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80338U - 一种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80338U
CN217180338U CN202220217803.2U CN202220217803U CN217180338U CN 217180338 U CN217180338 U CN 217180338U CN 202220217803 U CN202220217803 U CN 202220217803U CN 217180338 U CN217180338 U CN 2171803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ing
sample
dynamic
oil cylinder
pulse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1780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雪菡
周韬
谢和平
朱建波
周昌台
陈家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021780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803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803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803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包括支撑系统、动静组合剪切加载机构、法向拉力加载机构及拉剪模具,支撑系统包括支撑平台,动静组合剪切加载机构包括加载杆,实验装置整体布置于支撑系统上,以测试试样为中心,左右两侧动静组合剪切加载机构沿试样两侧布置,上下两侧的法向拉力加载机构以试样为中心垂直于支撑平台设置,所述拉剪模具包括应力调整台阶、U形试样固定槽和T形受力槽。本实用新型保证了剪切过程中法向拉应力始终垂直于轴向加载,解决了现有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在试验过程中由于剪切位移造成的拉力偏心问题,使得动静组合拉剪实验装置更加接近真实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力学领域,尤其涉及岩石和混凝土等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实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岩质边坡、地下矿山采空区顶板岩体往往承受着拉剪荷载的作用,尤其是在地震、爆破等自然或人为动力扰动作用下,岩石材料受到拉应力和动力扰动的共同作用,对岩石力学性能及破坏模式产生极大影响,对岩体工程、矿山安全运营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了解并掌握岩石等固体材料在动态拉剪荷载作用下的剪切力学性质和破坏规律对岩体工程、矿山等地下工程的科学设计、安全运营以及稳定性评估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由于缺少可以开展动静组合剪切实验研究的装置,关于岩石、混凝土等固体材料的动静组合剪切试验研究受到限制。近年来,虽然有学者在岩石动态拉剪性能测试方面进行了动态试验设备和方法的研究,例如,有学者提供了一种法向拉应力作用下的岩石动力剪切强度测试装置(CN 213516698U),可以开展法向拉应力作用下的动态剪切试验,但该实验装置通过拉杆配合应变片对试样施加法向拉应力,拉应力设置精确度受到试验人员熟练程度、试验材料品质等影响,并且该试验方法没有考虑剪切过程中由于剪切位移导致的拉力偏心问题。
因此,需要对现有用于开展动态拉剪实验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进行创新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包括支撑系统、动静组合剪切加载机构及法向拉力加载机构,支撑系统包括支撑平台,动静组合剪切加载机构包括加载杆,实验装置整体布置于支撑系统上,以测试试样为中心,左右两侧动静组合剪切加载机构沿试样布置,上下两侧的法向拉力加载机构以试样为中心垂直于支撑平台设置;上伺服控制油缸与上拉力腔连接,上T形受力槽通过侧面滑动安装入上拉力腔,且通过滚珠使二者能够沿轴向发生自由相对滑动,上T形受力槽底部与试样直接或间接固定在一起;上方拉力施加时,荷载由上伺服控制油缸提供,上方荷载传递到上拉力腔后,通过滚珠施加到上T形受力槽两翼,从而对试样上表面施加目标拉力荷载;下伺服控制油缸与下拉力腔连接,下T形受力槽通过侧面滑动安装入下拉力腔,且通过滚珠使二者能够沿轴向自由相对滑动,下T形受力槽与试样直接或间接固定在一起;下方拉力施加时,荷载由下伺服控制油缸提供,下方荷载传递到下拉力腔后,通过滚珠施加到下T形受力槽两翼,从而对试样下表面施加目标拉力荷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系统还包括多个支撑底座、右侧伺服油缸底座、左侧伺服油缸底座、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其中右侧伺服油缸底座、