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20534U - 一种高效的蓝藻和水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的蓝藻和水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20534U
CN217220534U CN202221145704.4U CN202221145704U CN217220534U CN 217220534 U CN217220534 U CN 217220534U CN 202221145704 U CN202221145704 U CN 202221145704U CN 217220534 U CN217220534 U CN 2172205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screen
box
screen frame
feeding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4570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正
王之锴
张威振
黄素珍
李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huan Qingyun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huan Qingyun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huan Qingyun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Fud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huan Qingyun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4570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205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205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205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Cleaning Or Clearing Of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效的蓝藻和水分离装置,包括箱体,顶部设为敞口并且放置有箱盖,底部安装有抽水组件;箱盖与箱体外壁之间安装有升降组件;进料箱,安装在箱盖上,并且与箱体内腔连通;进料箱顶部设有进料组件,进料箱的侧壁上设有排污组件;预处理机构,包括由上到下依次安装在进料箱内的破碎组件和倾斜滤网;排污组件位于在倾斜滤网的低端;分离组件,包括过滤网框、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安装在箱体的底部,过滤网框的顶部与箱盖滑动连接,底部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可拆卸连接;供气组件,安装在箱盖上,出气端伸入至过滤网框中。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混合液中的杂质过滤,以及蓝藻和水分的快速分离,过滤后的蓝藻拿取方便,操作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的蓝藻和水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离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的蓝藻和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的湖泊中,经常会大规模地爆发蓝藻,不仅严重污染了水体,而且大量的蓝藻必然要消耗水体中的氧,致使鱼类及水生植物大面积死亡。为了清除和收集蓝藻,通常采用吸藻器从水面上收集蓝藻,但是收集上来的蓝藻中含有大量水分,加重了后道工序的处理强度,需要进行水体与蓝藻分离。
现有的蓝藻和水分离装置一般通过滤网将水分筛除,水分与蓝藻的分离效率随着蓝藻附着在滤网表面而逐渐降低,导致分离不够彻底;此外,由于收集上来的蓝藻混合液中存在少量的杂质,现有的分离装置无法对蓝藻中的杂质进行截留去除,降低了工作效率。为此,提出一种高效的蓝藻和水分离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的蓝藻和水分离装置,旨在解决或改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的蓝藻和水分离装置,包括:
箱体,顶部设为敞口并且放置有箱盖,底部安装有抽水组件;所述箱盖与所述箱体外壁之间安装有升降组件;
进料箱,安装在所述箱盖上,并且与所述箱体内腔连通;所述进料箱顶部设有进料组件,所述进料箱的侧壁上设有排污组件;
预处理机构,包括由上到下依次安装在所述进料箱内的破碎组件和倾斜滤网;所述排污组件位于在所述倾斜滤网的低端;
分离组件,包括过滤网框、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伸入至所述箱体中,所述过滤网框的顶部与所述箱盖滑动连接,底部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可拆卸连接;
供气组件,安装在所述箱盖上,出气端伸入至所述过滤网框中。
优选的,所述破碎组件包括第二电机、若干破碎齿;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进料箱的侧壁上,并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伸入至所述进料箱的内腔中,若干所述破碎齿固接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且所述破碎齿位于所述进料箱内。
