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70495U - 水泵、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水泵、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170495U CN217170495U CN202220430462.7U CN202220430462U CN217170495U CN 217170495 U CN217170495 U CN 217170495U CN 202220430462 U CN202220430462 U CN 202220430462U CN 217170495 U CN217170495 U CN 2171704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flow path
- water outlet
- cooling
-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泵、热管理系统和车辆,包括:壳体,壳体设有进水口和多个出水口;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转动件,转动件具有转动通道和与转动通道连通的排水口,转动件可转动地设于壳体内以使排水口可选择的与部分出水口连通,转动通道与进水口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泵,省去了在冷却流路中串联换向阀以实现冷却流路的换向,降低了整体结构复杂性,生产成本低,能够实现整车布置多样化,且结构简单,换向控制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水泵、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对冷却流路进行换向时,需要增加各种换向阀与水泵配合来改变方向,换向不方便,且导致冷却流路较为复杂,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水泵,所述水泵省去了在冷却流路中串联换向阀以实现冷却流路的换向,降低了整体结构复杂性,生产成本低,能够实现整车布置多样化,且结构简单,换向控制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水泵的热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热管理系统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泵,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水口和多个出水口;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具有转动通道和与所述转动通道连通的排水口,所述转动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内以使所述排水口可选择的与部分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转动通道与所述进水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泵,通过壳体设有多个出水口,转动件可转动地设于壳体内以使排水口可选择的与部分出水口连通,从而使得进水口可选择的与部分出水口连通,能够对部分出水口进行控制,实现对冷却流路的换向,省去了在冷却流路中串联换向阀以实现冷却流路的换向,降低了冷却流路的结构复杂性,能够实现整车布置多样化,便于拆卸与安装,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且控制组件的结构简单,转动件控制可靠,确保冷却介质流通顺畅。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水泵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水泵,所述排水口设于所述转动件的周壁上,多个所述出水口在所述壳体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分布,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转动件连接以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水口连通,所述固定管的远离所述转动通道的一端具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固定管的周向方向延伸为环形;卡管,所述卡管设在所述凹槽内;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凹槽的底壁与所述卡管之间以驱动所述卡管朝向远离所述转动件的方向移动,所述卡管适于伸入所述出水口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水泵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在所述壳体内以驱动冷却介质从所述进水口流向所述出水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叶轮;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叶轮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叶轮转动,所述第一叶轮用于驱动冷却介质由所述进水口流向所述出水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叶轮,所述第二叶轮与所述第一叶轮间隔开;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叶轮与所述传动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出水口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第二壳体,所述进水口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密封板限定出第一容纳空间,所述控制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密封板限定出第二容纳空间,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