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19860U - 电池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719860U CN217719860U CN202220596855.5U CN202220596855U CN217719860U CN 217719860 U CN217719860 U CN 217719860U CN 202220596855 U CN202220596855 U CN 202220596855U CN 217719860 U CN217719860 U CN 2177198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adaptor
- partition
- assembly
- adjac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该电池结构包括:壳体组件;电芯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中,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单体电芯以及多个转接件,相邻所述单体电芯通过所述转接件电连接;多个分隔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并将所述壳体组件的内部分隔成多个独立且不连通的容纳腔,每个所述容纳腔中设置一个所述单体电芯,所述转接件穿过所述分隔组件连接相邻所述容纳腔中的所述单体电芯。使得电池结构中实现单体电芯串联的结构简单,减小占用空间,便于电池结构的生产加工。而且,采用该电池结构的电池包,能够扩展自身的电压及其容量,扩大电池包的应用范围,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枯竭和石化能源对全球造成的不可逆转污染,人们越来越重视清洁能源。锂电池作为清洁能源,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逐渐从手机数码领域向动力汽车领域扩张,新能源汽车逐步取代燃油车。铝壳电池近些年作为动力电池的主力军越来广泛应用。同时,铝壳电池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如总体容量需要不断提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因内阻导致的内耗和发热则要求尽量减少。
一般而言,电池的外壳内仅设有一个裸电或多个处于并联状态的裸电芯,而含有单个裸电芯或多个并联电芯都无法提高整个电池的电压。例如,钛酸锂类电池的电压是2.4伏;磷酸铁锂类电池的电压是3.2伏;三元类电池的电压是 3.7伏;多元聚合物类电池的电压是4.3伏。所以在需要高电压/高容量时,就把大量的电芯进行串联成电池结构,再将电池结构组装成动力电池包。
此时,相邻两个电芯串联时的连接结构较为复杂,导致电池结构的整体结构复杂,不容易实现量产,而且,连接结构占用了较多的包体内部空间,造成动力电池包整体容量降低,影响电池包的使用性能,不利于电池包的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芯串联时结构复杂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避免串联时结构复杂的电池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一种电池结构,包括:
壳体组件;
电芯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中,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单体电芯以及多个转接件,相邻所述单体电芯通过所述转接件电连接;
多个分隔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并将所述壳体组件的内部分隔成多个独立且不连通的容纳腔,每个所述容纳腔中设置一个所述单体电芯,所述转接件穿过所述分隔组件连接相邻所述容纳腔中的所述单体电芯。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单体电芯具有相对设置的正极极耳与负极极耳,所述转接件的一端连接前一所述单体电芯的所述负极极耳,另一端连接后一所述单体电芯的所述正极极耳;
所述壳体组件具有正极极柱与负极极柱,各所述单体电芯串联连接后,首端所述单体电芯的所述正极极耳电连接所述正极极柱,尾端所述单体电芯的所述负极极耳电连接所述负极极柱。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端面盖板以及多个双通壳体,多个所述双通壳体间隔设置,相邻所述双通壳体通过所述分隔组件连接密封,各所述双通壳体连接后的两端分别盖设所述端面盖板。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组件包括分隔件以及密封件,所述分隔件密封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双通壳体,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分隔件中,并分隔相邻所述双通壳体的内腔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转接件穿过所述密封件连接相邻所述单体电芯的所述正极极耳与所述负极极耳。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包括分隔主体与分隔边,所述分隔主体的两侧连接所述分隔边,并相对于所述分隔边向所述容纳腔的外侧凸起,所述分隔主体与相邻所述双通壳体的端面密封连接,所述分隔边密封连接相邻所述双通壳体的内壁。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主体以及密封边,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密封主体的两侧,所述密封主体抵接所述分隔主体,所述密封边密封设置于所述分隔边,并沿所述分隔边的长度方向凸出设置。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包括多个转接极柱与多个转接极耳,多个所述转接极柱分别设置于相邻所述单体电芯的所述正极极耳与所述负极极耳,所述转接极耳穿过所述密封件连接相邻所述单体电芯的所述转接极柱。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朝向所述容纳腔的表面具有安装孔,所述转接极柱插拔设置于所述安装孔,所述转接极耳的插拔端穿过所述密封件露出,并在所述安装孔中插接于所述转接极柱。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结构还包括多个注液孔,所述注液孔穿过所述分隔件及所述密封件连通所述容纳腔,每个所述分隔组件具有两个所述注液孔,两个所述注液孔分别连通相邻所述容纳腔。