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多个支撑底座、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左侧伺服油缸底座按此顺序从右至左平行设置于支撑平台上,且能够沿支撑平台左右平移并固定在所需位置,左侧伺服油缸放置于左侧伺服油缸底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动静组合剪切加载机构中,左侧活塞杆右端面紧贴左侧加载框左端面,左侧静态剪切荷载加载时,通过左侧伺服油缸对左侧活塞杆施加荷载,荷载通过左侧加载框、左侧加载杆、左侧套杆加载于试样;右侧伺服油缸放置于右侧伺服油缸底座上,右侧活塞杆左端面紧贴右侧加载框左端面,右侧静态剪切荷载加载时,通过右侧伺服油缸对右侧活塞杆施加荷载,荷载通过右侧加载框、右侧加载杆、右侧套杆加载于试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放置于左侧加载框中,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放置于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上,左侧加载杆放置于支撑底座上能够沿支撑平台轴向左右滑动,所述左侧加载杆左端面紧贴在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右端面,左侧套杆套接于左侧加载杆靠近试样一侧端部,用于连接左侧拉剪模具与左侧加载杆;左侧动静组合剪切加载机构加载时,左侧剪切荷载由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右端面输出,通过左侧加载杆左表端面传播至左侧加载杆内,经左侧加载杆传递至左侧套杆,通过左侧应力调整台阶加载于试样与左侧拉剪模具接触的下半部分;
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放置于右侧加载框中,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放置于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上,右侧加载杆放置于支撑底座上可沿支撑平台轴向左右滑动,所述右侧加载杆右端面紧贴在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的左端面,右侧套杆套接于右侧加载杆靠近试样一侧端部,用于连接右侧拉剪模具与右侧加载杆;右侧动静组合剪切加载机构加载时,右侧剪切荷载由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左端面输出,通过右侧加载杆左端面传播至右侧加载杆内,经右侧加载杆传递至右侧套杆,通过右侧应力调整台阶加载于试样与右侧拉剪模具接触的上半部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左侧应变片和右侧应变片,其中左侧应变片和右侧应变片分别粘贴于左侧加载杆和右侧加载杆表面中间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数据监测与采集系统包括同步高速记录仪、应变片和摄影仪,动态拉剪过程中,左侧应变片和右侧应变片分别将左侧加载杆和右侧加载杆上监测到的应变信号通过屏蔽导线传输至同步高速记录仪器进行记录和储存,最终输出至计算机上进行存储和分析,同时动态拉剪加载过程亦可通过摄影仪实时拍摄试样表面动态应变演化及破坏全过程用于分析试样动静组合拉剪加载下的变形与破坏规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伺服控制油缸通过固定钉与上拉力腔连接,下伺服控制油缸通过固定钉与下拉力腔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T形受力槽通过胶水与试样上表面紧密胶结,下T形受力槽通过胶水与试样下表面紧密胶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T形受力槽的上下表面均设有滚珠,下T形受力槽的上下表面均设有滚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拉力腔的长度大于上T形受力槽的长度,下拉力腔的长度大于下T形受力槽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展岩石、混凝土等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将拉剪模具传递轴向荷载一端设计为台阶状,以控制轴向剪切荷载施加范围,使得能够对试样施加动态剪切荷载,解决了现有不能直接开展岩石、混凝土等固体材料的动静组合直接剪切的技术缺陷;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试样施加法向拉应力的实验装置,通过在拉力对中模块翼缘和拉力施加模具滑槽接触面设置滚珠,使滚珠位于拉力施加模具滑槽内部上、下表面限位槽中,保证了剪切过程中法向拉应力始终垂直于试样轴向加载,解决了现有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剪切位移造成的拉力偏心问题,使得动静组合拉剪实验装置更加接近真实情况;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静组合拉剪装置试样剪切侧面为临空面,在实验过程中可结合超高速摄影、散斑等观测手段对其动静组合剪切破坏全过程进行观测研究。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试验装置三维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试验装置三维剖切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试验装置正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法向加载系统三维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剪模具拆解细节图。
