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59630U - 一种应用于充电桩的智能安全应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充电桩的智能安全应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59630U
CN217259630U CN202220327095.8U CN202220327095U CN217259630U CN 217259630 U CN217259630 U CN 217259630U CN 202220327095 U CN202220327095 U CN 202220327095U CN 217259630 U CN217259630 U CN 217259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hell
block
rotating shaft
bo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2709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荣森淋
蔡正委
李颖
汪兵
王正
宋楠
于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Zhuchuang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Zhuchuang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Zhuchuang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Zhuchuang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2709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59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59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596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充电桩的智能安全应急装置,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其中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其有益效果是,该应用于充电桩的智能安全应急装置,通过驱动电机工作,带动第三转轴和主动轮转动,借助履带,带动从动轮和第二转轴转动,从而带动扇叶转动,能够将外部空气通过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抽入第一壳体内部的电器元件中,再经透气孔抽出,对第一壳体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散热处理,通过设置保险栓,能够在电力过载温度过高时,自动断开,借助导电弹簧的弹力回弹,实现断触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充电桩的智能安全应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应用于充电桩的智能安全应急装置。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目前充电桩安全设施欠佳,因此需要一种充电桩的安全应急装置。
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车库的充电桩装置,公开号为:CN213383921U,公开日为:20210608,其装置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车库的充电桩装置,设置的加固装置提高了桩柱安装的稳定性,且易于安装拆卸,设置的门锁装置可以防止别人盗充。
但是,其装置仍存在弊端,其装置散热效果较差,影响装置的安全性,其装置未设置应急装置,无法对装置过载进行处理,进一步影响装置的安全性,其装置不便移动,无法对紧急情况进行处理,局限性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充电桩的智能安全应急装置,其具有散热效果好、局限性小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
(2)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应用于充电桩的智能安全应急装置,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一端通过轴承A套接在第一壳体一侧,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通过轴承B套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所述第三转轴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搭接有履带,所述第二转轴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有供电块和充电块,所述供电块设置有电线,电线表面设置有防护套,电线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电块,所述导电块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电弹簧,所述导电弹簧连接在充电块一侧,所述充电块内设置有保险栓。
使用本技术方案的一种应用于充电桩的智能安全应急装置时,通过驱动电机工作,带动第三转轴和主动轮转动,借助履带,带动从动轮和第二转轴转动,从而带动扇叶转动,能够将外部空气通过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抽入第一壳体内部的电器元件中,再经透气孔抽出,对第一壳体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散热处理,通过设置保险栓,能够在电力过载温度过高时,自动断开,借助导电弹簧的弹力回弹,实现断触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壳体底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壳体表面设置有透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块内设置有螺纹孔A,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表面套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套接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螺纹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底板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顶部固定连接有遮阳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一侧固定连接有合页,所述合页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表面套接有第三螺栓,所述第一壳体表面设置有螺纹孔B,所述第三螺栓螺纹连接在螺纹孔B内,所述第一壳体表面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内侧通过轴承C套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三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套接在第一转轴表面,所述第一挡板一侧固定连接卡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内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一壳体表面设置有荧光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表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内设置有操控面板,操控面板与驱动电机、电动推杆、充电块、供电块和温度感应器均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操控面板内部设置有定位系统和控制系统。
(3)有益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驱动电机工作,带动第三转轴和主动轮转动,借助履带,带动从动轮和第二转轴转动,从而带动扇叶转动,能够将外部空气通过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抽入第一壳体内部的电器元件中,再经透气孔抽出,对第一壳体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散热处理,通过设置保险栓,能够在电力过载温度过高时,自动断开,借助导电弹簧的弹力回弹,实现断触的目的;
