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44884U - 三槽变冠角直丝弓托槽 - Google Patents

三槽变冠角直丝弓托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44884U
CN217244884U CN202220861491.9U CN202220861491U CN217244884U CN 217244884 U CN217244884 U CN 217244884U CN 202220861491 U CN202220861491 U CN 202220861491U CN 217244884 U CN217244884 U CN 217244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designed
gum
crown angle
straight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6149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典岳
金作林
刘名燕
张黎
韦传熙
梁金玉
黄海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Jinghai Orthodontic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Jinghai Orthodontic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Jinghai Orthodontic Center filed Critical Hainan Jinghai Orthodontic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22086149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44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44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44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三槽变冠角直丝弓托槽,包括托槽体,在托槽体上分别设置有切端托槽翼、龈端托槽翼,托槽体上开设有水平向槽沟,分别在切端托槽翼、龈端托槽翼的下方设置有切端槽沟、龈端槽沟,切端槽沟、龈端槽沟的冠角、转矩角与水平向槽沟相同。本实用新型采用三个槽沟的理念,结合弧形槽沟侧壁的设计,将矫正弓丝与托槽侧壁的接触由“线接触”变为“点接触”,减少了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克服了现有直丝弓托槽普遍存在的牙齿向后方移动阻力大的难题,改变了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模式,矫治控制更加精确,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有效缩短矫治疗程。

Description

三槽变冠角直丝弓托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口腔正畸部件,具体是一种使用于固定矫治器的三槽变冠角直丝弓托槽。
背景技术
在口腔正畸行业中,固定矫治器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矫治器,主要由托槽、带环、矫治弓丝、颊面管和附件等组成,其中直丝弓矫治器是现今应用最为广泛的矫治器。
直丝弓矫治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采用整体移动的模式对患者牙齿进行矫治。发展过程中,主要针对托槽进行过多次创新和变形,出现了许多不同的体系,具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比较有代表性的为Anderws、Roth、MBT等,分别被称为第一代直丝弓矫治器、第二代直丝弓矫治器、第三代直丝弓矫治器。
第一代直丝弓矫治器(Andrews直丝弓矫治器),其所采用的“托槽”也称为“完全程序化整体移动托槽”,根据方丝弓托槽而设计,托槽槽沟呈方形状。通过调整托槽底的厚度、槽沟上加入不同的近远中倾斜角度和不同的唇(颊)舌向转矩角,使一根有牙弓弧形形态的平直弓丝插入托槽,就可以完成牙齿三维方向的移动。但其托槽种类过于繁多,有12种不同托槽系列,每一系列中每个牙齿的设计又各不相同,如此繁杂的系统,使得临床使用很不方便。
第二代直丝弓矫治器(Roth直丝弓矫治器)通过对第一代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改良,将托槽角度进行调整,使一种托槽系列适合于大部分患者。托槽包含了矫治完成后牙齿在三维方向的轻度过矫正(如将上颌尖牙11°冠角增加2°后便成为13°),允许牙齿的轻微倾斜移动,至今仍有很多医生应用该技术。
