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4418U - 一种变压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14418U
CN217214418U CN202220552016.3U CN202220552016U CN217214418U CN 217214418 U CN217214418 U CN 217214418U CN 202220552016 U CN202220552016 U CN 202220552016U CN 217214418 U CN217214418 U CN 217214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agnetic core
transformer
bracket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5201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红中
黄卓亮
宋瑞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5201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14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14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14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变压器,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沿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一支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磁芯,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磁芯的第一端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磁芯的第二端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架;线圈,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卷绕于所述磁芯。通过本公开方案能够在确保合理安全距离的同时减小变压器体积,还能够使磁芯承受的应力更分散,保护磁芯不易开裂。

Description

一种变压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变压器。
背景技术
脉冲绝缘变压器(pulse insulation transformer)广泛用作驱动变压器和电源变压器。由于需要在高压环境下进行信号传递和隔离,因而诸如脉冲绝缘变压器之类的变压器对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之间的绝缘要求很高。
现有脉冲绝缘变压器(以下简称变压器)常用的一种结构为:作为支架的绝缘线轴(如塑料线轴,plastic bobbin)具有朝上开口的凹腔,U型磁芯自开口放入凹腔内,线圈同时卷绕在线轴和U型磁芯上,I型磁芯封闭开口。这样的结构设计虽然能够保证较好的安全距离(也称爬电距离),但由于线轴的一部分被卷绕在线圈内,导致线圈的尺寸(尤其线圈的高度)很难缩小,也就导致变压器整体的体积无法满足器件小型化需求。并且,由于磁芯材料和塑性材料的膨胀系数不同,被线圈包裹在一起的磁芯还可能因塑料线轴膨胀而存在开裂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确保合理安全距离的同时减小变压器体积,并保护磁芯不被损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变压器,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沿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一支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磁芯,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磁芯的第一端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磁芯的第二端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架;线圈,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卷绕于所述磁芯。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为独立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具有连接点。
可选的,所述变压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引脚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引脚,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的抽头与所述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的抽头和所述第二引脚连接。
可选的,所述磁芯包括插入段和露出段,所述线圈卷绕于所述插入段,所述露出段暴露于所述线圈之外。
可选的,所述磁芯包括U型磁芯和I型磁芯,所述I型磁芯设置于所述U型磁芯的开口侧并与所述U型磁芯相连,所述U型磁芯的底边或者所述I型磁芯形成所述插入段。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具有朝着对方开放的容纳腔,所述U型磁芯的两条平行边分别容置于对应的所述容纳腔内。
可选的,所述变压器还包括:绝缘件,至少位于所述磁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支架之间,和/或,至少位于所述磁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
可选的,所述磁芯包括供所述线圈卷绕的插入段,所述绝缘件包括缠绕在所述插入段表面的绝缘胶带,其中至少一部分绝缘胶带缠绕在所述插入段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部分。
可选的,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中之一卷绕于其中之另一外侧,所述绝缘件还位于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变压器,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沿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一支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磁芯,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磁芯的第一端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磁芯的第二端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架;线圈,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卷绕于所述磁芯。
