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4488U - 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84488U
CN217284488U CN202220212334.5U CN202220212334U CN217284488U CN 217284488 U CN217284488 U CN 217284488U CN 202220212334 U CN202220212334 U CN 202220212334U CN 217284488 U CN217284488 U CN 2172844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aeration
water
pond
oxy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1233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鸿梅
刘蕙毓
高炜翔
豆慧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unr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unr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unr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unr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1233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844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844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844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所述养殖池的出水口设置有排污结构,所述排污结构的出水端通过减震接头与微滤机连接,所述微滤机连接有用于一次曝气的第一曝气管,所述第一曝气管的出水部位于所述平衡池的上方,所述平衡池依次通过蛋白质分离器、脱气装置、过滤装置与养殖池连接,所述过滤装置还通过溶氧锥、恒温装置与养殖池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线缆与微滤机、蛋白质分离器、脱气装置、过滤装置、溶氧锥、恒温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微滤机、平衡池、蛋白质分离器、脱气装置、过滤装置、溶氧锥和恒温装置的配合使用,提高了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体的含氧量,使得水内的溶解氧均匀分布,改善水体的清洁度。

Description

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工厂化水产养殖采用的模式大都为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对水体进行循环过滤,以过滤掉水中的悬浮物、氨氮、细菌、溶解有机物、未消化的饲料等等。然而现有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水体循环过程中残余物处理不理想,且对系统的内部定点供氧,使得水内的溶解氧不够均匀,含氧量较低。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净化水体,提高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体的含氧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微滤机、平衡池、蛋白质分离器、脱气装置、过滤装置、溶氧锥、恒温装置和控制模块;所述养殖池的出水口设置有排污结构,所述排污结构的出水端通过减震接头与微滤机连接,所述微滤机连接有用于一次曝气的第一曝气管,所述第一曝气管的出水部位于所述平衡池的上方,所述平衡池依次通过蛋白质分离器、脱气装置、过滤装置与养殖池连接,所述过滤装置还通过溶氧锥、恒温装置与养殖池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线缆与微滤机、蛋白质分离器、脱气装置、过滤装置、溶氧锥、恒温装置连接。
所述排污结构包括过滤管道和排污管道,所述过滤管道的端部与养殖池的排水口连接,所述养殖池的排水口与排污管道连接,所述过滤管道上设置有排水口和排污口,所述排水口和排污口之间设置有分隔板。
所述减震接头包括减震部和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设置于减震部的两端,所述减震部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减震接头的固定件。
所述微滤机的出水口连接有用于一次曝气的第一曝气管,所述第一曝气管的出水部位于所述平衡池的上方,所述平衡池内设置有用于二次曝气的曝气组件。
所述第一曝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曝气孔,所述第一曝气管的末端为封装端,所述曝气孔的孔径沿着第一曝气管的末端逐渐减小,所述曝气孔的密度沿着第一曝气管的末端逐渐增大。
所述溶氧锥包括氧锥本体和射流器,所述射流器的一端连接有溶氧泵,所述射流器的另一端连接有氧锥本体,所述氧锥本体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恒温装置连接,所述射流器还连接有用于提供氧气的制氧机。
