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0535U - 一种按键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按键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80535U
CN217280535U CN202220135811.2U CN202220135811U CN217280535U CN 217280535 U CN217280535 U CN 217280535U CN 202220135811 U CN202220135811 U CN 202220135811U CN 217280535 U CN217280535 U CN 217280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pressing
key switch
component
electromagnetic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3581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小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13581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80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80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80535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1199 priority patent/WO2023138296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4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ergonomic functions, e.g. for miniature keyboards; characterised by operational sensory functions, e.g. sound feedback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按键开关,该按键开关包括:壳体;磁力发生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按压部件穿设于所述壳体,所述按压部件以能够进行往复直线运动的方式与所述壳体相连接;磁体沿所述按压部件的轴向以能够进行往复直线运动的方式与所述按压部件相连接;第一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磁体的上方;第二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按压部件的下部。本实用新型中磁体在第一弹性部件的作用下保持在下方,当磁力发生部件产生斥力时,推动磁体向上,磁体可以压缩第一弹性部件施加一个向上的力给按压部件,由于第一弹性部件的缓冲作用,使这个向上的力比较柔和,会使用户有一个很好的体验感,不会太生硬。

Description

一种按键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键盘配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按键开关。
背景技术
键盘是最常用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主要的输入设备,通过敲打键盘上的按键使触点导通或者断开,从而将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等输入到计算机中。键盘分为机械式键盘和薄膜式键盘,机械键盘具有手感好,可操控性高,灵敏耐用等特点,深受游戏玩家的喜爱。
目前,机械键盘的复位主要在于复位弹簧的作用使得按键整体复位至抬起状态,但是,在磁铁抬起过程中可能由于惯性继续向上运动,或断电后反向运动,会二次硬性撞击按钮,致使用户体验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按键开关,旨在解决现有机械键盘的磁铁会向上二次硬性撞击按钮致使用户体验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按键开关,该按键开关包括:壳体;磁力发生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用于产生磁力;按压部件,所述按压部件穿设于所述壳体,并且,所述按压部件以能够进行往复直线运动的方式与所述壳体相连接;磁体,所述磁体沿所述按压部件的轴向以能够进行往复直线运动的方式与所述按压部件相连接,所述磁体用于依靠所述磁力发生部件产生的磁力进行往复直线运动;第一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磁体的上方,用于施加与按压力方向相同的回复力至所述磁体上;第二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按压部件的下部,用于提供所述按压部件向上运动的回复力。
进一步地,上述按键开关,所述按压部件包括:中轴;挡板,设置在所述中轴上并将所述中轴分为上轴和下轴,用于对所述磁体相对于所述中轴向下运动的下行程点进行限制;按钮,设置在所述中轴的顶部。
