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59565U - 燃气检测装置及燃气汽车 - Google Patents

燃气检测装置及燃气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59565U
CN217259565U CN202220792980.3U CN202220792980U CN217259565U CN 217259565 U CN217259565 U CN 217259565U CN 202220792980 U CN202220792980 U CN 202220792980U CN 217259565 U CN217259565 U CN 2172595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cylinder
wall
electrically connected
det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929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波
吴铁锋
邹振憾
裴金朋
周其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 Ltd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929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595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595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595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30Use of alternative fuels, e.g. biofuel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涉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气检测装置及燃气汽车,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液位变送器与信号连接器之间的插接件易松动而导致信号不良的技术问题。该燃气检测装置包括液位变送器、信号连接器、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第一线路的第一端用于与燃气瓶中的液位传感器电连接,其第二端与液位变送器电连接;第二线路的第一端与液位变送器电连接,第二线路的第二端通过转接组件与信号连接器电连接;信号连接器用于外部显示设备。此转接组件包括第一管体、第一柱体和第一套管,通过此结构能够使得液位变送器与信号连接器之间稳定连接。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液位变送器与信号连接器之间的插接件易松动而导致信号不良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燃气检测装置及燃气汽车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属于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检测装置及燃气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日益重视,使得天然气被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尤其是在汽车领域,天然气汽车以其低排放和抑制温室效应的特点被广泛应用。
相关技术中,为了便于驾驶人员观察汽车内的燃气量通常设置有液位变送器,此液位变送器的一端与汽车中燃气瓶中的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液位变送器与信号连接器之间通过插接件可拆卸的连接,并且此信号连接器与汽车的驾驶室仪表相接,由此使得液位变送器能够将汽车燃气瓶中燃气的液位信息传输至驾驶室仪表进行显示,从而便于驾驶人员及时了解燃气的量。
然而,相关技术中,液位变送器与信号连接器之间通过插接件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插接件松动,进而使得液位变送器与信号连接器断开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检测装置,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液位变送器与信号连接器之间的插接件易松动而导致信号不良的技术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
一种燃气检测装置,包括液位变送器、信号连接器、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
所述第一线路的第一端用于与燃气瓶中的液位传感器电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液位变送器电连接;
所述第二线路的第一端与所述液位变送器电连接,所述第二线路的第二端通过转接组件与所述信号连接器电连接;所述信号连接器用于连接外部显示设备;
所述转接组件包括第一管体、第一柱体以及第一套管,所述第一管体上设置有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信号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柱体上设置有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与所述第二线路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柱体插设在所述第一管体内,以使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二插接件配合;
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上具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柱体上,且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配合;所述第一柱体上具有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套管远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具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抵顶在所述第一止挡部背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侧;
