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92126U - 铆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铆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92126U
CN217192126U CN202220884316.1U CN202220884316U CN217192126U CN 217192126 U CN217192126 U CN 217192126U CN 202220884316 U CN202220884316 U CN 202220884316U CN 217192126 U CN217192126 U CN 217192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veting
mounting
mounting plate
annular sleev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8431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纪波
柳永刚
王天铎
杨芝明
刘惠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2088431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92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92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92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铆接装置,包括:铆接架,铆接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铆接头,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一安装部上;对接头,安装在第二安装部靠近铆接头的一侧;其中,铆接头和对接头中的一个包括第一环形套筒和设置在第一环形套筒内的限位部,铆接头和对接头中的另一个为第二环形套筒,第一环形套筒的内径大于第二环形套筒的外径,以在第一环形套筒与第二环形套筒的对接作用下将位于第一环形套筒和第二环形套筒之间的待铆接组件抵接在限位部处进行铆接。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铆接强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铆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铆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铆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铆接装置多需要使用铆接自攻螺钉,在铆接过程中,铆接装置将自攻螺钉打入至待连接组件内,以通过自攻螺钉将待连接组件进行连接。
然而,采用上述铆接方式往往会在铆接螺钉处对待连接件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并在铆接螺钉进入的位置处出现应力集中情况,也会使得连接强度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铆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铆接强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铆接装置,包括:铆接架,铆接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铆接头,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一安装部上;对接头,安装在第二安装部靠近铆接头的一侧;其中,铆接头包括第一环形套筒和设置在第一环形套筒内的限位部,对接头为第二环形套筒,第一环形套筒的外径小于第二环形套筒的内径,以在第一环形套筒与第二环形套筒的对接作用下将位于第一环形套筒和第二环形套筒之间的待铆接组件抵接在限位部处以进行铆接。
进一步地,限位部为柱状结构;和/或,第一环形套筒与限位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铆接装置还包括:驱动结构,驱动结构安装在第一安装部上,驱动结构的驱动部可移动地设置;铆接头可拆卸地安装在驱动结构的驱动部上。
进一步地,驱动结构还包括驱动主体,驱动部可移动地设置在驱动主体上,驱动主体设置在第一安装部远离第二安装部的一侧,驱动部可移动地穿设在第一安装部的安装孔内。
进一步地,对接头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安装部上。
进一步地,铆接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座,与驱动结构的驱动部可拆卸地连接,铆接头与第一安装座固定连接;和/或,第二安装座,与第二安装部可拆卸地连接,对接头与第二安装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铆接架包括沿预设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分别形成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板靠近第一安装板的一侧形成与第一安装板配合的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板靠近第三安装板的一侧形成与第三安装板配合的第二安装部。
进一步地,铆接架还包括:第一连接板,设置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以使第一安装板通过第一连接板与第二安装板连接;第二连接板,设置在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之间,以使第二安装板通过第二连接板与第三安装板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为第一折弯板结构;和/或,第二连接板为第二折弯板结构。
进一步地,铆接架为W形架体结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铆接时,第一环形套筒和第二环形套筒进行对接,以使第一环形套筒的端部和第二环形套筒的端部均抵接在待铆接组件上,由于第一环形套筒的外径小于第二环形套筒的内径,使得第一环形套筒和第二环形套筒之间的待铆接组件将低阶在限位部处以实现待铆接组件的无损伤连接。具体地,在第一环形套筒的作用下使得待铆接组件的连接处为环形连接圈,在连接处的待铆接材料冷作硬化,使连接处没有微观损伤,无应力集中,具有极佳的动态疲劳连接强度。