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5715U - 行動輔助裝置 - Google Patents

行動輔助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85715U
TWM485715U TW103208905U TW103208905U TWM485715U TW M485715 U TWM485715 U TW M485715U TW 103208905 U TW103208905 U TW 103208905U TW 103208905 U TW103208905 U TW 103208905U TW M485715 U TWM485715 U TW M48571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 unit
frame
disposed
stra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89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ong-bin He
Original Assignee
Yuh Ing Junior College Of Health Care And M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h Ing Junior College Of Health Care And Man filed Critical Yuh Ing Junior College Of Health Care And Man
Priority to TW1032089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85715U/zh
Publication of TWM485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85715U/zh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Description

行動輔助裝置
本新型是有關一種輔助裝置,特別是指一種適用於穿戴在一人體之下肢上的行動輔助裝置。
肢體障礙者是指人的四肢或其中一肢、雙肢,或是軀幹失去正常運動機能,臨床常見的肢障類型包括因大腦皮質層運動中樞受損的腦性麻痺、傳染性病毒侵入脊髓灰質體引起骨髓炎或骨膜炎的小兒麻痺、先天畸形、代謝功能異常造成的肌營養不良症,以及外傷導致的脊髓損傷或是外傷骨折等。
下肢功能障礙者常見的有下肢小兒麻痺、腦性麻痺、肌營養不良症、先天畸形、意外或疾病造成下肢截肢或脊髓受損等導致下肢運動功能障礙者,其最大困難在於「行動」的能力受限制。在下肢運動功機能障礙疾病中,再舉以退化性膝關節炎來說,其臨床症狀包括膝關節疼痛、關節腫漲、關節僵硬、肌肉無力感、關節雜音、關節運動受限,以及關節變形等,這些症狀常因蹲、跪、或上下樓梯等過度使用關節而加劇其痛楚,嚴重影響到患者之日常生活品質。
目前治療方式主要有復健、輔具、藥物,及手術等四大類,其中該輔具治療是一種保守而有效的療法,施療點為膝部和腳部,該輔具治療是利用外翻膝支架外加力矩矯正膝關節面之受力狀態,改善不正常受力及軟骨退化所造成關節腫痛,讓使患者因該輔具之輔助,得以突破生活環境的障礙,解決「行動」上的問題。
參閱圖1,為中華民國新型第M450362號 專利「可起身行走之多功能輔具」,該專利案揭露一種輔具,該可起身行走之多功能輔具包含二小腿支架11、二大腿支架12,以及二驅動單元13。
該小腿支架11是相對該大腿支架12下端 樞設結合,並包括一底側框111、二連接底側框111上端之下側桿112,以及二分別可位移組接於該二下側桿112之中連桿113,人體足部可踏抵於該底側框111上,而該下側桿112及該中連桿113是對應人體小腿兩側位置,該大腿支架12包括二分別組接該二中連桿113之上側桿121,以及一跨接該二上側桿121之連撐網片122,該中連桿113與該上側桿121相組接處是對應人體膝蓋兩側位置,該上側桿121是對應人體大腿兩側,而該連撐網片122是貼抵於人體大腿後側,而該驅動單元13之一端固定結合於該小腿支架11的中連桿113上端,並包括一離合桿131。
操控該離合桿131使該驅動單元13作動, 以令該大腿支架12相對該小腿支架11擺動,讓使用者藉由該輔具之協助,由坐姿大腿相對小腿為彎折狀態,進而抬升上半身由乘坐低位置,抬升至站立高位置,且大腿相對小腿樞擺至略呈一直線狀態,節省使用者下肢出力負擔,避免起身過程中發生自摔危險。