所述恒温装置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一杀菌灯组、第二过滤器、第二杀菌灯组和加热装置,所述溶氧锥分别与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通过第一杀菌灯组与养殖池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器依次通过第二杀菌灯组和加热装置与养殖池连接。
所述平衡池内设置有水位检测报警装置,所述水位检测报警装置包括设置于平衡池内的浮球开关和报警模块,所述浮球开关与控制模块通过线缆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报警模块通过通信网络连接。
所述平衡池和蛋白质分离器之间设置有循环泵,所述蛋白质分离器还连接有用于杀菌的臭氧发生装置。
循环水养殖系统还包括备用供氧组件,所述备用供氧组件包括备用气泵和气石,所述备用气泵通过软管与气石连接,所述气石设置于养殖池内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微滤机、平衡池、蛋白质分离器、脱气装置、过滤装置、溶氧锥、恒温装置和控制模块;所述养殖池的出水口设置有排污结构,所述排污结构的出水端通过减震接头与微滤机连接,所述微滤机连接有用于一次曝气的第一曝气管,所述第一曝气管的出水部位于所述平衡池的上方,所述平衡池依次通过蛋白质分离器、脱气装置、过滤装置与养殖池连接,所述过滤装置还通过溶氧锥、恒温装置与养殖池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线缆与微滤机、蛋白质分离器、脱气装置、过滤装置、溶氧锥、恒温装置的控制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微滤机、平衡池、蛋白质分离器、脱气装置、过滤装置、溶氧锥和恒温装置的配合使用,提高了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体的含氧量,使得水内的溶解氧均匀分布,改善水体的清洁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控制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接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接头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部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滤机、平衡池、第一曝气管和曝气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曝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氧泵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装设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请参阅图1和图2,包括养殖池11、微滤机12、平衡池13、蛋白质分离器15、脱气装置16、过滤装置17、溶氧锥18、恒温装置19和控制模块20;所述养殖池11的出水口设置有排污结构21,所述排污结构21的出水端通过减震接头22与微滤机12连接,所述微滤机12连接有用于一次曝气的第一曝气管121,所述第一曝气管121的出水部位于所述平衡池13的上方,所述平衡池13依次通过蛋白质分离器15、脱气装置16、过滤装置17与养殖池11连接,所述过滤装置17还通过溶氧锥18、恒温装置19与养殖池11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0通过线缆与微滤机12、蛋白质分离器15、脱气装置16、过滤装置17、溶氧锥18、恒温装置19的控制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微滤机12、平衡池13、蛋白质分离器15、脱气装置16、过滤装置17、溶氧锥18和恒温装置19的配合使用,提高了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体的含氧量,使得水内的溶解氧均匀分布,改善水体的清洁度。所述脱气装置16包括第一脱气塔161和第二脱气塔162,通过两次脱气充分将水体中的氨氮与水体分离,保证养殖物的正常生长。所述过滤装置17包括第一生物塔171、第二生物塔172、过滤塔173和沉淀桶174,通过第一生物塔171、第二生物塔172、过滤塔173和沉淀桶174将水体中的部分有机物、微颗粒和有害菌进行过滤、沉淀后并排出,净化水体。所述过滤塔173设置有珊瑚石过滤层,一方面可通过珊瑚石过滤层过滤微颗粒,净化水体,另一方面还可通过珊瑚石过滤层调节水的酸碱度。
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排污结构21包括过滤管道211和排污管道212,所述过滤管道211的端部与养殖池11的排水口2111连接,所述养殖池11的出水口与排污管道212连接,所述过滤管道211上设置有排水口2111和排污口2112,所述排水口2111和排污口2112之间设置有分隔板2113。因养殖池11排水过程中水体通常呈旋涡状加速排出,通过所述分隔板2113将排水口2111和排污口2112隔开,一方面避免排水口2111和排污口2112共用时造成排污结构21堵塞,另一方面在实现排污和排水的同时,能够防止养殖物被吸入排污结构21内堵塞排污结构21,影响排污和排水。所述养殖池11的底面呈锥形,且所述养殖池11的底面与所述分隔板2113之间的夹角为14°,所述分隔板2113与养殖池11的底面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用于供污物进入排污口2112,所述分隔板2113的设置避免了养殖物靠近排污口2112造成损伤以及堵塞排污口2112。所述分隔板2113为环形,所述分隔板2113套设于过滤管道211上,减少排水和排污过程中产生旋涡对养殖物造成的影响。所述过滤管道211的上端设置有平衡气压的泄压盖(图中未标注),养殖池11排水和排污时,将所述泄压盖打开,能够加快养殖池11中排水和排污的速度,提高循环水循环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口2111和排污口2112绕过滤管道211的管道壁一周环形设置,所述排水口2111呈矩形,且所述排水口2111的短边与排水口2111长边的比值为0.01-0.3,即所述排水口2111成细长的条状设置,矩形排水口2111的设置,在提高排水效率的同时,能更有效的防止排水过程中将养殖物吸入排污结构21中,减少养殖成本。所述排污口2112的呈圆形,使得污物排出更加的顺畅,避免因为排污口2112堵塞影响养殖物的正常生长。
