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5034U - 一种软包电池全自动注液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软包电池全自动注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15034U
CN217215034U CN202220925887.5U CN202220925887U CN217215034U CN 217215034 U CN217215034 U CN 217215034U CN 202220925887 U CN202220925887 U CN 202220925887U CN 217215034 U CN217215034 U CN 217215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ove box
feeding
battery
assembly body
dis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2588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进超
李毅荍
顾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nmo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nmo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nmo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nmo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2588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150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15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150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Primary Cells (AREA)

Abstract

一种软包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进料仓装配体、第一手套箱装配体、第二手套箱装配体、第三手套箱装配体和出料流水线装配体,第一手套箱装配体、第二手套箱装配体、第三手套箱装配体拼连形成有密闭的注液腔室,进料仓装配体通过进料过渡仓室与所述第一手套箱装配体的电池进料口对接,出料流水线装配体通过出料过渡仓室与第三手套箱装配体的电池出料口对接。本实用新型采用手套箱形成密闭空间生产,很好隔绝了外部环境,避免环境水分过高,同时密封性能好,保证了电池生产质量,且大大节省了干燥气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软包电池全自动注液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包电池全自动注液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包电池全自动注液机。
背景技术
软包电池是在液态锂离子电池外套上一层聚合物外壳,在结构上通常采用铝塑膜包装,这样在发生安全隐患的情况下,软包电池最多只会鼓气裂开,不会爆炸起火,安全性能高。
现有技术的软包电池生产设备存在以下缺陷:采用单通道生产工艺,效率相对较低,整机机构性能不能充分利用,整个生产线中流动的电池采用料盒整夹搬运上料,物料盒周转麻烦,采用的注液夹具结构复杂,导致主机占用面积过大,空间利用率不高,而且需在干燥房中进行,空间大,环境不密封,干燥气体消耗量大,从而造成了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包电池全自动注液机,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软包电池生产设备结构复杂、占用面积大、空间利用率低且导致资料浪费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包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进料仓装配体、第一手套箱装配体、第二手套箱装配体、第三手套箱装配体和出料流水线装配体,所述第一手套箱装配体、第二手套箱装配体、第三手套箱装配体拼连形成有密闭的注液腔室,所述进料仓装配体通过进料过渡仓室与所述第一手套箱装配体的电池进料口对接,所述出料流水线装配体通过出料过渡仓室与所述第三手套箱装配体的电池出料口对接;
