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5826U - 便携式机架及医学影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机架及医学影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85826U
CN217285826U CN202123195461.3U CN202123195461U CN217285826U CN 217285826 U CN217285826 U CN 217285826U CN 202123195461 U CN202123195461 U CN 202123195461U CN 217285826 U CN217285826 U CN 2172858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line
power conversion
driving
driven member
sourc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9546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国选
汤洋
杨�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9546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858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858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858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机架及医学影像系统,便携式机架包括:动力转换结构,其包括主动件和从动件,所述主动件可转动地与所述从动件连接,所述从动件沿一基线的方向延伸,且所述从动件用于连接一射线源组件;所述动力转换结构被配置为将所述主动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从动件沿所述基线的方向的线性运动。如上配置,通过动力转换结构可以使得射线源组件沿一基线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改变射线源组件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以调节或微调SID。

Description

便携式机架及医学影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机架及医学影像系统。
背景技术
DR设备(Digital Radiography,数字X射线设备)是计算机数学图像处理技术与X射线放射技术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先进医疗设备。DR设备因其在拍摄过程中辐射剂量小、影像质量高、疾病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较高而被临床上广泛应用。移动DR设备是医院临床影像诊断最普遍的方式。放射性影像设备的数字化、引起图像清晰、传输和存储方便、成像速度快、病人少受射线剂量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多。
目前,军队配备的便携式DR设备已经可以深入到一线哨所,比如高原、海岛等,一线哨所的环境较恶劣,没有对于射线的屏蔽设置。通常地,通过射线源组件和探测器对患者进行医学成像检查,患者平卧后,操作人员将探测器放置于患者的身下(即背部),然后将射线源组件放置于患者上方,并与探测器对准,随后便可以在射线源组件和探测器的配合下对患者进行成像检查。
在一线哨所等地方,由于环境地势等问题,通常将射线源组件挂载在一机架上,使得射线源组件和探测器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实际操作时,需要针对不同的患者调整不同的SID(Source Image Distance,源像距),SID指的是射线源组件中球管焦点到探测器成像面之间的距离,但是现有市场上的机架不能在挂载射线源组件后,对射线源组件的位置进行升降调节,导致不能调节SID或者不能微调SID。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机架及医学影像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机架无法对射线源组件的位置进行升降调节,导致无法调节或微调SID。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机架,其应用于医学影像系统,所述便携式机架包括:
动力转换结构,其包括主动件和从动件,所述主动件可转动地与所述从动件连接,所述从动件沿一基线的方向延伸,且所述从动件用于连接一射线源组件;所述动力转换结构被配置为将所述主动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从动件沿所述基线的方向的线性运动。
可选的,所述主动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基线重合,所述主动件具有沿所述基线的方向设置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布设内螺纹段;所述从动件具有外螺纹段,所述外螺纹段沿所述基线的方向延伸;所述外螺纹段和所述内螺纹段相适配。
可选的,所述主动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基线垂直,所述主动件具有齿轮部;所述从动件具有齿条部,所述齿条部沿所述基线的方向延伸;所述主动件的齿轮部与所述从动件的齿条部相适配。
可选的,所述便携式机架还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动力转换结构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主动件转动。
可选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一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蜗杆部;所述主动件具有涡轮部;所述驱动杆的蜗杆部与所述主动件的涡轮部相适配。
可选的,所述便携式机架还包括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可活动地与所述动力转换结构连接,并用于锁定所述从动件沿所述基线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锁止结构包括一锁止杆,所述锁止杆的轴向垂直于所述基线的方向,所述锁止杆沿自身的轴向可移动地布置,所述锁止杆用于与所述从动件相抵靠,从而限制所述从动件的移动。