所述第一套管外壁具有第一扭转部,所述第一扭转部用于与预定扳手配合。
本公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转接组件使得液位变送器与信号连接器实现稳定的电连接,该转接装置包括第一管体、第一柱体和第一套管,第一管体通过第一插接件与信号连接器电连接,第一柱体通过第二插接件与第二线路电连接,第二线路与液位变送器电连接,即第一柱体与液位变送器电连接,由此通过转接组件实现液位变送器与信号连接器的电连接。同时,通过将第一套管套设在第一柱体上,且第一柱体上设置第一止挡部,第一套管上设置有第二止挡部,第二止挡部抵顶在第一止挡部的一侧,从而使得第一套管稳定的卡于第一柱体上;另外,通过在第一套管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在第一管体的外壁上设置第一外螺纹,且第一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相配合,使得第一套管与第一管体之间通过螺纹固定相接,即实现了第一管体、第一柱体和第一套管的之间的稳定连接。同时,第一套管的外壁上具有第一扭转部,此第一扭转部用于与预定扳手配合,即通过预定扳手卡于第一扭转部处将第一套管拧于第一管体上,且在预定扳手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套管与第一管体之间的拧紧力比较均匀,从而使得第一套管与第一管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定且不易出现松动,由此使得第一管体、第一柱体和第一套管能够更加稳定的连接在一起,进而实现了液位变送器与信号连接器之间的稳定连接。因此,通过设置此转接组件使得液位变送器与信号连接器之间能够稳定的连接,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液位变送器与信号连接器之间的插接件易松动而导致信号不良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实施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在垂直于其中心线的截面中呈正六边形状,以构成所述第一扭转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插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套管背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柱体具有插设在所述第一套管内的第一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套管外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止挡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段上的环形凸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管体朝向所述第一柱体的一端与所述环形凸缘抵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套管包括外周壁,所述外周壁的两端均为开口,所述第二止挡部盖设于所述外周壁远离所述第一管体一端的开口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燃气检测装置还包括燃气检测器和报警器,所述燃气检测器和报警器与所述液位变送器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燃气检测装置还包括导电线,所述导电线包括第一导电端、第二导电端和第三导电端;
所述第一导电端设置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上设置有第三插接件,所述第三插接件与所述第一导电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套管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
所述第二导电端设置有第二柱体,所述第二柱体上设置有第四插接件,所述第四插接件与所述第二导电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柱体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配合,所述第二柱体上具有第三止挡部,所述第二套管远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具有第四止挡部,第四止挡部抵顶在第三止挡部背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套管外壁具有第二扭转部,所述第二扭转部用于与预定扳手配合;
所述第三导电端均设置有第三管体,所述第三管体上设置有第五插接件,所述第五插接件与所述第三导电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管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外螺纹;
所述报警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柱体,所述第三柱体上设置有第六插接件,所述第六插接件与所述报警器电连接;所述第三柱体的外部套设有第三套管,第三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内螺纹,所述第三内螺纹与所述第三外螺纹相配合,所述第二柱体上具有第五止挡部,所述第二套管远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具有第六止挡部,第六止挡部抵顶在第五止挡部背离所述第三管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三套管外壁具有第三扭转部,所述第三扭转部用于与预定扳手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电线包括第一分线和第二分线,第一分线的一端与第二分线相接,其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导电端;所述第二分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电端,其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三导电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壁在垂直于其中心线的截面中呈正六边形状,以构成所述第二扭转部;所述第三套管的外壁在垂直于其中心线的截面中呈正六边形状,以构成所述第三扭转部。
