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43350U - 一种座椅的锁定调节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的锁定调节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43350U CN217243350U CN202220056176.9U CN202220056176U CN217243350U CN 217243350 U CN217243350 U CN 217243350U CN 202220056176 U CN202220056176 U CN 202220056176U CN 217243350 U CN217243350 U CN 2172433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ing
- rod
- base
- connecting rod
- rot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rkshop Equipment, Work Benches, Supports, Or Storag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的锁定调节机构,该锁定调节结构设置在座椅的底座上并作用于椅座;锁定调节结构包括能够相对底座前后移动的主驱动件、镜像设置在主驱动件两侧的锁定杆,以及转动设置在底座一侧的控制扳手;在主驱动件与控制扳手之间设有第一连杆机构,控制扳手转动能够带动主驱动件前后移动;在每个锁定杆与主驱动件之间设有第二连杆机构,锁定杆与底座转动配合,主驱动件前后移动以带动锁定杆沿竖直方向转动;锁定杆的前端设有锁定销,在椅座的两侧镜像设有与锁定销卡接配合的卡接部,卡接部上设有若干个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的锁定槽,转动控制扳手以控制两侧的锁定销同步卡入或退出锁定槽内,使椅座与底座滑动锁定或解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坐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椅的锁定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办公椅作为日常办公生活中重要的办公用具,椅子的舒适程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工作生活质量。目前市面很多办公椅采用通用底盘,由于靠背与座面的人机尺寸匹配关系未经考究,用户在倾仰过程中,座椅靠背特别是腰靠脱离人体腰部,二者直接形成悬空间隙,导致在倾仰状态下座椅丧失对人体腰部的支撑,就是我们俗称的“跑腰”,人体脊柱得不到有效支撑导致诸多久坐的健康问题;同时,由于采用通用底盘,靠背与座面的人机尺寸匹配关系未经考究,用户在倾仰过程中,臀部与座面相对固定,而座椅靠背相对人体背部向上摩擦,引起“搓背扯衣服”的不舒适性,也引起不雅观感。除此之外,用户在倾仰过程中,随着靠背的后仰,人体的重心也随之后移偏离座椅的承载重心,容易发生翻倒,存在潜在危险。针对目前市场上办公椅存在的缺陷,故而市面上出现一种座背联动椅,椅座能够相对底座进行前后滑动,用户在倾仰过程中,椅背向后转动,椅座同步向前滑动;座椅始终能起到支撑人体腰部的效果,有效避免“跑腰”情况的发生;使用户臀部与坐垫同步运动,有效避免靠背对人体背部向上的摩擦力,有效避免“搓背扯衣服”的现象发生。但是这种联动椅在在向后倾仰的过程中,靠背只有在倾仰角度达到最大时才能够被支撑住,此时用户才能得到稳定的倚靠。然而由于人的体型及休息习惯不同,只有一个倚靠角度显然不能适应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故而CN201510136421.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座背联动椅椅座的限位调节机构”,所述限位调节机构设置在底座内,限位调节机构包括限位调节手柄、限位基座、控制线和限位阶梯滑块,所述限位基座内设置有用于插接限位阶梯滑块的插接槽,所述限位阶梯滑块包括带有数个台阶的阶梯部和插接在插接槽内的插接部,限位阶梯滑块和限位基座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控制线一端与限位调节手柄相连,另一端穿过限位基座并与限位阶梯滑块的插接部相连。设置限位调节机构,并通过调节限位调节手柄来调节限位阶梯滑块伸出的长度,使得椅座与限位阶梯滑块的不同台阶处相抵触,从而椅座可以行进的距离,进而调节靠背的倾仰角度范围。该调节机构虽然能够调节靠背及椅座的位置,但是首先是该调节机构前后设置在底座内,完全占用了底座的内部空间;只适用于有足够空间的底座,不适用于大部分的座椅;其次,该调节机构仅仅在一侧设置限位阶梯滑块,从而锁定时只是单边锁定,结构不稳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调节操作方便的座椅的锁定调节机构;通过在底座内合理布置控制手柄、主驱动件以及分别位于主驱动件两侧的锁定杆,且三者之间联动配合;从而通过转动控制手柄即可控制锁定销卡入锁定槽内,使椅座滑动锁定;且两侧的锁定杆均与椅座的两侧锁定,实现双边锁定,使得锁定后,结构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座椅的锁定调节机构,该锁定调节结构设置在座椅的底座上并作用于椅座,椅座与底座滑动配合;锁定调节结构包括能够相对底座前后移动的主驱动件、镜像设置在主驱动件两侧的长条形的锁定杆,以及转动设置在底座其中一侧的控制扳手;在主驱动件与控制扳手之间设有实现两者联动的第一连杆机构,控制扳手转动能够带动主驱动件前后移动;在每个锁定杆与主驱动件之间设有实现两者联动的第二连杆机构,锁定杆与底座转动配合,主驱动件前后移动以带动锁定杆沿竖直方向转动;锁定杆的前端设有锁定销,在椅座的两侧镜像设有与锁定销卡接配合的卡接部,卡接部上设有若干个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的开口朝下的锁定槽,转动控制扳手以控制两侧的锁定销同步卡入或退出锁定槽内,使椅座与底座滑动锁定或解锁。