且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铆接装置在铆接时无需消耗铆接钉等辅助耗材,也降低了铆接成本,在经济性方面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铆接装置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铆接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铆接装置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铆接架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铆接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铆接架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铆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铆接头的限位部的位置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铆接头的剖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紧固结构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紧固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紧固结构的安装口的位置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铆接架;11、第一安装板;12、第二安装板;13、第三安装板;14、第一连接板;15、第二连接板;21、第一环形套筒;22、限位部;30、第二环形套筒;40、驱动结构;41、驱动部;42、驱动主体;51、第一安装座;52、第二安装座;60、紧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铆接装置,铆接装置包括铆接架10、铆接头和对接头,铆接架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铆接头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一安装部上,对接头安装在第二安装部靠近铆接头的一侧。其中,铆接头包括第一环形套筒21和设置在第一环形套筒21内的限位部22,对接头为第二环形套筒30,第一环形套筒21的外径小于第二环形套筒30的内径,以在第一环形套筒21与第二环形套筒30的对接作用下将位于第一环形套筒21和第二环形套筒30之间的待铆接组件抵接在限位部22处以进行铆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待铆接组件可以包括两个板体,通过铆接装置的铆接将两个板体进行铆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限位部22设置在第一环形套筒21内是指限位部22完全位于第一环形套筒21的内径对应的区域内。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铆接装置,在铆接时,第一环形套筒21和第二环形套筒30进行对接,以使第一环形套筒21的端部和第二环形套筒30的端部均抵接在待铆接组件上,由于第一环形套筒21的外径小于第二环形套筒30的内径,在第一环形套筒21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待铆接组件的无损伤连接。具体地,在第一环形套筒21的作用下使得待铆接组件的连接处为环形连接圈,在连接处的待铆接材料冷作硬化,使连接处没有微观损伤,无应力集中,具有极佳的动态疲劳连接强度。且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铆接装置在铆接时无需消耗铆接钉等辅助耗材,也降低了铆接成本,在经济性方面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
具体地,限位部22为柱状结构;和/或,第一环形套筒21与限位部22位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施例中,可以将限位部22设置在柱状结构,以提高限位的稳定性。将第一环形套筒21与限位部22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以便于进行生产制造。
在本实施例中,铆接头为多个,多个铆接头间隔设置;对接头为多个,多个对接头与多个铆接头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对接头设置在对应的铆接头相对的位置处。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铆接强度,以使待铆接组件能够稳定地连接在一起。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铆接装置还包括驱动结构40,驱动结构40安装在第一安装部上,驱动结构40的驱动部41可移动地设置;铆接头可拆卸地安装在驱动结构40的驱动部41上。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根据具体的铆接情况更换与之对应大小和结构的铆接头,也方便对损坏的铆接头进行更换,方便了操作人员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结构40还包括驱动主体42,驱动部41可移动地设置在驱动主体42上,驱动主体42设置在第一安装部远离第二安装部的一侧,驱动部41可移动地穿设在第一安装部的安装孔内。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优化结构布局,提高结构布局紧凑性。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对接头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安装部上。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根据具体地铆接情况更换与之对应大小和结构的对接头,也方便对损坏的对接头进行更换,方便了操作人员的操作。
具体地,铆接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座51,第一安装座51与驱动结构40的驱动部41可拆卸地连接,铆接头与第一安装座51固定连接。或者,铆接装置还包括第二安装座52,第二安装座52与第二安装部可拆卸地连接,对接头与第二安装座52固定连接。或者,铆接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座51和第二安装座52,第一安装座51与驱动结构40的驱动部41可拆卸地连接,铆接头与第一安装座51固定连接;第二安装座52与第二安装部可拆卸地连接,对接头与第二安装座52固定连接。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铆接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座51和第二安装座52,第一安装座51与驱动结构40的驱动部41可拆卸地连接,铆接头与第一安装座51固定连接;第二安装座52与第二安装部可拆卸地连接,对接头与第二安装座52固定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进行安装和拆卸,在拆装过程中只需要对第一安装座51和第二安装座52进行处理即可,不会对铆接头和对接头造成损伤,方便操作,也便于对铆接头和对接头进行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铆接架10包括沿预设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板11、第二安装板12和第三安装板13,第一安装板11和第三安装板13分别形成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板12靠近第一安装板11的一侧形成与第一安装板11配合的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板12靠近第三安装板13的一侧形成与第三安装板13配合的第二安装部。