图中标号对应部件名称如下:
1-支撑平台,2-支撑底座,3-右侧伺服油缸底座,4-右侧伺服油缸,5- 右侧活塞杆,6-右侧加载框,7-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8-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9-右侧法兰环,10-右侧加载杆,11-左侧伺服油缸底座,12-左侧伺服油缸,13-左侧活塞杆,14-左侧加载框,15-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 16-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17-左侧法兰环,18-左侧加载杆,19-右侧套杆,20-左侧套杆,21-右侧应力调整台阶,22-左侧应力调整台阶,23-上U形试样固定槽,24-下U形试样固定槽,25-上T形受力槽,26-下T形受力槽, 27-上伺服控制油缸,28-下伺服控制油缸,29-固定钉,30-滚珠,31-上拉力腔,32-下拉力腔,33-上伺服油缸活塞杆,34-下伺服油缸活塞杆,35- 试样,36-右侧应变片,37-左侧应变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包括支撑系统,放置于支撑系统上的动静组合剪切加载机构、垂直于支撑底座设置的法向拉力加载机构以及套接在加载杆上的拉剪模具,所述拉剪模具包括套杆、应力调整台阶、U形试样固定槽和 T形受力槽。
实验装置整体布置于支撑系统上,测试装置以测试试样35为中心,左右两侧构件沿试样35对称布置,上下两侧拉力加载构件以试样35为对称中心垂直于支撑平台1设置。支撑系统包括支撑平台1、支撑底座2、右侧伺服油缸底座3、左侧伺服油缸底座11、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7、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15,其中右侧伺服油缸底座3、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7、加载杆支撑底座2、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15按此顺序从右至左平行安置于支撑平台1上,且可以沿支撑平台1左右平移并固定在所需位置。
左侧伺服油缸底座11放置于支撑平台1最左侧,左侧伺服油缸12放置于左侧伺服油缸底座11上,左侧活塞杆13右端面紧贴左侧加载框14 左端面,左侧静态剪切荷载加载时,通过左侧伺服油缸12对左侧活塞杆 13施加荷载,荷载通过左侧加载框14、左侧加载杆18、左侧套杆20及左侧应力调整台阶22加载于试样35;右侧伺服油缸底座3放置于支撑平台1 最右侧,右侧伺服油缸4放置于右侧伺服油缸底座3上,右侧活塞杆5左端面紧贴右侧加载框6左端面,右侧静态剪切荷载加载时,通过右侧伺服油缸4对右侧活塞杆5施加荷载,荷载通过右侧加载框6、右侧加载杆10、右侧套杆19及右侧应力调整台阶21加载于试样35。
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15放置于左侧加载框14中,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16放置于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15上,左侧加载杆18放置于支撑底座2上可沿支撑平台轴向左右滑动,所述左侧加载杆18左端面紧贴在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16右端面,左侧套杆20套接于左侧加载杆18靠近试样35一侧的右端面上,用于连接左侧拉剪模具与左侧加载杆18;左侧动静组合剪切加载机构加载时,左侧剪切荷载由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16右端面输出,通过左侧加载杆18左端面传播至左侧加载杆18内,经左侧加载杆18传递至左侧套杆20,通过左侧应力调整台阶22加载于试样35与左侧拉剪模具接触的下半部分;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7放置于右侧加载框6中,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8放置于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7上,右侧加载杆10放置于支撑底座2上可沿支撑平台轴向左右滑动,所述右侧加载杆10右端面紧贴在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8的左端面,右侧套杆19套接于右侧加载杆10靠近试样35一侧的左端面上,用于连接右侧拉剪模具与右侧加载杆10;右侧动静组合剪切加载机构加载时,右侧剪切荷载由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8左端面输出,通过右侧加载杆10左端面传播至右侧加载杆10内,经右侧加载杆10传递至右侧套杆19,通过右侧应力调整台阶21 加载于试样35与右侧拉剪模具接触的上半部分。
