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27082U - 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27082U
CN217227082U CN202122860227.1U CN202122860227U CN217227082U CN 217227082 U CN217227082 U CN 217227082U CN 202122860227 U CN202122860227 U CN 202122860227U CN 217227082 U CN217227082 U CN 2172270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hine
module
laser coding
circuit board
si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602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祺
周波
王鸿斌
李忠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LUME LASER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ELUME LASER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UME LASER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TELUME LASER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602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270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270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270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ser Beam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打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翻面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包括:第一传送模组、第一上料机、第一激光打码机、第一卸料机、翻板机、第二上料机、第二传送模组、第二激光打码机、第二卸料机。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中的所述第一卸料机可以将已单面打码的电路板传送至所述翻板机以便于实现双面打码,也可以安放已单面打码的电路板仅实现单面打码,而所述第二上料机可以接收从所述翻板机传送至所述第二上料机的已单面打码的电路板以实现双面打码,也可以安放尚未打码的电路板仅实现单面打码,从而在机械结构上实现对电路板的单面打码和双面打码之间的切换。

Description

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打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翻面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
背景技术
近十几年来,激光打码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电路板的印刷过程中,为了提升电子产品中的良品率及产品质量,电路板厂商通常将电路板的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和工艺、产品批次、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产品去向等信息生成二维码,通过激光技术将所述二维码自动标记在电路表面,实现对产品品质的管控及追溯。
在一些生产流程中,根据生产要求需要对电路板的正反两面都进行二维码标记。目前已有的单面打码设备或者双面打码设备往往只能实现单面打码或者双面打码,无法实现单面打码和双面打码之间的切换,能实现的打码模式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单面打码和双面打码之间的切换,不仅可以对电路板进行单面打码,也可以对电路板进行双面打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包含两种模式:双面打码模式、单面打码模式。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包括:第一传送模组、第一上料机、第一激光打码机、第一卸料机、翻板机、第二上料机、第二传送模组、第二激光打码机、第二卸料机,其中,所述第一传送模组安装于所述第一上料机、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所述第一卸料机之间,用于将电路板从所述第一上料机传送至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或者将电路板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所述第一上料机用于安放尚未打码的电路板;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用于对从所述第一上料机传送至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所在位置的电路板的一面进行二维码打码;所述第一卸料机用于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处于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时,将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的电路板传送至所述翻板机,或者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用于安放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的电路板;所述翻板机用于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处于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时,将从所述第一卸料机传送至所述翻板机的电路板进行翻转,并将翻转后的电路板传送至所述第二上料机;所述第二上料机用于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处于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时,接收从所述翻板机传送至所述第二上料机的电路板,或者用于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安放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所述第二传送模组安装于所述第二上料机、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所述第二卸料机之间,用于将电路板从所述第二上料机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或者将电路板从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传送至所述第二卸料机;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用于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处于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时,对从所述第二上料机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所在位置的已单面打码的电路板的另一面进行二维码打码,或者用于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对从所述第二上料机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所在位置的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的一面进行二维码打码;所述第二卸料机用于安放从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传送至所述第二卸料机的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由于所述第一卸料机可以将已单面打码的电路板传送至所述翻板机以便于实现双面打码,也可以安放已单面打码的电路板仅实现单面打码,而所述第二上料机可以接收从所述翻板机传送至所述第二上料机的已单面打码的电路板以实现双面打码,也可以安放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仅实现单面打码,从而实现在机械结构上对电路板的单面打码和双面打码之间的切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的第一上料机及第一传送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的第一激光打码机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的第一卸料机及第一传送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的第一卸料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的第一卸料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的第二上料机及第二传送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的第二激光打码机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的第二卸料机及第二传送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的第二上料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的第二上料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支持两种模式:双面打码模式、单面打码模式。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包括:第一传送模组108、第一上料机101、第一激光打码机102、第一卸料机103、翻板机104、第二传送模组109、第二上料机105、第二激光打码机106、第二卸料机107。
其中,所述第一传送模组108安装于所述第一上料机101、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所述第一卸料机103之间,用于将电路板从所述第一上料机101传送至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或者将电路板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103。
所述第一上料机101用于安放尚未打码的电路板,以便于所述第一传送模组108将安放于所述第一上料机101的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一上料机101传送至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以实现对所述电路板的一面进行打码。其中,在所述第一上料机101安放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可为:由相关的操作人员或者机器装置将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放置于所述第一上料机10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料机101包括第一运料车1011以及第一机架1012,所述第一机架1012构成所述第一上料机101的主体,所述第一运料车1011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上料机101的所述第一机架1012,所述第一运料车1011用于安放并运输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当所述第一运料车1011运输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至所述第一机架1012,且所述第一运料车1011安装于所述第一机架 1012时,等待所述第一传送模组108将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传送至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在所述第一传送模组108将所述第一上料机101的所述第一运料车1011中第一数量个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全部传送至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 之后,所述第一运料车1011从所述第一机架1012中拆卸,并移动至第一装货位置,待所述第一运料车1011安放新一批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后,移动回所述第一机架1012内且安装于所述第一上料机101的所述第一机架1012中