密封板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具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具有进口和出口;第一冷却流路,所述第一冷却流路的一端与所述进口连通;第二冷却流路,所述第二冷却流路的一端与所述进口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水泵,多个所述出水口包括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流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流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进水口可选择的与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或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冷却流路上设有散热器;和/或,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具有制冷流路,所述第二冷却流路与所述制冷流路通过冷却器进行换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泵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组件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管与卡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热管理系统100;
电池包10;进口11;出口12;
第一冷却流路20;散热器21;
第二冷却流路30;
水泵40;进水口41;出水口42;第一出水口421;第二出水口422;
制冷流路50;冷却器51;冷凝器52;蒸发器53;
壳体60;第一壳体61;第二壳体62;密封板63;固定板64;紧固件65;通孔631;
驱动组件70;第一叶轮71;第二电机72;第二叶轮73;传动件74;第一齿轮741;第二齿轮742;传动齿轮743;转轴744;
控制组件80;转动件81;第一电机82;固定管83;卡管84;弹性件85;转动通道811;排水口812;凹槽8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泵40。
参照图2与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泵40可以包括壳体60。
具体而言,壳体60设有进水口41和多个出水口42,从进水口41进入的冷却介质可以通过多个出水口42流出,使冷却介质可以进入不同的冷却流路,能够实现多种不同的出水方向,且便于对冷却流路进行设置,实现整车布置多样化,受空间限制小。
此外,如图2与图3所示,水泵40还可以包括控制组件80,控制组件80包括转动件81,转动件81具有转动通道811和排水口812,排水口812与转动通道811连通,转动通道811与进水口41连通,使得从进水口41进入的冷却介质可以进入转动通道811,并通过排水口812排出,确保冷却介质流通顺畅。
同时,转动件81可转动地设于壳体60内,可以使排水口812可选择的与部分出水口42连通,由此,通过转动件81进行转动可以实现排水口812与部分出水口42连通,从而实现进水口41与部分出水口42连通,能够对部分出水口42的出水进行控制,实现对冷却流路的换向,省去了在冷却流路中串联换向阀以实现冷却流路的换向,降低了冷却流路的结构复杂性,使得冷却流路的结构更简单,减少了零部件的使用,便于拆卸与安装,且控制组件80的结构简单,转动件81控制可靠,便于对不同的冷却流路的流通进行控制,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转动件81设于壳体60内,便于对转动件81进行防护,避免转动件81外露而造成损坏,有利于提高转动件81的使用寿命,确保外形美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泵40,通过壳体60设有多个出水口42,转动件81可转动地设于壳体60内以使排水口812可选择的与部分出水口42连通,从而使得进水口41可选择的与部分出水口42连通,能够对部分出水口42进行控制,实现对冷却流路的换向,省去了在冷却流路中串联换向阀以实现冷却流路的换向,降低了冷却流路的结构复杂性,能够实现整车布置多样化,便于拆卸与安装,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且控制组件80的结构简单,转动件81控制可靠,确保冷却介质流通顺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100可以包括电池包10、第一冷却流路20与第二冷却流路30。
具体地,电池包10具有冷却通道,冷却通道内可以流通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可以对电池包10内部进行冷却,保证电池包10正常使用,延长电池包10的使用寿命。冷却通道具有进口11和出口12,第一冷却流路20的一端和第二冷却流路30的一端分别与进口11连通,第一冷却流路20和第二冷却流路30内的冷却介质可以流向冷却通道内。例如,冷却介质可以为水。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为使冷却通道与不同的冷却流路连通,需要在热管理系统中增加各种水阀来实现不同冷却流路的换向,换向不便,且热管理系统的冷却流路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为解决冷却流路换向不便、结构复杂的问题。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图3所示,热管理系统100可以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水泵40,水泵40的进水口41与出口12连通,多个出水口42可以包括第一出水口421和第二出水口422,第一冷却流路20的另一端与第一出水口421连通,第二冷却流路30的另一端与第二出水口422连通,进水口41可选择的与第一出水口421和/或第二出水口422连通。
