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80806U - 牙科正畸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牙科正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80806U
CN219680806U CN202320173405.XU CN202320173405U CN219680806U CN 219680806 U CN219680806 U CN 219680806U CN 202320173405 U CN202320173405 U CN 202320173405U CN 219680806 U CN219680806 U CN 219680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thodontic
bracket
force
dental
orthodontic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7340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星星
郑韵哲
吴刚
姚峻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7340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80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80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80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牙科正畸装置,包括第一正畸托槽、第二正畸托槽以及穿设于第一正畸托槽、第二正畸托槽的正畸弓丝,第一正畸托槽固定于患者牙齿的第一位置,第二正畸托槽固定于患者同一颗牙齿的第二位置,正畸弓丝穿过第一正畸托槽时产生一第一矫治力,正畸弓丝穿过第二正畸托槽时产生一第二矫治力,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设置满足使第一矫治力与第二矫治力形成一扶正力矩,扶正力矩至少可抵消使牙齿倾斜的倾斜力矩,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同时设置于牙齿颊侧或舌侧。

Description

牙科正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确切地说涉及口腔正畸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牙科正畸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口腔正畸治疗领域,在错颌畸形的治疗中,拔牙矫治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例如,对于牙列拥挤的患者,由于牙量与骨量不匹配造成牙齿的畸形,在牙齿矫正时,必须拔掉一定数量的牙,以协调牙量与骨量的关系,解除牙列拥挤的状况,减少牙列畸形的复发;又如,对于面部前突的患者,需要拔掉一定数量的牙,以获得间隙,达到内收前牙、前移后牙的目的,缓解面部前突症状,使得患者的面部侧貌更美观;又如,需要矫正咬合关系的患者,由于上下牙的咬合不对称,需要利用拔牙间隙调整后牙咬合关系,使得后牙尖窝交错,咬合接触面积最大,达到更佳的咀嚼效率。
但是,对于拔牙病例,会出现缺隙两侧牙齿向缺隙侧倾斜的副作用,例如,在拔牙间隙关闭时,因后牙支抗不足而导致后牙向缺隙处倾斜;又如,在缺牙未及时修复的情况时,也会出现缺隙两侧牙齿倾斜的情况。对于这些情形,临床上需要予以预防,或者需要将倾斜的牙齿扶正。
对于隐形矫治而言,隐形矫治器因材料比较柔软,扶正倾斜的牙齿,特别是磨牙,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效果差、周期较长。目前临床上往往需要配合片段弓来完成,如图1所示,目前使用的片段弓在扶正倾斜牙时,通常在需要扶正的牙齿上粘有一个弓丝托槽,在两端相邻的一颗或多颗牙上粘接托槽,以使弓丝变形获得足够的矫治力,此时在扶正倾斜牙齿时,牙齿移动的旋转中心R1近牙根处,所需要扶正的倾斜牙齿牙冠所需要的移动路径L1较大,所以想要将倾斜牙齿扶正到目标位置,需要的周期较长,导致扶正牙齿效率较低,且往往需要的支抗牙较多,这是不被期望的;同时,由于移动路径L1较大,会造成患者的舒适度低,存在较强的不适感,造成患者体验差。
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技术改进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少支抗牙数量且可以较高效率地预防牙齿倾斜或将已倾斜的牙齿扶正的牙科正畸装置,并且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提升舒适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牙科正畸装置,包括第一正畸托槽、第二正畸托槽以及穿设于所述第一正畸托槽、第二正畸托槽的正畸弓丝,所述第一正畸托槽固定于患者牙齿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二正畸托槽固定于患者同一颗牙齿的第二位置,所述正畸弓丝穿过所述第一正畸托槽时产生一第一矫治力,所述正畸弓丝穿过所述第二正畸托槽时产生一第二矫治力,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设置满足使所述第一矫治力与第二矫治力形成一扶正力矩,所述扶正力矩至少可抵消使所述牙齿倾斜的倾斜力矩,其中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同时设置于所述牙齿颊侧或舌侧。