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74913U - 一种适用于市政明挖隧道的支护桩冠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市政明挖隧道的支护桩冠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74913U
CN217174913U CN202220571251.5U CN202220571251U CN217174913U CN 217174913 U CN217174913 U CN 217174913U CN 202220571251 U CN202220571251 U CN 202220571251U CN 217174913 U CN217174913 U CN 2171749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cantilever
beams
extending direction
fender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712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文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5712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749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749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749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市政明挖隧道的支护桩冠梁结构,包括支撑部、冠梁和悬臂梁,沿隧道的延伸方向,在隧道的两侧设置有支撑部,冠梁沿隧道的延伸方向安装在支撑部上,冠梁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悬臂梁,若干悬臂梁沿隧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悬臂梁的顶部与路面齐平,悬臂梁的内侧端部设置有防撞墙,防撞墙位于隧道上方,且防撞墙突出地面。本实用新型的支护桩冠梁结构支出有悬臂梁,悬臂梁上设置有防撞墙,使隧道施工期间地面交通疏解道宽度大大加宽,从而缓解了交通,且可靠性高、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市政明挖隧道的支护桩冠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明挖隧道,具体涉及到一种适用于市政明挖隧道的支护桩冠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中涌现了大量的市政隧道。由于市政隧道多拥有埋深较浅的特点,故多采用明挖的方式进行施工,但这就不可避免的影响已有交通车道,造成交通拥堵。
为了解决市政明挖隧道施工中的交通疏解问题,传统施工方案多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压缩现状车行道两侧的人行道作为临时疏解道;2、隧道采用分幅倒边施工以缓解施工点交通压力。
对于压缩人行道作为疏解道的方案,施工过程中会大幅压缩人行道宽度,甚至出现人车混行的情况,会严重威胁行人及行车安全,且路段行车缓慢,易造成交通拥堵。
对于分幅倒边施工方案,需在隧道中央多施工一排围护桩,会使施工成本大大提高,且施工周期比整幅施工长,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适用于市政明挖隧道的支护桩冠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适用于市政明挖隧道的支护桩冠梁结构,包括支撑部、冠梁和悬臂梁,沿隧道的延伸方向,在隧道的两侧设置有支撑部,冠梁沿隧道的延伸方向安装在支撑部上,冠梁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悬臂梁,若干悬臂梁沿隧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悬臂梁的顶部与路面齐平,悬臂梁的内侧端部设置有防撞墙,防撞墙位于隧道上方,且防撞墙突出地面。
可选的,支撑部为围护桩,围护桩为多个,且沿隧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
可选的,支撑部为地下连续墙。
可选的,冠梁的宽度与支撑部的宽度相同。
可选的,隧道的上方还设置有若干横向支撑梁,横向支撑梁的两端与对应的冠梁内侧连接,且横向支撑梁位于悬臂梁的下方,若干横向支撑梁沿隧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
可选的,悬臂梁为梯形悬臂梁,且悬臂梁靠近冠梁的一端的宽度大于远离冠梁的一端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支护桩冠梁结构,支出有悬臂梁,悬臂梁上设置有防撞墙,使隧道施工期间地面交通疏解道宽度大大加宽,从而缓解了交通,且可靠性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步骤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步骤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步骤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步骤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步骤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步骤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围护桩,102-冠梁,103-悬臂梁,104-防撞墙,105-横向支撑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适用于市政明挖隧道的支护桩冠梁结构,包括支撑部、冠梁102和悬臂梁103,沿隧道的延伸方向,在隧道的两侧设置有支撑部,冠梁102沿隧道的延伸方向安装在支撑部上,优选的,冠梁102的宽度与支撑部的宽度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为围护桩101,围护桩101为多个,且沿隧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优选的,冠梁102的宽度与围护桩101的宽度相同,在另一实施例中,支撑部为地下连续墙,而冠梁102的宽度则与地下连续墙的宽度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冠梁10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悬臂梁103,若干悬臂梁103沿隧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悬臂梁103的顶部与路面齐平,悬臂梁103的内侧端部设置有防撞墙104,防撞墙104位于隧道上方,且防撞墙104突出地面,悬臂梁103的顶部与路面齐平后,悬臂梁103的顶部则可以便于车辆通行,并且由于悬臂梁103的支撑,能够保证该冠梁102结构的承载力,能够保证车辆通行,而防撞墙104能够对车辆的行驶起到限制作用,避免车辆在违规行驶时进入到隧道内,从而对隧道内施工的人员造成安全隐患,保证隧道施工的有序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隧道的上方还设置有若干横向支撑梁105,横向支撑梁105的两端与对应的冠梁102内侧连接,且横向支撑梁105位于悬臂梁103的下方,若干横向支撑梁105沿隧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横向支撑梁105保证了隧道上方的结构强度,在悬臂梁103承载后,悬臂梁103对冠梁102会形成弯矩,而横向支撑梁105的两端与对应的冠梁102内侧连接,从而能够克服弯矩的影响,从而保证了冠梁102结构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车辆通行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悬臂梁103为梯形悬臂梁103,且悬臂梁103靠近冠梁102的一端的宽度大于远离冠梁102的一端的宽度,进一步的,冠梁102为矩形截面普通混凝土结构,冠梁102的高度H由横向支撑梁105的高度h1和悬臂梁103的连接端部的高度h2确定,具体计算公式为H=10+h1+20+h2。