请参阅图5-图7,所述减震接头22包括减震部221和连接部222,两个所述连接部222分别设置于减震部221的两端,所述减震部22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减震接头22的固定件223。当养殖池11排水管道内部的排出物流动造成管道抖动时,通过所述减震部221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从而保证了与管道相连接的设备不会产生抖动,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避免管道与设备连接处的接口产生松动。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部221为球形鼓包结构或者柱状弹簧伸缩结构,所述减震部221为橡胶材质,使得减震部221在不破坏自身结构的情况下产生一定的可恢复的形变,进而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所述减震部221的壁厚为1cm-2cm,通过产生一定形变的实现减震效果,减少成本;所述连接部222为环状,且位于减震部221的端部。所减震接头22包括管道口224与微滤机12连接,所述连接部222与管道口224的端面接触,所述固定件223将连接部222压合于管道口224的端面,且通过螺钉紧固。所述固定件223为法兰,所述法兰也呈环状,所述连接部222的外圆直径大于所述法兰内圆直径,确保固定件223可以将连接部222与管道口224牢固装配。所述连接部222的内圆直径与管道口224的直径相同,使得排水/排污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大噪音,确保流畅性。
请参阅图1、图8和图9,所述微滤机12的出水口连接有用于一次曝气的第一曝气管121,所述第一曝气管121的出水部位于所述平衡池13的上方,所述平衡池13内设置有用于二次曝气的曝气组件122。将微滤机12过滤的循环水经第一曝气管121分散曝气进入平衡池13后,曝气组件122将进入平衡池13内的循环水二次曝气,增大循环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同时将水体中的氨氮吹离,净化水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曝气管121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曝气孔1211,所述第一曝气管121的末端为封装端,所述曝气孔1211的孔径沿着第一曝气管121的末端逐渐减小,所述曝气孔1211的密度沿着第一曝气管121的末端逐渐增大。所述曝气孔1211朝向所述平衡池13的开口一侧,所述平衡池13的上端开口,所述平衡池13的底部设置有循环水流出口,循环水流出口依次通过管道、水泵与蛋白质分离器15连接。为了提高循环水的曝气量,所述平衡池13的上端开口设置高度高于所述微滤机12的出水口设置高度。所述第一曝气管121位于平衡池13的上方或所述第一曝气管121靠近平衡池13的上端开口且穿过所述平衡池13的侧壁设置,通过增加第一曝气管121与平衡池13底部的高度差,使得经过第一曝气管121的循环水在由上至下进入平衡池13的过程中,增加循环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同时将氨氮从水中分离出来。若干所述曝气孔1211组合构成弧形面的弧度不大于第一曝气管121的弧度的二分之一。优选的,若干所述曝气孔1211将组合构成弧形面的弧度为第一曝气管121的弧度的三分之一,一方面通过若干曝气孔1211将循环水均匀的分散流入平衡池13内,提高曝气效果,另一方面避免因循环水经微滤机12的出水口进入第一曝气管121内后水压不足无法完全利用曝气孔121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曝气管121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曝气孔1211,所述曝气孔1211的孔径沿着第一曝气管121的末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曝气管121的末端为封装端,避免因水压不足导致靠近第一曝气管121的末端的曝气孔1211内没有水流。所述曝气孔1211的孔径为10-12mm。所述曝气孔1211的密度沿着第一曝气管121的末端逐渐增大。所述第一曝气管121的一端为开口,且与所述微滤机12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曝气管121的另一端为闭口,本申请中所述第一曝气管121的末端方向,即,第一曝气管121的开口到闭口的方向。所述曝气孔1211的孔径沿着第一曝气管121的末端从12mm至10mm逐渐递减,且曝气孔1211的密集度逐渐增大,通过上述设置方式,避免靠近第一曝气管121末端的曝气孔1211中没有循环水流出,使得循环水均匀的从若干曝气孔1211中刘彻,提高曝气量和曝气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组件122包括至少一根第二曝气管1221和用于支撑第二曝气管1221的支架1222,所述第二曝气管1221围绕成螺旋状或若干个圆环设置于支架1222上。