上伺服控制油缸27通过固定钉29与上拉力腔31连接,上T形受力槽25通过侧面滑动安装入上拉力腔31,且通过滚珠30使二者可沿轴向自由相对滑动,上T形受力槽25与上U形试样固定槽23为右侧拉剪模具的一部分,起到传递法向拉力的作用;上方拉力施加时,荷载由上伺服控制油缸27提供,上方荷载通过固定钉29传递到上拉力腔31后,通过滚珠 30施加到上T形受力槽25两翼,从而对整个右侧拉剪模具施加目标荷载,上U形试样固定槽23通过高强度胶水与试样上表面紧密胶结,从而对试样上表面施加目标拉力荷载;下伺服控制油缸28通过固定钉29与下拉力腔32连接,下T形受力槽26通过侧面滑动安装入下拉力腔32,且通过滚珠30使二者可沿轴向自由相对滑动,下T形受力槽26与下U形试样固定槽24为右侧拉剪模具的一部分,起到传递法向拉力的作用;下方拉力施加时,荷载由下伺服控制油缸28提供,下方荷载通过固定钉29传递到下拉力腔32后,通过滚珠30施加到下T形受力槽26两翼,从而对整个左侧拉剪模具施加目标荷载,下U形试样固定槽24通过高强度胶水与试样下表面紧密胶结,从而对试样下表面施加目标拉力荷载;数据监测与采集系统主要由同步高速记录仪(未示出)、应变片和(超)高速摄影仪(未示出)等构成,其中左侧应变片37和右侧应变片36分别粘贴于左侧加载杆 18和右侧加载杆10表面中间位置,动态拉剪过程中,左侧应变片37和右侧应变片36分别将左侧加载杆18和右侧加载杆10上监测到的应变信号通过屏蔽导线传输至同步高速记录仪器进行记录和储存,最终输出至计算机上进行存储和分析,同时动态拉剪加载过程亦可通过(超)高速摄影仪实时拍摄试样35表面动态应变演化及破坏全过程用于分析试样动静组合压剪加载下的变形与破坏规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的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方法。
具体来说,待所述实验装置按照图1所示结构安装后,先通过法向拉力加载机构为测试试样35施加可伺服控制的法向静态拉伸应力,待所述法向静态拉伸应力达到预定值时,通过上下伺服控制油缸将所施加法向静态拉伸应力维持恒定,随后控制左右两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同步激发相同幅值和相同时长的应力波为测试试样35分别从左右两侧同步施加动态剪切荷载。动态剪切加载中,根据一维应力波传播理论,当左右两侧加载杆上应变片分别监测到的左右两侧加载杆上的动态荷载误差小于可接受的限度时(例如<5%),可认为试样达到了动态应力平衡状态,此时利用左右两侧应变片监测得到的左右两侧加载杆应变数值,根据下述公式计算得到不同拉应力和剪切加载速度下岩石、混凝土等固体材料试样的动态拉剪应力,具体公式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91069150000081
其中,A和E分别为应力波加载杆的横截面面积与弹性模量;As为测试试样的剪切面面积;ε左入射和ε左反射分别为左侧应变片37从左侧加载杆18 上监测的入射应变信号和反射应变信号,ε右入射和ε右反射分别为右侧应变片36 从右侧加载杆10上监测的入射应变信号和反射应变信号,F为静态剪切荷载。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的基于上述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的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方法,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实施例1
首先,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装置的安装。
左侧伺服油缸底座11放置于支撑平台1最左侧,左侧伺服油缸12放置于左侧伺服油缸底座11上,左侧活塞杆13右端面紧贴左侧加载框14 左端面;右侧伺服油缸底座3放置于支撑平台1最右侧,右侧伺服油缸4 放置于右侧伺服油缸底座3上,右侧活塞杆5左端面紧贴右侧加载框6左端面。
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15放置于左侧加载框14中,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16放置于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15上,将长2000mm,半径25mm 的TC21钛合金左侧加载杆18沿支撑平台轴向放置在支撑底座2上使其可沿轴向左右滑动,且将左侧加载杆18左端面紧贴于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 16右端面,然后将左侧拉剪模具通过左侧套杆20紧密套接于左侧加载杆 18靠近试样35一侧端部;同样地,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7放置于右侧加载框6中,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8放置于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7 