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54609U - 一种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54609U
CN217154609U CN202122999994.0U CN202122999994U CN217154609U CN 217154609 U CN217154609 U CN 217154609U CN 202122999994 U CN202122999994 U CN 202122999994U CN 217154609 U CN217154609 U CN 217154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branch
pipeline
circulation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9999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轶
鲍军其
胡鹏飞
梁欣
蔡年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Changch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Changch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Changch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Changch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9999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54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54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54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包括冷媒机和循环管路,冷媒机上设置有冷媒出口和冷媒回流口,循环管路通过冷媒出口及冷媒回流口与冷媒机连接并连通;循环管路包括多根分支管路,其中每根分支管路上分别连接有一个工位,且分支管路内的冷媒能够途经对应的工位并与其进行热交换。本实用新型能够用冷媒机上一根循环管路对应多个工位,并分别实现对每个工位的温度调节,以此减少元器件的使用,进而具有降低应用有该制冷系统的测试设备的体积、制冷成本和使用功率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测试设备上配备有的制冷系统,为了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能力,在满足不同工况下工位对于制冷量的需求,通常需要一套制冷循环管路供应一个工位,从而使得现有的测试设备的体积大、成本高,而且功耗也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
一种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包括冷媒机和循环管路,所述冷媒机上设置有冷媒出口和冷媒回流口,所述循环管路通过所述冷媒出口及所述冷媒回流口与所述冷媒机连接并连通;
所述循环管路包括多根分支管路,其中每根所述分支管路上分别连接有一个工位,且所述分支管路内的冷媒能够途经对应的工位并与其进行热交换。
在本申请中,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得该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能够用冷媒机上一根循环管路对应多个工位,并分别实现对每个工位的温度调节,以此减少元器件的使用,进而具有降低应用有该制冷系统的测试设备的体积、制冷成本和使用功率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管路中每根所述分支管路内冷媒的流量相等。
可以理解的是,将循环管路中分流成的分支管路内冷媒的流量设置为相等,以满足该制冷系统工作时对每根分支管路上对应工位降温的使用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管路上连接有第一分液接头和第二分液接头,所述第一分液接头用以将所述循环管路内的冷媒均匀地分流至多根所述分支管路内,所述第二分液接头用以将多根所述分支管路内的冷媒进行汇合并回流至所述循环管路。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具体实现该循环管路内冷媒以等分的方式分流至多根分支管路内,具有简化结构,便于对循环管路内冷媒进行等分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管路中每根所述分支管路内冷媒的流量不等,所述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分液接头和第四分液接头,所述第三分液接头用以将所述循环管路内的冷媒不等分地分流至多根所述分支管路内,所述第四分液接头用以将多根所述分支管路内的冷媒进行汇合并回流至所述循环管路。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具体实现将循环管路中分流成的分支管路内冷媒的流量设置为不等,以满足该制冷系统工作时对每根分支管路上对应工位降温的不同使用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根所述分支管路连接至一个所述工位。