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58559U - 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58559U
CN217158559U CN202220285880.1U CN202220285880U CN217158559U CN 217158559 U CN217158559 U CN 217158559U CN 202220285880 U CN202220285880 U CN 202220285880U CN 217158559 U CN217158559 U CN 2171585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ack
adaptor
adapter
bare
bare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8588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杰
张统
袁铖
杨伟
陈秀
张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8588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585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58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585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外壳、顶盖、多个裸电芯和多个转接件,其中,多个裸电芯排列设置于外壳的内腔中,转接件置于裸电芯上,多个裸电芯通过极耳和转接件串联和/或并联,并与顶盖上的极柱连接,实现电能的输出,顶盖封闭内腔的敞口,可通过顶盖上的注液口向内腔注入电解液,由此,可以省去组成单体电池的单个壳体和单个顶盖,并能够减少用于固定单体电池以形成模组的结构件和用于连接各单体电池的汇流排等连接件,从而节省电池包内部空间,提升了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高电压、大容量的动力电池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多数动力电池采用单体电池-模组-电池包的方式进行电池的串并联操作,以满足不同的电压和容量需求,其组成结构主要是:多个单体电池通过电池支架、侧板、端板等结构件连接组成电池模组,电池模组上方设置电气隔离板和用于连接各单体电池的汇流排等连接件,电池模组置入箱体中形成电池包。这种组成方式的电池包内部连接件和结构件繁多,不仅装配复杂,还占用较大的电池箱内部空间,体积空间利用率较低。
目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一体式外壳的电池模组,在外壳内具有多个安装腔,多个裸电芯直接安装在多个安装腔内,各安装腔分别通过顶盖封闭后分别注液,其中,各顶盖上连接有引脚,各裸电芯的极耳分别与相应的顶盖的引脚连接从而连接顶盖极柱,再通过汇流排实现多个顶盖极柱的互联。该方案省去了传统单体电池的单个铝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内部空间,但该方案仍存在较多的连接件和结构件,限制了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电池包,能够提高能量密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外壳、顶盖、多个裸电芯和多个转接件,其中,所述外壳内部具有内腔,且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连通于所述内腔的敞口;多个所述裸电芯排列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内腔中注有电解液,所述裸电芯的朝向所述敞口的一端伸出有极耳;所述顶盖在所述敞口处连接于所述外壳并封盖所述敞口,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极柱;所述转接件承载于所述裸电芯上,并连接于相邻的所述裸电芯的所述极耳,多个所述裸电芯通过所述极耳和所述转接件串联和/或并联,并与所述极柱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电池包中,多个裸电芯排列设置于外壳的内腔中,转接件置于裸电芯上,多个裸电芯通过极耳和转接件串联和/或并联,并与顶盖上的极柱连接,实现电能的输出,顶盖封闭内腔的敞口,可通过顶盖上的注液口向内腔注入电解液,由此,可以省去组成单体电池的单个壳体和单个顶盖,并能够减少用于固定单体电池以形成模组的结构件和用于连接各单体电池的汇流排等连接件,从而节省电池包内部空间,提升了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接件包括第一转接头和第二转接头,所述第一转接头包括第一转接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二转接头包括第二转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转接部和所述第二转接部分别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裸电芯的极耳,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裸电芯的极耳排成两列,每列所述极耳包括交错排列的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第一转接头连接所述裸电芯的所述正极耳,所述第二转接头连接相邻所述裸电芯的所述负极耳。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裸电芯的所述极耳包括正极耳和负极耳,多个所述裸电芯中,设定数量的所述裸电芯并联形成一个电芯组,所述电芯组中的所述正极耳相互连接形成正极耳组,对应的所述负极耳相互连接形成负极耳组,多个所述电芯组排列设置,且所述正极耳组和所述负极耳组交错排列,所述第一转接头连接于所述电芯组的所述正极耳组,所述第二转接头连接于相邻的所述负极耳组。