上述可起身行走之多功能輔具於實際實施時,具有以下的缺點產生:
一、安全性不佳
當使用者穿戴該輔具時,是將人體足部踏抵於該底側框111上,並將大腿後側貼抵於該連撐網片122上,以支撐使用者由坐姿轉換為站立的起身過程,但是並無與人體下肢相固定之結構,所以當使用者透過該輔具之輔助而站立時,恐將因身體重心不穩而向前傾倒,而有安全上的疑慮。
二、實用性不佳
習知的輔具僅能提供使用者行走支撐,以維持身體行走或站立狀態下的平衡,但是需要使用助行器的使用者,大多因生理的機能衰退,導致其體力不如常人可以持續行走不間斷,所以行走過程需要適當休息,而其僅能提供站立停歇,並無法提供乘坐休息之功能,故在使用上仍不夠完善,其實用性確實有待加強。
三、適用性低
習知是將該小腿支架11與該大腿支架12分別對應於人體小腿與大腿部位使用,且並無提供使用者自行調整該小腿支架11與該大腿支架12之長度的設計,所以當身形嬌小的使用者將足部踏抵於該底側框111上時,恐因下肢長度不足,而無法將大腿後側貼抵於該連撐網片122上,所以確實無法滿足不同體型之使用者廣泛使用的目的。
上述缺點都顯現習知可起身行走之多功能輔具在使用上所衍生的種種問題,如可創作出結合助行、復健於一身之輔具,使該輔具兼具安全性、輕量、結構簡單、易維修,及實用性高等多重功效,不僅得以滿足高齡與行動不便者,更可擴大造福至復健者或一般人使用,如此以人本關懷為思維,展現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理念,是相當值得被期待的。
有鑑於此,本新型之目的,是提供一種行動輔助裝置,適用於穿戴在一人體之下肢上,並包含一臀部支撐單元、一大腿支撐單元、一小腿支撐單元、一足部支撐單元,及一驅動單元。
該臀部支撐單元包括一用以供人體之髖骨 關節靠持的支撐固定座。該大腿支撐單元與該支撐固定座連接,並包括一具有一上連動桿之上連接組,及一設置於該上連動桿上且可分離地套設於人體之大腿上的第一束帶。該小腿支撐單元與該上連接組連接,並包括一具有一下連動桿之下連接組,及一設置於該下連動桿上且可分離地套設於人體之小腿上的第二束帶。
該足部支撐單元包括一連接於該下連接組 末端以供人體之踝關節套設的足部固定座。該驅動單元包括一設置於該支撐固定座上之制動器、至少一與該制動器連接並設置於該上連接組上之第一動輪、至少一設置於該下連接組上之第二動輪,及至少一用以連接該制動器、該第一、二動輪與該上、下連接組之傳動元件。
本新型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支 撐固定座具有一用以供人體之臀部乘坐的支撐座墊、一具有一自由端及一相反之固定端的固定帶,以及一設置於該支撐座墊上的定位帶,該固定帶之固定端與該支撐座墊下方連接,該定位帶則是穿設過該固定帶之自由端。
本新型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上 連接組更具有一與該上連動桿樞接之第一支撐架,及一可相對該第一支撐架上下拉伸之第一拉伸架,該第一支撐架上形成有一第一彈性凸塊,而該第一拉伸架上形成有複數不同高度的第一定位孔,不同的第一定位孔可供該第一彈性凸塊凸伸而出,以固定該第一拉伸架於該第一支撐架上的位置。
本新型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下 連接組更具有一與該下連動桿樞接之第二支撐架,及一可相對該第二支撐架上下拉伸之第二拉伸架,該第二支撐架上形成有一第二彈性凸塊,而該第二拉伸架上形成有複數不同高度的第二定位孔,不同的第二定位孔可供該第二彈 性凸塊凸伸而出,以固定該第二拉伸架於該第二支撐架上的位置。
本新型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足 部固定座具有一第一座體、一可相對該第一座體前後拉伸之第二座體,及一設置於該第一、二座體上且可分離地套設於人體之足部上的第三束帶。
本新型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足 部支撐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二座體上且可與地面接觸的轉動輪。
本新型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驅 動單元更包括複數設置於該支撐固定座上並與該制動器電連接之控制開關,及一設置於該支撐固定座上之動力源,該控制開關用以控制該制動器與該上、下連接組作動,該動力源可提供該制動器作動所需之動力。