由此,在进水口41与第一出水口421连通时,使得第一冷却流路20与冷却通道可以形成一个冷却回路,在进水口41与第二出水口422连通时,使得第二冷却流路30与冷却通道可以形成另一个冷却回路,通过对水泵40进行控制能够实现冷却通道与不同的冷却回路连通,从而实现电池包10的不同的冷却形式,满足电池包10的不同的冷却要求,且省去了在冷却回路中串联换向阀以实现冷却流路的换向,降低了热管理系统100的结构复杂性,确保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进水口41可选择的与第一出水口421和/或第二出水口422连通,即,进水口41可以仅与第一出水口421连通,或者进水口41可以仅与第二出水口422连通,再或者进水口41可以同时与第一出水口421和第二出水口422连通,使得水泵40可以对不同的出水方向进行控制,实现电池包10的不同的冷却形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口812可选择的与第一出水口421和/或第二出水口422连通,可以使得进水口41可选择的与第一出水口421和/或第二出水口422连通。即,排水口812与第一出水口421连通时,进水口41可以仅与第一出水口421连通;排水口812与第二出水口422连通时,进水口41可以仅与第二出水口422连通;排水口812为两个且分别与第一出水口421和第二出水口422连通时,进水口41可以同时与第一出水口421和第二出水口422连通,转动件81的结构简单,便于实现进水口41可选择的与第一出水口421和/或第二出水口422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出水口42还可以包括第三出水口、第四出水口等,第三出水口、第四出水口等可以与其他冷却流路连接,能够形成多种冷却回路,实现电池包10的多种的冷却功能,满足电池包10的不同冷却要求。
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泵40具有上述有益的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100,通过壳体60设有多个出水口42,转动件81可转动地设于壳体60内以使排水口812可选择的与部分出水口42连通,从而使得进水口41可选择的与部分出水口42连通,能够对部分出水口42进行控制,实现对冷却流路的换向,省去了在冷却流路中串联换向阀以实现冷却流路的换向,降低了冷却流路的结构复杂性,能够实现整车布置多样化,便于拆卸与安装,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且控制组件80的结构简单,转动件81控制可靠,确保冷却介质流通顺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冷却流路20上可以设有散热器21,通过散热器21可以对第一冷却流路20内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冷却介质可以流向冷却通道与电池包10进行换热,从而实现对电池包10的冷却。另外,散热器21可以通过与外界自然风进行热交换达到冷却效果,能够实现热管理系统100的节能效果,有利于降低能源损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管理系统100还包括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具有制冷流路50,第二冷却流路30与制冷流路50通过冷却器51进行换热,第二冷却流路30内与制冷流路50换热后的冷却介质可以流向冷却通道与电池包10进行换热,从而实现对电池包10的冷却。另外,通过与冷却器51进行换热对第二冷却流路30内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却,有利于提高第二冷却流路30内的冷却效率,满足电池包10的较好的散热需求,使得电池包10的冷却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器51内可以设有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第一管道与第二冷却流路30连通,第二管道与制冷流路50连通,通过第一管道内的冷却介质与第二管道内的冷却介质进行换热可以实现第二冷却流路30与制冷流路50换热,换热效果更高效,且结构简单,换热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制冷系统可以包括冷凝器52与蒸发器53,冷凝器52与蒸发器53可以分别与制冷流路50连接,通过冷凝器52与蒸发器53能够对制冷流路50内的制冷介质进行较好的冷却,确保制冷流路50与第二冷却流路30在冷却器51内换热效率更高。例如,制冷介质可以为冷媒。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冷却流路20上设有散热器21,第二冷却流路30与制冷流路50通过冷却器51进行换热,且通过水泵40可以使进水口41可选择的与第一出水口421和/或第二出水口422连接,能够实现电池包10的不同的冷却功能,在车辆不同的使用工况的情况下,满足电池包10的不同的冷却需求。
例如,在进水口41与第一出水口421连接时,第一冷却流路20与冷却通道形成一个冷却回路,能够实现电池包10的弱冷功能,确保热管理系统100最大程度的节能效果,有利于降低能源损耗;在进水口41与第二出水口422连接时,第二冷却流路30与冷却通道形成另一个冷却回路,能够实现电池包10的强冷功能,冷却效率更高,冷却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3所示,水泵40可以包括驱动组件70,驱动组件70设在壳体60内,便于对驱动组件70进行防护,避免驱动组件70外露而造成损坏。驱动组件70可以驱动冷却介质从进水口41流向出水口42,能够提供动力,实现对冷却介质的驱动,且控制组件80可以控制排水口812与部分出水口42连通,即控制组件80可以控制进水口41与部分出水口42连通,实现与不同的冷却流路连通。由此,仅通过水泵40即可实现对冷却介质的驱动与冷却流路的换向,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采用水泵与换向阀同时使用实现冷却介质的驱动与换向,降低了冷却流路的结构复杂性,使得冷却流路的结构更简单,减少了零部件的使用,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在多个出水口42包括第一出水口421和第二出水口422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组件80可以控制进水口41与第一出水口421和/或第二出水口422连通,即,控制组件80可以控制进水口41仅与第一出水口421连通,或者控制组件80可以控制进水口41仅与第二出水口422连通,再或者控制组件80可以控制进水口41同时与第一出水口421和第二出水口422连通,使得水泵40可以通过控制组件80对不同的出水方向进行控制,实现电池包10的不同的冷却形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与图3所示,排水口812设于转动件81的周壁上,多个出水口42在壳体60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分布,使得转动件81在壳体60内转动时,能够使得排水口812的位置发生移动,便于排水口812与部分出水口42连通,从而能够实现水泵40的不同的出水方向,便于冷却流路的布置,满足车辆布置的多样性,受空间限制较小。