进一步地,上述按键开关,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套设在所述上轴外,且设置在所述磁体和所述按钮之间,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磁体、所述按钮相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套设在所述下轴外,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座和所述挡板之间,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挡板、所述壳体的底座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按键开关,所述按压部件上在所述磁体相对于所述按压部件运动的下行程点处设有发声修正部件,用于在所述磁体相对于所述按压部件向下运动时撞击所述发声修正部件,以改变所述磁体下行的撞击声。
进一步地,上述按键开关,所述发声修正部件为消音元件,用于降低所述磁体下行的撞击声;或,所述发声修正部件为清脆声产生件,用于使得所述磁体下行的撞击声清脆。
进一步地,上述按键开关,所述发声修正部件为硅胶消音垫,用于降低所述磁体下行的撞击声;或,所述发声修正部件为金属片,用于使得所述磁体下行的撞击声清脆。
进一步地,上述按键开关,所述磁力发生部件包括:电磁线圈,用于通电产生电磁吸力或电磁斥力至所述磁体上;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磁线圈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磁线圈的通断电以及通电电流的方向,以控制所述电磁线圈施加的电磁吸力或电磁斥力。
进一步地,上述按键开关,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导通部件,用于感应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运动位置,以根据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运动位置对所述电路板进行导通控制。
进一步地,上述按键开关,所述电磁线圈为圆环形结构,其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所述磁体为环形径向充磁的磁铁;所述按压部件穿设于所述电磁线圈,用于沿所述电磁线圈的轴向进行往复直线运动。
进一步地,上述按键开关,所述壳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pin脚;上盖,其与所述底座之间可拆卸地相连接,并且,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之间围设形成中空腔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开关,通过磁力发生部件产生磁力,以使磁体依靠磁力发生部件产生的磁力沿按压部件的轴向进行往复直线运动,以靠向第一弹性部件或第二弹性部件运动;初始状态即默认情况下,磁体在第一弹性部件的作用下保持在下方,即磁体处于磁体相对于按压部件上下往复运动的下行程点处,当磁力发生部件产生斥力时,推动磁体向上,磁体可以压缩第一弹性部件施加一个向上的力给按压部件,由于第一弹性部件的缓冲作用,使这个向上的力比较柔和,会使用户有一个很好的体验感,不会太生硬,另外,第一弹性部件可施加回复力至磁体上,使得磁体可在第一弹性部件的回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可产生段落感,相比现有技术中磁体在依靠磁力发生部件的磁力作用下相对于按压部件向下运动撞击按压部件而言,可节省电流,达到省电的目的;同时,第一弹性部件的设置可避免磁体向上运动撞击上方的其他零部件例如按压部件的按钮,还可避免硬性撞击产生的声响,不仅达到静音模式下的无声效果,还可避免有声模式下的二次硬性撞击;通过第二弹性部件的设置,按压部件在向下运动时压缩第二弹性部件,第二弹性部件可施加回复力至按压部件上,以使按压部件带动磁体向上运动,使得按压部件复位至初始位置,且,可提供一个反馈力。
进一步地,默认情况下,磁体在第一弹性部件作用下保持在下方,这个位置与电磁线圈的距离比较近,由于磁场力与两者的距离越近越大,所以电磁线圈在相同的电流下可以施加更大的磁场力给磁体,无论是斥力或吸力,可以提供电流的利用率。
优选地,由于磁体在弹力作用下保持在挡板与第一弹性部件之间,当按钮摇晃时,磁体在惯性作用下运动,由于磁体运动需要压缩第一弹性部件,而第一弹性部件越压缩力越大,所以可以有效的控制第一弹性部件的晃动,起到按钮摇晃静音的作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键开关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键开关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键开关初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键开关中按压部件、磁体和第一弹性部件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键开关部分结构初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键开关部分结构有声模式下电磁斥力作用磁体向上运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键开关部分结构有声模式下电磁斥力结束后磁体向下运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键开关部分结构有声模式下电磁吸力作用下磁体和按压部件整体向下运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8,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键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按键开关包括:壳体1、按压部件2、磁力发生部件3、磁体4、第一弹性部件5、第二弹性部件6和声音切换开关(图中未示出);其中,