一种天然气汽车,包括燃气检测装置,所述燃气检测装置为以上任一项所述的燃气检测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燃气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转接组件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导电线;
100、液位变送器;
200、信号连接器;
300、第一线路;
400、第二线路;
500、转接组件;510、第一管体;511、第一分管体;512、第二分管体;513、第一插接件;520、第一柱体;521、第二插接件;522、第一段; 523、第二段;524、第一止挡部;530、第一套管;531、第二止挡部;
600、燃气检测器;
700、第二管体;710、第二柱体;720、第二套管;
800、第三管体;810、第三柱体;820、第三套管;
900、燃气瓶;910、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日益重视,使得天然气被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尤其是在汽车领域,天然气汽车以其低排放和抑制温室效应的特点被广泛应用。
相关技术中,为了便于驾驶人员观察汽车内的燃气量通常设置有液位变送器,此液位变送器的一端与汽车中燃气瓶中的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液位变送器与信号连接器之间通过插接件可拆卸的连接,并且此信号连接器与汽车的驾驶室仪表相接,由此使得液位变送器能够将汽车燃气瓶中燃气的液位信息传输至驾驶室仪表进行显示,从而便于驾驶人员及时了解燃气的量。
然而,相关技术中,液位变送器与信号连接器之间通过插接件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插接件松动,进而使得液位变送器与信号连接器断开连接。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检测装置,该燃气检测装置通过设置转接组件使得液位变送器与信号连接器实现稳定的电连接,该转接装置包括第一管体、第一柱体和第一套管,第一管体通过第一插接件与信号连接器电连接,第一柱体通过第二插接件与第二线路电连接,第二线路与液位变送器电连接,即第一柱体与液位变送器电连接,由此通过转接组件实现液位变送器与信号连接器的电连接。同时,通过将第一套管套设在第一柱体上,且第一柱体上设置第一止挡部,第一套管上设置有第二止挡部,第二止挡部抵顶在第一止挡部的一侧,从而使得第一套管稳定的卡于第一柱体上;另外,通过在第一套管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在第一管体的外壁上设置第一外螺纹,且第一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相配合,使得第一套管与第一管体之间通过螺纹固定相接,即实现了第一管体、第一柱体和第一套管的之间的稳定连接。同时,第一套管的外壁上具有第一扭转部,此第一扭转部用于与预定扳手配合,即通过预定扳手卡于第一扭转部处将第一套管拧于第一管体上,且在预定扳手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套管与第一管体之间的拧紧力比较均匀,从而使得第一套管与第一管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定且不易出现松动,由此使得第一管体、第一柱体和第一套管能够更加稳定的连接在一起,进而实现了液位变送器与信号连接器之间的稳定连接。因此,通过设置此转接组件使得液位变送器与信号连接器之间能够稳定的连接,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液位变送器与信号连接器之间的插接件易松动而导致信号不良的技术问题。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至图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气检测装置,包括液位变送器100、信号连接器200、第一线路300和第二线路400,第一线路 300的第一端用于与燃气瓶900中的液位传感器910电连接,其第二端与液位变送器100电连接;第二线路400的第一端与液位变送器100电连接,第二线路400的第二端通过转接组件500与信号连接器200电连接;信号连接器200用于连接外部显示设备;转接组件500包括第一管体510、第一柱体520以及第一套管530,第一管体510上设置有第一插接件513,第一插接件513与信号连接器200电连接,第一柱体520上设置有第二插接件521,第二插接件521与第二线路400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柱体520 插设在第一管体510内,以使第一插接件513与第二插接件521配合;第一管体510的外壁上具有第一外螺纹,第一套管530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套管530套设在第一柱体520上,且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配合;第一柱体520上具有第一止挡部524,第一套管530远离第一管体510的一端具有第二止挡部531,第二止挡部531抵顶在第一止挡部524 背离第一管体510的一侧;第一套管530外壁具有第一扭转部,第一扭转部用于与预定扳手配合。
其中,液位变送器100是可以将液位传感器910采集到的气瓶中的燃气的液位变化信息转换成标准电流信号,此电流信号通过信号连接器200 传至外部显示设备上,从而使得用户能够及时了解气瓶中燃气的量。
示例性地,液位变送器100上可以设置有第一电线连接头和第二电线连接头,第一电线连接头与第一线路300的第一端电连接,即第一线路300 通过此第一电线连接头与液位变送器100电连接,第二电线连接头与第二电路的第一端电连接,即第二线路400通过此第二电线连接头与液位变送器100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柱体520可以呈圆柱状结构,同时,第一柱体520 朝向第二管体700的一端设置有导电孔,此导电孔可以为多个。
另外,第一柱体520靠近液位变送器100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插接件521。第二插接件521可以呈管状,且第二插接件521朝向液位变送器100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第二插接口,第二线路400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插接口插入第二插接件521内,从而实现第二插接件521与第二线路400电连接,即实现了第一柱体520与液位变送器100之间的电连接。