此外,如图2-图4所示,控制组件80还包括第一电机82,第一电机82可以与转动件81连接,第一电机82可以驱动转动件81转动,能够对转动件81提供动力,便于转动件81在第一电机82的驱动下在壳体60内转动,实现排水口812可选择的与部分出水口42连通,能够对部分出水口42的出水进行控制,实现对冷却流路的换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控制组件80还包括固定管83、卡管84与弹性件85,固定管83的一端与排水口812连通,固定管83的远离转动通道811的一端(例如图4所示的上端)具有凹槽831,凹槽831沿固定管83的周向方向延伸为环形,卡管84可以设在凹槽831内,卡管84便于在环形的凹槽831内运动,摩擦阻力小。弹性件85可以位于凹槽831的底壁与卡管84之间,弹性件85可以驱动卡管84朝向远离转动件81的方向移动。
在排水口812与第一出水口421或第二出水口422相对时,通过弹性件85的驱动可以使卡管84从凹槽831内伸出,且卡管84可以伸入出水口42内,卡管84能够对出水口42进行限位,起到较好的定位效果,且冷却介质便于在卡管84的导向作用下通过出水口42流入到冷却流路中,能够避免排水口812与出水口42之间发生漏水问题,确保水泵40使用安全、可靠;在排水口812不与出水口42相对时,卡管84受到壳体60内壁的抵挡,使卡管84对弹性件85进行压缩,卡管84完全位于凹槽831内,能够避免卡管84伸出而影响转动件81的转动,转动件81转动可靠,确保控制组件80正常使用。例如,弹性件85可以为弹簧。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中“上”、“下”等方位是基于附图中所示方位关系,而并非对实际应用过程中方位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与图5所示,卡管84的远离弹性件85的一端(例如图4所示的上端)的外壁的横截面积沿远离弹性件85的方向(例如图4所示的上方)递减,便于卡管84伸入出水口42内,使得卡管84的定位更准确,有效避免排水口812与出水口42之间发生漏水问题,确保水泵40使用安全、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与图6所示,驱动组件70可以包括第一叶轮71和第二电机72,第二电机72与第一叶轮71连接,第二电机72可以驱动第一叶轮71转动,第一叶轮71可以用于驱动冷却介质由进水口41流向出水口42,实现对冷却介质的驱动。通过第一叶轮71对冷却介质进行驱动,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采用离心水泵而造成流阻较大的问题,便于冷却介质在壳体60内流动,使得冷却介质流动更顺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电机72上可以设有转轴744,转轴744的一端与第一叶轮71连接,在第二电机72工作时,第二电机72可以通过转轴744带动第一叶轮71转动,便于对第一叶轮71进行安装、固定,满足第一叶轮71的安装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与图6所示,驱动组件70还包括第二叶轮73与传动件74,第二叶轮73与第一叶轮71间隔开,传动件74与第二电机72连接,第二叶轮73与传动件74连接,通过第一叶轮71与第二叶轮73能够使冷却介质的流动更高效,且通过传动件74带动第二叶轮73转动减少了所需的动力组件,减少了占用空间,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叶轮71与第二叶轮73可以啮合传动,使得第一叶轮71与第二叶轮73转速更可靠、平稳,对冷却介质的驱动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传动件74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例如传动件74可以为链条、皮带等。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传动件74可以包括第一齿轮741、第二齿轮742与传动齿轮743,第二电机72可以与第一齿轮741连接,第一齿轮741和第二齿轮742分别与传动齿轮743啮合。在第二电机72工作时,第二电机72输出驱动力带动第一齿轮741转动,第一齿轮741与传动齿轮743相啮合带动传动齿轮743转动,传动齿轮743与第二齿轮742相啮合带动第二齿轮74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叶轮73转动。通过齿轮啮合传动带动第二叶轮73转动,使得传动件74的传动效果好,工作平稳、高效,可靠性高。此外,通过第一齿轮741和第二齿轮742分别与传动齿轮743啮合带动第二齿轮742转动,使得第二叶轮73与第一叶轮71的转动方向一致,确保对冷却介质的驱动效果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壳体60包括第一壳体61、第二壳体62与密封板63,出水口42设在第一壳体61上,进水口41设在第二壳体62上,密封板63设在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之间,且密封板63与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连接,使得壳体60可以分为两部分,便于对驱动组件70与控制组件80进行装配,使得装配更方便,提高生产效率,且密封板63能够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避免第一壳体61与第二壳体62之间发生渗水,确保水泵40正常使用。
