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03346U - 动态冰浆系统的二元冰蓄冰槽 - Google Patents
动态冰浆系统的二元冰蓄冰槽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503346U CN211503346U CN202020121033.2U CN202020121033U CN211503346U CN 211503346 U CN211503346 U CN 211503346U CN 202020121033 U CN202020121033 U CN 202020121033U CN 211503346 U CN211503346 U CN 2115033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ce
- pipe
- storage tank
- conduit
- connecting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29920000297 Ray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10000002421 Cell Wall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0038 che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5457 ice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09 mel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冰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动态冰浆系统的二元冰蓄冰槽,包括蓄冰槽本体、冰浆机和融冰板换,蓄冰槽本体上侧设有布冰器,布冰器的上侧设有布水器,蓄冰槽本体的下侧设有取水器,取水器通过第一导管与冰浆机相连通,第一导管上设有制冰泵,冰浆机通过第二导管与布冰器相连通,取水器通过第三导管与融冰板换相连通,第三导管上设有融冰泵,融冰板换通过第四导管与布水器相连通,第一导管和第三导管通过连通管导通,并且连通管上设有阀门,第三导管在靠近取水器的一端设有温度传感器。解决动态冰浆系统的二元冰蓄冰槽内高温载冷剂通过冰槽的流道过短,造成高温载冷剂与冰浆混合不充分、不均匀使得冰槽出口水温偏高且无法恒定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冰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动态冰浆系统的二元冰蓄冰槽。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动态冰浆系统的二元冰蓄冰槽内高温载冷剂通过冰槽的流道过短,造成高温载冷剂与冰浆混合不充分、不均匀使得冰槽出口水温偏高且无法恒定,因此无法充分利用冰槽内的高品位冷源。并且由于制冰泵与融冰泵共用,需要在融冰板换及冰浆机的冰水侧出水口处设置电动二通阀,做工况切换,增加了控制逻辑及系统故障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态冰浆系统的二元冰蓄冰槽,解决现有的动态冰浆系统的二元冰蓄冰槽内高温载冷剂通过冰槽的流道过短,造成高温载冷剂与冰浆混合不充分、不均匀使得冰槽出口水温偏高且无法恒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态冰浆系统的二元冰蓄冰槽,包括蓄冰槽本体、冰浆机和融冰板换,所述蓄冰槽本体上侧设有布冰器,所述布冰器的上侧设有布水器,所述蓄冰槽本体的下侧设有取水器;
所述取水器通过第一导管与冰浆机相连通,所述第一导管上设有制冰泵,所述冰浆机通过第二导管与布冰器相连通;
所述取水器通过第三导管与融冰板换相连通,所述第三导管上设有融冰泵,所述融冰板换通过第四导管与布水器相连通;
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三导管通过连通管导通,并且所述连通管上设有阀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三导管在靠近取水器的一端设有温度传感器。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导管的管壁垂直连通有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三导管的管壁垂直连通有一体成型的第二连接管,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相连。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通管包括软管部和硬管部,所述软管部的两端均设有硬管部,两个所述的硬管部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上,所述阀门设置于软管部上。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硬管部在与第一连接管或第二连接管相连一侧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并且硬管部该侧的外壁套设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将硬管部锁紧在第一连接管或第二连接管上。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硬管部在与第一连接管或第二连接管相连的另一端设有环形连接槽,所述环形连接槽两侧的槽壁均设有粘胶层,所述软管部的端部卡设在环形连接槽内,并通过粘胶层与所述环形连接槽相连。