另外,第一柱体520上设置有第一止挡部524,此第一止挡部524与第一柱体520之间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可拆卸结构。第一止挡部524 可以呈块状,且第一止挡部524可以设置于第一柱体520的上端面、侧端面或下端面,此第一止挡部524用于与第一套管530相接,从而对第一套管530起到限位的作用。
示例性地,第一套管530可以包括外周壁,外周壁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同时,外周壁的两端可以均为开口,其中外周壁远离第一管体510 的一端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止挡部531,此第二止挡部531可以为片状,其封盖于此开口处,且此第二止挡部531抵顶在第一止挡部524背离第一管体510的一侧,从而对第一套管530起到限位的作用,即将第一套管530 限定至第一柱体520的外部,进而使得第一套管530与第一柱体520之间相连接。第一柱体520的一端位于第一套管530内,且第一柱体520的此端部的外壁与第一套管530的内壁之间形成容纳腔。另外,第二止挡部531上还可以设置有通孔,通过设置此通孔使得第二插接件521能够穿过第二止挡部531并与第二线路400电连接。
另外,第一套管530的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一扭转部,此第一扭转部可以包括多个凸棱,此凸棱的结构与预定的扳手相配合,从而使得预定的扳手能够卡于扭转部上带动套管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管体510可以包括相接的第一分管体511和第二分管体512。第一分管体511靠近第一柱体520设置,第二分管体512位于第一分管体511远离第一柱体520的一侧。
示例性地,第一分管体511的一端设置有管口,此管口的结构与第一柱体520一端部的结构相配合合,使得第一柱体520的此端部能够插入此管口内,同时第一分管体511位于上述第一柱体520的外壁与第一套管530 的内壁之间形成容纳腔内。并且,此管口内设置有导电针,此导电针的结构与第一柱体520处的导电孔的结构相配合,使得导电针能够插入导电孔内,同时导线针的数量可以与导线孔的数量相一致,从而使得第一分管体 511与第一柱体520之间实现电连接,即使得第二线路400与信号连接器 200之间实现电连接。
另外,第一分管体511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此外螺纹与第一套管 530的内螺纹相配合,使得第一套管530与第一分管体511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套管530与第一管体510之间实现稳定连接。同时,由于第一套管530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扭转部,此第一扭转部用于与预定扳手相配合,由此可以采用预定扳手将第一套管530拧紧于第一管体510 上,即通过将预定扳手卡于第一扭转部处,并转动预定扳手从而将第一套管530拧于第一管体510上,在预定扳手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套管530与第一管体510之间的拧紧力比较均匀,从而使得第一套管530与第一管体510 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定且不易出现松动,进而使得第一管体510、第一柱体520和第一套管530能够更加稳定的连接在一起。
示例性地,第二分管体512上设置有第一插接件513,第一插接件513 可以呈管状,且第一插接件513朝向信号连接器200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第一插接口。
信号连接器200可以包括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信号接头和信号连接线,信号连接线的一端与CAN信号接头相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第一插接口插入第一插接件513内,从而实现第一插接件513与信号连接器200的电连接,即实现了第一管体510与信号连接器200之间的电连接。且信号连接器200与外部显示设备电连接,此外部显示设备可以为驾驶室内的仪表,也可以为电脑显示屏。
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检测装置,通过设置转接组件500使得液位变送器100与信号连接器200实现稳定的电连接,该转接装置包括第一管体510、第一柱体520和第一套管530,第一管体510通过第一插接件513与信号连接器200电连接,第一柱体520通过第二插接件521与第二线路400电连接,第二线路400与液位变送器100电连接,即第一柱体520与液位变送器100电连接,由此通过转接组件500实现液位变送器100与信号连接器200的电连接。同时,通过将第一套管530套设在第一柱体520上,且第一柱体520上设置第一止挡部524,第一套管530上设置有第二止挡部 531,第二止挡部531抵顶在第一止挡部524的一侧,从而使得第一套管 530稳定的卡于第一柱体520上。另外,通过在第一套管530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在第一管体510的外壁上设置第一外螺纹,且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相配合,使得第一套管530与第一管体510之间通过螺纹固定相接,即实现了第一管体510、第一柱体520和第一套管530的之间的稳定连接。同时,第一套管530的外壁上具有第一扭转部,此第一扭转部用于与预定扳手配合,即通过预定扳手卡于第一扭转部处将第一套管530 拧于第一管体510上,且在预定扳手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套管530与第一管体510之间的拧紧力比较均匀,从而使得第一套管530与第一管体510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定且不易出现松动,由此使得第一管体510、第一柱体 520和第一套管530能够更加稳定的连接在一起,进而实现了液位变送器 100与信号连接器200之间的稳定连接。因此,通过设置此转接组件500 使得液位变送器100与信号连接器200之间能够稳定的连接,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液位变送器100与信号连接器200之间的插接件易松动而导致信号不良的技术问题。
示例性地,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转接组件500爆炸结构示意图。继续参照图2,第一柱体520可以包括第一段522和第二段523,第一段 522插设于第一套管530内,第二段523位于第一套管530外。