可选的,所述便携式机架还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动力转换结构连接,以沿所述基线的方向支撑所述动力转换结构。
可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围绕所述基线周向排布的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靠近所述动力转换结构且相对于所述动力转换结构固定布置,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沿所述支撑结构的径向可偏转地布置。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医学影像系统,其包括: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机架;
射线源组件,其与所述便携式机架的从动件连接;
探测器,其用于与所述射线源组件沿平行于所述基线的方向排布。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机架及医学影像系统中,便携式机架包括:动力转换结构,其包括主动件和从动件,所述主动件可转动地与所述从动件连接,所述从动件沿一基线的方向延伸,且所述从动件用于连接一射线源组件;所述动力转换结构被配置为转换所述主动件的旋转运动为所述从动件沿所述基线的方向的线性运动。如上配置,通过动力转换结构可以使得射线源组件沿一基线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改变射线源组件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以调节或微调SID。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医学影像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机架的动力转换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机架的承载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机架的驱动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动力转换结构与驱动结构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动力转换结构与驱动结构相配合的另一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机架的锁止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中:
10-动力转换结构;11-主动件;110-涡轮部;12-从动件;13-第二基座;
20-驱动结构;21-驱动杆;210-蜗杆部;22-摇杆;23-第三基座;
30-锁止结构;31-锁止杆;32-旋钮;33-第四基座;
40-支撑结构;41-支撑杆;
50-第一基座;
60-承载件;61-勾部;
70-射线源组件;80-探测器;90-检查对象。
H-基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该特征,“一端”与“另一端”以及“近端”与“远端”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部分,其不仅包括端点,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此外,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一元件设置于另一元件,通常仅表示两元件之间存在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关系,且两元件之间可以是直接的或通过中间元件间接的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两元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一元件可以在另一元件的内部、外部、上方、下方或一侧等任意方位,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请参考附图对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机架和医学影像系统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医学影像系统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学影像系统,其包括便携式机架;射线源组件70,其与便携式机架连接,射线源组件70可以发射射线;探测器80,其用于与检查对象90的待拍摄部位贴靠,探测器80可以接收射线源组件70发出的射线,该射线穿过检查对象90。具体地,通过射线源组件70和探测器80对检查对象90进行医学成像检查,检查对象90平卧后,操作人员将探测器80放置于患者的身下(即背部),然后将射线源组件70与便携式机架连接放置于患者上方,并与探测器80对准,随后便可以在射线源组件70和探测器80的配合下对患者进行成像检查。医学影像系统比如可以是DR系统。
根据现有技术可知,射线源组件70可以理解为一种能够发射X射线、γ射线或电子射线等的设备,探测器80可以理解为一种能够接收射线源组件70所发出的射线的设备,通过射线源组件70和探测器80的配合即可实现医学检查或治疗等操作。在实际操作时,需要针对不同的检查对象90的实际情况调整不同的SID,射线源组件70中球管焦点发出射线,探测器80的成像面接收射线,SID指的是射线源组件70中球管焦点到探测器80的成像面之间的距离。
现有技术中的便携式机架,可理解为射线源组件70连接在便携式机架上后,便携式机架无法升降从而调整射线源组件70的上下位置,进而无法调节SID。虽然市面上出现了一部分可以调节射线源组件70位置的机架,但是这种机架往往是先通过自身的升降调节好位置,再将射线源组件70挂载在机架上,无法将射线源组件70先挂载到机架上后再实时调节射线源组件70的位置,很大原因是射线源组件70重量较大,通过机架来升降调节较难,且不能进行微调。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上述的医学影像系统的便携式机架,以解决现有的机架无法对射线源组件的位置进行升降调节,导致无法调节或微调SID的问题。