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硬管部的外壁设有与环形连接槽相连通的第一螺纹孔,所述软管部上设有第二螺纹孔,在所述软管部卡设进硬管部的环形连接槽内时,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对齐,有连接螺钉依次拧进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内。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螺纹孔设置为多个,并且在硬管部外壁沿径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螺纹孔与第一螺纹孔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第三导管和第四导管来分开形成制冰泵回路和融冰泵回路,并且两个回路之间通过连通管导通,可以互为备用,使系统更加稳定可靠,而在高温载冷剂通过蓄冷冰槽时,当该温度高于系统设定供水温度时,制冰泵通过设置于蓄冰槽本体底部的取水器吸入冷冻水进入冰浆机后,通过设置于蓄冰槽本体顶部的布冰器分散于槽内冰层之上,此时冰浆机与连通管无冷量供给,该流程中高温载冷剂通过蓄冰槽本体的流道得以加长,使高温载冷剂与冰浆混合更加充分、均匀,使得蓄冰槽本体出口水温不会偏高并且恒定,充分利用蓄冰槽本体内的高品位冷源,这样便可延长蓄冰槽本体内的载冷剂与冰浆的换热时间,尽可能的保证载冷剂与冰浆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态冰浆系统的二元冰蓄冰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管和第三导管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硬管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冰浆机,2-融冰板换,3-蓄冰槽本体,4-融冰泵,5-制冰泵,6-取水器,7-布水器,8-布冰器,9-第一导管,10-第二导管,11-第三导管,12-第四导管,13-连通管,14-阀门,15-温度传感器,16-第一连接管,17-第二连接管,18-软管部,19-硬管部,20-锁紧螺母,21-环形连接槽,22-第一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动态冰浆系统的二元冰蓄冰槽的一个较佳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动态冰浆系统的二元冰蓄冰槽具体包括蓄冰槽本体3、冰浆机1和融冰板换2,蓄冰槽本体3上侧设有布冰器8,布冰器8的上侧设有布水器7,蓄冰槽本体3的下侧设有取水器6,取水器6通过第一导管9与冰浆机1相连通,第一导管9上设有制冰泵5,冰浆机1通过第二导管10与布冰器8相连通,取水器6通过第三导管11与融冰板换2相连通,第三导管11上设有融冰泵4,融冰板换2通过第四导管12与布水器7相连通,第一导管9和第三导管11通过连通管13导通,并且连通管13上设有阀门14,第三导管11在靠近取水器6的一端设有温度传感器15。
通过第一导管9、第二导管10、第三导管11和第四导管12来分开形成制冰泵5回路和融冰泵4回路,并且两个回路之间通过连通管13导通,可以互为备用,使系统更加稳定可靠,由设置于融冰供冷出水管上的温度传感器15进行实时的温度数据采集,当该温度高于系统设定供水温度时,自控系统自动将制冰泵5切入正常运转模式,制冰泵5通过设置于蓄冰槽本体3底部的取水器6吸入冷冻水进入冰浆机1后,通过设置于蓄冰槽本体3顶部的布冰器8分散于槽内冰层之上,此时冰浆机1与连通管13无冷量供给,该流程中高温载冷剂通过冰槽的流道得以加长,使高温载冷剂与冰浆混合更加充分、均匀,使得蓄冰槽本体3出口水温不会偏高并且恒定,充分利用蓄冰槽本体3内的高品位冷源,这样便可延长蓄冰槽本体3内的载冷剂与冰浆的换热时间,尽可能的保证载冷剂与冰浆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蓄冰槽本体3中自控系统还可根据温度传感器15的反馈信号对制冰泵5转速进行变频调节,以充分响应系统的设定温度,从而可有效的减少该水力搅拌情况下的水泵耗能,提高系统经济性。
通过上述设计,可以将原有冰浆系统的制融冰泵4拆分为独立的管路系统,分为制冰泵5回路和融冰泵4回路,中间用连通管13联通并用阀门14隔开,互为备用。其中阀门14可以采用蝶阀等,制冰泵5回路连接蓄冰槽本体3内的取水器6、冰浆机1组、蓄冰槽本体3内的布冰器8;融冰泵4回路连接蓄冰槽本体3内的取水器6(可与制冰回路共用)、融冰板换2、蓄冰槽本体3内的布水器7。取消原有系统管路中融冰板换2与冰浆机1组冰浆回路出口处的电动开关阀V1、V2,从而减少控制逻辑及系统故障点。
制冰流程与融冰流程分别开启制冰泵5及融冰泵4,制冰泵5和融冰泵4通过连通管13及设置在连通管13上的阀门14实现互为备用功能,当制冰泵5故障或需检修等原因无法开启时,手动开启连通管13上的蝶阀,将两个原本独立的循环回路联通后开启制冰流程备用的融冰泵4,实现既定运行模式;而当融冰泵4故障或需检修等原因无法开启时,手动开启连通管13上的蝶阀,将两个原本独立的循环回路联通后开启融冰流程备用的制冰泵5,实现既定运行模式。
本实用新型不需额外增加设备投资,只需在原系统冰浆管路稍作改动,并调整控制制冰泵5及融冰泵4的运行时间及策略即可,同时取消原系统冰浆机1及融冰板换2冰水侧出口处的电动二通阀减少了控制点,提高系统可靠性。高温载冷剂通过蓄冰槽本体3后,与槽内二元冰充分进行热量交换,出口温度可恒定为0-2℃,为工艺低温冷水或空调用大温差供回水系统提供可靠的低温冷冻水,可充分发挥冰蓄冷系统优势,最大限度利用存储的高品位冷源。
第一导管9的管壁垂直连通有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管16,第三导管11的管壁垂直连通有一体成型的第二连接管17,连通管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管16和第二连接管17相连。
