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13194U - 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组件与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组件与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13194U
CN214013194U CN202022941411.4U CN202022941411U CN214013194U CN 214013194 U CN214013194 U CN 214013194U CN 202022941411 U CN202022941411 U CN 202022941411U CN 214013194 U CN214013194 U CN 2140131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cable
channel
main body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4141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雪峰
向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Amp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Amp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Amp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Amp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4141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131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131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131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组件与电气设备,电缆连接装置包括套管、第一导电件与连接件,套管具有轴向的第一通道与径向的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连通;第一导电件位于第一通道内;连接件插接在第二通道内,且与第一导电件可拆卸地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连接装置包括套管、第一导电与连接件,连接件与套管连接,并能够沿套管的径向固定第一导电件,从而增加第一导电件的固定位置,避免第一导电件相对套管偏离设定的位置,保证电缆与电气设备之间的连接效果。

Description

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组件与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连接领域,尤其是涉及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组件与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电气设备的连接。通常,电缆通过电缆接头等连接装置与电气设备连接,其中,电缆接头包括外部的套管与内部的导电件,导电件用于与电缆的芯线连接,相关技术中,导电件通过粘接、卡接等方式与套管连接,容易相对套管发生偏离,影响电缆与电气设备之间的连接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缆连接装置,能够减少接触不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应用上述电缆连接装置的电缆连接组件与电气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缆连接装置,包括:
套管,具有轴向的第一通道与径向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第一导电件,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
连接件,插接在所述第二通道内,且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可拆卸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连接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电缆连接装置包括套管、第一导电与连接件,连接件与套管连接,并能够沿套管的径向固定第一导电件,从而增加第一导电件的固定位置,避免第一导电件相对套管偏离设定的位置,保证电缆与电气设备之间的连接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包括:
主体部,插接在所述第一通道内,具有沿所述主体部的轴向贯通的第三通道;
导电部,插接在所述第三通道内,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可拆卸地连接,第二端用于与外部的测试电缆可拆卸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电件具有螺纹孔,所述导电部的所述第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
所述连接件还包括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并露出所述第二端,所述操作部用于被操作以驱动所述导电部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端具有供所述测试电缆插入的安装孔;
所述连接件还包括锁止部,所述锁止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端,且所述锁止部的端部能够伸入至所述安装孔,以将所述测试电缆挤压在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包括:
主体部,插接在所述第一通道内;
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可拆卸地连接;
封帽,连接于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导电件的另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导电件的另一端,所述封帽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在所述封帽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离后露出,用于被操作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操作部为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上的内六角孔;
和/或,所述操作部为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面上的至少一对平行设置的操作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沿靠近至远离所述第一导电件的方向,所述第一通道的直径逐渐增加,所述主体部为对应所述第一通道设置的锥台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缆连接组件,包括:
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
电缆,所述电缆的芯线位于在所述第一通道中,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导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电气设备,包括:
机柜;