所述第一手套箱装配体内设有位于所述注液腔室的进料机构装配体,所述第二手套箱装配体内设有位于所述注液腔室的注液主机装配体,所述第三手套箱装配体内设有位于所述注液腔室的预封工位装配体,所述进料机构装配体、注液主机装配体和预封工位装配体在电池注液封装过程中保持密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手套箱装配体、第二手套箱装配体、第三手套箱装配体均包括手套箱主体、电控箱和倍速链物流通道,所述手套箱主体用于构成所述注液腔室,所述电控箱和所述倍速链物流通道分别设置在所述手套箱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其中,所述第一手套箱装配体的手套箱主体的侧面设有电池进料口,所述电池进料口上设有入料隔断门,所述第三手套箱装配体的手套箱主体的侧面设有电池出料口,所述电池出料口上设有出料隔断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料仓装配体包括进料过渡仓主体,所述进料过渡仓主体的两端开口以使其内部形成进料过渡仓室,所述进料过渡仓主体通过一端开口与所述第一手套箱装配体的电池进料口对接,所述进料过渡仓主体通过另一端开口设有进料过渡仓门,所述进料过渡仓主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的进料仓机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料流水线装配体包括出料传输带、下料无动力滚筒线和出料过渡仓,所述出料过渡仓连接在所述出料传输带上以围合形成两端开口的出料过渡仓室,所述出料传输带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手套箱装配体内并使该出料过渡仓室与所述第三手套箱装配体的电池出料口对接,所述出料传输带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料无动力滚筒线对接相连,所述出料过渡仓室远离所述第三手套箱装配体的一端开口设有出料过渡仓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料机构装配体包括进料底板,以及安装在所述进料底板上的上料机械手、弹夹上料位、称重转移机械手、注液上料机械手、上料扫码机构和上料称重机构和翻转机构,以用于依次实现电池的上料、扫码、称重、翻转后转运到注液主机装配体,以及弹夹的上料;
所述上料机械手和所述弹夹上料位靠近所述进料仓装配体上下分设布置,所述上料机械手的取料位为所述第一手套箱装配体的电池进料口,所述上料机械手的放料位为上料称重机构,所述上料扫码机构设置在上料机械手转运路径中,所述翻转机构和上料称重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称重转移机械手的取、放料工位上,所述注液上料机械手的取、放料工位分别对应所述翻转机构与所述注液主机装配体的上料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注液主机装配体包括注液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注液底板上的注液夹具、夹具循环机构、静置箱机构和电池周转二次定位机构,所述注液夹具可循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夹具循环机构内,所述夹具循环机构和所述电池周转二次定位机构分设在所述静置箱机构的侧面,所述注液夹具上的电池由所述进料机构装配体输入,所述夹具循环机构上设有对所述注液夹具上的电池进行注液操作的注液嘴机构,经所述夹具循环机构注液的电池输送到静置箱机构进行静置,再输入到电池周转二次定位机构进行定位后输出给预封工位装配体的上料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封工位装配体包括预封机构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预封机构底板上的预封机构、电池转移机械手、分料机构、下料翻转机构、下料称重机构、下料称重转移机械手、下料机械手、弹夹下料位、下料定位机构和预封夹具,所述预封夹具设置在所述预封机构的下方,所述弹夹下料位设置在所述预封机构的侧面用于下料弹夹配合电池的封顶,所述电池转移机械手用于将注液主机装配体输入的电池转运到预封夹具,所述分料机构、下料翻转机构、下料称重机构依次设置在所述预封机构的侧面并位于所述下料称重转移机械手的下方,所述下料称重转移机械手用于带动预封夹具中封顶的电池依次移动到分料机构、下料翻转机构、下料称重机构,所述下料定位机构设置在所述下料称重转移机械手的放料位,所述下料机械手设置在所述下料定位机构侧面以用于将定位后的电池输出给出料流水线装配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封工位装配体还包括不合格工位,由下料称重机构检测出的不合格的电池由下料机械手输送到不合格工位。
本实用新型的软包电池全自动注液机,采用双通道生产工艺,加工效率相比现有技术提高了一半,整机性能优越;采用弹夹式上料,物料周转便捷,且效率高;注液生产线可根据生产需求快速更换电池型号,注液及封口,夹具可快速调整参数,兼容性强;整机体积小,节省了空间和成本;采用手套箱密闭空间生产,很好隔绝了外部环境,避免环境水分过高,同时密封性能好,保证了电池生产质量,且大大节省了干燥气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软包电池全自动注液机提供的一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软包电池全自动注液机提供的一实例的立体图;
图3为进料仓装配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手套箱装配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进料机构装配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注液主机装配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预封工位装配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出料流水线装配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仓装配体,2、第一手套箱装配体,3、第二手套箱装配体,4、第三手套箱装配体,5、出料流水线装配体,6、进料机构装配体,7、注液主机装配体,8、预封工位装配体;