可以理解为,第二段523靠近第一管体510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段522,第二段523靠近液位变送器100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插接件521。
第一段522可以呈柱状,且第一段522位于第一套管530内,同时第一段522的外周面与第一套管530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从间隙形成容纳腔。同时,第一段522处设置有导电孔,此导电孔可以为多个。
同时,第一段522的结构与第一分管体511的管口的结构相配合,使得第一段522能够插入此管口内,同时第一分管体511位于上述容纳腔内。并且,此管口内设置有导电针,此导电针的结构与第一段522处的导电孔的结构相配合,使得导电针能够插入导电孔内,同时导线针的数量可以与导线孔的数量相一致,从而使得第一分管体511与第一柱体520之间实现电连接,进而使得第二线路400与信号连接器200之间实现电连接。
第二段523可以呈柱状结构,且第二段523的端面上可以设置有第一止挡部524,此第一止挡部524可以呈环形凸缘状,其中,第一管体510 朝向第一柱体520的一端与此环形凸缘相抵接,从而使得第一止挡部524 对第一管体510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避免第一管体510与第一段522之间插接过劲,从而导致导电针的损坏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套管530的外壁在垂直于中心线的截面呈正六边形状,以构成第一扭转部。
可以理解为,第一套管530的外周壁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六个凸棱,相邻两凸棱之间连接呈平面,从而使得一套管的外壁在垂直于中心线的截面呈正六边形,例如第一套管530可以为六角螺母状。通过将第一套管530 设置为此结构,能够便于使用扳手对其进行拧紧操作,且此扳手可以为采用扭力扳手,此扭力扳手可以预设拧紧力矩,由此不仅能够使得第一套管 530与第一管体510之间的拧紧力比较均匀,还能够避免拧紧力过大或过小,从而使得第一套管530与第一管体510之间能够稳定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燃气检测装置还包括燃气检测器600和报警器,燃气检测器和报警器与液位变送器100电连接。此燃气检测器600可以为感应探头,感应探头可以采集燃气瓶900端的燃气浓度,此燃气浓度信息传送给液位变送器100,液位变送器100将相关信息转化为CAN信号,CAN 信号再通过信号连接器200传送给驾驶室仪表进行液位显示,并控制报警器进行报警,从而使得用户能够及时处理燃气泄漏的问题,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燃气检测装置还包括导电线10,导电线10包括第一导电端、第二导电端和第三导电端。
其中,第一导电端设置有第二管体700,第二管体700上设置有第三插接件,第三插接件与第一导电端电连接,第二管体700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二管体700与第一套管530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
示例性地,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燃气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继续参照图1,导电线10包括第一分线和第二分线,第一分线的一端与第二分线相接,其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导电端;第二分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电端,其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导电端。
示例性地,第二管体700可以包括相接的第三分管体和第四分管体。第三分管体靠近第一柱体520设置,第四分管体位于第三分管体远离第一柱体520的一侧。
第三分管体的一端设置有管口,此管口的结构与第一柱体520一端部的结构相配合,使得第一柱体520的此端部能够插入此管口内,同时第三分管体位于上述容纳腔内。并且,此管口内设置有导电针,此导电针的结构与第一柱体520处的导电孔的结构相配合,使得导电针能够插入导电孔内,同时导线针的数量可以与导线孔的数量相一致,从而使得第三分管体与第一柱体520之间实现电连接,即使得第二线路400与第一导电端实现电连接。
另外,第三分管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此外螺纹与第一套管530 的内螺纹相配合,使得第一套管530与第三分管体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套管530与第二管体700之间实现稳定连接。同时,由于第一套管530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扭转部,此第一扭转部用于与预定扳手相配合,由此可以采用预定扳手将第一套管530拧紧于第二管体700上,即通过将预定扳手卡于第二扭转部处,并转动预定扳手从而将第一套管530 拧于第二管体700上,在预定扳手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套管530与第二管体 700之间的拧紧力比较均匀,从而使得第一套管530与第二管体700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定且不易出现松动,进而使得第二管体700、第一柱体520 和第一套管530能够更加稳定的连接在一起。
示例性地,第二管体700上设置有第三插接件,第三插接件可以呈管状,且第三插接件朝向第一导电端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第三插接口。第一导电端通过第三插接口插入第三插接件内,从而实现第三插接件与第一导电端的电连接,即实现了第一导电端与液位变送器100之间的电连接。
第二导电端设置有第二柱体710,第二柱体710上设置有第四插接件,第四插接件与第二导电端电连接;第二柱体710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套管 720,第二套管720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相配合,第二柱体710上具有第三止挡部,第二套管720远离第一管体 510的一端具有第四止挡部,第四止挡部抵顶在第三止挡部背离第一管体 510的一侧;且第二套管720外壁具有第二扭转部,第二扭转部用于与预定扳手配合。
示例性地,第二导电端上的第二柱体710可以呈圆柱状结构,同时,第二柱体710上有导电孔,此导电孔可以为多个。
