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98192U - 成圈三角组件以及具有该成圈三角组件的圆形编织机 - Google Patents

成圈三角组件以及具有该成圈三角组件的圆形编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98192U
CN217298192U CN202123068925.4U CN202123068925U CN217298192U CN 217298192 U CN217298192 U CN 217298192U CN 202123068925 U CN202123068925 U CN 202123068925U CN 217298192 U CN217298192 U CN 2172981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looping
cam
stitch
kn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6892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罗纳地
L·斯巴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toni SpA
Original Assignee
Santoni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toni SpA filed Critical Santoni Sp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981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981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圈三角组件及具有该成圈三角组件的圆形编织机,其中,成圈三角组件(1)包括:支撑体(2),设置有基体(3)、前面(4)和后面(5);成圈三角构件(6),包括:滑块(7)和成圈三角(10);致动器。滑块具有后侧和前侧,后侧可移动地安装到支撑体的前面(4),以能够选择性地向上和向下移位;成圈三角位于滑块的前侧上,并利用其有效轮廓与持针针筒的针相互作用。致动器选择性地使成圈三角组件相对支撑体运动。有效轮廓具有给定的倾斜度或编织角度,以在编织过程引导针;滑块设有引导构件,引导构件插入支撑体的前面上所获得的引导座中。引导座沿滑动轴线延展,滑动轴线以等于或成比例于成圈三角有效轮廓的倾斜度的角度倾斜。

Description

成圈三角组件以及具有该成圈三角组件的圆形编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圆形编织机的成圈三角组件。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以其各部件的特定结构和构造为特征的成圈三角组件。
本发明属于用于编织物品、无缝编织物品、针织物品和类似物的圆形编织机的技术领域。
在本文中,用词“编织机”通常是指圆形编织机,其易于制造编织物品并且设置有至少一个持针单元或持针针筒,持针单元或持针针筒被可转地安装在机器的支撑结构中并支撑多个针,各针平行于持针针筒的旋转轴线运动以生产纬纱编织织物。另外,编织机设置有多个喂纱点或编织“喂纱器”,其中为机器的针供应纱线。这种编织机可例如为单针床或双针床。圆形编织机可包括可变数量的喂纱器,例如1、2、4、6、 8或更多个编织喂纱器。
背景技术
在圆形编织机领域中,多种用于制成成圈三角组件的模式是已知的。通常,成圈三角组件(或“成圈三角”)是被设计以安置在编织喂纱器上以限定在此喂纱器上的成圈三角组件上运动的每个针的高度的装置。当针在喂纱器中运动时,针接纳纱线以形成编织织物:编织织物的构形针对竖直位于持针针筒的顶部上的编织平面上的每条纱线进行。成圈三角组件处于相对于持针针筒的中间位置,使针沿平行于针纵向延展部(且平行于针筒的旋转轴线)的方向竖直运动。由成圈三角组件管控的每个针的竖直运动使针的上端(或头部)竖直位于所希望的高度处,使得针从与成圈三角组件相关联的喂纱器接纳纱线,并然后使针下降以形成成圈(stitch)。成圈三角组件典型地以设置有第一有效轮廓的成圈三角和设置有第二有效轮廓的成圈反三角 (counter-cam)为特征,成圈三角和成圈反三角竖直重叠而使得:两个有效轮廓在配合时限定抓住旋转针的引导路径:这使针根据由引导路径限定的给定运动规则竖直移位。根据成圈三角以及因而成圈反三角的竖直位置,针在喂纱器中所达到的竖直高度 (特别是最小高度)变化:结果,由此形成的成圈(或编织线圈)的长度(或宽度) 也变化,这是因为,此宽度取决于编织平面与针头部所达到的低点之间的距离。由于此低点取决于成圈三角(且取决于成圈反三角),因而显见的是,成圈三角的竖直位置影响成圈长度。为此目的,成圈三角组件典型地能够改变成圈三角和反三角的竖直位置,以增大或减小在针所达到的低点与编织平面(纱线被针拾取之后安放于此)之间的距离,因而相应获得较长或较短的成圈(并且通常为由此形成的成圈选择所希望的宽度)。换言之,成圈三角典型地能够向上和向下运动,这是因为成圈三角的竖直位置确定针的竖直位置以及由此确定成圈的长度。
典型地,成圈三角的有效轮廓与针的特定部分(所称的踵部)相互作用。
成圈三角意在使旋转的针下降(以当针已先行拾取纱线时形成成圈),而成圈反三角(位于成圈三角下方)意在限制和停止由于成圈三角所致的针降低并随后使针在成圈三角组件出口处升高。在实践中,反三角在给定高度处停止针降低并当完成编织过程时进一步引导针进行略微升高。作为整体,成圈三角和成圈反三角对针起作用,使其遵循正确轮廓。通常,旋转的针穿过三角与反三角之间的空间。
在编织机运行时,即,随着针筒旋转,所有针依次通过(在每个喂纱器上)喂纱器的相应成圈三角组件并与其相互作用。
