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6147U - 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16147U
CN217216147U CN202220760985.8U CN202220760985U CN217216147U CN 217216147 U CN217216147 U CN 217216147U CN 202220760985 U CN202220760985 U CN 202220760985U CN 217216147 U CN217216147 U CN 2172161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external
coil
tab
connecting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609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谌志伟
张影
孟德田
苏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Leili Motor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Leili Motor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Leili Motor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Leili Motor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6098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161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161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161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包括:热保护器、联接线、线圈骨架以及绕制在所述线圈骨架上的漆包线;其中在所述线圈骨架上插设有接线端子;所述联接线、漆包线及热保护器之间通过接线端子实现串联;以及所述联接线与接线端子之间压接固定。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简化联接线与线圈组件之间的装配结构的基础上优化结构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成熟使用的带联接线的线圈组件包括塑封外壳、线圈骨架、漆包线、上端子壳、下端子壳、联接线、热保护器。具体的线圈组件的上述部件的装配结构如下:
联接线放置于上端子壳和下端子壳槽内,上端子壳和下端子壳与线圈骨架装配连接,热保护器与线圈骨架装配连接并串联至电路中。更为详细的,一根联接线的一端与热保护器一端引线缠绕连接在一起,热保护器的另一端引线与漆包线的一端引出线缠绕连接,漆包线的另一端引出线与另外一根联接线缠绕连接。
在上述装配过程中,为防止接线位置连接松动,上述接线位置处均需要助焊、搪锡来确保可靠连接。如此来说,上述结构中的联接线装配结构复杂,工序繁琐,不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成本相比较高,且装配过程不环保,员工作业环境差强度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以解决简化联接线与线圈组件之间的装配结构的基础上优化结构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包括:热保护器、联接线、线圈骨架以及绕制在所述线圈骨架上的漆包线;其中
在所述线圈骨架上插设有接线端子;所述联接线、漆包线及热保护器之间通过接线端子实现串联;以及
所述联接线与接线端子之间压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联接线设置有两根;以及
所述接线端子包括分别插设在线圈骨架上的第一外接插片、第二外接插片和内接插片;其中
所述第一外接插片与两根联接线中其中一个根联接线的一端和热保护器的一端连接;
所述内接插片与热保护器的另一端和漆包线的引出线的一端连接;以及
所述第二外接插片与两根联接线中的另一根联接线和漆包线的引出线的另一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线圈骨架的一侧端面的边缘处设置有用于插接第一外接插片、第二外接插片和内接插片的端子台;
在所述端子台上设置有凸起的分别适于漆包线的引出线的两端缠绕的绕线柱。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接插片、第二外接插片和内接插片上分别设有用于与线圈骨架过盈压接配合的齿形部。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内接插片与第二外接插片上分别成型有适于固定漆包线的引出线的固定部。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固定部包括在内接插片和第二外接插片上分别弯折成型的弯折片以及成型在内接插片的本体和第二外接插片的本体上对应弯折片的锐角面的部位上的点焊部。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热保护器具有用于与第一外接插片压接配合的第一引出片和用于与内接插片压接配合的第二引出片。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引出片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对应的在所述第一外接插片上设有适于与第一定位孔套接后再翻铆压接的第一定位凸台;以及
在所述第二引出片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对应的在所述内接插片上设有适于与第二定位孔套接后再翻铆压接的第二定位凸台。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外接插片和第二外接插片上分别成型有用于与联接线压接配合的压接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压接结构包括沿直线排列的多个呈环形凸起的扣压部;以及
