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0635U - 断路器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断路器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80635U
CN217280635U CN202220146130.6U CN202220146130U CN217280635U CN 217280635 U CN217280635 U CN 217280635U CN 202220146130 U CN202220146130 U CN 202220146130U CN 217280635 U CN217280635 U CN 217280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circuit breaker
overload
base
al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4613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莎莎
周月浩
王以盾
郭德鑫
周仲博
江华华
李俐
倪逢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4613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80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80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80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断路器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包括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第二导电体与断路器的多极热过载元件对应设置,且能够分别与断路器的多极热过载元件联动;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分别连接于断路器的报警系统回路中的两端;断路器热过载时,断路器的多极热过载元件中的任意一极热过载元件发生弹性形变后带动第二导电体移动与第一导电体接触配合,接通断路器的报警系统回路进行报警操作,通过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替代开关元件,降低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成本,提高安装效率,且提升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的承载能力。

Description

断路器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断路器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
背景技术
过载报警不脱扣模块是断路器中一个最为关键的报警装置,现有的过载报警不脱扣模块工作原理为本体过载发热引起双金属元件弯曲,安装于双金属元件上的拉杆拉动微动开关弹片从而使微动开关切换输出报警信号。
目前,需要在报警系统回路中安装和断路器极数相同数量的微动开关,各极微动开关行程一致性难以保证,断路器双金之间有间距要求,增加装配复杂度,且增加断路器成本,且微动开关仅能承受0.5A电流,微动开关承载能力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成本较低且承载能力较高的断路器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断路器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所述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安装于断路器壳体内,包括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二导电体,与所述断路器的多极热过载元件对应设置,且能够分别与所述断路器的多极热过载元件联动;所述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分别连接于断路器的报警系统回路中的两端;所述断路器的多极热过载元件中的任意一极热过载元件发生弹性形变后带动第二导电体移动与第一导电体接触配合,接通所述断路器的报警系统回路。
优选的,包括多个第二导电体,多个第二导电体分别与断路器的多极热过载元件一一对应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体包括导电杆和导电杆一侧弯折延伸设置的多个导电板,多个导电板分别与多个第二导电体对应间隔设置。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与多个第二导电体连接的导线,多个第二导电体通过导线与报警系统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线上弯折有多个接线端,多个接线端分别与多个第二导电体连接,接线端为软导体;或者,所述导线包括导体本体,在导体本体上弯折连接有多个接线端,多个接线端分别与多个第二导电体连接,导体本体可移动或绕其轴向转动。
优选的,还包括底座,底座固定安装于断路器壳体内,所述第一导电体安装在底座上。
优选的,还包括底座,底座固定安装于断路器壳体内,所述第一导电体和导线均安装在底座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第一导电体包括一侧凸出设置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底座上凸出设有与所述固定孔固定配合的第二凸台。
优选的,所述导线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至少两个反向相对设置的L型板,L型板包括与底座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与第一连接板垂直连接的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底座之间的间隙,以及至少两个反向相对设置的L型板的第一连接板之间的间隙,用于限位导线。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电体包括朝向第一导电体的弧形接触段,用于与第一导电体接触配合。
