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50755U -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与墙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与墙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50755U
CN217150755U CN202220038067.4U CN202220038067U CN217150755U CN 217150755 U CN217150755 U CN 217150755U CN 202220038067 U CN202220038067 U CN 202220038067U CN 217150755 U CN217150755 U CN 217150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connecting plate
screw rod
fixedly connected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3806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磊磊
孙冲
邓伟国
周天保
高爱辉
雷艳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ouga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ouga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ouga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ouga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3806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50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50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50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与墙连接结构,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主体组件(1)、连接组件(2)、强拉螺杆(4)、叠合板本体(5);主体组件(1)的一侧通过连接组件(2)与墙体(3)固定连接,主体组件(1)的另一侧通过强拉螺杆(4)与叠合板本体(5)固定连接;优点在于通过利用主体组件和连接组件,通过主体组件中的第一转轴实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相对转动,从而减小了主体组件的占地面积,方便对其进行运输,同时通过连接组件中的旋钮和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和丝杆进行转动,进而实现了丝杆与预埋柱之间的连接,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将该装置与墙体进行连接,便于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与墙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板与墙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为了缩短建造工期,人们通常会使用叠合板来进行建筑物的建造,叠合板的使用使得建筑物的建造如果搭积木一般,从而使得建造工期大大缩短了,而叠合板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需要使用到连接结构,通过连接结构将叠合板与墙体进行连接,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1、现有的装配式叠合板与墙连接结构在使用时,现有的连接结构的占地面积较大,不方便对其进行运动,因此不便于使用;
2、现有的装配式叠合板与墙连接结构在使用时,现有的连接结构与墙体之间的连接方式大多依靠螺栓进行,从而不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装卸,因此不便于使用。
因此,现有的装配式叠合板与墙连接结构,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板与墙连接结构,解决了现有的连接结构的占地面积较大,不方便移动,不便于使用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主体组件和连接组件,通过主体组件中的第一转轴实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相对转动,从而减小了主体组件的占地面积,方便对其进行运输,同时通过连接组件中的旋钮和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和丝杆进行转动,进而实现了丝杆与预埋柱之间的连接,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将该装置与墙体进行连接,便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包括主体组件1、连接组件2;强拉螺杆4、叠合板本体5;主体组件1的一侧通过连接组件2与墙体3固定连接,主体组件1的另一侧通过强拉螺杆4与叠合板本体5固定连接;
所述主体组件1包括第一连接板11、第一转轴14和第二连接板16,且第一连接板11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2,安装块12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安装槽13,且安装槽13内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4,所述第一转轴14的外壁上套设有转动块15,且转动块15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板16的一侧外壁上。
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旋钮21、从动齿轮24和预埋柱27,且旋钮21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22,第二转轴2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1的一侧外壁中心位置,且第二转轴22的外壁上套设有主动齿轮23,主动齿轮23前后端的上方和下方均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24,且从动齿轮24均固定连接在丝杆25的一端,丝杆25的另一端贯穿第一连接板11并螺纹连接在第二安装孔26的内侧,且第二安装孔26开设在预埋柱27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前端面上固定连接有U型握把,所述安装块的顶部设置有限位件,在使用过程中,安装板和U型握把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对该装置进行移动。
