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3850U - 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83850U CN217283850U CN202220468812.9U CN202220468812U CN217283850U CN 217283850 U CN217283850 U CN 217283850U CN 202220468812 U CN202220468812 U CN 202220468812U CN 217283850 U CN217283850 U CN 2172838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groove
- mounting
- casing
- bo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散热结构,散热结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围板;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并围合形成容腔,围板设于容腔内,围板连接上壳体和下壳体,围板的外壁与上壳体的内壁和下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水道。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散热结构能够缩减车载二合一或多合一充电机产品的体积,同时具有更高的产品设计灵活性以及兼容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车载充电机OBC内一般集成有电源分配单元PDU以及可将直流电路中一电压值的电能转变为另一电压值的电能的直流变换模块DCDC等功能模块,形成车载二合一或多合一集成产品。这类车载充电机集成产品内一般设计有水冷散热的水道来满足高密度散热需求。
在相关技术中,上述车载充电机集成产品的主壳体一体压铸成型,主壳体内形成水道。主壳体压铸成型的方式使主壳体和水道的体积不易控制,水道在主壳体上的体积占比往往较大,水道周围不具有足够安装相关能模块的空间,不利于相关功能模块的安装,同时产品的定制灵活性差,难以适配不同规格的功能模块的安装和散热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散热结构,旨在降低车载充电机集成产品内水道的体积占比,给相关功能模块预留足够的安装空间,便于相关功能模块的安装,同时提升产品定制的灵活性和兼容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围板;
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连接并围合形成容腔,所述围板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围板连接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所述围板的外壁与所述上壳体的内壁和所述下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水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面向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容槽,所述下壳体面向所述上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容槽;
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连接时,所述第一容槽的槽壁与所述第二容槽的槽壁围合形成所述容腔;
所述围板与所述第一容槽的底壁和所述第二容槽的底壁焊接,所述水道形成于所述围板与所述第一容槽的侧壁以及所述围板与所述第二容槽的侧壁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容槽槽口周缘的第一延伸部,所述下壳体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容槽槽口周缘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焊接,以使所述第一容槽和所述第二容槽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水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延伸部设有第二安装孔,每一所述第一安装孔与一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围板包括围合部和隔离部;
所述围合部为环形结构,所述围合部围合形成有安装通道,所述隔离部设于所述安装通道内,并将所述安装通道分隔为至少两个安装空间;
所述第一容槽的底壁贯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口,每一所述第一安装口与一所述安装空间连通;所述第二容槽的底壁贯穿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口,每一所述第二安装口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
所述水道形成于所述围合部与所述第一容槽的侧壁以及所述围合部与所述第二容槽的侧壁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槽的底壁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容纳并限位于一所述安装空间内;
所述第二容槽的底壁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容纳并限位于一所述安装空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槽的底壁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环设于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一安装口的外周;所述第二容槽的底壁设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环设于所述第二凸台和所述第二安装口的外周;
所述围合部远离所述下壳体的一端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一凸台之间,所述围合部远离所述上壳体的一端限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凸台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和/或所述下壳体的外壁设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用于安装固定功能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面设有陶瓷片,所述功能模块设于所述陶瓷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围板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围合形成的容腔内,使围板的外壁与上壳体的内壁和下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水道,使本散热结构的水道由上壳体、下壳体以及围板三部分连接后围合形成,可通过对上壳体、下壳体以及围板的结构进行独立设计和加工,来缩减水道占据本散热结构的体积,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位于水道周围的部位上预留足够安装相关功能模块的空间,方便相关功能模块的布置和安装,同时也能够通过灵活定制上壳体、下壳体以及围板的结构来满足更多规格的功能模块的散热需求,提升本散热结构的兼容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结构与功能模块在一视角下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结构与功能模块在另一视角下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结构的剖视结构图;