此外,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61与密封板63可以限定出第一容纳空间,控制组件80设于第一容纳空间内,第二壳体62与密封板63可以限定出第二容纳空间,驱动组件70设于第二容纳空间内,第一容纳空间与第二容纳空间便于对控制组件80与驱动组件70进行放置,避免控制组件80与驱动组件70外露而造成损坏,延长水泵40的使用寿命,确保水泵40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且密封板63设有通孔631,通孔631可以连通第一容纳空间与第二容纳空间,使得从进水口41进入第二容纳空间的冷却介质可以通过通孔631进入第一容纳空间,从而便于从出水口42流出,使得冷却介质流动更顺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3所示,第一壳体61与第二壳体62的靠近密封板63的一端的周侧均设有固定板64,通过紧固件65可以将两个固定板64与密封板63连接,确保第一壳体61、第二壳体62与密封板63连接可靠,且装配与拆卸方便,便于维护。例如,紧固件65可以包括螺栓与螺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61与第二壳体62均包括两个固定板64,两个固定板64在周向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壳体61的其中一个固定板64与第二壳体62的其中一个固定板64的内部穿设有螺栓,且螺栓贯穿密封板63内部,螺栓的一端与螺母螺纹连接,第一壳体61的其中另一个固定板64与第二壳体62的其中另一个固定板64的内部穿设有另一个螺栓,且另一个螺栓贯穿密封板63内部,另一个螺栓的一端与另一个螺母螺纹连接,确保第一壳体61、第二壳体62与密封板63进行连接稳固、可靠,且拆卸方便,生产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100具有上述有益的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壳体60设有多个出水口42,转动件81可转动地设于壳体60内以使排水口812可选择的与部分出水口42连通,从而使得进水口41可选择的与部分出水口42连通,能够对部分出水口42进行控制,实现对冷却流路的换向,省去了在冷却流路中串联换向阀以实现冷却流路的换向,降低了冷却流路的结构复杂性,能够实现整车布置多样化,便于拆卸与安装,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且控制组件80的结构简单,转动件81控制可靠,确保冷却介质流通顺畅。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可以为新能源电动汽车,通过热管理系统100便于对新能源电动汽车内的电池包10进行冷却,冷却效果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泵40、热管理系统100和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水泵(4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60),所述壳体(60)设有进水口(41)和多个出水口(42);
控制组件(80),所述控制组件(80)包括转动件(81),所述转动件(81)具有转动通道(811)和与所述转动通道(811)连通的排水口(812),所述转动件(81)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60)内以使所述排水口(812)可选择的与部分所述出水口(42)连通,所述转动通道(811)与所述进水口(4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泵(40),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812)设于所述转动件(81)的周壁上,多个所述出水口(42)在所述壳体(60)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分布,所述控制组件(80)包括:
第一电机(82),所述第一电机(82)与所述转动件(81)连接以驱动所述转动件(81)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泵(4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80)还包括:
固定管(83),所述固定管(83)的一端与所述排水口(812)连通,所述固定管(83)的远离所述转动通道(811)的一端具有凹槽(831),所述凹槽(831)沿所述固定管(83)的周向方向延伸为环形;
卡管(84),所述卡管(84)设在所述凹槽(831)内;
弹性件(85),所述弹性件(85)位于所述凹槽(831)的底壁与所述卡管(84)之间以驱动所述卡管(84)朝向远离所述转动件(81)的方向移动,所述卡管(84)适于伸入所述出水口(4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泵(40),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组件(70),所述驱动组件(70)设在所述壳体(60)内以驱动冷却介质从所述进水口(41)流向所述出水口(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泵(4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70)包括:
第一叶轮(71);
第二电机(72),所述第二电机(72)与所述第一叶轮(71)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叶轮(71)转动,所述第一叶轮(71)用于驱动冷却介质由所述进水口(41)流向所述出水口(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泵(4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70)还包括:
第二叶轮(73),所述第二叶轮(73)与所述第一叶轮(71)间隔开;
传动件(74),所述传动件(74)与所述第二电机(72)连接,所述第二叶轮(73)与所述传动件(7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泵(4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0)包括:
第一壳体(61),所述出水口(42)设在所述第一壳体(61)上;
第二壳体(62),所述进水口(41)设在所述第二壳体(62)上;