优选的,所述热过载元件为双金属片,双金属片通过拉杆与第二导电体连接;所述拉杆的一端底部设有套装凹槽,所述双金属片的顶部伸入所述套装凹槽内与拉杆连接,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片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电体包括导电本体和连接于导电本体一侧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垂直于所述导电本体,所述连接片与拉杆连接且位于第一导电体上方,导电本体延伸到第一导电体一侧,所述导电本体和双金属片分别位于第一导电体两侧,在导电本体的端部设有弧形接触段。
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包括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第二导电体与断路器的多极热过载元件对应设置,且能够分别与断路器的多极热过载元件联动;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分别连接于断路器的报警系统回路中的两端;断路器热过载时,断路器的多极热过载元件中的任意一极热过载元件发生弹性形变后带动第二导电体移动与第一导电体接触配合,接通断路器的报警系统回路进行报警操作,通过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替代开关元件,降低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成本,提高安装效率,且提升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拉杆和第二导电体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4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目前,需要在报警系统回路中安装和断路器极数相同数量的微动开关,各极微动开关行程一致性难以保证,断路器双金之间有间距要求,留给微动开关打螺丝固定的空间受限、装配工序复杂,由于安装空间受限,增加微动开关的装配复杂度,对微动开关选型仅能选择承载电流为0.5A,若需使用其他负载,则无法带动,且多个微动开关增加断路器的成本。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为一种塑壳断路器,包括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断路器壳体1、热过载元件和拉杆8,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热过载元件和拉杆8安装于断路器壳体1内;拉杆8的一端与热过载元件连接,拉杆8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电体6连接;断路器的多极热过载元件中的任意一极热过载元件发生弹性形变后带动拉杆4动作,进而带动第二导电体6动作。
本申请实施例断路器,在断路器热过载时,任意一极热过载元件发生弹性形变后带动第二导电体移动与第一导电体接触配合,接通断路器的报警系统回路进行报警操作。而且提供充足空间安装微动开关、装配工序简单,极大的降低成本的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客户需求选型不同电流的微动开关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且提高了过载报警功能的稳定性和过载报警功能的可靠性。
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安装于断路器壳体内,包括底座2、第一导电体3和第二导电体6;第一导电体3,安装于底座2上,与第二导电体6相对设置;第二导电体6,与断路器的多极热过载元件对应设置,且能够分别与断路器的多极热过载元件联动;第一导电体3和第二导电体6分别连接于断路器的报警系统回路中的两端;断路器的多极热过载元件中的任意一极热过载元件发生弹性形变后带动第二导电体6移动与第一导电体3接触配合,接通断路器的报警系统回路进行报警操作。
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包括底座、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第二导电体与断路器的多极热过载元件对应设置,且能够分别与断路器的多极热过载元件联动;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分别连接于断路器的报警系统回路中的两端;断路器热过载时,断路器的多极热过载元件中的任意一极热过载元件发生弹性形变后带动第二导电体移动与第一导电体接触配合,接通断路器的报警系统回路进行报警操作,通过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替代开关元件,降低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成本,提高安装效率,且提升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的承载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优选设有底座2,底座2固定安装于断路器壳体内,第一导电体3设置在底座2上,通过底座2安装断路器内,横跨断路器壳体与多极热过载元件对应,装配方便又能起到绝缘作用;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将第一导电体3直接设置在断路器壳体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热过载元件为双金属片7。本申请实施例对双金属片的类型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如图2和图3所示,断路器为三极断路器,对应的三个双金属片7通过连接片垂直安装于断路器壳体内部。本申请对断路器的极数不作限定,断路器极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断路器极数,例如,单极断路器,双极断路器或者更多极断路器。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双金属片7固定安装于断路器壳体底部,底座2安装于断路器壳体内,第一导电体3固定连接于底座2的上方,多个第二导电体6分别与断路器的多极热过载元件一一对应连接。拉杆8的一端与双金属片7的顶部连接,拉杆8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电体6固定连接,第一导电体3成长条形,与多个第二导电体6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内部结构简单紧凑。
所述底座2上还设有用于固定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的装配结构,所述装配结构包括底座2底侧的定位槽23,用于与断路器壳体上的定位凸起配合。进一步,所述底座2可以与断路器壳体卡接,或者所述底座2上还设有固定孔,用于通过螺钉将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与断路器壳体固定。
