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45006U - 一种内穿矫姿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穿矫姿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45006U
CN217245006U CN202220791135.4U CN202220791135U CN217245006U CN 217245006 U CN217245006 U CN 217245006U CN 202220791135 U CN202220791135 U CN 202220791135U CN 217245006 U CN217245006 U CN 2172450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strap
band
waist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9113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Kaixiya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Kaixiya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Kaixiya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Kaixiya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9113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450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450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450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穿矫姿带,包括矫姿带主体、第一肩带、第二肩带、第一腰带和第二腰带,第一腰带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矫姿带主体的底端左侧,第二腰带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矫姿带主体的底端右侧,第一腰带的另一端和第二腰带的另一端可分离连接;第一肩带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矫姿带主体的顶端,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腰带,第二肩带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矫姿带主体的顶端,另一侧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腰带。本方案中,矫姿带主体、第一肩带、第二肩带、第一腰带和第二腰带均由内面料层、中间面料层、TPU粘接膜层和外面料层热熔粘合制成,内面料层和外面料层为锦氨面料,中间面料层为氨纶网膜面料,矫姿带弹性柔和可内穿,制作效率高,生产成本低但质量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内穿矫姿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穿矫姿带。
背景技术
矫姿带是通过在人体的背部施加外部力量,预防和矫正驼背,帮助使用者保持正确的坐站立姿态,使脊柱两侧诸肌受力均匀,有效地防止由于肌肉拉力不平衡导致的脊柱后凸畸形——驼背,克服使用者坐站姿式不正确的不良习惯,改善体形,使脊背挺直,缓解肌体疲劳有助生长发育。
目前市面上的矫姿带产品大多数为弹性织带经缝制而成,弹性织带比较厚实粗糙、克重偏重,弹性太大,腋窝下有勒紧感,面料的透气性差,而且市面上针对女性可以内穿的矫姿带产品更是少之又少,不能在日常长时间使用矫姿带,从而依从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穿矫姿带,采用双层锦氨弹性面料夹氨纶网膜面料通过TPU粘接膜热熔粘合制成,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效率高,降低生产成本却质量稳定,且产品克重轻、亲肤性和透气性好,穿着舒适不紧绷,可内穿隐形。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内穿矫姿带,包括矫姿带主体、第一肩带、第二肩带、第一腰带和第二腰带,所述第一腰带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矫姿带主体的底端左侧,第二腰带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矫姿带主体的底端右侧,第一腰带另一端和第二腰带的另一端可分离连接;所述第一肩带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矫姿带主体的顶端,第一肩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腰带,所述第二肩带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矫姿带主体的顶端,第二肩带的另一侧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腰带;所述矫姿带主体、第一肩带、第二肩带、第一腰带和第二腰带均由内面料层、中间面料层、TPU粘接膜层和外面料层热熔粘合制成,所述内面料层和外面料层为锦氨面料,中间面料层为氨纶网膜面料。采用双层锦氨面料夹氨纶网膜面料通过TPU粘接膜热熔粘合制成的矫姿带弹性柔和,润滑更亲肤,且热熔的制作工艺效率高,降低生产成本但产品质量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矫姿带主体包括背部连接带、设置在背部连接带的下端左侧的第一连接带以及设置在背部连接带的下端右侧的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腰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腰带与所述第一连接带的拼缝位于人体的左胸侧面,第二腰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腰带与所述第二连接带的拼缝位于人体的右胸侧面;所述第一肩带的一端与所述背部连接带固定连接,第一肩带的另一端与第一腰带靠近第一连接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肩带的一端与所述背部连接带固定连接,第二肩带的另一端与第二腰带靠近第一连接带的一端固定连接。这样,通过将第一肩带的一端设置在第一腰带的一端,将第二肩带的一端设置在第二腰带的一端,从而在制造过程中,更好的定位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的连接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宽度小于第一腰带的宽度,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宽度小于第二腰带的宽度。通过对第一腰带和第二腰带进行加宽,从而更贴合女性的身体曲线。