所述第一连接板11的前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9,且安装板19的前端面上固定连接有U型握把110,所述安装块12的顶部设置有限位件18。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18包括限位板180、螺纹孔1803和螺栓1804,且限位板1801的下表面两侧通过固定板1802固定连接在安装块12的顶部两侧,限位板1801的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螺纹孔1803,且螺纹孔1803内螺纹连接有螺栓1804,螺栓1804的底端依次贯穿螺纹孔1803和安装槽13的内侧顶部并螺纹连接在第一安装孔17的内侧,第一安装孔17开设在第一转轴14的顶端,在使用过程中,螺栓的设置实现了对第一转轴的转动进行限位,限位板和固定板的设置实现了对螺栓的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丝杆25的外壁和第二安装孔26的内壁上分别呈外螺纹和内螺纹设置,且丝杆15外壁上的外螺纹与第二安装孔26内壁上的内螺纹旋合连接,25丝杆相邻之间的螺纹旋合方向互相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预埋柱27固定连接在第三安装孔31的内侧,且第三安装孔31开设在墙体3的一侧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强拉螺杆4间隙连接在通孔51的内侧,且通孔51开设在叠合板本体5的端面,所述强拉螺杆4的两端均依次贯穿通孔51和第二连接板16并螺纹连接有螺帽42,且强拉螺杆4的外壁前后端均套设有垫片41;在使用过程中,垫片的设置避免对第二连接板的端面造成损伤,同时螺帽和强拉螺杆的连接实现了将第二连接板与叠合板本体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主体组件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该装置进行运输时,首先解除第一转轴的限位,接着对第二连接板施加外力的作用,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二连接板产生运动的趋势,并在第一转轴的限位作用下,使得第二连接板带动转动块在第一转轴的外壁上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抵触连接,减小了装置的占地面积,方便了对该装置进行运输,因此便于使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组件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预埋柱预埋在墙体外壁上的第三安装孔内侧,接着将第一连接板放置在墙体的一侧,并使得丝杆与预埋柱对齐,接着转动旋钮,旋钮通过第二转轴带动主动齿轮进行旋转,由于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通过锯齿啮合连接,故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进行旋转,从而带动丝杆进行旋转,丝杆与第二安装孔之间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故在螺纹的作用下,使得丝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在第二安装孔的内侧,从而实现了将该装置与墙体进行连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装卸,从而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因此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强拉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墙体和叠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体组件1、连接组件2、墙体3、强拉螺杆4、叠合板本体5、第一连接板11、安装块12、安装槽13、第一转轴14、转动块15、第二连接板16、第一安装孔17、限位件18、限位板1801、固定板1802、螺纹孔1803、螺栓1804、安装板19、U型握把110、旋钮21、第二转轴22、主动齿轮23、从动齿轮24、丝杆25、第二安装孔26、预埋柱27、第三安装孔31、垫片41、螺帽42、通孔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装配式叠合板与墙连接结构,包括主体组件1,主体组件1的一侧通过连接组件2与墙体3固定连接,主体组件1的另一侧通过强拉螺杆4与叠合板本体5固定连接;
主体组件1包括第一连接板11、第一转轴14和第二连接板16,第一连接板11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2,安装块12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安装槽13,安装槽13内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4,第一转轴14的外壁上套设有转动块15,转动块15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板16的一侧外壁上;
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该装置进行运输时,首先解除第一转轴14的限位,接着对第二连接板16施加外力的作用,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二连接板16产生运动的趋势,并在第一转轴14的限位作用下,使得第二连接板16带动转动块15在第一转轴14的外壁上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连接板16与第一连接板11抵触连接,减小了装置的占地面积;
连接组件2包括旋钮21、从动齿轮24和预埋柱27,旋钮21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22,第二转轴2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1的一侧外壁中心位置,第二转轴22的外壁上套设有主动齿轮23,主动齿轮23前后端的上方和下方均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24,从动齿轮24均固定连接在丝杆25的一端,丝杆25的另一端贯穿第一连接板11并螺纹连接在第二安装孔26的内侧,第二安装孔26开设在预埋柱27的一端,预埋柱27固定连接在第三安装孔31的内侧,第三安装孔31开设在墙体3的一侧外壁上,丝杆25的外壁和第二安装孔26的内壁上分别呈外螺纹和内螺纹设置,丝杆25外壁上的外螺纹与第二安装孔26内壁上的内螺纹旋合连接,丝杆25相邻之间的螺纹旋合方向互相相反;
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预埋柱27预埋在墙体3外壁上的第三安装孔31内侧,接着将第一连接板11放置在墙体3的一侧,并使得丝杆25与预埋柱27对齐,接着转动旋钮21,旋钮21通过第二转轴22带动主动齿轮23进行旋转,由于主动齿轮23与从动齿轮24之间通过锯齿啮合连接,故主动齿轮23带动从动齿轮24进行旋转,从而带动丝杆25进行旋转,丝杆25与第二安装孔26之间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故在螺纹的作用下,使得丝杆25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在第二安装孔26的内侧,从而实现了将该装置与墙体3进行连接。
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板11的前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9,安装板19的前端面上固定连接有U型握把110,安装块12的顶部设置有限位件18,限位件18包括限位板1801、螺纹孔1803和螺栓1804,限位板1801的下表面两侧通过固定板1802固定连接在安装块12的顶部两侧,限位板1801的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螺纹孔1803,螺纹孔1803内螺纹连接有螺栓1804,螺栓1804的底端依次贯穿螺纹孔1803和安装槽13的内侧顶部并螺纹连接在第一安装孔17的内侧,第一安装孔17开设在第一转轴14的顶端;
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安装板19焊接在第一连接板11的前端面上,且U型握把110焊接在安装板19的前端面上,通过U型握把110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提起主体组件1,从而方便了对其进行移动;
且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转动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6时,首先转动螺栓1804,使得螺栓1804的底端从第一转轴14顶端的第一安装孔17内运动出来,从而解除了第一转轴14的限位作用,反之,转动螺栓1804,使得螺栓1804的底端螺纹连接在第一安装孔17的内侧,从而实现了对第一转轴14的限位作用。
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强拉螺杆4间隙连接在通孔51的内侧,通孔51开设在叠合板本体5的端面,强拉螺杆4的两端均依次贯穿通孔51和第二连接板16并螺纹连接有螺帽42,强拉螺杆4的外壁前后端均套设有垫片41;
