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04152U - 一种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04152U
CN217204152U CN202220348449.7U CN202220348449U CN217204152U CN 217204152 U CN217204152 U CN 217204152U CN 202220348449 U CN202220348449 U CN 202220348449U CN 217204152 U CN217204152 U CN 2172041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ag
ridge
steep slope
road
sl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4844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皓琳
陈贵祥
罗坤东
赵乾辰
刘兴权
贾增明
李国华
余俊赛
刘永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hydro Bureau 14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hydro Bureau 14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hydro Bureau 14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hydro Bureau 14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4844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041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041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041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包括渣土输送装置、被动防护网结构、集渣平台和集渣挡墙;所述渣土输送装置为一套或多套,渣土输送装置由高坎陡坡的高点向低点设置,且与既有道路保持平行或保持一定夹角;所述被动防护网结构为若干层,被动防护网结构均设于渣土输送装置与既有道路之间,且呈弧线或曲线布置;所述集渣挡墙设于集渣平台处,其能够配合渣土输送装置另一侧的高坎陡坡将渣土输送装置输送的渣土集中于集渣平台。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减少征地面积,降低施工成本,最大限度的做到了不耽误交通通行的同时进行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下方道路通行要求高的石方边坡施工,且使整个施工过程安全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公路石方开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进程,高速公路施工逐渐向山区发展,为便于材料运输,山区高速公路展线多与既有道路重合交叉,同时主要交通道路多为村落发展过程中形成毛路改扩建而成,且村落不断发展过程中,房屋建筑逐渐向道路两侧集中,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高速公路主线位置位于既有道路及民居临近位置,施工对附近既有构造物存在干扰。
当开挖施工位置位于高坎陡坡、施工便道修建困难、附近存在民居、主干路等施工影响因素时,边坡施工方法选择将异常困难。施工位置与需要保护的房屋、道路等存在高差,在开挖或出渣过程中如不能很好的对石渣进行引导,石渣从高空随意滚落,石渣势能转化为动能将导致石渣飞溅,进一步扩大施工中的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通过该高坎陡坡跨障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做到了减少征地拆迁、最大限度的保证交通通行,同时解决了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的石方边坡施工中防护、出渣、开挖系统性施工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该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包括渣土输送装置、被动防护网结构、集渣平台和集渣挡墙;所述渣土输送装置为一套或多套,渣土输送装置由高坎陡坡的高点向低点设置,且与既有道路保持平行或保持一定夹角;每套渣土输送装置均包括下渣斗、溜渣槽体和桁架,下渣斗和溜渣槽体均通过桁架进行支撑,桁架底部通过钢筋网及锚杆锚固于高坎陡坡上,下渣斗的底部与溜渣槽体的顶部衔接,溜渣槽体的底部延伸至高坎陡坡低点处的集渣平台;所述被动防护网结构为若干层,若干层被动防护网结构均设于渣土输送装置与既有道路之间,且呈弧线或曲线布置;每层被动防护网结构均包括立柱和钢丝网,钢丝网通过若干立柱插设于高坎陡坡上;所述集渣挡墙设于集渣平台处,其能够配合渣土输送装置另一侧的高坎陡坡将渣土输送装置输送的渣土集中于集渣平台。