另外,第二柱体710靠近第二导电端的一端连接有第四插接件。第四插接件可以呈管状,且第四插接件朝向第二导电端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第四插接口,第二导电端通过第四插接口插入第四插接件内,从而实现第四插接件与第二导电端的电连接,即实现了第二柱体710与第二导电端之间的电连接。
另外,第二柱体710上设置有第三止挡部,此第三止挡部与第二柱体 710之间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可拆卸结构。第三止挡部可以呈块状,且第三止挡部可以设置于第二柱体710的上端面、侧端面或下端面,此第三止挡部用于与第二套管720相接,从而对第二套管720起到限位的作用。
示例性地,第二套管720可以包括外周壁,外周壁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此外周壁罩设于第二柱体710的外周,且外周壁的内侧壁与第二柱体710靠近第一管体510的一端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从而使得此外周壁与第二柱体710之间形成容纳腔。同时,外周壁的两端可以均为开口,其中外周壁远离第一管体510的一端的开口处设置有第四止挡部,此第四止挡部可以为片状,其封盖于此开口处,且此第四止挡部抵顶在第三止挡部背离第一管体510的一侧,从而对第二套管720起到限位的作用,即将第二套管720限定至第二柱体710的外部,进而使得第二套管720与第二柱体710 之间相连接。另外,第四止挡部上还可以设置有通孔,通过设置此通孔使得第四插接件能够穿过第四止挡部并与第二导电端电连接。
另外,第二套管720的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二扭转部。示例性地,第二套管720的外壁在垂直于其中心线的截面中呈正六边形状,以构成所述第二扭转部。
本实施例中,第三导电端设置有第三管体800,第三管体800上设置有第五插接件,第五插接件与第三导电端电连接,第三管体800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外螺纹。
燃气检测器6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柱体810,第三柱体810上设置有第六插接件,第六插接件与燃气检测器600电连接;第三柱体810的外部套设有第三套管820,第三套管820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内螺纹,第三内螺纹与第三外螺纹相配合,第三柱体810上具有第五止挡部,第二套管720 远离第一管体510的一端具有第六止挡部,第六止挡部抵顶在第五止挡部背离第三管体800的一侧;且第三套管820外壁具有第三扭转部,第三扭转部用于与预定扳手配合。
示例性地,第三柱体810可以呈圆柱状结构,同时,第三柱体810朝向第三管体800的一端设置有导电孔,此导电孔可以为多个。
另外,第三柱体810靠近燃气检测器600的一端连接有第六插接件。第六插接件可以呈管状,且第六插接件朝向燃气检测器600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第六插接口,燃气检测器600上的电线通过第六插接口插入第六插接件内,从而实现第六插接件与燃气检测器600的电连接,即实现了第三柱体810与燃气检测器600之间的电连接。
另外,第三柱体810上设置有第五止挡部,此第五止挡部与第三柱体 810之间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可拆卸结构。第五止挡部可以呈块状,且第五止挡部可以设置于第三柱体810的上端面、侧端面或下端面,此第五止挡部用于与第三套管820相接,从而对第二套管720起到限位的作用。
示例性地,第三套管820可以包括外周壁,外周壁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此外周壁罩设于第三柱体810的外周,且外周壁的内侧壁与第三柱体810靠近第三管体800的一端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从而使得此外周壁与第三柱体810之间形成容纳腔。同时,外周壁的两端可以均为开口,其中外周壁远离第三管体800的一端的开口处设置有第六止挡部,此第六止挡部可以为片状,其封盖于此开口处,且此第六止挡部抵顶在第五止挡部背离第一管体510的一侧,从而对第三套管820起到限位的作用,即将第三套管820限定至第三柱体810的外部,进而使得第三套管820与第三柱体810 之间相连接。另外,第六止挡部上还可以设置有通孔,通过设置此通孔使得第五插接件能够穿过第六止挡部并与燃气检测器600电连接。
另外,第三套管820的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三扭转部。示例性地,第三套管820的外壁在垂直于其中心线的截面中呈正六边形状,以构成所述第三扭转部。
示例性地,第三管体800可以包括相接的第五分管体和第六分管体。第五分管体靠近第三柱体810设置,第六分管体位于第五分管体远离第三柱体810的一侧。
第五分管体的一端设置有管口,此管口的结构与第三柱体810一端部的结构相配合,使得第三柱体810的此端部能够插入此管口内。并且,此管口内设置有导电针,此导电针的结构与第一柱体520处的导电孔的结构相配合,使得导电针能够插入导电孔内,同时导线针的数量可以与导线孔的数量相一致,从而使得第五分管体与第三柱体810之间实现电连接,即使得燃气检测器600与第三导电端实现电连接。
另外,第五分管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此外螺纹与第三套管820 的内螺纹相配合,使得第三套管820与第五分管体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从而使得第三套管820与第三管体800之间实现稳定连接。同时,由于第三套管820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扭转部,此第三扭转部用于与预定扳手相配合,由此可以采用预定扳手将第三套管820拧紧于第三管体800上,即通过将预定扳手卡于第三扭转部处,并转动预定扳手从而将第三套管820 拧于第三管体800上,在预定扳手的作用下使得第三套管820与第三管体 800之间的拧紧力比较均匀,从而使得第三套管820与第三管体800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定且不易出现松动,进而使得第三管体800、第三柱体810 和第三套管820能够更加稳定的连接在一起。