所述第二曝气管1221围绕成螺旋状或者若干个同心圆环沿着同一水平面设置于支架1222上,在实际情况中,可根据平衡池13的大小设置不同数量的第二曝气管1221。通过第二曝气管1221由下至上吹气,将平衡池13中的循环水以及第一曝气管121流向平衡池13过程中的循环水中的氨氮吹离水体,同时吹入的部分气体溶于循环水中,增加循环水中的含氧量。当所述第二曝气管1221围绕成若干个圆环设置于支架1222上时,若干圆环两两之间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曝气管1221的管壁上设置有用于二次曝气的微孔,所述微孔的孔径为0.2-2mm。将气体从所述微孔中挤出,在水中生成若干个微型气泡,在水中形成雾状螺旋上升,一方面通过上升气泡,提高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体溶氧,降低循环水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另一方面充入气体本身有部分溶解在水中,提高水体的溶氧量。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组件122还包括三通接头1223、连接软管1224、气阀1225和罗茨风机1226,所述第二曝气管1221的两端均为开口,且分别与所述三通接头1223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接,所述三通接头1223的第三接口依次通过连接软管1224和气阀1225与罗茨风机1226连接。所述罗茨风机1226同时通过第二曝气管1221的两端开口向平衡池13内冲入气体,使得曝气更为均匀;通过所述气阀1225调节气流量,使得气流量与进入平衡池13内的水流量相适应,完成二次曝气的同时降低成本。
优选的,所述第二曝气管1221围绕成螺旋状或若干个同心圆环且呈锥状设置于支架1222上,增加了第二曝气管1221上各个微孔的高度差,打破平衡池13内的水滴分层,使得平衡池13内的循环水形成上下对流,消除水体中溶解氧、温度和盐度的分层。
请参阅图1和图10,所述溶氧锥18包括氧锥本体181和射流器182,所述射流器182的一端连接有溶氧泵183,所述射流器182的另一端连接有溶氧锥18本体,所述氧锥本体18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恒温装置19连接,所述射流器182还连接有用于提供氧气的制氧机184。
进一步的,循环水经所述溶氧泵183和射流器182与氧锥本体181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制氧机184为所述射流器182进给氧气,在所述射流器182内,氧气和水发生溶合后经氧锥本体181的进水口流入氧锥本体181,所述氧锥本体181包括融合腔1811,所述融合腔1811设置有导流管1812,所述导流管1812的一端与氧锥本体181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导流管1812的另一端密封,所述导流管181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雾化水的导流孔1813,所述导流孔1813靠近氧锥本体181的进水口一端设置。所述射流器182为一种气液混合用射流器182,依靠其单元的特殊结构和流体运动,使互不相容的流体各自分散,彼此混合,其具有一定的水泵作用效果,即液体从所述射流器182出来具有较大的压力,当氧气和水进入到所述射流器182,水和氧气发生第一次溶合后流入所述导流管1812,由于导流管1812的底部密封,从所述射流器182出来的水气混合物具有较大压力,当所述水气混合物进入所述导流管1812的底部时,会与导流管1812产生碰撞,使得氧气与水发生第二次溶合,当所述水气混合物积累达到一定高度后从所述导流孔1813排出,所述导流孔1813将所述水气混合物雾化,发生第三次溶合;整个过程中氧气与水多次溶合,进而使得水中的溶氧量变高,有利于养殖物的生长。此外,所述导流孔1813靠近氧锥本体181的进水口一侧,水气混合物在导流管1812的下部第二次溶合后,再从所述导流孔1813排出,在第三次氧气与水溶合中所述水气混合物从导流孔1813流入融合腔1811过程中,由于导流孔1813位置较高,进入融合腔1811内的水和氧气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较长,进而会更好的溶合,有效提高水中含氧量。
进一步的,所述氧锥本体181上设置有用于观察所述融合腔1811内部情况的观察窗1814,通过所述观察窗1814可检查氧锥本体181内部的情况,排除安全隐患,保证氧锥本体181能够顺利工作。所述氧锥本体181的侧边还设置有观察管1815,所述观察管1815的一端与所述氧锥本体181的进水口相通,所述观察管1815为透明材质,当氧锥本体181的出水量小于进水量时,可以从观察管1815内看到升高的水柱,及时进行泄压。
