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23576U - 一种保温分流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温分流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23576U
CN217223576U CN202123290266.9U CN202123290266U CN217223576U CN 217223576 U CN217223576 U CN 217223576U CN 202123290266 U CN202123290266 U CN 202123290266U CN 217223576 U CN217223576 U CN 217223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pipe
case lid
heat preservation
spr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9026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红军
吕跃明
王延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Futong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Futo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Futong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Futo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9026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23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23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235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Furnace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保温分流包,包括箱盖、箱体和底盖,箱盖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箱体的上端面,底盖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箱体的下端面,箱体下方连通底盖的升液口,箱盖开设有多组连通箱体的分流口,分流口设有浇口管,浇口管通过环状的压盖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分流口内,浇口管的上方套接有浇口套,箱体和箱盖的壁厚中心内均开设有若干个用于铺设电加热管的加热管孔。箱体内的金属液在加热管孔内电加热管的作用下仍然保持液态,剩余的金属液会通过升液口重新回流炉内,提高了铸件的工艺出品率,降低铸件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保温分流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温分流包。
背景技术
低压铸造是指铸型一般安置在密封的坩埚上方,坩埚中通入压缩空气,在熔融金属的表面上造成低压力(0.06~0.15MPa),使金属液由升液管上升填充铸型和控制凝固的铸造方法。
升液管与模具的底模相连通形成一个浇注口,如果模具的分型为上下分型的模具结构时,无法进行分流设计,只能采用单一的浇注口。当产品上存在多个热节时,若只能设置1个浇注口,一些热节由于离浇注口比较远,会无法获得足够的补缩而造成内部的缩孔缺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前通常的方法是在底模设置分流用的砂芯,不仅效率比较低,表面质量差,而且成本比较高。并且分流口下方的金属液无法回流保温炉内,只能随铸件凝固成型,工艺出品率低。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分流包,在不使用分流砂芯的情况下将浇注口由1个变为多个,并且分流口下方的金属液能够重新回流到保温炉,提高铸件的工艺出品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保温分流包,包括箱盖、箱体和底盖,所述箱盖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箱体的上端面,所述底盖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箱体的下端面,所述箱体下方连通底盖的升液口,所述箱盖开设有多组连通箱体的分流口,每组所述分流口均设有浇口管,所述浇口管通过环状的压盖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分流口内,所述浇口管的上方套接有浇口套,所述箱体和箱盖的壁厚中心内均开设有若干个用于铺设电加热管的加热管孔。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为双层结构,所述箱体的内层为向中心斜坡过度的凹面结构,所述凹面结构的底部开设有上开口,所述底盖的底部开设有与上开口对接的下开口,所述上开口与下开口共同形成了保温分流包的升液口,所述箱体的外层为环绕包裹凹面结构的支撑壁,所述底盖通过螺栓与支撑壁连接固定,所述加热管孔设置在支撑壁和凹面结构的壁厚中心。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凹面结构、支撑壁、底盖之间形成用于保温的空腔,所述空腔内使用耐火材料进行填充。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凹面结构的内壁使用耐火材料进行涂覆施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浇口套和浇口管的材质均为钛酸铝陶瓷。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浇口管与分流口的连接处使用耐火材料进行填充,所述浇口套与浇口管的连接处套接有下密封套,所述浇口套与模具底模的连接处套接有上密封套,所述上密封套和下密封套均由耐火材料制成。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箱盖上的浇口套和浇口管共同组成了用于连接模具底模的分流通道,多个分流通道解决了铸件无法获得足够的补缩而造成缩孔缺陷的问题。
2、箱体和箱盖的加热管孔内安装电加热管,金属液从升液口进入箱体后再通过多个分流通道进入模具底模,当分流通道内金属液的凝固时,表示铸件已完成铸造凝固,此时卸掉保温炉内的压力,箱体内的金属液在电加热管的作用下仍保持液态,剩余的金属液会通过升液口重新回流到炉内,提高了铸件的工艺出品率,降低铸件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5为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箱盖,2、箱体,3、加热管孔,4、浇口套,5、压盖,6、浇口管,7、底盖,8、下开口,9、模具底模,10、上开口,11、升液口,12、空腔,13、上密封套,14、下密封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好的理解。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保温分流包,该保温分流包安装在模具底模9的下方,起到分流、保温、回流金属液的作用。该保温分流包由箱盖1、箱体2、底盖7等部分构成,箱盖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箱体2的上端面,底盖7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箱体2的下端面。箱体2下方连通底盖7的升液口11,箱盖1开设有多组连通箱体2的分流口,每组分流口均设有浇口管6,浇口管6通过环状的压盖5固定安装在箱体2的分流口内,浇口管6的上方套接有浇口套4,浇口套4与模具底模9相连,浇口套4和浇口管6共同组成了分流通道。为了保证分流通道的耐热性和密封性,浇口套4和浇口管6的材质均为钛酸铝陶瓷,浇口管6与分流口的连接处使用耐火材料进行填充,浇口套4与浇口管6的连接处套接有下密封套14,浇口套4与模具底模9的连接处套接有上密封套13,上密封套13和下密封套14均由耐火材料制成。