所称的“静止”成圈三角组件提供成圈三角的单一运动,即,前述竖直运动。然后,存在所称的“运动”成圈三角组件,其中成圈三角和成圈反三角可一起进行由“辅助致动器”致动的沿径向方向(即,出入持针针筒)的进一步运动,所述运动在第一位置(接近于针筒)与第二休止位置之间进行:在第一位置,成圈三角与针相互作用 (即,成圈三角组件在操作),而在第二位置,成圈三角不与针相互作用(即,成圈三角组件不操作)。如果成圈三角组件被设定为“不操作”,则针不与成圈三角组件相互作用,因而在关联于此成圈三角组件的喂纱器中不生产编织织物。
通常,每个成圈三角组件典型地包括:滑块,滑块滑动地安装到支撑体上并支撑成圈三角和成圈反三角。通过控制滑块(其支撑成圈三角和反三角)的竖直运动而进行成圈的长度选择。
申请人已发现,已知的成圈三角组件并不是无缺陷的,并可在各个方面加以改进。
已知解决方案的典型缺陷包括:成圈三角的竖直运动可导致所形成编织织物的不希望发生的改变。特别地,成圈三角的向上或向下移位可导致编织错误,改变编织织物的密度或改变所形成成圈的宽度。
已知解决方案的缺陷进一步包括:当成圈三角的竖直位置以及因而成圈长度变化时,在成圈三角有效轮廓上下降的针的轨迹经历角度移位(相对于喂纱点的提前或滞后的偏差),这种移位即使很小也可能改变用于所称“混纺”或添纱纺织处理的纱线轨迹。这可能导致具有错误、不准确度、或者不正确或不规则添纱成圈的编织织物构形。
关于添纱纺织处理的技术信息可见于申请人名下的国际专利申请WO2015/107406中。
已知成圈三角组件的进一步的缺陷包括:难以使其适应于不同的编织机。
发明内容
在这些情况下,本发明在其各个方面和/或实施例中的根本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成圈三角组件,其可避免一种或多种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圈三角组件,其特征在于,成圈三角的特定定位模式,所述定位模式能够以精确方式限定针筒针的高度。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圈三角组件,其能够防止成圈三角的向上或向下移位导致编织织物构形中的错误、和/或对由此生产的编织织物的密度的改变、和/或对由此形成的成圈的宽度的改变、和/或对用于各种纺织处理模式中的纱线轨迹的改变。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圈三角组件,其能够以精确的方式实现添纱纺织处理模式。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圈三角组件,其特征在于,操作的高可靠性和/或对故障和失效的更低脆弱性。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圈三角组件,其能够以快速有效方式适应于不同的圆形编织机。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圈三角组件,其特征在于,简单合理的结构。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圈三角组件,其特征在于,就涉及的所提供的性能和质量而言,低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对于实现成圈三角组件的现有技术创建可替代解决方案,和/或开启新的设计可能性。
这些和其它可能的目的通过以下描述将更好地显现,这些和其它可能的目的基本通过根据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每一个技术方案单独地(无需从属于其的技术方案) 或者通过与其它技术方案的任意组合进行考虑)和根据还与前述技术方案以各种方式组合的以下各方面和/或实施例的成圈三角组件实现。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圈三角组件,用于编织或针织物品所用圆形编织机,被设计为安置在编织机的持针针筒上,其中持针针筒旋转且支撑多个针,所述针平行于所述持针针筒的旋转轴线运动以生产纬纱编织织物。
在一个方面,成圈三角组件包括:支撑体,其设置有被设计为安装到所述编织机上的基体、前面和后面,其中所述前面在平行于所述持针针筒的所述旋转轴线且面对所述持针针筒的平面中具有竖直延展部。
在一个方面,成圈三角组件包括成圈三角构件,成圈三角构件包括:
滑块,其设置有后侧和相反于所述后侧的前侧,所述后侧被可移动地(滑动地) 安装到所述支撑体的所述前面,使所述滑块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体选择性地向上和向下移位;
成圈三角,其位于所述滑块的所述前侧上,并被构造用于利用其有效轮廓与所述持针针筒的所述针(特别是与针踵部)相互作用以引导所述针平行于所述持针针筒的所述旋转轴线运动(以限定相对于编织平面的高度)。
在一个方面,成圈三角组件包括:致动器,其优选地安装到所述支撑体的所述后面,所述致动器被构造用于选择性地使所述成圈三角构件相对于所述支撑体运动。
在一个方面,所述成圈三角的所述有效轮廓具有给定的倾斜度或编织角度,以在编织过程中引导所述针。
在一个方面,所述滑块在其后侧上设置有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插入所述支撑体的所述前面上所获得的引导座中,所述引导座限定易于引导所述滑块向上和向下滑动运动的轨道。
在一个方面,所述支撑体的所述引导座沿滑动轴线延展,所述滑动轴线以等于或者成比例于(或相关于、或接近于)所述成圈三角的所述有效轮廓的所述给定的倾斜度的角度倾斜。
在一个方面,所述引导座的所述滑动轴线相对于所述持针针筒的所述旋转轴线倾斜。
在一个方面,所述引导座的所述滑动轴线相对于所述支撑体的所述前面的竖直轴线而倾斜,所述引导座的倾斜度对应于或平行于或接近于所述成圈三角的所述有效轮廓的所述编织角度的斜度。
在一个方面,所述支撑体的所述前面的所述竖直轴线处于平行于所述持针针筒的所述旋转轴线的(竖直)平面上。