进一步的,所述观察管1815上还设置有防爆阀1816,所述防爆阀1816用于防止所述融合腔1811内部压力过高而发生炸裂,由于所述氧锥本体181的进水口一直有水气混合物进入,水气混合物经过所述导流孔1813进入到所述融合腔1811内部,所述氧锥本体181的出水口的排水量有限,避免氧锥本体181的内部压力过大,通过所述防爆阀1816可以进行泄压,从而平衡所述融合腔1811的内部压力,有效防止安全性问题的发生。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恒温装置19包括第一过滤器191、第一杀菌灯组192、第二过滤器193、第二杀菌灯组194和加热装置195,所述第一杀菌灯组192和第二杀菌灯组194均为紫外线杀菌灯组,循环水进入第一杀菌灯组192和第二杀菌灯组194内实现杀菌;所述溶氧锥18分别与第一过滤器191和第二过滤器193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191通过第一杀菌灯组192与养殖池11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器193依次通过第二杀菌灯组194和加热装置195与养殖池11连接,循环水经溶氧锥18、第一过滤器191和第一杀菌灯组192后冷水进入养殖池11内,为了使得养殖池11内的水温实现恒温,循环水经溶氧锥18、第二过滤器193和第二杀菌灯组194后的冷水经加热装置195升高温度后进入养殖池11并与冷水混合,进而使得养殖池11内的水温一定程度上保持恒定,提高养殖池11内养殖物的存活率。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池13内设置有水位检测报警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水位检测报警装置包括设置于平衡池13内的浮球开关(图中未示出)和报警模块,所述浮球开关与控制模块20通过线缆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0与报警模块通过通信网络连接,通过所述报警模块可以实现灯光和声音的报警,所述通信网络还连接有移动终端,方便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收到缺水断电等意外情况的动态。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池13和蛋白质分离器15之间设置有循环泵14,通过所述循环泵14提高水压,避免因压力不够循环水无法进入蛋白质分离器15,所述蛋白质分离器15还连接有用于杀菌的臭氧发生装置,通过臭氧发生装置使得蛋白质分离器15在工作时可以同时对循环水进行杀菌,净化水体。
进一步的,循环水养殖系统还包括备用供氧组件23,所述备用供氧组件23包括备用气泵(图中未示出)和气石(图中未示出),所述备用气泵通过软管与气石连接,所述气石设置于养殖池11内。所述备用供氧组件23独立于循环水处理过程中的各个装置设置,当循环水养殖系统产生局部故障时,为了保证养殖池11中氧气含量的供给,避免养殖池11内的养殖物死亡,所述备用气泵通过软管与气石连接,持续向养殖池11内供养,为整个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维修争取时间,减少养殖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微滤机、平衡池、蛋白质分离器、脱气装置、过滤装置、溶氧锥、恒温装置和控制模块;所述养殖池的出水口设置有排污结构,所述排污结构的出水端通过减震接头与微滤机连接,所述微滤机连接有用于一次曝气的第一曝气管,所述第一曝气管的出水部位于所述平衡池的上方,所述平衡池依次通过蛋白质分离器、脱气装置、过滤装置与养殖池连接,所述过滤装置还通过溶氧锥、恒温装置与养殖池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线缆与微滤机、蛋白质分离器、脱气装置、过滤装置、溶氧锥、恒温装置的控制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微滤机、平衡池、蛋白质分离器、脱气装置、过滤装置、溶氧锥和恒温装置的配合使用,提高了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体的含氧量,使得水内的溶解氧均匀分布,改善水体的清洁度。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微滤机、平衡池、蛋白质分离器、脱气装置、过滤装置、溶氧锥、恒温装置和控制模块;所述养殖池的出水口设置有排污结构,所述排污结构的出水端通过减震接头与微滤机连接,所述微滤机连接有用于一次曝气的第一曝气管,所述第一曝气管的出水部位于所述平衡池的上方,所述平衡池依次通过蛋白质分离器、脱气装置、过滤装置与养殖池连接,所述过滤装置还通过溶氧锥、恒温装置与养殖池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线缆与微滤机、蛋白质分离器、脱气装置、过滤装置、溶氧锥、恒温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结构包括过滤管道和排污管道,所述过滤管道的端部与养殖池的排水口连接,所述养殖池的排水口与排污管道连接,所述过滤管道上设置有排水口和排污口,所述排水口和排污口之间设置有分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接头包括减震部和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设置于减震部的两端,所述减震部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减震接头的固定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滤机的出水口连接有用于一次曝气的第一曝气管,所述第一曝气管的出水部位于所述平衡池的上方,所述平衡池内设置有用于二次曝气的曝气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曝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曝气孔,所述第一曝气管的末端为封装端,所述曝气孔的孔径沿着第一曝气管的末端逐渐减小,所述曝气孔的密度沿着第一曝气管的末端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氧锥包括氧锥本体和射流器,所述射流器的一端连接有溶氧泵,所述射流器的另一端连接有氧锥本体,所述氧锥本体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恒温装置连接,所述射流器还连接有用于提供氧气的制氧