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9476U - 一种可折叠助行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助行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19476U
CN217219476U CN202220133493.6U CN202220133493U CN217219476U CN 217219476 U CN217219476 U CN 217219476U CN 202220133493 U CN202220133493 U CN 202220133493U CN 217219476 U CN217219476 U CN 2172194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frame
hinged
pipe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334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1334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194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194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194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助行椅,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架、第一折叠架、第二折叠架、用于支撑人体的支撑架、用于增加所述第一折叠架的稳定性的第一齿轮组件及用于增加所述第二折叠架的稳定性的第二齿轮组件;所述第一折叠架的一端与底架的一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二折叠架的一端与底架的另一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的另一侧铰接;所述第一齿轮组件转动设置在第一折叠架的折叠处;所述第二齿轮组件转动设置在第二折叠架的折叠处;本申请具有提高展开后的稳定性,以对使用者提供更为稳定的支撑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可折叠助行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助行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折叠助行椅。
背景技术
助行椅时一种为老年人和康复患者(如腿脚受伤病人或残疾人)设计的的助行设备,使用者通过推行实现安全前行的目的。
现有的助行椅一般都可折叠,以便于在不使用时进行折叠,节省空间,但是,现有的折叠方式在展开后通常稳定性不强,或是展开/折叠的过程困难且复杂,因此,还有待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助行椅,具有提高展开后的稳定性,以对使用者提供更为稳定的支撑的功能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折叠助行椅,包括:底架、第一折叠架、第二折叠架、用于支撑人体的支撑架、用于增加所述第一折叠架的稳定性的第一齿轮组件及用于增加所述第二折叠架的稳定性的第二齿轮组件;所述第一折叠架的一端与底架的一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二折叠架的一端与底架的另一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的另一侧铰接;所述第一齿轮组件转动设置在第一折叠架的折叠处;所述第二齿轮组件转动设置在第二折叠架的折叠处。
可选的,所述第一折叠架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及第一气缸;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支撑架的一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架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气缸铰接在第一连接杆上;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接杆铰接;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分别与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转动设置在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齿轮转动设置在第二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折叠架包括:第二连接座、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及第二气缸;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支撑架的另一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座铰接;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架的另一侧铰接;所述第二气缸铰接在第三连接杆上;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第四连接杆铰接;所述第二齿轮组件分别与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和第四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齿轮组件包括: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转动设置在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第四齿轮转动设置在第四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啮合连接。
可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用于支撑人体手臂的架体、用于扶持人体躯干部的扶持部、坐垫及把持手柄;所述架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软垫,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软垫;所述坐垫设置在架体上;所述扶持部和把持手柄均可转动地设置在架体上。
可选的,所述扶持部包括:第一侧管、第二侧管和横杆;所述横杆的一端可与第一侧管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管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侧管上设置有第一背部软垫;所述第二侧管上设置有第二背部软垫;所述第一背部软垫和第二背部软垫卡接;所述横杆上设置有腹部软垫。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折叠架上,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二折叠架上;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用于与人体腿部抵接的第三软垫以及用于与人体腿部抵接的第四软垫;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接管的中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管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三软垫配合以扶持人体腿部的第一海绵块以及用于与所述第四软垫配合以扶持人体腿部的第二海绵块。
可选的,所述底架包括:套管、第一调节管、第二调节管、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套管的一端套设在第一调节管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调节管上;所述第一紧固件将第一调节管固定在套管的一端;所述第二紧固件将第二调节管固定在套管的另一端。
