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6206U - 分支鞘 - Google Patents
分支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86206U CN217286206U CN202220221271.XU CN202220221271U CN217286206U CN 217286206 U CN217286206 U CN 217286206U CN 202220221271 U CN202220221271 U CN 202220221271U CN 217286206 U CN217286206 U CN 2172862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nch
- coil
- control wire
- connecting pipe
- st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支鞘,包括:覆膜套管、第一连接管、控制丝和束缚线圈。其中,覆膜套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排液孔,用于在分支支架导入与释放的过程,缓解血流阻力对分支支架输送和定位的影响,同时还能减少因血液不通畅引起的并发症。且覆膜套管位于第一连接管的远端侧;控制丝贯穿第一连接管,且控制丝的远端位于覆膜套管内;束缚线圈的近端与第一连接管的远端相连,束缚线圈的远端用于穿过分支支架的裸端孔隙并伸出;控制丝穿过束缚线圈的伸出裸端孔隙的部分,以牵拉并固定分支支架的裸端,从而在分支支架于术中脱离预定位置后,可以随时将其重新拉入分支血管,避免分支支架受主体支架的拉拽而出现移位,实现对释放位置的精准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支鞘。
背景技术
随着腔内器具和微创介入治疗的发展,血管内放置支架已成为弓部动脉血管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其原理是通过特制的输送系统将覆膜支架送入病变部位后张开,使瘤体、破口或夹层与血液隔绝,避免因动脉瘤破裂、夹层扩张出血而引起死亡的危险。
虽然微创介入覆膜支架相比开胸手术有创伤小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分支血管的处理。目前Castor支架采用的是分支支架与主体支架一体化设计。在主体支架植入前,先经上肢分支血管穿刺导入导引导管与导丝,分支鞘的导丝可以经此导引通道,十分顺利的进入分支血管,免去了在主体支架进入血管之后再选分支血管的问题。但是这种一体化设计可能导致分支支架被主体支架带动,导致分支支架移位的问题。在主体支架释放过程中建立相应的分支支架导引通道,撤出主体输送器后,再植入分支支架。在此过程中,主体支架已经失去主体输送器的支撑,需要一个额外的固定点,以防止在分支支架释放过程中被带动移位。同时,一体式分支支架也需要一个牵拉,以防止其移位至主动脉腔中。
此外,在支架导入与释放的过程中,支架输送器会不可避免的接触到已经释放了的主体支架,尤其是在弯曲程度较大的主动脉弓部,输送器的锥形头会剐蹭到主体支架。单靠支架本身的摩擦力是无法保证支架可以固定在血管壁上的。如果主体支架被带动,分支支架的定位可能会不准确。支架移动也会损伤血管壁,甚至导致已经进入分支血管的分支支架滑脱出无名分支血管进入主动脉腔,导致无名分支血管被堵塞。这种情况将十分凶险,需要转紧急开放手术。同时,导入过程中血管中血流的阻力也会对分支支架的定位产生影响,且血流不畅通,还会引起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支鞘,以解决如何在支架输送过程中,防止分支支架移位,如何避免血流不畅通以及如何缓解血流阻力对分支支架定位的影响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支鞘,包括:覆膜套管、第一连接管、控制丝和束缚线圈;
所述覆膜套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排液孔,且所述覆膜套管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远端侧;所述控制丝贯穿所述第一连接管,且所述控制丝的远端位于所述覆膜套管内;
所述束缚线圈的近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远端相连,所述束缚线圈的远端用于穿过位于所述覆膜套管内的分支支架的裸端孔隙并伸出所述裸端孔隙;所述控制丝的远端穿过所述束缚线圈的伸出所述裸端孔隙的部分,以牵拉并固定所述分支支架的裸端。
可选的,在所述的分支鞘中,所述控制丝被配置为可抽离出所述束缚线圈、所述覆膜套管和所述第一连接管,以释放所述分支支架;其中,所述控制丝的近端与第二连接管固定连接,以阻挡所述控制丝的近端滑动。
可选的,在所述的分支鞘中,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径向尺寸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径向尺寸相同,且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远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近端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的分支鞘中,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热缩管套接或生物胶粘连。
可选的,在所述的分支鞘中,所述分支鞘还包括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三连接管的远端与所述覆膜套管的近端相连;所述第三连接管的近端设置有限位件,且所述限位件还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近端相连,以阻挡所述第三连接管的滑动。
可选的,在所述的分支鞘中,所述限位件为热缩管。
可选的,在所述的分支鞘中,所述覆膜套管的近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远端相连。