本新型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臀 部支撐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支撐座墊上之組合背帶,該組合背帶具有一第一帶體,及一第二帶體,該第一、二帶體互為交叉設置。
本新型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第 一、二、三束帶是一魔鬼氈。
本新型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行 動輔助裝置更包含另一大腿支撐單元、另一與前述大腿支撐單元連接之小腿支撐單元,及另一與前述小腿支撐單元連接之足部支撐單元,該臀部支撐單元分別與該二大腿支撐單元連接,以供人體之雙腳穿戴。
本新型之有益功效在於,當該制動器傳送 動力牽引該傳動元件時,該傳動元件會藉由該第一、二動輪帶動該上、下連接組相互作動,此時該大腿支撐單元與該小腿支撐單元會受該傳動元件之牽引,使該上、下連動桿擺動並彎折一角度而於一擺動位置及一非擺動位置間變 換,提供使用者於行走、爬坡時的輔助動力,解決行動不便之使用者行走不順暢的困擾,再者,由於該行動輔助裝置之組成元件與結構簡單,不僅可降低整體之重量,便利使用者貼身使用,亦不會造成後續維修之困難度,提供高齡、行動不便者、復健者或身體虛弱之使用者貼心且實用性高之輔具設計。
2‧‧‧人體
3‧‧‧臀部支撐單元
31‧‧‧支撐固定座
311‧‧‧支撐座墊
312‧‧‧固定帶
313‧‧‧自由端
314‧‧‧固定端
315‧‧‧定位帶
32‧‧‧組合背帶
321‧‧‧第一帶體
322‧‧‧第二帶體
4‧‧‧大腿支撐單元
41‧‧‧上連接組
411‧‧‧上連動桿
412‧‧‧第一支撐架
413‧‧‧第一彈性凸塊
414‧‧‧第一拉伸架
415‧‧‧第一定位孔
42‧‧‧第一束帶
5‧‧‧小腿支撐單元
51‧‧‧下連接組
511‧‧‧下連動桿
512‧‧‧第二支撐架
513‧‧‧第二彈性凸塊
514‧‧‧第二拉伸架
515‧‧‧第二定位孔
52‧‧‧第二束帶
6‧‧‧足部支撐單元
61‧‧‧足部固定座
611‧‧‧第一座體
612‧‧‧第二座體
613‧‧‧第三束帶
62‧‧‧轉動輪
7‧‧‧驅動單元
71‧‧‧制動器
72‧‧‧第一動輪
73‧‧‧第二動輪
74‧‧‧傳動元件
75‧‧‧控制開關
76‧‧‧動力源
A‧‧‧擺動位置
B‧‧‧非擺動位置
圖1是一立體示意圖,說明習知台灣新型第M450362一種可起身行走之多功能輔具;圖2是一立體示意圖,說明本新型行動輔助裝置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圖3是一立體示意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於一非擺動位置之態樣;圖4是一立體示意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於一擺動位置之態樣;及圖5是一局部立體示意圖,說明本新型行動輔助裝置之第二較佳實施例。
有關本新型之相關申請專利特色與技術內容,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二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在進行詳細說明之前,應注意的是,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元件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2、3,及4,為本新型行動輔助裝置之第一較佳實施例,該行動輔助裝置適用於穿戴在一人體2之下肢上,用以輔助行動不便利之使用者行走時穿戴,並包含一臀部支撐單元3、二大腿支撐單元4、二小腿支撐單元5、二足部支撐單元6,及一驅動單元7。
在此,應注意的是,在該第一較佳實施例 中,是同時設置有二大腿支撐單元4、二與前述大腿支撐單元4連接之小腿支撐單元5,及二與前述小腿支撐單元5連接之足部支撐單元6,該臀部支撐單元3分別與該二大腿支撐單元4連接,以供人體2之雙腳穿戴。實際實施時,若為單邊下肢21行動不便的使用者,只需設置一大腿支撐單元4、一小腿支撐單元5,及一足部支撐單元6即可,端視使用者之需求而定,不應以此為限。