其中所述第一数量不超过适合所述第一运料车1011安放电路板的最大数量,所述第一数量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所述第一装货位置为相关的操作人员或者机器装置将尚未打码的电路板摆放至所述第一运料车1011的地方;所述第一运料车1011从所述第一机架1012中拆卸,包括:由相关的操作人员或者机器装置完成将所述第一运料车1011从所述第一机架1012中拆卸;所述安放新一批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包括:由相关的操作人员或者机器装置将所述新一批尚未打码的电路板放置于所述第一运料车1011中;以及所述第一运料车1011移动至所述第一机架1012内且安装于所述第一上料机101的所述第一机架1012中,包括:相关的操作人员或者机器装置完成将所述第一运料车1011移动至所述第一机架1012内且安装于所述第一上料机101的所述第一机架1012中。
其中,如果所述第一运料车1011安放的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为当前生产批次的最后一批,当所述第一传送模组108将所述第一上料机101的所述第一运料车1011中的所述当前生产批次的最后一批的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全部传送至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之后,所述第一运料车1011则不必从所述第一机架 1012中拆卸;如果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将要对新一生产批次的尚未打码的电路板进行打码加工,则所述第一运料车1011从所述第一机架1012中拆卸,由相关的操作人员或者机器装置对所述第一运料车1011进行装载所述新一生产批次的第一批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并将所述第一运料车1011移动至所述第一机架1012内且安装于所述第一上料机101的所述第一机架1012中,以开始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或者所述单面打码模式的工作流程;如果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不处于任何工作状态,包括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或者所述双面打码模式,则所述第一运料车1011可与所述第一机架1012安装,也可从所述第一机架1012中拆卸。
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用于对从所述第一上料机101传送至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所在位置的电路板的一面进行二维码打码。
所述第一卸料机103用于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时,将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103的电路板传送至所述翻板机104,以便于实现双面打码,或者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 100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用于安放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103的电路板,以待相关的操作人员将安放于所述第一卸料机103 的电路板取出并运走,从而完成单面打码。
所述翻板机104用于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时,将从所述第一卸料机103传送至所述翻板机104的电路板进行翻转,并将翻转后的电路板传送至第二上料机105,以便于实现双面打码;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所述翻板机104停止工作。
所述第二传送模组109其安装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 106、所述第二卸料机107之间,用于将电路板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或者将电路板从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传送至所述第二卸料机107。
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用于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时,安放从所述翻板机104传送至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电路板,以便于所述第二传送模组109将安放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从所述翻板机104传送至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从而对所述电路板的另一面进行打码,实现双面打码;或者用于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安放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以便于所述第二传送模组109将安放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从而对所述电路板的一面进行打码,实现单面打码。其中,在所述第二上料机105安放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之前,包括:由相关的操作人员将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放置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中。
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用于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时,对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所在位置的已单面打码的电路板的另一面进行二维码打码,从而实现双面打码,或者用于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对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所在位置的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的一面进行二维码打码,从而实现单面打码。
所述第二卸料机107,用于安放从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传送至所述第二卸料机107的电路板,以待相关的操作人员将安放于所述第二卸料机107的电路板取出并运走,从而完成卸料。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卸料机107包括第二运料车1071以及第二机架1072,所述第二机架1072构成所述第二卸料机107的主体,所述第二运料车1071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二卸料机107的所述第二机架1072,所述第二运料车1071用于安放及运输所述从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传送至所述第二卸料机107的电路板,当所述第二运料车1071安装于所述第二机架1072时,所述第二运料车1071接收并安放所述从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传送至所述第二卸料机107的电路板,当所述第二卸料机107中电路板的数量达到第二数量后,所述第二运料车1071从所述第二机架1072中拆卸,并移动至第一卸货位置,待所述第二运料车1071 中安放的电路板被取出,当所述第二运料车1071中所有的电路板被取出后,所述第二运料车1071重新移动回所述第二机架1072内并安装于所述第二卸料机 107的所述第二机架1072中。
其中所述第二数量不超过适合所述第二运料车1071安放电路板的最大数量,所述第二数量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在一些实施例中,尤其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双面打码模式的时候,所述第二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相等;所述第一卸货位置为相关的操作人员或者机器装置将所述第二运料车1071中已完成打码的电路板取出的地方;所述第二运料车1071从所述第二机架1072中拆卸,并移动至第一卸货位置包括:由相关的操作人员或者机器装置完成将所述第二运料车1071从所述第二机架1072中拆卸并移动至第一卸货位置;待所述第二运料车1071中安放的电路板被取出,包括:待相关的操作人员或者机器装置将所述第二运料车1071上的电路板取出;以及所述第二运料车1071重新移动回所述第二机架1072内且安装于所述第二卸料机107的所述第二机架1072 中,包括:由相关的操作人员或者机器装置完成将所述第二运料车1071移动至所述第二机架1072内且安装于所述第二卸料机107的所述第二机架1072中。
其中,如果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不处于任何工作状态,包括单面打码模式或者双面打码模式,则所述第二运料车1071可与所述第二机架1072 安装,也可从所述第二机架1072中拆卸。
其中,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为双面均未打码的电路板。
因此,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时,在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中已单面打码的电路板经过所述第一卸料机103到达所述翻板机104进行翻转,在所述翻板机104翻转后的电路板经过所述第二上料机105到达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进行另一面的打码,从而实现对电路板的双面打码;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在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中已单面打码的电路板到达所述第一卸料机103后,则完成对电路板的单面打码,与此同时,所述翻板机104停止工作,所述第二上料机105、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所述第二卸料机107以和所述第一上料机101、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所述第一卸料机103相同的工作方式对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进行单面打码,此时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相当于两套相同的单面激光打码系统同时在工作。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既可以对电路板进行单面打码,也可以对电路板进行双面打码,实现所述双面打码模式和所述单面打码模式之间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还包括:控制单元110以及输入单元111。