可选的,在所述的分支鞘中,所述分支鞘还包括连接线圈;所述连接线圈的近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远端相接,所述连接线圈的远端位于所述覆膜套管内并被配置为,所述束缚线圈的远端伸出所述裸端孔隙后,穿过并钩挂在所述连接线圈的远端形成伸出部,所述控制丝穿过所述伸出部。
可选的,在所述的分支鞘中,所述控制丝伸出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远端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束缚线圈伸出所述裸端孔隙后的轴向长度;且所述覆膜套管的轴向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分支支架的轴向长度。
可选的,在所述的分支鞘中,所述束缚线圈的长度范围为:a≥b+5;其中,a为所述束缚线圈的长度,b为所述分支支架的裸端所在位置处的周向长度,单位为毫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支鞘,包括:覆膜套管、第一连接管、控制丝和束缚线圈。其中,所述覆膜套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排液孔,用于在分支支架导入与释放的过程,血液经所述排液孔通畅流出,缓解血流阻力对分支支架的输送和定位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减少因血液不通畅引起的并发症。以及,所述覆膜套管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远端侧;所述控制丝贯穿所述第一连接管,且所述控制丝的远端位于所述覆膜套管内;所述束缚线圈的近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远端相连,所述束缚线圈的远端用于穿过位于所述覆膜套管内的分支支架的裸端孔隙并伸出所述裸端孔隙,实现对分支支架的牵制,以避免在主体支架释放后,分支支架受主体支架的拉拽而出现移位。并且,所述控制丝穿过所述束缚线圈的伸出所述裸端孔隙的部分,以牵拉并固定所述分支支架的裸端,从而在所述分支支架于术中脱离预定位置后,在所述控制丝的牵拉作用下,通过移动所述第一连接管即可随时将所述分支支架重新拉入分支血管,实现对分支支架释放位置的精准控制。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分支鞘不仅能够防止分支支架的移位,提高对分支支架释放位置的准确控制,还能够缓解血流阻力对分支支架输入和定位的影响,减少因血液不通畅引起的并发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分支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分支鞘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束缚线圈约束裸端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三连接管与覆膜套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限位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线圈、束缚线圈、控制丝和裸端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束缚线圈钩挂在连接线圈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8-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分支支架的释放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控制部;11-控制丝;12-第二连接管;
2-鞘管部;21-第一连接管;22-覆膜套管;23-束缚线圈;231-伸出部;25-连接线圈;26-第三连接管;27-限位件;
3-主体支架;4-分支支架;41-裸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还应当理解的是,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本文中“近端”和“远端”的定义为:“远端”通常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而“近端”通常是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支鞘,请参阅图1-2,包括:控制丝11、第一连接管21、覆膜套管22、和束缚线圈23;所述覆膜套管22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排液孔24,且所述覆膜套管22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21的远端侧;所述控制丝11贯穿所述第一连接管21,且所述控制丝11的远端位于所述覆膜套管22内;所述束缚线圈23的近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21的远端相连,所述束缚线圈23的远端用于穿过位于所述覆膜套管22内的分支支架4的裸端孔隙并伸出所述裸端孔隙,即所述束缚线圈23的远端用于穿过位于所述覆膜套管22内的分支支架4的裸端的全部孔隙或部分孔隙后伸出所述裸端孔隙;所述控制丝11的远端穿过所述束缚线圈23的伸出所述裸端孔隙的部分,以牵拉并固定所述分支支架4的裸端41。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分支鞘,在所述覆膜套管22的管壁上设置排液孔24,以使在分支支架4导入与释放的过程,血液经所述排液孔24通畅流出,缓解血流阻力对分支支架4的输送和定位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减少因血液不通畅引起的并发症。以及,通过所述束缚线圈23的牵拉,固定了所述分支支架4的裸端41,实现避免在主体支架3释放时,因主体支架3的拖拽而导致分支支架4产生移位。且所述控制丝11穿过所述束缚线圈23的伸出所述裸端孔隙的部分,使得在所述分支支架4于术中脱离预定位置后,在所述控制丝11的牵拉作用下,通过移动所述第一连接管21即可随时将所述分支支架4重新拉入分支血管中,实现对分支支架4释放位置的精准控制。
