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6434U - 下肢康复辅助行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下肢康复辅助行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86434U
CN217286434U CN202220823174.8U CN202220823174U CN217286434U CN 217286434 U CN217286434 U CN 217286434U CN 202220823174 U CN202220823174 U CN 202220823174U CN 217286434 U CN217286434 U CN 2172864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base
thigh
belt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2317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顺龙
任宝龙
朱若兰
王蕊
陈玉红
杨新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su Wuwei Tumour Hospital (wuwei Medic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ansu Wuwei Tumour Hospital (wuwei Medic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su Wuwei Tumour Hospital (wuwei Medic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ansu Wuwei Tumour Hospital (wuwei Medic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2082317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864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864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864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肢康复辅助行走装置,包括机架部件和肢体辅助部件,机架部件包括底座;底座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前端通过底座第一连杆连接,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后端通过底座第二连杆连接;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第一底座的上端面连接,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第二底座的上端面连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中部通过U型支撑架连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顶部通过顶部连接杆连接;所述肢体辅助部件包括顶部连接带、腋部护带等。本申请的下肢康复辅助行走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适用于患者的下肢康复训练及辅助行走。

Description

下肢康复辅助行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下肢康复器械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下肢康复辅助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理论和临床医学实践证明,大多数偏瘫患者或者下肢受伤患者,除了早期的手术治疗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外,一些有效的康复手段,也能使患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失去的功能,帮助患者借助康复设备站立并且行走。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本身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面临的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老年人来讲,下肢的健康对整个身体的健康也是尤为重要,老年人进行适度的下肢训练可以采用前述偏袒或者下肢受伤患者的康复方式。