如图2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机架的动力转换结构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机架包括:动力转换结构10,其包括主动件11和从动件12,所述主动件11可转动地与所述从动件12连接,所述从动件12沿一基线H的方向延伸,且所述从动件12用于连接一射线源组件70,射线源组件70和探测器80对准,可大致理解为射线源组件70和探测器80沿基线H的方向进行排布设置;所述动力转换结构10被配置为将所述主动件11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从动件12沿所述基线H的方向的线性运动。可理解的,主动件11可转动,指的是主动件11自转,即围绕自身的中心轴线旋转;从动件12沿一基线H的方向延伸,即从动件12呈杆状或者板状;主动件11自转的运动转换为杆状/板状的从动件12沿基线H方向的直线运动。应理解的,主动件11的旋转方向对应于从动件12的移动方向,以图2为例,沿图2中斜向上的视角,比如可以是主动件11顺时针转动时,从动件12向上移动,主动件11逆时针转动时,从动件12向下移动。如上配置,通过动力转换结构10可以使得射线源组件70随着从动件12沿一基线H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改变射线源组件70与探测器80之间的距离,以调节或微调SID;从动件12沿基线H的方向延伸,主动件11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从动件12的线性运动,可具有一定的减速增扭的作用,避免由于射线源组件70重量较大而无法通过机架来升降调节射线源组件70位置的情况出现,可以让射线源组件70先连接在机架上后再进行位置的升降,保证了可以实时调节SID。
需说明的,这里的基线H仅用于辅助说明,而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任何限定,考虑到实际的运用场景是一线哨所,以及射线源组件70和探测器80的常规布置形式,基线H优选为平行于重力线。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基线H也可以是与重力线成角度地布置,比如二者之间的角度可以是15°,20°。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基线H与探测器80的成像平面垂直,探测器80的成像平面优选为平行于水平面。
关于从动件12与射线源组件70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制。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机架的承载件的示意图,便携式机架包括一承载件60,承载件60设置在从动件12靠近探测器80的一端,承载件60具有勾部61,勾部61的弯曲方向背离探测器80(图3中向上弯曲形成勾部61),通过承载件60的勾部61来挂载射线源组件70。图3示范出的承载件60沿基线H的方向的截面形状大致呈“]”形状。
在第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动力转换结构与驱动结构相配合的示意图,可通过齿轮齿条的工作原理配置所述的动力转换结构10,进一步的,所述主动件11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基线H垂直,所述主动件11具有齿轮部,主动件11的齿轮部相应地与基线H垂直;所述从动件12具有齿条部,所述齿条部沿所述基线H的方向延伸;所述主动件11的齿轮部与所述从动件12的齿条部相适配,即主动件11和从动件12通过齿轮部和齿条部的配合实现啮合连接。如此,主动件11可理解为齿轮齿条中的齿轮,从动件12可理解为齿轮齿条中的齿条,齿轮相对于齿条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齿条相对于齿轮的线性运动。进一步的,主动件11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基线H垂直时,便携式机架包括第一基座50,动力转换结构1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基座50上的两个第二基座13,第一基座50沿基线H上的位置固定,两个第二基座13将主动件11的转动轴的两端位置限定,即限定主动件11沿基线H的位置。
在第二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动力转换结构与驱动结构相配合的另一示意图,可通过滚珠丝杠的工作原理配置所述的动力转换结构10,进一步的,所述主动件11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基线H重合,即主动件11以基线H为中心轴线作旋转运动,具体地,所述主动件11具有沿所述基线H的方向设置的连接孔,且连接孔贯穿主动件11,连接孔的中心轴线与基线H重合,所述连接孔布设内螺纹段,即连接孔可理解为一螺纹孔;所述从动件12具有外螺纹段,所述外螺纹段沿所述基线H的方向延伸;所述外螺纹段和所述内螺纹段相适配,即主动件11和从动件12通过外螺纹段和内螺纹段实现螺纹连接。如此,主动件11可理解为滚珠丝杠的螺母,从动件12可理解为滚珠丝杠的螺杆,螺母相对于螺杆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螺杆相较于螺母的线性运动。
进一步,请继续参阅图5和图6,并结合参阅2和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机架的驱动结构的示意图,所述便携式机架包括驱动结构20,所述驱动结构20与所述动力转换结构10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主动件11转动。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6,本实施例通过蜗杆涡轮的工作原理配置驱动结构20与主动件11之间的驱动关系,所述驱动结构20包括一驱动杆21,所述驱动杆21沿轴向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蜗杆部210;所述主动件11具有涡轮部110;所述驱动杆21的蜗杆部210与所述主动件11的涡轮部110相适配,即驱动杆21和主动件11之间通过蜗杆部210和涡轮部110的配合实现啮合连接,驱动杆21转动带动主动件11转动。本实施例的驱动结构20还包括与驱动杆21固定连接的摇杆22,操作人员手持摇杆22转动从而带动驱动杆21转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将驱动杆21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通过电机来控制驱动杆21转动。