所述的电缆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机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连接装置与电缆连接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电缆连接装置与电缆处于分解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连接件与测试电缆连接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导电部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缆连接装置与电缆连接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电缆连接装置与电缆处于分解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7为图5中主体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的剖视图;
图8为图5中第二连接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连接装置包括套管100、第一导电件200与连接件300,其中,第一导电件200位于套管100内部,用于与电缆导电连接。连接件300与套管100连接,并能够沿套管100的径向固定第一导电件200,从而增加第一导电件200的固定位置,避免第一导电件200相对套管100偏离设定的位置,保证电缆与电气设备之间的连接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电缆连接装置可以是直插式接头,故套管100可以近似为圆柱体结构,其内部具有沿轴向的第一通道110,该第一通道110作为套管100的主要内腔,用于导电件等构件的放置与安装,以及电缆芯线的插入。此外,套管100还具有第二通道120,第二通道沿套管100的径向设置,一端(例如图示的右端)与第一通道连通,另一端(例如图示的左端)在套管100上形成开口。
第一导电件200位于第一通道110内,能够与电缆导电连接。具体的,电缆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二导电件500,第二导电件500通过第一螺纹紧固件510与第一导电件200连接,从而使二者处于导通状态。第二导电件500具有接线孔520,第二螺纹紧固件530与第二导电件500连接,且第二螺纹紧固件530的端部能够伸入至接线孔520,以将芯线610挤压在接线孔520的腔壁上,从而对芯线610进行挤压固定,如此,第二导电件500可以限制芯线610 的位移,第二螺纹紧固件530实现芯线610的固定,从而能够将芯线610稳固的连接在第二导电件500中。
第二螺纹紧固件530连接于在第二导电件500的侧壁上,且能够相对第二导电件500运动,从而调节伸入至接线孔520的距离,进而调节对芯线610的挤压力度,以适应不同尺寸的芯线610。
连接件300插接在第二通道120内,且能够与第一导电件200可拆卸地连接,如此,连接件300可以从侧向固定第一导电件200,一方面可以避免第一导电件200偏离套管100的中轴线,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第一导电件200沿轴向运动。
参照图3、图4,在上述的电缆连接装置中,连接件300包括主体部310与导电部320,主体部310插接在第一通道110内,且能够在插入至设定深度后相对套管100固定。主体部310具有沿主体部310的轴向贯通的第三通道311。导电部320插接在第三通道311内,第一端(例如图示的右端)超出主体部310,从而与第一导电件200可拆卸地连接,第二端(例如图示的左端)同样超出主体部310,用于与外部的测试电缆700可拆卸地连接,也即,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300除了起到固定作用之外,还能够作为测试过程中的测试接头与外部的测试电缆连接。
参照图1、图2,在上述的电缆连接装置中,第一导电件200具有螺纹孔210,导电部320的第一端螺纹连接于螺纹孔210,从而实现导电部320与第一导电件200的可拆卸连接。连接件300还包括操作部330,操作部330连接于主体部310,并露出导电部320的第二端,便于导电部320连接测试电缆700。操作部330用于被操作以驱动主体部310转动,进而带动导电部320转动,从而旋入或者旋出螺纹孔210。操作部330可以是蝶形螺母,使得操作者无需工具即可驱动导电部320转动,操作方便。
参照图4,在上述的第一导电件200中,导电部320的第二端具有安装孔321,安装孔321沿导电部320的轴向延伸,能够供测试电缆700的芯线插入。连接件300还包括未示出的锁止部,锁止部可以是螺纹紧固件,其连接于导电部320的第二端,且锁止部的端部能够伸入至安装孔321内,以将测试电缆700的芯线挤压在安装孔321的孔壁上,实现测试电缆与导电部320的可拆卸连接。
导电部320的外周面还设有环形的凹槽322,第三通道311的通道壁上具有环形的凸起,凸起能够嵌入凹槽322内,从而实现导电部320与主体部310的固定。
参照图5、图6,在上述的电缆连接装置,连接件300包括主体部310、第一连接部340与封帽350,主体部310插接在第一通道110内,且能够在插入至设定深度后相对套管100 固定。主体部310具有沿主体部310的轴向贯通的第三通道311。第一连接部340连接于主体部310朝向第一导电件200的一端(例如图示的右端),与第一导电件200可拆卸地连接。封帽350连接于主体部310远离第一导电件200的另一端(例如图示的左端),用于实现连接件300与外界的绝缘,也即,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300除了起到固定作用之外,还能够作为堵头封闭第二通道120。
基于上述,电缆连接装置可以配置两种连接件300,一种为图1、图2中能够作为测试接头使用的连接件,另一种为图5、图6中能够作为堵头使用的连接件。当需要进行测试时,将图1、图2中的连接件300与第一导电件200连接,即可外接测试电缆700,无需先拆卸电缆600再连接测试电缆700,有助于简化操作,提升测试效率。当测试完毕后,可以将图 1、图2中的连接件300替换为图5、图6中的连接件,从而对第二通道120进行封闭。
参照图5、图6,连接件300还包括第二连接部360,第二连接部360连接于主体部310远离第一导电件200的另一端,封帽350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连接部360。第二连接部360 具有操作部,当封帽350与第二连接部360分离后,操作部330可以露出,便于操作者操作以驱动主体部310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接部340转动,从而旋入或者旋出螺纹孔210。
参照图7、图8,操作部可以是位于第二连接部360的端面上的内六角孔361,操作者可以通过内六角扳手驱动第二连接部360,进而通过主体部310带动第一连接部340转动。操作部也可以是位于第二连接部360的侧面上的至少一对平行设置的操作平面362,操作者可以通过活动扳手等工具从外部驱动第二连接部360。以图中所示为例,第二连接部360上具有两种操作部,从而提供两种操作方式。
第二连接部360的外周面上还具有环形的卡接槽363,封帽350具有环形的凸棱,凸棱嵌入在卡接槽363内,从而实现封帽350与第二连接部360的可拆卸连接。
参照图1、图2、图5、图6,沿靠近第一导电件200至远离第一导电件200的方向,第一通道110的直径逐渐增加,即第一通道110为锥形孔。主体部310为对应第一通道110设置的锥台结构,当主体部310插接在第一通道110内设定深度后,主体部310将相对于套管 100固定,便于连接件300固定第一导电件200。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电缆连接组件,包括上述电缆连接装置与电缆600,电缆600的芯线610位于在第二导电件500的接线孔520内,并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电气设备,包括上述机柜与电缆连接组件,电缆连接组件与机柜连接。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管,具有轴向的第一通道与径向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第一导电件,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