下肢康复训练机械装置作为康复治疗的一种机械设备,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这类患者的治疗中,但是目前的康复治疗设备品类繁多,有的过于复杂不方便操作,有的过于简单效果不佳,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肢康复辅助行走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下肢康复辅助行走装置,包括机架部件和肢体辅助部件,所述机架部件包括底座、支撑杆、U型支撑架和顶部连接杆;所述底座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前端通过底座第一连杆连接,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后端通过底座第二连杆连接;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第一底座的上端面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第二底座的上端面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中部通过U型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顶部通过顶部连接杆连接;所述肢体辅助部件包括顶部连接带、腋部护带、中部连接带、臀部护带、大腿连接带、大腿固定带、小腿连接带和小腿固定带,所述顶部连接带的上端与顶部连接杆连接,所述顶部连接带的下端与腋部护带的上端连接,所述中部连接带的上端与腋部护带的下端连接,所述中部连接带的下端与臀部护带的上端连接,所述大腿连接带的上端与臀部护带的下端连接,所述大腿连接带的下端与大腿固定带的上端连接,所述小腿连接带的上端与大腿固定带的下端连接,所述小腿连接带的下端与小腿固定带的上端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顶部连接带包括顶部第一连接带、顶部第二连接带,所述顶部第一连接带、顶部第二连接带的上端分别与顶部连接杆连接,所述顶部第一连接带、顶部第二连接带的下端分别与腋部护带的上端连接;所述中部连接带包括中部第一连接带、中部第二连接带,所述中部第一连接带、中部第二连接带的上端分别与腋部护带的下端连接,所述中部第一连接带、中部第二连接带的下端分别与臀部护带的上端连接;所述大腿连接带包括大腿第一连接带、大腿第二连接带,所述大腿固定带包括大腿第一固定带、大腿第二固定带,所述大腿第一连接带的上端与臀部护带的下端连接,所述大腿第一连接带的下端与大腿第一固定带的上端连接,所述大腿第二连接带的上端与臀部护带的下端连接,所述大腿第二连接带的下端与大腿第二固定带的上端连接;所述小腿连接带包括小腿第一连接带、小腿第二连接带,所述小腿固定带包括小腿第一固定带、小腿第二固定带,所述小腿第一固定带的上端与大腿第一固定带的下端连接,所述小腿第一固定带的下端与小腿第一固定带的上端连接,所述小腿第二固定带的上端与大腿第二固定带的下端连接,所述小腿第二固定带的下端与小腿第二固定带的上端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腋部护带、臀部护带、大腿固定带、小腿固定带为尺寸不同的环形结构,连接处均采用魔术贴结构,所述臀部护带的底部设有用于兜住屁股的兜底带。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的下端面各设有底座安装腔,底座安装腔中分别安装有旋转螺杆和底部滚轮,所述旋转螺杆的下端与底部滚轮的上端连接,所述旋转螺杆的上端从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的上端面旋转穿出。
作为优选的,所述U型支撑架其中一端、靠近前端的上端面设有第一手扶杆,所述U型支撑架其中另一端、靠近前端的上端面设有第二手扶杆。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腋部护带的侧壁设有腋部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支撑杆靠近腋部护带的侧壁设有腋部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靠近腋部护带的侧壁分别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支撑杆螺纹孔,腋部第一连接杆设有与第一支撑杆的支撑杆螺纹孔匹配的螺杆,腋部第二连接杆设有与第二支撑杆的支撑杆螺纹孔匹配的螺杆,腋部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有腋部第一撑杆,腋部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有腋部第二撑杆。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安装有辊轮部件,所述辊轮部件包括口字型的滑辊座板,所述滑辊座板内安装有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一辊轮机构和第二辊轮机构,所述第一辊轮机构包括第一环形传动带、滑动辊和滑辊轴,若干个滑辊轴平行穿转在滑辊座板中,每个滑辊轴上转动套装一个滑动辊,第一环形传动带环绕在若干个滑动辊上;所述第二辊轮机构的结构与第一辊轮机构的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的下肢康复辅助行走装置,通过设置旋转螺杆和底部滚轮,可以根据需要在需要移动本装置时通过旋转旋转螺杆将底部滚轮旋出底座安装腔,方便移动本装置,在康复训练时,通过旋转旋转螺杆将底部滚轮旋入底座安装腔,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的下端面接地,增加本装置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一手扶杆和第二手扶杆,患者的手可以握住对应的第一手扶杆和第二手扶杆,便于患者自己用力和掌握平衡度;通过设置可调高度的腋部第一撑杆、腋部第二撑杆,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灵活调节高度,在调节后,患者将腋窝置于对应的腋部第一撑杆、腋部第二撑杆,通过腋部第一撑杆、腋部第二撑杆掌握身体的平衡,同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力。