以下结合附图1-10具体介绍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分支鞘:
请参阅图1-3,所述分支鞘包括控制部1和鞘管部2。其中,所述控制部1包括控制丝11和第二连接管12。所述控制丝11用于控制所述分支支架4的释放。即,在释放所述分支支架4时,将所述控制丝11抽离出所述束缚线圈23、所述覆膜套管22和所述第一连接管21,实现释放所述分支支架4。其中,在释放所述分支支架4之前,所述控制丝11的远端贯穿所述第一连接管21,并伸入所述覆膜套管22中,以穿过所述束缚线圈23的伸出所述裸端孔隙的部分,从而能够与所述束缚线圈23配合,实现对所述分支支架4的释放控制。
进一步的,因本实施提供的所述分支支架4与主体支架3为一体化结构,即所述分支支架4与所述主体支架3是相互连接的。所以,在所述主体支架3释放时,会对所述分支支架4产生拉拽的作用力,则不仅会使得所述分支支架4偏离目标位置,还可能使所述分支支架4滑落至主动脉腔中,造成分支血管被堵塞等危险情况。因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分支鞘中的所述控制丝11的远端穿过所述束缚线圈23的伸出所述裸端孔隙的部分,还可以实现牵拉并固定所述分支支架4的裸端41的作用,以使得在所述分支支架4于术中脱离预定位置后,在所述控制丝11的牵拉作用下,通过移动所述第一连接管21来带动所述控制丝11和所述裸端41的移动,则所述分支支架4可以随时被重新拉入分支血管中,不仅可以实现对分支支架4释放位置的精准控制,还可以避免所述分支支架4的提前释放。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丝11的近端与第二连接管12固定连接,目的在于阻挡所述控制丝11的近端滑入所述第一连接管21内,或者防止误操作提前拉出所述控制丝11。所述第二连接管12可以理解为抽离所述控制丝11的把手,一方面便于操作者执行抽拉的动作,避免误操作提前释放分支支架4;另一方面防止控制丝11的近端脱离控制,滑入所述第一连接管21。对此,所述第一连接管21的径向尺寸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2的径向尺寸相同。为了便于术中操作,所述第二连接管11与所述第一连接管2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为经热缩管套接或者经生物胶粘连。具体的,将所述控制丝11伸出所述第一连接管21的近端的部分伸入所述第二连接管12中,且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管12中,固定方式可以为焊接或粘接等。当需要抽离所述控制丝11时,破坏所述第二连接管12与所述第一连接管21的近端的连接,例如划破所述热缩管或所述生物胶,以将所述控制丝11抽出,实现释放分支支架4。可选的,所述控制丝11和所述第二连接管12的材质为镍钛合金。
请继续参阅图1-3,所述鞘管部2至少包括第一连接管21、覆膜套管22和束缚线圈23。所述第一连接管21为所述分支鞘的基本骨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21为所述覆膜套管22和所述束缚线圈23提供支撑力及固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21和所述覆膜套管22均为中空管,即均具有两端连通的内腔。所述第一连接管21的远端与所述覆膜套管22的近端相接,则二者的内腔相连通。
所述覆膜套管22用于容置所述分支支架4,防止在导入支架时分支支架4损伤到血管壁。其中,所述覆膜套管22的轴向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分支支架4的轴向长度,以保证将所述分支支架4全部囊括其中。进一步的,所述覆膜套管22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排液孔24。所述排液孔24用于在分支支架4导入与释放的过程,血液经所述排液孔24通畅流出,缓解血流阻力对分支支架4的输送和定位的影响,以及减少因血液不通畅引起的并发症。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不限定所述排液孔24的数量,可以选择的为1个、2个、3个或4个等。但为保证所述覆膜套管22的强度,所述排液孔24占所述覆膜套管22的外表面的面积比例不宜过大,则所述排液孔24数据选择需适中。
请参阅如4-5,因所述覆膜套管22上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排液孔24,所述排水孔24可能会导致所述覆膜套管22的强度降低,故优选的,将所述覆膜套管22与所述束缚线圈23分开控制,以先将所述覆膜套管22拉出,再拉动所述控制丝11以将所述控制丝11和所述裸端41从所述束缚线圈23中解脱。对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支鞘还包括第三连接管26。所述第三连接管26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21和所述第二连接管12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连接管21与所述覆膜套管22并不相连,而是由所述第三连接管26的远端与所述覆膜套管22的近端相连。可选的,所述第三连接管26和所述覆膜套管22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为采用缩管热熔相连、采用胶水粘连,或者直接把所述覆膜套管22的近端熔进所述第三连接管26的远端。