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外壳与多个如上述任一技术特征所述的电池结构,多个所述电池结构串联和/或并联所述电池外壳中。
一种用电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与如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安装于所述设备主体中,为所述设备主体供电。
本公开的电池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多个分隔组件设置于壳体组件中,将壳体组件分隔成多个独立且不连通的容纳腔,每个容纳腔中设置一个单体电芯,转接件穿过分隔组件连接相邻两个单体电芯,实现各个单体电芯在壳体组件中串联。本公开的电池结构,通过分隔组件将壳体组件分隔成独立的腔室,并通过转接件穿过分隔组件连接相邻的单体电芯,使得电池结构中实现单体电芯串联的结构简单,减小占用空间,便于电池结构的生产加工,同时,单体电芯由于分隔组件的分隔不会对相邻的单体电芯产生影响,保证电池结构的使用性能。而且,采用该电池结构的电池包,能够扩展自身的电压及其容量,扩大电池包的应用范围,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电池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述的电池结构中分隔组件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池结构中双通壳体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电池结构中单体电芯的示意图。
其中:100、电池结构;110、壳体组件;111、双通壳体;1111、防爆刻痕; 112、端面盖板;113、正极极柱;114、负极极柱;120、电芯组件;121、单体电芯;1211、正极极耳;1212、负极极耳;122、转接件;1221、转接极柱;1222、转接极耳;130、分隔组件;131、分隔件;1311、分隔主体;1312、分隔边;132、密封件;1321、密封主体;1322、密封边;133、注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是本公开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公开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公开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结构100。该电池结构100应用于电池包中,进而该电池包能够应用于用电设备中,为用电设备供电,保证用电设备的使用性能。可以理解的,该电池包所应用的用电设备为电动汽车,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该电池包所应用的用电设备还可为其他需要用电的设备、装置或电器等。
可以理解的,动力电池包需要高电压/高容量时,就把大量的电芯进行串联成电池结构,再将电池结构组装成动力电池包。此时,相邻两个电芯串联时的连接结构较为复杂,导致电池结构的整体结构复杂,不容易实现量产,而且,连接结构占用了较多的包体内部空间,造成动力电池包整体容量降低,影响电池包的使用性能,不利于电池包的推广应用。
为此,本公开提供一种新型电池结构100,该电池结构100能够降低单体电芯121串联时结构的复杂程度,便于电池结构100的批量化生产,同时,还能减小占用的空间,进而避免电池包整体容量降低,保证电池包的使用性能,扩展电池包的电压及其容量,扩大电池包的应用范围,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需求。
参见图,在一实施例中,电池结构100包括壳体组件110、电芯组件120以及多个分隔组件130。电芯组件120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10中,所述电芯组件 120包括多个单体电芯121以及多个转接件122,相邻所述单体电芯121通过所述转接件122电连接。多个分隔组件130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10,并将所述壳体组件110的内部分隔成多个独立且不连通的容纳腔,每个所述容纳腔中设置一个所述单体电芯121,所述转接件122穿过所述分隔组件130连接相邻所述容纳腔中的所述单体电芯121。
壳体组件110为电池结构100的外壳,电池结构100的各个设置于电池结构100。这样,壳体组件110能够起防护作用,防止外界的部件碰触到电池结构 100的零部件。而且,该壳体组件110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该壳体组件110中能够容纳电解液,避免电解液泄漏,保证电池结构100的使用性能。
壳体组件110具有安装腔,安装腔为壳体组件110的内腔。电芯组件120 为电池结构100的主体结构,电芯组件120设置于该安装腔,并与安装腔中的电解液配合,实现电池结构100的充放电操作,保证电池结构100的使用性能。多个分隔组件130间隔设置于安装腔中,并与壳体组件110连接,分隔组件130 与壳体组件110配合将安装腔分隔成多个独立且连通的容纳腔,该容纳腔中用于安装电芯组件120的单体电芯121。
