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5014U - 极耳结构、软包电池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极耳结构、软包电池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15014U CN217215014U CN202120788990.5U CN202120788990U CN217215014U CN 217215014 U CN217215014 U CN 217215014U CN 202120788990 U CN202120788990 U CN 202120788990U CN 217215014 U CN217215014 U CN 2172150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b
- utmost point
- point ear
- main body
- 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极耳结构、软包电池及电池模组,该极耳结构,包括极耳主体以及极耳胶。极耳主体的第一端侧向外凸伸形成第一延伸部,极耳主体的第二端侧向外凸伸形成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的厚度小于极耳主体的厚度;和\或,第二延伸部的厚度小于极耳主体的厚度。极耳胶覆盖于极耳主体、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上。增设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增大极耳结构沿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使得极耳结构的电阻减小,为能够通过大电流做准备,极耳结构工作时的发热量更低,更适合电池在大功率快速充电的要求。极耳结构的厚度呈梯度,这样,保证极耳结构的边缘部分厚度较小,有利于极耳结构与铝塑膜的封边进行封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极耳结构、具有该极耳结构的软包电池以及具有该软包电池的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动力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电池向着大容量,大功率,低成本,高集成度的方向发展,提高电池快速充放电能力一直是整个行业努力的方向,大功率充放电就要求电池零部件具有较高的过流能力。
而电池要实现快速充电绕不开极耳温升过高这一大难点。极耳一般是由金属带和极耳胶组成,金属带起到电流导通的作用,一般正极采用铝金属,负极采用镍金属或者铜镀镍材料。极耳胶主要起到绝缘作用,避免铝塑膜与极耳短路,同时与铝塑膜的内层热熔起到密封的作用。
传统极耳金属带无法满足快速充电过程中的过流强度,在大功率快速充电过程产生的热量会导致电芯容量损失加快、循环寿命缩短、铝塑膜密封失效、隔膜融化、电池膨胀甚至起火和爆炸等不良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极耳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极耳结构无法同时满足快充要求和安全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极耳结构,包括极耳主体以及极耳胶,极耳主体沿宽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第一端侧向外凸伸形成第一延伸部,第二端侧向外凸伸形成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的厚度小于极耳主体的厚度;和\或,第二延伸部的厚度小于极耳主体的厚度,极耳胶覆盖于极耳主体、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耳结构,在极耳主体的结构基础上,分别在其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增设一第一延伸部和一第二延伸部,以增大极耳结构沿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使得极耳结构的电阻减小,为能够通过大电流做准备,这样,极耳结构工作时的发热量更低,电芯容量损失更小、循环寿命延长,更适合电池在大功率快速充电的要求,以及,第一延伸部的厚度和\或第二延伸部的厚度小于极耳主体的厚度,这样,保证极耳结构的边缘部分厚度较小,有利于极耳结构与铝塑膜的封边进行封装,即极耳胶与封边在热熔后贴合更加紧密,电池整体的密封性更好,更加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耳主体沿厚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顶端面和底端面,第一延伸部的端面与顶端面相平齐;或者,第一延伸部的端面与底端面相平齐;或者,第一延伸部位于第一端侧的中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第一延伸部的设置位置,以满足与铝塑膜的封装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耳主体沿厚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顶端面和底端面,第二延伸部的端面与顶端面相平齐;或者,第二延伸部的端面与底端面相平齐;或者,第二延伸部位于第二端侧的中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据实际需求,选择第二延伸部的设置位置,以满足与铝塑膜的封装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的厚度沿远离第一端侧的方向上逐级递减;和\或,第二延伸部的厚度沿远离第一端侧的方向上逐级递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延伸部和\或第二延伸部的厚度为一端较厚且另一端较薄,以及,较厚的一端连接在极耳主体上,这样,进一步地方便极耳结构与铝塑膜进行封装,提高密封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二端面朝向第一端面倾斜;或,第一端面朝向第二端面倾斜;或,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相向倾斜,以及,和\或,第二延伸部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第四端面朝向第三端面倾斜;或,第三端面朝向第四端面倾斜;或,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相向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实际需求,第一延伸部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倾斜方向可进行适应性调整,和\或,第二延伸部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的倾斜方向可进行适应性调整,即减小二者连接处棱角感,这样,对铝塑膜的冲击更小,封装效果更佳。