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98964U - 溶洞地区桩基施工钢护筒结构及桩基围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溶洞地区桩基施工钢护筒结构及桩基围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98964U
CN217298964U CN202220866062.0U CN202220866062U CN217298964U CN 217298964 U CN217298964 U CN 217298964U CN 202220866062 U CN202220866062 U CN 202220866062U CN 217298964 U CN217298964 U CN 217298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pile foundation
inflatable compression
cylinder body
steel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660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勇
夏子又
易梦雪
秦张越
古振荣
刘威杰
陈志敏
单海东
贺燚
龚雷
帅博寒
孙铭浩
李梦然
苏超
胥岚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owerChina Roadbridg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owerChina Roadbridg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owerChina Roadbridg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086606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98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98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989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8Onshore wind turbin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溶洞地区桩基施工钢护筒结构,包括:钢护筒,包括若干个首尾相连的筒体;可充气式压缩气囊,套设于钢护筒外表面;所述钢护筒上至少其首端筒体与尾端筒体分别可与可充气式压缩气囊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由上述溶洞地区桩基施工钢护筒结构构成的桩基围护结构。本实用新型在实际投入使用时,避免了溶洞内物质对于施工的干扰,同时也保证混凝土浇筑工作的正常进行,不产生漏浆等问题,提前拆卸回收钢护筒,保证钢护筒回收完整性,也不会对土壁以及混凝土产生不利影响,由此可保证钢护筒回收后可反复利用,增大钢铁资源利用率。

Description

溶洞地区桩基施工钢护筒结构及桩基围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溶洞地区桩基施工钢护筒结构及桩基围护结构。
背景技术
处于复杂环境下的桩基施工通常采用传统注浆方法,先钻孔,而后放置相应钢筋笼,最后浇筑混凝土。但溶洞区域存在较多大小形状不一的洞穴,在钻孔过程中穿透这些溶洞,由于溶洞孔壁及缝隙的影响,混凝土不能按照设计形成均匀混凝土桩基,而会顺着溶洞缝隙大量流失,造成浪费,无法正常完成桩基施工,甚至污染周围的地下水资源,造成不可预料的破坏。为避免混凝土无意义流失以及超灌现象发生,当前施工使用有关低标号砂浆及黏土或其余填料对溶洞进行回填,将其封堵后继续钻孔施工,但该方法操作复杂,效果极不稳定,溶洞过大时不能对溶洞进行有效封堵,成本过大且影响正常施工进程。
因此近年来遇到溶洞数量较多或形状复杂的岩溶区域通常使用钢护筒跟进法,该方法所采用的钢护筒大多为钢板整体进行卷制形成,在进行桩基开挖施工过程中,钢护筒可有效隔离外部空洞,保护内部孔桩,避免塌孔,同时对开挖中使用钻头进行定位,确保开挖垂直度。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钢护筒在水下混凝土浇筑后不易回收,钢铁资源浪费大,日后钢护筒锈蚀亦会产生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桩基施工钢护筒结构及桩基围护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溶洞地区桩基施工过程中钢护筒不易回收、钢铁资源浪费交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溶洞地区桩基施工钢护筒结构,包括:
钢护筒,包括若干个首尾相连的筒体;
可充气式压缩气囊,套设于钢护筒外表面;
所述钢护筒上至少其首端筒体与尾端筒体分别可与可充气式压缩气囊连接。