2、通过设置透气孔,能够保障第一壳体内部空气流通,保障散热效果,通过设置螺纹孔A、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能够对支撑架进行安装拆卸,保障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设置遮阳板,能够在特殊天气中对装置进行保护;
3、通过设置第二挡板,能够对第一壳体内部进行开闭,方便对第一壳体内部进行修理检查,通过设置连接弹簧,能够对第一挡板位置进行限制,通过设置卡块和卡槽,能够对第一挡板进行固定,能够对第一壳体内部进行保护,通过设置荧光标,方便对装置进行标记查找,通过设置显示屏和操控面板,能够对装置内部电器元件进行观察和控制,方便对装置的控制,借助控制系统,可在使用者对信息进行录入后,解开对电动推杆的控制权限,借助万向轮,能够方便对装置进行移动,方便对紧急情况进行处理,通过设置定位系统,能够及时将装置寻回,减少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
1、支撑架;2、第一螺栓;3、支撑座;4、第二螺栓;5、支撑块;6、第一壳体;7、第二壳体;8、荧光标;9、显示屏;10、遮阳板;11、第一固定块;12、第二固定块;13、第三固定块;14、第一转轴;15、连接弹簧;16、第一挡板;17、卡块;18、卡槽;19、第三螺栓;20、第二转轴;21、扇叶;22、从动轮;23、履带;24、驱动电机;25、主动轮;26、第三转轴;27、第一过滤网;28、第二过滤网;29、充电块;30、导电弹簧;31、导电块;32、温度感应器;33、防护套;34、供电块;35、合页;36、第二挡板;37、底板;38、连接块;39、电动推杆;40、支撑板;41、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显然,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样式。
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充电桩的智能安全应急装置,包括支撑块5,支撑块5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6,第一壳体6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7,第二壳体7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4,通过驱动电机24工作,带动第三转轴26和主动轮25转动,借助履带23,带动从动轮22和第二转轴20转动,从而带动扇叶21转动,能够将外部空气通过第一过滤网27和第二过滤网28抽入第一壳体6内部的电器元件中,再经透气孔抽出,对第一壳体6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散热处理,驱动电机24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26,第三转轴26一端通过轴承A套接在第一壳体6一侧,第一壳体6和第二壳体7之间通过轴承B套接有第二转轴20,第二转轴20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轮22,第三转轴26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轮25,主动轮25和从动轮22之间搭接有履带23,第二转轴20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叶21,第一壳体6内部固定连接有供电块34和充电块29,供电块34设置有电线,电线表面设置有防护套33,电线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电块31,导电块31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电弹簧30,导电弹簧30连接在充电块29一侧,充电块29内设置有保险栓,通过设置保险栓,能够在电力过载温度过高时,自动断开,借助导电弹簧30的弹力回弹,实现断触的目的。
具体的,第一壳体6内设置有第二过滤网28,第二壳体7底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27,第一壳体6表面设置有透气孔,支撑块5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3,支撑块5内设置有螺纹孔A,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4,第二螺栓4表面套接有支撑架1,支撑架1内套接有第一螺栓2,第一螺栓2螺纹连接有底板37,底板37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8,连接块38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39,电动推杆39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0,底板37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41,第一壳体6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1,第一固定块11顶部固定连接有遮阳板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透气孔,能够保障第一壳体6内部空气流通,保障散热效果,通过设置螺纹孔A、第一螺栓2和第二螺栓4,能够对支撑架1进行安装拆卸,保障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设置遮阳板10,能够在特殊天气中对装置进行保护。
具体的,第一壳体6一侧固定连接有合页35,合页35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36,第二挡板36表面套接有第三螺栓19,第一壳体6表面设置有螺纹孔B,第三螺栓19螺纹连接在螺纹孔B内,第一壳体6表面设置有第二固定块12,第二固定块12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13,第三固定块13内侧通过轴承C套接有第一转轴14,第一转轴14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16,第一挡板16和第三固定块13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15,连接弹簧15套接在第一转轴14表面,第一挡板16一侧固定连接卡块17,第二固定块12内设置有卡槽18,第一壳体6表面设置有荧光标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挡板36,能够对第一壳体6内部进行开闭,方便对第一壳体6内部进行修理检查,通过设置连接弹簧15,能够对第一挡板16位置进行限制,通过设置卡块17和卡槽18,能够对第一挡板16进行固定,能够对第一壳体6内部进行保护,通过设置荧光标8,方便对装置进行标记查找。
具体的,第一壳体6表面设置有显示屏9,显示屏9内设置有操控面板,操控面板与驱动电机24、电动推杆39、充电块29、供电块34和温度感应器32均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操控面板内部设置有定位系统和控制系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显示屏9和操控面板,能够对装置内部电器元件进行观察和控制,方便对装置的控制,借助控制系统,可在使用者对信息进行录入后,解开对电动推杆39的控制权限,借助万向轮41,能够方便对装置进行移动,方便对紧急情况进行处理,通过设置定位系统,能够及时将装置寻回,减少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首先,将支撑架1卡在支撑块5一侧,借助第一螺栓2和第二螺栓4分别将支撑架1固定连接在底板37顶部和支撑块5一侧,先将支撑架1支撑固定即可。
当对装置使用时,可拉动第一挡板16,带动卡块17离开卡槽18,然后将电车充电器一头插入第二固定块12内,然后使用手机对显示屏9进行扫描并填写信息,填写信息后可对电动推杆39和内部系统进行通电,这时即可进行充电,使用时,通过显示屏9可观察第一壳体6内部温度具体数值,当温度较高时,可通过操控面板控制驱动电机24工作,带动第三转轴26和主动轮25转动,借助履带23,带动从动轮22和第二转轴20转动,从而带动扇叶21转动,能够将外部空气通过第一过滤网27和第二过滤网28抽入第一壳体6内部的电器元件中,再经透气孔抽出,对第一壳体6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散热处理,当装置内部过载时,会烧断保险栓,借助导电弹簧30回弹,实现断触即可。
若使用者电车因没电而停在较远处,可通过上述步骤,录入信息后,通过操控面板控制电动推杆39工作,控制支撑板40上升,并借助万向轮41移动至电车位置进行充电即可。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6)