优选的,所述供气组件包括若干安装在所述箱盖上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安装有气泵,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伸入至所述过滤网框中,并且固接有若干喷嘴。
优选的,所述箱盖的底部端面上固接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底部开设有环形滑槽;所述过滤网框为筒型网框,所述过滤网框的侧壁顶部与所述环形滑槽滑动连接;
所述过滤网框的底面中心处固接有限位环,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限位环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箱体外壁上的承托板,所述承托板上固定安装有若干气缸,所述箱盖的底面与所述气缸的伸缩端固接。
优选的,所述进料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进料箱顶部的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内安装有进料阀;
排污组件包括挡板、夹持柄、橡胶塞;所述橡胶塞和所述夹持柄分别固接在所述挡板的两侧;所述进料箱的侧壁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位于所述倾斜滤网的低端,所述橡胶塞与所述排污口抵接。
优选的,所述抽水组件包括抽水管道、抽水泵;所述抽水管道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底部,并且与所述箱体内腔连通,所述抽水泵固定安装在所述抽水管道上。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部端面四角处安装有支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料组件导入蓝藻和水的混合液,然后通过破碎组件对混合液进行初步粉碎,混合液中的杂质截留在倾斜滤网表面并通过排污组件排出,过滤后的混合液进入过滤网框中,通过开启第一电机带动过滤网框旋转,混合液中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流出,蓝藻截留在过滤网框内,完成蓝藻和水的分离操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供气组件向过滤网框中喷气,加速蓝藻和水的分离,同时避免蓝藻大量附着在过滤网框上,提高分离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组件实现箱盖的升降,便于操作人员拿取过滤网框,将过滤后的蓝藻快速取出,同时便于定期对过滤网框进行清洗,操作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效的蓝藻和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箱体;2、箱盖;3、进料箱;4、倾斜滤网;5、过滤网框;6、第一电机;7、第二电机;8、破碎齿;9、进气管;10、气泵;11、喷嘴;12、套环;13、环形滑槽;14、限位环;15、承托板;16、气缸;17、进料斗;18、挡板;19、夹持柄;20、橡胶塞;21、抽水管道;22、抽水泵;23、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的蓝藻和水分离装置,包括:
箱体1,顶部设为敞口并且放置有箱盖2,底部安装有抽水组件;箱盖2与箱体1外壁之间安装有升降组件;箱盖2的尺寸大于箱体1的顶部敞口处尺寸,并且箱盖2与箱体1的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图中未显示),提高箱盖2与箱体1闭合后的密闭性;通过升降组件实现箱盖2的升降,便于操作人员拿取过滤网框5,将过滤后的蓝藻快速取出,同时便于定期对过滤网框5进行清洗,操作简单便捷;
进料箱3,安装在箱盖2上,并且与箱体1内腔连通;进料箱3顶部设有进料组件,进料箱3的侧壁上设有排污组件;
预处理机构,包括由上到下依次安装在进料箱3内的破碎组件和倾斜滤网4;排污组件位于在倾斜滤网4的低端;
分离组件,包括过滤网框5、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安装在箱体1的底部,并且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伸入至箱体1中,过滤网框5的顶部与箱盖2滑动连接,底部与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可拆卸连接;通过进料组件导入蓝藻和水的混合液,然后通过破碎组件对混合液进行初步粉碎,混合液中的杂质截留在倾斜滤网4表面并通过排污组件排出,过滤后的混合液进入过滤网框5中,通过开启第一电机6带动过滤网框5旋转,混合液中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流出,蓝藻截留在过滤网框5内,完成蓝藻和水的分离操作;
供气组件,安装在箱盖2上,出气端伸入至过滤网框5中;供气组件用于向过滤网框5中喷气,加速蓝藻和水的分离,同时避免蓝藻大量附着在过滤网框5上,提高分离效率。
进一步优化方案,破碎组件包括第二电机7、若干破碎齿8;第二电机7安装在进料箱3的侧壁上,并且第二电机7的输出端伸入至进料箱3的内腔中,若干破碎齿8固接在第二电机7的输出轴上,并且破碎齿8位于进料箱3内;如此设置,通过第二电机7带动破碎齿8高速转动,进而实现对混合液的初步破碎,便于混合液快速通过倾斜滤网4,提高过滤效率,同时将杂质截留。
进一步优化方案,供气组件包括若干安装在箱盖2上的进气管9,进气管9上安装有气泵10,进气管9的出气端伸入至过滤网框5中,并且固接有若干喷嘴11;进气管9的进气端与箱体1外的空气连通,通过气泵10将加压后的空气沿喷嘴11喷出至过滤网框5内,加速水分通过过滤网框5,提高分离效率,同时对过滤网框5表面附着蓝藻进行冲击,避免蓝藻大量附着影响分离效果。