101、进料过渡仓主体,102、进料过渡仓门,103、进料过渡仓支架;
201、电控箱,202、手套箱主体,203、倍速链物流通道,204、入料隔断门,205、电池进料口;
301、上料机械手,302、上料扫码机构,303、弹夹上料位,304、称重转移机械手,305、上料称重机构,306、翻转机构,307、注液上料机械手,308、进料底板;
401、吸盘机构,402、注液嘴机构,403、注液夹具,404、夹具循环机构,405、静置箱机构,406、电池周转二次定位机构,407、注液底板;
501、预封机构,502、电池转移机械手,503、分料机构,504、下料翻转机构,505、下料称重机构,506、下料称重转移机械手,507、下料机械手,508、下料定位机构,509、弹夹下料位,510、不合格工位,511、预封夹具,512、预封机构底板;
601、出料过渡仓门,602、出料过渡仓,603、出料传输带,604、下料无动力滚筒线。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较佳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包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进料仓装配体1、第一手套箱装配体2、第二手套箱装配体3、第三手套箱装配体4和出料流水线装配体5,所述第一手套箱装配体2、第二手套箱装配体3、第三手套箱装配体4拼连形成有密闭的注液腔室,所述进料仓装配体1通过进料过渡仓室与所述第一手套箱装配体2的电池进料口205对接,所述出料流水线装配体5通过出料过渡仓室与所述第三手套箱装配体4的电池出料口对接;
所述第一手套箱装配体2内设有位于所述注液腔室的进料机构装配体6,所述第二手套箱装配体3内设有位于所述注液腔室的注液主机装配体7,所述第三手套箱装配体4内设有位于所述注液腔室的预封工位装配体8,所述进料机构装配体6、注液主机装配体7和预封工位装配体8在电池注液封装过程中保持密闭。
参阅图4所示,所述第一手套箱装配体2、第二手套箱装配体3、第三手套箱装配体4均包括手套箱主体202、电控箱201和倍速链物流通道203,所述手套箱主体202用于构成所述注液腔室,所述电控箱201和所述倍速链物流通道203分别设置在所述手套箱主体202的顶部和底部,其中,所述第一手套箱装配体2的手套箱主体202的侧面设有电池进料口205,所述电池进料口205上设有入料隔断门204,所述第三手套箱装配体4的手套箱主体202的侧面设有电池出料口,所述电池出料口上设有出料隔断门。
参阅图3所示,所述进料仓装配体1包括进料过渡仓主体101,进料过渡仓主体101下方设有进料过渡仓支架103,所述进料过渡仓主体101的两端开口以使其内部形成进料过渡仓室,所述进料过渡仓主体101通过一端开口与所述第一手套箱装配体2的电池进料口205对接,所述进料过渡仓主体101通过另一端开口设有进料过渡仓门102,所述进料过渡仓主体101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的进料仓机架。
参阅图8所示,所述出料流水线装配体5包括出料传输带603、下料无动力滚筒线604和出料过渡仓602,所述出料过渡仓602连接在所述出料传输带603上以围合形成两端开口的出料过渡仓室,所述出料传输带60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手套箱装配体4内并使该出料过渡仓室与所述第三手套箱装配体4的电池出料口对接,所述出料传输带603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料无动力滚筒线604对接相连,所述出料过渡仓室远离所述第三手套箱装配体4的一端开口设有出料过渡仓门601。
参阅图5所示,所述进料机构装配体6包括进料底板308,以及安装在所述进料底板308上的上料机械手301、弹夹上料位303、称重转移机械手304、注液上料机械手307、上料扫码机构302和上料称重机构305和翻转机构306,以用于依次实现电池的上料、扫码、称重、翻转后转运到注液主机装配体7,以及弹夹的上料;所述上料机械手301和所述弹夹上料位303靠近所述进料仓装配体1上下分设布置,所述上料机械手301的取料位为所述第一手套箱装配体2的电池进料口205,所述上料机械手301的放料位为上料称重机构305,所述上料扫码机构302设置在上料机械手301转运路径中,所述翻转机构306和上料称重机构305分别设置在所述称重转移机械手304的取、放料工位上,所述注液上料机械手307的取、放料工位分别对应所述翻转机构306与所述注液主机装配体7的上料位。
参阅图6所示,所述注液主机装配体7包括注液底板407,以及设置在所述注液底板407上的注液夹具403、夹具循环机构404、静置箱机构405和电池周转二次定位机构406,所述注液夹具403可循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夹具循环机构404内,所述夹具循环机构404和所述电池周转二次定位机构406分设在所述静置箱机构405的侧面,所述注液夹具403上的电池由所述进料机构装配体6输入,所述夹具循环机构404上设有对所述注液夹具403上的电池进行注液操作的注液嘴机构402,注液嘴机构402上通过吸盘机构401与电池接触后进行注液,经所述夹具循环机构404注液的电池输送到静置箱机构405进行静置,再输入到电池周转二次定位机构406进行定位后输出给预封工位装配体8的上料位。