在一个方面,所述滑动轴线处于平行于所述持针针筒的所述旋转轴线的(竖直)平面上。
在一个方面,所述支撑体的所述前面所处的平面被取向为使得穿过所述持针针筒旋转轴线的径向平面垂直于该平面。
在一个方面,所述成圈三角构件的向上和向下滑动以及所述成圈三角的所述有效轮廓的向上和向下滑动沿与所述有效轮廓的所述给定的倾斜度所限定的同一方向进行。
在一个方面:
所述滑块的向上移位使喂纱器中所述针所达到的竖直高度(相对于编织平面)减小,因而形成更紧的编织;
所述滑块的向下移位使喂纱器中所述针所达到的竖直高度(相对于编织平面)增大,因而形成更松的编织。
在一个方面,由于所述引导座沿滑动轴线(D)延展且所述滑动轴线以等于或成比例于所述成圈三角所述有效轮廓的所述给定的倾斜度的角度倾斜,因而在所述针在所述成圈三角的所述有效轮廓中经过时,所述滑块的向上或向下移位不会改变所馈给纱线与所述针的交叉点/部位。
在一个方面,由于所述滑块的所述滑动轴线的前述倾斜度且通过所述成圈三角的倾斜度,所述成圈三角组件被构造防止由于所述有效轮廓的对应于所述编织角度的所述倾斜度而将会发生的所馈给纱线的交叉点的提前或滞后的移位,所述成圈三角的相应向上或向下滑动的结果是:所述成圈三角组件使所馈给纱线保持相同交叉点,而无论所述滑块沿所述倾斜滑动轴线如何滑动,即,无论所述成圈三角的竖直位置如何。
在一个方面,由于所述滑块的所述滑动轴线的前述倾斜度且通过所述成圈三角的倾斜度,所述成圈三角组件被构造用于:利用所述滑块沿所述支撑体的所述引导座向上或向下滑动,进行均匀且稳定的添纱纺织处理,而无论所述成圈三角的竖直位置如何。
在一个方面,所述滑动轴线相对于与所述竖直轴线垂直(即,垂直于持针针筒的旋转轴线)的水平平面以30°至60°、优选地45°至55°、或优选地约50°的角度倾斜。
在一个方面,所述成圈三角组件是独立装置,包括:
前述支撑体;
前述成圈三角构件,其包括所述滑块和所述成圈三角;
前述致动器(30);
其中,所述成圈三角构件和所述致动器安装到所述支撑体,优选地安装到所述支撑体的相反侧上,以形成用于安装到圆形编织机中的单件装置。
在一个方面,支撑体的基体具有与前面的延展部的竖直平面垂直的水平延展部,所述基体意在安装到圆形编织机的静止结构或框架,使得基体垂直于持针针筒的旋转轴线。
在一个方面,支撑体的前面的竖直轴线处于前面上,并平行于持针针筒的旋转轴线。
在一个方面,成圈三角构件包括:成圈反三角,其位于滑块的所述前侧上而且在成圈三角下方,被构造用于与持针针筒的针相互作用以限制针降低(特别是由于成圈三角所致的下降),并使针随后升高。
在一个方面,成圈三角和成圈反三角一起限定用于针运动的引导路径,引导路径易于在整体上引导针平行于持针针筒旋转轴线运动。
在一个方面,成圈三角组件被构造和布置为:在喂纱点或“纱线喂纱器”处(在此处向机器的针供应纱线)安装到圆形编织机。
在本发明的独立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圈三角组件,其包括滑块、成圈三角和成圈反三角,并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在各方面和/或各技术方案中包含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独立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编织或针织物品的圆形编织机,其包括:至少一个根据各方面和/或各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成圈三角组件。
在一个方面,圆形编织机包括:多个成圈三角组件,所述成圈三角组件围绕所述持针针筒沿周向就位,每个成圈三角组件在相应喂纱器处,各成圈三角组件优选地以均匀方式相互沿角度方向分开。
在一个方面,所述圆形编织机设置有具有小至中直径的持针针筒。
在一个方面,所述圆形编织机具有持针针筒,所述持针针筒具有的直径为3至24英寸或10至20英寸。
在一个方面,所述圆形编织机是无缝的。
本发明的每一个前述方面均可单独考虑或者与如前所述的技术方案或其它方面中的任一项组合考虑。
附图说明
通过对根据本发明的成圈三角组件的示例性的但非排斥性的一些实施例(其中还包括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显而易见。本描述应参照附图在下文中进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例示性的且因而为非限制性的目的,其中:
图1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成圈三角组件的可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显示出图1的成圈三角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显示出图1的成圈三角组件的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显示出图1的成圈三角组件的前视图,其中移除一些部分,成圈三角组件相对于装置其余部分沿侧向运动;
图5显示出属于根据本发明的成圈三角组件的成圈三角组件的第一立体图(从针进入侧所见);
图6显示出图5的成圈三角组件的第二立体图(从针移出侧所见)。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所提及的附图,附图标记1整体上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成圈三角组件。通常,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相同或相似的元件(若可用于其实施例的变例中)。
图1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成圈三角组件的可行实施例,成圈三角组件意在插入到用于编织或针织物品的圆形编织机中,特别是意在安置在编织机的持针针筒上。