所述输入单元111用于供用户例如操作人员执行输入操作,而产生输入指令。所述控制单元110用于控制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进行打码。例如,用户可通过所述输入单元111执行打码模式的选择操作,而产生相应的打码模式指令,从而选择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或所述单面打码模式。其中,所述打码模式指令包括双面打码模式指令和单面打码模式指令。所述控制单元110在接收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指令时,控制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以所述双面打码模式进行工作,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所述控制单元110在接收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指令时,控制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 以所述单面打码模式进行工作,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110可置于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的所述第一上料机101、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所述第一卸料机103、所述翻板机104、所述第二上料机105、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所述第二卸料机107中任意一个的控制面板中,也可为外接的控制设备,例如,也可以为与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连接的电脑中的处理器。
请一并参阅图1、图3、图4及图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的第一上料机及第一传送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的第一激光打码机的侧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的第一卸料机及第一传送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第一传送模组108包括:第一运载模组301、第一方向传送模组302、第二方向传送模组303。
其中,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用于运载电路板。
所述第一方向传送模组302与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在所述第一方向的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上料机101、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和所述第一卸料机103依次排列所在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也即,图1中所示的Z轴方向。
所述第二方向传送模组303与所述第一方向传送模组302相连,贯穿于所述第一上料机101、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所述第一卸料机103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方向传送模组302在第二方向的运动,进而控制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在所述第二方向的运动;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上料机101、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和所述第一卸料机103的排列方向,也即,图1中所示的X轴方向。
当有电路板被运载在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上时,所述第二方向传送模组 303和所述第一方向传送模组302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运动,进而控制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所运载的电路板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运动,从而可将所述运载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一上料机101传送至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或者将所述运载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10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为可吸附电路板的吸附模组,例如:吸盘夹具组件,当所述吸盘夹具组件通电的时候,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 开始吸附所述电路板,也即开始运载所述电路板,从此被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 吸附的所述电路板随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进行移动;当所述吸盘夹具组件断电的时候,所述吸盘夹具组件对吸附在其上面的所述电路板失去吸附力,从而释放原被所述吸盘夹具组件吸附的所述电路板,进而所述电路板从所述吸盘夹具组件中释放而落在相应位置,也即,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停止运载所述电路板,从此所述电路板不会随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进行移动。
其中,本申请中,控制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所运载的电路板在所述第二方向的运动,为用于将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所运载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一上料机101传送至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或者将所述运载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103。控制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所运载的电路板在所述第一方向的运动,包括:在所述第一上料机101中,控制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向安放于所述第一上料机101中的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靠近移动,直到到达可吸附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的位置,然后对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进行吸附。控制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所运载的电路板在所述第一方向的运动,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卸料机103中,控制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一卸料机103上用于放置所述电路板的放置位置,以使得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卸料机103中的放置位置的高度较小,进而使得所述吸盘夹具组件释放所述电路板时,避免所述电路板因从所述吸盘夹具组件中落到所述第一卸料机103中的放置位置而受到损坏。
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的第一卸料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的第一卸料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所述第一卸料机103包括:第一滚动模组401、第一滑动模组402。
所述第一滚动模组401用于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时,将通过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103的电路板传送至所述翻板机104。
所述第一滑动模组402与所述第一滚动模组401相连,所述第一滚动模组 401通过所述第一滑动模组402在第三方向滑动;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为同时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也即,图1中所示的Y轴方向。
其中,当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将所述电路板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 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103时,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停止运载所述电路板,被释放的所述电路板固定掉落在所述第一卸料机103的第一位置中。
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时,所述第一滚动模组401通过所述第一滑动模组402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将所运载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103 之后,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停止运载电路板,并使被停止运载后的电路板落于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第一滚动模组401上,进而通过所述第一滚动模组 401将所述落于所述第一滚动模组401上的电路板传送至所述翻板机104,以便于实现双面打码。
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所述第一滚动模组401通过所述第一滑动模组402滑动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运载模组402 将所运载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103之后,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停止运载电路板,并使被停止运载后的电路板落于所述第一位置上,进而安放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103 的电路板,以待相关的操作人员将安放于所述第一卸料机103的电路板取出并运走,进而实现单面打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动模组401可为滚动结构、履带结构或者传送带结构,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滚动模组401将所述被停止运载后的电路板传送至所述翻板机104,包括:通过所述滚动结构、履带结构或者传送带结构,将所述电路板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传送至所述翻板机104。