具体的,电芯组件120包括多个单体电芯121以及多个转接件122。各单体电芯121沿同一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单体电芯121之间通过转接件122连接,使得各个单体电芯121串联连接。也就是说,转接件122的数量比单体电芯121 的数量少一个。而且,每个容纳腔中放置一个单体电芯121,避免相邻容纳腔中的电解液混流,保证电芯各个单体电芯121的使用性能。
各个单体电芯121串联时,转接件122穿过分隔组件130伸出,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的容纳腔中。转接件122的一端电连接在一容纳腔中连接其中的单体电芯121,转接件122的另一端连接另一容纳腔中连接其中的单体电芯121,实现各个单体电芯121的串联连接。
如图所示,以第一个单体电芯121与第二个单体电芯121为例进行说明,分隔组件130设置于壳体组件110形成多个独立的容纳腔,第一个单体电芯121 位于左侧的第一个容纳腔中,第二个单体电芯121位于左侧的第二个容纳腔中,分隔组件130位于第一个单体电芯121与第二个单体电芯121之间,并实现第一个单体电芯121与第二个单体电芯121分隔连接。转接件122的两端穿过分隔组件130伸出,一端伸入到第一个容纳腔中并连接第一个单体电芯121,另一端伸入到第二个容纳腔中并连接第二个单体电芯121。
也就是说,电池结构100通过分隔组件130与转接件122的配合实现各个单体电芯121的串联连接,简化单体电芯121的串联结构,不需要额外的连接件,能够增加电池结构100中单体电芯121的数量,进而有效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同时,不会影响相邻单体电芯121的使用性能,避免相邻单体电芯121 之间产生影响。
本公开的电池结构100通过分隔组件130将壳体组件110分隔成独立的腔室,并通过转接件122穿过分隔组件130连接相邻的单体电芯121,使得电池结构100中实现单体电芯121串联的结构简单,减小占用空间,便于电池结构100 的生产加工,同时,单体电芯121由于分隔组件130的分隔不会对相邻的单体电芯121产生影响,保证电池结构100的使用性能。而且,采用该电池结构100 的电池包,能够扩展自身的电压及其容量,扩大电池包的应用范围,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110包括端面盖板112以及多个双通壳体111,多个所述双通壳体111间隔设置,相邻所述双通壳体111通过所述分隔组件130 连接密封,各所述双通壳体111连接后的两端分别盖设所述端面盖板112。
也就是说,每个双通壳体111对应一个单体电芯121。多个双通壳体111沿同一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双通壳体111设置一个分隔组件130,使得相邻两个双通壳体111的内腔不连通。这里的双通壳体111是指两端具有开口的壳体。各个双通壳体111之间设置分隔组件130后,在两端设置端面盖板112,通过端面盖板112、分隔组件130及双通壳体111的配合使得壳体组件110形成密封结构。
可选地,每个双通壳体111具有防爆刻痕1111。也就是说,每个容置腔对应一个防爆刻痕1111,即为一个单体电芯121对应一个防爆刻痕1111。这样,当某一电芯对应的容置腔中压力过高发生爆炸时,可以通过防爆刻痕1111破开,避免从双通壳体111与端面盖板112处破开,保证安全性。而且设置多个防爆刻痕1111后,能够有效的解决环境大容量带来的安全隐患,保证电池包使用时的安全性。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每个双通壳体111也可设置防爆阀。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单体电芯121具有相对设置的正极极耳1211与负极极耳1212,所述转接件122的一端连接前一所述单体电芯121的所述负极极耳1212,另一端连接后一所述单体电芯121的所述正极极耳1211。所述壳体组件110具有正极极柱113与负极极柱114,各所述单体电芯121串联连接后,首端所述单体电芯121的所述正极极耳1211电连接所述正极极柱113,尾端所述单体电芯121的所述负极极耳1212电连接所述负极极柱114。
正极极耳1211与负极极耳1212相对设置在单体电芯121的两端。这样各个单体电芯121串联时,各个单体电芯121按照正极极耳1211与负极极耳1212 连线的方向间隔设置。以图1所示的方向为基准,左侧为前方,右侧为后方。图1中,第一个单体电芯121的左侧为正极极耳1211,右侧为负极极耳1212,各个单体电芯121的正极极耳1211与负极极耳1212按照第一个单体电芯121 的布局方式设置。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个单体电芯121的左侧为负极极耳1212,右侧为正极极耳1211,其余单体电芯121相应设置。
单体电芯121串联时,转接件122穿过分隔组件130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单体电芯121之间,转接件122的一端电连接前方的单体电芯121的正极极耳1211,另一端电连接后方的单体电芯121的负极极耳1212,如此实现各个单体电芯121 的串联连接。
两个端面盖板112背的表面设置于正极极柱113与负极极柱114。各个单体电芯121串联后,首端单体电芯121的正极极耳1211电连接至正极极柱113,尾端单体电芯121的负极极耳1212连接至负极极柱114,此时,通过正极极耳 1211与负极极耳1212即可电池结构100的充放电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组件130包括分隔件131以及密封件132,所述分隔件131密封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双通壳体111,所述密封件132设置于所述分隔件131中,并分隔相邻所述双通壳体111的内腔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转接件 122穿过所述密封件132连接相邻所述单体电芯121的所述正极极耳1211与所述负极极耳1212。
分隔件131为分隔组件130与双通壳体111连接的结构,实现分隔组件130 安装到壳体组件110中,并支撑密封件132。密封件132起到密封作用,使得相邻两个双通壳体111的内腔相互独立且不连通,以保证形成的容纳腔的密封性,避免电解液泄漏。