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驱动件为“U”型结构,主驱动件包括横向设置的横杆以及分别位于横杆两侧的侧杆;第一连杆机构设置在横杆与控制扳手之间,第二连杆机构设置在侧杆与锁定杆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控制扳手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杆上;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整体趋近于横置在底座上,控制扳手转动以驱动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朝底座外侧横移;所述第一转动杆呈“L”型结构,第一转动杆能够绕底座转动,且第一转动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横杆的中间位置处;第二连杆朝底座外侧移动能够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并驱使主驱动件向前移动。通过第一连杆机构使得转动控制扳手即可有效控制主驱动件前后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为板状件;第一连杆竖向设置,第二连杆水平设置,且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卡接配合。第一连杆竖向设置以方便转动连接在控制扳手的一侧,第二连杆水平设置以方便与第一连杆卡接配合;且采用卡接的方式,连接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连杆机构包括第二转动杆及第三转动杆,第二转动杆趋近于水平横置状态且第二转动杆的中间位置处与底座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杆的一端铰接在侧杆上,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转动杆后端连接;第三转动杆为“L”型杆,第三转动杆竖向设置在锁定杆的后端,且第三转动杆与底座转动配合,第三转动杆跟随第二转动杆同步发生转动以作用于锁定杆后端向下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转动杆转动能够带动第三转动杆转动,使得锁定杆后端向下转动,锁定销向上翘起。
作为优选,在底座的一侧设有前后间隔的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所述锁定杆的后部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座上,第三转动杆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座上;且第三转动杆上设有水平伸出的抵压柱,该抵压柱抵持在锁定杆上端。使得第三转动杆转动时,抵压柱将向下作用于锁定杆使得锁定杆后端向下转动,从而使得锁定杆的前端翘起。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转动杆与第三转动杆之间设有一连接弹簧,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转动杆和第三转动杆上,第二转动杆转动以向后拉动连接弹簧并带动第三转动杆转动。连接弹簧实现第二转动杆与第三转动杆之间为“软连接”,因为在实际运动过程中,第二转动杆与第三转动杆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如果采用硬质的连杆,连杆需要在运动过程中长度发生相应变化,具有设计难点;而采用连接弹簧则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且连接弹簧还使得调节过程具有良好的阻尼感,以及提供复位弹力。
作为优选,在所述的锁定杆与第一转动座之间设有一复位扭簧,复位扭簧的其中一根扭臂设置在底座上,复位扭簧的另一根扭臂设置在锁定杆上。从而当锁定杆转动时,复位扭簧将发生弹性形变并以提供锁定杆复位的趋势,使得锁定销能够自动复位。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转动杆与横杆通过一连接销转动连接,在底座的对应位置上设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限位槽,该连接销向下伸出在该限位槽内。能够限制主驱动件的滑动范围。
作为优选,底座侧部的前端设有固定座,该固定座上设有竖向的导向槽,锁定销穿设在该导向槽内并能够沿导向槽上下移动。使得锁定销上下移动稳定、顺畅。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首先,本实用新型的椅座可调节坐具,通过在底座上合理布置:控制扳手、能够前后移动的主驱动件、分别设置在主驱动件两侧的长条形的锁定杆;且通过第一连杆机构、第二连杆机构实现控制扳手、主驱动件及锁定杆三者之间的联动,继而作用控制扳手转动即可驱使两侧的锁定杆同步转动,从而使得锁定销卡入锁定槽内,能够很方便的实现椅座与底座的锁定。
其次,锁定时,两侧的锁定杆同时与椅座的两侧锁定,实现双边锁定,使得锁定后,结构更加稳固。