进一步,所述溜渣槽体呈直线或折线设置。
进一步,所述溜渣槽体呈折线设置时,溜渣槽体的弯折处设有被动防护网结构。
进一步,所述溜渣槽体为圆弧形槽体,其顶部设有开口,且开口处通过7字形卡板安装有封口挡板。
进一步,所述封口挡板覆盖除溜渣槽体与下渣斗衔接处以外的顶部开口处,或所述封口挡板覆盖于溜渣槽体的弯折点位置。
进一步,所述集渣挡墙采用扶壁式挡墙,墙体采用混凝土浇筑,墙体内预埋钢管,墙体顶部设有竹跳板,竹跳板与墙体内预埋钢管通过钢丝绑扎固定。
进一步,所述溜渣槽体的底部形成有向下弯折的弯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该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使得临近构造物、道路的高坎陡坡的高速公路石方边坡施工过程中,在高坎陡坡的顶部通过静态爆破剂、风镐等小型机械配合人工进行开挖,渣土运输至下渣斗,由溜渣槽体输送至集渣平台,整体施工效率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同时该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采用多层级被动防护网结构能够有效保护构造物安全,在落石动能较小的位置将大部分落石拦截在上方,并定期清理;对需要重点保护的部位,如房屋等,可在其附近位置采用补充被动防护网的方式进行防护。此外,该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的溜渣槽体采用圆弧形槽体,并通过7字形卡板在顶部开口处安装封口挡板,做到了防止石渣飞溅,同时在最下方利用弯头改变石渣运动轨迹,使其平稳落到集渣平台,做到了安全平稳出渣。
通过该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实现了减少征地面积,降低施工成本,最大限度的做到了不耽误交通通行的同时进行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下方道路通行要求高的石方边坡施工,且使整个施工过程安全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布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渣斗和溜渣槽体的衔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溜渣槽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被动防护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中,1—第一层被动防护网结构位置,2—第二层被动防护网结构位置,3—第三层被动防护网结构位置,4—第四层被动防护网结构位置,5—下渣斗第一次安装位置,6—下渣斗第二次安装位置,7—下渣斗第三次安装位置,8—下渣斗,9—溜渣槽体,10—桁架,11—集渣平台,12—集渣挡墙,13—竹跳板,14—下渣斗第一、二次布置高程,15—开挖既定高程,16被动防护网结构,17—弯头,18—7字形卡板,19—封口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该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包括渣土输送装置、被动防护网结构16、集渣平台11和集渣挡墙12。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渣土输送装置为一套,渣土输送装置由高坎陡坡的高点向低点设置,且与既有道路保持平行或保持一定夹角;如图2—3所示,其中每套渣土输送装置均包括下渣斗8、溜渣槽体9和桁架10,下渣斗8和溜渣槽体9均通过桁架10进行支撑,桁架10底部通过钢筋网及锚杆锚固于高坎陡坡上,下渣斗8的底部与溜渣槽体9的顶部衔接,溜渣槽体9的底部延伸至高坎陡坡低点处的集渣平台11。所述被动防护网结构16为四层,四层被动防护网结构均设于渣土输送装置与既有道路之间,且呈弧线或曲线布置;如图5所示,其中每层被动防护网结构均包括立柱和钢丝网,钢丝网通过若干立柱插设于高坎陡坡上。所述集渣挡墙12设于集渣平台11处,集渣挡墙12能够配合渣土输送装置另一侧的高坎陡坡将渣土输送装置输送的渣土集中于集渣平台11。
该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的施工;
多层级立体防护施工:首先施工多层被动防护网结构16,优先施工开挖位置下方被动防护网结构16,被动防护网结构16位于开挖工作面下方,至少施工三层被动防护网16,三层分别位于图1中第一层被动防护网结构位置1、第二层被动防护网结构位置2、第三层被动防护网结构位置3,三个不同高程,可根据防护需求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再施工房屋前的第四层被动防护网结构位置4,所有被动防护网结构16根据防护需求选择。房屋前被动防护网结构16即图1中第四层被动防护网结构位置4需垂直于地面布置,故在施工中须对立柱的刚度进行调整,整体采用刚性较好的型钢或工字钢替代,下方埋入地面以下一定深度,确保整体稳定性。多层级立体防护施工完成前严禁开始边坡开挖施工。