如此配置,一方面可以基于蜗杆涡轮的反向自锁特性,即蜗杆可以带动涡轮转动,而涡轮不能带动蜗杆转动,可以使得射线源组件70上升并维持在某个位置,主动件11的涡轮部110不能反作用于驱动杆21的蜗杆部210,从动件12的位置被卡定,不会由于重力原因导致从动件12下降改变射线源组件70的位置;另一方面基于涡轮蜗杆的工作原理配置的驱动结构20可以起到减速增扭的作用,减少操作人员施加的力,使得操作人员具有良好的操作体验。可理解的,请参阅图5和图6,无论基于齿轮齿条的工作原理还是滚珠丝杠的工作原理配置所述的动力转换结构10,都可以设置驱动杆21的轴线垂直于基线H,蜗杆部210也相应垂直于基线H,区别的是,基于齿轮齿条的工作原理配置动力转换结构10时,主动件11的涡轮部110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基线H;基于滚珠丝杠的工作原理配置动力转换结构10时,主动件11的涡轮部110的转动轴线与基线H重合。进一步的,便携式机架包括第一基座50,驱动结构2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基座50上的两个第三基座23,第一基座50沿基线H的位置固定,两个第三基座23将驱动杆21的两端位置限定,即限定驱动杆21沿基线H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便携式机架包括锁止结构30,所述锁止结构30可活动地与所述动力转换结构10连接,并用于锁定所述从动件12沿所述基线H的位置。通过配置锁止结构30,一方面可以在动力转换结构10将射线源组件70的位置调节好之后,将从动件12的位置锁定,从而锁定射线源组件70的位置,进而锁定SID;另一方面,若便携式机架配置如上基于蜗杆涡轮原理的驱动结构20来反向自锁定从动件12位置,但从动件12与主动件11之间连接出现故障(比如可以是齿轮部与齿条部之间啮合不稳定,导致齿条部脱离齿轮部),锁止结构30的设置可避免从动件12在重力作用下降,进而避免射线源组件70坠落砸在检查对象90身上,对检查对象90造成物理伤害。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机架的锁止结构的示意图,所述锁止结构30包括一锁止杆31,所述锁止杆31的轴向垂直于所述基线H的方向,且优选为锁止杆31的中心轴线延伸后与基线H相交,所述锁止杆31沿自身的轴向可移动地布置,所述锁止杆31用于与所述从动件12相抵靠以向从动件12施加压力,从而限制所述从动件12的移动。进一步,便携式机架包括沿基线H的位置固定的第一基座50,锁止结构30还包括与驱动杆21同轴连接的旋钮32以及设置于第一基座50上的第四基座33,旋钮32旋转以驱动锁止杆31朝靠近或远离从动件12的方向移动,第四基座33用于将锁止杆31的两端位置限定,即限定锁止杆31沿基线H的位置。
请参阅图1,所述便携式机架还包括支撑结构40,所述支撑结构40与所述动力转换结构10连接,以沿所述基线H的方向支撑所述动力转换结构10。比如可以是动力转换结构10的主动件11容置于一壳体中,从动件12穿设壳体,驱动结构20的驱动杆21从壳体中伸出,锁止结构30的锁止杆31从壳体中伸出,支撑结构40与壳体连接,从而对壳体进行支撑,进而对动力转换结构10进行支撑。
进一步,所述支撑结构40包括围绕所述基线H周向排布(优选为周向均匀排布)的多个支撑杆41,所述支撑杆41的第一端靠近所述动力转换结构10,且支撑杆41的第一端相对于动力转换结构10固定布置,比如支撑杆41的第一端可以固定在前文所述的壳体上,所述支撑杆41的第二端沿所述支撑结构40的径向可偏转地布置。如此,可以使得支撑结构40具有一收合状态和一展开状态,支撑结构40处于收合状态时,多个支撑杆41的第二端沿支撑结构40的径向向内(第二端朝靠近基线H的方向)偏转,并靠近收拢于基线H,方便在射线检查结束后将便携式机架回收并携带;支撑结构40处于展开状态时,多个支撑杆41的第二端沿支撑结构40的径向向外(第二端朝远离基线H的方向)偏转,多个支撑杆41大致上呈扩张状,方便在一线哨所展开使用。
基于上述的便携式机架,本实施例的医学影像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便携式机架;射线源组件70,其与便携式机架的从动件12连接;探测器80,其与射线源组件70沿平行于所述基线H的方向排布,且探测器80的成像面与基线H相互垂直,优选的,射线源组件70与探测器80共基线H排布。需说明的,由于所述的医学影像系统包括所述的便携式机架,故所述的医学影像系统也具有所述便携式机架带来的有益效果,本实施例着重在于描述便携式机架调节SID,而对于医学影像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他相关装置部件不做进一步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现有技术获悉。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机架及医学影像系统中,便携式机架包括:动力转换结构,其包括主动件和从动件,所述主动件可转动地与所述从动件连接,所述从动件沿一基线的方向延伸,且所述从动件用于连接一射线源组件;所述动力转换结构被配置为将所述主动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从动件沿所述基线的方向的线性运动。如上配置,通过动力转换结构可以使得射线源组件沿一基线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改变射线源组件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以调节或微调SID。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机架,应用于医学影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力转换结构(10),其包括主动件(11)和从动件(12),所述主动件(11)可转动地与所述从动件(12)连接,所述从动件(12)沿一基线(H)的方向延伸,且所述从动件(12)用于连接一射线源组件(70);所述动力转换结构(10)被配置为将所述主动件(11)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从动件(12)沿所述基线(H)的方向的线性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11)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基线(H)重合,所述主动件(11)具有沿所述基线(H)的方向设置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布设内螺纹段;所述从动件(12)具有外螺纹段,所述外螺纹段沿所述基线(H)的方向延伸;所述外螺纹段和所述内螺纹段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11)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基线(H)垂