各图未显示出成圈三角组件意在致用的编织机,这样的机器可以是传统类型或者本身已知。通常,应假定,圆形编织机(用于编织或无缝编织物品或者用于针织物品) 典型地包括:支撑结构;至少一个持针针筒,其可转地安装到此支撑结构中;多个针,其由持针针筒支撑并平行于持针针筒旋转轴线运动以生产纬纱编织织物。持针针筒可具有根据纺织针变化的直径;因此,持针单元可为持针板。另外,编织机包括多个喂纱点或“喂纱器”,在此处向机器的针供应纱线。这些喂纱器围绕持针单元沿周向安置,并相互沿角度方向分开。
从编织技术的视点来看,整个编织机的操作未详细描述,这是因为所述操作在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是已知的。
首先,成圈三角组件1包括:
支撑体2;
成圈三角构件6;
致动器30。
支撑体2设置有被设计为安装到编织机上的基体3、前面4和后面5(相反于前面4),前面4在平行于持针针筒旋转轴线且面向持针针筒的平面中具有竖直延展部。
成圈三角构件6包括:
滑块7,其设置有后侧8和相反于后侧8的前侧9,后侧8可移动地(优选地滑动地)安装到支撑体2的前面4,使滑块能够相对于支撑体选择性地向上和向下移位;
成圈三角10,其位于滑块7的前侧9上,并被构造以利用其有效轮廓11与持针针筒的针(特别是与针踵部)相互作用以引导所述针平行于持针针筒的旋转轴线运动 (特别是以限定相对于编织平面的高度)。
致动器30优选地安装到支撑体2的后面5,致动器30被构造以选择性地使成圈三角构件6相对于支撑体2运动。
成圈三角的有效轮廓11具有给定的倾斜度X或编织角度,以在编织过程中引导针。
滑块7在其后侧8上设置有引导构件,引导构件插入支撑体2的前面4上获得的引导座S中,并且此引导座S限定易于引导滑块7向上和向下滑动运动的轨道。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支撑体2的引导座S沿滑动轴线D延展,其中滑动轴线 D以等于或成比例于(或相关于或接近于)成圈三角10的有效轮廓11的前述给定的倾斜度X的角度倾斜。
引导座S的滑动轴线D相对于持针针筒旋转轴线倾斜。这意味着:若虑到持针针筒旋转轴线是竖直的,则滑动轴线沿着处于竖直平面上但沿侧向倾斜的直线。
如图(特别是图4)中可见,引导座S的滑动轴线D相对于支撑体2的前面4的竖直轴线V倾斜,引导座S的这种倾斜度对应于或平行于或接近于成圈三角的有效轮廓11的编织角度的斜度(即,对应于或平行于或接近于前述倾斜度X)。
应指出(也参见附图),有效轮廓11的倾斜度X对应于有效轮廓的编织角度的斜度。换言之,倾斜度X、有效轮廓11的斜度、和由有效轮廓自身限定的编织角度相互对应或接近。
应进一步指出,有效轮廓11(也如下文中所公开)优选地仅为成圈三角的最后的部分,其任务是:将编织运动传递到针:如在本发明中所限定,有效轮廓11的斜度(编织角度)相关于成圈三角的最后(下)部分(其在图中即以附图标记11表示),而倾斜度X恰恰对应于此部分的斜度。
优选地,支撑体2的前面4的竖直轴线V和滑动轴线D处于平行于持针针筒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上。
优选地,支撑体2的前面4所处平面被取向为使得穿过持针针筒旋转轴线的径向平面垂直于该平面。换言之,支撑体2的前面4布置在“相切于”持针针筒的平面上。
优选地,滑块7和成圈三角10在操作过程中相互集成为一体。
滑块7和成圈三角10可制成为一体件或制成为相互联接的两个部分;不过,在操作过程中,滑块和成圈三角10总是相互集成为一体并一起运动(特别是当沿引导座 S滑动时)。
优选地,成圈三角构件6的向上和向下滑动以及成圈三角10的有效轮廓11的向上和向下滑动沿与有效轮廓11的给定的倾斜度(即,X)所限定的同一方向(对应于滑动轴线D)或者沿接近于轴线D的方向进行。
优选地,成圈三角组件工作而使得:
滑块7的向上移位使喂纱器中所述针所达到的相对于编织平面的竖直高度减小,因而形成更紧的编织;
滑块7的向下移位使喂纱器中所述针所达到的相对于编织平面的竖直高度增大,因而形成更松的编织。
优选地,前述滑动轴线D相对于与竖直轴线V垂直(即,与持针针筒旋转轴线垂直)的水平平面P以30°至60°、优选地45°至55°、或优选地约50°的角度倾斜。
优选地,成圈三角组件是独立装置,包括:
前述支撑体2;
前述成圈三角构件6,其包括滑块7和成圈三角10;
前述致动器30。
在此独立装置中,成圈三角构件6和致动器30安装到支撑体2,以形成意在安装到圆形编织机中的单件装置。优选地,如在图中示例性所示,成圈三角构件6和致动器30安装到支撑体的相反面上。
优选地,支撑体的基体2具有与前面的延展部的竖直平面垂直的水平延展部,此基体意在安装到圆形编织机的静止结构或框架,使得基体垂直于持针针筒的旋转轴线。
优选地,支撑体2的前面4的竖直轴线V处于前面本身上,并平行于持针针筒的旋转轴线。
优选地,如图中示例性所示,成圈三角构件6进一步包括(除滑块7和成圈三角 10以外):成圈反三角40,其位于滑块7的前侧9上且在成圈三角10的下方,并且被构造用于与持针针筒的针相互作用以限制针降低(特别是由于成圈三角所致的下降),并使针随后升高。
优选地,成圈三角10和成圈反三角40一起限定:用于针运动的引导路径50,引导路径50易于在整体上引导针平行于持针针筒的旋转轴线运动。优选地,引导路径被构造用于与针踵部相互作用。
如前文中所公开的那样,成圈三角10限定针的相对于编织平面的高度;成圈三角的竖直位置因而影响由此形成的成圈的宽度。
如图中可见,成圈三角10和成圈反三角40均处于滑块7的前侧9上并且还竖直重叠,以在它们之间限定供各针踵部依次通过的空间。
引导座S(其允许滑块7滑动地安装到支撑体2)优选地制成为支撑体前侧中的槽,滑块7插入所述槽中并能够滑动。基本上,滑块7作为滑体关联于引导座S。
优选地,成圈三角10和成圈反三角40具有的相应宽度大于滑块7的宽度,使得成圈三角和成圈反三角从滑块沿侧向(沿滑块宽度)突出超过滑块的前尺寸。