第三代直丝弓矫治器(MBT直丝弓矫治器)是根据使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的新的矫正需要,对直丝弓矫治器的托槽进行了改良设计,托槽减小了上、下前牙特别是尖牙的冠角(将“Roth直丝弓矫治器”中上颌尖牙的冠角由13°改为8°),创造性地使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矫治技术。
目前,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牙齿时大部分情况(如牙列拥挤、龅牙等)需要前牙往后移动,但前牙都是牙尖(切端)往前方倾斜(冠角为正值),呈现出牙根在后、牙尖在前的态势,致使将前牙整体往后移动过程呈现出“拔河”的姿势(牙尖倾斜的方向和移动方向相反),移动阻力大,消耗的支抗也大。
“第二代直丝弓矫治器”设计的上颌尖牙的冠角(轴倾角)13°,再到“第三代直丝弓矫治器”设计的上颌尖牙的冠角(轴倾角)8°,虽然前牙的冠角减少了,有利于前牙向远中移动关闭拔牙间隙,但前牙向后方移动过程还是呈现“拔河”的姿势,还是具有较大的阻力。况且,矫正弓丝与托槽侧壁为线接触,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大,也增加了牙齿移动时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三槽变冠角直丝弓托槽,采用三个槽沟的理念,结合弧形槽沟侧壁的设计,将矫正弓丝与托槽侧壁的接触由“线接触”变为“点接触”,减少了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在矫正牙齿时能先行调整前牙的牙尖(切端)向后方倾斜(冠角由正值变为负值),呈现出牙根在前、牙尖在后的态势,再将前牙整体往后移动,移动过程呈现出“滑雪”的姿势(牙尖倾斜的方向和移动方向相同),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并大大减少了后牙的支抗负担,有效缩短矫治疗程。在治疗后期利用切端槽沟和龈端槽沟放置矫正弓丝,倾斜的牙齿特别是尖牙很容易恢复到原来的冠角(轴倾角)。
需要说明的是,牙科行业中,根据牙齿的方位,一般将靠近牙尖方向的部位定义为切方(合方),将靠近牙龈方向的部位定义为龈方。同样的,在口腔正畸行业,附件粘接在牙面后,靠近牙尖方向的部位称为切端,靠近牙龈方向的部位称为龈端。
牙科行业一般称呼部件上用于放置附件的通孔为管(尤其是矫治器的托槽上的通孔),如,方管即为方形通孔,圆管即为圆形通孔。
牙齿以上下中切牙为中点分开,接近中切牙的一面为近中面,远离中切牙的一面为远中面。
冠角(轴倾角):牙齿临床冠长轴与颌平面垂线所组成的角为冠角或轴倾角(tip),代表牙齿的近、远中倾斜程度。临床冠长轴的龈端向远中倾斜时冠角为正值,向近中倾斜时冠角为负值。正常颌的冠角大都为正值。
帕尔默牙位表示法:病人方向分别以“右上┘”“左上└”“右下┐”“左下┌”表示。牙齿从中门齿到最后的臼齿用1-8表示,如右上3号牙为右上尖牙。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三槽变冠角直丝弓托槽,包括托槽体,在托槽体上分别设置有切端托槽翼、龈端托槽翼,用于矫治弓丝的结扎,托槽体上开设有水平向槽沟,除冠角外,转矩角、托槽底厚度等各种预制角度与常规直丝弓托槽的槽沟数据一致;在切端托槽翼的下方设置有切端槽沟,切端槽沟的开口朝向切端,且其冠角、转矩角等预制角度与水平向槽沟相同;在龈端托槽翼的下方设置有龈端槽沟,龈端槽沟的开口朝向龈端,且其冠角、转矩角等预制角度与水平向槽沟相同。
本申请所设计的三个槽沟(水平向槽沟、切端槽沟、龈端槽沟)均可以单独使用(用于放置矫治弓丝),也可以根据需要二个或三个槽沟同时使用以协同作用,达到更精确的控制。
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不同牙位的托槽的水平向槽沟、切端槽沟、龈端槽沟可以同时联用,例如,需要压低前牙或升高后牙等需要调整牙齿高度时,一根矫治弓丝可以同时经过不同牙位的水平向槽沟、切端槽沟、龈端槽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向槽沟的两个侧壁设计为全弧形结构。侧壁中间部位凸起,向两个端口散开,从而在槽沟两端成漏斗状,使矫正弓丝与弧形侧壁为“点接触”,减小摩擦力,降低矫治弓丝的移动阻力,提高矫治弓丝的移动性。将冠角由原来的固定角度(预制角度)设置为可调节角度(灵活角度),可对牙齿进行向后方(远中)或向前方的倾斜移动,除冠角外,其它各种预制角度不变,确保托槽的正常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向槽沟的侧壁的设计为半弧形结构,且两个侧壁的弧形结构位置相反,即在槽沟远中靠切端的一半侧壁和近中靠龈端的一半侧壁设计为弧形结构,或在槽沟近中靠切端的一半侧壁和远中靠龈端的一半侧壁设计为弧形结构。将冠角由原来的固定角度(预制角度)设置为可调节角度(灵活角度),可对牙齿进行向后方(远中)或向前方的倾斜移动,除冠角外其它各种预制角度不变,确保托槽的正常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向槽沟的侧壁设计为中间部位凸起、两侧为斜坡面的楔形结构,即水平向槽沟的侧壁的中间部位凸起,两侧呈斜坡向槽沟两端倾斜。