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48077U - 纳米气泡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纳米气泡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48077U
CN217248077U CN202220443931.9U CN202220443931U CN217248077U CN 217248077 U CN217248077 U CN 217248077U CN 202220443931 U CN202220443931 U CN 202220443931U CN 217248077 U CN217248077 U CN 217248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liquid
storehouse
control bas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4393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晓东
周文东
罗伟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4393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480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48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480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包括气液仓、控制底座和喷管,气液仓上方安装有进气管,挡板下方安装有伺服电机,过滤板下方连接循环仓,混合杆上方一侧安装有第二过滤板,连接管一端安装有喷嘴,连接管另一端连接尾盖。该纳米气泡发生器,气体液体分别通过进气管和进液管进入至气液仓内部,利用气液仓内部混合杆对气体液体进行混合,通过控制底座对气液体进行输送,穿过喷管从喷嘴喷出,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具有气液体过滤效果,从而提高气液体均匀度,利用喷嘴一端的锥形喷口,使装置产生出来的气泡粒径较小,同时利用尾盖内部的备用推送吹气装置,提高气泡量。

Description

纳米气泡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纳米气泡发生器。
背景技术
微纳米气泡是指气泡发生时直径在数十微米到数百纳米之间的气泡,这种气泡是介于微米气泡和纳米气泡之间,具有常规气泡所不具备的物理与化学特性,如:比表面积大、上升速度慢、气体溶解率高、界面电位高和生成自由基等特征。由于微纳米气泡具有较高的气液传质效率,并且能够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因此近年来微纳米气泡技术在环境污染控制领域的关注度日益增加。相对于其他处理技术,微纳米气泡技术在治理水环境污染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前景。目前微纳米气泡技术距离真正在工业应用上,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现有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结构复杂,控制要求高,并且现有纳米气泡发生器的气液混合搅拌效率不高,存在气泡粒径大、气泡量少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纳米气泡发生器,具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气液体混合均匀、气泡粒径小和气泡量大等优点,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气液仓、控制底座和喷管,所述气液仓位于装置主体上方一侧,且气液仓上方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方安装有挡板,且挡板下方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下方安装有过滤板,且过滤板下方连接循环仓,所述循环仓下方安装有混合杆,且混合杆上方一侧安装有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一侧连接进液管,所述控制底座位于装置主体下方,且控制底座上方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下方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且控制底座背面安装有连接器,所述喷管位于装置主体上方一侧,且喷管上方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安装有喷嘴,且连接管另一端连接尾盖。
优选的,所述气液仓与喷管均位于控制底座上方,且气液仓一侧安装有喷管,所述气液仓低端通过控制底座与喷管相连接,且进气管位于装置主体顶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气体液体分别通过进气管和进液管进入至气液仓内部,利用气液仓内部混合杆对气体液体进行混合,通过控制底座对气液体进行输送,穿过喷管从喷嘴喷出,从而起到纳米气泡发生效果,且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可通过控制面板有效控制和观察装置,使装置使用更加方便。
优选的,所述挡板位于气液仓顶端,且挡板内部由多个条形板组成,所述挡板下方中线连接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一端安装有扇叶,所述过滤板下方通过循环仓与气液仓相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挡板的特殊结构和过滤板,可有效防止装置在进气的过程中混入较大颗粒和其他杂质,影响装置工作效率,对装置造成损坏,同时利用伺服电机带动扇叶,可为装置提供充足气体。