优选地,成圈三角10限定沿成圈三角的宽度延展的成圈三角轮廓12,从起点13(针与成圈三角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起始于起点13)至终点14(针与成圈三角之间的相互作用终止于终点14)。
类似地,成圈反三角40限定沿成圈反三角的相应宽度延展的成圈反三角轮廓42,从相应起点43(针与成圈反三角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起始于起点43)至终点44(针与成圈反三角之间的相互作用终止于终点44)。成圈三角轮廓12和成圈反三角轮廓42 相互竖直面对以在它们之间限定用于针运动的引导路径50。
针踵部与成圈三角轮廓12的相互作用可起始于起点13之处或其近处、或超过起点而在成圈三角轮廓的中间(或内部)点处。
类似地,针踵部与成圈反三角轮廓42的相互作用可起始于起点43之处或其近处、或超过起点而在成圈反三角轮廓的中间(或内部)点处。
典型地,针踵部在成圈三角组件的入口处开始其与成圈三角轮廓的接触(在降低部中引导针踵部),直到引导路径的低端,在此处,针踵部接触成圈反三角(其限制针降低并引导针移出)。
不过,成圈反三角轮廓的第一部分可用作“引导”部分,其被构造用于:引导相对于引导路径低端位于下降位置的踵部(若存在)的进入。
通常,成圈三角轮廓和成圈反三角轮廓的仅一部分“操作”,即,它们介入与运动的针的踵部接触。
优选地,由成圈三角和成圈反三角限定的引导路径50限定:在成圈三角组件中运动的针通过的路径自身(从成圈三角和成圈反三角有效轮廓的起点至终点)的横向方向Y。
优选地,成圈三角10和成圈反三角40沿针的横向方向Y(即,沿匹配于横向方向的方向)延伸超过滑块7的前尺寸。
如图中示例性凸显,成圈三角的前述有效轮廓11优选地为成圈三角轮廓12的端部分或小部分,起始于成圈三角轮廓的中间(或内部)点并终止于成圈三角轮廓12 的终点14。有效轮廓11是以前述倾斜度X或编织角度为特征的成圈三角部分,是在编织步骤中引导针的部分。
优选地,针可以从成圈三角轮廓12的起点13或者从成圈反三角轮廓42的起点 43访问引导路径50,针在成圈三角轮廓的终点14处或者成圈反三角轮廓的终点44 处移出引导路径。
如图中示例性可见,引导路径终止于成圈三角和成圈反三角轮廓的两个(竖直对准的)终点处;基本上,出口在沿横向方向Y的三角终端处。在相反侧上,即,在沿横向方向的三角起始处,两个三角轮廓可相距更大的距离。例如,如图中所示,成圈三角轮廓具有的其起点处于升起位置,这是因为此三角的任务是抓住旋转针的踵部以在拾取纱线后使踵部下降,从而形成成圈。位于成圈三角下方的成圈反三角的目的则是:限制和停止由于针筒旋转所产生操作速度所致的针降低,这能够实现针沿成圈三角有效轮廓的竖直移位。如图中示例性所示,成圈反三角可使其起点处于下降位置,即,其可具有在低位置接纳针通行的引导部(若存在)。在此情况下,在成圈三角轮廓与成圈反三角轮廓之间的竖直距离在起点处为其最大值,并沿横向方向Y变小。通常,成圈反三角通过接纳从成圈三角降低的针而操作,从而限制针的降低和管控针的移出。
附图示例性显示出低端55;应指出,在此位置前,两个三角轮廓12和42相互相距一竖直距离,而从低端向上,直到引导路径的终端,两个轮廓“联接”到一起,即,竖直偏移但相互对应,以限制和引导针踵部。这样,从低端向上,引导路径的竖直宽度(对应于成圈三角轮廓和成圈反三角轮廓之间的距离)接近于零,略大于在所述路径中滑动的针踵部的高度。这样,引导路径可接纳“高”位置的针(由成圈三角轮廓 12引导)和“低”位置的针(由成圈反三角轮廓42引导)进入;相反地,从低端向上,针由两个轮廓引导,相应踵部在两个轮廓之间保持就位。这样,针可形成具有所希望宽度的编织织物,降低直至低端,然后被引导直至引导路径终端。优选地,如图中所示,超过低端(沿横向方向)时,引导路径可包括升起部分,升起部分被构造使针在移出引导路径之前略微升起至大于低端的高度。升起部分被构造以引入所称的针的“随后升高”,“随后升高”后于限制针降低(由于成圈三角所致)的阶段。换言之,沿引导路径,成圈三角引导针踵部从接触起点降低直到引导路径低端,而若超过此低端,则成圈反三角首先使踵部降低,然后使踵部随后升高直至引导路径终端(在此,踵部移出成圈三角组件)。
优选地,成圈三角10和成圈反三角40相对于滑块7前侧9沿针通过引导路径的横向方向Y、即沿针移出引导路径(或整体上移出成圈三角组件)所沿方向、或换言之沿持针针筒的旋转方向而沿侧向偏心。
应指出,成圈三角和反三角沿针移出引导路径所沿方向从滑块突出,这是因为,针的更换在成圈三角组件的出口(在出口处针处于低位置)处进行。
优选地,成圈三角轮廓12被限定在成圈三角10的低端上,而成圈反三角轮廓42 被限定在成圈反三角40的上侧上,使得这两个轮廓相互面对以限定引导路径50。
优选地,引导块7、成圈三角10和成圈反三角40相互集成并形成为一体件。在这种情况下,成圈三角和成圈反三角相对于滑块静止。作为可替代方案,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成圈三角和成圈反三角可按可移动方式安装到滑块:在此情况下,成圈三角和/或成圈反三角的位置可相对于滑块至少竖直地调节。
致动器30可包括三角31,三角31旋转并使成圈三角构件6相对于支撑体2沿滑动轴线D移位。
优选地,致动器30是步进马达。
在一个实施例(未示出)中,成圈三角组件可进一步包括“辅助致动器”,辅助致动器被构造用于:选择性地移动支撑体和其上安装的成圈三角构件以引起沿径向方向的移位并限定沿此方向的径向位置。优选地,所述径向方向基本水平和/或基本垂直于滑动轴线和/或基本垂直于编织机的持针针筒的旋转轴线。
优选地,辅助致动器被构造用于:使支撑体和其上安装的成圈三角构件至少在外(或提取)位置(其中支撑体和成圈三角构件沿径向远离持针针筒)与内位置(其中支撑体和成圈三角构件沿径向接近持针针筒)之间集成一体地沿径向方向运动。
优选地,在内位置,成圈三角构件采取其操作构造,即,其接近持针针筒且通过三角和反三角与持针针筒的针相互作用;而在外位置,成圈三角构件采取其非操作构造,即,其远离持针针筒且并不通过三角和反三角与持针针筒的针相互作用。