壳体1为内部中空的壳体结构,用于提供安装承载空间。具体地,壳体1的两端可分别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通孔,以便按压部件2自通孔处穿过壳体1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上可设有pin脚11,pin脚11可以为两个,亦可为一个或其他数量,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按压部件2穿设于壳体1,并且,按压部件2以能够进行往复直线运动的方式与壳体1相连接。具体地,按压部件2竖直设置,并且,按压部件2自壳体1上的通孔处穿设于壳体1;为实现开关调控,按压部件2沿竖直方向以能够进行往复直线运动的方式与壳体1相连接,以便按压部件2在按压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以使按压部件2的底部自壳体1底壁设置的通孔穿过至壳体1的外部,以完成按键的按下即该按键开关的切换;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按压力竖直向下。
磁力发生部件3用于产生磁力。具体地,磁力发生部件3可设置在壳体1上,以通电产生电磁力,使得磁体4在磁力发生部件3通电产生的磁力作用下进行运动。
磁体4沿按压部件2的轴向(如图3所示的竖直方向)以能够进行往复直线运动的方式与按压部件2相连接。具体地,磁体4可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并且,磁体4可套设在按压部件2的外周,以便通过按压部件2对磁体4进行导向限位,使得磁体4在磁力发生部件3产生的磁力作用下沿磁体4的轴向进行往复直线运动,不仅可相对于按压部件2进行竖直方向的往复直线运动,还可以带动按压部件2随磁体4同步向下运动,或使得按压部件2和磁体4在第二磁性部件6的作用下同步向上复位至抬起位置。其中,磁体4可以为环形结构,优选地,磁体4为环形径向充磁的磁铁,亦可为其他磁体,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第一弹性部件5设置在磁体4的上方,用于施加与按压力方向相同的回复力至磁体4上,即施加竖直向下的回复力至磁体上,以避免磁体4向上运动时二次撞击上方的其他零部件例如按压部件2的按钮23,还可使得磁体4相对于按压部件2向下运动,以抵接在按压部件2的挡板22上即运动至相对于按压部件2运动的下行程点处,进而使得按压部件2在磁体4的作用下随之运动。具体地,第一弹性部件5可以为弹簧,在无外力作用时,由于第一弹性部件5的作用下,磁体4在第一弹性部件5的回复力作用下处于磁体4相对于按压部件2上下往复运动的下行程点处,避免磁体4向上运动撞击上方的其他零部件例如按压部件2的按钮23,还可避免撞击产生的声响,不仅达到静音模式下的无声效果,还可避免有声模式下的二次撞击声响;同时,在磁体4依靠磁力发生部件3的磁力作用下相对于按压部件2向上运动时,磁体4弹性压缩第一弹性部件5,第一弹性部件5可施加回复力至磁体4上,使得磁体4可在第一弹性部件5的回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即可产生段落感,相比现有技术中磁体4在依靠磁力发生部件3的磁力作用下相对于按压部件2向下运动撞击按压部件2而言,可节省电流,达到省电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为改变磁体4运动至相对运动的下行程点处的撞击声响,优选地,按压部件2上在磁体4相对于按压部件2运动的下行程点处设有发声修正部件(图中未示出),用于在磁体4相对于按压部件4向下运动时撞击发声修正部件,以改变磁体4下行的撞击声,同时,发声修正部件的设置可使得磁体4不易发生卡涩,尤其是磁体4和按压组件2之间的卡涩,可使得按压组件2具有较好的按压手感和磁体4磁力作用下产生的段落感,提高该按键开关运动的稳定性。
为实现按压部件2的复位,优选地,按压部件2的下部设有第二弹性部件6,用于提供按压部件2向上运动的回复力,即施加回复力至按压部件2上,以使按压部件2复位至抬起位置即如图3和图5所示的初始位置。具体地,按压部件2在竖直向下的按压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压缩第二弹性部件6,并在磁体4抵接在按压部件2上,如图8所示,依靠磁力发生部件2产生的磁力,带动按压部件2同步向下运动时继续压缩第二弹性部件6,直至按压部件2运动至其向下运动的下行程点,或直至磁力发生部件2产生的磁力维持一定时间段后,第二弹性部件6施加回复力至按压部件2上,以使按压部件2带动磁体4向上运动,使得按压部件2复位至如图5所示的初始位置,并且,提供一个反馈力。
声音切换开关用于将声音模式切换至有声模式或静音模式;磁力发生部件3与声音切换开关相连接,用于获取当前声音模式。具体地,该按键开关可具有两种声音模式,分别为有声模式和无声模式,可通过声音切换开关进行两种声音模式的设置;磁力发生组件3与声音切换开关相连接,以根据声音切换开关设置的当前声音模式,进行磁力控制。
在当前声音模式为有声模式时,磁力发生部件3施加的电磁斥力至磁体4上,如图6所示,以使磁体4依靠电磁斥力压缩第一弹性部件5,第一弹性部件5施加与按压部件2运动方向相反的推力(如图6所示的竖直向上的推力)至按压部件2上,即在第一弹性部件5施加的推力以及电磁斥力作用下对按压部件2产生按压阻力,并在电磁斥力持续第一预设时间段后,磁力发生部件3终止施加电磁吸力或施加电磁吸力至磁体4上,如图7所示,磁体4撞击按压部件2产生声响,磁体4抵接在按压部件2上,并且,在第一弹性部件5的回复力作用下使得按压部件2产生下拉力,或,在第一弹性部件5的回复力作用以及电磁吸力的作用下使得按压部件2产生下拉力,产生段落感,按压部件2和磁体4继续向下运动至如图8所示的按压部件2的下行程点处,实现有声模式下的段落感和声响发声。