該臀部支撐單元3包括一用以供人體2之 髖骨關節靠持的支撐固定座31。其中,該支撐固定座31具有一用以供人體2之臀部乘坐的支撐座墊311、一具有一自由端313及一相反之固定端314的固定帶312,以及一設置於該支撐座墊311上的定位帶315,該固定帶312之固定端314與該支撐座墊311下方連接,該定位帶315則是穿設過該固定帶312之自由端313。
當使用者乘坐於該支撐座墊311上時,只 需握持該固定帶312之自由端313,再將該定位帶315穿設過該固定帶312之自由端313,使該固定帶312位於二大腿之間,讓使用者穩固地被固定於該支撐固定座31上,以提升使用穿戴之安全性。
再者,當使用者行走一段時間需要稍作休 息時,即可於該支撐座墊311上休息片刻,而不需另外找尋休息的地方,以減少行動不順暢之使用者重覆起身站立的動作,進而提升使用之便利性。
該大腿支撐單元4與該支撐固定座31連 接,並包括一具有一上連動桿411之上連接組41,及一設置於該上連動桿411上,且可分離地套設於人體2之大腿上的第一束帶42。
在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束帶42是 一可調整鬆緊度的魔鬼氈,透過該第一束帶42之設置,將 可符合不同體型之使用者使用,實際實施時,亦可依使用者之需求選擇該第一束帶42之態樣,不應以此所揭露者為限。
其中,該上連接組41更具有一與該上連動 桿411樞接之第一支撐架412,及一可相對該第一支撐架412上下拉伸之第一拉伸架414,該第一支撐架412上形成有一第一彈性凸塊413,而該第一拉伸架414上形成有複數不同高度的第一定位孔415,不同的第一定位孔415可供該第一彈性凸塊413凸伸而出,以固定該第一拉伸架414於該第一支撐架412上的位置。
藉由該上連接組41之可調式設計,調整該 複數第一定位孔415與該第一彈性凸塊413之結合位置,提供給不同身高之使用者使用,以達到共同使用的目的。
該小腿支撐單元5與該上連接組41連接, 並包括一具有一下連動桿511之下連接組51,及一設置於該下連動桿511上且可分離地套設於人體2之小腿上的第二束帶52。
在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二束帶52是 一可調整鬆緊度的魔鬼氈,透過該第二束帶52之設置,將可符合不同體型之使用者使用,實際實施時,亦可依使用者之需求選擇該第二束帶52之態樣,不應以此所揭露者為限。
其中,該下連接組51更具有一與該下連動 桿511樞接之第二支撐架512,及一可相對該第二支撐架512上下拉伸之第二拉伸架514,該第二支撐架512上形成有一第二彈性凸塊513,而該第二拉伸架514上形成有複數不同高度的第二定位孔515,不同的第二定位孔515可供該第二彈性凸塊513凸伸而出,以固定該第二拉伸架514於該第二支撐架512上的位置。
同樣地,藉由該下連接組51之可調式設 計,調整該複數第二定位孔515與該第二彈性凸塊513之結合位置,提供給不同身高之使用者使用,以達到共同使用的目的。
該足部支撐單元6包括一連接於該下連接 組51末端以供人體2之踝關節套設的足部固定座61。其中,該足部固定座61具有一第一座體611、一可相對該第一座體611前後拉伸之第二座體612,及一設置於該第一、二座體611、612上且可分離地套設於人體2之足部上的第三束帶613。
藉由可相對該第一座體611前後拉伸之第 二座體612的設計,可自行調整該足部固定座61的大小,滿足不同足部大小的使用者共同使用,提升該行動輔助裝置的通用性。
在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三束帶613 是一可調整鬆緊度的魔鬼氈,透過該第三束帶613之設置,將可符合不同體型之使用者使用,實際實施時,亦可依使用者之需求選擇該第三束帶613之態樣,不應以此所揭露者為限。
值得一提的是,該足部支撐單元6更包括 一設置於該第二座體612上且可與地面接觸的轉動輪62。 當使用者穿戴該行動輔助裝置時,該下肢只需稍微出力,即可隨該轉動輪62之輔助而移動,以提升行走之順暢度。
該驅動單元7包括一設置於該支撐固定座 上31之制動器71、至少一與該制動器71連接並設置於該上連接組41上之第一動輪72、至少一設置於該下連接組51上之第二動輪73,及至少一用以連接該制動器71、該第一、二動輪72、73與該上、下連接組41、51之傳動元件74。
特別說明的是,在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中, 分別設置一傳動元件74來連接該制動器71、該第一、二 動輪72、73與該上、下連接組41、51,及一第一、二動輪72、73於該上、下連接組41、51上,實際實施時,可依使用者之需求設置多個第一、二動輪72、73與該傳動元件74,不應以此所揭露者為限。