可选的,所述底架还包括:至少一前轮、第一后轮和第二后轮;所述前轮设置在套管上;所述第一后轮设置在第一调节管上;所述第二后轮设置在第二调节管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为腿脚受伤的病人、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在行走的过程中提供支撑作用,以便于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本申请还可折叠,在不使用时能够折叠,节省空间,且通过第一齿轮组件和第二齿轮组件的设置,能够提高展开后的稳定性,以对使用者提供更为稳定的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齿轮组件和第一折叠架的连接状态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底架;11、套管;12、第一调节管;13、第二调节管;14、第一紧固件;15、前轮;16、第一后轮;17、第二后轮;2、第一折叠架;21、第一连接座;22、第一连接杆;23、第二连接杆;24、第一气缸;25、第一控制手柄;3、第二折叠架;4、支撑架;41、架体;42、扶持部;43、坐垫;44、把持手柄;45、第一背部软垫;46、第二背部软垫;47、腹部软垫;48、第一软垫;49、第二软垫;5、第一齿轮组件;51、第一齿轮;52、第二齿轮;6、第一连接管;61、第三软垫;62、第四软垫;7、第二连接管;8、第三连接管;81、第一海绵块;82、第二海绵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助行椅,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架1、第一折叠架2、第二折叠架3、用于支撑人体的支撑架4、用于增加所述第一折叠架2的稳定性的第一齿轮组件5及用于增加所述第二折叠架3的稳定性的第二齿轮组件;所述第一折叠架2的一端与底架1的一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4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二折叠架3的一端与底架1的另一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4的另一侧铰接,以此可以进行折叠,便于本助行椅的存放,在需要使用助行椅的情况下,将第一折叠架2和第二折叠架3打开,使得支撑架4抬升至人体腰腹部以对人体上半身起到支撑作用,以便于对本助行椅进行使用,便于对使用者进行康复训练;所述第一齿轮组件5转动设置在第一折叠架2的折叠处,以此增加了第一折叠架2在展开时的平衡稳定性;所述第二齿轮组件转动设置在第二折叠架3的折叠处,依次增加了第二折叠架3在展开时的平衡稳定性,使得本助行椅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更强。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折叠架2包括:第一连接座21、第一连接杆22、第二连接杆23及第一气缸24;所述第一连接杆22的一端与支撑架4的一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21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2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2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架1的一侧铰接,实现了第一折叠架2的可折叠;所述第一气缸24铰接在第一连接杆22上;所述第一气缸24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接杆23铰接;其中,通过第一气缸24的驱动,能够使得第一连接杆22一端和第二连接杆23的另一端相互靠近或远离,以此实现第一折叠架2的折叠或展开;在本申请中第一连接杆22的另一端、第二连接杆23的一端和第一连接座21形成第一折叠架2的折叠处,所述第一齿轮组件5分别与第一连接杆22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杆23的一端转动连接,也就是第一齿轮组件5转动设置在第一折叠架2的折叠处。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齿轮组件5包括:第一齿轮51和第二齿轮52;所述第一齿轮51转动设置在第一连接杆22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齿轮52转动设置在第二连接杆23的一端;所述第一齿轮51和第二齿轮52啮合连接。在将第一折叠架2展开后,由于第一齿轮51和第二齿轮52的啮合连接,使得第一连接杆22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杆23的一端能够相互支撑,从而提高了第一折叠架2的稳定性,支撑效果更好,且在第一折叠架2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也不会影响第一连接杆22和第二连接杆23的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二折叠架3的结构与第一折叠架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折叠架3包括:第二连接座、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及第二气缸;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支撑架4的另一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座铰接;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架1的另一侧铰接;所述第二气缸铰接在第三连接杆上;其中,通过第二气缸的驱动,能够使得第三连接杆一端和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相互靠近或远离,以此实现第二折叠架3的折叠或展开;在本申请中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第四连接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接座形成第二折叠架3的折叠处,所述第二齿轮组件分别与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和第四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也就是第二齿轮组件转动设置在第三折叠架的折叠处。
进一步地,第二齿轮组件的机构与第一齿轮组件5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齿轮组件包括: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转动设置在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第四齿轮转动设置在第四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啮合连接。在将第二折叠架3展开后,由于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啮合连接,使得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和第四连接杆的一端能够相互支撑,从而提高了第二折叠架3的稳定性,支撑效果更好,且在第二折叠架3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也不会影响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的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架4包括:用于支撑人体手臂的架体41、用于扶持人体躯干部的扶持部42、坐垫43及把持手柄44;所述架体4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软垫48,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软垫49,在使用本助行椅辅助行走的过程中,使用者能够将两侧的手臂分别放置在第一软垫48或第二软垫49上,以此对使用者在行走的过程中提供支撑,把持手柄44用于让使用者握持以便于行走或稳定站立,扶持部42呈U型,能够对使用者的腋下和胸腹部提供支撑;所述坐垫43设置在架体41上,使得使用者在训练疲累时能够坐在坐垫43上休息;所述扶持部42和把持手柄44均可转动地设置在架体41上,以此使得扶持部42能够和架体41折叠,把持手柄44能和架体41折叠;在实际应用中,将第一折叠架2和第二折叠架3展开后,转动扶持部42使其呈竖直状态,然后通过第一锁件将扶持部42和架体41固定,转动把持手柄44以使使用者便于握持,然后通过第二锁件将把持手柄44和架体41固定,以使扶持部42和把持手柄44能够对使用者提供稳定支撑,其中,第一锁件和第二锁件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螺丝、管夹、插销等锁紧件。