在当前声音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磁力发生部件2施加电磁吸力至磁体4上,以使磁体4叠加一个与按压部件2运动方向相同的作用力(如图5所示的向下的作用下)至按压部件2上,使得按压部件2和磁体4的同步向下运动的运动速度加快,产生坠落感。具体地,此过程中磁体4相对于按压部件2不运动,不会产生撞击,可起到在产生段落感同时起到静音作用。
在本实施例发声修正部件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发声修正部件可以为消音元件,用于降低磁体4下行的撞击声,达到降低磁体4动作时产生的噪音的目的,即达到开关切换无声的目的,实现静音效果。优选地,发声修正部件可以为硅胶消音垫,当然亦可为其他消音件,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在本实施例发声修正部件的另一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发声修正部件可以为清脆声产生件,用于使得磁体4下行的撞击声清脆,提高用户有声的体验感。优选地,发声修正部件可以为金属片,当然亦可为其他清脆声产生件,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继续参见图1至图3,壳体1包括:底座12和上盖13;其中,上盖13与底座12之间可拆卸地相连接,并且,上盖13和底座12之间围设形成中空腔体,以使磁体4、第一弹性部件5、第二弹性部件6等安装在中空腔体内。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2和上盖13之间可通过卡扣相卡接,以便于两者之间的拆装,当然亦可采用其他方式可拆卸地相连接,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继续参见图1至图4,按压部件2包括:中轴21、挡板22和按钮23;其中,挡板22设置在中轴21上,用于对磁体4相对于中轴21的运动进行限位;按钮23设置在中轴21的顶部。具体地,如图4所示,中轴21的顶部可设有卡固部211,用于卡固在按钮23上,以实现中轴21和按钮23之间的连接卡固;该卡固部211的直径可小于中轴21的直径。按钮23与卡固部211之间相卡接,以使得两者之间同步上下运动,同时,按钮23亦可对磁体4的上行程进行限位。挡板22可设置在中轴21的两端之间并将中轴21分为上轴和下轴,以对磁体4相对于中轴21的下行程点进行限位,进而使得磁体4在磁力作用下继续向下移动时可带动挡板22移动,即带动按压部件2整体向下移动,使得按压部件2产生段落感。按钮23可设置在中轴21的顶部并与卡固部211相卡接,第一弹性部件5可套设在上轴外,且设置在磁体4和按钮23之间,第一弹性部件5的两端(如图3所示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按钮23、磁体4相连接;第二弹性部件6可套设在下轴外,且设置在底座12和挡板22之间,第二弹性部件6的两端(如图3所示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挡板22、底座12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该挡板22可以为圆形板结构,亦可为其他结构,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为便于调节磁体4撞击的声响,优选地,挡板22沿中轴21的轴向位置可调地连接在中轴21上,以调节挡板22的上下位置,进而调节发声修正部件的位置,进而调节撞击声响;进一步优选地,挡板22与中轴21之间相螺接,以调节挡板22的上下位置;其中,发声修正部件可设置在挡板22的顶壁上,即通过挡板22对发声修正部件进行支撑,以使发声修正部件可随挡板22进行位置调节。
为提高第一弹性部件5的限位,如图4所示,优选地,按钮23的底部设有限位槽231,用于对第一弹性部件5的顶部进行限位;为提高第二弹性部件6的限位,优选地,如图4所示,挡板22的底壁可设有限位凸起221,以对第二弹性部件6的顶端进行限位;该限位凸起221可以为半球体结构,当然亦可为其他结构,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继续参见图2和图4,下轴可以为实芯阻光杆结构,用于利用光学原理和光电耦合技术,结合光敏感应元件进行磁力发生部件2的触发。如图4所示,实芯阻光杆结构上可设有透射孔212,以便感应实芯阻光杆结构的运动位置即按压部件2上下运动位置。其中,透射孔212可以为沿中轴21轴向设置的长方形通孔结构,以便进行透射孔212的顶部和底部两个运动位置的检测。按压部件2运动至其向下运动的下行程点时,可通过透射孔212的底部的位置进行检测。
继续参见图1至图3,磁力发生部件3包括:电磁线圈31和电路板32;其中,电磁线圈31用于通电产生电磁吸力或电磁斥力至磁体4上;电路板32与电磁线圈31相连接,用于控制电磁线圈31的通断电以及通电电流的方向,以控制电磁线圈31施加的电磁吸力或电磁斥力。具体地,电磁线圈31可以为圆环形结构,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且固定在底座12上,以通电产生电磁吸力或电磁斥力;按压部件2可穿设于电磁线圈31,用于沿电磁线圈31的轴向进行往复直线运动,也就是说,中轴21可穿过电磁线圈31的中心,即两者同轴设置,以便中轴21可在电磁线圈31内进行上下运动,使得磁体4在电磁线圈31的电磁吸力或电磁斥力作用下上下运动,并可带动按压部件2整体向下运动以压缩第二弹性部件6。电路板32可设置在壳体1的外部下方,如图3所示,电路板32上可设有贯穿孔322,以便中轴21可自贯穿孔322处穿过至电路板32的下方;该电路板32可供电给电磁线圈31,通过供电时间、供电电流方向的控制,调节电磁线圈31产生磁力的方向和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为触发电路板32供电,优选地,电路板32上还设有导通部件321,用于感应按压部件2的按压运动位置,以根据按压部件2的按压运动位置对电路板32进行导通控制,以使电路板32供电给电磁线圈31,使得电磁线圈31产生电磁吸力至磁体4上,当然,亦可产生电磁斥力,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其中,导通部件321可以为光敏感应元件,例如可以为IR&PT光电感应元件,可包括IR红外线发射器和PT红外线接收器,IR红外线发射器和PT红外线接收器设置在贯穿孔的两侧,IR红外线发射器的发射端和PT红外线接收器的接收端相对设置。
