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50576U - 一种开肩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肩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50576U
CN219250576U CN202222703417.7U CN202222703417U CN219250576U CN 219250576 U CN219250576 U CN 219250576U CN 202222703417 U CN202222703417 U CN 202222703417U CN 219250576 U CN219250576 U CN 219250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ulder
strap
wearing part
open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0341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el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el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el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el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0341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50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50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505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rsets Or Brassie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肩带,其包括:左肩穿戴部、右肩穿戴部、可调节背扣以及弹力带;其中,所述可调节背扣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左肩穿戴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右肩穿戴部,所述弹力带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左肩穿戴部的背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右肩穿戴部的背部。本实用新型的开肩带,其通过贴合包裹肩部、手臂,结合布料自身弹性、褶皱聚力、织带弹力、可调节背扣方案的结构设计,打开内旋的肩部,形成开肩、直背的效果,相较于传统校正产品开肩效果更好,能帮助使用者打开肩部,不勒胸腹,隐形小巧,背宽可调节,同时也更轻薄、易穿戴、不受场景限制、能科学锻炼肌肉。

Description

一种开肩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态校正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校正人体肩背姿态的开肩带。
背景技术
驼背、圆肩主要是长时间不正确的坐姿/站姿,导致胸部肌肉过紧,背部肌肉薄弱而引起的不良体态。纠正不良的体态必须对症下药,首先要从意识上控制自己养成良好的坐姿/站姿,其次背部肌肉的强化训练,逐渐使胸肌和背部肌肉达到平衡状态,以保持良好的体态。
市面上有许多帮助人们从意识上控制自己良好体态的产品,比如背背佳、形体棍等,它们能帮助用户快速开肩挺背,但是都难以坚持,开肩的强度不能调节,完全禁锢穿戴不舒适,且都无法帮助用户锻炼背部肌肉,不符合科学,也反人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开肩带,以解决现有肩背校正装置开肩强度不能调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肩带,其包括:左肩穿戴部、右肩穿戴部、可调节背扣以及弹力带;其中,所述可调节背扣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左肩穿戴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右肩穿戴部,所述弹力带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左肩穿戴部的背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右肩穿戴部的背部。
其中,所述可调节背扣包括:左背扣、右背扣以及连接扣,所述左背扣连接于所述左肩穿戴部,所述右背扣连接于所述右肩穿戴部,所述连接扣连接于所述右背扣;其中,所述左背扣上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连接扣可插接于不同所述连接孔以致调节所述左肩穿戴部和所述右肩穿戴部之间的间距。
其中,所述左背扣固定连接于所述左肩穿戴部的背部靠近下侧位置,所述右背扣连接于所述右肩穿戴部的背部靠近下侧位置。
其中,所述左肩穿戴部和所述右肩穿戴部均由双层弹性面料制成。
其中,所述左肩穿戴部上还设有左肩线反光条,所述右肩穿戴部上还设有右肩线反光条,当所述开肩带穿戴于人体时,所述左肩线反光条和所述右肩线反光条位于肩膀两侧对称的位置。
其中,所述可调节背扣位于所述弹力带的下侧。
其中,所述左肩穿戴部的背部靠近肩顶位置还设有左肩连接环,所述右肩穿戴部的背部靠近肩顶位置还设有右肩连接环,所述弹力带依次穿过所述左肩连接环和右肩连接环,且所述弹力带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左肩穿戴部,所述弹力带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右肩穿戴部。
其中,所述弹力带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左肩穿戴部的背部近于下侧位置,所述弹力带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右肩穿戴部的背部近于下侧位置。
其中,所述弹力带穿过所述左肩连接环和所述右肩连接环的部分呈交叉设置。