再者,设置连接弹簧以及复位扭簧,使得作用控制扳手时,具有良好的调节阻尼感;且两者还能够提供弹力使得锁定杆能够自行转动复位,从而使得锁定销能够自动复位退出锁定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椅座与底座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椅座相对底座滑动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锁定销与锁定槽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椅座与底座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底座内布局通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锁定调节机构设置在底座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底座一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锁定杆控制锁定销翘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锁定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第一连杆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第二连杆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为:椅座1;底座2;布局通道A;后承载道3;侧承载道4;锁定调节机构5;主驱动件6;横杆6a;侧杆6b;锁定杆7;控制扳手8;锁定销 9;卡接部10;锁定槽11;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第一转动杆14;限位槽 15;连接销16;第二转动杆17;第三转动杆18;连接弹簧19;抵压柱20;复位扭簧21;固定座22;导向槽23;第一转动座24;第二转动座2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至少一个”指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施例涉及各部位的参考方位,比如前、后等,是以用户落座后正常使用座椅的状态下进行描述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的锁定调节机构,该锁定调节机构5设置在座椅的底座2上并作用于椅座1,所述的椅座1滑动设置在底座2 上并能够相对底座2进行前后滑动;通过该锁定调节机构5能够实现椅座1的滑动锁定与解锁。
如图1-6所示,所述底座2呈中间镂空的框架式结构,底座2上设有开口朝前的U型的布局通道A,布局通道A包括位于后端的后承载道3以及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侧承载道4。锁定调节机构5设置在该布局通道A内,锁定调节机构 5包括设置在后承载道3上且能够前后移动的主驱动件6、镜像设置在两个侧承载道4内的长条形的锁定杆7,以及转动设置在底座2一侧的控制扳手8;其中,通过作用控制扳手8转动能够带动主驱动件6相对底座2前后移动,且主驱动件6前后移动能够带动锁定杆7相对底座2在竖直方向上转动。在每个锁定杆7的前端设有锁定销9,从而作用于控制扳手8转动能够控制两侧的锁定销9同步上下移动;相应的,在椅座1的两侧镜像设有与锁定销9配合的卡接部10;卡接部10上具有若干个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布的开口朝下的锁定槽11;所述锁定销 9上移并卡入任意一个的锁定槽11内以使椅座1与底座2相对固定;从而通过调节控制扳手8转动能够实现椅座1的滑动锁定与解锁,使椅座1停留在任意位置下。锁定调节机构5合理设置在后承载道3和两侧的侧承载道4内,布局合理巧妙,有效实现椅座1的锁定功能;且在两个侧承载道4内均设置锁定杆7,实现双边锁定,锁定后结构更加稳定。
如图6-11所示,所述的主驱动件6呈“U”型,主驱动件6包括横向设置的横杆6a以及分别位于横杆6a两侧的侧杆6b;在控制扳手8与横杆6a之间设有实现两者联动的第一连杆机构,第一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 及第一转动杆14。具体的说:如图6-10所示,所述的控制扳手8转动连接在底座2的一侧上,第一连杆12的一端与该控制扳手8铰接,第一连杆12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杆13上;第一连杆12与第二连杆13整体趋近于横置在后承载道3上,控制扳手8转动以驱动第一连杆12及第二连杆13朝底座2外侧横移。且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均为板状件,第一连杆12竖向设置以方便转动连接在控制扳手8的一侧;第二连杆13水平设置,并且第一连杆12与第二连杆 13卡接配合,便于连接安装。所述的第一转动杆14呈“L”型结构,第一转动杆14的交点处转动连接在底座2上,且该第一转动杆14的一端与第二连杆13 铰接,第一转动杆14的另一端铰接在主驱动件的横杆6a的中间位置处。通过该第一连杆机构,使得当作用于控制扳手8转动时,控制扳手8将带动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整体朝底座2外侧移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一转动杆14发生转动,第一转动杆14转动的同时驱动主驱动件6向前移动。且所述的第一转动杆14与横杆6a通过一连接销16转动连接,在后承载道3的对应位置上设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限位槽15,该连接销16向下伸出在该限位槽15内,从而使得主驱动件6前后移动稳定,且能够限制主驱动件6的移动范围。