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转接头和所述第二转接头的材料选择异种金属材料,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包覆件,所述包覆件包覆于所述连接处的外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部搭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背离所述裸电芯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转接头还包括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转接部,另一端朝向所述裸电芯的方向弯折,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二转接头还包括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转接部,另一端朝背离所述裸电芯的方向弯折,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还包括多个定位件,多个所述定位件沿所述裸电芯的排列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定位件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内壁,用于沿所述裸电芯的排列方向抵持于所述裸电芯。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件呈板状结构,并垂直于所述裸电芯的排列方向,多个所述定位件将所述内腔分隔形成多个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中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裸电芯。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件上设置有供所述电解液流动的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连通相邻的所述容置腔。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包括底壁和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所述侧壁沿所述裸电芯的排列方向延伸,两个所述侧壁相互朝向的一侧分别连接有多个隔块,所述隔块朝向相对的所述侧壁延伸,多个所述隔块沿所述裸电芯的排列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侧壁的所述隔块一一对应且具有间隔,所述隔块、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限定出多个定位槽,各所述定位槽中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裸电芯。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电池包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包中裸电芯与转接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中的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示出的转接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示出的转接件沿A-A截面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中的外壳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具有图9示出的外壳的电池包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中的外壳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具有图11示出的外壳的电池包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中的外壳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示出的外壳的俯视图;
图15为具有图13示出的外壳的电池包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的C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
外壳100,内腔101,敞口102,定位件103,导流窗104,导流孔105,隔块106,定位槽107,底壁108,侧壁109;
裸电芯200,极耳201,正极输出端202,负极输出端203;
顶盖300,极柱301,注液口302,顶盖板303,绝缘层304;
转接件400,第一转接头401,第二转接头402,第一转接部403,第二转接部404,第一连接部405,第二连接部406,第一弯折部407,第二弯折部408,包覆件409,连接处4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目前的电池包内部连接件和结构件繁多,占用较大的电池箱内部空间,体积空间利用率较低,限制了能量密度的提升,并且不仅装配复杂,效率低。对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可以减少电池包内部连接件和结构件,从而节省电池包内部空间,提升了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示意图,图2为图1示出的电池包的分解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外壳100、顶盖300、多个裸电芯200和多个转接件400,其中,外壳100内部具有内腔101,且外壳100的一侧设有连通于内腔101的敞口102,多个裸电芯200排列设置于内腔101中,裸电芯200可由敞口102装入外壳100内,内腔101中注有电解液(未图示),顶盖300在外壳100的敞口102处连接于外壳100并封盖敞口102,由此将裸电芯200封装于外壳100中,可以省去组成单体电池的壳体、单个顶盖300、用于固定单体电池的结构件,从而节省电池包内部空间,提升了电池包的能量密度。顶盖300上设有用于注入电解液的注液口302,可通过顶盖300上的注液口302向内腔101注入电解液。