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得该制冷系统中一个工位可配备多根分支管路,且每根分支管路能够分别对该工位进行降温,以使该工位充分冷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根所述分支管路上连接有控制器件,所述分支管路内冷媒途经所述控制器件并流向对应的工位。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控制器件的结构设置,利用控制器件对分支管路内冷媒的流量控制,确保了分支管路内冷媒能够足量地途经分支管路上对应的工位,并实现对工位的有效降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液接头(201)及所述第二分液接头(202)竖向设置;或者,所述第三分液接头及所述第四分液接头竖向设置。
可以理解,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避免第一分液接头、第二分液接头,或者第三分液接头、第四分液接头工作时冷媒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影响分液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媒机在所述冷媒出口与所述冷媒回流口之间连接并连通有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上连接有流量控制阀。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得该制冷系统工作时,冷媒机上冷媒出口导出的部分冷媒能够直接通过旁通管路回流至冷媒回流口内,用以对通过循环管路上冷媒负载带来回的热量进行降温,以此对冷媒机内压缩机起到保护的作用,进而解决了冷媒机内压缩机高温报警的技术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媒机上冷媒出口及冷媒回流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冷媒出口与对应的所述冷媒回流口之间连通的循环管路包括两根分支管路;及/或,其中一个所述冷媒出口与对应的所述冷媒回流口之间连通的循环管路包括四根分支管路。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具体实现该制冷系统的实施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冷水机,所述冷水机与所述冷媒机之间通过循环回路连接并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得该制冷系统工作时,冷水机能够对冷媒机进行冷却降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分支管路的数量为两根;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分支管路的数量为四根;
图4为本申请中冷媒机与旁通管路装配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冷媒机;11、冷媒出口;12、冷媒回流口;20、循环管路;210、第一主干管路;220、第一分支管路;230、第二分支管路;240、第二主干管路;201、第一分液接头;202、第二分液接头;21、分支管路;211、控制器件;30、旁通管路;31、流量控制阀;40、冷水机;41、循环回路;101、分液器;200、工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包括冷媒机10和循环管路20。
其中,本实施例的冷媒机10上设置有冷媒出口11和冷媒回流口12,循环管路20通过冷媒出口11及冷媒回流口12与冷媒机10连接并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循环管路20包括多根分支管路21,其中每根分支管路21上分别连接有一个工位200,且分支管路21内的冷媒能够途经对应的工位200并与其进行热交换,使得该制冷系统工作时,能够用循环管路20上多根分支管路21实现对多个工位200的降温处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工位200具体为该制冷系统应用于测试设备中,具体为测试设备的预温盘、料梭、离子风扇、板换、ARM处理器等,在此就不展开阐述。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制冷系统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实现一根循环管路20对应多个工位200并实现降温处理,相较于现有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中一根循环管路20对应一个工位200,以此减少元器件的使用,进而具有降低应用有该制冷系统的测试设备的体积、制冷成本和使用功率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循环管路20包括多根分支管路21,具体指:与冷媒出口11连通的主干管路分流成多根分支管路21,且每根分支管路21内冷媒能够分别给对应的工位200进行降温。
