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61945U - 扎带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扎带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61945U
CN217261945U CN202220896884.3U CN202220896884U CN217261945U CN 217261945 U CN217261945 U CN 217261945U CN 202220896884 U CN202220896884 U CN 202220896884U CN 217261945 U CN217261945 U CN 2172619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joint portion
ribbon
tongue
penc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968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豪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9688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619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619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619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扎带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所述扎带组件包括:扎带本体、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扎带本体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卡接部构造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在第一端上,第二卡接部构造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在第二端上,每个第一卡接部适于与对应的第二卡接部配合以使得扎带本体形成包覆线束或管路的包覆管。通过在扎带本体的第一端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卡接部,在扎带本体的第二端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卡接部,多个第一卡接部和多个第二卡接部配合连接,提升扎带本体的连接强度,扎带本体对线束或管路的包裹效果好,并且扎带本体对线束或管路的包裹面积较大,线束或管路包裹后整洁、外观效果好。

Description

扎带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扎带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安装上墙前,需要用保温扎带缠好冷媒管、水管、电缆线,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以便于安装,目前普遍的方法是采用PVC塑料的扎带进行包扎,包扎后外观效果难看,并且包扎后不好拆卸,对售后维修造成困难;另外,PVC塑料本身力学强度较差,不抗拉伸,容易断裂,其保温效果也比较一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扎带组件,该扎带组件对线束或管路的包覆效果好,包扎后外观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扎带组件,包括:扎带本体,所述扎带本体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构造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上,所述第二卡接部构造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端上,每个所述第一卡接部适于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卡接部配合以使得扎带本体形成包覆线束或管路的包覆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扎带组件,通过在扎带本体的第一端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卡接部,在扎带本体的第二端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卡接部,多个第一卡接部和多个第二卡接部配合连接,提升扎带本体的连接强度,扎带本体对线束或管路的包裹效果好,并且扎带本体对线束或管路的包裹面积较大,线束或管路包裹后整洁、外观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扎带本体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扎带本体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扎带本体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具体地,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中的一个构造为卡舌,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中的另一个构造为与所述卡舌配合的卡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扣限定出卡孔,所述卡舌包括:配合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配合板上的卡脚,所述卡脚适于在所述卡舌插入到所述卡孔内时与所述卡扣配合。
可选地,所述卡脚构造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在所述配合板上,多个所述卡脚沿所述卡舌的插入方向依次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舌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第二端;所述卡舌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连且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延伸,所述配合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相连且所述配合板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板和所述配合板的至少部分间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合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距离在朝向靠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孔朝向所述卡舌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在插入方向上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扎带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扎带组件,空调器的整体美观性好,并且扎带便于拆装,售后维修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扎带组件的立体外形图;