图4为图1中散热结构在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散热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散热结构的爆炸结构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全文中出现的“和/或”、“且/或”的含义相同,均表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且/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应用于车辆的车载设备内,用于实现车载的充电机与直流变换模块、电源分配单元等功能模块5二合一或多合一集成的产品的水冷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散热结构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以及围板3;上壳体1和下壳体2连接并围合形成容腔,围板3设于容腔内,围板3连接上壳体1和下壳体2,围板3的外壁与上壳体1的内壁和下壳体2的内壁围合形成水道a。
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和下壳体2可为钣金材质,它们可通过冲压工艺加工成型,以使加工用的钣金材质能够获得较高的材料利用率,避免材料浪费,同时冲压工艺也有工艺流程简单的优势,有利于降低上壳体1和下壳体2加工成型的程序和成本。围板3可为铝材,其可通过型材挤压工艺加工成型,利用型材挤压工艺加工流程简单的优势,有利于降低围板3加工成型的程序和成本。上壳体1、下壳体2以及围板3分别设计和加工成型后,使围板3置于上壳体1或下壳体2上,通过钎焊等焊接工艺将围板3与上壳体1和下壳体2先后焊接,再将上壳体1与下壳体2焊接,从而使上壳体1与下壳体2对合后,围板3位于上壳体1和下壳体2围合形成的容腔内,并与上壳体1和下壳体2围合形成密闭的水道a。其中,围板3可为环形结构,其横截面的开口形状可为方形或圆角方形等。水道a为环形水道,水道a环设于围板3的外周,并位于围板3与容腔的侧壁之间,通过在上壳体1、下壳体2以及围板3上安装功能模块5,可利用水道a内流通的水带走上壳体1、下壳体2以及围板3上的热量,从而实现相关功能模块5的散热。
本实施例中的水道a由上壳体1、下壳体2以及围板3连接后围合形成,散热结构的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加工及制造的成本低。通过对上壳体1、下壳体2以及围板3的结构进行独立设计和加工,能够缩减水道a在本散热结构上的体积占比,从而可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位于水道a周围的部位上预留足够的空间来安装相关功能模块5,方便相关功能模块5的布置和安装,同时也能够通过灵活定制上壳体1、下壳体2以及围板3的结构来满足更多规格的功能模块5的散热需求,提升本散热结构的兼容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6所示,上一实施例中的上壳体1面向下壳体2的一侧设有第一容槽1a,下壳体2面向上壳体1的一侧设有第二容槽2a;上壳体1和下壳体2连接时,第一容槽1a的槽壁与第二容槽2a的槽壁围合形成容腔;围板3与第一容槽1a的底壁和第二容槽2a的底壁焊接,水道a形成于围板3与第一容槽1a的侧壁以及围板3与第二容槽2a的侧壁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下壳体2以及围板3分别设计和加工成型后,使围板3置于上壳体1或下壳体2上,通过钎焊等焊接工艺将围板3与上壳体1和下壳体2先后焊接,使围板3位于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并与上壳体1和下壳体2围合形成密闭的水道a。通过钎焊等焊接方式实现围板3与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连接,一方面能够降低围板3与上壳体1和下壳体2实现连接的程序和成本,保证围板3与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连接固定的可靠性以及水道a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使围板3与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防渗漏的密封连接,而使围板3与上壳体1和下壳体2形成密闭的水道a,使水道a内的水能够在水道a内循环流通,保证本散热结构的散热有效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上一实施例中的上壳体1具有位于第一容槽1a槽口周缘的第一延伸部11,下壳体2具有位于第二容槽2a槽口周缘的第二延伸部21,第一延伸部11与第二延伸部21焊接,以使第一容槽1a和第二容槽2a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上壳体1的外边缘设置第一延伸部11,在下壳体2的外边缘设置第二延伸部21,使上壳体1与下壳体2对合时,借助第一延伸部11和第二延伸部21的抵接配合,使上壳体1与下壳体2具有足够大的接触面,从而能够通过钎焊等焊接工艺焊接第一延伸部11和第二延伸部21,实现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防渗漏的密封连接,保证了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可靠连接以及水道a的密封性,使水道a内的水能够在水道a内循环流通,保证本散热结构的散热有效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上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延伸部11设有进水口11a和出水口11b,进水口11a和出水口11b与水道a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口11a和出水口11b分别用于供冷却用水进入水道a和从水道a内向外排出,通过进水口11a持续地向水道a灌注水,使水在水道a内流通并带走上壳体1、下壳体2以及围板3上的热量后从出水口11b排出,能够实现安装在上壳体1、下壳体2以及围板3上的功能模块5的持续散热。在上壳体1用于与下壳体2焊接的第一延伸部11上设置进水口11a和出水口11b,充分利用了上壳体1的结构空间,有利于提升上壳体1的空间利用率。