其中,該驅動單元7更包括複數設置於該 支撐固定座31上並與該制動器71電連接之控制開關75,及一設置於該支撐固定座31上之動力源76,該控制開關75用以控制該制動器71與該上、下連接組41、51作動,該動力源76可提供該制動器71作動所需之動力。
該控制開關75可用以控制該上、下連接組 41、51作動之速度與啟閉,以滿足使用者在不同環境下之需求。而該動力源76可以是可重覆充電的蓄電池,讓使用者可重覆使用,降低成本開銷與環境污染。
實際實施時,當使用者按壓該控制開關75 以控制該制動器71啟動後,該制動器71會傳送動力牽引該傳動元件74,之後該傳動元件74會藉由該第一、二動輪72、73帶動該上、下連接組41、51相互作動,此時,該大腿支撐單元4與該小腿支撐單元5會受該傳動元件74之牽引,使該上、下連動桿411、511擺動並彎折一角度而於一擺動位置A及一非擺動位置B間變換。
當使用者位於該擺動位置A時,該大腿支 撐單元4與該小腿支撐單元5會彎折一角度,而當使用者位於該非擺動位置B時,該大腿支撐單元4與該小腿支撐單元5則是形成一直線,以提供使用者於行走、爬坡時的輔助動力,解決行動不便之使用者行走不順暢的困擾。
再者,由於該行動輔助裝置之組成元件與 結構簡單,不僅可降低整體之重量,便利使用者貼身使用,亦不會造成後續維修之困難度,提供高齡、行動不便者、復健者或身體虛弱之使用者貼心且實用性高之輔具設計。
參閱圖5,為本新型行動輔助裝置之第二較 佳實施例,該第二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相同之處於此不再贅述,不同之處在於,該臀部支撐單元3更包括一設置於該支撐座墊311上之組合背帶32,該組合背帶32具有一第一帶體321,及一第二帶體322,該第一、二帶體321、322互為交叉設置。
實際實施時,該第一、二帶體321、322之 一端是先與該支撐座墊311之後側連接在一起,該第一、二帶體321、322之另一端再互為交叉繞過人體的肩膀,以固定於該支撐座墊311之前側上,如此一來,將可令使用者穩固的乘坐於該支撐座墊311上,提升使用穿戴之安全性,與滑落之困擾產生。
經由上述說明可知,本新型行動輔助裝置 確實具有以下優點:
一、提升安全性
透過設置於該支撐座墊311上的定位帶315,讓使用者可穩固地被固定於該支撐座墊311上,避免使用者透過該行動輔助裝置之輔助站立時,因身體重心不穩而傾倒,而得以提升使用穿戴之安全性。
二、提供行走過程休息之功能
透過設置於該支撐固定座31上之支撐座墊311,可提供使用者在行走一段時間後,於該支撐座墊311上休息片刻,不需另外找尋休息的地方,減少行動不順暢之使用者重覆起身站立的動作,提升使用之便利性。
三、通用性高
藉由可自行調整鬆緊度之第一、二、三束帶42、52、613,可上下拉伸之上、下連接組41、51,以及可調整足部大小的足部固定座61,滿足不同身高、體型及足部大小的使用者共同使用, 達到不同使用者皆能廣泛使用的目的。
綜上所述,本新型行動輔助裝置藉由該臀部支撐單元3、該二大腿支撐單元4、該二小腿支撐單元5、該二足部支撐單元6,及該驅動單元7,穿戴在人體2之下肢上,透過該支撐座墊311之設置,不僅可讓使用者穩固地被固定於該支撐固定座31上,提升使用穿戴之安全性,亦提供使用者乘坐休息之用,該轉動輪62則可提升行走之順暢度,該控制開關75可用以控制該上、下連接組41、51作動之速度與啟閉,滿足使用者在不同環境下之需求,且該行動輔助裝置之組成元件與結構簡單,不僅可降低整體重量,亦不會造成後續維修之困難度,提供高齡、行動不便者、復健者或身體虛弱之使用者於行走、爬坡時的輔助動力,故確實能夠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二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新型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2‧‧‧人體
31‧‧‧支撐固定座
311‧‧‧支撐座墊
312‧‧‧固定帶
313‧‧‧自由端
314‧‧‧固定端
315‧‧‧定位帶
41‧‧‧上連接組
411‧‧‧上連動桿
412‧‧‧第一支撐架
413‧‧‧第一彈性凸塊
414‧‧‧第一拉伸架
415‧‧‧第一定位孔
42‧‧‧第一束帶
51‧‧‧下連接組
61‧‧‧足部固定座
611‧‧‧第一座體
612‧‧‧第二座體
613‧‧‧第三束帶