作为优选,所述背部连接带的内侧中部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有缓冲垫,在运动时,对使用者的后背脊柱进行按摩,还能够缓解使用时矫姿带面料的勒紧感,防止皮肤磨损,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垫为海绵垫,所述缓冲垫通过魔术贴钩面可拆卸的设置在背部连接带的内侧中部,这样,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拆卸缓冲垫。
作为优选,所述矫姿带主体、第一肩带、第二肩带、第一腰带和第二腰带的厚度为1.2-1.4mm,矫姿带整体厚度小,适用于内穿,在工作、旅游、朋友聚会时均可使用,不暴露隐私,使用场景广泛。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腰带和第二腰带通过魔术贴可分离连接,调节方便快速。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肩带包括可分离连接的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所述第一带部的一端与第一腰带固定连接,第二带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矫姿带主体的顶端,第一带部的另一端与第二带部的另一端可分离连接;所述第二肩带包括可分离连接的第三带部和第四带部,所述第三带部的一端与第二腰带固定连接,第四带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矫姿带主体的顶端,所述第三带部的另一端和第四带部的另一端可分离连接,这样,使用者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的连接位置,从而根据自身的身形调节第一肩带的长度,同理,通过调节第三带部和第四带部的连接位置,从而调节第二肩带的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通过魔术贴可分离连接,所述第三带部和第四带部通过魔术贴可分离连接,调节方便快速。
作为优选,所述锦氨面料为国标GB18401-2010中B类面料,透气性能大于40mm/s,透湿量大于5000g/(m2·24h),所述氨纶网膜面料为带有1-3mm网眼的氨纶织布。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益处:
1、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锦氨面料夹氨纶网膜面料通过TPU粘接膜热熔粘合制成,锦氨面料透气性能大于40mm/s,透湿量大于5000g/(m2·24h),穿着更加舒适亲肤,采用氨纶网膜面料,弹力适中,具有矫姿的功能,TPU粘接膜粘合强力,仅通过热压粘合即可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人工缝制作业,制作效率高,生产成本低但质量稳定,整个生产过程较为环保;
2、本实用新型的矫姿带厚度小,仅为1.2-1.4mm,适用于内穿,在工作、旅游、朋友聚会时均可使用,不暴露隐私,使用场景广泛;
3、本实用新型的矫姿带对第一腰带和第二腰带进行加宽,从而更贴合女性的身体曲线,便于穿戴,同时增大对身体的施力面,减少局部压迫感,让身体充分感受矫姿的平衡性、稳定性和舒适性,且达到对肩、背、腰部的施力均衡同步,实现快速矫姿,一步到位。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矫姿带主体;11、背部连接带;12、第一连接带;13、第二连接带;2、第一肩带;21、第一带部;22、第二带部;3、第二肩带;31、第三带部;32、第四带部;4、第一腰带;5、第二腰带;6、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为了描述方便,以在使用时,贴近人体的一侧为内,反之则为外;以靠近人体头部的一侧为上,反之则为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内穿矫姿带,包括矫姿带主体1、第一肩带2、第二肩带3、第一腰带4和第二腰带5,所述第一腰带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矫姿带主体1的底端左侧,第二腰带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矫姿带主体1的底端右侧,第一腰带4远离矫姿带主体1的一端和第二腰带5远离矫姿带主体1的一端可分离连接;所述第一肩带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矫姿带主体1的顶端内侧,第一肩带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腰带4,所述第二肩带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矫姿带主体1的顶端内侧并与所述第一肩带2交叉重叠,第二肩带3的另一侧端固定接于第二腰带5。在使用时,所述矫姿带主体1贴合使用者背部的脊柱部分,第一腰带4和第二腰带5拉伸后在使用者胸部下方可分离连接,所述第一肩带2、第二肩带3和矫姿带主体1呈交叉Y形设计,结构简单,从腰部中心向两侧展开,提供快速矫姿,一步到位。
所述矫姿带主体1、第一肩带2、第二肩带3、第一腰带4和第二腰带5均由内面料层、中间面料层、TPU粘接膜层和外面料层热熔粘合制成,所述内面料层和外面料层为锦氨面料,锦氨面料为国标GB18401-2010中B类面料,透气性能大于40mm/s,透湿量大于5000g/(m2·24h),柔和亲肤,勒紧感小,能够用于人体贴身穿着;中间面料层为氨纶网膜面料,所述氨纶网膜面料为带有1-3mm网眼的氨纶面料,具有优异的弹力,提供矫姿带以适中的弹力对使用者进行矫姿;TPU是Thermoplastic Urethane的简称,中文名称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粘接膜是由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大分子多元醇、扩链剂共同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热塑性面料,能够将双层锦氨面料和氨纶网膜面料热压复合在一起。在本实用新型中,仅需在氨纶网膜面料的上方或者下方放置一层TPU粘接膜即可,因为氨纶网膜面料上带有网眼,在热熔复合时,TPU粘接膜熔化后可透过氨纶网膜面料上的网眼从而将双层锦氨面料夹氨纶网膜面料复合在一起。所述矫姿带主体1、第一肩带2、第二肩带3、第一腰带4和第二腰带5的厚度仅为1.2-1.4mm,使用者内穿本矫姿带时矫姿带完全隐形,在工作、旅游、朋友聚会时均可使用,不暴露隐私,使用场景广泛,增加使用者的依从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矫姿带主体1包括背部连接带11、设置在背部连接带11的下端右侧的第一连接带12以及设置在背部连接带11的下端左侧的第二连接带13,所述第一腰带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带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腰带4与所述第一连接带12的拼缝位于人体的右胸侧面,第二腰带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带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腰带5与所述第二连接带13的拼缝位于人体的左胸侧面;所述第一肩带2的一端与所述背部连接带11固定连接,第一肩带2的另一端与第一腰带4靠近第一连接带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肩带3的一端与所述背部连接带11固定连接,第二肩带3的另一端与第二腰带5靠近第一连接带12的一端固定连接。