渣土输送装置施工:出渣采用下渣斗8、溜渣槽体9、桁架10形成整套渣土输送装置。桁架10施工可根据不同布置位置确定桁架基础位置,并在现场进行测量方向,桁架基础施工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尺寸根据桁架高度确定,桁架底部设置钢筋网与锚杆焊接成整体,增加其抗倾覆能力。桁架10采用塔吊进行安装。桁架钢结构制作采用分段制作,根据不同下渣斗8位置确定桁架10长度及组合方式,分段加工、分段吊装、分段焊接。溜渣槽体9加工同样采用定制加工,长度根据不同布置位置合理组合,在安装完成的桁架10上安装溜渣槽体9,溜渣槽体9分直线段及弧度段,用于不同位置使用,溜渣槽体9与桁架10采用螺栓连接。下渣斗8采用现场加工,现场安装方式,在安装好的桁架10上吊装下渣斗,并采用螺栓连接,并在下渣斗8与人工开挖的形成的操作平台间铺设钢板,作为运送通道。
集渣平台施工:集渣平台11由便道扩挖而成,集渣平台11靠近公路侧底部设置集渣挡墙12,防止飞石伤害;进一步的,所述集渣挡墙12采用扶壁式挡墙,墙体高度根据现场防护需求确定,墙体采用混凝土浇筑,墙体内预埋钢管,钢管高于挡墙顶面高度根据防护需求确定,预埋深度为1m,用于固定竹跳板13防护。墙体顶部设有竹跳板13,竹跳板13与墙体内预埋钢管通过钢丝绑扎固定,同时须确保绑扎牢固,防止石渣飞溅伤害附近既有建筑物。
通过该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使得临近构造物、道路的高坎陡坡的高速公路石方边坡施工过程中,在高坎陡坡的顶部通过静态爆破剂、风镐等小型机械配合人工进行开挖,渣土运输至下渣斗8,由溜渣槽体9输送至集渣平台11,整体施工效率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下渣斗8位置可根据施工进度进行调整,多次安装,便于施工,下渣斗8位置调整后,根据设计调整桁架10及溜渣槽体9组合。如图1—2所示,图1中下渣斗位置第一次布置位置5为图2下渣斗第一次布置高程14,位置整体开挖长度中部位置,开挖切入点从此切入,图1中下渣斗第二次安装位置6高程与第一次一致,为下渣斗第二次布置高程14,位置向集渣平台11方向移动,减少出渣距离,图1中下渣斗第三次安装位置7位于图2中开挖既定高程15,位置贴近边坡底部边线。渣土运输过程中,由于采用多层级被动防护网结构16能够有效保护构造物安全,在落石动能较小的位置将大部分落石拦截在上方,并定期清理;对需要重点保护的部位,如房屋等,可在其附近位置采用补充被动防护网结构16的方式进行防护。
综上所述,通过该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实现了减少征地面积,降低施工成本,最大限度的做到了不耽误交通通行的同时进行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下方道路通行要求高的石方边坡施工,且使整个施工过程安全环保。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溜渣槽体9呈直线设置,若高坎陡坡与本实施例中的情况不相同时,所述溜渣槽体9也可呈折线设置。当溜渣槽体9呈折线设置时,溜渣槽体9的弯折处需要设有被动防护网结构16,防止渣土运输过程中在溜渣槽体9的弯折处飞出溜渣槽体9。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式,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溜渣槽体9为圆弧形槽体,圆弧形槽体的顶部设有开口,且开口处通过7字形卡板18安装有封口挡板19;通过封口挡19板使得溜渣槽体9相对密封,做到了防止石渣飞溅。若施工经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所述封口挡板19可覆盖除溜渣槽体9与下渣斗8衔接处以外的顶部开口处,若施工经费条件有限且溜渣槽体9采用呈折线设置时,也可仅将所述封口挡板19覆盖于溜渣槽体9的弯折点位置。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所述溜渣槽体9的底部形成有向下弯折的弯头17;在最下方利用弯头17改变石渣运动轨迹,使其平稳落到集渣平台11,做到了安全平稳出渣。

Claims (7)

1.一种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包括渣土输送装置、被动防护网结构、集渣平台和集渣挡墙;
所述渣土输送装置为一套或多套,渣土输送装置由高坎陡坡的高点向低点设置,且与既有道路保持平行或保持一定夹角;每套渣土输送装置均包括下渣斗、溜渣槽体和桁架,下渣斗和溜渣槽体均通过桁架进行支撑,桁架底部通过钢筋网及锚杆锚固于高坎陡坡上,下渣斗的底部与溜渣槽体的顶部衔接,溜渣槽体的底部延伸至高坎陡坡低点处的集渣平台;
所述被动防护网结构为若干层,若干层被动防护网结构均设于渣土输送装置与既有道路之间,且呈弧线或曲线布置;每层被动防护网结构均包括立柱和钢丝网,钢丝网通过若干立柱插设于高坎陡坡上;