62‧‧‧轉動輪
B‧‧‧非擺動位置

Claims (10)

  1. 一種行動輔助裝置,適用於穿戴在一人體之下肢上,並包含:一臀部支撐單元,包括一用以供人體之髖骨關節靠持的支撐固定座;一大腿支撐單元,與該支撐固定座連接,並包括一具有一上連動桿之上連接組,及一設置於該上連動桿上且可分離地套設於人體之大腿上的第一束帶;一小腿支撐單元,與該上連接組連接,並包括一具有一下連動桿之下連接組,及一設置於該下連動桿上且可分離地套設於人體之小腿上的第二束帶;一足部支撐單元,包括一連接於該下連接組末端以供人體之踝關節套設的足部固定座;及一驅動單元,包括一設置於該支撐固定座上之制動器、至少一與該制動器連接並設置於該上連接組上之第一動輪、至少一設置於該下連接組上之第二動輪,及至少一用以連接該制動器、該第一、二動輪與該上、下連接組之傳動元件;當該制動器傳送動力牽引該傳動元件時,該傳動元件會藉由該第一、二動輪帶動該上、下連接組相互作動,此時該大腿支撐單元與該小腿支撐單元會受該傳動元件之牽引,使該上、下連動桿擺動並彎折一角度而於一擺動位置及一非擺動位置間變換。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輔助裝置,其中,該支撐固定座具有一用以供人體之臀部乘坐的支撐座 墊、一具有一自由端及一相反之固定端的固定帶,以及一設置於該支撐座墊上的定位帶,該固定帶之固定端與該支撐座墊下方連接,該定位帶則是穿設過該固定帶之自由端。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行動輔助裝置,其中,該上連接組更具有一與該上連動桿樞接之第一支撐架,及一可相對該第一支撐架上下拉伸之第一拉伸架,該第一支撐架上形成有一第一彈性凸塊,而該第一拉伸架上形成有複數不同高度的第一定位孔,不同的第一定位孔可供該第一彈性凸塊凸伸而出,以固定該第一拉伸架於該第一支撐架上的位置。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行動輔助裝置,其中,該下連接組更具有一與該下連動桿樞接之第二支撐架,及一可相對該第二支撐架上下拉伸之第二拉伸架,該第二支撐架上形成有一第二彈性凸塊,而該第二拉伸架上形成有複數不同高度的第二定位孔,不同的第二定位孔可供該第二彈性凸塊凸伸而出,以固定該第二拉伸架於該第二支撐架上的位置。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行動輔助裝置,其中,該足部固定座具有一第一座體、一可相對該第一座體前後拉伸之第二座體,及一設置於該第一、二座體上且可分離地套設於人體之足部上的第三束帶。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行動輔助裝置,其中,該足部支撐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二座體上且可與地面接觸的轉動輪。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行動輔助裝置,其中,該驅動單元更包括複數設置於該支撐固定座上並與該制動器電連接之控制開關,及一設置於該支撐固定座上之動力源,該控制開關用以控制該制動器與該上、下連接組作動,該動力源可提供該制動器作動所需之動力。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行動輔助裝置,其中,該臀部支撐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支撐座墊上之組合背帶,該組合背帶具有一第一帶體,及一第二帶體,該第一、二帶體互為交叉設置。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行動輔助裝置,其中,該第一、二、三束帶是一魔鬼氈。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行動輔助裝置,更包含另一大腿支撐單元、另一與前述大腿支撐單元連接之小腿支撐單元,及另一與前述小腿支撐單元連接之足部支撐單元,該臀部支撐單元分別與該二大腿支撐單元連接,以供人體之雙腳穿戴。