为防止所述第三连接管26滑动,造成提前拉出所述覆膜套管22或将所述覆膜套管22朝向所述主体支架3推进,所述第三连接管26的近端设置有限位件27。所述限位件27还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2的近端相连。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27包括但不限于为热缩管,还可以是便于拆除的机械连接。在释放过程中,先将所述限位件27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2和第三连接管26分开后,再将所述第三连接管26和所述覆膜套管22先抽离,最后再利用所述控制丝11调整所述分支支架4的位置,并释放所述分支支架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21、所述第三连接管26和所述覆膜套管22的材质为镍钛合金。
请继续参阅图1和2,所述束缚线圈23的近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21的远端相接。所述束缚线圈23的远端并依次穿过所述分支支架4的全部裸端孔隙或部分的裸端孔隙,且伸出所述裸端孔隙,以实现束缚所述分支支架4的裸端41,避免在所述主体支架3释放后,所述分支支架4受主体支架3的拉拽而出现移位,保证释放位置的准确性。所述束缚线圈23的长度可以大于所述覆膜套管22的轴向长度,即所述束缚线圈23的远端能够伸出所述覆膜套管22,也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覆膜套管22的轴向长度,即所述束缚线圈23的远端位于所述覆膜套管22中。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支支架4远离所述主体支架3的一端为自由端,本实施例称之为裸端41。进一步的,所述分支支架4可以为覆膜支架,其中,因所述裸端孔隙用于连接,则所述裸端41上不设置覆膜。
进一步的,在所述束缚线圈23的远端穿过所述分支支架4的裸端孔隙,并伸出所述裸端孔隙之后,如图2所示,所述分支支架4处于正常状态,即非压缩状态。并且,所述裸端41并未被捆束收紧,而是仍处于放松状态,目的在于保留所述裸端41之间的空隙,以使在所述分支支架4导入与释放的过程,血液经所述空隙通畅流出,进一步缓解血流阻力对分支支架4的输送和定位的影响,保证血流畅通。当然,如图8所示,在后续调整所述分支支架4的位置时,会通过移动所述第一连接管21来带动所述控制丝11和所述束缚线圈23牵拉所述分支支架4。鉴于所述控制丝11穿过所述束缚线圈23而产生的相交关系,在牵拉过程中,所述束缚线圈23通过所述控制丝11的限制向所述裸段施加牵引力,从而收紧所述裸段,导致所述空隙缩小。但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分支鞘中的所述覆膜套管22上设置有若干排液孔24,足以实现血流畅通,避免因血液不通畅引起的并发症。在释放所述分支支架4时,通过抽离所述控制丝11并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所述束缚线圈23会脱离所有所述裸端孔隙,即可实现对所述分支支架4的释放。
进一步的,所述束缚线圈23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的摩擦系数较小,便于在释放所述分支支架4时,所述束缚线圈22能够快速脱离所述裸端孔隙。
请参阅图6-7,因在所述控制丝11抽离的过程中,会经过所述覆膜套管22,且当所述控制丝11过长时,在抽拉的过程中很容易刺穿覆膜套管22以及分支支架4上的覆膜,造成覆膜套管22和分支支架4的损坏。故为了缩短所述控制丝11的长度,保证覆膜套管22和分支支架4不被破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支鞘还包括连接线圈25。所述连接线圈25的近端穿过所述覆膜套管22,与所述第一连接管21的远端相接。所述连接线圈25的远端被配置为:在所述束缚线圈23的远端伸出所述裸端孔隙后,穿过并钩挂在所述连接线圈25的远端形成伸出部231,所述控制丝11穿过所述伸出部231。如图7所示,所述伸出部231呈弯钩形,便于钩挂在所述连接线圈25上。因此,所述束缚线圈23向上弯曲,且钩挂在所述连接线圈25上,则所述束缚线圈23向上延伸,从而使得所述控制丝11在所述连接线圈25位置处就可以穿进所述束缚线圈23中,实现缩短所述控制丝11的目的,避免因所述控制丝11过长而导致对覆膜套管22和分支支架4的损坏。
为保证所述束缚线圈23的长度足够钩挂在所述连接线圈25上,所述束缚线圈23的长度范围为:a≥b+5;其中,单位为毫米;a为所述束缚线圈23的长度,即束缚线圈23未穿过所述裸端孔隙之前沿所述分支鞘的轴向长度;b为所述分支支架4的裸端41所在位置处的周向长度;其中,所述分支支架4的裸端41所在位置处的周向长度比所述分支支架4的中间段的周向长度要长,即所述分支支架4的裸端41处呈喇叭状。并且,为保证所述控制丝11能够对所述分支支架4进行位置调整以及控制释放,所述控制丝11伸出所述第一连接管21的远端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束缚线圈23伸出所述裸端孔隙后的轴向长度。换言之,沿所述第一控制管21的轴向上,拉直后的所述控制丝11的远端和所述第一连接管21的远端之间的长度大于所述束缚线圈23穿过所述裸端41之后的轴向长度。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4、8-10,在输送所述分支支架4和所述主体支架3时,首先将分支支架4安装至分支鞘中,即所述分支支架4容置于所述覆膜套管22中,所述束缚线23圈穿过所述分支支架4的裸端孔隙,且所述控制丝11穿过所述束缚线圈23。然后,将经压缩的所述主体支架3捆束完成后,再将压缩的主体支架3和分支支架4的输送至目标位置,并在确定释放位置之后,拉出所述主支导丝,以释放出所述主体支架3。其次,若所述覆膜套管22直接与所述第一连接管21相连,则可以通过移动所述第一连接管21来带动所述控制丝11和所述束缚线圈23调整所述分支支架4的位置。待确定释放位置后,如图9和10所示,破坏所述第一连接管21和第二连接管22之间的连接,抽出所述控制丝11并整体移动所述鞘管部2,以实现对分支支架4的释放。因所述覆膜套管22上设置有排液孔24,故在释放所述分支支架4时,血液可经所述排液孔24流动,避免血液堵塞,减少因血液不通畅引起的并发症。