优选的,所述进液管位于气液仓上方一侧,且进液管上方安装有阀门,所述进液管一端通过第二过滤板与气液仓相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液体通过进液管进入至气液仓内部时,通过第二过滤板,对进入液体进行过滤,同时配合过滤板使装置具有气液体过滤效果,有利于气液体混合。
优选的,所述混合杆位于气液仓内部,且混合杆上方通过转轴与循环仓活动连接,所述混合杆低端安装有发动机,且混合杆外围安装有支杆,所述混合杆外围表面同样开设有出气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气液体同时进入至气液仓内部时,启动发动机带动混合杆进行转动,对气液仓内部气液体进行有效混合,从而提高气液体均匀度,进一步保证装置工作效率。
优选的,所述喷嘴通过连接管与控制底座相连接,且喷嘴一端安装有锥形喷口,所述连接管中心下方同样安装有阀门,且尾盖内部安装有备用推送吹气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喷嘴一端的锥形喷口,使装置产生出来的气泡粒径较小,能够达到标准要求,同时利用尾盖内部的备用推送吹气装置,可进一步对喷嘴提供吹力和推送力,提高气泡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纳米气泡发生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纳米气泡发生器,气体液体分别通过进气管和进液管进入至气液仓内部,利用气液仓内部混合杆对气体液体进行混合,通过控制底座对气液体进行输送,穿过喷管从喷嘴喷出,从而起到纳米气泡发生效果,且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可通过控制面板有效控制和观察装置,使装置使用更加方便,利用挡板的特殊结构和过滤板,可有效防止装置在进气的过程中混入较大颗粒和其他杂质,影响装置工作效率,对装置造成损坏,同时利用伺服电机带动扇叶,可为装置提供充足气体。
2、该纳米气泡发生器,液体通过进液管进入至气液仓内部时,通过第二过滤板,对进入液体进行过滤,同时配合过滤板使装置具有气液体过滤效果,有利于气液体混合,气液体同时进入至气液仓内部时,启动发动机带动混合杆进行转动,对气液仓内部气液体进行有效混合,从而提高气液体均匀度,进一步保证装置工作效率,利用喷嘴一端的锥形喷口,使装置产生出来的气泡粒径较小,能够达到标准要求,同时利用尾盖内部的备用推送吹气装置,可进一步对喷嘴提供吹力和推送力,提高气泡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示意图。
其中:1、装置主体;2、气液仓;201、进气管;202、挡板;203、伺服电机;204、过滤板;205、循环仓;206、混合杆;207、第二过滤板;208、进液管;3、控制底座;301、连接板;302、控制面板;303、连接器;4、喷管;401、连接管;402、喷嘴;403、尾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包括气液仓2、控制底座3和喷管4,气液仓2位于装置主体1上方一侧,且气液仓2上方安装有进气管201,进气管201上方安装有挡板202,且挡板202下方安装有伺服电机203,伺服电机203下方安装有过滤板204,且过滤板204下方连接循环仓205,循环仓205下方安装有混合杆206,且混合杆206上方一侧安装有第二过滤板207,第二过滤板207一侧连接进液管208,控制底座3位于装置主体1下方,且控制底座3上方安装有连接板301,连接板301下方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302,且控制底座3背面安装有连接器303,喷管4位于装置主体1上方一侧,且喷管4上方安装有连接管401,连接管401一端安装有喷嘴402,且连接管401另一端连接尾盖403。
具体的,气液仓2与喷管4均位于控制底座3上方,且气液仓2一侧安装有喷管4,气液仓2低端通过控制底座3与喷管4相连接,且进气管201位于装置主体1顶端,优点是,气体液体分别通过进气管201和进液管208进入至气液仓2内部,利用气液仓2内部混合杆206对气体液体进行混合,通过控制底座3对气液体进行输送,穿过喷管4从喷嘴402喷出,从而起到纳米气泡发生效果,且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可通过控制面板302有效控制和观察装置,使装置使用更加方便。
具体的,挡板202位于气液仓2顶端,且挡板202内部由多个条形板组成,挡板202下方中线连接伺服电机203,且伺服电机203一端安装有扇叶,过滤板204下方通过循环仓205与气液仓2相连接,优点是,利用挡板202的特殊结构和过滤板204,可有效防止装置在进气的过程中混入较大颗粒和其他杂质,影响装置工作效率,对装置造成损坏,同时利用伺服电机203带动扇叶,可为装置提供充足气体。
具体的,进液管208位于气液仓2上方一侧,且进液管208上方安装有阀门,进液管208一端通过第二过滤板207与气液仓2相连接,优点是,液体通过进液管208进入至气液仓2内部时,通过第二过滤板207,对进入液体进行过滤,同时配合过滤板204使装置具有气液体过滤效果,有利于气液体混合。
具体的,混合杆206位于气液仓2内部,且混合杆206上方通过转轴与循环仓205活动连接,混合杆206低端安装有发动机,且混合杆206外围安装有支杆,混合杆206外围表面同样开设有出气孔,优点是,气液体同时进入至气液仓2内部时,启动发动机带动混合杆206进行转动,对气液仓2内部气液体进行有效混合,从而提高气液体均匀度,进一步保证装置工作效率。
具体的,喷嘴402通过连接管401与控制底座3相连接,且喷嘴402一端安装有锥形喷口,连接管401中心下方同样安装有阀门,且尾盖403内部安装有备用推送吹气装置,优点是,利用喷嘴402一端的锥形喷口,使装置产生出来的气泡粒径较小,能够达到标准要求,同时利用尾盖403内部的备用推送吹气装置,可进一步对喷嘴402提供吹力和推送力,提高气泡量。