连接件,插接在所述第二通道内,且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可拆卸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
主体部,插接在所述第一通道内,具有沿所述主体部的轴向贯通的第三通道;
导电部,插接在所述第三通道内,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可拆卸地连接,第二端用于与外部的测试电缆可拆卸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具有螺纹孔,所述导电部的所述第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
所述连接件还包括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并露出所述第二端,所述操作部用于被操作以驱动所述导电部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具有供所述测试电缆插入的安装孔;
所述连接件还包括锁止部,所述锁止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端,且所述锁止部的端部能够伸入至所述安装孔,以将所述测试电缆挤压在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
主体部,插接在所述第一通道内;
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可拆卸地连接;
封帽,连接于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导电件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导电件的另一端,所述封帽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在所述封帽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离后露出,用于被操作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为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上的内六角孔;
和/或,所述操作部为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面上的至少一对平行设置的操作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沿靠近至远离所述第一导电件的方向,所述第一通道的直径逐渐增加,所述主体部为对应所述第一通道设置的锥台结构。
9.电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
电缆,所述电缆的芯线位于在所述第一通道中,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导电连接。
10.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柜;
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缆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机柜。
CN202022941411.4U 2020-12-10 2020-12-10 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组件与电气设备 Active CN2140131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41411.4U CN214013194U (zh) 2020-12-10 2020-12-10 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组件与电气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41411.4U CN214013194U (zh) 2020-12-10 2020-12-10 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组件与电气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13194U true CN214013194U (zh) 2021-08-20

Family

ID=77310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41411.4U Active CN214013194U (zh) 2020-12-10 2020-12-10 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组件与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131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8862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エルボー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US7476127B1 (en) Adapter for mini-coaxial cable
US4715104A (en) Installation tool
US912405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ing mechanism
US7431615B2 (en) Reduced threads coaxial connector
US7946896B2 (en) Submersible electrical set-screw connector
US20040102089A1 (en) End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US8552296B2 (en) Systems, apparatus,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weather-proofed wire splicings
US8137136B1 (en) Electrical disconnect for hazardous areas
CN101188336A (zh) 用于预制电缆的连接器
MX2008008903A (es) Receptaculo del aislador de entrada con componentes de conexion mejorados.
CN214013194U (zh) 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组件与电气设备
CN206712037U (zh) 圆形连接器现场快速接线装置
US7699645B1 (en) Connector for multistranded insulated conductor cable
US4196958A (en) Connector plug
CN214503861U (zh) 测试接头、电缆连接组件与电气设备
JPH1186919A (ja) より線導体のための接続部を有するコンタクトエレメント
CN214505785U (zh) 电缆接头、电缆连接组件与电气设备
CN219226755U (zh) 可分离连接器及具有其的开关设备
CN208752103U (zh) 一种小型多通路测试连接器
CN215579398U (zh) 接地性能可靠的金属壳体电连接器
CN116505309B (zh) 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的快接头和电连接器
US20200358222A1 (en) Deadbreak connector
CN116508210A (zh) 电缆端接部和端接方法
US20060032047A1 (en) Connector filler element insertion tool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