这样,通过将第一肩带2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腰带12的一端,将第二肩带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腰带13的一端,从而在制造过程中,更好的定位第一肩带2和第二肩带3的连接位置,使用者在穿着后,矫姿带能够包裹住使用者的后背脊柱部分及胸部下方和肩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带12的宽度小于第一腰带4的宽度,所述第二连接带13的宽度小于第二腰带5的宽度。这样,第一腰带4对右胸侧的包裹性更佳,第二腰带5对左胸侧的包裹性更佳,贴合身体生理曲线,增大对身体的施力面,减少腋窝压迫感和勒紧感,还起到一定的托胸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背部连接带11的内侧中部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有缓冲垫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缓冲垫6通过魔术贴钩面可拆卸的设置在背部连接带11的内侧中部,从而在运动时,对使用者的后背脊柱进行按摩,当矫姿带在使用中拉伸时,还能够对其拉伸的力度进行缓冲,从而防止使用者皮肤的磨损,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垫6为海绵垫。
所述第一腰带4和第二腰带5通过魔术贴可分离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腰带4远离矫姿带主体1的一端的内侧设有魔术贴钩面,所述第二腰带5远离矫姿带主体1的一端的外侧设有魔术贴毛面;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腰带4远离矫姿带主体1的一端的外侧设有魔术贴毛面,所述第二腰带5远离矫姿带主体1的一端的内侧设有魔术贴钩面,从而将所述第一腰带4和第二腰带5通过魔术贴毛面和魔术贴钩面可分离连接,从而将人体的腰部包裹住。一般来说,所述魔术贴毛面的长度大于魔术贴钩面的长度,这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对使用者的腰部包紧或者放松。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中第一肩带2和第一肩带3是连续的不同,如图3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肩带2包括可分离连接的第一带部21和第二带部22,所述第一带部21的一端与第一腰带4固定连接,第二带部2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矫姿带主体1的顶端,第一带部21的另一端与第二带部22的另一端可分离连接;所述第二肩带3包括可分离连接的第三带部31和第四带部32,所述第三带部31的一端与第二腰带5固定连接,第四带部3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矫姿带主体1的顶端,所述第三带部31的另一端和第四带部32的另一端可分离连接,这样,使用者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带部21和第二带部22的连接位置,从而根据自身的身形调节第一肩带2的长度,同理,通过调节第三带部31和第四带部32的连接位置,从而调节第二肩带3的长度。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带部21和第二带部22的连接位置、第三带部31和第四带部32的连接位置位于人体胸前,这样更有利于使用者进行拆卸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带部21和第二带部22通过魔术贴可分离连接,所述第三带部31和第四带部32通过魔术贴可分离连接,魔术贴厚度较薄,对内穿矫姿带的厚度影响较小;当然,也可以采用卡扣、按扣、搭扣等其他可分离的连接部件代替魔术贴。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背部连接带11的内侧中部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有缓冲垫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缓冲垫6通过魔术贴钩面可拆卸的设置在背部连接带11的内侧中部,从而在运动时,对使用者的后背脊柱进行按摩,当矫姿带在使用中拉伸时,还能够对其拉伸的力度进行缓冲,从而防止使用者皮肤的磨损,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垫6为海绵垫。
说明书、所附权利要求和附图中所描述的所有特征,无论单独还是它们的任意组合,都是本实用新型的重要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变型、删除部分特征、增加特征或重新进行特征组合形成的技术方案,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创新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内穿矫姿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矫姿带主体(1)、第一肩带(2)、第二肩带(3)、第一腰带(4)和第二腰带(5),所述第一腰带(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矫姿带主体(1)的底端左侧,第二腰带(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矫姿带主体(1)的底端右侧,第一腰带(4)另一端和第二腰带(5)的另一端可分离连接;所述第一肩带(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矫姿带主体(1)的顶端,第一肩带(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腰带(4),所述第二肩带(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矫姿带主体(1)的顶端,第二肩带(3)的另一侧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腰带(5);所述矫姿带主体(1)、第一肩带(2)、第二肩带(3)、第一腰带(4)和第二腰带(5)均由内面料层、中间面料层、TPU粘接膜层和外面料层热熔粘合制成,所述内面料层和外面料层为锦氨面料,中间面料层为氨纶网膜面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穿矫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矫姿带主体(1)包括背部连接带(11)、设置在背部连接带(11)的下端左侧的第一连接带(12)以及设置在背部连接带(11)的下端右侧的第二连接带(13),所述第一腰带(