本实用新型牙科正畸装置的结构和位置设置,使得穿设于第一正畸托槽、第二正畸托槽间的正畸弓丝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在正畸弓丝恢复至原有形状的过程中获得两个矫治力,形成一个扶正力矩,该扶正力矩可以预防该牙齿倾斜或者如果该牙齿已经发生倾斜时可以扶正该牙齿,利用该扶正力矩扶正倾斜牙所需要移动的路径小,缩短了扶正的周期,从而提高了扶正的效率,此时,本实用新型正畸牙科装置的两端只需要在该牙齿两端外的位置设置锚点,其中,锚点可以设置在相邻牙上,也可以设置在两端牙龈处,锚点起到固定作用或部分支抗作用,所承受的反作用力较小,故而在扶正倾斜牙的过程中所需支抗牙数量少,较现有技术还可以减少支抗牙的数量;同时,由于移动路径小,患者口腔内的不适感较现有技术低,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和体验感。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沿预设的高度差和水平距离设置。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穿设于第一正畸托槽、第二正畸托槽间的正畸弓丝发生较大程度的弹性形变,以在恢复弹性形变的过程中获得较大的矫治力,从而有利于加强扶正力矩,有利于预防牙齿倾斜或将已倾斜的牙齿扶正。
作为优选,所述预设高度差为2mm-5mm,所述水平距离为3mm-7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矫治力与所述第二矫治力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矫治力的方向与所述第二矫治力的方向均与所述牙齿的牙体长轴方位一致。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目标牙齿上能够获得一个可以使得该牙齿转动的最佳的扶正力矩。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设置位置满足使所述第一正畸托槽平行于所述第二正畸托槽。
作为优选,所述正畸弓丝穿过所述第一正畸托槽后与一设置在邻牙上的第一支抗部相连,所述正畸弓丝穿过所述第二正畸托槽后与设置在另一邻牙上的一第二支抗部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正畸弓丝与所述第一支抗部连接后形成的矫治力方向与第一矫治力方向一致。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增大第一矫治力方向上的矫治力。
作为优选,所述正畸弓丝与所述第二支抗部连接后形成的矫治力方向与第二矫治力方向一致。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增大第二矫治力方向上的矫治力。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抗部为正畸托槽或颊面管,以及所述第二支抗部为正畸托槽或颊面管。
作为优选,所述正畸弓丝穿过所述第一正畸托槽后与第一支抗钉相连,所述正畸弓丝穿过所述第二正畸托槽后与第二支抗钉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正畸弓丝与所述第一支抗钉连接后形成的矫治力方向与第一矫治力方向一致。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增大第一矫治力方向上的矫治力。
作为优选,所述正畸弓丝与所述第二支抗钉连接后形成的矫治力方向与第二矫治力方向一致。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增大第二矫治力方向上的矫治力。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正畸托槽于所述牙齿的近中侧且近颌方设置,所述第二正畸托槽于所述牙齿的远中侧且近龈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正畸托槽的安装位置满足:咬合时,所述第一正畸托槽不影响对颌牙的咬合。这样的结构设计,有利于较大程度上利用正畸弓丝的高度差发生较大程度的弹性形变,以在恢复弹性形变的过程中获得较大的矫治力,从而有利于加强扶正力矩,有利于预防牙齿倾斜或将已倾斜的牙齿扶正。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正畸托槽距离颌方的距离为1mm-2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正畸托槽距离龈方的距离为0.5mm-2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正畸托槽和所述第二正畸托槽设置于后牙区的同一颗牙齿。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具有相同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现有技术中片段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牙科正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牙科正畸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使用图4牙科正畸装置时牙齿的转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牙科正畸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牙科正畸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牙科正畸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牙科正畸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牙科正畸装置设置于后牙区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