将冠角由原来的固定角度(预制角度)设置为可调节角度(灵活角度),可对牙齿进行向后方(远中)或向前方的倾斜移动,除冠角外,其它各种预制角度不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向槽沟的侧壁设计为半斜面结构,即水平向槽沟的侧壁以中间部位为基准点,在基准点的一侧呈斜坡向槽沟一端倾斜,且两个侧壁的斜坡结构位置相反。如,在槽沟远中靠切端的一半侧壁和近中靠龈端的一半侧壁设计为斜面结构,或在槽沟近中靠切端的一半侧壁和远中靠龈端的一半侧壁设计为斜面结构。将冠角由原来的固定角度(预制角度)设置为可调节角度(灵活角度),可对牙齿进行向后方(远中)或向前方的倾斜移动,除冠角外其它各种预制角度不变,确保托槽的正常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向槽沟设计为颊面管结构。如应用在4、5、6、7号牙时,可做成颊面管,有类似自锁托槽、减少摩擦力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端槽沟设计为全开口结构。临床上在槽沟处结扎固定矫正弓丝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端槽沟设计为半开口的管状结构。在临床上插入矫正弓丝即可,不需结扎弓丝不会脱位,有类似自锁托槽的作用,避免了结扎摩擦力。优选地,所述管状结构是圆管或方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龈端槽沟设计为全开口结构。临床上在槽沟处结扎固定矫正弓丝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龈端槽沟设计为半开口的管状结构。在临床上插入矫正弓丝即可,不需结扎弓丝不会脱位,有类似自锁托槽的作用,避免了结扎摩擦力。优选地,所述管状结构是圆管或方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三个槽沟的理念,结合弧形槽沟侧壁的设计,将矫正弓丝与托槽侧壁的接触由“线接触”变为“点接触”,减少了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在矫正牙齿时能先行调整前牙的牙尖(切端)向后方倾斜(冠角为负值),呈现出牙根在前、牙尖在后的态势,再将前牙整体往后移动,移动过程呈现出“滑雪”的姿势(牙尖倾斜的方向和移动方向相同),克服了现有直丝弓托槽普遍存在的牙齿向后方移动阻力大的难题,减少了后牙的支抗消耗,改变了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模式,矫治控制更加精确,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有效缩短矫治疗程,且临床操作方法与目前常用的直丝弓技术基本相同,行业医师容易接受和掌握。
2、矫正弓丝在水平槽沟时被矫正的牙齿可自由倾斜移动(类似钟摆),比牙齿整体移动容易很多。倾斜移动到一定程度后牙齿向后方的移动由“拔河”的姿势变为“滑雪”的姿势,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并大大减少了后牙的支抗负担。由于尖牙移动速度快,四个切牙的移动速度也加快,疗程也明显缩短,同时也增强了患者的信心和配合度。
3、在不增加托槽体积的情况下增加了切端槽沟和龈端槽沟,有四个作用:(一)在治疗后期利用切端槽沟和龈端槽沟放置矫正弓丝,倾斜的牙齿特别是尖牙很容易恢复到原来的冠角(轴倾角);(二)矫正弓丝在水平槽沟治疗时,可在后牙区切端槽沟或者龈端槽沟放置与槽沟一样大小的钢丝,双尖牙和磨牙通过钢丝无缝对接连成一起成为“支抗桥”,增加了支抗。可减少支抗钉的使用;(三)矫正弓丝通过后牙龈端槽沟,尖牙水平槽沟,切牙切端槽沟时,可压低前牙,升高后牙,治疗深覆合。而矫正弓丝通过后牙切端槽沟,尖牙水平槽沟,切牙龈端槽沟时,可拉长前牙,压低后牙,治疗开合,操作比原来弯制弓丝等方法大大简化了;(四)切端槽沟和龈端槽沟配合,可轻易使前牙牙根舌向移动或唇向移动(控根移动),支抗牙可原地不动,避免了传统方法纠正前牙转矩时的支抗牙前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平向槽沟的侧壁为半弧形结构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平向槽沟的侧壁为楔形结构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平向槽沟的侧壁为半斜面结构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切端槽沟和龈端槽沟为全开口的结构示意正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切端槽沟和龈端槽沟为半开口的结构示意正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切端槽沟为全开口和龈端槽沟为半开口的结构示意正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切端槽沟为半开口和龈端槽沟为全开口的结构示意正视图。