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透射孔212可位于贯穿孔322的正上方,实芯阻光杆的实体部分位于贯穿孔322内,利用光学原理和光电耦合技术,由IR红外线发射器和PT红外线接收器形成光的通路,通过对光程的切断与闭合操作引动光耦合器,改变电路阻抗值完成电路的通断;静态时,实芯阻光杆的实体部分位于IR红外线发射器和PT红外线接收器之间,切断IR红外线发射器和PT红外线接收器之间的通信;中轴21经按压时,实芯阻光杆向下活动,直至透射孔212的底部位于IR红外线发射器的发射端和PT红外线接收器的接收端之间的位置,如图6所示的位置,接通IR红外线发射器和PT红外线接收器之间的通信,通过接通光源进行触发,以感应中轴21向下运动至第一预设位置,进而触发电路板32对电磁线圈31供电,以使电路板32对电磁线圈31提供电流,例如静音模式下可提供斥力电流或无声模式下可提供吸力电流,当然,实芯阻光杆继续向下运动至透射孔212的顶部位于IR红外线发射器的发射端和PT红外线接收器的接收端之间的位置时,即实芯阻光杆上位于透射孔212上侧的实体部分置于IR红外线发射器的发射端和PT红外线接收器的接收端之间,切断IR红外线发射器的发射端和PT红外线接收器的接收端之间的通信,通过切断光源进行触发,即再次触发电路板32,以感应中轴21向下运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即按压部件2的下行程点,区别于现在的触发导通模块,反应更加灵敏。
本实施例中另一种实施方式,实芯阻光杆可位于贯穿孔322的正上方,利用光学原理和光电耦合技术,由IR红外线发射器和PT红外线接收器形成光的通路,通过对光程的切断与闭合操作引动光耦合器,改变电路阻抗值完成电路的通断。静态时,实芯阻光杆位于IR红外线发射器和PT红外线接收器的上方。中轴21经按压时,实芯阻光杆向下活动至IR红外线发射器的发射端和PT红外线接收器的接收端之间的位置,切断IR红外线发射器和PT红外线接收器之间的通信,通过切断光源进行触发,进而触发电路板32对电磁线圈31供电。
该按键开关的工作过程:
有声模式:如图5所示,初始状态,磁体4与挡板22接触,并且,磁体4和挡板22夹设在第一弹性部件5和第二弹性部件6之间;当中轴21在按钮23按压时向下运动,运动至透射孔212位于IR红外线发射器的发射端和PT红外线接收器的接收端之间的位置,接通IR红外线发射器和PT红外线接收器之间的通信,通过接通光源进行触发,触发电路板32对电磁线圈31供电,使得电磁线圈31产生电磁斥力施加到磁体4上,以使磁体4压缩第一弹性部件5,如图6所示,磁体4相对于挡板22向上运动离开挡板22,第一弹性部件5施加与按钮23运动方向相反的推力(如图6所示的竖直向上的推力)至按钮23上,即传寄给按钮23,产生向上的按压阻力;当电路板32对电磁线圈31提供斥力电流至第一预设时间段时,电路板32对电磁线圈31提供反向电流即吸力电流,使得电磁线圈31中的电流方向反转产生电磁吸力,施加到磁体4上,如图7所示,使得磁体4向挡板22运动撞击挡板22产生段落感和声响;如图8所示,磁体4和挡板22整体继续向下运动,直至电路板32提供吸力电流第二预设时间段后,电路板32对电磁线圈31停止供电或电路板32对电磁线圈31提供斥力电流,以使磁体4和中轴21向上运动,使得按压部件2复位至如图5所示的初始位置,并且,可提供一个反馈力,可根据反馈力的大小,选择是否施加斥力电流、斥力电流大小参数的设置以及斥力电流持续时间的设置;其中,第一预设时间段和第二预设时间段均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无声模式:如图5所示,初始状态,磁体4与挡板22接触,并且,磁体4和挡板22夹设在第一弹性部件5和第二弹性部件6之间;当中轴21在按钮23按压时向下运动,运动至透射孔212位于IR红外线发射器的发射端和PT红外线接收器的接收端之间的位置,接通IR红外线发射器和PT红外线接收器之间的通信,通过接通光源进行触发,触发电路板32对电磁线圈31供电,使得电磁线圈31产生电磁吸力施加到磁体4上,磁体4施加到中轴21上产生段落感,以使磁体4和中轴21同步向下运动,可运动至图8所示的状态;当电路板32对电磁线圈31提供斥力电流至第三预设时间段时,电路板32对电磁线圈31停止供电或电路板32对电磁线圈31提供斥力电流,以使磁体4和中轴21同步向上运动,使得按压部件2复位至如图5所示的初始位置,并且,可提供一个反馈力,可根据反馈力的大小,选择是否施加斥力电流、斥力电流大小参数的设置以及斥力电流持续时间的设置;其中,第三预设时间段均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在此过程中磁体4相对于挡板22不运动,不会产生撞击,可起到在产生段落感同时起到静音作用。