TW103208905U 2014-05-21 2014-05-21 行動輔助裝置 TWM4857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8905U TWM485715U (zh) 2014-05-21 2014-05-21 行動輔助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8905U TWM485715U (zh) 2014-05-21 2014-05-21 行動輔助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5715U true TWM485715U (zh) 2014-09-11

Family

ID=51944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8905U TWM485715U (zh) 2014-05-21 2014-05-21 行動輔助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8571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1283B (en) * 2014-12-31 2016-12-11 Univ Nat Taiwan Science Tech Auxiliary apparatus for muscle training
TWI602549B (zh) * 2016-08-25 2017-10-21 Animal protective gea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1283B (en) * 2014-12-31 2016-12-11 Univ Nat Taiwan Science Tech Auxiliary apparatus for muscle training
TWI602549B (zh) * 2016-08-25 2017-10-21 Animal protective gea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7167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erting force on bodies
US11324653B2 (en) Exoskeleton for assisting human movement
CN100548256C (zh) 一种轮椅式截瘫患者行走训练机器人
CN104997597B (zh) 一种脚踏式下肢外骨骼运动康复轮椅
TW201639533A (zh) 互動式外骨骼膝關節機器系統
US20100170546A1 (en) Device for balance and body orientation support
KR101146112B1 (ko) 전동보행보조기
CN112545846B (zh) 基于意图识别的动力型多自由度助行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KR20140088757A (ko) 기립 보조형 휠체어
TWI589287B (zh) Moving car
JP2015532175A (ja) 脳卒中患者の歩行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用ロボット
JP2018518208A (ja) 直立位置で歩行を駆動すると共に背臥位または部分臥位にある人の下肢を駆動する装置
CN107260494A (zh) 助行机器人
Lee et al. A flexible exoskeleton for hip assistance
JP2021508283A (ja) 医療用歩行器
KR101797967B1 (ko) 하지 보조 보행기
CN106974797B (zh) 一种步态康复训练装置
CN108938325A (zh) 下肢体康复训练机器人
CN207614016U (zh) 一种用于下肢康复治疗的辅助装置
US10376437B2 (en) Gait assist apparatus
TWM485715U (zh) 行動輔助裝置
JP2018079132A (ja) 下肢動作支援装具
CN207306810U (zh) 多功能康复轮椅
CN115517912A (zh) 一种康复辅助行走外骨骼机器人
WO2014179855A2 (pt) Exoesqueletoesteira apropriado como órtese para o auxílio da locomoção huma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