此外,当通过上壳体1上的进水口11a向水道a内注入水时,水由高向低流入下壳体2和围板3之间的水道a内,随着水道a内的水位上升,水道a内的水逐渐充满上壳体1和围板3之间,并将水道a内的空气向上排挤,使水道a内的空气最终通过出水口11b排出,如此可尽可能地排除水道a内的空气,改善水道a的导热和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延伸部11设有第一安装孔11c,第二延伸部21设有第二安装孔21a,每一第一安装孔11c与一第二安装孔21a对应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11c和第二安装孔21a的数量可为多个,第一安装孔11c与第二安装孔21a一一对应设置,可采用螺钉、螺丝、铆钉等锁紧件穿过第一安装孔11c和第二安装孔21a实现本散热结构在车载设备内安装固定。第一安装孔11c和第二安装孔21a的设置,方便了本散热结构向车载设备内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5以及图6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围板3包括围合部31和隔离部32;围合部31为环形结构,围合部31围合形成有安装通道31a,隔离部32设于安装通道31a内,并将安装通道31a分隔为至少两个安装空间31a1;第一容槽1a的底壁贯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口1b,每一第一安装口1b与一安装空间31a1连通;第二容槽2a的底壁贯穿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口2b,每一第二安装口2b与安装空间31a1连通;水道a形成于围合部31与第一容槽1a的侧壁以及围合部31与第二容槽2a的侧壁之间。
在本实施例,围合部31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安装通道31a,安装通道31a为贯通结构,围合部31与第一容槽1a的底壁和第二容槽2a的底壁连接,围合部31和隔离部32均位于第一容槽1a的底壁和第二容槽2a的底壁之间,隔离部32可包括至少一个隔板,隔板的两端分别与围合部31的相对两内侧壁连接,以将安装通道31a分隔为至少两个安装空间31a1,安装空间31a1的内壁可与第一容槽1a的底壁或第二容槽2a的底壁围合形成可容纳和安装功能模块5的槽体结构。
上壳体1设有与安装空间31a1连通的第一安装口1b,下壳体2上设有与安装空间31a1连通的第二安装口2b,通过第一安装口1b和第二安装口2b可将功率器件和磁性组件等功能模块5安装于安装空间31a1内,并可使功能模块5与第一容槽1a的底壁或第二容槽2a的底壁抵接,使功能模块5发热时产生的热量可传导至隔离部32、围合部31、上壳体1以及下壳体2,通过水道a带走上壳体1、下壳体2以及围合部31上的热量,即可实现安装在安装空间31a1内的功能模块5的快速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5以及图6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容槽1a的底壁设有第一凸台12,第一凸台12容纳并限位于一安装空间31a1内;第二容槽2a的底壁设有第二凸台22,第二凸台22容纳并限位于一安装空间31a1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凸台12和第二凸台22与不同的安装空间31a1的内侧壁的抵接限位,可对围合部31和隔离部32进行限位,使围板3能够可靠定位于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从而便于实现围板3的围合部31与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焊接连接,提升围板3与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5以及图6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容槽1a的底壁设有第一限位凸起13,第一限位凸起13环设于第一凸台12和第一安装口1b的外周;第二容槽2a的底壁设有第二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凸起环设于第二凸台22和第二安装口2b的外周;围合部31远离下壳体2的一端限位于第一限位凸起13和第一凸台12之间,围合部31远离上壳体1的一端限位于第二限位凸起和第二凸台2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起13和第一凸台12之间形成有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凸起和第二凸台22之间形成有第二限位槽,围合部31的两个端部分别卡接限位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内,以此使围合部31不易在与上壳体1和下壳体2焊接时出现侧向偏移,有利于提升围合部31与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焊接质量,提升围合部31与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连接固定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上壳体1和/或下壳体2的外壁设有安装面4,安装面4用于安装固定功能模块5。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面4为上壳体1外壁和下壳体2外壁上的平面结构,安装面4的设置,使场效应管等功率管能够通过贴片等方式安装固定在安装面4上,通过水道a对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水冷散热实现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上一实施例中的安装面4设有陶瓷片41,功能模块5设于陶瓷片4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安装面4上铺设陶瓷片41,利用陶瓷片41的导热特性,能够将固定在陶瓷片41上的场效应管等功率管的热量均匀传导至上壳体1或下壳体2,再通过水道a内流通的冷却水实现功能模块5的水冷散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围板;
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连接并围合形成容腔,所述围板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围板连接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所述围板的外壁与所述上壳体的内壁和所述下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水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面向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容槽,所述下壳体面向所述上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容槽;
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连接时,所述第一容槽的槽壁与所述第二容槽的槽壁围合形成所述容腔;
