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03847U - 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03847U
CN217203847U CN202220089324.7U CN202220089324U CN217203847U CN 217203847 U CN217203847 U CN 217203847U CN 202220089324 U CN202220089324 U CN 202220089324U CN 217203847 U CN217203847 U CN 2172038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wall
baffle
gear
elev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893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卉
孔娇
陈杰云
赵勇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ian Civil Air Defens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ian Civil Air Defens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ian Civil Air Defens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ian Civil Air Defens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893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038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038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038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包括主体、升降挡板和升降机构;其中,主体包括框架、内墙和外墙,内墙设置于框架的内侧,外墙设置于框架的外侧,内墙与外墙之间形成中空腔体;升降挡板位于中空腔体内,可沿中空腔体竖直升降;升降机构位于升降挡板的下方,用于驱动升降挡板竖直升降。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设置有内墙和外墙,内墙、外墙之间形成中空腔体以容置升降挡板,能够节约空间,设置在升降挡板下方的升降机构能够带动升降挡板在突发性洪水来临之际快速上升,抵挡洪水,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升降挡板升降方便、省力,因而,能够节省大量人力以及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洪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
背景技术
目前,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城市防洪建设标准较低。在城市灾害中,洪涝灾害破坏力强,一旦在城市发生洪灾,人们生命将受到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必将受到严重影响,因而有必要加强防洪建设,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现今,在洪水来临前,需要升起升降挡板来抵御洪水,但上升速度慢、费力,当突发洪灾时,难以及时承担防洪任务,在抵挡洪水时存在一定的阻碍,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可快速升降,操作方便、省力,能够及时抵挡洪水,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包括主体、升降挡板和升降机构;
其中,主体包括框架、内墙和外墙,内墙设置于框架的内侧,外墙设置于框架的外侧,内墙与外墙之间形成中空腔体;升降挡板位于中空腔体内,可沿中空腔体竖直升降;升降机构位于升降挡板的下方,用于驱动升降挡板竖直升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内墙和外墙,使内、外墙之间形成中空腔体以容置升降挡板,能够节约空间,设置在升降挡板下方的升降机构能够带动升降挡板在突发性洪水来临之际快速上升,抵挡洪水,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使升降挡板升降方便、省力,因而能够节省大量人力以及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升降机构包括驱动件和若干丝杆升降器,驱动件用于驱动丝杆升降器竖直升降,丝杆升降器与升降挡板底部抵接,丝杆升降器用于带动升降挡板升降。
有益的是:通过设置驱动件驱动丝杆升降器竖直升降,从而带动与丝杆升降器抵接的升降挡板快速升降,进而,可以及时抵挡洪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丝杆升降器包括升降箱、蜗杆、蜗轮和丝杆,蜗轮与蜗杆多齿啮合且均设置在升降箱内,蜗轮设置有内螺纹,蜗轮与丝杆旋接。
有益的是:通过设置升降箱可容置蜗轮和蜗杆,减少蜗轮、蜗杆磨损,蜗轮、蜗杆多齿啮合能够使传动平稳,且自身具有自锁功能,蜗轮与丝杆旋接,可使丝杆能够上下升降,进而,使升降挡板平稳升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升降机构还包括有两条平行设置于中空腔体底部的传动轴,若干丝杆升降器分别安装在两条传动轴上。
有益的是:若干丝杆升降器安装在两条平行设置的传动轴上,能够使同一条传动轴上的丝杆升降器同步升降,进而,可使升降挡板升降平稳,避免升降挡板升降时发生卡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升降机构还包括同步轴和两个转向器,驱动件套装在同步轴上,同步轴两端分别与两条传动轴连接,两个转向器分别设置于同步轴与两条传动轴的连接处。
有益的是:通过设置同步轴和两个转向器,能够通过驱动件同时驱动两条传动轴上的多个丝杆升降器同步升降,从而带动整个升降挡板同步快速升降,使升降挡板升降平稳顺畅、安全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转向器内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垂直啮合,第一齿轮与同步轴连接,第二齿轮与传动轴连接。
有益的是:通过设置相互垂直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且第一齿轮与同步轴连接,第二齿轮与传动轴连接,进而,可进行转向传动,使丝杆升降器竖直升降以带动升降挡板的升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升降机构还包括蜗轮减速器,蜗轮减速器设置在驱动件与同步轴连接处。