图2是图1所示示例的D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扎带组件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示例的A-A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扎带组件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扎带组件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舌和卡扣配合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扎带组件100、
扎带本体1、第一端11、第二端12、
第一卡接部2、卡舌20、配合板21、卡脚22、连接板23、
第二卡接部3、卡扣30、卡孔31、围边32、卡接斜块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扎带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扎带组件100,包括:扎带本体1、第一卡接部2和第二卡接部3,扎带本体1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第一卡接部2构造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在第一端11上,第二卡接部3构造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在第二端12上,每个第一卡接部2适于与对应的第二卡接部3配合以使得扎带本体1形成包覆线束或管路的包覆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扎带组件100用于约束线束或管路等,线束或管路仅为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使用的代称,线束或管路包括但不限于冷媒管、水管和电缆线等。扎带本体1为扎带组件100的基体,扎带本体1构造为板状结构,并且扎带本体1构造为可变形件,通过将扎带本体1卷曲形成包覆管,即可包裹线束或管路,对线束或管路起到限位和保护作用,从而使线束或管路等排布整齐,外观美观,并且扎带本体1包裹线束或管路,可提升对线束或管路的洁净度。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对于扎带本体1的结构进行描述时,在未特别规定时,均为对扎带本体1处于未卷曲状态时的描述,扎带本体1构造为板状件,扎带本体1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第一卡接部2设置在第一端11上,第二卡接部3设置在第二端12上,通过将第一卡接部2和第二卡接部3配合连接,即可使扎带本体1形成包覆管,对线束或管路进行包裹约束,而包覆管的轴向即为第一端11或第二端12的延伸方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扎带组件100的第一卡接部2构造为多个,多个第一卡接部2间隔设置在第一端11上,并且第二卡接部3也构造为多个,多个第二卡接部3间隔设置在第二端12上,多个第一卡接部2和多个第二卡接部3配合连接,提升扎带组件100的连接强度,扎带本体1对线束或管路的包裹效果好。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第一卡接部2在第一端11上间隔排布开,多个第二卡接部3在第二端12上间隔排布开,因此扎带本体1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具有一定的尺寸才能满足第一卡接部2或第二卡接部3的排布要求,如图1所示,扎带本体1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沿线束或管路延伸方向延伸,第一端11或第二端12的延伸方向即为包裹管的轴向,扎带本体1对线束或管路的包裹面积较大,从而可提升对线束或管路的约束强度,对线束或管路的包覆效果好,并且通过将线束或管路整体包裹上,线束或管路包裹后整洁、外观效果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扎带组件100,通过在扎带本体1的第一端11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卡接部2,在扎带本体1的第二端12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卡接部3,多个第一卡接部2和多个第二卡接部3配合连接,提升扎带本体1的连接强度,扎带本体1对线束或管路的包裹效果好,并且扎带本体1对线束或管路的包裹面积较大,线束或管路包裹后整洁、外观效果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扎带组件100的外观颜色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定制,进一步提升扎带组件100的整体美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扎带本体1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扎带本体1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扎带本体1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即,扎带本体1沿线束或管路延伸方向的尺寸大于扎带本体1在线束或管路周向上缠绕的尺寸,扎带本体1对线束或管路的包裹面积较大,包覆效果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扎带本体1构造为形状规则的板状件,在扎带本体1形成包覆管时,包覆管的内径尺寸均匀,扎带本体1的整体美观度较好,并且对线束或管路的约束效果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扎带本体1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可根据线束或管路的长度定制,改变在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上排布的第一卡接部2和第二卡接部3的数量,提升对线束或管路的约束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扎带本体1构造为矩形件,扎带本体1具有在第一方向长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还具有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端11、第二端12、第三端和第四端分别与相邻端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在扎带本体1形成包覆管时,多个第一卡接部2和多个第二卡接部3相互对接,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相对,包覆管构造为圆柱筒状结构,第三端和第四端即分别为筒形结构在轴向上的两端,扎带本体1的整体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2和第二卡接部3中的一个构造为卡舌20,第一卡接部2和第二卡接部3中的另一个构造为与卡舌20配合的卡扣30,通过使用卡舌20和卡扣30相互卡接配合,方便将扎带本体1固定为包覆管,也方便解除卡接配合,将线束或管路从包覆管中拆卸出来,不但可提升扎带组件100的组装效率,还可方便售后服务,便于将线束和管路拆卸出以进行维修或更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卡接部2均构造为卡舌20,多个第二卡接部3均构造为卡扣3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卡接部2均构造为卡扣30,多个第二卡接部3均构造为卡舌20。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2的部分构造为卡舌20,第一卡接部2的另一部分构造为卡扣30,与第一卡接部2配合的第二卡接部3也就分别构造为卡扣30和卡舌20,第一卡接部2为卡舌20和卡扣30交替布置,第二卡接部3也就为卡扣30和卡舌20交替布置,以使第一卡接部2和第二卡接部3相互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卡扣30限定出卡孔31,卡扣30设置在扎带本体1形成包覆管时的内壁上,卡扣30与扎带本体1的表面共同限定出卡孔31。如图2和图6所示,卡舌20包括:配合板21和卡脚22,卡脚22设置在配合板21上,配合板21与卡脚22可共同插入到卡孔31内,即卡舌20插入到卡孔31内时,在配合板21上的卡脚22适于与卡扣30配合,从而将卡舌20与卡扣30配合连接。