动阀片相对于所述定阀片围绕转动轴线转动,
其中,所述动阀片、所述定阀片设置在所述阀座与所述阀芯底座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阀片通过形状配合固定于所述底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分别与所述旋转切换件以及所述动阀片成一体地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通过联接件与所述旋转切换件成一体地连接,其中,所述联接件通过卡扣配合与所述阀座固定连接,并且所述阀座与所述动阀片通过形状配合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阀片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定阀片进水口在周向上彼此间隔开,且所述动阀片进水口也沿周向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动阀片相对于所述定阀片旋转时,所述动阀片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定阀片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定阀片进水口具有不同程度的重叠。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阀片还具有延伸贯穿所述定阀片的定阀片出水口,并且所述动阀片还具有延伸贯穿所述动阀片的动阀片出水口,所述动阀片出水口、所述定阀片出水口以及所述阀芯出水口流体连通。
12.一种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芯,所述阀芯具有第一阀芯进水口和第二阀芯进水口,并且所述第一阀芯进水口与冷水水源流体连通,所述第二阀芯进水口与热水水源流体连通。
CN202123410566.6U 2021-12-31 2021-12-31 阀芯及包括该阀芯的水龙头 Active CN2173017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10566.6U CN217301712U (zh) 2021-12-31 2021-12-31 阀芯及包括该阀芯的水龙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10566.6U CN217301712U (zh) 2021-12-31 2021-12-31 阀芯及包括该阀芯的水龙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01712U true CN217301712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23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10566.6U Active CN217301712U (zh) 2021-12-31 2021-12-31 阀芯及包括该阀芯的水龙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017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18410B (zh) 一种多功能阀芯及淋浴龙头
EP3834946A1 (en) Waterway switching mechanism
US20170321811A1 (en) Flow-rate adjustable valve
CN109185499B (zh) 混水分水一体式水龙头阀芯
CN217301712U (zh) 阀芯及包括该阀芯的水龙头
GB2595764A (en) Thermostatic valve with push for opening/closing and rotation for temperature regulation and faucet device
GB2153047A (en) A single-handle mixer tap
CN216666572U (zh) 一种电磁阀水道组件及其应用的水龙头
JPH0456192B2 (zh)
CN215673673U (zh) 一种同轴双控恒温阀芯
CN212407614U (zh) 一种阀芯及其淋浴器
CN110030427B (zh) 一种人性化龙头阀芯
CN111677911A (zh) 一种混水分水一体式水龙头阀芯
JP3452066B2 (ja) ボール弁カートリッジと下方挿入部材とを有する混合弁
CN213361195U (zh) 一种先导阀及控制阀装置
CN112576783B (zh) 用于水龙头的切换截止阀与水龙头
JP7486640B1 (ja) 水路切替機構及び散水装置
RU2094684C1 (ru) Патрон шарового клапана для смесительного крана и смесительный кран
CN214274571U (zh) 一种进水流量调节按压阀
US10036147B1 (en) Dual-lever water-saving faucet
EP1486623A1 (en) Multifunction tap
CN217440854U (zh) 改进的同轴双控恒温阀芯
CN113864487A (zh) 先导阀及控制阀装置
CN109667958B (zh) 调流止水的多功能阀芯
CN218440805U (zh) 一种厨卫领域水路控制装置、调温阀芯及龙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