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优化结构布局,提高结构紧凑性,能够实现双工位操作,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地,铆接架10还包括第一连接板14和第二连接板15,第一连接板14设置在第一安装板11和第二安装板12之间,以使第一安装板11通过第一连接板14与第二安装板12连接。第二连接板15设置在第二安装板12和第三安装板13之间,以使第二安装板12通过第二连接板15与第三安装板13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使得铆接架10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保证第一安装板11、第二安装板12和第三安装板13的连接强度以及铆接架10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铆接架1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以便于生产制造。
具体地,第一连接板14为第一折弯板结构;或者,第二连接板15为第二折弯板结构;或者,第一连接板14为第一折弯板结构,第二连接板15为第二折弯板结构。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板14为第一折弯板结构,第二连接板15为第二折弯板结构。采用这样的结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也便于进行连接。
具体地,铆接架10为W形架体结构,架体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结构稳定。本实施例中的W形架体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板11、第一连接板14、第二安装板12、第二连接板15和第三安装板13。第一安装板11、第二安装板12和第三安装板13沿预设方向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板14和第二连接板15均为折弯板结构,以形成W形架体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水平带有定位装置的自动无铆铆接机构,“W”形结构轮廓与套筒设计可保证预紧作用,伺服电机控制可保证铆接压力可调;当蒸发器边板到达指定位置,铆接机构开始运动,铆接接头与套筒前后施压将边板压紧,推力增大达到铆接目的。本实用新型蒸发器边板无铆铆接机构设计代替原有人工打螺钉方式,可彻底解决螺钉连接的不可靠性,双工位工作保证生产效率,参数精准控制可靠,定位精度可达±0.05mm,模具配合度高,与产品间隙≤1mm,增加打紧机构,保证铆接强度。
工作原理:由W形架体、铆接定位孔(对接头的套筒的内孔形成工作孔)、铆接头以及输出轴、禁锢装置和动力装置组成,工作时动力装置推动输出轴前进,铆接头套筒与对接头(工作孔)紧压与蒸发器边板上,随后铆接头内弹簧铆头弹出并加大输出压力使铆接头与铆接定位孔(工作孔)和铆接材料三者紧密结合完成铆接工作。
本实施例中的W形架体为整体框架结构,设计简单方便且易于达到压紧蒸发器边板的目的并实现双工位工作提升工作效率;携带对接头(工作孔),可更换满足柔性生产,铆接头与对接头在预紧压力下压紧边板,随后对接头(工作孔)与铆接头完成铆接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铆接头为铆接装置的主体工作结构,通过铆接头和对接头(对接头的套筒的内孔形成工作孔)紧配压紧两块边板达到铆接目的,增添套筒与弹簧铆头可在预紧阶段压紧边板,加压后快速完成铆接工作且保证铆接质量。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对接头与传统导轨滑动方式变更铆接位置不同,本实用新型采用定点定位工作,更换定位孔规格来满足柔性生产需求且符合蒸发器生产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输出轴工作稳定性,铆接装置还包括紧固结构60,将驱动部41(驱动轴)与铆接头进行固定并提高加工精度;使用固定螺杆将紧固结构60安装在距离机架一定位置(可调节);如若该装置工作不稳定,可采用两端同时固定的方式安装。紧固结构60上具有安装口,以便于进行安装紧固。
具体地,驱动结构40采用液压系统(主轴电机等)充当动力装置,让密闭空腔推动输出轴前进(丝杠结构推动主轴前进),泄压后输出轴退回初始位置(电机反转后返回初始位置);伺服控制两段输出压力(预紧压力、铆接压力),可以控制输出轴达到预紧的目标。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结构40的驱动主体42(驱动主体42可以为驱动轴)携带铆接头,可更换满足柔性生产;当动力装置输出预紧压力,输出轴与铆接头前进与对接头(工作孔)压紧在边板上,当动力装置输出铆接压力,输出轴与铆接头前进将边板铆接成型并持续施压直到完成铆接动作。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结构简单、铆接接头与铆接模具方便拆卸、便于维修与更换的优点;连接点牢固可靠;没有原料消耗和不需要辅助材料;超越了金属材质局限和厚度局限;可以形成圆点和巨型点连接;连接区域没有热应力;不会损伤工件表面的保护层;不需要预先或事后处理,允许有夹层和多层连接;自动寻位铆接,节省人员参与。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铆接架(10),所述铆接架(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
铆接头,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
对接头,安装在第二安装部靠近所述铆接头的一侧;
其中,所述铆接头和所述对接头中的一个包括第一环形套筒(2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套筒(21)内的限位部(22),所述铆接头和所述对接头中的另一个为第二环形套筒(30),所述第一环形套筒(2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环形套筒(30)的外径,以在所述第一环形套筒(21)与所述第二环形套筒(30)的对接作用下将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套筒(21)和所述第二环形套筒(30)之间的待铆接组件抵接在所述限位部(22)处以进行铆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22)为柱状结构;和/或,
所述第一环形套筒(21)与所述限位部(22)为一体成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装置还包括:
驱动结构(40),所述驱动结构(40)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所述驱动结构(40)的驱动部(41)可移动地设置;