可见,本实用新型在实际投入使用时,先让可充气式压缩气囊处于压缩转台,可充气式压缩气囊随着钢护筒跟进后,完成后续相应钻孔施工后,对可充气式压缩气囊进行充气,使其填充溶洞空间,而后拆卸钢护筒,逐步拆除,而后完成后续混凝土浇筑工作,由此避免了溶洞内物质对于施工的干扰,同时也保证混凝土浇筑工作的正常进行,不产生漏浆等问题,提前拆卸回收钢护筒,保证钢护筒回收完整性,也不会对土壁以及混凝土产生不利影响,由此可保证钢护筒回收后可反复利用,增大钢铁资源利用率。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一端均设有卡扣、另一端均设有与卡扣配合连接的卡槽,所述筒体之间通过卡扣与卡槽首尾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为周向布设于筒体一端内侧的L型卡扣,所述卡槽为对应各L型卡扣周向布设于筒体一周内侧卡板上的条形孔,所述L型卡扣伸入条形孔后转动筒体使得L型卡扣均移动至卡板下方。由此方便筒体的快速拆卸和连接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设置于筒体的下端,所述卡槽设置于筒体的上端。
进一步地,至少所述首端筒体、尾端筒体外表面设有一列彼此间隔的第一凸起,所述可充气式压缩气囊内表面对应第一凸起错位设有一列彼此间隔的第二凸起,所述筒体套入可充气式压缩气囊内后转动筒体使得第一凸起列与第二凸起列彼此穿插后在竖直方向上构成互锁结构。由此方便筒体和可充气式压缩气囊之间的快速拆卸和连接安装。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可充气式压缩气囊相连的充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桩基围护结构,包括钢护筒、可充气式压缩气囊、桩基钢筋笼,所述钢护筒支设于桩孔内,所述钢护筒包括若干个首尾相连的筒体,所述可充气式压缩气囊套设于钢护筒外表面,所述钢护筒上至少其首端筒体与尾端筒体分别可与可充气式压缩气囊连接,所述桩基钢筋笼设置于钢护筒内部。
可见,本实用新型在实际投入使用时,先让可充气式压缩气囊处于压缩转台,可充气式压缩气囊随着钢护筒跟进后,完成后续相应钻孔施工后,对可充气式压缩气囊进行充气,使其填充溶洞空间,而后拆卸钢护筒,逐步拆除,而后完成后续混凝土浇筑工作,由此避免了溶洞内物质对于施工的干扰,同时也保证混凝土浇筑工作的正常进行,不产生漏浆等问题,提前拆卸回收钢护筒,保证钢护筒回收完整性,也不会对土壁以及混凝土产生不利影响,由此可保证钢护筒回收后可反复利用,增大钢铁资源利用率。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一端均设有卡扣、另一端均设有与卡扣配合连接的卡槽,所述筒体之间通过卡扣与卡槽首尾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为周向布设于筒体一端内侧的L型卡扣,所述卡槽为对应各L型卡扣周向布设于筒体一周内侧卡板上的条形孔,所述L型卡扣伸入条形孔后转动筒体使得L型卡扣均移动至卡板下方。
进一步地,至少所述首端筒体、尾端筒体外表面设有一列彼此间隔的第一凸起,所述可充气式压缩气囊内表面对应第一凸起错位设有一列彼此间隔的第二凸起,所述筒体套入可充气式压缩气囊内后转动筒体使得第一凸起列与第二凸起列彼此穿插后在竖直方向上构成互锁结构。
可见,本实用新型在实际投入使用时,先让可充气式压缩气囊处于压缩转台,可充气式压缩气囊随着钢护筒跟进后,完成后续相应钻孔施工后,对可充气式压缩气囊进行充气,使其填充溶洞空间,而后拆卸钢护筒,逐步拆除,而后完成后续混凝土浇筑工作,由此避免了溶洞内物质对于施工的干扰,同时也保证混凝土浇筑工作的正常进行,不产生漏浆等问题,提前拆卸回收钢护筒,保证钢护筒回收完整性,也不会对土壁以及混凝土产生不利影响,由此可保证钢护筒回收后可反复利用,增大钢铁资源利用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发明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及其在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首尾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钢护筒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可充气式压缩气囊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桩基施工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本实用新型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关于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和单位。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有关的部分中的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实用新型溶洞地区桩基施工钢护筒结构,包括:
钢护筒6,包括若干个首尾相连的筒体;
可充气式压缩气囊7,套设于钢护筒6外表面;
所述钢护筒6上至少其首端筒体与尾端筒体分别可与可充气式压缩气囊7连接。
所述筒体一端均设有卡扣10、另一端均设有与卡扣10配合连接的卡槽9,所述筒体之间通过卡扣10与卡槽9首尾相连。
所述卡扣10为周向布设于筒体一端内侧的L型卡扣,所述卡槽9为对应各L型卡扣周向布设于筒体一周内侧卡板上的条形孔,所述L型卡扣伸入条形孔后转动筒体使得L型卡扣均移动至卡板下方。
所述卡扣10设置于筒体的下端,所述卡槽9设置于筒体的上端。
至少所述首端筒体、尾端筒体外表面设有一列彼此间隔的第一凸起11,所述可充气式压缩气囊7内表面对应第一凸起11错位设有一列彼此间隔的第二凸起13,所述筒体套入可充气式压缩气囊7内后转动筒体使得第一凸起11列与第二凸起13列彼此穿插后在竖直方向上构成互锁结构。
还包括与可充气式压缩气囊7相连的充气装置8。
桩基围护结构,包括钢护筒6、可充气式压缩气囊7、桩基钢筋笼,所述钢护筒6用于支设于桩孔内,所述钢护筒6包括若干个首尾相连的筒体,所述可充气式压缩气囊7套设于钢护筒6外表面,所述钢护筒6上至少其首端筒体与尾端筒体分别可与可充气式压缩气囊7连接,所述桩基钢筋笼设置于钢护筒6内部。