本申请的下肢康复辅助行走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适用于患者的下肢康复训练及辅助行走,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支撑杆、腋部第一连接杆、腋部第一撑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一底座、旋转螺杆、底部滚轮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滑辊座板、第一环形传动带、滑动辊、滑辊轴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第一底座,2-第二底座,3-底座第一连杆,4-旋转螺杆,5-底座第二连杆,6-第一支撑杆,7-第二支撑杆,8-U型支撑架,9-腋部第一连接杆,10-腋部第二连接杆,11-腋部第一撑杆,12-腋部第二撑杆,13-顶部连接杆,14-顶部第一连接带,15-顶部第二连接带,16-腋部护带,17-中部第一连接带,18-中部第二连接带,19-臀部护带,20-大腿第一连接带,21-大腿第二连接带,22-大腿第一固定带,23-大腿第二固定带,24-小腿第一连接带,25-小腿第二连接带,26-小腿第一固定带,27-小腿第二固定带,28-底部滚轮;29-滑辊座板,30-第一环形传动带,31-第二环形传动带,32-滑动辊,33-滑辊轴;101-底座安装腔,61-支撑杆螺纹孔,81-第一手扶杆,82-第二手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实施例一:参见图1-3,一种下肢康复辅助行走装置,包括机架部件和肢体辅助部件,机架部件包括底座、支撑杆、U型支撑架8和顶部连接杆13。底座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的前端通过底座第一连杆3连接,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的后端通过底座第二连杆5连接。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7,第一支撑杆6的下端与第一底座1的上端面连接,第二支撑杆7的下端与第二底座2的上端面连接,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7的中部通过U型支撑架8连接,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7的顶部通过顶部连接杆13连接。肢体辅助部件包括顶部连接带、腋部护带16、中部连接带、臀部护带19、大腿连接带、大腿固定带、小腿连接带和小腿固定带,顶部连接带的上端与顶部连接杆13连接,顶部连接带的下端与腋部护带16的上端连接,中部连接带的上端与腋部护带16的下端连接,中部连接带的下端与臀部护带19的上端连接,大腿连接带的上端与臀部护带19的下端连接,大腿连接带的下端与大腿固定带的上端连接,小腿连接带的上端与大腿固定带的下端连接,小腿连接带的下端与小腿固定带的上端连接。
顶部连接带包括顶部第一连接带14、顶部第二连接带15,顶部第一连接带14、顶部第二连接带15的上端分别与顶部连接杆13连接,顶部第一连接带14、顶部第二连接带15的下端分别与腋部护带16的上端连接。中部连接带包括中部第一连接带17、中部第二连接带18,中部第一连接带17、中部第二连接带18的上端分别与腋部护带16的下端连接,中部第一连接带17、中部第二连接带18的下端分别与臀部护带19的上端连接。
大腿连接带包括大腿第一连接带20、大腿第二连接带21,大腿固定带包括大腿第一固定带22、大腿第二固定带23,大腿第一连接带20的上端与臀部护带19的下端连接,大腿第一连接带20的下端与大腿第一固定带22的上端连接,大腿第二连接带21的上端与臀部护带19的下端连接,大腿第二连接带21的下端与大腿第二固定带23的上端连接。小腿连接带包括小腿第一连接带24、小腿第二连接带25,小腿固定带包括小腿第一固定带26、小腿第二固定带27,小腿第一固定带26的上端与大腿第一固定带22的下端连接,小腿第一固定带26的下端与小腿第一固定带26的上端连接,小腿第二固定带27的上端与大腿第二固定带23的下端连接,小腿第二固定带27的下端与小腿第二固定带27的上端连接。
腋部护带16、臀部护带19、大腿固定带、小腿固定带为尺寸不同的环形结构,连接处均采用魔术贴结构,臀部护带19的底部设有用于兜住屁股的兜底带,防止臀部护带19受力后向上移动,起到较好的定位作用。通过采用魔术贴结构,方便患者自己或者照护人员给患者穿装或者脱掉肢体辅助部件,降低相关难度,增加舒适性能。
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的下端面各设有2个底座安装腔101,底座安装腔101中分别安装有旋转螺杆4和底部滚轮28,旋转螺杆4的下端与底部滚轮28的上端连接,旋转螺杆4的上端从第一底座1或第二底座2的上端面旋转穿出。通过设置旋转螺杆4和底部滚轮28,可以根据需要在需要移动本装置时通过旋转旋转螺杆4将底部滚轮28旋出底座安装腔101,方便移动本装置,在康复训练时,通过旋转旋转螺杆4将底部滚轮28旋入底座安装腔101,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的下端面接地,增加本装置的稳定性。
U型支撑架8其中一端、靠近前端的上端面设有第一手扶杆81,U型支撑架8其中另一端、靠近前端的上端面设有第二手扶杆82。通过设置第一手扶杆81和第二手扶杆82,患者的手可以握住对应的第一手扶杆81和第二手扶杆82,便于患者自己用力和掌握平衡度。
第一支撑杆6靠近腋部护带16的侧壁设有腋部第一连接杆9,第二支撑杆7靠近腋部护带16的侧壁设有腋部第二连接杆10,第一支撑杆6、第二支撑杆7靠近腋部护带16的侧壁分别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支撑杆螺纹孔61,腋部第一连接杆9设有与第一支撑杆6的支撑杆螺纹孔61匹配的螺杆,腋部第二连接杆10设有与第二支撑杆7的支撑杆螺纹孔61匹配的螺杆,腋部第一连接杆9的另一端连接有腋部第一撑杆11,腋部第二连接杆10的另一端连接有腋部第二撑杆12。通过设置可调高度的腋部第一撑杆11、腋部第二撑杆12,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灵活调节高度,在调节后,患者将腋窝置于对应的腋部第一撑杆11、腋部第二撑杆12,通过腋部第一撑杆11、腋部第二撑杆12掌握身体的平衡,同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力。