分隔件131的截面形状与双通壳体111的形状相同。分隔件131安装时位于相邻的两个双通壳体111之间,分隔件131与双通壳体111的表面密封连接。通常双通壳体111的截面形状为方形,相应的分隔件131为方形的环状结构。密封件132设置于分隔件131,并填充分隔件131的内部空间。这样,分隔组件130连接相邻两个双通壳体111后,密封件132以及分隔件131能够保证相邻两个容纳腔的密封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131包括分隔主体1311与分隔边1312,所述分隔主体1311的两侧连接所述分隔边1312,并相对于所述分隔边1312向所述容纳腔的外侧凸起,所述分隔主体1311与相邻所述双通壳体111的端面密封连接,所述分隔边1312密封连接相邻所述双通壳体111的内壁。
也就是说,分隔主体1311与分隔边1312形成台阶结构。分隔主体1311向外侧凸出于分隔边1312。这样,分隔件131与相邻的双通壳体111连接时,分隔主体1311能够位于相邻两个双通壳体111之间,并连接两个双通壳体111,此时,两个分隔边1312能够伸入到相邻双通壳体111的内部,并与双通壳体111 的内壁连接。实现分隔件131连接两个双通壳体111。
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分隔件131可以只包括分隔主体1311 或者分隔主体1311与一个分隔边1312,也能够实现分隔组件130与双通壳体 111的密封连接。可选地,分隔主体1311为实心结构,当然,分隔主体1311也可为空心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132包括密封主体1321以及密封边1322,所述密封件132设置于所述密封主体1321的两侧,所述密封主体1321抵接所述分隔主体1311,所述密封边1322密封设置于所述分隔边1312,并沿所述分隔边 1312的长度方向凸出设置。
密封主体1321设置在分隔件131的内部空间中,并填充分隔主体1311的空心结构。密封边1322的形状与双通壳体111形状相一致。密封边1322设置在密封主体1321的两侧,并且,密封边1322贴合设置于分隔边1312,并朝向容纳腔的内部延伸。也就是说,密封边1322与密封主体1321围设成安装孔,用于安装转接件122的转接极柱1221。
可选地,密封件132采用塑胶或塑料材料制成,以便于分隔容纳腔。可选地,密封件132采用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或铁氟龙等制成。
可选地,分隔件13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可选地,分隔件131与双通壳体 111的材料相同。可选地,分隔件131与双通壳体111之间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可选地,分隔件131与密封件132之间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122包括多个转接极柱1221与多个转接极耳 1222,多个所述转接极柱1221分别设置于相邻所述单体电芯121的所述正极极耳1211与所述负极极耳1212,所述转接极耳1222穿过所述密封件132连接相邻所述单体电芯121的所述转接极柱1221。
每个分隔组件130对应两个转接极柱1221与两个转接极耳1222,转接极柱 1221设置于相邻两个单体电芯121的正极极耳1211与负极极耳1212,两个转接极耳1222对称设置于密封件132,并且,两个转接极耳1222分别连接两个转接极耳1222,实现单体电芯121的串联连接。
可选地,转接极耳1222的数量还可为更多个。可选地,转接极耳1222呈长条状设置,当然,转接极耳1222也可呈环状设置,此时一个转接极耳1222 可以实现两个转接极柱1221的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132朝向所述容纳腔的表面具有安装孔,所述转接极柱1221插拔设置于所述安装孔,所述转接极耳1222的插拔端穿过所述密封件132露出,并在所述安装孔中插接于所述转接极柱1221。也就是说,密封主体1321与密封边1322围设成安装孔,转接极柱1221的一端插拔设置于安装孔中,另一端连接单体电芯121的正极极耳1211后负极极耳1212。
而且,转接极耳1222的两端具有插拔端,转接极耳1222穿过密封件132 后,转接极耳1222的两个插拔端位于安装孔中,并插接到转接极柱1221上,实现相邻两个单体电芯121的串联连接。值得说明的是,转接极柱1221的形状原则上不受限制,只要能够电连接转接极耳1222与正极极耳1211及负极极耳 1212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结构100还包括多个注液孔133,所述注液孔133 穿过所述分隔件131及所述密封件132连通所述容纳腔,每个所述分隔组件130 具有两个所述注液孔133,两个所述注液孔133分别连通相邻所述容纳腔。
注液孔133用于实现容纳腔的注液。注液孔133贯通分隔组件130设置。具体的,分隔件131上具有第一通孔,密封件132上具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一端连通第一通孔,另一端连通容纳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形成注液孔133,以便于向容纳腔中注入电解液。
每个分隔组件130具有两个注液孔133,其中一个注液孔133连通左侧的容纳腔,另一注液孔133连通右侧的容纳腔。也就是说。两个注液孔133的通向相反,不能连通。需要向容纳腔中注入电解液时,通过注液孔133直接向容置腔注入电解液,当容置腔中电解液达到所需时,通过密封钉密封注液孔133,避免电解液泄漏。而且,下次注液时直接拔出密封钉即可。当然,注液孔133注液后也可通过焊接方式焊接。
在本公开的电池结构100中,每个容置腔对应至少一个注液孔133与一个防爆刻痕1111,容置腔通过对应的注液孔133注液,起到注液的作用;通过对应的防爆刻痕1111爆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缓热失控的发生,并能够将热失控控制在小范围区域内,保证电池结构100的安全性。