有益的是:通过设置蜗轮减速器能够降低转速、增加传递力矩,可改变力矩的传递方向,由直线传递变为交叉传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驱动件为手轮。
有益的是:驱动件为手轮,通过转动手轮控制蜗轮减速器对丝杆升降器进行传动,从而使升降挡板升降,进而,使得提升升降挡板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升降挡板底部设置有密封胶条。
有益的是:通过在升降挡板底部设置有密封胶条,可对升降挡板底部进行密封,防止洪水泄漏,使升降挡板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进而,使升降挡板能够抵挡洪水,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密封胶条为三元乙丙橡胶。
有益的是:密封胶条为三元乙丙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具有耐老化、耐极性、耐腐蚀、压缩量大反弹力小的性能,进而,能够长期有效防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丝杆升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转向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框架100、内墙110、外墙120、升降挡板130、升降机构140、丝杆升降器150、升降箱160、蜗杆170、蜗轮180、丝杆190、传动轴200、同步轴210、转向器220、第一齿轮230、第二齿轮240、第一轴承250、第二轴承260、第一油封270、第二油封280、蜗轮减速器290、手轮300、密封胶条3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4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包括主体、升降挡板130和升降机构140;
其中,主体包括框架100、内墙110和外墙120,内墙110设置于框架100的内侧,外墙120设置于框架100的外侧,内墙110与外墙120之间形成中空腔体;升降挡板130位于中空腔体内,可沿中空腔体竖直升降;升降机构140位于升降挡板130的下方,用于驱动升降挡板130竖直升降。
通过设置内墙110和外墙120,使内墙110和外墙120之间形成中空腔体以容置升降挡板130,能够节约空间,设置在升降挡板130下方的升降机构140能够带动升降挡板130在突发性洪水来临之际快速上升,抵挡洪水,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升降挡板130升降方便、省力,因而,能够节省大量人力以及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升降机构140包括驱动件和若干丝杆190升降器150,驱动件用于驱动丝杆190升降器150竖直升降,丝杆190升降器150与升降挡板130底部抵接,丝杆190升降器150用于带动升降挡板130升降。
通过设置驱动件可驱动丝杆190升降器150竖直升降,从而带动与丝杆190升降器150抵接的升降挡板130快速升降,进而,可以及时抵挡洪水。
参照图2,升降机构140还包括有两条平行设置于中空腔体底部的传动轴200,若干丝杆190升降器150分别安装在两条传动轴200上。
若干丝杆190升降器150安装在两条平行设置的传动轴200上,能够使同一条传动轴200上的丝杆190升降器150同步升降,进而,可使升降挡板130升降平稳,避免升降挡板130升降时发生卡位。
另外,升降机构140还包括同步轴210和两个转向器220,驱动件套装在同步轴210上,同步轴210两端分别与两条传动轴200连接,两个转向器220分别设置于同步轴210与两条传动轴200的连接处。
通过设置同步轴210和两个转向器220,能够通过驱动件同时驱动两条传动轴200上的多个丝杆190升降器150同步升降,从而带动整个升降挡板130同步快速升降,使升降挡板130升降平稳顺畅、安全可靠。
参照图3,丝杆190升降器150包括升降箱160、蜗杆170、蜗轮180和丝杆190,蜗轮180与蜗杆170多齿啮合且均设置在升降箱160内,蜗轮180设置有内螺纹,蜗轮180与丝杆190旋接。
升降箱160内的蜗杆170转动以驱动蜗轮180转动,蜗轮180转动时,与旋接于其中心丝杆190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运动,蜗轮180限定于升降箱160内,从而丝杆190相对于升降箱160做升降运动,进而,带动升降挡板130上升或下降。
通过设置升降箱160可容置蜗轮180和蜗杆170,减少蜗轮180、蜗杆170磨损,蜗轮180、蜗杆170多齿啮合能够使传动平稳,且自身具有自锁功能,蜗轮180与丝杆190旋接,可使丝杆190能够上下升降,进而,使升降挡板130平稳升降。
优选的,蜗杆170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轴承250,蜗轮180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第二轴承260。
第一轴承250可支撑蜗杆170进行转动,第二轴承260支撑蜗轮180进行转动,可降低蜗杆170、蜗轮180在转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另外,在蜗杆170两端设置有第一油封270,蜗轮180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第二油封280。
在蜗杆170两端设置第一油封270,在蜗轮180顶部、底部设置第二油封280,可将油腔和外界隔离,对内具有封油作用,防止内部油发生泄漏出来,对外则能够封尘,可防止外部的尘埃、砂土侵入而损坏蜗杆170、蜗轮180,可避免蜗轮180与蜗杆170啮合时发生错位。
参照图4,转向器220内设置有第一齿轮230和第二齿轮240,第一齿轮230与第二齿轮240相互垂直啮合,第一齿轮230与同步轴210连接,第二齿轮240与传动轴200连接。
通过设置相互垂直啮合的第一齿轮230和第二齿轮240,且第一齿轮230与同步轴210连接,第二齿轮240与传动轴200连接,进而,可进行转向传动,使丝杆190升降器150竖直升降以带动升降挡板130的升降。
优选的,升降机构140还包括蜗轮180减速器,蜗轮180减速器设置在驱动件与同步轴210连接处。
通过设置蜗轮180减速器能够降低转速、增加传递力矩,可改变力矩的传递方向,由直线传递变为交叉传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驱动件为手轮300。
驱动件为手轮300,通过转动手轮300控制蜗轮180减速器对丝杆190升降器150进行传动,从而使升降挡板130升降,进而,使得提升升降挡板130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需要说明的是,升降挡板130底部设置有密封胶条310。