操作说明:
参见图1-3,先将下肢康复辅助行走装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通过旋转旋转螺杆4将底部滚轮28旋入底座安装腔101,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的下端面接地,患者自行或者在照护人员的帮助下,将腋部护带16环绕在腋下的位置,将臀部护带19穿装在臀部,将大腿第一固定带22环绕在右侧的大腿上,将大腿第二固定带23环绕在左侧的大腿上,将小腿第一固定带26环绕在右侧的小腿上,将小腿第二固定带27环绕在左侧的小腿上,患者可以借助肢体辅助部件实现大腿、小腿、脚部的康复训练或者辅助行走,便于逐渐恢复相关机能。
实施例二:参见图4-5,实施例二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是:
为了进一步的提升下肢康复辅助行走装置的康复效果,增加患者的活动量,在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之间安装有辊轮部件(可设计成可拆卸结构),辊轮部件包括口字型的滑辊座板29,滑辊座板29内安装有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一辊轮机构和第二辊轮机构,第一辊轮机构包括第一环形传动带30、滑动辊32和滑辊轴33,若干个滑辊轴33平行穿转在滑辊座板29中,每个滑辊轴33上转动套装一个滑动辊32,第一环形传动带30环绕在若干个滑动辊32上。第二辊轮机构的结构与第一辊轮机构的结构相同。
操作说明:
参见图4-5,第一辊轮机构位于右脚的下方,第二辊轮机构位于左脚的下方,在实施例的基础上,患者可以辅助模拟步行或者慢跑等运动,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活动量,便于更好的恢复相关机能。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下肢康复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部件和肢体辅助部件,所述机架部件包括底座、支撑杆、U型支撑架和顶部连接杆;所述底座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前端通过底座第一连杆连接,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后端通过底座第二连杆连接;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第一底座的上端面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第二底座的上端面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中部通过U型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顶部通过顶部连接杆连接;所述肢体辅助部件包括顶部连接带、腋部护带、中部连接带、臀部护带、大腿连接带、大腿固定带、小腿连接带和小腿固定带,所述顶部连接带的上端与顶部连接杆连接,所述顶部连接带的下端与腋部护带的上端连接,所述中部连接带的上端与腋部护带的下端连接,所述中部连接带的下端与臀部护带的上端连接,所述大腿连接带的上端与臀部护带的下端连接,所述大腿连接带的下端与大腿固定带的上端连接,所述小腿连接带的上端与大腿固定带的下端连接,所述小腿连接带的下端与小腿固定带的上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康复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连接带包括顶部第一连接带、顶部第二连接带,所述顶部第一连接带、顶部第二连接带的上端分别与顶部连接杆连接,所述顶部第一连接带、顶部第二连接带的下端分别与腋部护带的上端连接;所述中部连接带包括中部第一连接带、中部第二连接带,所述中部第一连接带、中部第二连接带的上端分别与腋部护带的下端连接,所述中部第一连接带、中部第二连接带的下端分别与臀部护带的上端连接;所述大腿连接带包括大腿第一连接带、大腿第二连接带,所述大腿固定带包括大腿第一固定带、大腿第二固定带,所述大腿第一连接带的上端与臀部护带的下端连接,所述大腿第一连接带的下端与大腿第一固定带的上端连接,所述大腿第二连接带的上端与臀部护带的下端连接,所述大腿第二连接带的下端与大腿第二固定带的上端连接;所述小腿连接带包括小腿第一连接带、小腿第二连接带,所述小腿固定带包括小腿第一固定带、小腿第二固定带,所述小腿第一固定带的上端与大腿第一固定带的下端连接,所述小腿第一固定带的下端与小腿第一固定带的上端连接,所述小腿第二固定带的上端与大腿第二固定带的下端连接,所述小腿第二固定带的下端与小腿第二固定带的上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肢康复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腋部护带、臀部护带、大腿固定带、小腿固定带为尺寸不同的环形结构,连接处均采用魔术贴结构,所述臀部护带的底部设有用于兜住屁股的兜底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肢康复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的下端面各设有底座安装腔,底座安装腔中分别安装有旋转螺杆和底部滚轮,所述旋转螺杆的下端与底部滚轮的上端连接,