基于上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燃气检测装置通过设置转接组件500 使得液位变送器100与信号连接器200实现稳定的电连接,该转接装置包括第一管体510、第一柱体520和第一套管530,第一管体510通过第一插接件513与信号连接器200电连接,第一柱体520通过第二插接件521 与第二线路400电连接,第二线路400与液位变送器100电连接,即第一柱体520与液位变送器100电连接,由此通过转接组件500实现液位变送器100与信号连接器200的电连接。同时,通过将第一套管530套设在第一柱体520上,且第一柱体520上设置第一止挡部524,第一套管530上设置有第二止挡部531,第二止挡部531抵顶在第一止挡部524的一侧,从而使得第一套管530稳定的卡于第一柱体520上;另外,通过在第一套管530 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在第一管体510的外壁上设置第一外螺纹,且第一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相配合,使得第一套管530与第一管体510之间通过螺纹固定相接,即实现了第一管体510、第一柱体520和第一套管530 的之间的稳定连接。同时,第一套管530的外壁上具有第一扭转部,此第一扭转部用于与预定扳手配合,即通过预定扳手卡于第一扭转部处将第一套管530拧于第一管体510上,且在预定扳手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套管530 与第一管体510之间的拧紧力比较均匀,从而使得第一套管530与第一管体510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定且不易出现松动,由此使得第一管体510、第一柱体520和第一套管530能够更加稳定的连接在一起,进而实现了液位变送器100与信号连接器200之间的稳定连接。因此,通过设置此转接组件500使得液位变送器100与信号连接器200之间能够稳定的连接,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液位变送器100与信号连接器200之间的插接件易松动而导致信号不良的技术问题。同时,还设置有燃气检测器600,通过此燃气检测器600使得用户能够及时处理燃气泄漏的问题,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燃气汽车,其包括燃气检测装置,所述燃气检测装置为以上所述的燃气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此燃气检测装置,能够将燃气瓶900内的燃气量传送至驾驶室内的仪表上,使得驾驶员能够及时了解燃气的量。同时,还设置有燃气检测器600,通过此燃气检测器600使得用户能够及时处理燃气泄漏的问题,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地,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燃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位变送器、信号连接器、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
所述第一线路的第一端用于与燃气瓶中的液位传感器电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液位变送器电连接;
所述第二线路的第一端与所述液位变送器电连接,所述第二线路的第二端通过转接组件与所述信号连接器电连接;所述信号连接器用于连接外部显示设备;
所述转接组件包括第一管体、第一柱体以及第一套管,所述第一管体上设置有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信号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柱体上设置有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与所述第二线路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柱体插设在所述第一管体内,以使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二插接件配合;
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上具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柱体上,且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配合;所述第一柱体上具有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套管远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具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抵顶在所述第一止挡部背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侧;
所述第一套管外壁具有第一扭转部,所述第一扭转部用于与预定扳手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在垂直于其中心线的截面中呈正六边形状,以构成所述第一扭转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套管背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柱体具有插设在所述第一套管内的第一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套管外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止挡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段上的环形凸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朝向所述第一柱体的一端与所述环形凸缘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包括外周壁,所述外周壁的两端均为开口,所述第二止挡部盖设于所述外周壁远离所述第一管体一端的开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燃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检测装置还包括燃气检测器和报警器,所述燃气检测器和报警器与所述液位变送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检测装置还包括导电线,所述导电线包括第一导电端、第二导电端和第三导电端;
所述第一导电端设置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上设置有第三插接件,所述第三插接件与所述第一导电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套管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