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将该装置与叠合板本体5进行连接时,首先将第二连接板16贴合在叠合板本体5的端面上,接着将强拉螺杆4贯穿第二连接板16和叠合板本体5端面上的通孔51,接着将垫片41套设在强拉螺杆4的外壁上,并使得垫片41与第二连接板16的端面抵触连接,最后将螺帽42螺纹连接在强拉螺杆4的外壁上,从而实现了对第二连接板16与叠合板本体5进行连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装配式叠合板与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组件(1)、连接组件(2)、强拉螺杆(4)、叠合板本体(5);主体组件(1)的一侧通过连接组件(2)与墙体(3)固定连接,主体组件(1)的另一侧通过强拉螺杆(4)与叠合板本体(5)固定连接;
所述主体组件(1)包括第一连接板(11)、第一转轴(14)和第二连接板(16),且第一连接板(11)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2),所述安装块(12)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安装槽(13),且安装槽(13)内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4),所述第一转轴(14)的外壁上套设有转动块(15),且转动块(15)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板(16)的一侧外壁上;
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旋钮(21)、从动齿轮(24)和预埋柱(27),旋钮(21)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22),第二转轴(2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1)的一侧外壁中心位置,第二转轴(22)的外壁上套设有主动齿轮(23),主动齿轮(23)前后端的上方和下方均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24),从动齿轮(24)均固定连接在丝杆(25)的一端,丝杆(25)的另一端贯穿第一连接板(11)并螺纹连接在第二安装孔(26)的内侧,且第二安装孔(26)开设在预埋柱(27)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与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的前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9),且安装板(19)的前端面上固定连接有U型握把(110),所述安装块(12)的顶部设置有限位件(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与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18)包括限位板(1801)、螺纹孔(1803)和螺栓(1804),且限位板(1801)的下表面两侧通过固定板(1802)固定连接在安装块(12)的顶部两侧,所述限位板(1801)的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螺纹孔(1803),且螺纹孔(1803)内螺纹连接有螺栓(1804),所述螺栓(1804)的底端依次贯穿螺纹孔(1803)和安装槽(13)的内侧顶部并螺纹连接在第一安装孔(17)的内侧,所述第一安装孔(17)开设在第一转轴(14)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与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25)的外壁和第二安装孔(26)的内壁上分别呈外螺纹和内螺纹设置,丝杆(25)外壁上的外螺纹与第二安装孔(26)内壁上的内螺纹旋合连接,丝杆(25)相邻之间的螺纹旋合方向互相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与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柱(27)固定连接在第三安装孔(31)的内侧,且第三安装孔(31)开设在墙体(3)的一侧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与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强拉螺杆(4)间隙连接在通孔(51)的内侧,且通孔(51)开设在叠合板本体(5)的端面,所述强拉螺杆(4)的两端均依次贯穿通孔(51)和第二连接板(16)并螺纹连接有螺帽(42),强拉螺杆(4)的外壁前后端均套设有垫片(41)。
CN202220038067.4U 2022-01-09 2022-01-09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与墙连接结构 Active CN217150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38067.4U CN217150755U (zh) 2022-01-09 2022-01-09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与墙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38067.4U CN217150755U (zh) 2022-01-09 2022-01-09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与墙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50755U true CN217150755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88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38067.4U Active CN217150755U (zh) 2022-01-09 2022-01-09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与墙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507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62344Y (zh) 宽面组合钢模板
CN217150755U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与墙连接结构
CN111005560A (zh) 高适用性建筑支模紧固装置
CN210342240U (zh) 一种混凝土钢结构梁
CN213926871U (zh) 一种便于牢固安装的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
CN218234315U (zh) 一种可组拼接的铝合金模板
CN209891396U (zh) 一种钢结构用柱间支撑结构
CN207819586U (zh) 一种阻尼环连接固定结构
CN207122132U (zh) 一种建筑模板
CN214884817U (zh) 一种释放负离子的蜂窝铝板
CN217582803U (zh) 一种防垫片掉落的便捷式立螺栓
CN220972727U (zh) 一种钩头机构
CN217000483U (zh) 高层建筑用多功能钢柱
CN217128022U (zh) 一种桥梁工程承重柱用水泥砂浆灌注模具
CN213268607U (zh) 一种新型光伏彩钢瓦
CN217128972U (zh) 一种建筑模板的连接锁紧装置
CN218541644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加固结构
CN218538986U (zh) 一种承重滑车用的吊钩结构
CN212122393U (zh) 一种闸阀阀座楔密封面车削定位夹具
CN211951928U (zh) 具有快拆结构的预埋螺杆
CN203627454U (zh) 复合法兰
CN211647279U (zh) 一种快速拼装的铝合金模板
CN214643071U (zh) 一种金属复合板加工用夹持装置
CN218018216U (zh) 一种辅助扳手
CN214269935U (zh) 一种钢结构安装时的吊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