进一步优化方案,箱盖2的底部端面上固接有套环12,套环12的底部开设有环形滑槽13;过滤网框5为筒型网框,过滤网框5的侧壁顶部与环形滑槽13滑动连接;环形滑槽13的宽度大于过滤网框5的侧壁宽度,实现过滤网框5的侧壁顶部既可以沿环形滑槽13周向旋转滑动,又可以在箱盖2升起后,与过滤网框5分离,有利于提高过滤网框5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
过滤网框5的底面中心处固接有限位环14,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与限位环14可拆卸连接;限位环14与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卡接,便于拆卸过滤网框5,便于取出蓝藻以及对过滤网框5进行清洗更换。
进一步优化方案,升降组件包括固接在箱体1外壁上的承托板15,承托板15上固定安装有若干气缸16,箱盖2的底面与气缸16的伸缩端固接;气缸16的数量优选为四个,四个气缸16的伸缩端与箱盖2的底面四角处固接,通过四个气缸16实现箱盖2的升降,便于拿取过滤网框5。
进一步优化方案,进料组件包括安装在进料箱3顶部的进料斗17,进料斗17内安装有进料阀;
排污组件包括挡板18、夹持柄19、橡胶塞20;橡胶塞20和夹持柄19分别固接在挡板18的两侧;进料箱3的侧壁开设有排污口,排污口位于倾斜滤网4的低端,橡胶塞20与排污口抵接;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握夹持柄19,向外拔出橡胶塞20,实现将杂质沿倾斜滤网4的水平低端排出,挡板18的面积大于排污口的截面面积,对排污口进行阻挡,橡胶塞20对排污口进行密封处理,避免混合液中蓝藻和水分流出。
进一步优化方案,抽水组件包括抽水管道21、抽水泵22;抽水管道21固定安装在箱体1底部,并且与箱体1内腔连通,抽水泵22固定安装在抽水管道21上;过滤下来的水分通过抽水泵22加速抽出。
进一步优化方案,箱体1的底部端面四角处安装有支腿23。
使用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蓝藻和水分离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进料斗17导入蓝藻和水的混合液,然后开启第二电机7,第二电机7带动破碎齿8高速转动,对混合液的初步破碎,便于混合液快速通过倾斜滤网4,混合液中的杂质截留在倾斜滤网4表面,杂质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汇聚至排污口,然后手握夹持柄19向外拔出橡胶塞20,将杂质排出;过滤后的混合液进入过滤网框5中;开启第一电机6和气泵10,第一电机6带动过滤网框5旋转,混合液中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流出,蓝藻截留在过滤网框5内,气泵10将空气加压后沿喷嘴11喷出至过滤网框5内,加速水分通过过滤网框5,提高分离效率,同时对过滤网框5表面附着蓝藻进行冲击,避免蓝藻大量附着影响分离效果,完成分离后开启抽水泵22将水分抽出,然后通过气缸16带动箱盖2升起至过滤网框5可以拿出的高度,再将过滤网框5取出,进行后续处理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高效的蓝藻和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顶部设为敞口并且放置有箱盖(2),底部安装有抽水组件;所述箱盖(2)与所述箱体(1)外壁之间安装有升降组件;
进料箱(3),安装在所述箱盖(2)上,并且与所述箱体(1)内腔连通;所述进料箱(3)顶部设有进料组件,所述进料箱(3)的侧壁上设有排污组件;
预处理机构,包括由上到下依次安装在所述进料箱(3)内的破碎组件和倾斜滤网(4);所述排污组件位于在所述倾斜滤网(4)的低端;
分离组件,包括过滤网框(5)、第一电机(6);所述第一电机(6)安装在所述箱体(1)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伸入至所述箱体(1)中,所述过滤网框(5)的顶部与所述箱盖(2)滑动连接,底部与所述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可拆卸连接;
供气组件,安装在所述箱盖(2)上,出气端伸入至所述过滤网框(5)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蓝藻和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组件包括第二电机(7)、若干破碎齿(8);所述第二电机(7)安装在所述进料箱(3)的侧壁上,并且所述第二电机(7)的输出端伸入至所述进料箱(3)的内腔中,若干所述破碎齿(8)固接在所述第二电机(7)的输出轴上,并且所述破碎齿(8)位于所述进料箱(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蓝藻和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组件包括若干安装在所述箱盖(2)上的进气管(9),所述进气管(9)上安装有气泵(10),所述进气管(9)的出气端伸入至所述过滤网框(5)中,并且固接有若干喷嘴(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蓝藻和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2)的底部端面上固接有套环(12),所述套环(12)的底部开设有环形滑槽(13);所述过滤网框(5)为筒型网框,所述过滤网框(5)的侧壁顶部与所述环形滑槽(13)滑动连接;
所述过滤网框(5)的底面中心处固接有限位环(14),所述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与所述限位环(14)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蓝藻和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箱体(1)外壁上的承托板(15),所述承托板(15)上固定安装有若干气缸(16),所述箱盖(2)的底面与所述气缸(16)的伸缩端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蓝藻和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进料箱(3)顶部的进料斗(17),所述进料斗(17)内安装有进料阀;