通过在升降挡板130底部设置有密封胶条310,可对升降挡板130底部进行密封,防止洪水泄漏,使升降挡板130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进而,使升降挡板130能够抵挡洪水,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进一步,密封胶条310为三元乙丙橡胶。
密封胶条310为三元乙丙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具有耐老化、耐极性、耐腐蚀、压缩量大反弹力小的性能,进而,能够长期有效防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包括框架(100)、内墙(110)和外墙(120),所述内墙(110)设置于所述框架(100)的内侧,所述外墙(120)设置于所述框架(100)的外侧,所述内墙(110)与所述外墙(120)之间形成中空腔体;
升降挡板(130),位于所述中空腔体内,可沿所述中空腔体竖直升降;
升降机构(140),位于所述升降挡板(130)的下方,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挡板(130)竖直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140)包括驱动件和若干丝杆(190)升降器(150),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丝杆(190)升降器(150)竖直升降,所述丝杆(190)升降器(150)与所述升降挡板(130)底部抵接,所述丝杆(190)升降器(150)用于带动所述升降挡板(130)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190)升降器(150)包括升降箱(160)、蜗杆(170)、蜗轮(180)和丝杆(190),所述蜗轮(180)与所述蜗杆(170)多齿啮合且均设置在所述升降箱(160)内,所述蜗轮(180)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蜗轮(180)与所述丝杆(190)旋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140)还包括有两条平行设置于所述中空腔体底部的传动轴(200),若干所述丝杆(190)升降器(150)分别安装在两条所述传动轴(20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140)还包括同步轴(210)和两个转向器(220),所述驱动件套装在所述同步轴(210)上,所述同步轴(210)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传动轴(200)连接,两个所述转向器(220)分别设置于所述同步轴(210)与两条所述传动轴(200)的连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器(220)内设置有第一齿轮(230)和第二齿轮(240),所述第一齿轮(230)与所述第二齿轮(240)相互垂直啮合,所述第一齿轮(230)与所述同步轴(210)连接,所述第二齿轮(240)与所述传动轴(20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140)还包括蜗轮(180)减速器,所述蜗轮(180)减速器设置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同步轴(210)连接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手轮(3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挡板(130)底部设置有密封胶条(3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条(310)为三元乙丙橡胶。
CN202220089324.7U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 Active CN2172038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89324.7U CN217203847U (zh)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89324.7U CN217203847U (zh)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03847U true CN217203847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90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89324.7U Active CN217203847U (zh)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038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17671U (zh) 一种基于bim的方便安装收纳的建筑用警示牌
CN217203847U (zh) 一种升降式防洪挡板
CN204205823U (zh) 一种电机减速装置
CN203474148U (zh) 防止电梯轿厢坠落的安全装置
CN212002848U (zh) 一种具有警报功能的安全门窗
CN201772023U (zh) 全密封型蜗轮蜗杆减速机
CN206458183U (zh) 一种锁窗结构
CN205559737U (zh) 一种干湿两用的齿轮减速器
CN109404656A (zh) 一种锥齿传动管道机器人的主体结构
CN205653004U (zh) 一种电梯驱动系统
CN212245904U (zh) 一种起重机吊钩的防脱钩装置
CN210715757U (zh) 一种高效率节能减速器
CN21781581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火灾报警器
CN209430946U (zh) 一种锥齿传动管道机器人的主体结构
CN217713393U (zh) 一种便于添加润滑油的智能型万向轴
CN218468205U (zh) 一种卷帘门用减速机
CN213838450U (zh) 一种带有电动卷帘的玻璃幕墙
CN214301625U (zh) 一种手电两用直联螺旋伞齿螺杆式启闭机
CN220485186U (zh) 一种电动晾衣架驱动总成
CN205348975U (zh) 锁具同向传动装置
CN214461536U (zh) 一种建筑装饰节能幕墙结构
CN214012162U (zh) 一种氢气泄漏油水报警器检修装置
CN214008012U (zh) 一种方便移动的石油抽油机减速装置
CN218177838U (zh) 用于门窗开启的手摇装置蜗轮蜗杆减速器
CN220037489U (zh) 一种调压闸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