参见图,本公开的电池结构100制作时,首先制备带有防爆刻痕1111的双通壳体111。然后制作分隔组件130。在密封件132上设置第二通孔,在分隔件 131上设置第一通孔,将转接极耳1222穿过密封件132伸出,将转接极柱1221 安装在密封件132,并将转接极耳1222插接到转接极柱1221。分隔件131与双通壳体111的外壳焊接连接,密封件132设置在支撑件中,起到支撑绝缘密封的作用。
转接极柱1221的内部能够满足过流能力,并且,裸露的部分为软性结构,围绕一周设置。也就是说,转接极柱1221为双层结构,外面套设的为软性结构,内部的为导电结构。转接极耳1222与转接极柱1221插接连接后,能够与转接极柱1221的导电部分接通,实现单体电芯121的串联。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转接极耳1222也可全部采用导电材料制成。
将分隔组件130与双通壳体111连接后,将单体电芯121与转接极柱1221 焊接连接,然后焊接双通壳体111与端面盖板112。再依次焊接剩余的单体电芯 121、分隔组件130与双通壳体111及端面盖板112。焊接完成后,通过各个注液孔133相对应的容纳腔进行作业,并通过焊接方式进行密封,然后化成分容制成单体的电池结构100。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单体电芯121与安装腔的数量均为三个,分隔组件 130以及转接件122的数量均为两个。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单体电芯121与安装腔的还可以为更多个,分隔组件130以及转接极柱1221的数量随之增加。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外壳与多个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结构100,多个所述电池结构100串联和/或并联所述电池外壳中。本公开的电池包采用上述实施例的电池结构100后,能够极大的扩展电池包的电压及其容量,从而扩大电池包的使用范围。而且,相较于传统锂电池的串并联方法,本公开的电池包采用的电池结构100中不需要额外的连接件,能够有效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安装于所述设备主体中,为所述设备主体供电。本公开的用电设备采用上述的电池包后,能够保证用电设备的使用性能。可选地,用电设备为电动汽车,还可以为其他使用上述电池包的设备、装置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公开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公开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电池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110);
电芯组件(120),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10)中,所述电芯组件(120)包括多个单体电芯(121)以及多个转接件(122),相邻所述单体电芯(121)通过所述转接件(122)电连接;
多个分隔组件(130),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10),并将所述壳体组件(110)的内部分隔成多个独立且不连通的容纳腔,每个所述容纳腔中设置一个所述单体电芯(121),所述转接件(122)穿过所述分隔组件(130)连接相邻所述容纳腔中的所述单体电芯(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单体电芯(121)具有相对设置的正极极耳(1211)与负极极耳(1212),所述转接件(122)的一端连接前一所述单体电芯(121)的所述负极极耳(1212),另一端连接后一所述单体电芯(121)的所述正极极耳(1211);
所述壳体组件(110)具有正极极柱(113)与负极极柱(114),各所述单体电芯(121)串联连接后,首端所述单体电芯(121)的所述正极极耳(1211)电连接所述正极极柱(113),尾端所述单体电芯(121)的所述负极极耳(1212)电连接所述负极极柱(1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10)包括端面盖板(112)以及多个双通壳体(111),多个所述双通壳体(111)间隔设置,相邻所述双通壳体(111)通过所述分隔组件(130)连接密封,各所述双通壳体(111)连接后的两端分别盖设所述端面盖板(1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组件(130)包括分隔件(131)以及密封件(132),所述分隔件(131)密封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双通壳体(111),所述密封件(132)设置于所述分隔件(131)中,并分隔相邻所述双通壳体(111)的内腔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转接件(122)穿过所述密封件(132)连接相邻所述单体电芯(121)的所述正极极耳(1211)与所述负极极耳(12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131)包括分隔主体(1311)与分隔边(1312),所述分隔主体(1311)的两侧连接所述分隔边(1312),并相对于所述分隔边(1312)向所述容纳腔的外侧凸起,所述分隔主体(1311)与相邻所述双通壳体(111)的端面密封连接,所述分隔边(1312)密封连接相邻所述双通壳体(111)的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132)包括密封主体(1321)以及密封边(1322),所述密封件(132)设置于所述密封主体(1321)的两侧,所述密封主体(1321)抵接所述分隔主体(1311),所述密封边(1322)密封设置于所述分隔边(1312),并沿所述分隔边(1312)的长度方向凸出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122)包括多个转接极柱(1221)与多个转接极耳(1222),多个所述转接极柱(1221)分别设置于相邻所述单体电芯(121)的所述正极极耳(1211)与所述负极极耳(1212),所述转接极耳(1222)穿过所述密封件(132)连接相邻所述单体电芯(121)的所述转接极柱(12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132)朝向所述容纳腔的表面具有安装孔,所述转接极柱(1221)插拔设置于所述安装孔,所述转接极耳(1222)的插拔端穿过所述密封件(132)露出,并在所述安装孔中插接于所述转接极柱(1221)。