所述集渣挡墙设于集渣平台处,其能够配合渣土输送装置另一侧的高坎陡坡将渣土输送装置输送的渣土集中于集渣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渣槽体呈直线或折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渣槽体呈折线设置时,溜渣槽体的弯折处设有被动防护网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渣槽体为圆弧形槽体,其顶部设有开口,且开口处通过7字形卡板安装有封口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挡板覆盖除溜渣槽体与下渣斗衔接处以外的顶部开口处,或所述封口挡板覆盖于溜渣槽体的弯折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渣挡墙采用扶壁式挡墙,墙体采用混凝土浇筑,墙体内预埋钢管,墙体顶部设有竹跳板,竹跳板与墙体内预埋钢管通过钢丝绑扎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渣槽体的底部形成有向下弯折的弯头。
CN202220348449.7U 2022-02-21 2022-02-21 一种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 Active CN2172041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48449.7U CN217204152U (zh) 2022-02-21 2022-02-21 一种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48449.7U CN217204152U (zh) 2022-02-21 2022-02-21 一种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04152U true CN217204152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98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48449.7U Active CN217204152U (zh) 2022-02-21 2022-02-21 一种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041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02777B (zh) 隧道突涌冒顶关门处治的方法
CN106351241B (zh) 紧临既有线大跨度连续梁深水基础施工方法
CN207633352U (zh) 一种用于快速抢险施工的边坡加固结构
CN109137998A (zh) 横穿隧道基坑的现有电力管廊保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142926B (zh) 浅水河床厚漂石覆盖层上的钢栈桥钢管桩抗冲刷施工方法
CN1837506A (zh) 一种在运营中的隧道上方开挖箱形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2369326A (zh) 用机械构筑的网笼沙障挡风拦沙坝及其施工方法
CN101597888B (zh) 市政排水涵洞沉槽施工方法
CN104594229B (zh) Z形刚架半棚式明洞构造
CN107938680A (zh) 一种基坑开挖安全施工方法
CN217204152U (zh) 一种高坎陡坡临近构造物、道路的石方边坡施工装置
CN207714344U (zh) 一种用于复杂山区路堑边坡的被动防护网
CN105241320B (zh) 一种景区高陡峡谷两侧大桥桥基控制爆破和防护方法
CN218479171U (zh) 高陡、强卸荷水上边坡开挖集渣平台
CN215630021U (zh) 一种公路桥梁施工基坑防护装置
CN214883731U (zh) 一种岩土混合边坡道路防护轻型廊道结构
CN206768831U (zh) 一种钢管前撑、锚索后拉hu型围护结构
RU121860U1 (ru) Секция защитного экрана
CN108086981A (zh) 与国道零距离的100m以上高边坡的施工方法
CN204940310U (zh) 一种组合支挡结构
CN208137944U (zh) 一种用于城市管囊建造的移动式支护护盾
CN210737555U (zh)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体系中的地下管线原位保护机构
CN209703493U (zh) 一种用于土体内部既有桩基接桩的施工装置
Wang et al. Study o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high-speed railway passing through giant karst tunnel
CN208563349U (zh) 一种用于城市管囊建造的移动式支护护盾及其安装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