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为图6中B所指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图6中A所指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卸料机103包括第三运料车403以及第三机架 404,所述第三运料车403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卸料机103的所述第三机架404,所述第三运料车403用于在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安放并运输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103的电路板;在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当所述第三运料车403安装于所述第三机架404时,所述第三运料车403接收并安放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103的电路板,在所述第一卸料机103的所述第三运料车403中电路板的数量达到第三数量之后,所述第三运料车403从所述第三机架404中拆除,并移动至第二卸货位置,待所述第三运料车403中安放的电路板被取出,当所述第三运料车403中所有的电路板被取出后,第三运料车403重新移动回所述第三机架404内并安装于所述第一卸料机103的所述第三机架404中。
其中所述第三数量不超过适合所述第三运料车403安放电路板的最大数量,所述第三数量根据实际情况变通,一般来说,所述第三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相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尤其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双面打码模式的时候,所述第三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相等;所述第二卸货位置为相关的操作人员或者机器装置将所述第三运料车403中已完成单面打码的电路板取出的地方;所述第三运料车403从所述第三机架404中拆卸,包括:由相关的操作人员或者机器装置完成将所述第三运料车403从所述第三机架404 中拆卸;待所述第三运料车403中安放的电路板被取出,包括:待相关的操作人员或者机器装置将所述第三运料车403中安放的电路板被取出;以及所述第三运料车403移动至所述第三机架404内并安装于所述第一卸料机103的所述第三机架404中,包括:由相关的操作人员或者机器装置完成将所述第三运料车403移动至所述第三机架404内并安装于所述第一卸料机103的所述第三机架404中。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运料车403安装于所述第三机架404 内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位置投影相同且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位置,所述第三运料车403还包括第一升降台4031,所述第一升降台4031所在位置为所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位置投影相同且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位置,所述第一升降台4031可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做升降运动。当所述第三运料车403安装于所述第一卸料机103的所述第三机架404,且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所述第一升降台4031从所述第三运料车403与所述第三机架404安装时的初始位置上升至第一位置,并用于接收并安放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103的电路板;当所述第三运料车403安装于所述第一卸料机103的所述第三机架404,且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时,所述第一升降台4031从所述第一位置下降至所述第三运料车403与所述第三机架404安装时的初始位置,以便于所述第一滚动模组401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其中,所述第三运料车403与所述第三机架404安装时的初始位置根据实际情况变通。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升降台4031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升降台4031用于接收及安放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103的电路板,所述第三运料车403不可从所述第一卸料机103中拆卸;当所述第一升降台4031 下降至所述第三运料车403与所述第三机架404安装时的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三运料车403可从所述第一卸料机103中拆卸。
其中,如果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时,在所述第一升降台4031从所述第一位置下降至所述第三运料车403与所述第三机架 404安装时的初始位置之后,所述第三运料车403可从所述第一卸料机103的所述第三机架404中拆卸,也可继续安装于所述第一卸料机103的所述第三机架 404中;如果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不处于任何工作状态,包括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或者所述双面打码模式,则所述第三运料车403可与所述第三机架404 安装,也可从所述第三机架404中拆卸。
请一并参阅图1、图8、图9及图10,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的第二上料机及第二传送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的第二激光打码机的侧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的第二卸料机及第二传送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第二传送模组109包括:第二运载模组501、第四方向传送模组502、第五方向传送模组503。
其中,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用于运载电路板。
所述第四方向传送模组502与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在第四方向的运动;其中,所述第四方向为所述第二上料机 105、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和所述第二卸料机107依次排列所在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也即,图1中所示的Z轴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所述第五方向传送模组503与所述第四方向传送模组502相连,贯穿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所述第二卸料机107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第四方向传送模组502在第五方向的运动,进而控制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在所述第五方向的运动;其中,所述第五方向为所述第二上料机105、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和所述第二卸料机107的排列方向,也即,图1中所示的Z轴方向,也即,图1中所示的X轴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
当有电路板被运载在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上时,所述第五方向传送模组 503和所述第四方向传送模组502通过控制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在所述第四方向和所述第五方向的运动,进而控制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所运载的电路板在所述第四方向和所述第五方向的运动,从而可将所述运载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或者将所述运载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传送至所述第二卸料机10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为可吸附电路板的吸附模组,例如:吸盘夹具组件,当所述吸盘夹具组件通电的时候,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 开始吸附所述电路板,也即开始运载所述电路板,从此被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 吸附的所述电路板随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在所述第四方向和所述第五方向进行移动;当所述吸盘夹具组件断电的时候,所述吸盘夹具组件对吸附在其上面的所述电路板失去吸附力,从而释放原被所述吸盘夹具组件吸附的所述电路板,进而所述电路板从所述吸盘夹具组件中掉落,也即,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停止运载所述电路板,从此所述电路板不会随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在所述第四方向和所述第五方向进行移动。
其中,本申请中,控制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所运载的电路板在所述第五方向的运动,为用于将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所运载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或者将所述运载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传送至所述第二卸料机107;控制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所运载的电路板在所述第四方向的运动,包括:在所述第二上料机105中,控制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在所述第五方向上向安放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中的电路板靠近移动,直到到达可吸附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的位置,然后对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进行吸附。控制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所运载的电路板在所述第四方向的运动,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卸料机107中,控制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在所述第五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二卸料机107上用于放置所述电路板的放置位置,以使得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卸料机107中的放置位置的高度较小,进而使得所述吸盘夹具组件释放所述电路板时,避免所述电路板因从所述吸盘夹具组件中落到所述第二卸料机107中的放置位置而受到损坏。
请一并参阅图11及图12,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的第二上料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的第二上料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所述第二上料机105包括:第二滚动模组601、第二滑动模组602。
所述第二滚动模组601用于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时,通过所述第二滚动模组601接收来自所述翻板机104的在所述翻板机104翻转后的电路板。
所述第二滑动模组602与所述第二滚动模组601相连,所述第二滚动模组 601通过所述第二滑动模组602在第六方向滑动;其中,所述第六方向为同时与所述第四方向和所述第五方向垂直的方向,也即,图1中所示的Y轴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六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平行。