9.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结构(100)还包括多个注液孔(133),所述注液孔(133)穿过所述分隔件(131)及所述密封件(132)连通所述容纳腔,每个所述分隔组件(130)具有两个所述注液孔(133),两个所述注液孔(133)分别连通相邻所述容纳腔。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外壳与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结构(100),多个所述电池结构(100)串联和/或并联所述电池外壳中。
11.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与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安装于所述设备主体中,为所述设备主体供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596855.5U CN217719860U (zh) | 2022-03-18 | 2022-03-18 | 电池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596855.5U CN217719860U (zh) | 2022-03-18 | 2022-03-18 | 电池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719860U true CN217719860U (zh) | 2022-11-01 |
Family
ID=83786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596855.5U Active CN217719860U (zh) | 2022-03-18 | 2022-03-18 | 电池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719860U (zh) |
-
2022
- 2022-03-18 CN CN202220596855.5U patent/CN21771986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529007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 |
CN109686880B (zh) | 电池模块、电池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16085053U (zh) | 电池和用电设备 | |
CN216250906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 |
CN111883731A (zh) | 一种电池结构及电池模组 | |
WO2023025104A1 (zh) |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112993473A (zh) |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动车 | |
CN112838331B (zh) |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 |
CN219123438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17719860U (zh) | 电池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 |
CN113764787A (zh) | 一种电芯组件、电池、电池包及汽车 | |
WO2024016158A1 (zh) | 电池单体的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215299378U (zh) | 一种矩阵式电芯的防爆电池 | |
CN214957173U (zh) | 电池包与用电装置 | |
CN214124038U (zh) |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 |
CN217719780U (zh) | 电池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 |
CN114039173A (zh) | 电化学装置、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 |
JP2023522680A (ja) | 電池セ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製造システム、電池及び電力消費装置 | |
CN114696012A (zh) |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216213725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 |
CN221508396U (zh) | 电芯模组及电池模组 | |
CN117175122B (zh) | 电池和用电装置 | |
CN218039470U (zh) | 一种电芯以及电池 | |
CN220527052U (zh) | 电池、电池包 | |
CN221727331U (zh) | 一种电池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