排污组件包括挡板(18)、夹持柄(19)、橡胶塞(20);所述橡胶塞(20)和所述夹持柄(19)分别固接在所述挡板(18)的两侧;所述进料箱(3)的侧壁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位于所述倾斜滤网(4)的低端,所述橡胶塞(20)与所述排污口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蓝藻和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组件包括抽水管道(21)、抽水泵(22);所述抽水管道(21)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1)底部,并且与所述箱体(1)内腔连通,所述抽水泵(22)固定安装在所述抽水管道(2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蓝藻和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底部端面四角处安装有支腿(23)。
CN202221145704.4U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高效的蓝藻和水分离装置 Active CN2172205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45704.4U CN217220534U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高效的蓝藻和水分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45704.4U CN217220534U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高效的蓝藻和水分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20534U true CN217220534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24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45704.4U Active CN217220534U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高效的蓝藻和水分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205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220534U (zh) 一种高效的蓝藻和水分离装置
CN218553388U (zh) 一种果胶加工用过滤分离装置
CN216855937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设备
CN217185922U (zh) 一种碳化硅微粉负压收集装置
CN115231703A (zh) 一种mbr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化设备
CN111991907B (zh) 一种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中药提取用多级过滤装置
CN211648484U (zh) 一种新型无堵塞自吸泵
CN110800794B (zh) 一种搅流式鱼肉漂洗装置
CN113770094A (zh) 一种用于蕨麻加工的离心式清洗除杂装置
CN209964964U (zh) 一种蜂王浆采收净化装置
CN108946986B (zh) 一种避免堵塞的旋转浸没式水处理超微滤装置
CN216169969U (zh) 一种中药提取液的真空浓缩装置
CN220890507U (zh) 一种立式管道排污泵
CN221876760U (zh) 一种可固液分离的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CN217410046U (zh) 一种旋流分离式管道过滤器装置
CN218890335U (zh) 一种设有搅拌叶结构的燃气厂生产用废气处理设备
CN215462787U (zh) 一种气箱脉冲式除尘装置生产线
CN214406349U (zh) 一种适用于人造石切割生产车间的送风装置
CN211866028U (zh) 一种天然药材清洗机
CN221230429U (zh) 一种保鲜面膜生产设备
CN220578989U (zh) 一种水处理曝气反应器
CN221003318U (zh) 一种高效卧式离心砂泵防堵结构
CN221344100U (zh) 污水处理气浮装置
CN218901022U (zh) 一种液体肥料残废液回收装置
CN215480428U (zh) 一种污水回收设备加热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6

Address after: 312000 room 717, floor 7, building 1, Fudan Science Park, No. 2, Pingjiang Road, Didang street, Yuecheng District,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uhuan Qingyun Technology (Zhejia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433 No. 220, Handan Road, Shanghai, Yangpu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FUDAN University

Patentee before: Fuhuan Qingyun Technology (Zhejia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