在使用时,气体液体分别通过进气管201和进液管208进入至气液仓2内部,利用气液仓2内部混合杆206对气体液体进行混合,通过控制底座3对气液体进行输送,穿过喷管4从喷嘴402喷出,从而起到纳米气泡发生效果,且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可通过控制面板302有效控制和观察装置,使装置使用更加方便,利用挡板202的特殊结构和过滤板204,可有效防止装置在进气的过程中混入较大颗粒和其他杂质,影响装置工作效率,对装置造成损坏,同时利用伺服电机203带动扇叶,可为装置提供充足气体,液体通过进液管208进入至气液仓2内部时,通过第二过滤板207,对进入液体进行过滤,同时配合过滤板204使装置具有气液体过滤效果,有利于气液体混合,气液体同时进入至气液仓2内部时,启动发动机带动混合杆206进行转动,对气液仓2内部气液体进行有效混合,从而提高气液体均匀度,进一步保证装置工作效率,利用喷嘴402一端的锥形喷口,使装置产生出来的气泡粒径较小,能够达到标准要求,同时利用尾盖403内部的备用推送吹气装置,可进一步对喷嘴402提供吹力和推送力,提高气泡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包括气液仓(2)、控制底座(3)和喷管(4),所述气液仓(2)位于装置主体(1)上方一侧,且气液仓(2)上方安装有进气管(201),所述进气管(201)上方安装有挡板(202),且挡板(202)下方安装有伺服电机(203),所述伺服电机(203)下方安装有过滤板(204),且过滤板(204)下方连接循环仓(205),所述循环仓(205)下方安装有混合杆(206),且混合杆(206)上方一侧安装有第二过滤板(207),所述第二过滤板(207)一侧连接进液管(208),所述控制底座(3)位于装置主体(1)下方,且控制底座(3)上方安装有连接板(301),所述连接板(301)下方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302),且控制底座(3)背面安装有连接器(303),所述喷管(4)位于装置主体(1)上方一侧,且喷管(4)上方安装有连接管(401),所述连接管(401)一端安装有喷嘴(402),且连接管(401)另一端连接尾盖(4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仓(2)与喷管(4)均位于控制底座(3)上方,且气液仓(2)一侧安装有喷管(4),所述气液仓(2)低端通过控制底座(3)与喷管(4)相连接,且进气管(201)位于装置主体(1)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02)位于气液仓(2)顶端,且挡板(202)内部由多个条形板组成,所述挡板(202)下方中线连接伺服电机(203),且伺服电机(203)一端安装有扇叶,所述过滤板(204)下方通过循环仓(205)与气液仓(2)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208)位于气液仓(2)上方一侧,且进液管(208)上方安装有阀门,所述进液管(208)一端通过第二过滤板(207)与气液仓(2)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杆(206)位于气液仓(2)内部,且混合杆(206)上方通过转轴与循环仓(205)活动连接,所述混合杆(206)低端安装有发动机,且混合杆(206)外围安装有支杆,所述混合杆(206)外围表面同样开设有出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402)通过连接管(401)与控制底座(3)相连接,且喷嘴(402)一端安装有锥形喷口,所述连接管(401)中心下方同样安装有阀门,且尾盖(403)内部安装有备用推送吹气装置。
CN202220443931.9U 2022-03-02 2022-03-02 纳米气泡发生器 Active CN2172480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43931.9U CN217248077U (zh) 2022-03-02 2022-03-02 纳米气泡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43931.9U CN217248077U (zh) 2022-03-02 2022-03-02 纳米气泡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48077U true CN217248077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59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43931.9U Active CN217248077U (zh) 2022-03-02 2022-03-02 纳米气泡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480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5095A (zh) 湿式排烟脱硫装置
CN107459156A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及水流净化系统
CN200967774Y (zh) 充氧旋转射流器
CN112535988A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24965A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曝气机及其处理方法
CN205340713U (zh) 一种纳米级微小气泡水二级气液混合泵
CN217248077U (zh) 纳米气泡发生器
CN210103574U (zh) 一种废水生化处理用曝气系统
CN112717671B (zh) 一种氨法脱硫强制氧化方法
CN112807974B (zh) 一种环保型工业废气净化装置
CN111570096B (zh) 一种旋转雾化装置及浮选成套设备
CN212222519U (zh) 一种具有多点多方式高效混合装置的臭氧混合设备
CN116477774A (zh) 一种多爪旋流喷射筛网强化曝气装置及曝气过程
CN206240341U (zh) 一种文丘里式搅拌器
CN215783099U (zh) 一种混合气体集中配制供气系统
CN209885487U (zh) 文丘里洗涤塔
CN207187533U (zh) 一种改善电催化反应器水力混合方式的微气泡发生器
CN213221419U (zh) 锗粉生产尾气混合过滤装置
CN214270286U (zh) 一种溶气水乳化态的装置
CN214654083U (zh) 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用净化设备
CN211170089U (zh) 水下无叶轮曝气搅拌装置
CN210229604U (zh) 一种脱硫脱硝除尘组合式喷头
CN209530850U (zh) 药业用气流搅拌反应釜
CN109133238B (zh) 一种便于增加工作效率且能自发电的生活污水用曝气机
CN208038141U (zh) 一种微纳米增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