多个扣压部贯通有适于联接线插入其中的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适于与第一外接插片和第二外接插片插接配合的端子壳;以及
所述端子壳内预制有分别适于两根联接线穿过的两个过线孔。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由接线端子来实现联接线、漆包线及热保护器之间的串联;其中的联接线与接线端子之间则是直接压接固定,不需要助焊、搪锡等工艺,压接连接强度高,即使外部对联接线有拖拽,联接线也不会从插片中脱落,生产过程节能环保,装配工序简单,可实现自动化生产,从而降低制造成本,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并有效保证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的漆包线的引出线的缠绕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的端子台的插槽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的内接插片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的内接插片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的第二外接插片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的第一外接插片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的联接线与第一外接插片和第二外接插片配合状态下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的联接线与第一外接插片和第二外接插片配合状态下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的扣压部与联接线在压接之前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的扣压部与联接线在压接后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的端子壳与联接线的配合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的钩部与挂台的配合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的端子壳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的端子壳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中:联接线1、线圈骨架2、端子台21、插槽22、热保护器3、第二引出片31、第一引出片32、第一定位孔33、第二定位孔34、漆包线4、第一外接插片51、第一定位凸台511、第二外接插片52、内接插片53、第二定位凸台531、挡块55、第一绕线柱61、第二绕线柱62、第三绕线柱63、第四绕线柱64、齿形部71、弯折片72、点焊部73、扣压部74、通孔75、钩部76、端子壳8、过线孔81、插片孔82、挂台83、塑封外壳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联接线1的线圈组件,可以运用于洗衣机或洗碗机排水泵中。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具有联接线1的线圈组件包括:热保护器3、联接线1、线圈骨架2以及绕制在线圈骨架2上的漆包线4;其中在线圈骨架2上插设有接线端子;联接线1、漆包线4(此处的漆包线4可以是铜漆包线4或者铝漆包线4)及热保护器3之间通过接线端子实现串联;以及联接线1与接线端子之间压接固定。也即通过接线端子来实现联接线1、漆包线4与热保护器3之间的衔接配合。
接下来结合附图举例一种具体可选的方案来说,首先是联接线1,结合一般的线圈组件的使用情况来说,联接线1设置为两根。其次是关于本实施例采用的接线端子,为便于实现接线端子分别与热保护器3、漆包线4和联接线1的配接,本实施例采用的接线端子包括分别插设在线圈骨架2上的第一外接插片51、第二外接插片52和内接插片53,这三个插片为独立的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互不干扰,分别与线圈骨架2配接来保持其在使用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
考虑到为了便于将第一外接插片51、第二外接插片52和内接插片53装配固定到线圈骨架2上,本实施例在线圈骨架2的一侧端面的部分的边缘处设置有用于插接第一外接插片51、第二外接插片52和内接插片53的端子台21。具体的在端子台21上预制有用于安装第一外接插片51、第二外接插片52和内接插片53的插槽22。
更为详细的,第一外接插片51与两根联接线1中其中一个根联接线1的一端和热保护器3的一端连接;内接插片53与热保护器3的另一端和漆包线4的引出线41的一端连接;以及第二外接插片52与两根联接线1中的另一根联接线1和漆包线4的引出线41的另一端连接。在此结构基础上,再者来说,对于绕制在线圈骨架2上的漆包线4来说,对于漆包线4的引出线41来说,在从线圈骨架2绕设到内接插片53和第二外接插片52上的过程顺畅高效,且不会因为出现过度弯折而影响引出线41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做了如下设计:
在端子台21上对应内接插片53设有适于漆包线4的引出线41的一端缠绕的第一绕线柱61和第二绕线柱62;同理,在端子台21上对应第二外接插片52还设有适于漆包线4的引出线41的另一端缠绕的第三绕线柱63和第四绕线柱64。此处的第一绕线柱61、第二绕线柱62、第三绕线柱63和第四绕线柱64分别与端子台21之间形成适于漆包线4的引出线41穿过的过线槽。
再接下来结合附图具体来说三个插片的详细结构:
首先是考虑到三个插片与端子台21之间的配合问题,本实施例的第一外接插片51、第二外接插片52和内接插片53上分别设有用于与线圈骨架2的端子台21过盈压接配合的齿形部71。过盈压接的装配,使第一外接插片51、第二外接插片52和内接插片53与线圈骨架2的端子台21之间有一定的拉脱力,从而可以防止脱落。