上,将长2000mm,半径25mm的TC21钛合金右侧加载杆10沿支撑平台轴向放置在支撑底座2上使其可沿轴向左右滑动,且将右侧加载杆10右端面紧贴于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8左端面,然后将右侧拉剪模具通过右侧套杆19紧密套接于右侧加载杆10靠近试样35一侧端部;之后进行法向拉力加载系统的安装,下T形受力槽26安装时通过下拉力腔32左侧滑动放入拉力腔腔内,滚珠30分别位于下T形受力槽26上表面与下拉力腔32内部上表面以及上T形受力槽26下表面与下拉力腔32内部下表面之间,二者能够沿应力波加载杆轴向发生相对滑动,下拉力腔32通过固定钉29与下伺服控制油缸28连接;同样地,上T形受力槽25安装时通过上拉力腔 31右侧滑动放入拉力腔腔内,滚珠30分别位于上T形受力槽25上表面与上拉力腔31内部上表面之间以及T形受力槽25下表面与上拉力腔31内部下表面之间,二者能够沿应力波加载杆轴向发生相对滑动,上拉力腔31 通过固定钉29与上伺服控制油缸20连接;接下来在上U形试样固定槽23 内下表面和下U形试样固定槽24内上表面涂抹高强度胶水,将试样35放入上下U形试样固定槽之间,确定试样35上表面与上U形试样固定槽23、下表面与下U形试样固定槽24紧密胶结且凝固后进行荷载施加;
通过计算机软件(未示出)控制上伺服控制油缸27,其通过固定钉29 对上拉力腔31施加向上拉应力至传感器(未示出)显示拉力达到目标荷载 1MPa,同时通过计算机软件(未示出)控制下伺服控制油缸28通过固定钉29对下拉力腔32施加向下的拉应力至传感器(未示出)显示拉力达到目标荷载1MPa,即完成法向拉应力加载;法向拉力加载至目标值时进行静态剪切加载,通过计算机(未示出)控制左侧伺服油缸12对左侧活塞杆 13施加荷载,荷载依次通过左侧加载框14、左侧法兰环17、左侧加载杆 18、左侧套杆20及左侧应力调整台阶22施加于试样35,同时通过计算机 (未示出)控制右侧伺服油缸4对右侧活塞杆5施加荷载,荷载依次通过右侧加载框6、右侧法兰环7、右侧加载杆10、右侧套杆19及右侧应力调整台阶21施加于试样35;待静态剪切荷载加载至目标值3MPa且稳定后施加轴向动态剪切荷载,通过计算机软件(未示出)控制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16产生幅值为100MPa,持续时长300μs的应力波,应力波从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16右端面输出,沿左侧加载杆18自左向右传播,此时左侧应变片37上监测到的为左侧入射波,左侧入射波继续沿左侧加载杆18传播至左侧拉剪模具,并通过左侧应力调整台阶22对测试试样35施加从左至右的动态剪切荷载;在控制左侧动态剪切应力加载的同时,通过计算机软件(未示出)控制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8产生幅值为100MPa,持续时长300μs的应力波,应力波从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8右端面输出,沿右侧加载杆10自右向左传播,此时右侧应变片36上监测到的为入射波,入射波继续沿右侧加载杆10传播至右侧拉剪模具19,并通过右侧应力调整台阶21对测试试样35施加从右至左的动态剪切荷载,左右两侧幅值和持续时长相同的应力波同时到达试样35对其进行动态剪切加载,以保证试样内部应力平衡。
当左右两侧应变片监测得到的左右两侧加载杆应变信号显示剪切过程左右两侧加载杆上动态荷载基本一致时(例如荷载误差<5%),认为试样达到内部应力平衡状态,即可根据下述公式计算得到1MPa拉应力及幅值为100MPa,持续时长为300μs的应力波作用下岩石、混凝土等固体材料试样的动态拉剪应力,具体公式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91069150000101
其中,A和E分别为应力波加载杆的横截面面积与弹性模量;As为测试试样的剪切面面积;ε左入射和ε左反射分别为左侧应变片从左侧加载杆18上监测的入射应变信号和反射应变信号,ε右入射和ε右反射分别为左侧应变片从右侧加载杆10上监测的入射应变信号和反射应变信号,F为静态剪切荷载。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系统、动静组合剪切加载机构及法向拉力加载机构,支撑系统包括支撑平台(1),动静组合剪切加载机构包括加载杆,实验装置整体布置于支撑系统上,以测试试样(35)为中心,左右两侧动静组合剪切加载机构沿试样(35)布置,上下两侧的法向拉力加载机构以试样(35)为中心垂直于支撑平台(1)设置;上伺服控制油缸(27)与上拉力腔(31)连接,上T形受力槽(25)通过侧面滑动安装入上拉力腔(31),且通过滚珠(30)使二者能够沿轴向发生自由相对滑动,上T形受力槽(25)底部与试样(35)直接或间接固定在一起;上方拉力施加时,荷载由上伺服控制油缸(27)提供,上方荷载传递到上拉力腔(31)后,通过滚珠(30)施加到上T形受力槽(25)两翼,从而对试样上表面施加目标拉力荷载;下伺服控制油缸(28)与下拉力腔(32)连接,下T形受力槽(26)通过侧面滑动安装入下拉力腔(32),且通过滚珠(30)使二者能够沿轴向自由相对滑动,下T形受力槽(26)与试样(35)直接或间接固定在一起;下方拉力施加时,荷载由下伺服控制油缸(28)提供,下方荷载传递到下拉力腔(32)后,通过滚珠(30)施加到下T形受力槽(26)两翼,从而对试样下表面施加目标拉力荷