本文中描述时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方向性术语均为附图中的方向,并不指代特殊限定。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文中的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实施例中提及到的“后牙区”是根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医学导论》第2版第36-38页中对于牙齿的分类进行定义,包括前磨牙以及磨牙,以FDI标记法显示为4-8的牙齿,前牙区FDI标记法显示为1-3的牙齿。前牙区的牙齿包括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
请参看图2和图3所示的牙科正畸装置100,包括第一正畸托槽1、第二正畸托槽2以及穿设于所述第一正畸托槽1、第二正畸托槽2的正畸弓丝3,其中,所述第一正畸托槽1和所述第二正畸托槽2设置于患者同一颗牙齿上,可以同时设置于所述同一颗牙齿的颊侧,也可以同时设置于所述同一颗牙齿的舌侧,使用时,先将所述第一正畸托槽1固定于患者牙齿的第一位置D1,再将所述第二正畸托槽2固定于患者同一颗牙齿的第二位置D2,然后将所述正畸弓丝3分别穿过所述第一正畸托槽1和所述第二正畸托槽2产生弹性形变,所述正畸弓丝3在恢复至原有形状过程中分别产生第一矫治力F1和第二矫治力F2,此时,所述第一位置D1与第二位置D2的位置设置能够满足使得所述第一矫治力F1与所述第二矫治力F2在同一颗牙齿上形成一个扶正力矩M,所述扶正力矩M至少可抵消使所述牙齿倾斜的倾斜力矩,例如在拔牙或缺牙病例中,所述扶正力矩M可以预防相邻的牙齿倾斜。此时,所述扶正力矩M基本等于所述牙齿倾斜时的倾斜力矩,即可以预防所述牙齿倾斜。当然,另一些病例中,由于缺牙或拔牙时间较长,导致相邻的牙齿已经发生倾斜,如图4和图5所示,也可以应用本申请所述牙科正畸装置100形成的所述扶正力矩M将其扶正此时,所述扶正力矩M大于所述牙齿倾斜时的倾斜力矩,所需要扶正的牙齿被扶至目标位置时解除所述牙科正畸装置,以避免过度扶正,导致所需要扶正的牙齿向相反方向发生不期望的倾斜。在临床上,可以根据临床需求来设计所述第一矫治力F1、第二矫治力F2的大小,其中,所述第一矫治力F1、第二矫治力F2越大,所述扶正力矩M越大,扶正效率就越高;而当所述第一矫治力F1、第二矫治力F2较小,且能够满足扶正需求时,所述扶正力矩M较小,扶正效率略有降低,但是会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和体验感;医生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矫治力F1与所述第二矫治力F2为一对方向相反的矫治力,以获得一个扶正力矩M,可以预防所述牙齿倾斜的或扶正已经倾斜的倾斜牙。优选地,所述第一矫治力F1与所述第二矫治力F2的方向均是与所述牙齿的牙体长轴PP'方位一致的,其中,所述牙齿的牙体长轴是指纵行穿过牙体并经过牙体中心的几何轴。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所述牙齿上能够获得一个最佳扶正力矩M。请结合参看图6,将所述牙科正畸装置100从所示的倾斜位置W1扶正至目标位置W2,由于所述第一正畸托槽1和所述第二正畸托槽2同时设置于患者的同一颗牙齿上,所述正畸弓丝在恢复原有形状的过程中产生第一矫治力F1和第二矫治力F2,使得所述牙科正畸装置100在同一颗牙齿上可以产生一个围绕旋转中心R2旋转的扶正力矩M,此时,所需要扶正的倾斜牙齿牙冠所需要的移动路径L2较小,故而将倾斜牙齿扶正到目标位置,需要的周期短,扶正牙齿的效率高,且同时具有控根效果,可以关闭因拔牙或缺牙导致的间隙;而且此时,所需要扶正的倾斜牙的移动路径较小,可以减轻患者口腔内的不适感,舒适度和体验感均会提升。同时,由于所述正畸牙科装置100的设置,所述倾斜牙齿上具有一个扶正力矩M,此时,所述正畸牙科装置100的两端只需要在所述倾斜牙两端外的位置设置锚点,可以设置在相邻牙上,也可以设置在两端牙龈处,所述锚点起到固定作用或部分支抗作用,所承受的反作用力较小,故而在扶正倾斜牙的过程中所需支抗牙数量少,较现有技术可以减少支抗牙的数量。
请结合参看图3和图5,所述第一位置D1与所述第二位置D2之间以预设的高度差H和水平距离L进行设置,其中,预设的高度差H是指过所述第一正畸托槽1中心点Z1的水平线至过所述第二正畸托槽2中心点Z2的水平线之间的高度,水平距离L是指过所述第一正畸托槽1中心点Z1的竖直线至过所述第二正畸托槽2中心点Z2的竖直线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预设高度差H为2mm-5mm,所述预设水平距离L为3mm-7mm。