卡脚22和卡扣30的结构简单,卡扣30和卡舌20的安装与拆卸操作简单,方便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卡孔31构造为矩形孔,卡舌20的横截面积也为矩形,卡舌20与卡孔31相互配合,提升卡舌20与卡扣30的贴合面积,从而可提升扎带组件100的连接强度,提升使用时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卡脚22构造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在配合板21上,多个卡脚22沿卡舌20的插入方向依次排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扎带组件100可通过改变卡舌20插入卡孔31的深度以改变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之间的距离,即可通过改变卡舌20插入卡孔31的深度改变包覆管的内径,从而改变包覆管的内部空间体积,以满足不同体积的线束或管路的包覆要求,在线束或管路的整体体积较大时,卡脚22可减小插入卡孔31的尺寸,在线束或管路的整体体积较小时,卡脚22可增大插入卡孔31的尺寸,包裹管即可紧密的包裹住线束和管路,可提升对线束或管路的约束强度,对线束或管路的包覆效果好。而通过在卡脚22上依次排布多个卡脚22,可将卡舌20插入卡孔31的任意深度时将卡舌20与卡扣30配合连接,从而满足对不同体积的线束或管路的包覆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卡舌20设置在第一端11,卡扣30设置在第二端12。如图4和图6所示,卡舌20还包括:连接板23,连接板23的一端与第一端11相连且朝向远离第一端11的方向延伸,配合板21的一端与连接板23的另一端相连且配合板21的另一端朝向靠近第一端11的方向延伸,连接板23和配合板21的至少部分间隔开。
在卡舌20插入到卡孔31内时,连接板23和配合板21共同插入到卡孔31内,连接板23和配合板21分别与卡孔31的孔壁贴合,提升与卡扣30的贴合面积,从而可提升扎带组件100的连接强度。连接板23与配合板21的至少部分间隔开,相比于将连接板23和配合板21构造为无间隙配合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舌20重量更轻,在卡舌20插入到卡孔31内时,卡孔31的负担更小,卡舌20和卡扣30的实用寿命较长。
除此之外,通过将连接板23和配合板21构造为间隔开的结构,可方便卡扣30和卡舌20的安装与拆卸,方便扎带组件100的使用。连接板23和配合板21之间具有间隙,可通过按压等方式减小连接板23和配合板21之间的间隙,从而降低卡舌20的体积,卡舌20即可轻易地插入到卡孔31内或者从卡孔31内拆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配合板21和连接板23中的至少一个构造为弹性板,弹性板可产生弹性形变,用户在使用扎带组件100时可较为轻易地改变连接板23和配合板21之间的间隙,操作简单,并且在按压减小连接板23和配合板21之间的间距时也不会对连接板23或配合板21造成损伤,可延长连接板23和配合板21的使用寿命,提升卡舌20和卡扣30的工作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配合板21构造为弹性件,连接板23构造为非弹性件;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23构造为弹性件,配合板21构造为非弹性件;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实施例中,配合板21和连接板23均构造为弹性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配合板21与连接板23之间的距离在朝向靠近第一端11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由于卡孔31的空间体积大小不变,在卡舌20插入到卡孔31时,卡孔31会挤压卡舌20使得连接板23和配合板21之间的间隙减小,将卡舌20和卡扣30紧密贴合,从而提升卡舌20和卡扣30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卡孔31朝向卡舌20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在插入方向上逐渐减小,如图5和图7所示,卡孔31在插入方向上的空间体积逐渐减小,卡孔31从而与卡脚22相互配合,将卡扣30与卡舌20稳固配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卡扣30包括围边32和卡接斜快,围边32设置在扎带本体1形成包覆管时的内壁上,围边32与内壁间隔开以形成卡孔31,卡扣30在扎带本体1形成包覆管时的内壁上设置有卡接斜块33,即在卡孔31的内部形成有卡接斜块33,卡接斜块33朝向卡舌20的一端背离内壁的方向延伸,以使卡孔31朝向卡舌20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在插入方向上逐渐减小。在卡舌20插入到卡孔31时,配合板21上的卡脚22适于与卡接斜快相互配合,从而将卡扣30与卡舌20稳固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扎带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扎带组件100,空调器的整体美观性好,并且扎带便于拆装,售后维修方便。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本实用新型扎带组件100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扎带组件100用于包裹约束空调器上的冷媒管、水管和电缆线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扎带组件100包括:扎带本体1、卡舌20和卡扣30,扎带本体1构造为矩形结构,且扎带本体1构造为软质结构,通过将扎带本体1卷曲形成包裹管,即可包裹空调器的各种线束或管路。扎带本体1具有在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还具有在长度方向上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其中,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的尺寸相同,第三端和第四端的尺寸相同,并且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的尺寸大于第三端和第四端的尺寸。卡舌20构造为多个且间隔相同地设置在第一端11上,卡扣30也构造为多个且间隔相同地设置在第二端12上,每个卡舌20适于与对应的卡扣30配合,以使扎带本体1形成包覆管。在扎带本体1形成包覆管时,包覆管构造为圆柱筒状结构,第三端和第四端即分别为筒形结构在轴向上的两端。
卡舌20包括:配合板21和连接板23,连接板23的一端与第一端11相连且朝向远离第一端11的方向延伸,配合板21的一端与连接板23的另一端相连且配合板21的另一端朝向靠近第一端11的方向延伸,连接板23与配合板21间隔开并且配合板21与连接板23之间的距离在朝向靠近第一端11的方向上逐渐增大,配合板21构造为弹性件。配合板21上设置有多个卡脚22,多个卡脚22沿配合板21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
卡扣30设置在扎带本体1形成包覆管时的内壁上,卡扣30与扎带本体1的表面共同限定出卡孔31,卡扣30包括围边32和卡接斜快,围边32设置在扎带本体1形成包覆管时的内壁上,围边32与内壁间隔开以形成卡孔31,卡扣30在扎带本体1形成包覆管时的内壁上设置有卡接斜块33,即在卡孔31的内部形成有卡接斜块33,卡接斜块33朝向卡舌20的一端背离内壁的方向延伸,以使卡孔31朝向卡舌20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在插入方向上逐渐减小。
在将卡舌20插入到卡孔31中时,在配合板21上的卡脚22适于与卡接斜块33配合,从而将卡舌20与卡扣30配合连接,在配合板21上排布有多个卡脚22,可将卡舌20插入卡孔31的任意深度时将卡舌20与卡扣30配合连接,以满足对不同体积的线束或管路的包覆要求。