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系统还包括多个支撑底座(2)、右侧伺服油缸底座(3)、左侧伺服油缸底座(11)、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7)、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15),其中右侧伺服油缸底座(3)、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7)、多个支撑底座(2)、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15)、左侧伺服油缸底座(11)按此顺序从右至左平行设置于支撑平台(1)上,且能够沿支撑平台(1)左右平移并固定在所需位置,左侧伺服油缸(12)放置于左侧伺服油缸底座(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动静组合剪切加载机构中,左侧活塞杆(13)右端面紧贴左侧加载框(14)左端面,左侧静态剪切荷载加载时,通过左侧伺服油缸(12)对左侧活塞杆(13)施加荷载,荷载通过左侧加载框(14)、左侧加载杆(18)、左侧套杆(20)加载于试样(35);右侧伺服油缸(4)放置于右侧伺服油缸底座(3)上,右侧活塞杆(5)左端面紧贴右侧加载框(6)左端面,右侧静态剪切荷载加载时,通过右侧伺服油缸(4)对右侧活塞杆(5)施加荷载,荷载通过右侧加载框(6)、右侧加载杆(10)、右侧套杆(19)加载于试样(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15)放置于左侧加载框(14)中,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16)放置于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15)上,左侧加载杆(18)放置于支撑底座(2)上能够沿支撑平台轴向左右滑动,所述左侧加载杆(18)左端面紧贴在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16)右端面,左侧套杆(20)套接于左侧加载杆(18)靠近试样(35)一侧端部,用于连接左侧拉剪模具与左侧加载杆(18);左侧动静组合剪切加载机构加载时,左侧剪切荷载由左侧电磁脉冲发生器(16)右端面输出,通过左侧加载杆(18)左表端面传播至左侧加载杆(18)内,经左侧加载杆(18)传递至左侧套杆(20),通过左侧应力调整台阶(22)加载于试样(35)与左侧拉剪模具接触的下半部分;
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7)放置于右侧加载框(6)中,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8)放置于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底座(7)上,右侧加载杆(10)放置于支撑底座(2)上可沿支撑平台轴向左右滑动,所述右侧加载杆(10)右端面紧贴在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8)的左端面,右侧套杆(19)套接于右侧加载杆(10)靠近试样(35)一侧端部,用于连接右侧拉剪模具与右侧加载杆(10);右侧动静组合剪切加载机构加载时,右侧剪切荷载由右侧电磁脉冲发生器(8)左端面输出,通过右侧加载杆(10)左端面传播至右侧加载杆(10)内,经右侧加载杆(10)传递至右侧套杆(19),通过右侧应力调整台阶(21)加载于试样(35)与右侧拉剪模具接触的上半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侧应变片(37)和右侧应变片(36),其中左侧应变片(37)和右侧应变片(36)分别粘贴于左侧加载杆(18)和右侧加载杆(10)表面中间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数据监测与采集系统包括同步高速记录仪、应变片和摄影仪,动态拉剪过程中,左侧应变片(37)和右侧应变片(36)分别将左侧加载杆(18)和右侧加载杆(10)上监测到的应变信号通过屏蔽导线传输至同步高速记录仪器进行记录和储存,最终输出至计算机上进行存储和分析,同时动态拉剪加载过程亦可通过摄影仪实时拍摄试样(35)表面动态应变演化及破坏全过程用于分析试样动静组合拉剪加载下的变形与破坏规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伺服控制油缸(27)通过固定钉(29)与上拉力腔(31)连接,下伺服控制油缸(28)通过固定钉(29)与下拉力腔(3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上T形受力槽(25)通过胶水与试样上表面紧密胶结,下T形受力槽(26)通过胶水与试样下表面紧密胶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上T形受力槽(25)的上下表面均设有滚珠,下T形受力槽(26)的上下表面均设有滚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拉力腔(31)的长度大于上T形受力槽(25)的长度,下拉力腔(32)的长度大于下T形受力槽(26)的长度。