所述旋转螺杆的上端从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的上端面旋转穿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肢康复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支撑架其中一端、靠近前端的上端面设有第一手扶杆,所述U型支撑架其中另一端、靠近前端的上端面设有第二手扶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肢康复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腋部护带的侧壁设有腋部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支撑杆靠近腋部护带的侧壁设有腋部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靠近腋部护带的侧壁分别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支撑杆螺纹孔,腋部第一连接杆设有与第一支撑杆的支撑杆螺纹孔匹配的螺杆,腋部第二连接杆设有与第二支撑杆的支撑杆螺纹孔匹配的螺杆,腋部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有腋部第一撑杆,腋部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有腋部第二撑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肢康复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安装有辊轮部件,所述辊轮部件包括口字型的滑辊座板,所述滑辊座板内安装有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一辊轮机构和第二辊轮机构,所述第一辊轮机构包括第一环形传动带、滑动辊和滑辊轴,若干个滑辊轴平行穿转在滑辊座板中,每个滑辊轴上转动套装一个滑动辊,第一环形传动带环绕在若干个滑动辊上;所述第二辊轮机构的结构与第一辊轮机构的结构相同。
CN202220823174.8U 2022-04-11 2022-04-11 下肢康复辅助行走装置 Active CN2172864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23174.8U CN217286434U (zh) 2022-04-11 2022-04-11 下肢康复辅助行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23174.8U CN217286434U (zh) 2022-04-11 2022-04-11 下肢康复辅助行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86434U true CN217286434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39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23174.8U Active CN217286434U (zh) 2022-04-11 2022-04-11 下肢康复辅助行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864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054907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лечения больных с нарушением позы и двигательной активности
ES2611133T3 (es) Aparato de entrenamiento para los discapacitados
CN215021755U (zh) 穿戴式外骨骼髋关节康复机器人
CN108714095A (zh) 一种内科康复护理装置
CN207614016U (zh) 一种用于下肢康复治疗的辅助装置
CN213697784U (zh) 一种骨科护理用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CN202060926U (zh) 骨性关节炎膝部矫形护托
CN217286434U (zh) 下肢康复辅助行走装置
RU96331U1 (ru) Тренажер (варианты)
CN211327982U (zh) 一种重症科用体能康复装置
CN108670519A (zh) 一种骨科康复用可调节的电动牵引装置
CN218943793U (zh) 分体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CN208942753U (zh) 一种医疗护理用康复辅助训练装置
CN110947158A (zh) 一种基于椭圆运动的助行训练装置
CN105686933A (zh) 婴幼儿爬行站立行走仪
CN207306810U (zh) 多功能康复轮椅
CN204446516U (zh) 髌骨骨折术后自助关节活动器
CN209899989U (zh) 一种复合式外骨骼助行设备
CN210472558U (zh) 一种康复用腿部抬升装置
CN209790322U (zh) 一种下肢瘫痪康复训练支架
CN214208851U (zh) 一种康复用仿生助步器装置
CN215385721U (zh) 一种多用途下肢康复辅助平衡车
CN111588593A (zh) 一种康复科用于膝关节松动的分离牵引装置
TWM485715U (zh) 行動輔助裝置
CN216496416U (zh) 助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