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耳主体的厚度沿第一端侧至第二端侧的方向上先增大后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极耳主体的截面面积也相应的增大,进一步降低极耳结构整体的电阻值,从而提高极耳结构的过流能力,以及,本身的机械性能也有提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耳主体的顶端面和\或底端面上具有凹凸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理地,极耳主体的截面面积也相应的增大,进一步降低极耳结构整体的电阻值,从而提高极耳结构的过流能力,同时,凹凸结构增大了极耳主体与极耳胶的接触面积,这样,与铝塑膜的封装密封性更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耳胶的截面外形轮廓与极耳主体、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截面外形轮廓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极耳胶的均匀性更好,使得极耳主体、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与铝塑膜贴合更紧密,降低短路和漏液的风险。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软包电池,包括铝塑膜,还包括上述的极耳结构,极耳结构封装连接于铝塑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包电池,在具有上述极耳结构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快充功能以及安全性能更高。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上述的软包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在具有上述软包电池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快充功能以及安全性能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耳结构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极耳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极耳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极耳结构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极耳结构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极耳结构的剖面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极耳结构100、极耳主体10、极耳胶20、第一端侧10a、第二端侧10b、第一延伸部11、第二延伸部12、第一端面111、第二端面112、第三端面121、第四端面122、顶端面10c、底端面10d、凹凸结构10e。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电池要实现快充,其极耳需能够承受大电流,因而,极耳沿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需增大,然而,极耳的厚度也不能过大,过厚的极耳会影响其与铝塑膜的封装,即极耳的边缘部分与铝塑膜的封边无法紧密贴合,从而导致密封性能差。综上,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本申请的极耳结构,具体地实施方式如下:
请参考图1,本申请的极耳结构100包括极耳主体10以及极耳胶20。极耳主体10沿宽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侧10a和第二端侧10b,极耳主体10 的第一端侧10a向外凸伸形成第一延伸部11,极耳主体10的第二端侧10b向外凸伸形成第二延伸部12,第一延伸部11的厚度小于极耳主体10的厚度;和 \或,第二延伸部12的厚度小于极耳主体10的厚度,即,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可选择仅第一延伸部11的厚度小于极耳主体10的厚度;或者,选择仅第二延伸部12的厚度小于极耳主体10的厚度;或者,选择第一延伸部11的厚度和第二延伸部12的厚度均小于极耳主体10的厚度,这样,极耳结构100在厚度方向上存在梯度,并且,其宽度方向上的两边缘部分至少有一是做薄化处理,更有利于封装。极耳胶20覆盖于极耳主体10、第一延伸部11和第二延伸部12 上。这里,极耳胶20是包覆在上述三者的表面,便于与铝塑膜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耳结构100,在极耳主体10的结构基础上,分别在其第一端侧10a和第二端侧10b增设一第一延伸部11和一第二延伸部12,以增大极耳结构100沿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使得极耳结构100的电阻减小,为能够通过大电流做准备,这样,极耳结构100工作时的发热量更低,电芯容量损失更小、循环寿命延长,更适合电池在大功率快速充电的要求,以及,第一延伸部11的厚度和\或第二延伸部12的厚度小于极耳主体10的厚度,即极耳结构100的厚度呈梯度,这样,保证极耳结构100的边缘部分厚度较小,有利于极耳结构100与铝塑膜的封边进行封装,即极耳胶20与封边在热熔后贴合更加紧密,电池整体的密封性更好,更加安全。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极耳主体10沿厚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顶端面10c和底端面10d,其中,请参考图2a,第一延伸部11的端面与顶端面10c 相平齐。这样,第一延伸部11与极耳主体10在宽度方向上保持连贯性,适合于第一延伸部11的厚度与极耳主体10的厚度相差较大的情况。或者,请参考图2b,第一延伸部11的端面与底端面10d相平齐,适合范围同上。或者,请参考图2c,第一延伸部11位于第一端侧10a的中部。这里,第一端侧10a的中部是指第一端侧10a的端面远离边缘的位置,而不是仅限于第一端侧10a的中心位置。将第一延伸部11设置在第一端侧10a的中部,适用于第一延伸部 11的厚度与极耳主体10的厚度相差较小的情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第一延伸部11的设置位置,以满足与铝塑膜的封装要求。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极耳主体10沿厚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顶端面10c和底端面10d,其中,请参考图3a,第二延伸部12的端面与顶端面10c 相平齐。同理地,第二延伸部12与极耳主体10在宽度方向上保持连贯性,适合于第二延伸部12的厚度与极耳主体10的厚度相差较大的情况。或者,请参考图3b,第二延伸部12的端面与底端面10d相平齐,适合范围同上。或者,请参考图3c,第二延伸部12位于第二端侧10b的中部。这里,第二端侧10b的中部是指第二端侧10b的端面远离边缘的位置,而不是仅限于第二端侧10b 的中心位置。将第二延伸部12设置在第二端侧10b的中部,适用于第二延伸部 12的厚度与极耳主体10的厚度相差较小的情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据实际需求,选择第二延伸部12的设置位置,以满足与铝塑膜的封装要求。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1的厚度沿远离第一端侧10a的方向上逐级递减;和\或,第二延伸部12的厚度沿远离第一端侧10a的方向上逐级递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延伸部11和\或第二延伸部12的厚度为一端较厚且另一端较薄,以及,较厚的一端连接在极耳主体10上,这样,改善第一延伸部11和\或第二延伸部12的厚度分布情况,进一步地方便极耳结构 100与铝塑膜进行封装,提高密封效果。