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扶持部42包括:第一侧管、第二侧管和横杆;所述横杆的一端可与第一侧管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管可滑动连接,以此使得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的间距可调,便于本助行椅根据使用者的身材调节扶持部42的宽度,在实际应用中,还包括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在将扶持部42调节至适当的宽度后,第一卡扣用于将第一侧管和横杆固定,第二卡扣用于将第二侧管和横杆固定;所述第一侧管上设置有第一背部软垫45;所述第二侧管上设置有第二背部软垫46;所述第一背部软垫45和第二背部软垫46卡接,第一背部软垫45和第二背部软垫46在卡接后,能够防止使用者后仰摔倒,从而提高了本助行椅的安全性能;所述横杆上设置有腹部软垫47,在使用者使用本助行椅的情况下,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感。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第一连接管6、第二连接管7和第三连接管8;所述第一连接管6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折叠架2上,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二折叠架3上;所述第一连接管6上设置有用于与人体腿部抵接的第三软垫61以及用于与人体腿部抵接的第四软垫62;所述第二连接管7的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接管6的中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管8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可拆卸连接能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螺丝实现;所述第三连接管8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三软垫61配合以扶持人体腿部的第一海绵块81以及用于与所述第四软垫62配合以扶持人体腿部的第二海绵块82。在实际应用中,将第一折叠架2和第二折叠架3展开后,将第一连接管6分别固定在第一折叠架2和第二折叠架3上,然后使用者进入助行椅内,然后将第三连接管8固定在第二连接管7上,以使得第一海绵块81与第三软垫61配合以扶持人体的一侧腿部,第二海绵块82与第四软垫62配合以扶持人体的另一侧腿部,用于对不会站立的使用者的腿部进行固定,使其腿部可以站直,用于训练站立;在需要折叠或是进行行走训练时,能够将第一连接管6取下,由于第二连接管7和第一连接管6铰接,使得第二连接管7能够和第一连接管6折叠,便于后续第一折叠架2和第二折叠架3的折叠以及进一步减少对空间的占用,使得本助行椅能够用于训练站立和行走两种康复训练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底架1包括:套管11、第一调节管12、第二调节管13、第一紧固件14和第二紧固件;所述套管11的一端套设在第一调节管12上,使得第一调节管12能够根据实际需求伸出或收回,所述套管11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调节管13上,使得第二调节管13能够根据实际需求伸出或收回,以此实现底架1的可伸缩;所述第一紧固件14将第一调节管12固定在套管11的一端;所述第二紧固件将第二调节管13固定在套管11的另一端。在本申请中第一调节管12和第二调节管13上均开设有若干调节孔,第一紧固件14和第二紧固件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螺丝,第一紧固件14和第二紧固件分别穿过第一调节管12上的调节孔和第二调节管13上的调节孔,以实现将第一调节管12和第二调节管13固定在套管11上。
在实际应用中,套管11的一侧铰接有第一踏板,另一侧铰接有第二踏板;在使用者坐在坐垫43上休息的情况下,能够将双脚分别放置在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上,且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均与套管11铰接,使得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均可折叠,便于本助行椅的折叠以节省空间。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至少一前轮15、第一后轮16和第二后轮17;所述前轮15设置在套管11上;所述第一后轮16设置在第一调节管12上;所述第二后轮17设置在第二调节管13上。通过前轮15、第一后轮16和第二后轮17的设置,便于使用者通过本助行椅进行行走康复训练;在本申请中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后轮16制动的第一手刹和用于控制第二后轮17制动的第二手刹,便于使用者在站立或行走训练的过程中控制第一后轮16和第二后轮17的制动,以提高本助行椅的安全性。
在实际应用中,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气缸24的启停的第一控制手柄25和用于控制第二气缸的启停的第二控制手柄;所述第一控制手柄25与第一气缸24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手柄与第二气缸电连接;通过第一控制手柄25和第二控制手柄的设置,能够便于使用者控制第一气缸24和第二气缸的启停,从而便于控制第一折叠架2折叠或展开以及第二折叠架3折叠或展开,从而实现支撑架4的上升,使得使用者可以借力站立,对使用者提供支撑,或是通过下降让使用者能够缓慢坐到坐垫43上,便于使用者进行康复训练。
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助行椅,能为腿脚受伤的病人、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在行走的过程中提供支撑作用,以便于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本申请还可折叠,在不使用时能够折叠,节省空间,且通过第一齿轮组件5和第二齿轮组件的设置,能够提高展开后的稳定性,以对使用者提供更为稳定的支撑。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折叠助行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第一折叠架、第二折叠架、用于支撑人体的支撑架、用于增加所述第一折叠架的稳定性的第一齿轮组件及用于增加所述第二折叠架的稳定性的第二齿轮组件;所述第一折叠架的一端与底架的一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二折叠架的一端与底架的另一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的另一侧铰接;所述第一齿轮组件转动设置在第一折叠架的折叠处;所述第二齿轮组件转动设置在第二折叠架的折叠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助行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架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及第一气缸;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支撑架的一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架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气缸铰接在第一连接杆上;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接杆铰接;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分别与