所述围板与所述第一容槽的底壁和所述第二容槽的底壁焊接,所述水道形成于所述围板与所述第一容槽的侧壁以及所述围板与所述第二容槽的侧壁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容槽槽口周缘的第一延伸部,所述下壳体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容槽槽口周缘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焊接,以使所述第一容槽和所述第二容槽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水道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延伸部设有第二安装孔,每一所述第一安装孔与一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连通。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包括围合部和隔离部;
所述围合部为环形结构,所述围合部围合形成有安装通道,所述隔离部设于所述安装通道内,并将所述安装通道分隔为至少两个安装空间;
所述第一容槽的底壁贯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口,每一所述第一安装口与一所述安装空间连通;所述第二容槽的底壁贯穿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口,每一所述第二安装口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
所述水道形成于所述围合部与所述第一容槽的侧壁以及所述围合部与所述第二容槽的侧壁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槽的底壁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容纳并限位于一所述安装空间内;
所述第二容槽的底壁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容纳并限位于一所述安装空间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槽的底壁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环设于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一安装口的外周;所述第二容槽的底壁设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环设于所述第二凸台和所述第二安装口的外周;
所述围合部远离所述下壳体的一端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一凸台之间,所述围合部远离所述上壳体的一端限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凸台之间。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或所述下壳体的外壁设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用于安装固定功能模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设有陶瓷片,所述功能模块设于所述陶瓷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468812.9U CN217283850U (zh) | 2022-03-03 | 2022-03-03 | 散热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468812.9U CN217283850U (zh) | 2022-03-03 | 2022-03-03 | 散热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83850U true CN217283850U (zh) | 2022-08-23 |
Family
ID=82859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468812.9U Active CN217283850U (zh) | 2022-03-03 | 2022-03-03 | 散热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83850U (zh) |
-
2022
- 2022-03-03 CN CN202220468812.9U patent/CN21728385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28829B (zh) | 电池组 | |
CN113572314B (zh) | 多功能控制器和动力总成 | |
CN112271386A (zh) | Ctp电池包的箱体结构 | |
CN115528352A (zh) | 液冷换热装置 | |
CN212542541U (zh) | 液冷板、电池箱及动力电池 | |
CN112510300A (zh) | 去模组化液冷式电池系统 | |
CN217283850U (zh) | 散热结构 | |
EP4020669A1 (en) | Battery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 |
CN212303793U (zh) | 电池包和车辆 | |
CN117543904A (zh) | 电机控制器、电机、电驱总成和电动车 | |
CN219892325U (zh) | 电池包 | |
CN212517344U (zh) | 电池包外壳以及电池包 | |
CN113036256B (zh) | 电池包及电动车 | |
US20220271368A1 (en) | Device for cooling one or more electrical power storage modules | |
CN221466698U (zh) | 电池包箱体组件、电池包和用电设备 | |
CN218417112U (zh) | 散热装置和车载充电装置 | |
CN214378611U (zh) | 一种液冷散热结构、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 |
CN217435552U (zh) | 一种阶梯式散热装置、功率模组及电动汽车 | |
CN212851612U (zh) | 一种散热箱、汽车控制器及汽车 | |
CN218125237U (zh) | 散热结构和电动汽车 | |
CN217308118U (zh) | 高压配电器 | |
CN215680797U (zh) | 电池包水冷结构及动力电池 | |
CN221767793U (zh) | 电机控制器、电机、电驱总成和电动车 | |
CN219834752U (zh) | 电源装置和车辆 | |
CN218906953U (zh) | 车载充电器和新能源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15000 52 tianedang Road, Yuexi,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Huichuan United Power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04 No. 52, tiandang Road, Yuexi,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HUICHUAN UNITED POWER SYSTEM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