其中,所述第二滚动模组601接收的从所述翻板机104被传送至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电路板被固定放置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第三位置中,以及安放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也是固定被放置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所述第三位置中。
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时,所述第二滚动模组601通过所述第二滑动模组602滑动至所述第三位置,通过所述第二滚动模组601接收在所述翻板机104翻转后的电路板,并使在所述翻板机104翻转后的电路板位于处于所述第三位置的所述第二滚动模组601上,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在所述第五方向传送模组503和所述第四方向传送模组502的控制下,运动到所述第三位置,并开始运载被传送至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所述第三位置的电路板,将所述被传送至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二上料机 105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以实现双面打码。
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所述第二滚动模组601通过所述第二滑动模组602滑动至第四位置,以便于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安放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所述第三位置,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在所述第五方向传送模组503和所述第四方向传送模组502的控制下,运动到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所述第三位置,并开始运载安放于所述第三位置的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将所述安放于所述第三位置的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以实现单面打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滚动模组601可为滚动结构、履带结构或者传送带结构,所述通过所述第二滚动模组601接收在所述翻板机104翻转后的电路板,包括:通过所述滚动结构、履带结构或者传送带结构,接收在所述翻板机104翻转后的电路板。
其中,所述第三位置为图11中C所指位置,所述第四位置为图11中D所指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上料机105还包括第四运料车603以及第四机架604,所述第四机架604构成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主体,所述第四运料车 603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所述第四机架604,所述第四运料车603 用于在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安放并运输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在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当所述第四运料车603运输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至所述第四机架604,且所述第四运料车603安装于所述第四机架604时,等待所述第二传送模组109 将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在所述第二传送模组 109将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所述第四运料车603中第四数量个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全部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之后,所述第四运料车603从所述第四机架604中拆卸,并移动至第二装货位置,在所述第四运料车603安放完新一批尚未打码的电路板之后,所述第四运料车603移动回所述第四机架604内并安装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所述第四机架604中。
其中所述第四数量不超过适合所述第四运料车603安放电路板的最大数量,所述第四数量根据实际情况变通,一般来说,所述第四数量与所述第二数量相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尤其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双面打码模式的时候,所述第四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以及所述第三数量相等;所述第二装货位置为相关的操作人员或者机器装置将尚未打码的电路板摆放至所述第四运料车603的地方;所述第四运料车603从所述第四机架604中拆卸,包括:由相关的操作人员或者机器装置完成将所述第四运料车603从所述第四机架604中拆卸;所述安放并运载新一批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包括:由相关的操作人员或者机器装置将所述新一批尚未打码的电路板放置于所述第四运料车 603中;以及所述第四运料车603移动至所述第四机架604内且安装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所述第四机架604中,包括:由相关的操作人员或者机器装置完成将所述第四运料车603移动至所述第四机架604内且安装于所述第二上料机 105的所述第四机架604中。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运料车603安装于所述第四机架604 内在所述第四方向上与所述第三位置投影相同且与所述第三位置不同的位置,所述第四运料车603还包括第二升降台6031,所述第二升降台6031所在位置为所述在所述第四方向上与所述第三位置投影相同且与所述第三位置不同的位置,所述第二升降台6031可在与所述第四方向平行的方向做升降运动。当所述第四运料车603安装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所述第四机架604,且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所述第二升降台6031从所述第四运料车603与所述第四机架604安装时的初始位置至所述第三位置,所述第二升降台6031用于安放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当所述第四运料车603安装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所述第四机架604,且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时,所述第二升降台6031从所述第三位置下降至所述第四运料车603 与所述第四机架604安装时的初始位置,以便于所述第二滚动模组601滑动至所述第三位置。其中,所述第四运料车603与所述第四机架604安装时的初始位置根据实际情况变通。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升降台6031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升降台6031用于安放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所述第四运料车603不可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中拆卸;当所述第二升降台6031下降至所述第四运料车603与所述第四机架604安装时的初始位置时,所述第四运料车603可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中拆卸。
其中,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如果所述第四运料车603安放的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为当前生产批次的最后一批,当所述第二传送模组109将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所述第四运料车603中的所述当前生产批次的最后一批的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全部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之后,所述第四运料车603则不必从所述第四机架604中拆卸;如果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将要对新一生产批次的尚未打码的电路板进行打码加工,则所述第四运料车603从所述第四机架604中拆卸,由相关的操作人员或者机器装置对所述第四运料车603进行装载所述新一生产批次的第一批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并将所述第四运料车603移动至所述第四机架604内且安装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所述第四机架604中,以开始所述单面打码模式的工作流程。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处于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时,在所述第二升降台6031从所述第三位置下降至所述第四运料车603与所述第四机架604安装时的初始位置之后,所述第四运料车603可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所述第四机架604中拆卸,也可继续安装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所述第四机架604 中。以及如果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不处于任何工作状态,包括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或者所述双面打码模式,则所述第四运料车603可与所述第四机架 604安装,也可从所述第四机架604中拆卸。
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进入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时,前述的控制单元110主要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所述第一方向传送模组302、所述第二方向传送模组303、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第一滚动模组401、第一滑动模组402、所述翻板机104、第二运载模组501、第四方向传送模组502、第五方向传送模组503、第二滚动模组601、第二滑动模组602、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进行联动,以实现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进行双面打码。具体包括:所述控制单元110在接收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滚动模组401通过所述第一滑动模组402滑动至所述第一卸料机103的所述第一位置,同时控制所述第二滚动模组601通过所述第二滑动模组602滑动至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所述第三位置,以及控制所述第一滚动模组401和所述第二滚动模组601运作。