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循环管路20具体包括第一主干管路210、多根第一分支管路220、多根第二分支管路230和第二主干管路240,第一主干管路210与冷媒机10的冷媒出口11连通,冷媒机10内的冷媒由冷媒出口11流入第一主干管路210,其中第一主干管路210分别与多根第一分支管路220连通,以使第一主干管路210内冷媒能够分流至多根第一分支管路220内,多根第一分支管路220分别连接对应多个工位200,致使冷媒流经第一分支管路220到达对应工位200,多根第一分支管路220与多根第二分支管路230一一对应,以使由第一分支管路220导入至工位200的冷媒能够由对应的第二分支管路230导出,多根第二分支管路230分别与第二主干管路240连通,第二主干管路240连接冷媒机10的冷媒回流口12,以使多根第二分支管路230内的冷媒能够汇流至第二主干管路240内,最后再由第二主干管路240流入至冷媒回流口1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述的循环管路20包括多根分支管路21中的分支管路21,具体为图示所示的第一分支管路220及第二分支管路230,其中第一分支管路220与对应的第二分支管路230连通并共同构成循环管路20的分支管路21。
请参阅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至少两根分支管路21连接至一个工位200,使得该制冷系统中一个工位200可配备多根分支管路21,且每根分支管路21能够分别对该工位200进行降温,以使该工位200充分冷却。
其中,循环管路20中每根分支管路21内冷媒的流量相等,以满足该制冷系统工作时对每根分支管路21上对应工位200降温的使用需求。
具体地,循环管路20上设置有第一分液接头201和第二分液接头202,第一分液接头201用以将循环管路20内的冷媒进行均匀分流并形成有多根分支管路21,第二分液接头202用以将多根分支管路21内的冷媒进行汇合并回流至循环管路20,使得循环管路20能够利用分液接头的结构特性,实现对冷媒的等分离及汇集,以此具体实现该循环管路20内冷媒以等分的方式分流至多根分支管路21内,具有简化结构,便于对循环管路20内冷媒进行等分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分液接头201及第二分液接头202为常规的用于冷媒分液的分液器,在此就不展开阐述。
可以理解,上述所述的第一分液接头201设置为具有一个进口、多个出口的结构;所述第一分液接头201的一个进口连接循环管路20的第一主干管路210,所述第一分液接头201的多个出口连接多根第一分支管路220,而,第二分液接头202设置为具有多个进口、一个出口的结构,同理,第二分液接头202的多个进口分别连接多根第二分支管路230,第二分液接头202的一个出口连接循环管路20的第二主干管路240,进而实现冷媒的等分离及汇集,当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也可将第一分液接头201及第二分液接头202设置为多个进口、多个出口的结构,原理相同在此就不展开阐述,只要能够保证冷媒均匀流经多个工位,实现循环管路20对应多个工位200并实现降温处理。
当然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技术手段,可以设置循环管路20中每根分支管路21内冷媒的流量不等,具体地,循环管路20上设置有第三分液接头和第四分液接头,第三分液接头用以将循环管路20内的冷媒不等分地分流至多根分支管路21内,第四分液接头用以将多根分支管路21内的冷媒进行汇合并回流至循环管路20。
可以理解,第三分液接头设置为具有一个进口、多个出口的结构,为达到冷媒分流不等分,各个出口大小不相等,而,第四分液接头设置为具有多个进口、一个出口的结构,同理,多个进口与多个出口一一对应,多个进口大小不等,以保证冷媒大量流经各个进口实现冷媒汇聚。
另外,至少一根分支管路21上设置有控制器件211,分支管路21内冷媒途经控制器件211并流向对应的工位200,以此确保分支管路21内冷媒能够足量且适量地途经分支管路21上对应的工位200,利用控制器件211对分支管路21内冷媒的流量控制,并实现对工位200的有效降温。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控制器件211具体可设置为冷媒电磁阀。
具体地,请参阅2所示,冷媒机10的冷媒出口11与第一主干管路210连通,循环管路20的第一主干管路210连接第一分液接头201的一个进口,第一分液接头201的多个出口连接多根第一分支管路220,以使第一主干管路210内冷媒能够分流至多根第一分支管路220内,控制器件211设置在多根第一分支管路220上,用以调控流经多根第一分支管路220内冷媒,实现针对多个工位针对冷媒需求量大小而能够足量流至对应的工位200。同理,控制器件211也可设置于由第三分液接头分流,再由第四分液接头汇流的分支管路21上,在此就不展开阐述。
进一步地,第一分液接头201及第二分液接头202竖向设置,以免第一分液接头201及第二分液接头202工作时冷媒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影响分液效果,其可确保循环管路20经由第一分液接头201分流成的多个分支管路21内冷媒的流量相等。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分液接头201及第二分液接头202,竖向设置,具体是指第一分液接头201及第二分液接头202相对于水平面进行垂直安装,以使冷媒的重力方向与冷媒在途经该第一分液接头201及第二分液接头202时的流向相同。