具体地,请参考图4a,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1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12,第二端面112朝向第一端面 111倾斜,即第一延伸部11截面呈梯形。第二延伸部1212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面121和第四端面122,第三端面121朝向第四端面122倾斜,即第二延伸部12截面呈梯形。
或者,请参考图4b,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1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12,第一端面111朝向第二端面112 倾斜,即第一延伸部11截面呈梯形。第二延伸部12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面121和第四端面122,第四端面122朝向第三端面121倾斜,即第二延伸部12截面呈梯形。
具体地,请参考图4c,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1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12,第一端面111朝向第二端面112倾斜,即第一延伸部11截面呈梯形。第二延伸部12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面121和第四端面122,第三端面121朝向第四端面122倾斜,即第二延伸部12截面呈梯形。
或者,请参考图4d,第一延伸部11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12,第二端面112朝向第一端面111倾斜,即第一延伸部 11截面呈梯形。第二延伸部12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面121和第四端面122,第四端面122朝向第三端面121倾斜,即第二延伸部12截面呈梯形。
具体地,请参考图4e,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1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12,第一端面111朝向第二端面 112倾斜,即第一延伸部11截面呈三角形。第二延伸部12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面121和第四端面122,第三端面121朝向第四端面122倾斜,即第二延伸部12截面呈三角形。
或者,请参考图4f,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1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12,第二端面112朝向第一端面111 倾斜,即第一延伸部11截面呈三角形。第二延伸部12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面121和第四端面122,第四端面122朝向第三端面121倾斜,即第二延伸部12截面呈三角形。
具体地,请参考图4g,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1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12,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12 相向倾斜,第一延伸部11的截面呈圆锥形。第二延伸部12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面121和第四端面122,第三端面121和第四端面122相向倾斜,第二延伸部12的截面呈圆锥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实际需求,第一延伸部11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倾斜方向可进行适应性调整,和\或,第二延伸部12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的倾斜方向可进行适应性调整,即减小二者连接处棱角感,这样,对铝塑膜的冲击更小,封装效果更佳。
实施例四
请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极耳主体10的厚度沿第一端侧10a至第二端侧10b的方向上先增大后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极耳主体10的截面面积也相应的增大,进一步降低极耳结构100整体的电阻值,从而提高极耳结构100的过流能力,以及,本身的机械性能也有提高。
当然,极耳主体10的增厚方向可进行选择,即,可仅在极耳主体10的顶端面10c进行增厚;或者,仅在极耳主体10的底端面10d进行增厚;或者,在极耳主体10的顶端面10c和底端面10d上均进行增厚。
实施例五
请参考图6,在本实施例中,极耳主体10的顶端面10c和\或底端面10d 上具有凹凸结构10e。具体地,该凹凸结构10e为设置在极耳主体10端面上的凹凸纹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理地,极耳主体10沿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也因此凹凸结构而相应的增大,进一步降低极耳结构100整体的电阻值,从而提高极耳结构100的过流能力,同时,凹凸结构10e增大了极耳主体10与极耳胶 20的接触面积,这样,与铝塑膜的封装密封性更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耳胶20的截面外形轮廓与极耳主体10、第一延伸部11和第二延伸部12的截面外形轮廓相适配。请参见3a至图6,在实施例一至五中,极耳胶20的截面外形轮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极耳胶20的均匀性更好,使得极耳主体10、第一延伸部11和第二延伸部12与铝塑膜贴合更紧密,降低短路和漏液的风险。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软包电池,包括铝塑膜,还包括上述的极耳结构100,极耳结构100封装连接于铝塑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包电池,在具有上述极耳结构100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快充功能以及安全性能更高。