参阅图7所示,所述预封工位装配体8包括预封机构底板512,以及设置在所述预封机构底板512上的预封机构501、电池转移机械手502、分料机构503、下料翻转机构504、下料称重机构505、下料称重转移机械手506、下料机械手507、弹夹下料位509、下料定位机构508和预封夹具511,所述预封夹具511设置在所述预封机构501的下方,所述弹夹下料位509设置在所述预封机构501的侧面用于下料弹夹配合电池的封顶,所述电池转移机械手502用于将注液主机装配体7输入的电池转运到预封夹具511,所述分料机构503、下料翻转机构504、下料称重机构505依次设置在所述预封机构501的侧面并位于所述下料称重转移机械手506的下方,所述下料称重转移机械手506用于带动预封夹具511中封顶的电池依次移动到分料机构503、下料翻转机构504、下料称重机构505,所述下料定位机构508设置在所述下料称重转移机械手506的放料位,所述下料机械手507设置在所述下料定位机构508侧面以用于将定位后的电池输出给出料流水线装配体5。所述预封工位装配体8还包括不合格工位510,由下料称重机构505检测出的不合格的电池由下料机械手507输送到不合格工位510。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8)

1.一种软包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进料仓装配体、第一手套箱装配体、第二手套箱装配体、第三手套箱装配体和出料流水线装配体,所述第一手套箱装配体、第二手套箱装配体、第三手套箱装配体拼连形成有密闭的注液腔室,所述进料仓装配体通过进料过渡仓室与所述第一手套箱装配体的电池进料口对接,所述出料流水线装配体通过出料过渡仓室与所述第三手套箱装配体的电池出料口对接;
所述第一手套箱装配体内设有位于所述注液腔室的进料机构装配体,所述第二手套箱装配体内设有位于所述注液腔室的注液主机装配体,所述第三手套箱装配体内设有位于所述注液腔室的预封工位装配体,所述进料机构装配体、注液主机装配体和预封工位装配体在电池注液封装过程中保持密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套箱装配体、第二手套箱装配体、第三手套箱装配体均包括手套箱主体、电控箱和倍速链物流通道,所述手套箱主体用于构成所述注液腔室,所述电控箱和所述倍速链物流通道分别设置在所述手套箱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其中,所述第一手套箱装配体的手套箱主体的侧面设有电池进料口,所述电池进料口上设有入料隔断门,所述第三手套箱装配体的手套箱主体的侧面设有电池出料口,所述电池出料口上设有出料隔断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仓装配体包括进料过渡仓主体,所述进料过渡仓主体的两端开口以使其内部形成进料过渡仓室,所述进料过渡仓主体通过一端开口与所述第一手套箱装配体的电池进料口对接,所述进料过渡仓主体通过另一端开口设有进料过渡仓门,所述进料过渡仓主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的进料仓机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包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流水线装配体包括出料传输带、下料无动力滚筒线和出料过渡仓,所述出料过渡仓连接在所述出料传输带上以围合形成两端开口的出料过渡仓室,所述出料传输带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手套箱装配体内并使该出料过渡仓室与所述第三手套箱装配体的电池出料口对接,所述出料传输带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料无动力滚筒线对接相连,所述出料过渡仓室远离所述第三手套箱装配体的一端开口设有出料过渡仓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包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装配体包括进料底板,以及安装在所述进料底板上的上料机械手、弹夹上料位、称重转移机械手、注液上料机械手、上料扫码机构和上料称重机构和翻转机构,以用于依次实现电池的上料、扫码、称重、翻转后转运到注液主机装配体,以及弹夹的上料;
所述上料机械手和所述弹夹上料位靠近所述进料仓装配体上下分设布置,所述上料机械手的取料位为所述第一手套箱装配体的电池进料口,所述上料机械手的放料位为上料称重机构,所述上料扫码机构设置在上料机械手转运路径中,所述翻转机构和上料称重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称重转移机械手的取、放料工位上,所述注液上料机械手的取、放料工位分别对应所述翻转机构与所述注液主机装配体的上料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主机装配体包括注液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注液底板上的注液夹具、夹具循环机构、静置箱机构和电池周转二次定位机构,所述注液夹具可循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夹具循环机构内,所述夹具循环机构和所述电池周转二次定位机构分设在所述静置箱机构的侧面,所述注液夹具上的电池由所述进料机构装配体输入,所述夹具循环机构上设有对所述注液夹具上的电池进行注液操作的注液嘴机构,经所述