较之现有变压器将支架和磁芯一起包在线圈内的技术方案,本公开方案将绝缘线轴分成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两部分并相对地设置在磁芯两端,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构建出的容置空间使得放置其中的线圈可以仅卷绕在磁芯上以降低线圈高度,从而在确保合理安全距离的同时减小变压器体积。进一步,由于磁芯不再和线轴包裹在一起,磁芯承受的应力更分散,能够避免因膨胀系数差异而导致磁芯被线轴胀裂,有利于保护磁芯不易开裂。进一步,本公开方案所采用的变压器能够完全自动化生产,制造成本低。
进一步,所述变压器还包括:绝缘件,至少位于所述磁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支架之间,和/或,至少位于所述磁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绝缘件的设置能够增加安全距离。具体而言,支架的每个部分都具有绝缘壁来保护磁芯远离设置于支架的引脚,从而增加电气间隙和安全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一种变压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变压器的爆炸图;
图3是图1所示变压器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至图7是图1所示变压器的制造过程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一种变压器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变压器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言,现有变压器的线轴会有一部分被线圈和磁芯卷绕在一起,导致变压器的体积无法进一步缩小。并且,由于磁芯材料和塑性材料的膨胀系数不同,被线圈包裹在一起的磁芯还可能因塑料线轴膨胀而存在开裂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变压器,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沿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一支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磁芯,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磁芯的第一端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磁芯的第二端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架;线圈,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卷绕于所述磁芯。
本公开方案将绝缘线轴分成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两部分并相对地设置在磁芯两端,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构建出的容置空间使得放置其中的线圈可以仅卷绕在磁芯上以降低线圈高度,从而在确保合理安全距离的同时减小变压器体积。进一步,由于磁芯不再和线轴包裹在一起,磁芯承受的应力更分散,能够避免因膨胀系数差异而导致磁芯被线轴胀裂,有利于保护磁芯不易开裂。进一步,本公开方案所采用的变压器能够完全自动化生产,制造成本低。
接下来,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各图中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标号。各实施例只是例示,当然可以对以不同实施例所示的结构进行部分置换或组合。变形例中,省略关于与实施例1共同的事项的描述,仅针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尤其,针对同样的结构所产生的同样的作用效果,不再按每个实施例逐一提及。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一种变压器1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变压器1的爆炸图;图3是图1所示变压器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变压器1可以具有两两垂直的长度方向(记作x方向)、宽度方向(记作y方向)和高度方向(记作z方向)。
具体地,参考图1至图3,变压器1可以包括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两者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例如,绝缘材料可以包括塑料。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各自的外轮廓可以大致为长方体,每一长方体的垂直于x方向的面的面积大于另外四个面的面积。
进一步,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沿第一方向u相对设置,其中,第一方向u可以平行于长度方向x。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之间具有空隙以形成容置空间12。也就是说,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为两个独立件并在第一方向u上间隔一定距离地相对设置,两者之间预留出来的空隙即形成容置空间12。
进一步,继续参考图2和图3,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可以分别具有朝着对方开放的容纳腔121。对于每一容纳腔121,所述容纳腔121可以由垂直于z方向的底壁121a、沿y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侧壁121b、垂直于x方向并远离另一容纳腔121的后壁121c以及垂直于x方向并靠近另一容纳腔121的前壁121d围成。前壁121d开设有开口以接收磁芯13沿x方向的端部。进一步,容纳腔121还可以具有沿z方向朝上的开口,用于接收磁芯13的至少一部分。
进一步,变压器1可以包括第一引脚101,设置于第一支架10。例如,第一引脚10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并沿y方向阵列排布于第一支架10远离第二支架11的一侧。
进一步,变压器1可以包括第二引脚111,设置于第二支架11。例如,第二引脚11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并沿y方向阵列排布于第二支架11远离第一支架10的一侧。