同理,第三分液接头及第四分液接头也竖向设置,以免第三分液接头及第四分液接头工作时冷媒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影响分液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4,本实施例的冷媒机10在冷媒出口11与冷媒回流口12之间连接并连通有旁通管路30,旁通管路30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31。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制冷系统,通过上述旁通管路30的结构设置,使得冷媒机10上冷媒出口11导出的部分冷媒能够直接通过旁通管路30回流至冷媒回流口12内,用以对通过循环管路20上冷媒负载带来回的热量进行降温,以此对冷媒机10内压缩机(图未示)起到保护的作用,进而解决了冷媒机10内压缩机高温报警的技术问题。
本实施例的冷媒机10上冷媒出口11及冷媒回流口1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一个冷媒出口11与对应的冷媒回流口12之间连通的循环管路20包括两根分支管路21,具体请参阅图2;及/或,其中一个冷媒出口11与对应的冷媒回流口12之间连通的循环管路20包括四根分支管路21,具体请参阅图3。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制冷系统中可在冷媒机10上连接并连通有多根循环管路20,循环管路20上包含有的分支管路21的数量可根据使用的需求具体设置为两根或者四根。
具体地,请参阅图3,该实施例的第一分液接头201为一个进口、四个出口的结构,第二分液接头202设置为具有四个进口、一个出口的结构;循环管路20的第一主干管路210连接第一分液接头201的一个进口,第一分液接头201的四个出口连接四根第一分支管路220,在本实施例中,两根第一分支管路220连接同一个工位200,另两根第一分支管路220连接另一工位200,控制器件211设置在四根第一分支管路220上,以使第一主干管路210内冷媒能够通过控制器件211经两根第一分支管路220流至一个工位,实现对一个工位的冷媒处理。同理,第二分液接头202的四个进口分别连接四根第二分支管路230,每两根第二分支管路230连接同一工位200,第二分液接头202的一个出口连接循环管路20的第二主干管路240,进而实现冷媒的汇集。当然不限于两根分支管路同时流至一个工位,也可以根据工位200所需冷媒的多少而设置至少三根分支管路连接一个工位200。
本实施例的制冷系统还包括冷水机40,冷水机40与冷媒机10之间通过循环回路41连接并连通。使得该制冷系统工作时,冷水机40能够对冷媒机10进行冷却降温。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具体包括一个冷水机40和两个冷媒机10,其中冷水机40通过分液器101分别与两个冷媒机10连通,以使冷水机上冷媒可在分液器101的分配下分流至两个冷媒机10内,然后再经分液器101汇合并回流至冷水机40内。
其中一个冷媒机10具有三组冷媒出口11及冷媒回流口12,其中两组冷媒出口11与冷媒回流口12之间用一根循环管路20进行连接并连通,并在该循环管路20上连接一个工位(具体为第一预温盘和第二预温盘),而剩余一根循环管路20用第一分液接头201,将循环管路20的第一主干管路210分流成两根第一分支管路220,每根第一分支管路220上分别连接有控制器件211,用以控制对应的第一分支管路220内冷媒的流量,其中每根第一分支管路220分别连接有一个工位200(具体为料梭或者离子风扇),并可用冷媒与其进行热交换,之后再用两根第二分支管路230从工位200上导出,并在第二分液接头202的汇流下汇合至第二分支管路230,最后再由第二分支管路230回流至冷媒机10的冷媒回流口12。
而,另一个冷媒机10也具有三组冷媒出口11及冷媒回流口12,其中两组冷媒出口11与冷媒回流口12之间用循环管路20进行连接并连通,并在该循环管路20上连接一个工位(具体为第一板换器和第二板换器),而剩余一根循环管路20用第一分液接头201,将循环管路20的第一主干管路210分流成四根第一分支管路220,其中每根第一分支管路220上分别连接有控制器件211,用以控制对应的第一分支管路220内冷媒的流量,其中两根第一分支管路220连接同一工位200(具体为第一ARM存储系统),另两根第一分支管路220连接另一工位200(具体为第二ARM存储系统),并可用冷媒与其进行热交换,之后再用四根第二分支管路230从两个工位200上导出,并在第二分液接头202的汇流下汇合至第二分支管路230,最后再由第二分支管路230回流至冷媒机10的冷媒回流口12。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主干管路210分流成四根第一分支管路220分支,且每两根分支管路21连接同一工位200,两个工位200由四根第一分支管路220同时输入冷媒,实现工位200达到设定值,满足测试工位的标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工位200达到设定值,具体指工位200与冷媒热交换后工位200所处的温度。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通过合理的结构设置,使得该制冷系统工作时一个冷媒循环通道能够对应流量均匀的多个工位,进而具有降低制冷系统的成本和使用功率,并缩小测试设备体积的作用。