夹具循环机构注液的电池输送到静置箱机构进行静置,再输入到电池周转二次定位机构进行定位后输出给预封工位装配体的上料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封工位装配体包括预封机构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预封机构底板上的预封机构、电池转移机械手、分料机构、下料翻转机构、下料称重机构、下料称重转移机械手、下料机械手、弹夹下料位、下料定位机构和预封夹具,所述预封夹具设置在所述预封机构的下方,所述弹夹下料位设置在所述预封机构的侧面用于下料弹夹配合电池的封顶,所述电池转移机械手用于将注液主机装配体输入的电池转运到预封夹具,所述分料机构、下料翻转机构、下料称重机构依次设置在所述预封机构的侧面并位于所述下料称重转移机械手的下方,所述下料称重转移机械手用于带动预封夹具中封顶的电池依次移动到分料机构、下料翻转机构、下料称重机构,所述下料定位机构设置在所述下料称重转移机械手的放料位,所述下料机械手设置在所述下料定位机构侧面以用于将定位后的电池输出给出料流水线装配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包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封工位装配体还包括不合格工位,由下料称重机构检测出的不合格的电池由下料机械手输送到不合格工位。
CN202220925887.5U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软包电池全自动注液机 Active CN2172150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25887.5U CN217215034U (zh)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软包电池全自动注液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25887.5U CN217215034U (zh)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软包电池全自动注液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15034U true CN217215034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73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25887.5U Active CN217215034U (zh)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软包电池全自动注液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150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00846B2 (ja) 電池搬送装置、電池ランク仕分け搬送装置
CN108039448B (zh) 全自动电池注液入钉系统
CN109080895B (zh) 一种试剂盒全自动灌装和封闭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KR101908627B1 (ko) 원통 전지 외부탭 용접 장치
WO2020175816A1 (ko) 배터리 팩 제조장치, 제조 방법, 및 배터리 팩
CN217215034U (zh) 一种软包电池全自动注液机
CN113720543A (zh) 电池盖板氦检自动化设备
CN111114902B (zh) 包装设备
CN109927993A (zh) 一种夹心黑硅片的自动装盒设备
JP2007045499A (ja) 容器収容装置および容器グリッパ
KR102323063B1 (ko) 롤 포장 장치
CN208548418U (zh) 一种电池封口装置
CN205355184U (zh) 锂电池注液自动化生产设备
CN113414068B (zh) 真空灌胶设备及连续灌胶方法
CN115683862A (zh) 可检测压装质量的芯片封装检测机及其实施方法
KR102536549B1 (ko) 이차전지 제조용 디게싱장치
CN212386099U (zh) 一种焊嘴机
IT9003545A1 (it) Dispositivo per il trasferimento di tavolette, in particolare blister, da una linea di trasporto delle stesse tavolette ad un magazzino, e viceversa.
IT1314512B1 (it) Forno verticale, di costruzione semplificata e migliorata e conpossibilita' di funzionamento in ciclo abbreviato.
CN111682159A (zh) 全自动注液机及电池
CN218173725U (zh) 一种试剂滤芯盒搬运机构
CN213116754U (zh) 一种具有防尘吸附装置的粉体输送泵
CN109244351A (zh) 电池中转换向机构及其软包电池注液设备
CN219971065U (zh) 缓存输送设备和生产系统
CN216015639U (zh) 一种锂电池的新型注液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