其次是内接插片53与第二外接插片52与漆包线4的引出线41的配合问题:本实施例在内接插片53与第二外接插片52上分别成型有适于固定漆包线4的引出线41的固定部。此处考虑到为有效降低设计成本以及加工成本,本实施例在内接插片53与第二外接插片52上设置的固定部采用相同的结构。结合附图举例一种可选的情况来说,固定部包括在内接插片53和第二外接插片52上分别弯折成型的弯折片72以及成型在内接插片53的本体和第二外接插片52的本体上对应弯折片72的锐角面的部位上的点焊部73。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详细来说,漆包线4的引出线41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柱61和第二绕线柱62与端子台21形成的过线槽后,到达内接插片53的弯折片72和点焊部73之间,然后通过点焊工装将漆包线4的引出线41一端可靠固定压接在内接插片53的弯折片72和点焊部73之间。漆包线4绕线完成后,引出线41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外接插片52的弯折片72和点焊部73之间,通过点焊工装将漆包线4的引出线41一端可靠固定压接在第二外接插片52的弯折片72和点焊部73之间,然后再依次穿过第三绕线柱63和第四绕线柱64与端子台21形成的过线槽,最后由绕线机上的剪刀将漆包线4的引出线41的线头剪断即可。
再接下来说热保护器3与第一外接插片51与内接插片53之间的装配结构:
热保护器3具有用于与第一外接插片51压接配合的第一引出片32和用于与内接插片53压接配合的第二引出片31。
结合附图举例一种可以实施的情况来说,在第一引出片32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33,对应的在第一外接插片51上设有适于与第一定位孔33套接后再翻铆压接的第一定位凸台511;以及在第二引出片31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34,对应的在内接插片53上设有适于与第二定位孔34套接后再翻铆压接的第二定位凸台531。需要加以说明的是,此处的定位孔和定位凸台的设置的情况还可以反过来,即在第一引出片32上设置第一定位凸台,而在第一外接插片51上设置第一定位孔;同理,在第二引出片31上设置第二定位凸台,而在内接插片53上设置第二定位孔。上述这两种情况都是满足本实施例的使用需求的。
此处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对于设置在第一外接插片51上的第一定位凸台511和设置在内接插片53上的第二定位凸台531来说,结合具体的第一外接插片51和内接插片53与端子台21的装配结构来说,第一定位凸台511和第二定位凸台531分别成型在相对于第一外接插片51的本体和内接插片53的本体呈弯折的挡块55上,这样的结构是为了便于第一外接插片51和内接插片53既能配合端子台21的装配,又能配合热保护器3的装配。
更为具体的,第一定位孔33间隙套装在第一外接插片51的第一定位凸台511上,第二定位孔34间隙套装在内接插片53的第二定位凸台531上。然后通过翻铆工装将第一定位孔33与第一定位凸台511以及第二定位孔34与第二定位凸台531压接后实现热保护器3与第一外接插片51和内接插片53之间的可靠电连接。
此外再来介绍第一外接插片51和第二外接插片52与两根联接线1之间的配接结构:
本实施例在第一外接插片51和第二外接插片52上分别成型有用于与联接线1压接配合的压接结构。
结合附图举例一种可选的情况来说,压接结构包括沿直线排列的多个呈环形凸起的扣压部74,这种结构下的扣压部74与联接线1的外形适配;并且多个扣压部74贯通有适于联接线1插入其中的通孔75。
上述扣压部74具体的加工过程如下:在第一外接插片51的本体和第二外接插片52的本体一端的一定区域内,压出若干道间隔一定距离的压痕,然后向一侧冲压,压出本体一侧的呈弧形的扣压部74;之后,在下一道工位凸模冲压后得到本体另一侧的呈弧形的扣压部74。两侧的扣压部74的截面能拼接成封闭的且相对于第一外接插片51的本体和第二外接插片52的本体呈凸起的环形结构。在此结构基础上,联接线1首先间隙插接放置于扣压部74的通孔75中,然后通过压接工装将联接线1与扣压部74压接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外接插片51和第二外接插片52与相应的联接线1之间具有一定的拉脱力。如此来说,从加工的角度来说,冲压就能在第一外接插片51的本体和第二外接插片52的本体的一侧成型呈弧形的扣压部74。两侧的扣压部74的截面能拼接成封闭的环形结构,如此结构可以增大扣压部74与联接线1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强度,防止后续工序(如线圈组件塑封时塑封料流动的过程中会冲击联接线1)引起接触不良的问题。
最后关于本实施例的线圈组件,还需要加以说明的是,线圈组件还包括适于与第一外接插片51和第二外接插片52插接配合的端子壳8;以及端子壳8内预制有分别适于两根联接线1穿过的两个过线孔81。
此外,在端子壳8中预制有用于与第一外接插片51和第二外接插片52间隙配合的插片孔82,这种配合方式有利于端子壳8的安装。此处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下,在第一外接插片51和第二外接插片52适于插入到插片孔82中的部位的端头还设有一对钩部76,可以理解的,此种情况下,在插片孔82的内孔中成型有与一对钩部76配合的挂台83,这样通过钩部76与挂台83的配合可以起到对于第一外接插片51和第二外接插片52与端子壳8之间的防脱作用。
再者,对于本实施例的线圈组件来说,在完成各部件的装配后,还需要在最外层通过塑封来形成一塑封外壳9,因此,此处的端子壳8上的过线孔81与联接线1采用过盈配合的结构,可以防止塑封时塑封料从端子壳8与联接线1两者的配合间隙处溢出。
另外,此处的端子壳8为一体结构;可选的一种实施情况下,本实施例的端子壳8材质为橡胶。橡胶材质的端子壳8,有利于联接线1的安装,因为橡胶是软的,变形量大。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联接线1穿过端子壳8上的过线孔81后安装在端子壳8上,联接线1的一端再与扣压部74压接配合,最后将端子壳8套装在第一外接插片51和第二外接插片52上。如此也就同时实现了端子壳8与联接线1以及端子壳8与第一外接插片51和第二外接插片52的装配。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Claims (11)

1.一种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保护器、联接线、线圈骨架以及绕制在所述线圈骨架上的漆包线;其中