进一步,变压器1可以包括磁芯13,沿第一方向u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3a和第二端13b。磁芯13的第一端13a支撑于第一支架10,磁芯13的第二端13b支撑于第二支架11。例如,磁芯13的第一端13a可以支撑于第一支架10的容纳腔121的底壁121a,磁芯13的第二端13b可以支撑于第二支架11的容纳腔121的底壁121a。磁芯13的位于第一端13a和第二端13b之间的部分悬空地容纳于容置空间12内。
磁芯13可以由磁性材料制成,如采用铁氧体材料制成。例如,铁氧体材料可以选自锰-锌铁氧体、镍-锌铁氧体等磁芯体材料。
进一步,变压器1可以包括线圈14,位于容置空间12内并卷绕于磁芯13。例如,磁芯13可以包括插入段131和露出段132,线圈14可以卷绕于插入段131,露出段132则暴露于线圈14之外。线圈14的轴向可以平行于第一方向u。在x方向和z方向所成平面上,插入段131和露出段132围绕线圈14形成回字形的闭合结构,线圈14产生的磁通沿闭合结构流转从而形成闭合磁通回路。
沿z方向,插入段131可以位于露出段132的下方,也即线圈14基本上被回字形的磁芯13包裹在容置空间12内并更靠近第一引脚101和第二引脚111。由此,变压器1焊接到印刷电路板(图未示)后,在z方向上线圈14几乎被封闭在露出段132和印刷电路板之间,这有利于保护线圈14免受外力碰撞损坏。
例如,继续参考图2和图3,磁芯13可以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段133、第二段134、第三段135和第四段136。其中,第一段133形成插入段131,第二段134、第三段135和第四段136形成露出段132。第二段134靠近第一引脚101,第四段136靠近第二引脚111。
实施例1是以第一段133、第二段134、第三段135和第四段136两两垂直为例展示的。在实际应用中,相连的两段之间的夹角可以小于或大于90°。
进一步,线圈14可以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的抽头与第一引脚101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的抽头和第二引脚111连接。相应的,磁芯13与第一线圈构成初级绕组,磁芯13与第二线圈构成次级绕组。
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的线圈匝数和/或卷绕密度可以是相同的。
或者,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的线圈匝数和/或卷绕密度可以是不相同的。例如,作为初级绕组的第一线圈可以为一匝线圈,而作为次级绕组的第二线圈可以为多匝线圈。
第一线圈在插入段131上的缠绕方向与第二线圈在插入段131上的缠绕方向可以是相同的。
或者,第一线圈在插入段131上的缠绕方向与第二线圈在插入段131上的缠绕方向可以是不相同的。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中之一可以卷绕于其中之另一外侧。组装时,可以先将第一线圈卷绕于插入段131,然后再继续卷绕第二线圈,反之亦可。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磁芯13可以包括U型磁芯137和I型磁芯138,I型磁芯138设置于U型磁芯137的开口侧并与U型磁芯137相连,以形成闭合磁路。进一步,I型磁芯138可以形成插入段131。U型磁芯137的两条平行边分别容置于第一支架10的容纳腔121和第二支架11的容纳腔121内。
例如,第一段133可以形成I型磁芯138,第二段134、第三段135和第四段136可以形成U型磁芯137。
进一步,U型磁芯137与I型磁芯138相接触的面上可以涂覆有粘合剂,以增强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之间的磁耦合。类似的,I型磁芯138与第一支架10相接触的面、I型磁芯138与第二支架11相接触的面、U型磁芯137与第一支架10相接触的面以及U型磁芯137与第二支架11相接触的面也可以涂覆有粘合剂。
由此,采用本实施方案,将绝缘线轴分成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两部分并相对地设置在磁芯13两端,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构建出的容置空间12使得放置其中的线圈14可以仅卷绕在磁芯13上以降低线圈14高度,从而减小变压器1体积。进一步,由于磁芯13不再和线轴包裹在一起,磁芯13承受的应力更分散,能够避免因膨胀系数差异而导致磁芯13被线轴胀裂,有利于保护磁芯13不易开裂。进一步,变压器1能够完全自动化生产,制造成本低。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继续参考图1和图3,磁芯13、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沿z方向的上表面可以齐平。由此,磁芯13沿y方向的两侧均被绝缘材料覆盖,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的每个部分都具有绝缘壁来保护磁芯13远离设置于两个支架的引脚,从而增加电气间隙和安全距离。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继续参考图2和图3,变压器1可以包括绝缘件15,位于以下至少一处:磁芯13的第一端13a和第一支架10之间,以及磁芯13的第二端13b和第二支架11之间。
具体地,绝缘件15可以包括缠绕在插入段131表面的绝缘胶带,其中至少一部分绝缘胶带缠绕在插入段131支撑于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的部分。例如,I型磁芯138平行于x方向的四个面上,除了与U型磁芯137相接触的部分外均缠绕绝缘胶带。
基于本具体实施的方案,I型磁芯138和位于第一支架10的容纳腔121的底壁121a之间用绝缘胶带分隔,I型磁芯138和位于第二支架11的容纳腔121的底壁121a之间也具有绝缘胶带分隔。由于本实施例所述变压器1的安全距离为第一引脚101到磁芯13所经过绝缘体的最短距离与第二引脚111到磁芯13所经过绝缘体的最短距离之和。因此,本具体实施中,安全距离=L1ⅹ2+L2ⅹ2+L3ⅹ2,如图2和图3所示。由于在I型磁芯138和第一支架10的接触面,以及I型磁芯138和第二支架11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绝缘件15,因而安全距离中增加了L3这段距离,使得引脚到磁芯13所经过绝缘体的最短距离得以增大。因此,即使变压器1整体尺寸缩小,安全距离仍能得以保证。
在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变压器1的制造过程可以如图4至图7所示。
首先,可以提供一镂空绝缘体16,如图4所示。镂空绝缘体16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u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以及沿y方向从两侧连接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的支撑件161。支撑件161可以用于限制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的相对位置,并可自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上被去除。