若所述分支鞘设置有所述第三连接管26和所述限位件27,则可通过移动所述第三连接管26来带动所述第二连接管12、所述第一连接管21、所述束缚线圈23和所述控制丝11来整所述分支支架4的位置。待确定释放位置后,破坏所述限位件27与所述第三连接管26和所述第二连接管12之间的连接,将所述第三连接管26和所述覆膜套管23拉出。或者,先破坏所述限位件27与所述第三连接管26和所述第二连接管12之间的连接,将所述第三连接管26和所述覆膜套管23拉出。再通过移动所述第一连接管21来带动所述控制丝11和所述束缚线圈23,实现调整所述分支支架4的位置。最后,破坏所述第一连接管21和第二连接管12之间的连接,抽出所述控制丝11并抽离所述第一连接管21,以实现对分支支架4的释放。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支鞘,包括:覆膜套管22、第一连接管21、控制丝11和束缚线圈23。其中,所述覆膜套管22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排液孔24,用于在分支支架4导入与释放的过程,血液经所述排液孔24通畅流出,缓解血流阻力对分支支架4的输送和定位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减少因血液不通畅引起的并发症。以及,所述覆膜套管22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21的远端侧;所述控制丝11贯穿所述第一连接管21,且所述控制丝11的远端位于所述覆膜套管22内。所述束缚线圈23的近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21的远端相连,所述束缚线圈23的远端用于穿过位于所述覆膜套管22内的分支支架4的裸端孔隙并伸出所述裸端孔隙,实现对分支支架4的牵制,以避免在主体支架释放后,分支支架受主体支架的拉拽而出现移位。并且,所述控制丝11穿过所述束缚线圈23的伸出所述裸端孔隙的部分,以牵拉并固定所述分支支架4的裸端41,从而在所述分支支架4于术中脱离预定位置后,在所述控制丝11的牵拉作用下,通过移动所述第一连接管即可随时将所述分支支架4重新拉入分支血管,实现对分支支架4释放位置的精准控制。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分支鞘不仅能够防止分支支架4的移位,提高对分支支架4释放位置的准确控制,还能够缓解血流阻力对分支支架输入和定位的影响,减少因血液不通畅引起的并发症。
此外还应该认识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分支鞘,其特征在于,包括:覆膜套管、第一连接管、控制丝和束缚线圈;
所述覆膜套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排液孔,且所述覆膜套管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远端侧;所述控制丝贯穿所述第一连接管,且所述控制丝的远端位于所述覆膜套管内;
所述束缚线圈的近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远端相连,所述束缚线圈的远端用于穿过位于所述覆膜套管内的分支支架的裸端孔隙并伸出所述裸端孔隙;所述控制丝的远端穿过所述束缚线圈的伸出所述裸端孔隙的部分,以牵拉并固定所述分支支架的裸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支鞘,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丝被配置为可抽离出所述束缚线圈、所述覆膜套管和所述第一连接管,以释放所述分支支架;其中,所述控制丝的近端与第二连接管固定连接,以阻挡所述控制丝的近端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支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径向尺寸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径向尺寸相同,且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远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近端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支鞘,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热缩管套接或生物胶粘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支鞘,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鞘还包括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三连接管的远端与所述覆膜套管的近端相连;所述第三连接管的近端设置有限位件,且所述限位件还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近端相连,以阻挡所述第三连接管的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支鞘,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热缩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支鞘,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套管的近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远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支鞘,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鞘还包括连接线圈;所述连接线圈的近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远端相接,所述连接线圈的远端位于所述覆膜套管内并被配置为,所述束缚线圈的远端伸出所述裸端孔隙后,穿过并钩挂在所述连接线圈的远端形成伸出部,所述控制丝穿过所述伸出