所述筒体一端均设有卡扣10、另一端均设有与卡扣10配合连接的卡槽9,所述筒体之间通过卡扣10与卡槽9首尾相连。
所述卡扣10为周向布设于筒体一端内侧的L型卡扣,所述卡槽9为对应各L型卡扣周向布设于筒体一周内侧卡板上的条形孔,所述L型卡扣伸入条形孔后转动筒体使得L型卡扣均移动至卡板下方。
至少所述首端筒体、尾端筒体外表面设有一列彼此间隔的第一凸起11,所述可充气式压缩气囊7内表面对应第一凸起11错位设有一列彼此间隔的第二凸起13,所述筒体套入可充气式压缩气囊7内后转动筒体使得第一凸起11列与第二凸起13列彼此穿插后在竖直方向上构成互锁结构。
钢护筒6,包括若干个首尾相连的筒体,如图1所示,所述筒体601一端均设有卡扣10、另一端均设有与卡扣10配合连接的卡槽9,所述筒体之间通过卡扣10与卡槽9首尾相连,所述卡扣10为周向布设于筒体一端内侧的L型卡扣,所述卡槽9为对应各L型卡扣周向布设于筒体一周内侧卡板上的条形孔,所述L型卡扣伸入条形孔后转动筒体使得L型卡扣均移动至卡板下方。如图2所示,钢护筒的首、尾端筒体602一端均设有卡扣10、另一端均设有与卡扣10配合连接的卡槽9,并且首、尾端筒体602外表面均设有一列彼此间隔的第一凸起11,如图4所示,所述可充气式压缩气囊7内表面对应第一凸起11错位设有一列彼此间隔的第二凸起13,所述筒体套入可充气式压缩气囊7内后转动筒体使得第一凸起11列与第二凸起13列彼此穿插后在竖直方向上构成互锁结构。
如图3所示,还可以优选在可充气式压缩气囊7的底端内侧通过焊接或者粘接方式设置一圈底座12,所述底座12上对应尾端筒体的卡扣10的位置设置有卡槽9,所述卡槽9为条形孔。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桩基施工中时,先从上层软土层2、溶洞所在砂土层3到下部岩层5进行钻孔施工,然后将上述可充气式压缩气囊7、筒体601以及首、尾端筒体602按照结构拼装之后下放到溶洞4区域的桩孔内,之后将可充气式压缩气囊7充气使其填充溶洞空间,然后在钢护筒6中下放桩基钢筋笼1,之后拆除钢护筒6进行回收,然后对桩孔进行混凝土浇筑。
其中的可充气式压缩气囊7为橡胶气囊。
可见,本实用新型在实际投入使用时,先让可充气式压缩气囊处于压缩转台,可充气式压缩气囊随着钢护筒跟进后,完成后续相应钻孔施工后,对可充气式压缩气囊进行充气,使其填充溶洞空间,而后拆卸钢护筒,逐步拆除,而后完成后续混凝土浇筑工作,由此避免了溶洞内物质对于施工的干扰,同时也保证混凝土浇筑工作的正常进行,不产生漏浆等问题,提前拆卸回收钢护筒,保证钢护筒回收完整性,也不会对土壁以及混凝土产生不利影响,由此可保证钢护筒回收后可反复利用,增大钢铁资源利用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溶洞地区桩基施工钢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钢护筒(6),包括若干个首尾相连的筒体;
可充气式压缩气囊(7),套设于钢护筒(6)外表面;
所述钢护筒(6)上至少其首端筒体与尾端筒体分别可与可充气式压缩气囊(7)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洞地区桩基施工钢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一端均设有卡扣(10)、另一端均设有与卡扣(10)配合连接的卡槽(9),所述筒体之间通过卡扣(10)与卡槽(9)首尾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溶洞地区桩基施工钢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10)为周向布设于筒体一端内侧的L型卡扣,所述卡槽(9)为对应各L型卡扣周向布设于筒体一周内侧卡板上的条形孔,所述L型卡扣伸入条形孔后转动筒体使得L型卡扣均移动至卡板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溶洞地区桩基施工钢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10)设置于筒体的下端,所述卡槽(9)设置于筒体的上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溶洞地区桩基施工钢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首端筒体、尾端筒体外表面设有一列彼此间隔的第一凸起(11),所述可充气式压缩气囊(7)内表面对应第一凸起(11)错位设有一列彼此间隔的第二凸起(13),所述筒体套入可充气式压缩气囊(7)内后转动筒体使得第一凸起(11)列与第二凸起(13)列彼此穿插后在竖直方向上构成互锁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洞地区桩基施工钢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可充气式压缩气囊(7)相连的充气装置(8)。
7.桩基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护筒(6)、可充气式压缩气囊(7)、桩基钢筋笼,所述钢护筒(6)用于支设于桩孔内,所述钢护筒(6)包括若干个首尾相连的筒体,所述可充气式压缩气囊(7)套设于钢护筒(6)外表面,所述钢护筒(6)上至少其首端筒体与尾端筒体分别可与可充气式压缩气囊(7)连接,所述桩基钢筋笼设置于钢护筒(6)内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桩基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一端均设有卡扣(10)、另一端均设有与卡扣(10)配合连接的卡槽(9),所述筒体之间通过卡扣(10)与卡槽(9)首尾相连。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桩基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10)为周向布设于筒体一端内侧的L型卡扣,所述卡槽(9)为对应各L型卡扣周向布设于筒体一周内侧卡板上的条形孔,所述L型卡扣伸入条形孔后转动筒体使得L型卡扣均移动至卡板下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桩基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首端筒体、尾端筒体外表面设有一列彼此间隔的第一凸起(11),所述可充气式压缩气囊(7)内表面对应第一凸起(11)错位设有一列彼此间隔的第二凸起(13),所述筒体套入可充气式压缩气囊(7)内后转动筒体使得第一凸起(11)列与第二凸起(13)列彼此穿插后在竖直方向上构成互锁结构。