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装置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一杀菌灯组、第二过滤器、第二杀菌灯组和加热装置,所述溶氧锥分别与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通过第一杀菌灯组与养殖池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器依次通过第二杀菌灯组和加热装置与养殖池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池内设置有水位检测报警装置,所述水位检测报警装置包括设置于平衡池内的浮球开关和报警模块,所述浮球开关与控制模块通过线缆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报警模块通过通信网络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池和蛋白质分离器之间设置有循环泵,所述蛋白质分离器还连接有用于杀菌的臭氧发生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备用供氧组件,所述备用供氧组件包括备用气泵和气石,所述备用气泵通过软管与气石连接,所述气石设置于养殖池内。
CN202220212334.5U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 Active CN2172844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12334.5U CN217284488U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12334.5U CN217284488U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84488U true CN217284488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27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12334.5U Active CN217284488U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844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86445C (en) A gas distribution assembly
KR101713927B1 (ko) 카세트 타입용 mbr 분리막의 여과장치
JP5308028B2 (ja) 散気装置の洗浄方法
KR101682589B1 (ko) 고형물 수집 겸용 쌍방향 회류식 생물여과조
US20190357503A1 (en) Aquaculture system
CN206396002U (zh) 一种生物膜污水处理系统
CN217284488U (zh) 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07726925U (zh) 一种基于膜生物反应器的医疗废水处理系统
CN101254977B (zh) 一种中空纤维膜组件、膜生物反应器及水处理设备
CN114342863A (zh) 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04897521U (zh) 全混合mbr污水处理系统
JP5094022B2 (ja) 固液混合処理液のろ過液回収時に適用される散気装置及び膜ろ過ユニット
TW201338852A (zh) 用於浸溼膜體之脈衝通氣
CN214299626U (zh) 一种基于Eco-iGDM技术的紧凑型膜池结构
CN109430151B (zh) 一种循环生态养鱼设备
CN214382140U (zh) 一种水产养殖系统
CN101264975B (zh) 一种柱式膜组件
KR200368692Y1 (ko) 침지형 중공사막 단위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중공사막 모듈
CN219174322U (zh) 污水净化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CN220618683U (zh) 一种无菌净化供水设备
CN217398568U (zh) 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曝气装置
CN105828918A (zh) 膜分离装置
CN214880862U (zh) 一种气提消毒装置
CN103157378B (zh) 一种柱式膜组件
KR20120020693A (ko) 공기 순환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511 Huajia Plaza, No. 2216 Hubei Road, Chengdong Community, Dongmen Street, Luohu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hunr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02, Block 1, Zhifeng Building, No. 112, Qingshuihe 1st Road, Qingshuihe Community, Qingshuihe Street, Luohu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Chunr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