图10是矫治弓丝与全弧形水平向槽沟侧壁接触效果示意图。
图11是矫治弓丝与半弧形水平向槽沟侧壁接触效果示意图。
图12是矫治弓丝同时经过不同牙位托槽的水平向槽沟、切端槽沟、龈端槽沟的效果图。
图13是牙根移动时矫治弓丝的应用效果图。
图中:1、托槽体;2、切端槽沟;3、切端托槽翼;4、水平向槽沟;41、全弧形侧壁;42、半弧形侧壁;43、楔形侧壁;44、半斜面侧壁;5、龈端托槽翼;6、龈端槽沟;7、矫治弓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图1、2所示结构中,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三槽变冠角直丝弓托槽,包括托槽体1,在托槽体上分别设置有切端托槽翼3、龈端托槽翼5,用于矫治弓丝的结扎,托槽体上开设有水平向槽沟4(中间槽沟,位置与传统托槽的槽沟位置相同),除冠角外其它各种预制角度与常规托槽的槽沟数据一致,水平向槽沟的两个侧壁设计为全弧形侧壁41,侧壁的中间部位凸起,向两个端口散开,从而在水平向槽沟4两端成漏斗状,将冠角由原来的固定角度(预制角度)设置为可调节角度(灵活角度);在切端托槽翼的下方设置有切端槽沟2,切端槽沟2的开口朝向切端,且其冠角、转矩角等预制角度与水平向槽沟4相同(同一标准);在龈端托槽翼的下方设置有龈端槽沟6,龈端槽沟6的开口朝向龈端,且其冠角、转矩角等预制角度与水平向槽沟相同(同一标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水平向槽沟4的侧壁还可以设计为半弧形侧壁42,如图3所示,水平向槽沟4的两个半弧形侧壁42的弧形结构位置相反,即在槽沟远中靠切端的一半侧壁和近中靠龈端的一半侧壁设计为弧形结构,或在槽沟近中靠切端的一半侧壁和远中靠龈端的一半侧壁设计为弧形结构。将冠角由原来的固定角度(预制角度)设置为可调节角度(灵活角度),可对牙齿进行向后方(远中)或向前方的倾斜移动。同理,水平向槽沟4的侧壁还可以设计为其他结构形式的侧壁。如图4所示,设计为楔形侧壁43。如图5所示,设计为半斜面侧壁44。均可实现将冠角设置为可调节角度(灵活角度)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所述切端槽沟2、龈端槽沟6可以设计为全开口结构或半开口管状结构(圆管或方管),如图4、5、6、7所示,切端槽沟2和龈端槽沟6的开口结构可以相同(均为全开口结构),也可以不相同(一个为全开口结构,另一个为半开口管状结构)。采用全开口结构的,临床上在槽沟处结扎固定矫正弓丝即可。采用半开口管状结构的,在临床上插入矫正弓丝即可,不需结扎矫正弓丝,不会脱位,有类似自锁托槽的作用,避免了结扎摩擦力。
切端槽沟2、龈端槽沟6的结构形式(全开口结构或半开口管状结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例如,在3、4、5、6、7号牙的托槽的切端槽沟做成半开口的管状槽沟,临床上插入矫正弓丝即可,不需结扎矫正弓丝不会脱位,在四个切牙的托槽的切端槽沟则做成完全开口的槽沟,矫正弓丝插入3、4、5、6、7号牙的托槽的半开口管状槽沟后,在四个切牙处从垂直向入槽,最后整根弓丝完全入槽。例如,在1、2、3和6、7号牙的托槽的龈端槽沟做成半开口的管状槽沟,临床上插入矫正弓丝即可,不需结扎矫正弓丝不会脱位,在4、5号牙的托槽的龈端槽沟则做成完全开口的槽沟,矫正弓丝插入1、2、3和6、7号牙的托槽的半开口管状槽沟后,在4、5号牙处从垂直向入槽,最后整根弓丝完全入槽。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由于水平向槽沟4的两个侧壁设计为全弧形侧壁41,使矫正弓丝与全弧形侧壁41的接触为“点接触”,如图8所示,减小摩擦力,降低矫治弓丝的移动阻力,提高矫治弓丝的移动性。同理,采用半弧形侧壁42也具有相同效果,如图9所示。
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不同牙位的托槽的水平向槽沟、切端槽沟、龈端槽沟可以同时联用,即一根矫治弓丝可以同时经过不同牙位的水平向槽沟、切端槽沟、龈端槽沟。例如,矫正弓丝7通过后牙的龈端槽沟6、尖牙的水平向槽沟4、切牙的切端槽沟2时,可压低前牙,升高后牙,打开咬合,如图10所示。矫正弓丝通过后牙的切端槽沟、尖牙的水平向槽沟、切牙的龈端槽沟时,可拉长前牙,压低后牙,治疗开合。
双尖牙和磨牙在任一槽沟放置与槽沟一样大小的钢丝时,钢丝和托槽无缝对接,这时双尖牙和磨牙的托槽类似桥墩,通过钢丝连成一起成为“支抗桥”,达成一组牙的联合支抗,这时前牙容易移动,后牙不容易移动,形成了有利的一对“差动力”。
切端槽沟2里的唇弓在第一磨牙近中弯制阻止曲保持牙弓长度,龈端槽沟6里的唇弓用关闭曲关闭或者挂橡皮筋收紧,可使前牙牙根舌向移动即控根移动(转矩控制),操作比在方丝上增加正转矩简单,而且由于切端槽沟2中唇弓阻止曲的推力和龈端槽沟6中舌向移动牙根的拉力相抵消了,前牙控根移动时,作为支抗牙的第一磨牙可原地不动,避免了传统方法纠正前牙转矩时的支抗牙前移。同理,在龈端槽沟6里的唇弓在第一磨牙近中弯制阻止曲保持牙弓长度,切端槽沟2里的唇弓用关闭曲关闭或者挂橡皮筋收紧,可使前牙牙根唇向移动,如图11所示。