如图3所示,三极断路器分别设置三个拉杆8,相应地,每个拉杆8对应安装有一个第二导电体6,第二导电体6的数量也为三个。本申请对断路器的极数不作限定,断路器极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断路器极数,例如,单极断路器,双极断路器或者更多极断路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体6向左侧移动与第一导电体3接触配合。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导电体6向左侧移动与第一导电体3的接触配合方式不作限定,第二导电体6也可以向右侧移动与第一导电体3接触配合,第二导电体6也可以采用上下的移动方式与第一导电体3接触配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二导电体6和第一导电体3的空间布局作出调整。
断路器在热过载时,如图1-3所示,任意一极双金属片7朝向图的左侧弯曲时,该极双金属片7带动与其对应的一个第二导电体6向左移动,该第二导电体6与第一导电体3接触配合,实现第一导电体3和第二导电体6的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三极断路器的情形,有可能存在两极双金属片7或者三极双金属片7同时移动的情形,相应地,两极双金属片7或者三极双金属片7同时带动两个第二导电体6或者三个第二导电体6同时与第一导电体3接触配合的情形。
结合图3和图4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拉杆8的具体结构。拉杆8的数量与断路器的极数对应设置,图中所示,三极断路器设置三个拉杆8。
具体地,每个拉杆8呈杆状结构,拉杆8与双金属片7连接的一端设置方形的安装块,其中,安装块的一端开口,且开口一侧朝向双金属片7的顶部。安装块的卡扣形成套装凹槽81双金属片7的顶部伸入套装凹槽81内与拉杆8连接。安装时,拉杆8的套装凹槽81直接套装在双金属片7的顶部进行二者的连接。
此外,拉杆8另一端与第二导电体6固定连接。其中,拉杆8另一端与第二导电体6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插接或者焊接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结合图3和图4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第二导电体6的具体结构。第二导电体6包括导电本体62和连接于导电本体62一侧的连接片63,连接片63垂直于导电本体62,拉杆8的另一端与连接片63固定连接。导电本体62的端部设有弧形接触段61,其中,弧形接触段61朝向连接片63所在侧弯曲设置,所述连接片63与拉杆8连接且位于第一导电体3上方,导电本体62延伸到第一导电体3一侧,所述导电本体62和双金属片7分别位于第一导电体3两侧。其中,如图3所示,弧形接触段61的形状为圆弧段,本申请实施例对弧形接触段61的形状不作限定,弧形接触段61还可以为尖角状、波浪状。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导电体3为一个长条状的导电体。其中,第一导电体3包括导电杆33和导电杆33一侧弯折延伸设置的至少一个导电板32,至少一个导电板32与弧形接触段61相对设置。第二导电体6位于至少一个导电板32的一侧。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体3包括导电杆33和导电杆33一侧弯折延伸设置的多个导电板32,多个导电板32分别与多个第二导电体6对应间隔设置,双金属片7带动第二导电体6移动后,使弧形接触段61与对应的导电板32接触,以接通所述断路器的报警系统回路。
需要说明的时,如图3所示,导电板32的数量设置为三个,导电板32的数量和弧形接触段61的数量一一对应。显然,导电板32也可以为一块板,导电板32同时与三个弧形接触段61接触配合。因此,导电板32的结构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优先,导电杆33的侧边上弯折设有多个导电板32。
如图2-3所示,所述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还包括用于与多个第二导电体6连接的导线5,多个第二导电体6通过导线5与报警系统连接。优选,所述导线5安装在底座2上,当然也可以安装在断路器壳体上。一种实施例为所述导线5上弯折有多个接线端,多个接线端分别与多个第二导电体6焊接,接线端为软导体,当第二导电体6随热过载元件移动时,接线端也可以发生形变。另一种实施例为所述导线5包括导体本体,在导体本体上弯折连接有多个接线端,多个接线端分别与多个第二导电体6焊接,导体本体可移动或绕其轴向转动,当第二导电体6随热过载元件移动时,可带动导线5转动和或轻微移动。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导电体3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2的上方。本实施例第一导电体3包括一侧凸出设置的第一凸台35,第一凸台35上设有固定孔31;底座2上凸出设有与固定孔31固定配合的第二凸台21。安装时,第一导电体3的通过固定孔31和第二凸台21安装于底座2上。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底座2为板状结构,底座2平放于底座2内。所述导线5安装在底座2上,本实施例底座2上设有至少两个反向相对设置的L型板22,L型板22伸出于第一导电体3的上方,L型板22包括与底座2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与第一连接板垂直连接的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底座2之间的间隙,以及至少两个反向相对设置的L型板22的第一连接板之间的间隙,用于限位导线5。其中,设有至少两个反向相对设置的L型板22用于固定导线5,导线5安装结构稳定,不易脱落。
具体地,图3中底座2设置了两个方向相反的L型板22,本申请实施例对L型板22的形状和数量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断路器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所述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安装于断路器壳体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电体(3)和第二导电体(6);
所述第二导电体(6),与所述断路器的多极热过载元件对应设置,且能够分别与所述断路器的多极热过载元件联动;