在第一导管9的管壁设置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管16,这样可以使第一连接管16与第一导管9的连接处具有十分优异的密封性能,避免第一连接管16和第一导管9的连接处发生泄漏,在第三导管11的管壁设置一体成型的第二连接管17,这样可以使第二连接管17与第三导管11的连接处具有十分优异的密封性能,避免第二连接管17和第三导管11的连接处发生泄漏,通过将连通管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管16和第二连接管17相连,进而实现连通管13与第一导管9和第三导管11之间的连通。
连通管13包括软管部18和硬管部19,软管部18的两端均设有硬管部19,两个硬管部19分别套设在第一连接管16和第二连接管17上,阀门14设置于软管部18上。
将连通管13设置为硬管部19和软管部18,在安装可拆卸时,便可通过软管部18的弯折,来便于连通管13的安装和拆卸。
硬管部19在与第一连接管16或第二连接管17相连一侧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并且硬管部19该侧的外壁套设有锁紧螺母20,锁紧螺母20将硬管部19锁紧在第一连接管16或第二连接管17上。通过硬管部19和第一连接管16或第二连接管17之间的卡设实现硬管部19和第一连接管16或第二连接管17之间的初步连通,进一步通过锁紧螺母20的锁紧作用,使硬管部19能稳固的锁紧在第一连接管16或第二连接管17上,实现硬管部19和第一连接管16或第二连接管17之间进一步的稳固连接。
硬管部19在与第一连接管16或第二连接管17相连的另一端设有环形连接槽21,环形连接槽21两侧的槽壁均设有粘胶层,软管部18的端部卡设在环形连接槽21内,并通过粘胶层与环形连接槽21相连。
通过在硬管部19的端部设置环形连接槽21,并使软管部18的端部卡设在环形连接槽21内,实现硬管部19和软管部18之间的初步连接,然后通过粘胶形成粘胶层,实现硬管部19和软管部18之间进一步的连接。
硬管部19的外壁设有与环形连接槽21相连通的第一螺纹孔22,软管部18上设有第二螺纹孔,在软管部18卡设进硬管部19的环形连接槽21内时,第一螺纹孔22和第二螺纹孔对齐,有连接螺钉依次拧进第一螺纹孔22和第二螺纹孔内。
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进一步实现硬管部19和软管部18之间的稳定连接。
第一螺纹孔22设置为多个,并且在硬管部19外壁沿径向均匀分布,第二螺纹孔与第一螺纹孔22相适配。通过设置多个第一螺纹孔22、第二螺纹孔和连接螺钉,使硬管部19和软管部18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更加良好。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Claims (8)
1.一种动态冰浆系统的二元冰蓄冰槽,其特征在于:包括蓄冰槽本体(3)、冰浆机(1)和融冰板换(2),所述蓄冰槽本体(3)上侧设有布冰器(8),所述布冰器(8)的上侧设有布水器(7),所述蓄冰槽本体(3)的下侧设有取水器(6);
所述取水器(6)通过第一导管(9)与冰浆机(1)相连通,所述第一导管(9)上设有制冰泵(5),所述冰浆机(1)通过第二导管(10)与布冰器(8)相连通;
所述取水器(6)通过第三导管(11)与融冰板换(2)相连通,所述第三导管(11)上设有融冰泵(4),所述融冰板换(2)通过第四导管(12)与布水器(7)相连通;
所述第一导管(9)和第三导管(11)通过连通管(13)导通,并且所述连通管(13)上设有阀门(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冰浆系统的二元冰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管(11)在靠近取水器(6)的一端设有温度传感器(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冰浆系统的二元冰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9)的管壁垂直连通有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管(16),所述第三导管(11)的管壁垂直连通有一体成型的第二连接管(17),所述连通管(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管(16)和第二连接管(17)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态冰浆系统的二元冰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13)包括软管部(18)和硬管部(19),所述软管部(18)的两端均设有硬管部(19),两个所述的硬管部(19)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管(16)和第二连接管(17)上,所述阀门(14)设置于软管部(18)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态冰浆系统的二元冰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管部(19)在与第一连接管(16)或第二连接管(17)相连一侧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并且硬管部(19)该侧的外壁套设有锁紧螺母(20),所述锁紧螺母(20)将硬管部(19)锁紧在第一连接管(16)或第二连接管(17)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态冰浆系统的二元冰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管部(19)在与第一连接管(16)或第二连接管(17)相连的另一端设有环形连接槽(21),所述环形连接槽(21)两侧的槽壁均设有粘胶层,所述软管部(18)的端部卡设在环形连接槽(21)内,并通过粘胶层与所述环形连接槽(21)