以上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包括冷媒机(10)和循环管路(20),所述冷媒机(10)上设置有冷媒出口(11)和冷媒回流口(12),所述循环管路(20)通过所述冷媒出口(11)及所述冷媒回流口(12)与所述冷媒机(10)连接并连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20)包括多根分支管路(21),其中每根所述分支管路(21)上分别连接有一个工位(200),且所述分支管路(21)内的冷媒能够途经对应的工位(200)并与其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20)中每根所述分支管路(21)内冷媒的流量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20)上设置有第一分液接头(201)和第二分液接头(202),所述第一分液接头(201)用以将所述循环管路(20)内的冷媒均匀地分流至多根所述分支管路(21)内,所述第二分液接头(202)用以将多根所述分支管路(21)内的冷媒进行汇合并回流至所述循环管路(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20)中每根所述分支管路(21)内冷媒的流量不等,所述循环管路(20)上设置有第三分液接头和第四分液接头,所述第三分液接头用以将所述循环管路(20)内的冷媒不等分地分流至多根所述分支管路(21)内,所述第四分液接头用以将多根所述分支管路(21)内的冷媒进行汇合并回流至所述循环管路(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根所述分支管路(21)连接至一个所述工位(200)。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根所述分支管路(21)上连接有控制器件(211),所述分支管路(21)内冷媒途经所述控制器件(211)并流向对应的工位(20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液接头(201)及所述第二分液接头(202)竖向设置;或者,所述第三分液接头及所述第四分液接头竖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机(10)在所述冷媒出口(11)与所述冷媒回流口(12)之间连接并连通有旁通管路(30),所述旁通管路(30)上连接有流量控制阀(3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机(10)上冷媒出口(11)及冷媒回流口(12)的数量至少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冷媒出口(11)与对应的所述冷媒回流口(12)之间连通的循环管路(20)包括两根分支管路(21);及/或,其中一个所述冷媒出口(11)与对应的所述冷媒回流口(12)之间连通的循环管路(20)包括四根分支管路(2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冷水机(40),所述冷水机(40)与所述冷媒机(10)之间通过循环回路(41)连接并连通。
CN202122999994.0U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 Active CN217154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99994.0U CN217154609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99994.0U CN217154609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54609U true CN217154609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84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99994.0U Active CN217154609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546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13890B2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CN108124409B (zh) 一种服务器液冷系统
CN102449411A (zh) 冷冻循环装置、空调装置
CN114144045A (zh) 一种液冷循环系统
CN111664524B (zh) 一种供冷系统及其供冷方法
CN204943956U (zh) 一种高效冷暖型空调系统
CN217154609U (zh) 一种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
CN116914321B (zh) 液冷储能集装箱的制冷系统
CN211503346U (zh) 动态冰浆系统的二元冰蓄冰槽
CN112628900A (zh) 一种基于分区式能源站的区域供冷系统
CN111113143B (zh) 冷却系统、电主轴及数控机床
CN211739334U (zh) 一种适用于地铁车站用房的热回收型vrv空调系统
CN217464976U (zh) 一种测试设备的温控系统
CN214172612U (zh) 一种母管制冷却水循环系统
CN212713742U (zh) 一种溅射镀膜冷却水循环系统
CN209497777U (zh) 水冷背板系统
CN110657595B (zh) 一种单压缩机多温冷水系统
CN218120171U (zh) 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CN110662395A (zh) 一种机仓级流量可调式混合管路系统
CN218599856U (zh) 一种空调热水机
CN112539580A (zh) 一种母管制冷却水循环系统
CN104949195A (zh) 多联式空调机组
CN201103975Y (zh) 融冰机组设备
CN214099694U (zh) 电池热管理流量平衡系统
CN212511692U (zh) 液冷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