参见图4。箱体2为内外双层结构。箱体2的内层为向中心斜坡过度的凹面结构,凹面结构形成了保温分流包的分流腔。箱体2的外层为环绕包裹凹面结构的支撑壁,底盖7通过螺栓与支撑壁连接固定,支撑壁和凹面结构的壁厚中心开设有多组用于铺设电加热管的加热管孔3。底盖7的底部开设有与上开口10对接的下开口8,上开口10与下开口8共同形成了保温分流包的升液口11。为了增强保温能力,在凹面结构、支撑壁、底盖7之间形成的空腔12内使用耐火材料进行填充,凹面结构的内壁使用耐火材料进行涂覆施工。
使用时,将电加热管安装到箱体2和箱盖1的加热管孔内,通过温控系统对电加热管进行电加热控制,使箱体2的温度控制在450-500℃之间,金属液从升液口11进入箱体2的分流腔内,再通过多个分流通道进入模具底模9的模具型腔内,当分流通道内的金属液凝固时,表示铸件已完成铸造凝固,此时卸掉保温炉内的压力,分流腔内的金属液会通过升液口11回流到炉内,完成金属液的分流和循环利用。
依照本实用新型如上文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实用新型以及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修改使用。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保温分流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箱盖(1)、箱体(2)和底盖(7),所述箱盖(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箱体(2)的上端面,所述底盖(7)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箱体(2)的下端面,所述箱体(2)下方连通底盖(7)的升液口(11),所述箱盖(1)开设有多组连通箱体(2)的分流口,每组所述分流口均设有浇口管(6),所述浇口管(6)通过环状的压盖(5)固定安装在箱体(2)的分流口内,所述浇口管(6)的上方套接有浇口套(4),所述箱体(2)和箱盖(1)的壁厚中心内均开设有若干个用于铺设电加热管的加热管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分流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为双层结构,所述箱体(2)的内层为向中心斜坡过度的凹面结构,所述凹面结构的底部开设有上开口(10),所述底盖(7)的底部开设有与上开口(10)对接的下开口(8),所述上开口(10)与下开口(8)共同形成了保温分流包的升液口(11),所述箱体(2)的外层为环绕包裹凹面结构的支撑壁,所述底盖(7)通过螺栓与支撑壁连接固定,所述加热管孔(3)设置在支撑壁和凹面结构的壁厚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温分流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结构、支撑壁、底盖(7)之间形成用于保温的空腔(12),所述空腔(12)内使用耐火材料进行填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温分流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结构的内壁使用耐火材料进行涂覆施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分流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套(4)和浇口管(6)的材质均为钛酸铝陶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保温分流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管(6)与分流口的连接处使用耐火材料进行填充,所述浇口套(4)与浇口管(6)的连接处套接有下密封套(14),所述浇口套(4)与模具底模(9)的连接处套接有上密封套(13),所述上密封套(13)和下密封套(14)均由耐火材料制成。
CN202123290266.9U 2021-12-25 2021-12-25 一种保温分流包 Active CN217223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0266.9U CN217223576U (zh) 2021-12-25 2021-12-25 一种保温分流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0266.9U CN217223576U (zh) 2021-12-25 2021-12-25 一种保温分流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23576U true CN217223576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25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90266.9U Active CN217223576U (zh) 2021-12-25 2021-12-25 一种保温分流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235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4130B (zh) 一种高镍奥氏体球墨铸铁排气歧管铸造方法
CN109550903B (zh) 一种薄壁变截面铸件的精密铸造成形方法
CN102211166A (zh) 铸铝件砂模低压铸造成型工艺
CN209272461U (zh) 一种铝液转运装置
CN217223576U (zh) 一种保温分流包
CN107891124B (zh) 一种设有多道拱桥横浇道的装载机缸头消失模及浇铸工艺
CN202021336U (zh) 一种低压铸造用浇口套
CN105855521A (zh) 一种轻合金的重力铸造方法及装置
CN109332604B (zh) 解决圆筒状球墨铸铁件缩松的方法
CN211248283U (zh) 一种超厚大球墨铸铁储运容器的铸型
CN105880523A (zh) 一种汽车轮毂浇注系统及浇注方法
CN113319254A (zh) 一种调控各浇注段液态金属流速的浇注系统及其浇注工艺
CN214867218U (zh) 一种浇注机的可拆卸外部保温结构
CN209214341U (zh) 一种底铸式感应悬浮冷坩埚
CN213224206U (zh) 底部、中部横浇道和阀门浇注、中道及中道法兰补缩系统
CN212019314U (zh) 熔模精铸用分流增补浇注系统
CN108145077A (zh) 一种减少高镍球铁反应层缺陷的陶瓷冒口颈及砂型结构
CN210146930U (zh) 一种无冒口浇注系统
CN211248213U (zh) 一种飞轮浇注装置
CN209632080U (zh) 一种用于连铸铜管的连铸结晶器
CN110773723A (zh) 一种超厚大球墨铸铁储运容器的铸型
CN111151716A (zh) 一种设有镶嵌式陶瓷保温套的卡钳模具
CN207071669U (zh) 一种坩埚炉式加压凝固铝合金小件成型机
JPS62220241A (ja) 鋳型およびその鋳型を用いた減圧鋳造方法
CN217095568U (zh) 一种高效发热保温冒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