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按键开关,通过磁力发生部件3产生磁力,以使磁体4依靠磁力发生部件3产生的磁力沿按压部件2的轴向进行往复直线运动,以靠向第一弹性部件5或第二弹性部件6运动;初始状态即默认情况下,磁体4在第一弹性部件5的作用下保持在下方,即磁体4处于磁体4相对于按压部件2上下往复运动的下行程点处,当磁力发生部件3产生斥力时,推动磁体4向上,磁体4可以压缩第一弹性部件5施加一个向上的力给按压部件2,由于第一弹性部件5的缓冲作用,使这个向上的力比较柔和,会使用户有一个很好的体验感,不会太生硬,另外,第一弹性部件5可施加回复力至磁体4上,使得磁体4可在第一弹性部件5的回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可产生段落感,相比现有技术中磁体4在依靠磁力发生部件3的磁力作用下相对于按压部件2向下运动撞击按压部件2而言,可节省电流,达到省电的目的;同时,第一弹性部件5的设置可避免磁体4向上运动撞击上方的其他零部件例如按压部件2的按钮23,还可避免硬性撞击产生的声响,不仅达到静音模式下的无声效果,还可避免有声模式下的二次硬性撞击;通过第二弹性部件6的设置,按压部件2在向下运动时压缩第二弹性部件6,第二弹性部件6可施加回复力至按压部件2上,以使按压部件2带动磁体4向上运动,使得按压部件2复位至初始位置,且,可提供一个反馈力。
进一步地,默认情况下,磁体4在第一弹性部件5作用下保持在下方,这个位置与电磁线圈31的距离比较近,由于磁场力与两者的距离越近越大,所以电磁线圈31在相同的电流下可以施加更大的磁场力给磁体4,无论是斥力或吸力,可以提供电流的利用率。
优选地,由于磁体4在弹力作用下保持在挡板22与第一弹性部件5之间,当按钮23摇晃时,磁体4在惯性作用下运动,由于磁体4运动需要压缩第一弹性部件5,而第一弹性部件5越压缩力越大,所以可以有效的控制第一弹性部件5的晃动,起到按钮23摇晃静音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磁力发生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用于产生磁力;
按压部件,所述按压部件穿设于所述壳体,并且,所述按压部件以能够进行往复直线运动的方式与所述壳体相连接;
磁体,所述磁体沿所述按压部件的轴向以能够进行往复直线运动的方式与所述按压部件相连接,所述磁体用于依靠所述磁力发生部件产生的磁力进行往复直线运动;
第一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磁体的上方,用于施加与按压力方向相同的回复力至所述磁体上;
第二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按压部件的下部,用于提供所述按压部件向上运动的回复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件包括:
中轴;
挡板,设置在所述中轴上并将所述中轴分为上轴和下轴,用于对所述磁体相对于所述中轴向下运动的下行程点进行限制;
按钮,设置在所述中轴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套设在所述上轴外,且设置在所述磁体和所述按钮之间,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磁体、所述按钮相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套设在所述下轴外,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座和所述挡板之间,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挡板、所述壳体的底座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上在所述磁体相对于所述按压部件运动的下行程点处设有发声修正部件,用于在所述磁体相对于所述按压部件向下运动时撞击所述发声修正部件,以改变所述磁体下行的撞击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声修正部件为消音元件,用于降低所述磁体下行的撞击声;或,
所述发声修正部件为清脆声产生件,用于使得所述磁体下行的撞击声清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声修正部件为硅胶消音垫,用于降低所述磁体下行的撞击声;或,
所述发声修正部件为金属片,用于使得所述磁体下行的撞击声清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力发生部件包括:
电磁线圈,用于通电产生电磁吸力或电磁斥力至所述磁体上;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磁线圈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磁线圈的通断电以及通电电流的方向,以控制所述电磁线圈施加的电磁吸力或电磁斥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导通部件,用于感应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运动位置,以根据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运动位置对所述电路板进行导通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线圈为圆环形结构,其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
所述磁体为环形径向充磁的磁铁;
所述按压部件穿设于所述电磁线圈,用于沿所述电磁线圈的轴向进行往复直线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pin脚;
上盖,其与所述底座之间可拆卸地相连接,并且,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之间围设形成中空腔体。