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助行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转动设置在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齿轮转动设置在第二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助行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叠架包括:第二连接座、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及第二气缸;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支撑架的另一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座铰接;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架的另一侧铰接;所述第二气缸铰接在第三连接杆上;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第四连接杆铰接;所述第二齿轮组件分别与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和第四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助行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组件包括: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转动设置在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第四齿轮转动设置在第四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助行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用于支撑人体手臂的架体、用于扶持人体躯干部的扶持部、坐垫及把持手柄;所述架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软垫,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软垫;所述坐垫设置在架体上;所述扶持部和把持手柄均可转动地设置在架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助行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持部包括:第一侧管、第二侧管和横杆;所所述横杆的一端可与第一侧管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管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侧管上设置有第一背部软垫;所述第二侧管上设置有第二背部软垫;所述第一背部软垫和第二背部软垫卡接;所述横杆上设置有腹部软垫。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助行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折叠架上,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二折叠架上;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用于与人体腿部抵接的第三软垫以及用于与人体腿部抵接的第四软垫;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接管的中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管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三软垫配合以扶持人体腿部的第一海绵块以及用于与所述第四软垫配合以扶持人体腿部的第二海绵块。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助行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包括:套管、第一调节管、第二调节管、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套管的一端套设在第一调节管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调节管上;所述第一紧固件将第一调节管固定在套管的一端;所述第二紧固件将第二调节管固定在套管的另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助行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还包括:至少一前轮、第一后轮和第二后轮;所述前轮设置在套管上;所述第一后轮设置在第一调节管上;所述第二后轮设置在第二调节管上。
CN202220133493.6U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可折叠助行椅 Active CN2172194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33493.6U CN217219476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可折叠助行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33493.6U CN217219476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可折叠助行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19476U true CN217219476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31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33493.6U Active CN217219476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可折叠助行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194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06480B (zh) 一种多功能轮椅
US4120530A (en) Invalid chairs
US8468622B2 (en) Portable six-bar apparatus for lifting, lowering and self-propelled transit
US5364120A (en) Mobility aid for physically disabled people
JP2014520604A (ja) 患者に有用な椅子、フレームおよび持上げ用衣服
CN106333803B (zh) 一种多用途代步车
CN105411449A (zh) 多功能护理洗浴椅
CN115192325A (zh) 一种站立型轮椅
US20130221716A1 (en) Portable six-bar apparatus for lifting, lowering and self-propelled transit
CN203493832U (zh) 一种多功能护理型洗浴椅
CN2912608Y (zh) 功能恢复车
JP2003180754A (ja) 車椅子
CN111494105B (zh) 一种辅助老人上下床装置
CN217219476U (zh) 一种可折叠助行椅
CN2460083Y (zh) 休闲健身折叠轮椅车
CN2279904Y (zh) 多功能轮椅
CN208372104U (zh) 一种可上下楼梯的自平衡助行器
CN215840269U (zh) 一种助行仪支撑结构
CN215875447U (zh) 一种可折叠的智能助行仪
CN212214161U (zh) 一种医疗护理辅助椅
CN111920659A (zh) 一种可调节助行器
CN214632895U (zh)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坐具结构
CN215021814U (zh) 一种辅助老人血液循环的可倚靠折叠助行车
CN215960687U (zh) 可调式新型轮椅
CN220877106U (zh) 一种多功能医疗护理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