所述第一导电体(3)和第二导电体(6)分别连接于断路器的报警系统回路中的两端;所述断路器的多极热过载元件中的任意一极热过载元件发生弹性形变后带动第二导电体(6)移动与第一导电体(3)接触配合,接通所述断路器的报警系统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二导电体(6),多个第二导电体(6)分别与断路器的多极热过载元件一一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体(3)包括导电杆(33)和导电杆(33)一侧弯折延伸设置的多个导电板(32),多个导电板(32)分别与多个第二导电体(6)对应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与多个第二导电体(6)连接的导线(5),多个第二导电体(6)通过导线(5)与报警系统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5)上弯折有多个接线端,多个接线端分别与多个第二导电体(6)连接,接线端为软导体;或者,所述导线(5)包括导体本体,在导体本体上弯折连接有多个接线端,多个接线端分别与多个第二导电体(6)连接,导体本体可移动或绕其轴向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2),底座(2)固定安装于断路器壳体内,所述第一导电体(3) 安装在底座(2)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2),底座(2)固定安装于断路器壳体内,所述第一导电体(3)和导线(5)均安装在底座(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断路器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体(3)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2)的上方,所述第一导电体(3)包括一侧凸出设置的第一凸台(35),所述第一凸台(35)上设有固定孔(31);所述底座(2)上凸出设有与所述固定孔(31)固定配合的第二凸台(21);
所述导线(5)安装在底座(2)上,所述底座(2)上设有至少两个反向相对设置的L型板(22),L型板(22)包括与底座(2)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与第一连接板垂直连接的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底座(2)之间的间隙,以及至少两个反向相对设置的L型板(22)的第一连接板之间的间隙,用于限位导线(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体(6)包括朝向第一导电体(3)的弧形接触段(61),用于与第一导电体(3)接触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过载元件为双金属片(7),双金属片(7)通过拉杆(8)与第二导电体(6)连接;
所述第二导电体(6)包括导电本体(62)和连接于导电本体(62)一侧的连接片(63),所述拉杆(8)的一端底部设有套装凹槽(81),所述双金属片(7)的顶部伸入所述套装凹槽(81)内与拉杆(8)连接,拉杆(8)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片(63)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片(63)垂直于所述导电本体(62),所述连接片(63)与拉杆(8)连接且位于第一导电体(3)上方,导电本体(62)延伸到第一导电体(3)一侧,所述导电本体(62)和双金属片(7)分别位于第一导电体(3)两侧,在导电本体(62)的端部设有弧形接触段(61)。
CN202220146130.6U 2022-01-19 2022-01-19 断路器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 Active CN217280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46130.6U CN217280635U (zh) 2022-01-19 2022-01-19 断路器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46130.6U CN217280635U (zh) 2022-01-19 2022-01-19 断路器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80635U true CN217280635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97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46130.6U Active CN217280635U (zh) 2022-01-19 2022-01-19 断路器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806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9694B (zh) 小型塑料外壳式断路器
EP2339605A1 (en) Circuit breaker
CN217280635U (zh) 断路器的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
CN212625429U (zh) 断路器状态指示装置和断路器组件
CN216015257U (zh) 一种低压智能断路器
CN113161203A (zh) 漏电断路器的取电机构
CN217933654U (zh) 过载报警不脱扣装置和断路器
CN111009449A (zh) 一种新型电开关
CN210052700U (zh) 一种窄体积塑壳断路器
CN214542102U (zh) 断路器用保护机构
CN218456049U (zh) 漏电测试模块和断路器
CN218939562U (zh) 断路器
CN216648203U (zh) 一种具有电流电压检测的智能微型断路器
CN215869205U (zh) 断路器转接结构
CN113257643B (zh) 断路机构及具有其的断路器
CN211238138U (zh) 重合闸断路器组合
CN216213077U (zh) 跳通连接套件
CN212874392U (zh) 一种动静触头可互换位置装配的开关装置
CN219696359U (zh) 一种受外部信号控制的塑壳断路器
CN214797275U (zh) 一种热磁式测量开关装置
CN211376545U (zh) 一种安全通断控制组件和pdu控制器
CN220873502U (zh) 断路器
CN210349747U (zh) 电磁脱扣器及断路器
CN203674102U (zh) 一种耐高压的大电流磁保持继电器
CN215343878U (zh) 一种三相自动重合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