本实施例中,裸电芯200的朝向敞口102的一端伸出有极耳201,顶盖300上设置有极柱301,转接件400置于裸电芯200上,并连接于相邻的裸电芯200的极耳201,多个裸电芯200通过极耳201和转接件400串联和/或并联,并与极柱301连接,实现电能的输出,从而满足不同的电压和容量需求。由此,可省去常规电池包中用于连接各单体电池的汇流排等连接件,从而节省电池包内部空间,提升了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并且,结构件和连接件的减少,有助于优化装配工序,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装配效率。另外,转接件400与裸电芯200一同封装于内腔101中,通过转接件400连接件极耳201后连接于顶盖300的极柱301,与单个单体电池通过各自顶盖300上的引脚对位连接的方案相比,只需将转接件400与极耳201连接,顶盖300与裸电芯200无需对位,降低了装配要求和难度,并节省对位工序,有助于快速装配。多个裸电芯200通过极耳201和转接件400串联和/或并联的具体方式将在后文详述。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包中裸电芯200与转接件400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中的转接件400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件400包括第一转接头401和第二转接头402,第一转接头401包括第一转接部403和第一连接部405,第二转接头402包括第二转接部404和第二连接部406,第一连接部405和第二连接部406相互连接,第一转接部403和第二转接部404分别用于连接相邻两个裸电芯200的极耳201,由于裸电芯200排列设置于内腔101中,转接件400设置第一转接部403和第二转接部404能够方便相邻裸电芯200的极耳201的连接操作。
裸电芯200的极耳201通常包括正极耳和负极耳,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包中,参考图3和图4,多个裸电芯200排列设置,多个裸电芯200的极耳201排成两列,每列极耳201包括交错排列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即裸电芯200按相邻极耳201极性相异的方式排列,转接件400用于连接相邻的正极耳和负极耳,为了方便理解,图3中采用“+”示意该处的极耳201或转接件400该处连接的极耳201为正极耳,“-”示意该处的极耳201或转接件400该处连接的极耳201为负极耳,其中,第一转接头401连接裸电芯200的正极耳,第二转接头402连接相邻裸电芯200的负极耳,由此,实现多个裸电芯200的串联,串联后,在位于排列方向两端的裸电芯200上分别形成一个空余的正极耳和一个空余的负极耳,作为正极输出端202和负极输出端203,分别用于连接顶盖300的极柱301,由此实现电能的输出。转接件400连接于相邻的极耳201后可置于裸电芯200上,结构简单且连接方便。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裸电芯200也可以先部分并联成组再通过转接件400将多组裸电芯200串联连接,具体来说,排列设置的多个裸电芯200中设定数量的裸电芯200并联形成一个电芯组,其中,各裸电芯200的极耳201包括正极耳和负极耳,各电芯组中的正极耳连接形成一个正极耳组,对应的负极耳连接形成一个负极耳组,由此将设定数量的裸电芯200并联成多个电芯组,多个电芯组排列设置,且正极耳组和负极耳组交错设置,形成相邻极耳组极性相异的排列方式,可便于转接件400的串联。转接件400的第一转接头401连接正极耳组,第二转接头402连接相邻的负极耳组,实现多个裸电芯200的并联成组后多组裸电芯200的串联。串联后,在位于排列方向两端的两组电芯组上分别形成一个空余的正极耳组和一个空余的负极耳组,空余的正极耳组和负极耳组中的极耳201可分别作为正极输出端202和负极输出端203,用于连接顶盖300的极柱301,由此实现电能的输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并联成组的裸电芯200的个数可以是2个、3个或更多,可根据实际的连接和输出需求进行合理配置,各组之间裸电芯200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由此实现灵活的串并联。转接件400连接于相邻两组裸电芯200的极耳201后可置于裸电芯200上,结构简单且连接方便。转接件400可以置于相邻两组裸电芯200的相邻的两个裸电芯200之上,且通过两组裸电芯200的相邻的两个裸电芯200的极耳201与转接件400连接,由此,转接件400沿裸电芯200排布方向的长度只需满足相邻两个裸电芯200的极耳201的连接需求即可,因此转接件400的该长度可以设计的比较小,避免减少体积占用和重量占比。
参考图2,可以理解的是,顶盖300上的极柱301包括正极柱和负极柱,分别用于与正极输出端202和负极耳输出端对应连接。一些实施例中,为便于连接,顶盖300上的正极柱和负极柱的位置分别对应设置于裸电芯200的正极输出端202和负极输出端203的位置,由此方便作为正极输出端202和负极输出端203的极耳201与相应的极柱301直接连接,节省连接件的使用。当然,顶盖300上的正极柱和负极柱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于顶盖300的其他位置,作为正极输出端202和负极输出端203的极耳201可分别通过转接件400或其他连接件连接于对应的极柱301,实现电连接,便于顶盖300上的结构件的灵活配置。
上述实施例中,转接件400可以是一体式结构,即第一转接头401和第二转接头402可以通过工业生产常规的一体成型工艺(例如冲压工艺)成型为一体或通过一件坯料加工形成,第一转接头401和第二转接头402通过第一连接部405和第二连接部406相互连接;或者,参考图5,转接件400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即第一转接头401和第二转接头402分别加工形成单个零件,并通过工业生产常规的固定连接的方式(例如焊接、铆接等)相互连接。通常作为正极耳的材料选用铝材,而作为负极耳的材料选用铜材。因此,在上述实施例中,当转接件400采用上述一体式结构,第一转接头401和第二转接头402的材料相同,可选用同时适于与铝材和铜材连接的金属材料,例如金属镍。当转接件400采用上述分体式结构,第一转接头401和第二转接头402的材料可以选择同种金属材料,同理,可以选用同时适于与铝材和铜材连接的材料,例如金属镍;第一转接头401和第二转接头402的材料也可以选择异种金属材料,例如,第一转接头401的材料可以选择铝材,与正极耳材质相同,可与正极耳实现同材质连接,第二转接头402的材料可以选择铜材,与负极耳材质相同,可与负极耳实现同材质连接。同材质连接具有连接材料相同、工艺要求相同等优点,能够有助于连接稳定性。