优选地,支撑体和成圈三角构件的通过辅助致动器实现的沿径向方向的运动(移位)相对于持针针筒沿径向进行。
优选地,成圈三角构件1包括:安装构件70,其被构造以将成圈三角构件6安装到支撑体2,使得滑块7可相对于支撑体2沿滑动轴线D移位。在示例中,安装构件可包括:设置有相应螺丝72的板71,板71安装到滑块7的前侧9之前以使成圈三角构件6保持滑动地关联于支撑体2。所述板在外侧包围成圈三角10和成圈反三角 40,由此限定竖直缝73,在成圈三角构件沿滑动轴线D运动的过程中,这两个三角可在竖直缝73中滑动(无任何干扰)。
在可行的可替代实施例中,安装构件可包括多个分立的板,所述板被构造使成圈三角构件保持滑动地关联于支撑体。
在操作过程中,成圈三角组件1在编织机的喂纱点或“纱线喂纱器”处(在此处向编织机针供应纱线)安装到用于编织或针织物品的圆形编织机。优选地,编织机可包括:围绕编织机持针针筒沿周向就位的多个成圈三角组件1,每个成圈三角组件处于相应喂纱器处。优选地,各成圈三角组件以均匀方式沿角度方向分开。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圆形编织机具有持针针筒,持针针筒具有小至中直径,即,3至24英寸或10至20英寸。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圆形编织机是无缝编织机。
由此设想的本发明能够进行各种改变和变化,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化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理念范围内,在此提及的各部件可替换为其它技术等同元件。本发明可用于新型机器和现有机器上,在用于现有机器的情况下替换传统持针单元。
本发明实现重要的优点。首先,本发明允许克服已知技术的至少一些缺陷。
特别地,应指出,根据本发明所基于的技术解决方案,由于所述引导座S沿滑动轴线D(其以等于或成比例于成圈三角10的有效轮廓11的给定倾斜度X的角度倾斜) 延展,因而在所述针在成圈三角有效轮廓中通行过程中滑块7的向上或向下移位不会改变所馈给纱线的交叉点。
特别地,由于滑块7的滑动轴线D的前述倾斜度X且通过成圈三角10的倾斜度X,成圈三角组件1防止由于有效轮廓的倾斜度而会发生的所馈给纱线的交叉点的提前或滞后的移位,如果成圈三角的相应向下或向上滑动运动沿(不倾斜的)竖直滑动轴线V进行的话。因此,由于倾斜的滑动运动,本发明允许所馈给纱线保持相同交叉点,而无论滑块的滑动运动(向上或向下)如何,即,无论成圈三角的竖直位置如何。
换言之,如果有效轮廓倾斜,则在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中,成圈三角的竖直运动导致所馈给纱线的交叉点移位,因而导致所生产的编织织物可能变化(当有效轮廓的位置改变时,来自导线器的纱线的交叉点变动)。相反,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成圈三角沿对应于编织角度(即,对应于成圈三角有效轮廓的倾斜度)的倾斜轴线运动,这消除(或抵消)了有效轮廓倾斜的影响并且使所馈给纱线的交叉部保持在固定位置,而无论成圈三角如何向上或向下滑动运动。
由于支撑成圈三角的滑块的滑动轴线的倾斜度,根据本发明的成圈三角组件因而能够利用添纱纺织处理形成均匀且稳定的织物,而无论利用沿支撑体引导座向上或向下滑动实现的成圈三角竖直位置如何,因而无论由此生产的编织织物的密度(松或紧) 如何。
另外,本发明允许获得能够以准确方式限定筒针高度的成圈三角组件,从而防止成圈三角的向上或向下移位导致编织错误和/或改变由此生产的编织织物的密度和/或改变由此形成的成圈的宽度。
通常,根据本发明的成圈三角组件允许改善所生产编织织物的质量。如前文中所公开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成圈三角组件允许以准确方式实现添纱纺织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成圈三角组件可进一步以快速有效方式适应于不同圆形编织机。
另外,本发明的成圈三角组件的特征在于:有竞争力的成本和简单合理的结构。

Claims (17)

1.一种成圈三角组件(1),用于编织或针织物品所用的圆形编织机,用于安置在支撑多个针的旋转的持针针筒上,所述针平行于所述持针针筒的旋转轴线运动以生产编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圈三角组件包括:
支撑体(2),其设置有用于安装到所述编织机上的基体(3)、前面(4)和后面(5),其中所述前面(4)在平行于所述持针针筒的所述旋转轴线且面对所述持针针筒的平面中具有竖直延展部;
成圈三角构件(6),其包括:
滑块(7),其设置有后侧(8)和相反于所述后侧的前侧(9),所述后侧(8)可移动地安装到所述支撑体(2)的所述前面(4),使所述滑块(7)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体(2)选择性地向上和向下移位;
成圈三角(10),其位于所述滑块(7)的所述前侧(9)上,并被构造用于至少利用其有效轮廓(11)与所述持针针筒的所述针相互作用以引导所述针平行于所述持针针筒的所述旋转轴线运动;
致动器(30),其安装到所述支撑体(2)的所述后面(5),所述致动器被构造用于选择性地使所述成圈三角构件(6)相对于所述支撑体(2)运动;
其中,所述成圈三角(10)的所述有效轮廓(11)具有给定的倾斜度(X)或编织角度,以在编织过程中引导所述针;
其中,所述滑块(7)在其后侧(8)上设置有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插入所述支撑体(2)的所述前面(4)上所获得的引导座(S)中,所述引导座(S)限定易于引导所述滑块(7)向上和向下滑动运动的轨道;