如图6-11所示,所述的两个侧承载道4内均设有所述的锁定杆7,且每个锁定杆7与主驱动件6相应一侧的侧杆6b之间设有实现两者联动的第二连杆机构,从而使得主驱动件6前后运动的同时,能够同步驱动两个锁定杆7同步运动。具体的说:所述的第二连杆机构包括第二转动杆17及第三转动杆18;其中,第二转动杆17趋近于水平横置在后承载道3内,且第二转动杆17的中间位置处与底座2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杆17的一端铰接在侧杆上,第二转动杆17的另一端与第三转动杆18连接;第三转动杆18设置在锁定杆7的后端,第三转动杆18同样为一“L”型杆,在所述的侧承载道4内设有前后间隔的第一转动座24和第二转动座25,锁定杆7的后部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座24上,第三转动杆18竖向设置且其交点处与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杆25上;第三转动杆18的后端与第二转动杆17连接,第三转动杆18的前端与锁定杆7连接。进一步的说:所述的第二转动杆17与第三转动杆18之间通过一连接弹簧19连接在一起,当所述的主驱动件6向前运动时,所述的第二转动杆17将转动以向后拉动第三转动杆18;连接弹簧19形变使得作用控制扳手8时有良好的阻尼感。如图11 所示,所述的第三转动杆18与锁定杆7的连接端上设有一水平伸出的抵压柱20,该抵压柱20抵持在锁定杆7的上端,从而使得第三转动杆18转动时,抵压柱 20将向下作用于锁定杆7使得锁定杆7后端向下转动,从而使得锁定杆7的前端翘起。且在该锁定杆7与第一转动座24之间还设有一复位扭簧21,复位扭簧 21的其中一根扭臂设置在底座2上,复位弹簧21的另一根扭臂设置在锁定杆7 上,复位扭簧21使得锁定杆7转动后仍具有复位的趋势。继而通过该第二连杆机构,使得主驱动件6向前移动时,在第二转动杆17和第三转动杆18的作用下,使得锁定杆7的前端将向上翘起以使锁定销9上移;且在连接弹簧19和复位扭簧21的作用下,使得转动控制扳手8时具有良好的阻尼感,并且当松开控制扳手8时,所述的锁定杆7能够在复位扭簧21的作用下自行复位,使得锁定销9复位下移。
如图3-7所示,在所述的侧承载道4的前端还设有一固定座22,固定座22 上设有竖向的导向槽23,所述的锁定销9穿设在该导向槽23内并沿导向槽23 上下移动。且如图3所示,所述的椅座1呈“口”字型框架结构,所述卡接部 10分别设置在椅座1两侧的内侧上,且锁定销9刚好位于卡接部10的下方,并能够上移卡入锁定槽11内。
继而,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的锁定调节机构,使得椅座调节非常简单方便,用户坐在座椅上,能够控制椅座1相对底座2进行前后滑动调节;如需控制椅座1锁定在某一位置时,只需作用控制扳手8转动使锁定销9向上卡入锁定槽11内即可使椅座1与底座2相对固定;如需再次解锁,只需使控制扳手8 转动复位即可;操作方便快捷。结构布局合理巧妙,在两侧的侧承载道4上均设有锁定杆7,使得锁定时,两个锁定杆7同时与椅座1的两侧锁定,实现双边锁定,使得锁定后,结构更加稳固。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座椅的锁定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锁定调节结构设置在座椅的底座上并作用于椅座,椅座与底座滑动配合;锁定调节结构包括能够相对底座前后移动的主驱动件、镜像设置在主驱动件两侧的长条形的锁定杆,以及转动设置在底座其中一侧的控制扳手;在主驱动件与控制扳手之间设有实现两者联动的第一连杆机构,控制扳手转动能够带动主驱动件前后移动;在每个锁定杆与主驱动件之间设有实现两者联动的第二连杆机构,锁定杆与底座转动配合,主驱动件前后移动以带动锁定杆沿竖直方向转动;锁定杆的前端设有锁定销,在椅座的两侧镜像设有与锁定销卡接配合的卡接部,卡接部上设有若干个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的开口朝下的锁定槽,转动控制扳手以控制两侧的锁定销同步卡入或退出锁定槽内,使椅座与底座滑动锁定或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的锁定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驱动件为“U”型结构,主驱动件包括横向设置的横杆以及分别位于横杆两侧的侧杆;第一连杆机构设置在横杆与控制扳手之间,第二连杆机构设置在侧杆与锁定杆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的锁定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控制扳手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杆上;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整体趋近于横置在底座上,控制扳手转动以驱动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朝底座外侧横移;所述第一转动杆呈“L”型结构,第一转动杆能够绕底座转动,且第一转动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横杆的中间位置处;第二连杆朝底座外侧移动能够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并驱使主驱动件向前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的锁定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为板状件;第一连杆竖向设置,第二连杆水平设置,且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卡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的锁定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杆机构包括第二转动杆及第三转动杆,第二转动杆趋近于水平横置状态且第二转动杆的中间位置处与底座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杆的一端铰接在侧杆上,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转动杆后端连接;第三转动杆为“L”型杆,第三转动杆竖向设置在锁定杆的后端,且