请继续参看图2-图6,所述第一位置D1和所述第二位置D2的设置位置满足使得所述第一正畸托槽1平行于所述第二正畸托槽2,即过所述第一正畸托槽1中心点Z1的水平线和竖直线分别平行于过所述第二正畸托槽2中心点Z2的水平线和竖直线。这样的位置设置使得所述正畸弓丝3分别穿过所述第一正畸托槽1和所述第二正畸托槽2产生弹性形变,在所述正畸弓丝3恢复至原有形状过程中产生的力在与所述的待扶正倾斜牙的牙体长轴PP’垂直的方位上的分力消耗较小,而我们所期望的与所述牙体长轴PP’方位一致的第一矫治力F1和第二矫治力F2较大,扶正效果更佳。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正畸托槽1设置于所述牙齿的近中侧且尽可能近颌方设置,只要满足在咬合时,不影响对颌牙的咬合,均可以;将所述第二正畸托槽2设置于所述牙齿的远中侧且尽可能近龈方设置,此时,可以较大程度上扩大所述第一正畸托槽1和所述第二正畸托槽2的高度差,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所述正畸弓丝3可以利用所述高度差,在分别穿过所述第一正畸托槽1和所述第二正畸托槽2时产生更大的弹性形变,以获得更大的所述第一矫治力F1和所述第二矫治力F2,从而获得更佳的扶正力矩。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看图2,所述第一正畸托槽1距离颌方的距离L3为1mm-2mm;所述第二正畸托槽2距离龈方的距离L4为0.5mm-2mm。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看图7所示,使用时,将所述正畸弓丝3穿过所述第一正畸托槽1,然后与一个设置在邻牙上的第一支抗部4连接;所述正畸弓丝3穿过所述第二正畸托槽2后与设置在另一个邻牙上的第二支抗部5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抗部4和所述第二支抗部5均为正畸托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支抗部4为正畸托槽、所述第二支抗部5为颊面管的设计。当然,所述第一支抗部4和所述第二支抗部5均采用颊面管设计,或者,所述第一支抗部4为颊面管、所述第二支抗部5为正畸托槽的设计,也都是可以的。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支抗部4和所述第二支抗部5均为所述牙科正畸装置100提供部分支抗作用或固定作用,对其具体形态不作要求。
为了有利于加强所述牙科正畸装置100的扶正效果,以获得更佳的预防所述牙齿倾斜或是扶正所述已经发生倾斜的牙齿的效果,可以使所述正畸弓丝3与所述第一支抗部4连接后形成的矫治力方向与第一矫治力F1方向基本一致,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在期望的F1方向上进一步扩大所述正畸弓丝3的弹性形变,以使所述正畸弓丝3在恢复至原有形状的过程中产生与期望的F1方向上的一个分力,有助于增大第一矫治力F1方向上的矫治力。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使所述正畸弓丝3与所述第二支抗部5连接后形成的矫治力方向与第二矫治力F2方向基本一致,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在期望的F2方向上进一步扩大所述正畸弓丝3的弹性形变,以使所述正畸弓丝3在恢复至原有形状的过程中产生与期望的F2方向上的一个分力,有助于增大第一矫治力F2方向上的矫治力。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看图9所示,使用时,将所述正畸弓丝3穿过所述第一正畸托槽1后与第一支抗钉6连接;所述正畸弓丝3穿过所述第二正畸托槽2后与第二支抗钉5相连。所述第一支抗钉6和所述第二支抗钉7可以设置在所述牙齿相邻的牙齿上,也可以种植在所述牙齿两侧的牙龈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畸弓丝3穿过其中一个正畸托槽后,可以与一个邻牙上的支抗部连接,所述正畸弓丝3穿过另一个正畸托槽后,可以与支抗钉连接,如图10所示的所述正畸弓丝3穿过所述第一正畸托槽1后,与一个邻牙上的所述第一支抗部4连接,所述正畸弓丝3穿过所述第二正畸托槽2后,与所述第二支抗钉7连接。
同样,为了有利于加大所述牙科正畸装置100的扶正力矩M,以获得更佳的预防所述牙齿倾斜或是扶正所述已经发生倾斜的牙齿的效果,可以使所述正畸弓丝3与所述第一支抗钉6连接后形成的矫治力方向与第一矫治力F1方向基本一致,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在期望的F1方向上进一步扩大所述正畸弓丝3的弹性形变,以使所述正畸弓丝3在恢复至原有形状的过程中产生与期望的F1方向上的一个分力,有助于增大第一矫治力F1方向上的矫治力。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使所述正畸弓丝3与所述第二支抗钉7连接后形成的矫治力方向与第二矫治力F2方向基本一致,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在期望的F2方向上进一步扩大所述正畸弓丝3的弹性形变,以使所述正畸弓丝3在恢复至原有形状的过程中产生与期望的F2方向上的一个分力,有助于增大第一矫治力F2方向上的矫治力。