其中,所述弹力带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左肩穿戴部的背部近于下侧位置,所述弹力带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右肩穿戴部的背部近于下侧位置,所述弹力带的中间第一位置固定连接于所述左肩穿戴部的背部靠近肩顶位置,所述弹力带的中间第二位置固定连接于所述右肩穿戴部的背部靠近肩顶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左右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开肩带,其通过贴合包裹肩部、手臂,结合布料自身弹性、褶皱聚力、织带弹力、可调节背扣方案的结构设计,打开内旋的肩部,形成开肩、直背的效果,相较于传统校正产品开肩效果更好,能帮助使用者打开肩部,不勒胸腹,隐形小巧,背宽可调节,同时也更轻薄、易穿戴、不受场景限制、能科学锻炼肌肉。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肩带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肩带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开肩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请参阅图1和图2,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肩带100,其包括:左肩穿戴部1、右肩穿戴部2、可调节背扣3以及弹力带4。其中,所述可调节背扣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左肩穿戴部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右肩穿戴部2,所述弹力带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左肩穿戴部1的背部12,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右肩穿戴部2的背部22。该开肩带100穿戴于人体时,所述左肩穿戴部1穿戴于人体左臂,右肩穿戴部2穿戴于人体右臂,通过所述可调节背扣3和弹力带4共同作用在人体背部产生聚拢拉力,从而校正人体驼背、圆肩体态。其中,采用可调节背扣3和弹力带4连接左肩穿戴部1和右肩穿戴部2,可根据用户肩宽进行适当调节,并且在穿戴时能够保持适当的弹性形变,既不影响人体正常活动,还能够增加背部肌肉活动,提高体态校正效果。
具体的,所述可调节背扣3包括:左背扣31、右背扣32以及连接扣33,所述左背扣31连接于所述左肩穿戴部1,所述右背扣32连接于所述右肩穿戴部2,所述连接扣33连接于所述右背扣32。其中,所述左背扣31上设有若干连接孔311,所述连接扣33可插接于不同所述连接孔311以致调节所述左肩穿戴部1和所述右肩穿戴部2之间的间距。可以理解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左背扣31、右背扣32以及连接扣33的位置可以相互交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扣33采用九字扣,其具有一开口,可以快速插接于不同的连接孔311中,以实现简单快速的调节。
其中,所述左背扣31固定连接于所述左肩穿戴部1的背部靠近下侧位置,所述右背扣32连接于所述右肩穿戴部2的背部靠近下侧位置。根据人体肩部上宽下窄的情况,将可调节背扣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左肩穿戴部1和右肩穿戴部2的下侧位置,可以利用人体肩部形状使开肩带受力紧密贴合于肩臂,以更好的贴合于肩背曲线。
所述左肩穿戴部1和所述右肩穿戴部2均由双层弹性面料制成。可以理解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采用单层弹性面料或多层弹性面料。
请再次参阅图1,所述左肩穿戴部1上还设有左肩线反光条11,所述右肩穿戴部2上还设有右肩线反光条21,当所述开肩带100穿戴于人体时,所述左肩线反光条11和所述右肩线反光条21均位于肩膀两侧对称的位置,设计该左肩线反光条11和右肩线反光条21用于使用时校正穿戴位置,避免穿戴位置不正确,影响校正效果。
如图2所示,所述左肩穿戴部1的背部12和所述右肩穿戴部2的背部22均设有弹性褶皱。左肩穿戴部1的背部12和所述右肩穿戴部2的背部22均设计成弹性褶皱,有利于聚拢开肩力,增强开肩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调节背扣3位于所述弹力带4的下侧。
更具体的,所述左肩穿戴部1的背部12靠近肩顶位置还设有左肩连接环13,所述右肩穿戴部2的背部22靠近肩顶位置还设有右肩连接环23,所述弹力带4依次穿过所述左肩连接环13和右肩连接环23,且所述弹力带4的第一端41固定连接于所述左肩穿戴部1,所述弹力带4的第二端42固定连接于所述右肩穿戴部2。上述弹力带4可以为带状,也可以是线状。
其中,所述弹力带4的第一端41固定连接于左肩穿戴部1的背部12近于下侧位置,所述弹力带4的第二端42固定连接于所述右肩穿戴部2的背部22近于下侧位置。从图中可见,弹力带4分别穿过左肩连接环13和右肩连接环23,且两端分别连接于开肩带的下侧位置,从而形成左侧穿戴部1与右侧穿戴部2之间的横向弹力作用,在左侧穿戴部1和右侧穿戴部2的上下方向分别形成纵向弹力作用,不仅可以防止开肩带穿戴过程中向肩顶上移,还可以增加左侧穿戴部1与右侧穿戴部2之间的弹性力,提高开肩效果。
如图3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弹力带4穿过所述左肩连接环13和所述右肩连接环23的部分呈交叉设置。该交叉设置的弹力带4,使用户背部受力更均衡,穿戴更舒服。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弹力带4的第一端41固定连接于左肩穿戴部1的背部12近于下侧位置,所述弹力带4的第二端42固定连接于所述右肩穿戴部2的背部22近于下侧位置,所述弹力带4的中间第一位置固定连接于所述左肩穿戴部1的背部12靠近肩顶位置,所述弹力带4的中间第二位置固定连接于所述右肩穿戴部2的背部22靠近肩顶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左右对称分布。上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大致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左肩连接环13和右肩连接环23所在位置。