例如,镂空绝缘体16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以消除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之间的高度差,进而消除制造得到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之间的高度差。支撑件161可以用于控制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沿第一方向u的间距,以保证容置空间12。
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沿y方向的两侧可以具有连接点(图未示),用于连接支撑件161。
然后,参考图5,将表面设置有绝缘件15的I型磁芯138放入容置空间12,I型磁芯138沿x方向的两端(即磁芯13的第一端13a和第二端13b)分别支撑于第一支架10的容纳腔121的底壁121a和第二支架11的容纳腔121的底壁121a。
接下来,去除支撑件161,得到如图6所示的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上的连接点可能被保留在最终制造得到的变压器1表面。
然后,在I型磁芯138上卷绕线圈14,得到如图7所示结构。具体地,可以先在I型磁芯138上卷绕第一线圈,然后继续在第一线圈外周卷绕第二线圈。
最后,将U型磁芯137开口侧朝下地放入容置空间12,得到如图1所示的变压器1。具体地,U型磁芯137的两条平行边分别自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的容纳腔121沿z方向朝上的开口插入容纳腔121内,U型磁芯137的位于两条平行边之间的底边平行于I型磁芯138地位于线圈14上方。
(实施例2)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一种变压器2的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变压器2的爆炸图。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8和图9,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U型磁芯137的底边形成插入段131,其中,U型磁芯137的底边为位于其两条平行边之间的部分。U型磁芯137的两条平行边以及I型磁芯138形成露出段132。换言之,第一段133、第二段134和第四段136形成U型磁芯137,第三段135形成I型磁芯138。
实施例2所示变压器2的制造过程可以为:在U型磁芯137的底边表面设置绝缘件15,然后将U型磁芯137开口侧朝上地放入如图4所示镂空绝缘体16的容置空间12内,其中,U型磁芯137的底边沿x方向的两端(即磁芯13的第一端13a和第二端13b)分别支撑于第一支架10的容纳腔121的底壁121a和第二支架11的容纳腔121的底壁121a;接下来,去除支撑件161;然后,在U型磁芯137的底边上卷绕线圈14;最后,将I型磁芯138盖在线圈14的上方,I型磁芯138沿x方向的两端分别支撑在U型磁芯137的两条平行边上。
实施例2所示变压器2的制造工艺更简单,例如绝缘胶带可以更方便缠绕到插入段131。这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还在于:位于最外侧的线圈14外周也可以设置有绝缘件15,如包裹绝缘胶带,以确保线圈14和磁芯13之间具有较优的绝缘效果。例如,组装时,可以在卷绕完线圈14后继续缠绕至少两层绝缘胶带。
进一步,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也可以用绝缘胶带分隔,以进一步优化线圈之间的绝缘效果。例如,制造时,在插入段131上卷绕第二线圈后,先在第二线圈外周缠绕绝缘胶带,然后再继续卷绕第一线圈,最后在第一线圈外周缠绕绝缘胶带。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继续参考图9,U型磁芯137的底边沿y方向的宽度可以小于两条平行边沿y方向的宽度。U型磁芯137的两条平行边的宽度可以基本等于I型磁芯138沿y方向的宽度。
相应的,位于前壁121d的开口可以包括沿y方向宽度较小的第一开口和位于第一开口上方且宽度较大的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的宽度与U型磁芯137的底边沿y方向的宽度相适配,以限制U型磁芯137沿y方向的运动。第二开口的宽度与I型磁芯138的宽度相适配,以限制I型磁芯138沿y方向的运动。
容纳腔121的一对侧壁121b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U型磁芯137的两条平行边的宽度,以确保U型磁芯137和I型磁芯137均能顺利放入容置空间12。
U型磁芯137的两条平行边相互背离的侧面可以分别贴合于对应的容纳腔121的后壁121c。此时,U型磁芯137的两条平行边,以及底边沿x方向的两端均支撑于两个支架上,这有利于进一步分散磁芯13上的应力。
进一步,U型磁芯137的整个底边可以均缠绕有绝缘胶带,从而U型磁芯137的底边和第一支架10以及第二支架11接触的区域具有绝缘件15分隔,有利于增加安全距离。
进一步,前壁121d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部122,I型磁芯138可以支撑于台阶部122和U型磁芯137的两条平行边上。由此,磁芯13上的受力更分散,有利于保护磁芯13不易开裂。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共同变化例中,插入段131也可以位于露出段132的上方,也即线圈14的大部分结构暴露在外,这使得组装变压器1时可以最后再卷绕线圈,有利于降低制造难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共同变化例中,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可以是交叠缠绕的。也即,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交叉缠绕得到。这可以更好地适用于低漏感的变压器应用场景。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共同变化例中,所述第一线圈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其中每一第一线圈的抽头均与所述第一引脚101连接。由此,可以形成多个初级绕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线圈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每一第二线圈的抽头均与所述第二引脚111连接。由此,可以形成多个次级绕组。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线圈和多个第二线圈可以交替卷绕于插入段131。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线圈中各第一线圈的线圈匝数和/或卷绕密度可以是相同的。类似的,多个第二线圈中各第二线圈的线圈匝数和/或卷绕密度可以是相同的。
或者,多个第一线圈中至少一个第一线圈的线圈匝数和/或卷绕密度不同于其他第一线圈的线圈匝数和/或卷绕密度。
类似的,多个第二线圈中至少一个第二线圈的线圈匝数和/或卷绕密度不同于其他第一线圈的线圈匝数和/或卷绕密度。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附图标记说明
1、2 变压器
10 第一支架
101 第一引脚
11 第二支架
111 第二引脚
12 容置空间
121 容纳腔
121a 底壁
121b 侧壁
121c 后壁