本实用新型的明挖隧道施工过程如下:
以10车道为例,在隧道开挖之前,车辆1~车道10均在路面上行驶,而隧道施工完成后,车道1、车道2、车道9和车道10依然在路面上行驶,而车道4~车道8则在隧道内行驶。
步骤一:如图3所示,封闭车道2、车道3、车道8和车道9,在车道2、车道3之间以及车道8、车道9之间钻D120cm的孔,然后往孔内灌浆形成围护桩,然后再在围护桩上灌注冠梁,在冠梁的内侧灌注悬臂梁,悬臂梁和冠梁一体灌注,从而使得悬臂梁和冠梁形成一个整体;
步骤二:如图4所示,封闭车道4~车道7,开放车道2、车道3、车道8和车道9,此时施工期间的交通疏解车道为车道1、车削2、车道3、车道8、车道9和车道10;在车道4~车道7之间开挖土方至横向支撑梁的底面线处,然后制作横向支撑梁,当横向支撑梁施工完成后,在继续开挖至基坑底面线,此时横向支撑梁通过立柱支撑;
步骤三:如图5所示,施工隧道主体结构及相关的附属工程,回填支护桩与主体结构间的回填料,拆除横向支撑梁及立柱,开挖引道挡墙以及对应车道4、5、6、7土方到设计标高,并施工相应的路基路面;
步骤四:如图6所示,待步骤三全部施工完毕,封闭车道2、3、8、9交通,开放车道4、5、6、7对应隧道内的交通,此时施工期间交通疏解车道为1、4、5、6、7、10,并拆除悬臂结构;然后开挖引道挡墙对应车道3、8土方和引道挡墙施工所需位置土方,施工引道挡墙主体结构及引道挡墙对应车道3、8的路基路面;
步骤五:如图7所示,待步骤4全部施工完毕,将车道3、8移至隧道内,封闭车道1、2、9、10交通,此时施工期间交通疏解车道为3、4、5、6、7、8。
步骤六:如图8所示,施工隧道顶面、路基路面、隧道两侧辅道及其它相关专业工程,最终完成施工。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适用于市政明挖隧道的支护桩冠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冠梁(102)和悬臂梁(103),沿隧道的延伸方向,在隧道的两侧设置有支撑部,所述冠梁(102)沿所述隧道的延伸方向安装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冠梁(10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悬臂梁(103),若干悬臂梁(103)沿隧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悬臂梁(103)的顶部与路面齐平,所述悬臂梁(103)的内侧端部设置有防撞墙(104),所述防撞墙(104)位于所述隧道上方,且防撞墙(104)突出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市政明挖隧道的支护桩冠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围护桩(101),所述围护桩(101)为多个,且沿所述隧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市政明挖隧道的支护桩冠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地下连续墙。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市政明挖隧道的支护桩冠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102)的宽度与所述支撑部的宽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市政明挖隧道的支护桩冠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的上方还设置有若干横向支撑梁(105),所述横向支撑梁(105)的两端与对应的冠梁(102)内侧连接,且横向支撑梁(105)位于悬臂梁(103)的下方,若干横向支撑梁(105)沿所述隧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市政明挖隧道的支护桩冠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梁(103)为梯形悬臂梁,且悬臂梁(103)靠近冠梁(102)的一端的宽度大于远离冠梁(102)的一端的宽度。
CN202220571251.5U 2022-03-16 2022-03-16 一种适用于市政明挖隧道的支护桩冠梁结构 Active CN2171749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71251.5U CN217174913U (zh) 2022-03-16 2022-03-16 一种适用于市政明挖隧道的支护桩冠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71251.5U CN217174913U (zh) 2022-03-16 2022-03-16 一种适用于市政明挖隧道的支护桩冠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74913U true CN217174913U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44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71251.5U Active CN217174913U (zh) 2022-03-16 2022-03-16 一种适用于市政明挖隧道的支护桩冠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749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58494B (zh) 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CN210263137U (zh) 一种矩形地下立体车库
CN112982481B (zh) 一种管廊上跨地铁交叉节点处的结构施工方法
CN214993554U (zh) 一种水利工程的边坡加固结构
CN105064711B (zh) 一种在居民楼间施工地下车库的方法
CN113215995B (zh) 一种在狭窄空间施工桥梁道路的方法
CN211922133U (zh) 一种适用于悬崖峭壁路段老路扩宽的大悬挑结构
CN217174913U (zh) 一种适用于市政明挖隧道的支护桩冠梁结构
CN112681376A (zh) 一种井筒式地下立体车库的施工方法
CN105986830B (zh) 路边条状地下车库的暗挖建造方法
CN111172833A (zh) 一种陡坡高路堤结构的构筑方法
CN207846471U (zh) 用于地下道路的半逆作地下结构
CN214302989U (zh) 加建地上装配式停车库
CN115506382A (zh) 一种用于筑岛平台桩板墙的施工方法
CN202509521U (zh) 路基边坡挡护结构
CN110777844A (zh) 一种基于废旧护栏立柱的撑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042214A (zh) 一种浅覆土地下结构的抗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JP2802909B2 (ja) 車道拡幅ブロック及び車道拡幅方法
CN213508561U (zh) 一种倾斜悬挑式支档结构
CN219772981U (zh) 一种地下空间逆作顶板的围护结构
CN220414786U (zh) 狭窄空间基坑内侧施工平台结构
CN212052807U (zh) 土质边坡坡顶抗滑桩阶梯式桩间挡板结构
CN217149857U (zh) 一种便于隧道施工的便桥
CN113668893B (zh)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水平移位地下增层方法
CN218454378U (zh) 一种挡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