很显然,对于隐形矫治而言,因缺牙或拔牙,扶正倾斜的牙齿尤其是磨牙,或是预防磨牙倾斜存在一定的难度,往往需要配合片段弓来完成。在使用常规的片段弓扶正倾斜的磨牙或是预防其倾斜时,效率较慢且往往需要的支抗牙较多。所以,本申请将所述牙科正畸装置100可以应用于扶正倾斜的磨牙或是预防磨牙倾斜。请参看图11所示,拔除的是后牙区的5号牙,拔牙后,患者的6号牙已经发生了向缺隙处倾斜,此时,将所述牙科正畸装置100安装于6号牙,即所述第一正畸托槽1和所述第二正畸托槽2均设置于6号牙,将所述正畸弓丝3穿过所述第一正畸托槽1,然后与设置在邻牙4号牙上的第一支抗部4连接;所述正畸弓丝3穿过所述第二正畸托槽2后与设置在另一个邻牙7号牙上的第二支抗部5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抗部4和所述第二支抗部5均为正畸托槽,当然所述第一支抗部4和所述第二支抗部5可以是正畸托槽、颊面管,甚至是支抗钉的任意组合,只要可以满足扶正牙齿时所需要的支抗或固定需要,均是可以的,在此处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的牙科正畸装置100为单独使用于扶正已经倾斜的磨牙的情形。当然,本申请的牙科正畸装置100也可以配合隐形矫治器使用,以预防所述牙齿发生倾斜,或是用以增加扶正倾斜牙齿的效率并且减少支抗牙数量,其中,在与隐形矫治器配合使用时,需要将安装所述牙科正畸装置100的牙面位置预留出来。通过调整本申请牙科正畸装置100的布局,可以应用于各类缺牙或拔牙病例。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均可根据需要进行自由组合以形成不同的新的实施方案,这种组合后形成的实施方案均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为了节省申请文本的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同样地,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牙科正畸装置,包括第一正畸托槽、第二正畸托槽以及穿设于所述第一正畸托槽、第二正畸托槽的正畸弓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畸托槽固定于患者牙齿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二正畸托槽固定于患者同一颗牙齿的第二位置,所述正畸弓丝穿过所述第一正畸托槽时产生一第一矫治力,所述正畸弓丝穿过所述第二正畸托槽时产生一第二矫治力,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设置满足使所述第一矫治力与第二矫治力形成一扶正力矩,所述扶正力矩至少可抵消使所述患者牙齿倾斜的倾斜力矩,其中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同时设置于所述患者牙齿颊侧或舌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正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沿预设的高度差和水平距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牙科正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高度差为2mm-5mm,所述水平距离为3mm-7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正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矫治力与所述第二矫治力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牙科正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矫治力的方向与所述第二矫治力的方向均与所述患者牙齿的牙体长轴方位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正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设置位置满足使所述第一正畸托槽平行于所述第二正畸托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牙科正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畸弓丝穿过所述第一正畸托槽后与一设置在邻牙上的第一支抗部相连,所述正畸弓丝穿过所述第二正畸托槽后与设置在另一邻牙上的一第二支抗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牙科正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畸弓丝与所述第一支抗部连接后形成的矫治力方向与第一矫治力方向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牙科正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畸弓丝与所述第二支抗部连接后形成的矫治力方向与第二矫治力方向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牙科正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抗部为正畸托槽或颊面管,以及所述第二支抗部为正畸托槽或颊面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牙科正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畸弓丝穿过所述第一正畸托槽后与第一支抗钉相连,所述正畸弓丝穿过所述第二正畸托槽后与第二支抗钉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牙科正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畸弓丝与所述第一支抗钉连接后形成的矫治力方向与第