进一步的,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方向传送模组302以及所述第二方向传送模组303使得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在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上运动,将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移动到所述第一上料机101中;控制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开始运载安放于所述第一上料机101中的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将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一上料机101传送至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控制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对传送至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的电路板的一面进行打码;控制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移动到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中,并使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开始运载在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中已单面打码后的电路板,将在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中已单面打码后的电路板传送至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第一滚动模组401上,同时控制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停止运载所述电路板,使所述电路板落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第一滚动模组 401上;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第一滚动模组401中的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一滚动模组401的运作被传送至所述翻板机104;控制所述翻板机104对传送至所述翻板机104的电路板进行翻转;控制所述翻板机104将翻转后的电路板传送至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所述第三位置中,并由处于所述第三位置的所述第二滚动模组601接收从所述翻板机104被传送至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电路板;控制所述第二滚动模组601停止运作;通过控制所述第四方向传送模组502以及所述第五方向传送模组503使得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在所述第四方向以及所述第五方向上运动,将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移动到所述第二上料机105中;控制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开始运载安放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中的已单面打码且翻面过的电路板,将所述已单面打码且翻面过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二上料机 105中的所述第三位置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控制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对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的已单面打码且翻面过的电路板进行打码,从而完成双面打码;控制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移动到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中,并运载在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中已双面打码的电路板,并将所述已双面打码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运送至所述第二卸料机107 中;控制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停止运载所述电路板,使所述电路板落在所述第二卸料机107中,并使所述电路板安放于所述第二卸料机107中,以待相关的操作人员将安放于所述第二卸料机107的电路板取出并运走,从而实现双面打码。
其中,当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将所述电路板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 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103后,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重新移动到所述第一上料机101中,对所述第一上料机101中下一批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开始进行加工;当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将所述电路板从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传送至所述第二卸料机107后,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重新移动到所述第二上料机 105中,对所述第二上料机105中下一批的已单面打码的电路板开始进行双面打码的加工。
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进入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前述的控制单元110主要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所述第一方向传送模组302、所述第二方向传送模组303、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第一滚动模组401、第一滑动模组402、所述翻板机104、第二运载模组501、第四方向传送模组502、第五方向传送模组503、第二滚动模组601、第二滑动模组602、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进行联动,以实现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进行单面打码。具体包括:所述控制单元110在接收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滚动模组401通过所述第一滑动模组402滑动至所述第一卸料机103的所述第二位置,同时控制所述第二滚动模组601通过所述第二滑动模组602滑动至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所述第四位置,以及提前控制所述翻板机104停止工作,控制所述第一滚动模组401和所述第二滚动模组601停止运作。
进一步的,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方向传送模组302以及所述第二方向传送模组303使得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在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上运动,将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移动到所述第一上料机101中;控制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开始运载安放于所述第一上料机101中的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将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一上料机101传送至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控制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对传送至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的电路板的一面进行打码;控制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移动到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中,并使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开始运载在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中已单面打码后的电路板,将在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中已单面打码后的电路板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103的所述第一位置上,同时控制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停止运载所述电路板,使所述已单面打码后的电路板落在所述第一卸料机103的所述第一位置上;并使所述已单面打码后的电路板安放于所述第一卸料机103的所述第一位置中,以待相关的操作人员将安放于所述第二卸料机107的电路板取出并运走,从而完成单面打码。
在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100控制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所述第一方向传送模组302、所述第二方向传送模组303、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第一滚动模组401、第一滑动模组402进行上述联动的同时,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 100还控制第二运载模组501、第四方向传送模组502、第五方向传送模组503、第二滚动模组601、第二滑动模组602、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进行联动,具体包括:通过控制所述第四方向传送模组502以及所述第五方向传送模组503 使得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在所述第四方向以及所述第五方向上运动,将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移动到所述第二上料机105中;控制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 开始运载安放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的所述第三位置中的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将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二上料机105中的所述第三位置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控制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对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的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进行打码;控制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移动到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中,并运载在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中已单面打码的电路板,并将所述已双面打码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运送至所述第二卸料机107中;控制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停止运载所述电路板,使所述电路板落在所述第二卸料机107中,并使所述电路板安放于所述第二卸料机107中,以待相关的操作人员将安放于所述第二卸料机107的电路板取出并运走,从而完成单面打码。