CN202220135811.2U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按键开关 Active CN217280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35811.2U CN217280535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按键开关
PCT/CN2022/141199 WO2023138296A1 (zh) 2022-01-18 2022-12-22 一种按键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35811.2U CN217280535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按键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80535U true CN217280535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96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35811.2U Active CN217280535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按键开关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80535U (zh)
WO (1) WO202313829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6695A (zh) * 2022-01-18 2022-05-06 熊小兰 一种按键开关控制方法及系统
WO2023138296A1 (zh) * 2022-01-18 2023-07-27 熊小兰 一种按键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2810A (zh) * 2018-06-28 2018-11-3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209282108U (zh) * 2018-11-20 2019-08-20 东莞璟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磁力按键
JP7003963B2 (ja) * 2019-04-04 2022-01-2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スイッチシステム、キー入力装置及びキー入力システム
CN210489484U (zh) * 2019-11-01 2020-05-08 李风海 一种带有发声和信号同步磁感应开关的键盘
CN114446695B (zh) * 2022-01-18 2024-07-23 熊小兰 一种按键开关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17280535U (zh) * 2022-01-18 2022-08-23 熊小兰 一种按键开关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6695A (zh) * 2022-01-18 2022-05-06 熊小兰 一种按键开关控制方法及系统
WO2023138296A1 (zh) * 2022-01-18 2023-07-27 熊小兰 一种按键开关
CN114446695B (zh) * 2022-01-18 2024-07-23 熊小兰 一种按键开关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38296A1 (zh) 2023-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280535U (zh) 一种按键开关
EP3306449B1 (en) Linear vibrator providing localized and generalized haptic feedback
EP3678156A1 (en) Magnetic-type button
US11410823B2 (en) Variable force key
TW200642897A (en) Power generation switch for bicycle
TW201802849A (zh) 按鍵結構
CN104511416B (zh) 振动致动器
CN111599622B (zh) 按键控制方法、装置、键盘和可读存储介质
JP2010181607A (ja) アップライト型アクション及び鍵盤楽器
WO2023044596A1 (zh) 按压声音和按压手感可调的按键
CN114446695B (zh) 一种按键开关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16719799U (zh) 一种开关系统
CN216719800U (zh) 一种开关系统
CN216213052U (zh) 一种按压声音和按压力度可调的按键
WO2020211267A1 (zh) 一种光导式按键开关
WO2022147634A1 (zh) 微动平衡超薄按键组件
CN211743019U (zh) 带可实现不同声音手感组装结构的微动开关及鼠标
JP2988134B2 (ja) 鍵盤楽器
CN101584613B (zh) 压控式电磁振动人工喉
JP7484226B2 (ja) キー入力装置
JPH0916177A (ja) 鍵盤楽器
CN214591371U (zh) 一种静音微动按键开关
CN219961656U (zh) 一种无线宠物铃
CN218866957U (zh) 一种按键结构
CN221486359U (zh) 一种磁轴键盘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