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上述的软包电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在具有上述软包电池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快充功能以及安全性能更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极耳结构,包括极耳主体以及极耳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主体沿宽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所述第一端侧向外凸伸形成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端侧向外凸伸形成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厚度小于所述极耳主体的厚度;和\或,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厚度小于所述极耳主体的厚度,所述极耳胶覆盖于所述极耳主体、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上;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端侧的中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端侧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厚度沿远离所述第一端侧的方向上逐级递减;和\或,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厚度沿远离所述第一端侧的方向上逐级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朝向所述第一端面倾斜;或,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第二端面倾斜;或,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相向倾斜,以及,和\或,所述第二延伸部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四端面朝向所述第三端面倾斜;或,所述第三端面朝向所述第四端面倾斜;或,所述第三端面和所述第四端面相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主体的厚度沿所述第一端侧至所述第二端侧的方向上先增大后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主体的顶端面和\或底端面上具有凹凸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胶的截面外形轮廓与所述极耳主体、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截面外形轮廓相适配。
7.一种软包电池,包括铝塑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极耳结构,所述极耳结构封装连接于所述铝塑膜。
8.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包电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88990.5U CN217215014U (zh) | 2021-04-14 | 2021-04-14 | 极耳结构、软包电池及电池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88990.5U CN217215014U (zh) | 2021-04-14 | 2021-04-14 | 极耳结构、软包电池及电池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15014U true CN217215014U (zh) | 2022-08-16 |
Family
ID=82752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788990.5U Active CN217215014U (zh) | 2021-04-14 | 2021-04-14 | 极耳结构、软包电池及电池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15014U (zh) |
-
2021
- 2021-04-14 CN CN202120788990.5U patent/CN21721501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826240B (zh) | 电极组件和电化学装置 | |
KR102488346B1 (ko) | 조전지 | |
US20140030579A1 (en) |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Multi-Directional Lead-Tab Structure | |
KR100681293B1 (ko) | 박형 전지, 배터리, 조합 배터리, 및 차량 | |
JP2012230916A (ja) | 集電体の製造方法 | |
US20040072078A1 (en) | Stacked battery, assembled battery and vehicle | |
CN111435727A (zh) | 电池极耳焊接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电池 | |
CN211455865U (zh) | 电芯及采用该电芯的电池 | |
CN212571269U (zh) | 一种软包锂电池 | |
CN211654976U (zh) | 一种无极耳的扣式锂电池 | |
TW201304248A (zh) | 組電池 | |
EP4109651A1 (en) |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vehicle | |
CN220692250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7215014U (zh) | 极耳结构、软包电池及电池模组 | |
CN113812016B (zh) | 极片、应用该极片的电极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18039746U (zh) | 一种防漏液电池极耳 | |
CN218414703U (zh) | 电芯连接组件和电池 | |
CN217956077U (zh) | 一种极耳及电池 | |
CN217114709U (zh) | 一种电池 | |
CN213483772U (zh) | 电极片、电池的电芯、电池和车辆 | |
CN210926141U (zh) | 一种新型的极耳、电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 |
EP4027438A1 (en) | Pouch packaged lithium-ion battery with tooth-shaped sealing edge | |
CN214957259U (zh) | 极耳结构、软包电池及电池模组 | |
CN210325964U (zh) | 一种电池模组电芯、电池以及车辆 | |
CN113904035A (zh) |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