在所述线圈骨架上插设有接线端子;所述联接线、漆包线及热保护器之间通过接线端子实现串联;以及
所述联接线与接线端子之间压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线设置有两根;以及
所述接线端子包括分别插设在线圈骨架上的第一外接插片、第二外接插片和内接插片;其中
所述第一外接插片与两根联接线中其中一个根联接线的一端和热保护器的一端连接;
所述内接插片与热保护器的另一端和漆包线的引出线的一端连接;以及
所述第二外接插片与两根联接线中的另一根联接线和漆包线的引出线的另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骨架的一侧端面的边缘处设置有用于插接第一外接插片、第二外接插片和内接插片的端子台;
在所述端子台上设置有凸起的分别适于漆包线的引出线的两端缠绕的绕线柱。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接插片、第二外接插片和内接插片上分别设有用于与线圈骨架过盈压接配合的齿形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接插片与第二外接插片上分别成型有适于固定漆包线的引出线的固定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在内接插片和第二外接插片上分别弯折成型的弯折片以及成型在内接插片的本体和第二外接插片的本体上对应弯折片的锐角面的部位上的点焊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保护器具有用于与第一外接插片压接配合的第一引出片和用于与内接插片压接配合的第二引出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引出片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对应的在所述第一外接插片上设有适于与第一定位孔套接后再翻铆压接的第一定位凸台;以及
在所述第二引出片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对应的在所述内接插片上设有适于与第二定位孔套接后再翻铆压接的第二定位凸台。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外接插片和第二外接插片上分别成型有用于与联接线压接配合的压接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结构包括沿直线排列的多个呈环形凸起的扣压部;以及
多个扣压部贯通有适于联接线插入其中的通孔。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适于与第一外接插片和第二外接插片插接配合的端子壳;以及
所述端子壳内预制有分别适于两根联接线穿过的两个过线孔。
CN202220760985.8U 2022-04-02 2022-04-02 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 Active CN2172161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60985.8U CN217216147U (zh) 2022-04-02 2022-04-02 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60985.8U CN217216147U (zh) 2022-04-02 2022-04-02 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16147U true CN217216147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59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60985.8U Active CN217216147U (zh) 2022-04-02 2022-04-02 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161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5961C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JPS6013268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7216147U (zh) 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
CN217982992U (zh) 一种新型网络滤波器点焊结构
CN201207520Y (zh) 网络通讯连接器
CN217468871U (zh) 插头加强件及板对板插头
CN218335688U (zh) 线圈组件及使用该线圈组件的排水泵
CN209805624U (zh) 一种电机装配防绕组漆包线断线的插针及电机
US6332814B2 (en) Crimp connector with uniform bending die
CN218850574U (zh) 电机接地结构及使用其的电机
CN102801060B (zh) 磁性模组的制造方法及利用此种磁性模组制造的电连接器
CN219123532U (zh) 一种电源连接器
CN215299710U (zh) 一种rj45插座连接器
CN113178732B (zh) 母端连接器内的错位弹臂金具
CN212257818U (zh) 一种组装效率高的dp插头连接器
CN211719837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1480326U (zh) 电源电缆焊接端子
CN217405761U (zh) 一种接线插座
CN215869916U (zh) 防锡渗入的连接器端子
CN212935055U (zh) Type-C激光焊接一体式连接器
CN220420940U (zh) 一种矩形插孔及大电流连接器
CN2458757Y (zh) 电子卡连接器
JP3651416B2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CN210693609U (zh) 一种电机
CN220492277U (zh) 用于USB Type-C的上下两个外壳一体式成型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