直,所述主动件(11)具有齿轮部;所述从动件(12)具有齿条部,所述齿条部沿所述基线(H)的方向延伸;所述主动件(11)的齿轮部与所述从动件(12)的齿条部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机架还包括驱动结构(20),所述驱动结构(20)与所述动力转换结构(10)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主动件(11)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20)包括一驱动杆(21),所述驱动杆(21)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蜗杆部(210);所述主动件(11)具有涡轮部(110);所述驱动杆(21)的蜗杆部(210)与所述主动件(11)的涡轮部(110)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机架还包括锁止结构(30),所述锁止结构(30)可活动地与所述动力转换结构(10)连接,并用于锁定所述从动件(12)沿所述基线(H)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结构(30)包括一锁止杆(31),所述锁止杆(31)的轴向垂直于所述基线(H)的方向,所述锁止杆(31)沿自身的轴向可移动地布置,所述锁止杆(31)用于与所述从动件(12)相抵靠,从而限制所述从动件(12)的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机架还包括支撑结构(40),所述支撑结构(40)与所述动力转换结构(10)连接,以沿所述基线(H)的方向支撑所述动力转换结构(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40)包括围绕所述基线(H)周向排布的多个支撑杆(41),所述支撑杆(41)的第一端靠近所述动力转换结构(10)且相对于所述动力转换结构(10)固定布置,所述支撑杆(41)的第二端沿所述支撑结构(40)的径向可偏转地布置。
10.一种医学影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机架;
射线源组件(70),其与所述便携式机架的从动件(12)连接;
探测器(80),其用于与所述射线源组件(70)沿平行于所述基线(H)的方向排布。
CN202123195461.3U 2021-12-17 2021-12-17 便携式机架及医学影像系统 Active CN2172858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95461.3U CN217285826U (zh) 2021-12-17 2021-12-17 便携式机架及医学影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95461.3U CN217285826U (zh) 2021-12-17 2021-12-17 便携式机架及医学影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85826U true CN217285826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20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95461.3U Active CN217285826U (zh) 2021-12-17 2021-12-17 便携式机架及医学影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858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84530B1 (en) Adjustable dual-detector image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US8061678B2 (en) Positive spring force actuator
US9962132B2 (en) Multi-directional X-ray imaging system with single support column
US5499415A (en) Stabilized, cantilevered, patient trauma table system
US9398675B2 (en) Mobile imaging apparatus
JP3857312B2 (ja) シンチレーションカメラ装置で使用するための可転性変更可能構台
US6615428B1 (en) Dual stage telescoping imaging table
US20030031291A1 (en) X-ray apparatus
US20040190678A1 (en) Real-time digital x-ray imaging apparatus
US7077569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pallet extending from patient table
CN1813633A (zh) C形臂保持装置和x射线诊断装置
CN101080652A (zh) 台架系统
CN217285826U (zh) 便携式机架及医学影像系统
US7748899B2 (en) X-ray device
JP4325792B2 (ja) 機械的調節可能ブレーキを備えるcアーム型x線装置
USRE37474E1 (en) Adjustable dual-detector image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CN213282977U (zh) 直臂诊断设备
EP3666190A1 (en) Medical imaging apparatus
CN220530011U (zh) 一种影像检查辅助装置
JP2007222412A (ja) X線装置
CN215778176U (zh) 一种临床影像ct用病人移动装置
CN219895772U (zh) 一种多臂骨科医疗机器人
US20220287780A1 (en) Auxiliary device for implanting orthopedic pedicle screws
US11534120B2 (en) Line scanner imaging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s
KR101569166B1 (ko) 회전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치과용 엑스선 촬영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