其中,当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将所述电路板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102 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103后,所述第一运载模组301重新移动到所述第一上料机101中,对所述第一上料机101中下一批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开始进行加工;当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将所述电路板从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106传送至所述第二卸料机107后,所述第二运载模组501重新移动到所述第二上料机 105中,对所述第二上料机105中下一批的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开始进行加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用于电路板的二维码打码标记,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支持两种模式:双面打码模式、单面打码模式;
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包括:
第一传送模组,其安装于第一上料机、第一激光打码机、第一卸料机之间,用于将电路板从所述第一上料机传送至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或者将电路板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
所述第一上料机,用于安放尚未打码的电路板;
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用于对从所述第一上料机传送至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所在位置的电路板的一面进行二维码打码;
所述第一卸料机,用于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处于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时,将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的电路板传送至翻板机,或者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用于安放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的电路板;
所述翻板机,用于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处于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时,将从所述第一卸料机传送至所述翻板机的电路板进行翻转,并将翻转后的电路板传送至第二上料机;
所述第二上料机,用于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处于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时,接收从所述翻板机传送至所述第二上料机的电路板,或者用于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安放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
第二传送模组,其安装于所述第二上料机、第二激光打码机、第二卸料机之间,用于将电路板从所述第二上料机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或者将电路板从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传送至所述第二卸料机;
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用于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处于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时,对从所述第二上料机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所在位置的已单面打码的电路板的另一面进行二维码打码,或者用于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对从所述第二上料机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所在位置的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的一面进行二维码打码;
所述第二卸料机,用于安放从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传送至所述第二卸料机的电路板;
其中,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为双面均未打码的电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机包括第一运料车以及第一机架,所述第一机架构成所述第一上料机的主体,所述第一运料车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上料机的所述第一机架,所述第一运料车用于安放并运输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当所述第一运料车运输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至所述第一机架,且所述第一运料车安装于所述第一机架时,等待所述第一传送模组将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传送至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在所述第一传送模组将所述第一上料机的所述第一运料车中第一数量个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全部传送至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之后,所述第一运料车从所述第一机架中拆卸,并移动至第一装货位置,当所述第一运料车安放新一批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后,移动回所述第一机架内且安装于所述第一上料机的所述第一机架中;
所述第二卸料机包括第二运料车以及第二机架,所述第二机架构成所述第二卸料机的主体,所述第二运料车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二卸料机的所述第二机架,所述第二运料车用于安放及运输所述从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传送至所述第二卸料机的电路板,当所述第二运料车安装于所述第二机架时,所述第二运料车接收并安放所述从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传送至所述第二卸料机的电路板,当所述第二卸料机中电路板的数量达到第二数量后,所述第二运料车从所述第二机架中拆卸,并移动至第一卸货位置,待所述第二运料车中安放的电路板被取出,当所述第二运料车中所有的电路板被取出后,所述第二运料车重新移动回所述第二机架内并安装于所述第二卸料机的所述第二机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模组包括:第一运载模组、第一方向传送模组、第二方向传送模组;
所述第一运载模组,用于运载电路板;
所述第一方向传送模组,与所述第一运载模组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运载模组在第一方向的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上料机、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和所述第一卸料机依次排列所在的平面垂直的方向;
所述第二方向传送模组,与所述第一方向传送模组相连,贯穿于所述第一上料机、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所述第一卸料机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方向传送模组在第二方向的运动,进而控制所述第一运载模组在所述第二方向的运动;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上料机、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和所述第一卸料机的排列方向;
当有电路板被运载在所述第一运载模组上时,所述第一方向传送模组和所述第二方向传送模组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运载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运动,进而控制所述第一运载模组所运载的电路板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运动,从而可将所述运载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一上料机传送至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或者将所述运载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卸料机包括:第一滚动模组、第一滑动模组;
所述第一滚动模组,用于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处于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时,将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的电路板传送至所述翻板机;
所述第一滑动模组,与所述第一滚动模组相连,所述第一滚动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滑动模组在第三方向滑动,在双面打码模式或者单面打码模式下所述第一滚动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滑动模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滑至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其中,当所述第一滚动模组滑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滚动模组用于将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的电路板进一步传送至所述翻板机;当所述第一滚动模组滑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卸料机的对应第一位置的区域用于安放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的电路板;