所述铆接头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驱动结构(40)的驱动部(4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40)还包括驱动主体(42),所述驱动部(41)可移动地设置所述驱动主体(42)上,所述驱动主体(42)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远离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侧,所述驱动部(41)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安装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头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装置还包括:
第一安装座(51),与所述驱动结构(40)的驱动部(41)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铆接头与所述第一安装座(51)固定连接;和/或,
第二安装座(52),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对接头与所述第二安装座(5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架(10)包括沿预设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板(11)、第二安装板(12)和第三安装板(13),所述第一安装板(11)和所述第三安装板(13)分别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板(12)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板(11)的一侧形成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配合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板(12)靠近所述第三安装板(13)的一侧形成与所述第三安装板(13)配合的第二安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架(10)还包括:
第一连接板(14),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11)和所述第二安装板(12)之间,以使所述第一安装板(1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14)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2)连接;
第二连接板(15),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12)和所述第三安装板(13)之间,以使所述第二安装板(12)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15)与所述第三安装板(1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板(14)为第一折弯板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板(15)为第二折弯板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架(10)为W形架体结构。
CN202220884316.1U 2022-04-15 2022-04-15 铆接装置 Active CN217192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84316.1U CN217192126U (zh) 2022-04-15 2022-04-15 铆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84316.1U CN217192126U (zh) 2022-04-15 2022-04-15 铆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92126U true CN217192126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73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84316.1U Active CN217192126U (zh) 2022-04-15 2022-04-15 铆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921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69750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preform for a structural assembly
CN107931825B (zh) 大型椭球面工件的搅拌摩擦焊拼接工装
WO2016020494A1 (de) Tragende elemente einer tragenden struktur, dazugehörige verbindungselemente, sowie vorrichtungen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selben
CN111037070B (zh) 一种异形构件焊前装配的自动化内撑工装夹具
CN110439623B (zh) 飞机发动机风扇叶片用金属包边、加工工装及加工方法
CN217192126U (zh) 铆接装置
CN111889941A (zh) 牵引梁加工用柔性组对点固工装与柔性变位焊接的工艺装备
CN213496776U (zh) 双工具头局部加热加压渐进成形装置
CN209288194U (zh) 冷镦机脱料机构
CN115971395A (zh) 一种铆接尺寸控制方法及铆接尺寸控制装置
CN108788573B (zh) 纵缝自动焊接设备
WO2014047670A1 (de) Werkzeug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bearbeitung eines werkstücks
Balaji et al. Trends in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technologies for next generation combat aircraft
CN112355374A (zh) 双工具头局部加热加压渐进成形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1266444A (zh) 一种高精度双转臂拉弯机
US11701704B1 (en) Processing di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for fastener
CN217570727U (zh) 普通铆钉用液压铆接装置
CN216706592U (zh) 一种通用型压合机
CN217373575U (zh) 一种四柱结构具备上料方便的液压机
CN219966313U (zh) 一种大口径法兰盘锻造用加工工装
CN107008932A (zh) 工装夹具
CN214922564U (zh) 一种应用于工业门合页的加工治具
CN214417580U (zh) 一种大型压力机用模架
CN113043006B (zh) 一种用于马达装配的自导向传动系统
CN216850701U (zh) 一种多适用的铆接机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