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在一组多个托槽中,不同的牙位使用相应的托槽,其水平向槽沟4可以不同,如应用在4、5、6、7号牙的托槽,水平向槽沟4设计为颊面管结构,有类似自锁托槽、减少摩擦力的作用,临床上插入矫正钢丝即可,不需结扎,在1、2、3号牙的托槽则可做成完全开放的水平向槽沟,矫正弓丝插入4、5、6、7号牙的颊面管后,在1、2、3号牙处从水平向入槽,最后整根弓丝完全入槽。
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切端槽沟、龈端槽沟的冠角、转矩角都按一个系列的预成角度设计,治疗后期可从一个槽沟一根矫正弓丝调整冠角、转矩角,到二个槽沟二根矫正弓丝协同作用逐渐调整冠角、转矩角,既不会因为调整冠角和转矩角时用力过大导致托槽脱落亦或牙根吸收、牙槽骨损伤,又可使冠角、转矩角的控制逐步到位,更加精确。
本实用新型的作用机理:
水平向槽沟的“弧形侧壁”使牙齿沿着矫正弓丝可倾斜移动,且牙齿移动时矫正弓丝与弧形侧壁为“点接触”,摩擦力减少。以尖牙为例,矫牙一开始尖牙牙冠能轻易倾斜移动到有间隙的方向,随后尖牙朝间隙方向的移动由“拔河”的姿势变为“滑雪”的姿势(尖牙冠角由正值转变为负值),尖牙朝间隙方向的移动阻力大大减少。由于尖牙移动速度快,四个切牙的移动速度也加快,疗程也明显缩短了。也增强了患者的信心和配合度。尖牙移动到目标位后再利用切端槽沟、龈端槽沟纠正尖牙冠角到正常的冠角(即尖牙冠角由负值再转变为正值)。
切端槽沟利用矫正弓丝使牙齿沿着矫正弓丝能做整体移动,不能做倾斜移动。当牙齿早期沿着水平向槽沟的矫正弓丝完成速度较快的倾斜移动到达目标位置后,可将矫正弓丝穿过切端槽沟,倾斜的牙齿可慢慢“恢复到正常的冠角”(恢复冠角)。同理,龈端槽沟利用矫正弓丝使牙齿沿着矫正弓丝能做整体移动,不能做倾斜移动。当牙齿早期沿着水平向槽沟的矫正弓丝完成速度较快的倾斜移动到达目标位置后,可将矫正弓丝穿过龈端槽沟,倾斜的牙齿可慢慢“恢复到正常的冠角”(恢复冠角)。
“恢复冠角”时弓丝从细到粗更换,先用一根弓丝通过切端槽沟(或龈端槽沟)“扶正”,然后再用两根弓丝同时通过切端槽沟、龈端槽沟来共同“扶正”,直至最后完全“扶正”。如尖牙冠角由负11°再变回正11°。矫正弓丝穿过切端槽沟、龈端槽沟就可“扶正”,操作简单。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三槽变冠角直丝弓托槽,包括托槽体,在托槽体上分别设置有切端托槽翼、龈端托槽翼,托槽体上开设有水平向槽沟,其特征在于:在切端托槽翼的下方设置有切端槽沟,切端槽沟的开口朝向切端,且其冠角、转矩角与水平向槽沟相同;在龈端托槽翼的下方设置有龈端槽沟,龈端槽沟的开口朝向龈端,且其冠角、转矩角与水平向槽沟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槽变冠角直丝弓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向槽沟的两个侧壁设计为全弧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槽变冠角直丝弓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向槽沟的侧壁的设计为半弧形结构,且两个侧壁的弧形结构位置相反,即在槽沟远中靠切端的一半侧壁和近中靠龈端的一半侧壁设计为弧形结构,或在槽沟近中靠切端的一半侧壁和远中靠龈端的一半侧壁设计为弧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槽变冠角直丝弓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向槽沟的侧壁设计为中间部位凸起、两侧为斜坡面的楔形结构,即水平向槽沟的侧壁的中间部位凸起,两侧呈斜坡向槽沟两端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槽变冠角直丝弓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向槽沟的侧壁设计为半斜面结构,即水平向槽沟的侧壁以中间部位为基准点,在基准点的一侧呈斜坡向槽沟一端倾斜,且两个侧壁的斜坡结构位置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槽变冠角直丝弓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向槽沟设计为颊面管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槽变冠角直丝弓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端槽沟设计为全开口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槽变冠角直丝弓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端槽沟设计为半开口的管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槽变冠角直丝弓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龈端槽沟设计为全开口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槽变冠角直丝弓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龈端槽沟设计为半开口的管状结构。