第三转动杆与底座转动配合,第三转动杆跟随第二转动杆同步发生转动以作用于锁定杆后端向下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的锁定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底座的一侧设有前后间隔的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所述锁定杆的后部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座上,第三转动杆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座上;且第三转动杆上设有水平伸出的抵压柱,该抵压柱抵持在锁定杆上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的锁定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杆与第三转动杆之间设有一连接弹簧,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转动杆和第三转动杆上,第二转动杆转动以向后拉动连接弹簧并带动第三转动杆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的锁定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锁定杆与第一转动座之间设有一复位扭簧,复位扭簧的其中一根扭臂设置在底座上,复位扭簧的另一根扭臂设置在锁定杆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的锁定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转动杆与横杆通过一连接销转动连接,在底座的对应位置上设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限位槽,该连接销向下伸出在该限位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的锁定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底座侧部的前端设有固定座,该固定座上设有竖向的导向槽,锁定销穿设在该导向槽内并能够沿导向槽上下移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056176.9U CN217243350U (zh) | 2022-01-07 | 2022-01-07 | 一种座椅的锁定调节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056176.9U CN217243350U (zh) | 2022-01-07 | 2022-01-07 | 一种座椅的锁定调节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43350U true CN217243350U (zh) | 2022-08-23 |
Family
ID=82895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056176.9U Active CN217243350U (zh) | 2022-01-07 | 2022-01-07 | 一种座椅的锁定调节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43350U (zh) |
-
2022
- 2022-01-07 CN CN202220056176.9U patent/CN21724335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80100121A1 (en) | Dynamically balanced seat assembly having independently and arcuately movable backrest and method | |
CN101522075A (zh) | 增强可调节性的躺椅 | |
JP2004518507A (ja) | 椅子、とくに事務椅子 | |
CN214631100U (zh) | 一种座背联动机构 | |
US5263767A (en) | Adjustable chair | |
CN114468638A (zh) | 一种全动态座椅 | |
JPH10179315A (ja) | 椅子における背もたれの支持構造 | |
CN113197457B (zh) | 一种椅子 | |
CN217243350U (zh) | 一种座椅的锁定调节机构 | |
US2143098A (en) | Reclining chair | |
CN114451715B (zh) | 一种多功能座椅 | |
CN213962552U (zh) | 用于背座联动座椅的锁定装置 | |
CN113197456B (zh) | 一种多功能座椅 | |
KR102366836B1 (ko) | 의자의 좌판 깊이 조절기구 | |
CN114451714B (zh) | 一种椅座可调节坐具 | |
CN214258640U (zh) | 一种椅座椅背联动装置 | |
CN220069255U (zh) | 一种用于椅背的滑动变轨机构 | |
CN115381240A (zh) | 一种自适应联动控制的功能单椅 | |
CN210810058U (zh) | 一种摇椅及其联动式摇椅骨架 | |
KR101910397B1 (ko) | 사무용 무릎 의자 | |
CN213993008U (zh) | 人体工学座椅 | |
CN220001301U (zh) | 一种可滑动调节的椅背装置及座椅 | |
CN218889465U (zh) | 一种座椅 | |
CN221179895U (zh) | 一种人体工学底盘 | |
CN218773619U (zh) | 一种手臂支撑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