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舌20可通过按压配合板21,使配合板21产生弹性变形的方式,较为轻易地将卡舌20插入到卡孔31内或者从卡孔31内拆出,不但可提升扎带组件100的组装效率,还可方便售后服务,便于将线束和管路拆卸出以进行维修或更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扎带组件100的其他构成例如卡脚22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扎带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扎带本体,所述扎带本体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构造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上,所述第二卡接部构造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端上,每个所述第一卡接部适于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卡接部配合以使得扎带本体形成包覆线束或管路的包覆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扎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扎带本体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扎带本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扎带本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扎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扎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中的一个构造为卡舌,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中的另一个构造为与所述卡舌配合的卡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扎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限定出卡孔,所述卡舌包括:配合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配合板上的卡脚,所述卡脚适于在所述卡舌插入到所述卡孔内时与所述卡扣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扎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脚构造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在所述配合板上,多个所述卡脚沿所述卡舌的插入方向依次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扎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舌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第二端;
所述卡舌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连且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延伸,所述配合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相连且所述配合板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板和所述配合板的至少部分间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扎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距离在朝向靠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扎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孔朝向所述卡舌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在插入方向上逐渐减小。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扎带组件。
CN202220896884.3U 2022-04-18 2022-04-18 扎带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172619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96884.3U CN217261945U (zh) 2022-04-18 2022-04-18 扎带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96884.3U CN217261945U (zh) 2022-04-18 2022-04-18 扎带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61945U true CN217261945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77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96884.3U Active CN217261945U (zh) 2022-04-18 2022-04-18 扎带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619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68761B2 (en) Backrest of a motor vehicle seat
US7748673B2 (en) Hook for supporting shower curtain and shower curtain liner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ame
CA2344713C (en) Self-securing raceway end cap
US6536718B2 (en) Pressure plug for supporting electric cables
US5035645A (en) Bracket for terminal block
TW201400045A (zh) 帶扣
US20150329085A1 (en) Windscreen wiper strip support and windscreen wiper blade having same
CN217261945U (zh) 扎带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701932A (zh) 布线结构
US8322782B2 (en) Securing wire harness to a roof liner
US9051960B2 (en) Hook assembly
JP6002367B2 (ja) 合体ワイヤハーネス
CN206398185U (zh) 一种可调节固定卡扣
EP3187788B1 (en) Tube fastening structure
CN103945725A (zh) 绳紧固件
US20030135966A1 (en) Strap buckle
JPH0735269A (ja) 結束バンド
US8481869B2 (en) Take-up device for cable, cord and the like
KR200428606Y1 (ko) 급전선 일체형 슬림 클램프
US7494198B2 (en) Corner cover for a cabinet
CN217355107U (zh) 用于沙发中蛇簧安装的扣钉组件
CN218559794U (zh) 一种方便固定金属扎带
CN218120312U (zh) 冷柜
CN217696480U (zh) 把手和清洁工具
KR200387187Y1 (ko) 혁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