CN202220861491.9U 2022-04-14 2022-04-14 三槽变冠角直丝弓托槽 Active CN217244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61491.9U CN217244884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三槽变冠角直丝弓托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61491.9U CN217244884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三槽变冠角直丝弓托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44884U true CN217244884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76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61491.9U Active CN217244884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三槽变冠角直丝弓托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44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hroff et al. Simultaneous intrusion and retraction using a three-piece base arch
CN110063801B (zh) 一种隐形矫治器
EP2814417A1 (en) Shell aligners that accommodate incremental and continuous tooth movement with brackets,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1281578B (zh) 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及制备方法、牙齿矫治系统
US20210205050A1 (en) Orthodontic system
CN106821517B (zh) 替牙期上颌牙合垫式磨牙远移器
CN114795534A (zh) 三槽变冠角直丝弓托槽
Steger et al. Molar distalization with static repelling magnets. Part II
CN217244884U (zh) 三槽变冠角直丝弓托槽
CN217938416U (zh)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Chaushu et al. Lingual orthodontic treatment and absolute anchorage to correct an impacted maxillary canine in an adult
CN212973121U (zh) 一种二段式无托槽隐形矫正器的内收装置
US4655707A (en) Light, continuous force orthodontic appliance and method
CN210095952U (zh) 一种猫形辅弓隐形矫治器
CN217244883U (zh) 直丝弓与差动力相结合的两用托槽
KR101205632B1 (ko) 돌출입 순,설측 교정장치
Lim et al. Role of skeletal anchorage in modern orthodontics
Lewis Canine retraction
CN114795533A (zh) 直丝弓与差动力相结合的两用托槽
CN219680806U (zh) 牙科正畸装置
Bowman et al. The butterfly system
Shroff Root correction during orthodontic therapy
WO2023226794A1 (zh)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Ackerman et al. A controlled light continuous force technique
Naini et al. Management of Deep Incisor Overbi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