其中,所述支撑体的所述引导座(S)沿滑动轴线(D)延展,所述滑动轴线(D)以等于或接近于或成比例于所述成圈三角(10)的所述有效轮廓(11)的所述给定的倾斜度(X)的角度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圈三角组件(1),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座(S)的所述滑动轴线(D)相对于所述持针针筒的所述旋转轴线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圈三角组件(1),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座(S)的所述滑动轴线(D)相对于所述支撑体(2)的所述前面(4)的竖直轴线(V)倾斜,并且所述引导座(S)的倾斜度对应于或平行于或接近于所述成圈三角(10)的所述有效轮廓(11)的所述编织角度的斜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圈三角组件(1),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体(2)的所述前面(4)的所述竖直轴线(V)和所述滑动轴线(D)处于平行于所述持针针筒的所述旋转轴线的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圈三角组件(1),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体(2)的所述前面(4)所处的平面被取向为使得穿过所述持针针筒的所述旋转轴线的径向平面垂直于该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圈三角组件(1),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圈三角构件(6)的向上和向下滑动以及所述成圈三角(10)的所述有效轮廓(11)的向上和向下滑动沿与所述有效轮廓(11)的所述给定的倾斜度(X)所限定的同一方向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圈三角组件(1),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7)的向上移位使喂纱器中所述针所达到的竖直高度减小,因而形成更紧的编织;
所述滑块(7)的向下移位使喂纱器中所述针所达到的竖直高度增大,因而形成更松的编织。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圈三角组件(1),其特征在于,
由于所述引导座(S)沿滑动轴线(D)延展且所述滑动轴线(D)以等于或成比例于所述成圈三角(10)的所述有效轮廓(11)的所述给定的倾斜度(X)的角度倾斜,因而在所述针在所述成圈三角(10)的所述有效轮廓(11)中经过时,所述滑块(7)的向上或向下移位不会改变所馈给纱线与所述针的交叉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圈三角组件(1),其特征在于,
由于所述滑块(7)的所述滑动轴线(D)的前述倾斜度(X)且通过所述成圈三角(10)的倾斜度(X),所述成圈三角组件防止由于所述有效轮廓(11)的对应于所述编织角度的所述倾斜度而将会发生的所馈给纱线的交叉点的提前或滞后的移位,所述成圈三角(10)的相应向上或向下滑动的结果是:所述成圈三角组件使所馈给纱线保持相同的交叉点,而无论所述滑块(7)沿所述倾斜滑动轴线(D)如何滑动,即,无论所述成圈三角(10)的竖直位置如何。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圈三角组件(1),其特征在于,
由于所述滑块(7)的所述滑动轴线(D)的前述倾斜度(X)且通过所述成圈三角(10)的倾斜度(X),所述成圈三角组件被构造用于:利用所述滑块沿所述支撑体(2)的所述引导座(S)向上或向下滑动,进行均匀且稳定的添纱纺织处理,而无论所述成圈三角的竖直位置如何。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圈三角组件(1),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轴线(D)相对于与所述竖直轴线垂直的水平平面(P)以30°至60°的角度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圈三角组件(1),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轴线(D)相对于与所述竖直轴线垂直的水平平面(P)以45°至55°的角度倾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圈三角组件(1),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轴线(D)相对于与所述竖直轴线垂直的水平平面(P)以50°的角度倾斜。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圈三角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圈三角组件是独立装置,至少包括:
所述支撑体(2);
所述成圈三角构件(6),其包括所述滑块(7)和所述成圈三角(10);
所述致动器(30);
其中,所述成圈三角构件(6)和所述致动器(30)安装到所述支撑体(2),安装到所述支撑体的相反侧上,以形成用于安装到圆形编织机中的单件装置。