参考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接头401和第二转接头402的材料选择异种金属材料,其中,第一连接部405和第二连接部406的连接处410设置有包覆件409,包覆件409包覆于连接处410的外部,由此将异种金属材料的连接处410通过与外界隔离,避免异种金属的接触部位在电解液环境中发生腐蚀。包覆件409的材料可以选择橡胶、塑料等。第一转接头401和第二转接头402通过第一连接部405和第二连接部406相互连接,便于包覆件409的包覆设置,并避免包覆件409覆盖第一转接部403和第二转接部404而影响与极耳201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第一连接部405和第二连接部406可采用搭接的方式相互接触并固定连接,例如第二连接部406搭接于第一连接部405的背离裸电芯200的一侧,或者反之,第一连接部405搭接于第二连接部406的背离裸电芯200的一侧。以第二连接部406搭接于第一连接部405的背离裸电芯200的一侧为例,第一转接头401和第二转接头402可以采用如下结构:
第一转接头401还包括第一弯折部407,第一弯折部407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转接部403,另一端朝向裸电芯200的方向弯折,并连接于第一连接部405,第一弯折部407能够使第一连接部405相对第一转接部403朝向裸电芯200的方向下沉,因此,第二连接部406搭接于第一连接部405背离裸电芯200的一侧后,第二连接部406和第一连接部405相对裸电芯200的高度差较小,或第二连接部406和第一连接部405平齐,从而便于极耳201的连接。
或者,第二转接头402还包括第二弯折部408,第二弯折部408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转接部404,另一端朝背离裸电芯200的方向弯折,并连接于第二连接部406。第二弯折部408能够使第二连接部406相对第二转接部404朝背离裸电芯200的方向拱起,因此,第二连接部406搭接于第一连接部405背离裸电芯200的一侧后,第二连接部406和第一连接部405相对裸电芯200的高度差较小,或第二连接部406和第一连接部405平齐,从而便于极耳201的连接。
或者,参考图6,第一转接头401还包括第一弯折部407,并且,第二转接头402还包括第二弯折部408,第一弯折部407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转接部403,另一端朝向裸电芯200的方向弯折,并连接于第一连接部405,第一弯折部407能够使第一连接部405相对第一转接部403朝向裸电芯200的方向下沉,第二弯折部408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转接部404,另一端朝背离裸电芯200的方向弯折,并连接于第二连接部406。第二弯折部408能够使第二连接部406相对第二转接部404朝背离裸电芯200的方向拱起,第二连接部406搭接于第一连接部405背离裸电芯200的一侧后,第二连接部406和第一连接部405相对裸电芯200的高度差较小,或第二连接部406和第一连接部405平齐,从而便于极耳201的连接。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示意图,参考图1、图7和图8,在上述实施例中,顶盖300上设置可设置一个或多个注液口302,多个注液口302能够提高注液效率,注液口302数量和分布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参考图7,可设置多个注液口302沿裸电芯200的排布方向拍成一列,从而能够对外壳100的内腔101的多个位置同时注液,以提高注液效率;或者参考图8,可在图7示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列注液口302,进一步提高注液效率。
图9至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几种外壳100,参考图9至图13,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包中,外壳100还包括多个定位件103,多个定位件103沿裸电芯200的排列方向间隔设置于内腔101中,定位件103连接于外壳100的内壁,用于沿裸电芯200的排列方向抵持于裸电芯200。本实施例的电池包可以采用多种结构的外壳100,以下结合附图进行介绍:
参考图9和图11,外壳100还包括多个定位件103,定位件103呈板状结构,并垂直于裸电芯200的排列方向,多个定位件103沿裸电芯200的排列方向间隔设置于内腔101中,并连接于外壳100的内壁,多个定位件103将内腔101分隔形成多个容置腔,容置腔中设有至少一个裸电芯200。由此,定位件103可用于分隔和固定裸电芯200,限制单个裸电芯200的位移,避免动力电池在受振动和冲击载荷时,裸电芯200发生较大位移导致各个连接处410失效,从而提高电池包的耐振动和冲击性能。电池包中,裸电芯200通常以大面(面积较大的两个面)相互贴靠的方式排列设置,而板状的定位件103垂直于裸电芯200的排列方向,因此,定位件103均能够抵持裸电芯200的大面,作用面积大,故耐振动和冲击性能效果更显著。另外,为了增强电池包内部电解液浸润裸电芯200的效果,还可以在定位件103上设置供电解液流动的导流结构,导流结构连通相邻的容置腔,方便电解液在各个裸电芯200之间发生流动,提高电解液浸润效果。上述的导流结构可以为的导流窗104、导流孔105或栅格状的通孔(未图示)等可供电解液流动的结构。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中的外壳1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0为具有图9示出的外壳100的电池包的横截面示意图,该横截面可参考图7的B-B截面,参考图9和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103上设置有导流窗104,导流窗104开设于定位件103的中部,因此,定位件103形成中部中空的方框结构,在能供电解液流通的同时,定位件103能够抵持于裸电芯200大面的四侧边沿,保障对裸电芯200的抵持作用。