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带(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腰带(4)与所述第一连接带(12)的拼缝位于人体的左胸侧面,第二腰带(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带(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腰带(5)与所述第二连接带(13)的拼缝位于人体的右胸侧面;所述第一肩带(2)的一端与所述背部连接带(11)固定连接,第一肩带(2)的另一端与第一腰带(4)靠近第一连接带(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肩带(3)的一端与所述背部连接带(11)固定连接,第二肩带(3)的另一端与第二腰带(5)靠近第一连接带(12)的一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穿矫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带(12)的宽度小于第一腰带(4)的宽度,所述第二连接带(13)的宽度小于第二腰带(5)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穿矫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连接带(11)的内侧中部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有缓冲垫(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穿矫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6)为海绵垫,所述缓冲垫(6)通过魔术贴钩面可拆卸的设置在背部连接带(11)的内侧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穿矫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矫姿带主体(1)、第一肩带(2)、第二肩带(3)、第一腰带(4)和第二腰带(5)的厚度为1.2-1.4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穿矫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腰带(4)和第二腰带(5)通过魔术贴可分离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穿矫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肩带(2)包括可分离连接的第一带部(21)和第二带部(22),所述第一带部(21)的一端与第一腰带(4)固定连接,第二带部(2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矫姿带主体(1)的顶端,第一带部(21)的另一端与第二带部(22)的另一端可分离连接;所述第二肩带(3)包括可分离连接的第三带部(31)和第四带部(32),所述第三带部(31)的一端与第二腰带(5)固定连接,第四带部(3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矫姿带主体(1)的顶端,所述第三带部(31)的另一端和第四带部(32)的另一端可分离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内穿矫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部(21)和第二带部(22)通过魔术贴可分离连接,所述第三带部(31)和第四带部(32)通过魔术贴可分离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穿矫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锦氨面料为国标GB18401-2010中B类面料,透气性能大于40mm/s,透湿量大于5000g/(m2·24h),所述氨纶网膜面料为带有1-3mm网眼的氨纶面料。
CN202220791135.4U 2022-04-07 2022-04-07 一种内穿矫姿带 Active CN2172450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91135.4U CN217245006U (zh) 2022-04-07 2022-04-07 一种内穿矫姿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91135.4U CN217245006U (zh) 2022-04-07 2022-04-07 一种内穿矫姿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45006U true CN217245006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73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91135.4U Active CN217245006U (zh) 2022-04-07 2022-04-07 一种内穿矫姿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450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64558B2 (en) Back support panel with convex surfaces for muscle support
CN214074872U (zh) 一种微重力条件下的跑步束缚装置
US20040193082A1 (en) Dynamic position adjustment device for portions of the human body
CN217245006U (zh) 一种内穿矫姿带
CN205814491U (zh) 一种脊背矫姿带
CN213941164U (zh) 一种用于胸腰腹部位术后康复加压固定护带
CN213076467U (zh) 一种护腰式背部按摩结构
CN212369140U (zh) 一种胸腰骶椎骨折外固定夹板与骨盆兜支具
JP3146163U (ja) 腰部と骨盤をサポートするベルト
CN212466282U (zh) 一种背部姿势矫正器
JP3222094U (ja) 腰部サポータ及び腰部サポータ付き下衣
CN217218244U (zh) 一种内穿护腰
JP4381215B2 (ja) 女性用体形補正下着
CN218737282U (zh) 束腰带
CN110538016A (zh) 腰椎减负护套
US20030145861A1 (en) Sexual aid harness
CN218589209U (zh) 一种新型滑扣双重加压塑身带
CN220124032U (zh) 一种辅助康复背心
CN215019886U (zh) 孕妇护腰托腹带
CN219049029U (zh) 一种双重托腹带
CN219250576U (zh) 一种开肩带
CN211409573U (zh) 矫正带
CN211156531U (zh) 矫正带
CN213029756U (zh) 一种运动内衣
CN219742097U (zh) 一种用于背包肩带的气囊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