15.一种圆形编织机,用于编织或针织物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圈三角组件(1),其安装在所述编织机的喂纱点或“编织喂纱器”处,在喂纱点或“编织喂纱器”处所述纱线被供应到所述编织机的所述针;和/或其中所述编织机包括多个成圈三角组件(1),其围绕所述编织机的所述持针针筒沿周向就位,每个成圈三角组件在相应的喂纱器处,所述成圈三角组件相互以均匀方式沿角度方向分开。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圆形编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形编织机具有持针针筒,所述持针针筒具有小至中直径,即,3至24英寸或10至20英寸。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圆形编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形编织机是无缝编织机。
CN202123068925.4U 2021-01-13 2021-12-08 成圈三角组件以及具有该成圈三角组件的圆形编织机 Active CN21729819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202021000000131U IT202100000131U1 (it) 2021-01-13 2021-01-13 Gruppo camma maglia per macchine tessili circolari
IT202021000000131 2021-01-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98192U true CN217298192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13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68925.4U Active CN217298192U (zh) 2021-01-13 2021-12-08 成圈三角组件以及具有该成圈三角组件的圆形编织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98192U (zh)
IT (1) IT202100000131U1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T202100000131U1 (it) 2022-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18645B (zh) 添纱编织方法及其使用的横机
EP0679747B1 (en) Yarn gui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at knitting machine
US9010156B2 (en) Simplified single-knit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JP2019531424A (ja) 編機又は縦編機におけるステッチ形成のためのニードル、複数のかかるニードルを有する編機又は縦編機、及びかかるニードルの製造方法
KR101132156B1 (ko) 캠 조립체 부품 및 편물기
US4693092A (en) Knitting machine
CN217298192U (zh) 成圈三角组件以及具有该成圈三角组件的圆形编织机
EP0476190B1 (en) Method of constructing plating pile knit fabric and sinker therefor
EP2341172B1 (en) Stitch cam device
GB2182951A (en) Knitting machine
US5408849A (en) Flat bed knitting machine
EP0402034B1 (en) Double-knit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KR101699038B1 (ko) 고밀도 편직물용 환편기
US5239843A (en) Knitting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plush goods
US4633684A (en)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at least one needle bed
US20220186413A1 (en) Support and control device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US20220195644A1 (en) Support and control device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US1189220A (en) Stitch-length mechanism for knitting-machines.
US4068498A (en) Interlocking cams
WO2015107406A1 (en) Thread guide organ for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US7810357B2 (en) Knitting machine without holding-down sinkers
TW202012716A (zh) 具有編織功能的圓編機
CN210420378U (zh) 一种织袜机导线机构
CN111826795B (zh) 一种制作毛圈线圈的圆型针织机及在圆型针织机中制作毛圈线圈的方法
US4041735A (en) Auxiliary knitting station for hosiery knitt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