本实施例的开肩带,其通过贴合包裹肩部、手臂,结合布料自身弹性、褶皱聚力、织带弹力、背扣扣位等方案的结构设计,打开内旋的肩部,形成开肩、直背的效果,相较于传统校正产品开肩效果更好,能帮助使用者打开肩部,不勒胸腹,隐形小巧,背宽可调节,同时也更轻薄、易穿戴、不受场景限制、能科学锻炼肌肉。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开肩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肩穿戴部、右肩穿戴部、可调节背扣以及弹力带;其中,所述可调节背扣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左肩穿戴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右肩穿戴部,所述弹力带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左肩穿戴部的背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右肩穿戴部的背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背扣包括:左背扣、右背扣以及连接扣,所述左背扣连接于所述左肩穿戴部,所述右背扣连接于所述右肩穿戴部,所述连接扣连接于所述右背扣;其中,所述左背扣上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连接扣可插接于不同所述连接孔以致调节所述左肩穿戴部和所述右肩穿戴部之间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背扣固定连接于所述左肩穿戴部的背部靠近下侧位置,所述右背扣连接于所述右肩穿戴部的背部靠近下侧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肩穿戴部和所述右肩穿戴部均由双层弹性面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肩穿戴部上还设有左肩线反光条,所述右肩穿戴部上还设有右肩线反光条,当所述开肩带穿戴于人体时,所述左肩线反光条和所述右肩线反光条位于肩膀两侧对称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开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背扣位于所述弹力带的下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肩穿戴部的背部靠近肩顶位置还设有左肩连接环,所述右肩穿戴部的背部靠近肩顶位置还设有右肩连接环,所述弹力带依次穿过所述左肩连接环和右肩连接环,且所述弹力带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左肩穿戴部,所述弹力带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右肩穿戴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带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左肩穿戴部的背部近于下侧位置,所述弹力带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右肩穿戴部的背部近于下侧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带穿过所述左肩连接环和所述右肩连接环的部分呈交叉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带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左肩穿戴部的背部近于下侧位置,所述弹力带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右肩穿戴部的背部近于下侧位置,所述弹力带的中间第一位置固定连接于所述左肩穿戴部的背部靠近肩顶位置,所述弹力带的中间第二位置固定连接于所述右肩穿戴部的背部靠近肩顶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左右对称分布。
CN202222703417.7U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开肩带 Active CN219250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03417.7U CN219250576U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开肩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03417.7U CN219250576U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开肩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50576U true CN219250576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61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03417.7U Active CN219250576U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开肩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505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04358U (zh) 一种脊椎侧弯矫正器
CN219250576U (zh) 一种开肩带
CN210330847U (zh) 一种便于穿戴的背部矫正带
CN209770610U (zh) 一种稳定型磁护背装置
CN212466282U (zh) 一种背部姿势矫正器
CN109674564A (zh) 一种稳定型磁护背装置
CN210329396U (zh) 一种护脊西装
CN213074448U (zh) 一种束腰内衣
CN215778946U (zh) 复合式龙骨护脊肩托
CN211187687U (zh) 一种背部矫正装置
EP4228478A1 (en) Baby carrier
CN216797961U (zh) 一种防低头的驼背矫正衣
CN213098582U (zh) 一种新生儿护理绑带
CN210120911U (zh) 一种矫正坐姿的校服
CN205547491U (zh) 背部支撑坐立腰带
CN213758796U (zh) 一种具有矫正驼背功能的纳米塑身内衣
CN217218244U (zh) 一种内穿护腰
CN218127011U (zh) 一种可调节肩带的内置护脊护腰矫形带塑身衣
CN211156521U (zh) 矫姿带
CN211382078U (zh) 一种肩部保护约束带
CN110150774B (zh) 一种护脊西装
CN210901411U (zh) 一种高腰束裤
CN217245006U (zh) 一种内穿矫姿带
CN216674742U (zh) 一种腰部可调节的西裤
CN113081430A (zh) 一种两用式坐姿矫正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