121d 前壁
122 台阶部
13 磁芯
13a 磁芯的第一端
13b 磁芯的第二端
131 插入段
132 露出段
133 第一段
134 第二段
135 第三段
136 第四段
137 U型磁芯
138 I型磁芯
14 线圈
15 绝缘件
16 镂空绝缘体
161 支撑件
L1、L2、L3 安全距离
x 长度方向
y 宽度方向
z 高度方向
u 第一方向。

Claims (10)

1.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架;
第二支架,沿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一支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磁芯,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磁芯的第一端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磁芯的第二端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架;
线圈,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卷绕于所述磁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为独立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具有连接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引脚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引脚,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的抽头与所述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的抽头和所述第二引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包括插入段和露出段,所述线圈卷绕于所述插入段,所述露出段暴露于所述线圈之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包括U型磁芯和I型磁芯,所述I型磁芯设置于所述U型磁芯的开口侧并与所述U型磁芯相连,所述U型磁芯的底边或者所述I型磁芯形成所述插入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具有朝着对方开放的容纳腔,所述U型磁芯的两条平行边分别容置于对应的所述容纳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件,至少位于所述磁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支架之间,和/或,至少位于所述磁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包括供所述线圈卷绕的插入段,所述绝缘件包括缠绕在所述插入段表面的绝缘胶带,其中至少一部分绝缘胶带缠绕在所述插入段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中之一卷绕于其中之另一外侧,所述绝缘件还位于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
CN202220552016.3U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变压器 Active CN217214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52016.3U CN217214418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变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52016.3U CN217214418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变压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14418U true CN217214418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55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52016.3U Active CN217214418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变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144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068745B1 (en) Ferrite cores and devices using such cores
KR100879251B1 (ko) 밸런스 트랜스
KR101085665B1 (ko) 트랜스포머
US4250479A (en) Transformer bobbin assembly
US5559486A (en) Bobbin for high frequency core
US8284009B2 (en) Transformer
US6661326B2 (en) Wire-wind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a transformer
US20110187485A1 (en) Transformer having sectioned bobbin
CN217214418U (zh) 一种变压器
US6046662A (en) Low profile surface mount transformer
JP2605229Y2 (ja) トロイダルコアを有する電磁装置
JP3480673B2 (ja) コイル装置
US6404316B1 (en) Magnet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for
CN213716684U (zh) 模块化平面变压器
CA1301269C (en) High voltage windings for shell-form power transformers
US11562854B1 (en) Dual slotted bobbin magnetic component with two-legged core
JPS62230012A (ja) コアから成る装置
CN219476468U (zh) 变压器
US20170117090A1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CN205004138U (zh) 超薄形变压器
CN213905093U (zh) 电感器芯组件和包括电感器芯组件的电感器
KR100751592B1 (ko) 인버터용 트랜스포머
US20230368963A1 (en) Quasi-planar transformer construction
US20230368962A1 (en) Quasi-planar transformer construction
CN217655744U (zh) 电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