CN202220217803.2U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 Active CN2171803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17803.2U CN217180338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17803.2U CN217180338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80338U true CN217180338U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38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17803.2U Active CN217180338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803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28443A1 (en) Uniaxial bidirectional synchronous control electromagnetic loaded dynamic shear test system and method
Zhang et al. A review of dynamic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and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rock materials
Xia et al. Dynamic rock tests using split Hopkinson (Kolsky) bar system–A review
WO2020010854A1 (zh) 一种岩石冲击加载-卸围压力学试验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Jiang et al. Hopkinson bar loaded fracture experimental technique: a critical review of dynamic fracture toughness tests
Li et al. Spalling strength of rock under different static pre-confining pressures
CN109738609B (zh) 动力扰动作用下的滑移型岩爆剪切试验系统
CN210893972U (zh) 单轴双向同步控制电磁加载动态剪切试验装置
Combescure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high-velocity impact and fracture of ice
WO2021008010A1 (zh) 一种动静组合电磁加载霍普金森岩石杆波传播测试装置
US626699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or structures
CN113504131B (zh) 一种测试岩石不同法向应力下ii型动态断裂韧度的测试系统及试验方法
US11921088B2 (en) Thermal-stress-pore pressure coupled electromagnetic loading triaxial Hopkinson bar system and test method
WO2021017241A1 (zh) 渗透压和静压耦合电磁加载三轴shpb装置和测试方法
CN114544391B (zh) 高温环境固体材料动态拉剪力学特性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JP6860256B1 (ja) 梁柱構造部材の耐衝撃性を試験する装置
CN211784865U (zh) 一种动荷载下锚杆锚固结构试验装置
Yang et al. Caustic study on blast-induced wing crack behaviors in dynamic–static superimposed stress field
CN114544357B (zh) 一种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3702195A (zh) 一种动静组合双向电磁加载压剪实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Svingala et al.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the shock Hugoniot using ballistic projectile and high-explosive shock initiation
CN111766200B (zh) 一种测量爆破扰动下喷射混凝土动态粘结强度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Yu et al. A review of the torsional split Hopkinson bar
CN205910062U (zh) 一种利用真三轴试验机实现岩石双轴拉压试验的装置
CN217180338U (zh) 一种固体材料动静组合拉剪强度测试实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