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支鞘,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丝伸出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远端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束缚线圈伸出所述裸端孔隙后的轴向长度;且所述覆膜套管的轴向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分支支架的轴向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支鞘,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缚线圈的长度范围为:a≥b+5;其中,a为所述束缚线圈的长度,b为所述分支支架的裸端所在位置处的周向长度,单位为毫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21271.XU CN217286206U (zh) | 2022-01-26 | 2022-01-26 | 分支鞘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21271.XU CN217286206U (zh) | 2022-01-26 | 2022-01-26 | 分支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86206U true CN217286206U (zh) | 2022-08-26 |
Family
ID=82926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221271.XU Active CN217286206U (zh) | 2022-01-26 | 2022-01-26 | 分支鞘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8620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42944A1 (zh) * | 2022-01-26 | 2023-08-03 | 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分支鞘 |
-
2022
- 2022-01-26 CN CN202220221271.XU patent/CN21728620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42944A1 (zh) * | 2022-01-26 | 2023-08-03 | 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分支鞘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40074883A1 (en) | A modified fixed flat wire bifurcated cathet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lower extremity interventions | |
US8864808B2 (en) | Endoluminal delivery assembly | |
EP2317958B1 (en) | Thoracic introducer | |
CN108882975B (zh) | 用于改善曲折血管中手术导管的接近的装置和方法 | |
EP2547293B1 (en) | Introducer with extension | |
US6733521B2 (en) |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dovascular graft | |
AU2005286780B2 (en) | Variable flexibility wire guide | |
JP3684242B2 (ja) | 方向性カテーテル | |
CN114099100B (zh) | 分支鞘及血管支架运输装置 | |
CN108348258B (zh) | 用于将植入物输送到血管病症部位的装置和方法 | |
EP3139860B1 (en) | Locking assembly for coupling guidewire to delivery system | |
JP2006167485A (ja) | 拡張器および導入器アセンブリ | |
US8043325B2 (en) | Loading device for delivering an embolization coil into a microcatheter | |
JP6100454B2 (ja) | 生体管腔閉塞装置 | |
JP2014518684A (ja) | 2つの可撓性端部分を有するガイドワイ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分岐血管にアクセスする方法 | |
CN217286206U (zh) | 分支鞘 | |
CN212415986U (zh) | 一种支架装置及支架系统 | |
CA2705569A1 (en) | Iliac bifurcation balloon catheter | |
CN212522100U (zh) | 一种支架装置和支架系统 | |
WO2023142944A1 (zh) | 分支鞘 | |
US20140121751A1 (en) | Cannula attachment in endoluminal delivery devices | |
CN113749834B (zh) | 一种支架递送系统 | |
EP2727562A1 (en) | Cannula attachment in endoluminal delivery devices | |
CN114099063A (zh) | 一种支架装置及支架系统 | |
Balaji et al. | Radial Catheter Selec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