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中的外壳1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2为具有图11示出的外壳100的电池包的横截面示意图,该横截面可参考图7的B-B截面,参考图11和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103上设置有多个导流孔105,与图9所示实施例相比,定位件103对裸电芯200大面的中部也具有一定的抵持作用,在能供电解液流通的同时,从而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提高电池包的耐振动和冲击性能。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中的外壳1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示出的外壳100的俯视图,图15为具有图13示出的外壳100的电池包的横截面示意图;参考图13至图15,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0包括底壁108和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109,侧壁109沿裸电芯200的排列方向延伸,两个侧壁109相互朝向的一侧分别连接有多个隔块106,隔块106朝向与其相对的侧壁109延伸,多个隔块106沿裸电芯200的排列方向间隔设置,两个侧壁109上的隔块106一一对应且具有间隔,隔块106、底壁108和侧壁109限定出多个定位槽107,各定位槽107中设有至少一个裸电芯200。定位槽107能够用于容纳裸电芯200的底部和侧部边沿,能够在裸电芯200的排列方向上限制裸电芯200的位移,且两个侧壁109上的隔块106具有间隔,外壳100内的电解液可通过该间隔进行流动,因此隔块106对电解液的流动的影响较小,能够保障电解液浸润效果。
图16为图15中的C处局部剖视图,参考图16,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盖300包括顶盖板303和绝缘层304,顶盖板303连接于外壳100并封盖外壳100的敞口102,该绝缘层304位于顶盖板303的朝向裸电芯200的一侧,用于对顶盖300与裸电芯200及转接件400绝缘。转接件400可抵持于顶盖板303内侧的绝缘层304,可避免转接件400晃动。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能够应用于新能源动力电池中。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新能源也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环境污染型能源,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的代表也逐渐得到了广大生产厂商和消费者的认可。随着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发展,新能源电池包被作为提供动力的电源而广泛应用到各种用电设备中,例如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等等。由上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能够节省电池包内部空间,从而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并能够提高装配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内部具有内腔,且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连通于所述内腔的敞口;
多个裸电芯,排列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内腔中注有电解液,所述裸电芯的朝向所述敞口的一端伸出有极耳;
顶盖,在所述敞口处连接于所述外壳并封盖所述敞口,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极柱和用于注入所述电解液的注液口;
多个转接件,所述转接件置于所述裸电芯上,并连接于相邻的所述裸电芯的所述极耳,多个所述裸电芯通过所述极耳和所述转接件串联和/或并联,并与所述极柱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包括第一转接头和第二转接头,所述第一转接头包括第一转接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二转接头包括第二转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转接部和所述第二转接部分别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裸电芯的极耳,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裸电芯的所述极耳排成两列,每列所述极耳包括交错排列的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第一转接头连接所述裸电芯的所述正极耳,所述第二转接头连接相邻所述裸电芯的所述负极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裸电芯的所述极耳包括正极耳和负极耳,多个所述裸电芯中,设定数量的所述裸电芯并联形成一个电芯组,所述电芯组中的所述正极耳相互连接形成正极耳组,对应的所述负极耳相互连接形成负极耳组,多个所述电芯组排列设置,且所述正极耳组和所述负极耳组交错排列,所述第一转接头连接于所述电芯组的所述正极耳组,所述第二转接头连接于相邻的所述负极耳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头和所述第二转接头的材料选择异种金属材料,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包覆件,所述包覆件包覆于所述连接处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搭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背离所述裸电芯的一侧,其中:
所述第一转接头还包括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转接部,另一端朝向所述裸电芯的方向弯折,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和/或,所述第二转接头还包括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转接部,另一端朝背离所述裸电芯的方向弯折,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多个定位件,多个所述定位件沿所述裸电芯的排列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定位件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内壁,用于沿所述裸电芯的排列方向抵持于所述裸电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呈板状结构,并垂直于所述裸电芯的排列方向,多个所述定位件将所述内腔分隔形成多个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中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裸电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上设置有供所述电解液流动的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连通相邻的所述容置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底壁和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所述侧壁沿所述裸电芯的排列方向延伸,两个所述侧壁相互朝向的一侧分别连接有多个隔块,所述隔块朝向相对的所述侧壁延伸,多个所述隔块沿所述裸电芯的排列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侧壁的所述隔块一一对应且具有间隔,所述隔块、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限定出多个定位槽,各所述定位槽中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裸电芯。
CN202220285880.1U 2022-02-11 2022-02-11 电池包 Active CN2171585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85880.1U CN217158559U (zh) 2022-02-11 2022-02-11 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85880.1U CN217158559U (zh) 2022-02-11 2022-02-11 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58559U true CN217158559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90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85880.1U Active CN217158559U (zh) 2022-02-11 2022-02-11 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585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6857B (zh) 电池模块
CN211507809U (zh) 锂离子电池、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1350865U (zh) 锂离子电池、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5771333U (zh) 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包
CN109461859B (zh) 一种电动助力车用锂电池包及其组装方法
CN213692186U (zh) 横梁式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和车辆
CN216354581U (zh) 电池包的电芯模组和电池包
CN216213956U (zh) 绝缘隔板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4898729U (zh) 电芯模块及电池包
CN214898766U (zh) 一种电芯模块及电池包
CN217158559U (zh) 电池包
CN113782897B (zh) 电池包及具有该电池包的车辆
CN115692920A (zh) 一种液冷电池模组
CN113764787B (zh) 一种电芯组件、电池、电池包及汽车
CN212810395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CN113782903B (zh) 电池包及具有该电池包的车辆
CN212934705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
CN117650323B (zh) 电池
CN113782879A (zh) 电池包及电动车
CN218448154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壳体及使用该壳体的锂离子电池
CN218039470U (zh) 一种电芯以及电池
CN220324497U (zh) 电池
CN220585468U (zh) 一种大容量电池
CN217719860U (zh) 电池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8731569U (zh) 电池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18, Tangjia south,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