密封板(63),所述密封板(63)设在所述第一壳体(61)和所述第二壳体(62)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壳体(61)和所述第二壳体(62)连接,所述第一壳体(61)与所述密封板(63)限定出第一容纳空间,所述控制组件(80)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壳体(62)与所述密封板(63)限定出第二容纳空间,所述驱动组件(70)设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密封板(63)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通孔(631)。
8.一种热管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包(10),所述电池包(10)具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具有进口(11)和出口(12);
第一冷却流路(20),所述第一冷却流路(20)的一端与所述进口(11)连通;
第二冷却流路(30),所述第二冷却流路(30)的一端与所述进口(11)连通;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泵(40),多个所述出水口(42)包括第一出水口(421)和第二出水口(422),所述进水口(41)与所述出口(12)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流路(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水口(421)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流路(3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口(422)连通,所述进水口(41)可选择的与所述第一出水口(421)和/或所述第二出水口(422)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流路(20)上设有散热器(21);
和/或,所述热管理系统(100)还包括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具有制冷流路(50),所述第二冷却流路(30)与所述制冷流路(50)通过冷却器(51)进行换热。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8或9中所述的热管理系统(1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430462.7U CN217170495U (zh) | 2022-03-01 | 2022-03-01 | 水泵、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430462.7U CN217170495U (zh) | 2022-03-01 | 2022-03-01 | 水泵、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170495U true CN217170495U (zh) | 2022-08-12 |
Family
ID=82738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430462.7U Active CN217170495U (zh) | 2022-03-01 | 2022-03-01 | 水泵、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170495U (zh) |
-
2022
- 2022-03-01 CN CN202220430462.7U patent/CN2171704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276255B1 (ko) | 차량 통합 열관리 멀티포트 밸브 | |
KR101776718B1 (ko) | 차량용 열교환기 | |
US20200171914A1 (en) | Six-way valve and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having the same | |
CN112477549B (zh) | 一种多负载热泵系统的冷却液冷热源切换装置 | |
KR102299299B1 (ko) | 차량 통합 열관리 멀티포트 밸브 | |
KR102299300B1 (ko) | 차량 통합 열관리 멀티포트 밸브 | |
WO2024051038A1 (zh) | 热管理集成模块及电动汽车 | |
CN115139751B (zh) | 热管理集成系统及电动汽车 | |
CN115107457A (zh) | 基于多通阀的热管理系统及电动装置 | |
CN114688306A (zh) | 控制阀以及热管理组件 | |
KR102290361B1 (ko) | 차량의 통합 열관리 회로 | |
CN217170495U (zh) | 水泵、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 |
CN113883747B (zh) | 冷媒换热装置及间接式热泵系统 | |
KR102684354B1 (ko) | 멀티포트밸브, 멀티포트밸브를 이용한 온도 관리 시스템 및 멀티포트밸브를 포함한 통합 모듈 | |
CN219634943U (zh) | 热管理集成模块、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CN219388688U (zh) | 转轴管式多通阀、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 |
CN116729202A (zh) | 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 |
CN218031576U (zh) | 多通阀及车辆 | |
CN218919040U (zh) | 电池包的下壳体组件、电池包及车辆 | |
CN216346784U (zh) | 制冷装置 | |
KR102660887B1 (ko) | 멀티 포트 밸브 | |
WO2024207666A1 (zh) | 转轴管式多通阀、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 |
CN220672690U (zh) | 一种包围式的散热电池包 | |
CN220980393U (zh) | 温控系统、储能系统、车辆及多通阀 | |
CN115549351B (zh) | 一种具有防失磁功能的永磁同步电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