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态冰浆系统的二元冰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管部(19)的外壁设有与环形连接槽(21)相连通的第一螺纹孔(22),所述软管部(18)上设有第二螺纹孔,在所述软管部(18)卡设进硬管部(19)的环形连接槽(21)内时,所述第一螺纹孔(22)和第二螺纹孔对齐,有连接螺钉依次拧进第一螺纹孔(22)和第二螺纹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态冰浆系统的二元冰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孔(22)设置为多个,并且在硬管部(19)外壁沿径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螺纹孔与第一螺纹孔(22)相适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21033.2U CN211503346U (zh) | 2020-01-19 | 2020-01-19 | 动态冰浆系统的二元冰蓄冰槽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21033.2U CN211503346U (zh) | 2020-01-19 | 2020-01-19 | 动态冰浆系统的二元冰蓄冰槽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503346U true CN211503346U (zh) | 2020-09-15 |
Family
ID=72401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121033.2U Active CN211503346U (zh) | 2020-01-19 | 2020-01-19 | 动态冰浆系统的二元冰蓄冰槽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50334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92185A (zh) * | 2017-07-17 | 2017-09-22 | 成都中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蓄冰槽内水力搅拌装置及制冰机 |
CN113669974A (zh) * | 2021-07-09 | 2021-11-19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 一种流量变频控制的布水器 |
-
2020
- 2020-01-19 CN CN202020121033.2U patent/CN21150334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92185A (zh) * | 2017-07-17 | 2017-09-22 | 成都中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蓄冰槽内水力搅拌装置及制冰机 |
CN113669974A (zh) * | 2021-07-09 | 2021-11-19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 一种流量变频控制的布水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503346U (zh) | 动态冰浆系统的二元冰蓄冰槽 | |
CN110381698B (zh) | 串联式液气双通道数据中心制冷系统 | |
CN102345910B (zh) | 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 | |
CN107624032A (zh) | 一种液冷数据中心供水系统及方法 | |
CN106025427B (zh) | 电池包的温度调节系统及方法 | |
KR101763796B1 (ko) | 흡수식 냉동기 | |
CN205919598U (zh) | 一种苯乙烯制冷循环装置 | |
CN212503939U (zh) | 一种节能型饮料灌装冷瓶系统 | |
CN113517115A (zh) | 油水冷却器及其运行控制方法和用其构建的冷却系统 | |
CN209371417U (zh) | 冷源兼做数据中心备用冷源的数据中心供冷系统 | |
CN207035598U (zh) | 蓄冰槽内水力搅拌装置及制冰机 | |
CN217154609U (zh) | 一种测试设备的制冷系统 | |
CN212713742U (zh) | 一种溅射镀膜冷却水循环系统 | |
CN209704652U (zh) | 一种扩大母管制运行方式的闭式工业水循环系统 | |
CN216694163U (zh) | 一种魔芋包装机集中供冰水系统 | |
CN215259190U (zh) | 一种液氮冷却液化天然气系统 | |
CN215947033U (zh) | 一种聚酯工艺用的酯化废水处理系统 | |
CN214581355U (zh) | 一种联合智能供热装置 | |
CN215070130U (zh) | 一种便于快速维护的储能集装箱的液冷结构 | |
CN218274761U (zh) | 一种环路式热管理系统 | |
CN103353151B (zh) | 可实现lng冷能回收利用的蓄冰空调系统 | |
CN113043575B (zh) | 挤塑机自动冷却循环系统 | |
CN214537464U (zh) | 一种冗余冷却系统 | |
CN217088455U (zh) | 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及数据中心 | |
CN214537463U (zh) | 一种冗余冷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