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为同时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处于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时,所述第一滚动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滑动模组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运载模组将所运载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之后,所述第一运载模组停止运载电路板,并使被停止运载后的电路板落于所述第一滚动模组上,通过所述第一滚动模组将所述落于所述第一滚动模组上的电路板传送至所述翻板机,以便于实现双面打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所述第一滚动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滑动模组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运载模组将所运载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之后,所述第一运载模组停止运载电路板,并使被停止运载后的电路板落于所述第一位置上,进而安放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的电路板,实现单面打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卸料机包括第三运料车以及第三机架,所述第三运料车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卸料机的所述第三机架,所述第三运料车用于在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安放并运输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的电路板;
在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当所述第三运料车安装于所述第三机架时,所述第三运料车接收并安放从所述第一激光打码机传送至所述第一卸料机的电路板,在所述第一卸料机的所述第三运料车中电路板的数量达到第三数量之后,所述第三运料车从所述第三机架中拆除,并移动至第二卸货位置,待所述第三运料车中安放的电路板被取出,当所述第三运料车中所有的电路板被取出后,第三运料车重新移动回所述第三机架内并安装于所述第一卸料机的所述第三机架中。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送模组包括:第二运载模组、第四方向传送模组、第五方向传送模组;
所述第二运载模组,用于运载电路板;
所述第四方向传送模组,与所述第二运载模组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运载模组在第四方向的运动;其中,所述第四方向为所述第二上料机、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和所述第二卸料机依次排列所在的平面垂直的方向;
所述第五方向传送模组,与所述第四方向传送模组相连,贯穿于所述第二上料机、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所述第二卸料机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第四方向传送模组在第五方向的运动,进而控制所述第二运载模组在所述第五方向的运动;其中,所述第五方向为所述第二上料机、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和所述第二卸料机的排列方向;
当有电路板被运载在所述第二运载模组上时,所述第四方向传送模组和所述第五方向传送模组通过控制所述第二运载模组在所述第四方向和所述第五方向的运动,进而控制所述第二运载模组所运载的电路板在所述第四方向和所述第五方向的运动,从而可将所述运载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二上料机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或者将所述运载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传送至所述第二卸料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料机包括:第二滚动模组、第二滑动模组;
所述第二滚动模组,用于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处于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时,接收来自所述翻板机的经过所述翻板机翻转后的电路板;
所述第二滑动模组,与所述第二滚动模组相连,所述第二滚动模组通过所述第二滑动模组在第六方向滑动,在双面打码模式或者单面打码模式下所述第二滚动模组通过所述第二滑动模组在所述第六方向上滑至第三位置或者第四位置,其中,当所述第二滚动模组滑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滚动模组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翻板机的经过所述翻板机翻转后的电路板;当所述第二滚动模组滑至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上料机对应的所述第三位置的区域用于安放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
其中,所述第六方向为同时与所述第四方向和所述第五方向垂直的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处于所述双面打码模式时,所述第二滚动模组通过所述第二滑动模组滑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所述第二滚动模组接收来自所述翻板机的经过所述翻板机翻转后的电路板,所述第二运载模组在所述第四方向传送模组和所述第五方向传送模组的控制下,运动到所述第三位置,并开始运载被传送至所述第二上料机的电路板,将所述被传送至所述第二上料机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二上料机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以实现双面打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所述第二滚动模组通过所述第二滑动模组滑动至所述第四位置,以便于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安放于所述第三位置,所述第二运载模组在所述第四方向传送模组和所述第五方向传送模组的控制下,运动到所述第三位置,并开始运载安放于所述第三位置的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将所述安放于所述第三位置的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从所述第二上料机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以实现单面打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料机还包括第四运料车以及第四机架,所述第四机架构成所述第二上料机的主体,所述第四运料车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二上料机的所述第四机架,所述第四运料车用于在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安放并运输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
在所述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处于所述单面打码模式时,当所述第四运料车运输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至所述第四机架,且所述第四运料车安装于所述第四机架时,等待所述第二传送模组将所述尚未打码的电路板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在所述第二传送模组将所述第二上料机的所述第四运料车中第四数量个尚未打码的电路板全部传送至所述第二激光打码机之后,所述第四运料车从所述第四机架中拆卸,并移动至第二装货位置,在所述第四运料车安放完新一批尚未打码的电路板之后,所述第四运料车移动回所述第四机架内并安装于所述第二上料机的所述第四机架中。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五方向平行,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六方向平行。
CN202122860227.1U 2021-11-19 2021-11-19 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 Active CN2172270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60227.1U CN217227082U (zh) 2021-11-19 2021-11-19 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60227.1U CN217227082U (zh) 2021-11-19 2021-11-19 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27082U true CN217227082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18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60227.1U Active CN217227082U (zh) 2021-11-19 2021-11-19 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270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52052A (zh) * 2023-03-29 2023-06-13 广州新可激光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翻面连续作业的牛仔服饰激光加工设备及生产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52052A (zh) * 2023-03-29 2023-06-13 广州新可激光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翻面连续作业的牛仔服饰激光加工设备及生产工艺
CN116252052B (zh) * 2023-03-29 2023-10-03 广州新可激光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翻面连续作业的牛仔服饰激光加工设备及生产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07220B1 (en) Dual track stencil/screen printer
JP2002505530A (ja) 基板を移送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2023351A1 (ja) シャトルコンベヤ,対回路基板作業機および対回路基板作業システム
CN217227082U (zh) 全自动激光打码系统
CN111348409A (zh) 一种自动移载翻面机构及喷印系统
JPWO2014013537A1 (ja) 対基板作業システムおよび作業機
CN219751094U (zh) 接驳装置和接驳设备
CN115985825A (zh) 一种晶体管模块上料换盘系统
CN212197398U (zh) 一种自动移载翻面机构及喷印系统
CN215510375U (zh) 打磨生产线
JP5722123B2 (ja) 対基板作業機
JP5617471B2 (ja) 電子部品実装用装置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用作業実行方法
JP6556071B2 (ja) 表面実装システムの吸着ノズル段取り方法、及び、表面実装システム
CN210438014U (zh) 一种传输对位装置以及一种对接设备
JP2012033686A (ja)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及び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におけるフィーダユニット交換方法
JP2000351032A (ja) 板材搬送装置
WO2015097732A1 (ja) 対基板作業装置
JP2020100147A (ja) 対基板作業装置
CN109850239A (zh) 贴附机
CN218878560U (zh) 盒体上下料装置
JP6039742B2 (ja) 電子回路部品装着方法および電子回路部品装着システム
CN215542400U (zh) 一种pcba板涂胶载具的装载设备
CN215935191U (zh) 波峰焊接系统
JP2012146791A (ja) 電子回路部品装着方法および電子回路部品装着システム
CN215853872U (zh) 自动上料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