1.一种应用于充电桩的智能安全应急装置,包括支撑块(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5)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6),所述第一壳体(6)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7),所述第二壳体(7)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4),所述驱动电机(24)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26),所述第三转轴(26)一端通过轴承A套接在第一壳体(6)一侧,所述第一壳体(6)和第二壳体(7)之间通过轴承B套接有第二转轴(20),所述第二转轴(20)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轮(22),所述第三转轴(26)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轮(25),所述主动轮(25)和从动轮(22)之间搭接有履带(23),所述第二转轴(20)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叶(21),所述第一壳体(6)内部固定连接有供电块(34)和充电块(29),所述供电块(34)设置有电线,电线表面设置有防护套(33),电线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电块(31),所述导电块(31)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电弹簧(30),所述导电弹簧(30)连接在充电块(29)一侧,所述充电块(29)内设置有保险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充电桩的智能安全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6)内设置有第二过滤网(28),所述第二壳体(7)底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27),所述第一壳体(6)表面设置有透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充电桩的智能安全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5)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3),所述支撑块(5)内设置有螺纹孔A,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4),所述第二螺栓(4)表面套接有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内套接有第一螺栓(2),所述第一螺栓(2)螺纹连接有底板(37),所述底板(37)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8),所述连接块(38)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39),所述电动推杆(39)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0),所述底板(37)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充电桩的智能安全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6)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1),所述第一固定块(11)顶部固定连接有遮阳板(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充电桩的智能安全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6)一侧固定连接有合页(35),所述合页(35)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36),所述第二挡板(36)表面套接有第三螺栓(19),所述第一壳体(6)表面设置有螺纹孔B,所述第三螺栓(19)螺纹连接在螺纹孔B内,所述第一壳体(6)表面设置有第二固定块(12),所述第二固定块(12)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13),所述第三固定块(13)内侧通过轴承C套接有第一转轴(14),所述第一转轴(14)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16),所述第一挡板(16)和第三固定块(13)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15),所述连接弹簧(15)套接在第一转轴(14)表面,所述第一挡板(16)一侧固定连接卡块(17),所述第二固定块(12)内设置有卡槽(18),所述第一壳体(6)表面设置有荧光标(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充电桩的智能安全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6)表面设置有显示屏(9),所述显示屏(9)内设置有操控面板,操控面板与驱动电机(24)、电动推杆(39)、充电块(29)、供电块(34)和温度感应器(32)均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操控面板内部设置有定位系统和控制系统。
CN202220327095.8U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应用于充电桩的智能安全应急装置 Active CN217259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27095.8U CN217259630U (zh)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应用于充电桩的智能安全应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27095.8U CN217259630U (zh)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应用于充电桩的智能安全应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59630U true CN217259630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55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27095.8U Active CN217259630U (zh)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应用于充电桩的智能安全应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596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46635U (zh) 一种散热防尘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17259630U (zh) 一种应用于充电桩的智能安全应急装置
CN214492576U (zh) 一种具有散热防盗功能的充电桩
CN219312556U (zh) 一种可过热保护的充电桩
CN216389836U (zh) 一种智能型电单车充电设备
CN214728275U (zh) 一种弱联网场景蓝牙通讯充电桩
CN113370822A (zh) 一种具有散热防雨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10400656U (zh) 一种充电桩温度检测报警装置
CN113771665A (zh) 可实现主动除湿的新能源充电桩
CN220594690U (zh) 一种具有监控功能的充电桩
CN219214760U (zh) 一种单插座型电瓶车充电桩
CN217994194U (zh) 一种四轮车用智能充电桩
CN214267382U (zh) 一种跳线散热的充电桩控制板
CN21347282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柱
CN213799317U (zh) 一种防碰撞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20930791U (zh) 一种充电桩监控设备
CN220076160U (zh) 一种降温防过热的充电桩
CN214849292U (zh) 一种充电桩调试用漏电保护装置
CN218929243U (zh) 一种户外使用安全性高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16733942U (zh) 一种具有遮雨功能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14728250U (zh) 一种充电桩防水防尘风冷散热柜
CN111845387B (zh) 一种电动车充电器防盗锁
CN215850805U (zh) 一种汽车充电桩降温保护装置
CN213109036U (zh) 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
CN216359918U (zh) 一体式电动车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Rong Senlin

Inventor after: Wang Zheng

Inventor after: Cai Zhengwei

Inventor after: Li Ying

Inventor after: Wang Bing

Inventor after: Song Nan

Inventor after: Yu Bing

Inventor before: Rong Senlin

Inventor before: Cai Zhengwei

Inventor before: Li Y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B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Zheng

Inventor before: Song Nan

Inventor before: Yu 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