所述第二导电端设置有第二柱体,所述第二柱体上设置有第四插接件,所述第四插接件与所述第二导电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柱体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配合,所述第二柱体上具有第三止挡部,所述第二套管远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具有第四止挡部,第四止挡部抵顶在第三止挡部背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套管外壁具有第二扭转部,所述第二扭转部用于与预定扳手配合;
所述第三导电端设置有第三管体,所述第三管体上设置有第五插接件,所述第五插接件与所述第三导电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管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外螺纹;
所述报警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柱体,所述第三柱体上设置有第六插接件,所述第六插接件与所述报警器电连接;所述第三柱体的外部套设有第三套管,第三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内螺纹,所述第三内螺纹与所述第三外螺纹相配合,所述第二柱体上具有第五止挡部,所述第二套管远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具有第六止挡部,第六止挡部抵顶在第五止挡部背离所述第三管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三套管外壁具有第三扭转部,所述第三扭转部用于与预定扳手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电线包括第一分线和第二分线,第一分线的一端与第二分线相接,其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导电端;所述第二分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电端,其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三导电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燃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壁在垂直于其中心线的截面中呈正六边形状,以构成所述第二扭转部;所述第三套管的外壁在垂直于其中心线的截面中呈正六边形状,以构成所述第三扭转部。
10.一种燃气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气检测装置,所述燃气检测装置为以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燃气检测装置。
CN202220792980.3U 2022-04-07 2022-04-07 燃气检测装置及燃气汽车 Active CN2172595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92980.3U CN217259565U (zh) 2022-04-07 2022-04-07 燃气检测装置及燃气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92980.3U CN217259565U (zh) 2022-04-07 2022-04-07 燃气检测装置及燃气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59565U true CN217259565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73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92980.3U Active CN217259565U (zh) 2022-04-07 2022-04-07 燃气检测装置及燃气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595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90167B (zh) 具有实时检测接地状态和报警功能的电器柜接地装置
CN217259565U (zh) 燃气检测装置及燃气汽车
JP4884059B2 (ja) 計器用バイパス端子構造及び接続端子構造
CN101562300B (zh) 一种便于测试的防误插锁紧电连接器
CN201758153U (zh) 一种电池柜的接地结构及具有该接地结构的电池柜
CN111740270B (zh) 高温耐辐照防水tnc转接m5插座的接插件转接头
CN201160157Y (zh) 一种转接头防水装置
CN211061587U (zh) 一种可带电操作的电压传感器
CN210926423U (zh) 一种电连接器的外壳
CN204535814U (zh) 一种燃油中水位监测装置
CN114019425A (zh) 矿用高压电缆接头自动诊断装置及其诊断方法
CN209675596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动力传输连接器
CN201466347U (zh) 一种防误插锁紧电连接器
CN211655243U (zh) 一种yf01型混合接插件
CN207743501U (zh) 一种可更换式终端设备同轴连接器
CN207096802U (zh) 一种汽车故障诊断仪插头及汽车故障诊断仪
CN205231365U (zh) 一种电缆连接插头紧固装置
CN218822938U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的压力传感器
CN211045744U (zh) 一种快捷接线的连接器
CN214154930U (zh) 一种传感器静电释放结构
CN212905328U (zh) 蓄电池电量传感器
CN214895555U (zh) 电气安装改造用电安全检测装置
CN218160854U (zh) 一种安全接地装置
CN214013194U (zh) 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组件与电气设备
CN217606059U (zh) 一种防短路直流测量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04

Address after: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