CN202220866062.0U 2022-04-14 2022-04-14 溶洞地区桩基施工钢护筒结构及桩基围护结构 Active CN217298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66062.0U CN217298964U (zh) 2022-04-14 2022-04-14 溶洞地区桩基施工钢护筒结构及桩基围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66062.0U CN217298964U (zh) 2022-04-14 2022-04-14 溶洞地区桩基施工钢护筒结构及桩基围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98964U true CN217298964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38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66062.0U Active CN217298964U (zh) 2022-04-14 2022-04-14 溶洞地区桩基施工钢护筒结构及桩基围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989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51841A (zh) * 2023-10-11 2023-11-14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穿越溶洞区桩体隔离成桩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51841A (zh) * 2023-10-11 2023-11-14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穿越溶洞区桩体隔离成桩方法
CN117051841B (zh) * 2023-10-11 2023-12-08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穿越溶洞区桩体隔离成桩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20051B (zh) 一种复杂倾斜岩石和孤石地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
CN217298964U (zh) 溶洞地区桩基施工钢护筒结构及桩基围护结构
KR20120119581A (ko) 선단지반의 발파 굴착에 의한 대구경 강관말뚝의 시공방법
CN102660955A (zh) 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的快速施工方法
CN111270679A (zh) 一种基坑围护桩豁口开挖处理结构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
CN113216148B (zh) 承压水地下防空洞坍塌地段桩基施工方法
CN114482099A (zh) 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
CN112681317A (zh) 桩体防串孔的施工方法
CN212714918U (zh) 一种偏岩孤石钻孔灌注桩纠偏系统
KR101404007B1 (ko) 희생강관 회수용 강관구조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말뚝시공 방법
CN212003214U (zh) 一种穿越巨型溶洞的隧道明作衬砌结构
CN211523179U (zh) 地铁车站永临一体化围护结构
CN212508352U (zh) 一种基于中立柱与仰拱的盾构隧道扩挖体系
CN211973513U (zh) 一种基坑围护桩豁口开挖处理结构
CN109653193B (zh) 逆作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CN112554205A (zh) 一种pec结构支护桩及其施工方法
CN207959205U (zh) 一种强风化地层锚杆基础跳打成孔系统
CN212250062U (zh) 一种地下洞室的支护结构
CN215669530U (zh) 一种可周转基坑支护体系
CN216950369U (zh) 一种盾构水中接收装置
CN212405174U (zh) 一种上部土层下部软岩基坑的支护结构、建筑
CN113585333B (zh) 一种地下空间施工溶洞顶壁加强结构及处理方法
CN108468336B (zh) 用于遗址保护的注浆机及施工方法
CN214940165U (zh) 一种单管分段式均匀注浆装置
CN111456029B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