一矫治力方向一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牙科正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畸弓丝与所述第二支抗钉连接后形成的矫治力方向与第二矫治力方向一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正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畸托槽于所述患者牙齿的近中侧且近颌方设置,所述第二正畸托槽于所述患者牙齿的远中侧且近龈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正畸托槽的安装位置满足:咬合时,所述第一正畸托槽不影响对颌牙的咬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牙科正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畸托槽距离颌方的距离为1mm-2mm。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牙科正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正畸托槽距离龈方的距离为0.5mm-2mm。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正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畸托槽和所述第二正畸托槽设置于后牙区的同一颗牙齿。
CN202320173405.XU 2023-01-31 2023-01-31 牙科正畸装置 Active CN219680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3405.XU CN219680806U (zh) 2023-01-31 2023-01-31 牙科正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3405.XU CN219680806U (zh) 2023-01-31 2023-01-31 牙科正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80806U true CN219680806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62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73405.XU Active CN219680806U (zh) 2023-01-31 2023-01-31 牙科正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808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63801B (zh) 一种隐形矫治器
US7677886B2 (en) Maxillofacial orthodontic appliance
CN111588490B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制作方法
CN111281578B (zh) 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及制备方法、牙齿矫治系统
CN110584805B (zh) 一种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CN210612259U (zh) 一种隐形矫治器
TWM614961U (zh) 齒列矯正套件
CN210144771U (zh) 一种导下颌向前和固定正畸联合矫治装置
CN110090082B (zh) 个性化定制引导下颌前伸的固定功能矫治器
CN117379200A (zh) 以上颌咬合结构引导下颌生长重建的早期矫治器制作方法
CN217938416U (zh)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CN109431631B (zh) 一种隐形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CN219680806U (zh) 牙科正畸装置
CN114795534A (zh) 三槽变冠角直丝弓托槽
CN210673464U (zh) 一种具有咬合导向的牙齿矫治器
CN210095952U (zh) 一种猫形辅弓隐形矫治器
KR101205632B1 (ko) 돌출입 순,설측 교정장치
TWM608387U (zh) 用於錯頜畸形治療的牙科器械、牙科器械套組及牙科矯治系統
CN209827044U (zh) 一种导下颌向前的舌侧功能矫治器
Ngan et al. Guidance of eruption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CN213607024U (zh) 一种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及矫治系统
CN220459432U (zh) 用于咬合调整的牙科器械
CN212522055U (zh) 一种磨牙远移装置
WO2023226794A1 (zh)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CN219846879U (zh) 一种舌侧推杆整体远移后牙列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