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50585U - 一种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50585U
CN217150585U CN202221043571.XU CN202221043571U CN217150585U CN 217150585 U CN217150585 U CN 217150585U CN 202221043571 U CN202221043571 U CN 202221043571U CN 217150585 U CN217150585 U CN 2171505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flow
energy
sub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4357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威
郑梅
周坤容
张涛
王强
刘思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4357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505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505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505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该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包括池体、进水管道、出水管道以及推流组件;其中,池体具备首尾导通的流道;进水管道及出水管道均与流道导通;推流组件设置于流道内,且用于使得流道内的污水沿流道循环流动。当污水由进水管道导入池体内时,容置于池体内的污水会在推流组件的作用下沿流道循环流动,进而能够在流动的过程中,避免出现污水中的泥沙出现沉淀至池底的情况,而且这样的方式能够在实现水质及水量的调节功能的同时,降低工作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
背景技术
目前,调节池在污水处理中应用广泛,适用于污水排放水量或水质波动大的情况,通过设置调节池,可提高后续污水处理单元的稳定性。调节池主要采用矩形池体设计,并设置搅拌装置,但这样的设置方式,存在能耗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这样的:
一种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包括池体、进水管道、出水管道以及推流组件;
池体具备首尾导通的流道;进水管道及出水管道均与流道导通;
推流组件设置于流道内,且用于使得流道内的污水沿流道循环流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池体包括外池壁以及内池壁;
外池壁环形设置以形成池室,内池壁设置于池室,并用于将池室分隔为第一沟道及第二沟道;
第一沟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沟道的两端导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沟道与第二沟道连通处的外池壁为弧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内池壁的至少部分为弧形,以使得第一沟道及第二沟道的至少部分为弧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沟道绕第二沟道的外周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池体还包括分流壁,分流壁设置于第二沟道内,且分流壁用于将第二沟道分隔为第一子沟道及第二子沟道;
第一子沟道的一端与第二子沟道的一端连通,第一子沟道的另一端及第二子沟道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沟道的两端导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池体还包括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及第三导流板;
第一导流板设置于第一子沟道与第二子沟道的导通处;
第二导流板设置于第一子沟道与第一沟道的导通处;
第三导流板设置于第二子沟道与第二沟道的导通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推流组件包括多个推流器,推流器沿流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地设置于流道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还包括设置于出水管道与池体连通处的提升泵池;
提升泵池内设置有提升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包括池体、进水管道、出水管道以及推流组件;其中,池体具备首尾导通的流道;进水管道及出水管道均与流道导通;推流组件设置于流道内,且用于使得流道内的污水沿流道循环流动。
由此,当污水由进水管道导入池体内时,容置于池体内的污水会在推流组件的作用下沿流道循环流动,进而能够在流动的过程中,避免出现污水中的泥沙出现沉淀至池底的情况,而且这样的方式能够在实现水质及水量的调节功能的同时,降低工作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的剖视图。
图标:200-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210-池体;220-进水管道;230-出水管道;240-推流组件;211-流道;212-外池壁;213-内池壁;214-池室;215-第一沟道;216-第二沟道;217-分流壁;218-第一子沟道;219-第二子沟道;221-第一导流板;222-第二导流板;223-第三导流板;241-推流器;250-提升泵池;251-提升泵;260-附壁闸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200,包括池体210、进水管道220、出水管道230以及推流组件240;
池体210具备首尾导通的流道211;进水管道220及出水管道230均与流道211导通;
推流组件240设置于流道211内,且用于使得流道211内的污水沿流道211循环流动。
该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200的工作原理是:
请参照图1及图2,该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200包括池体210、进水管道220、出水管道230以及推流组件240;其中,池体210具备首尾导通的流道211;进水管道220及出水管道230均与流道211导通;推流组件240设置于流道211内,且用于使得流道211内的污水沿流道211循环流动。
由此,当污水由进水管道220导入池体210内时,容置于池体210内的污水会在推流组件240的作用下沿流道211循环流动,进而能够在流动的过程中,避免出现污水中的泥沙出现沉淀至池底的情况,而且这样的方式能够在实现水质及水量的调节功能的同时,降低工作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为监测池体210内的污水水质、水位以及流速,故,该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200还包括用于监测污水水质、水位以及流速的水质监测单元、水位监测单元以及流速监测单元。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推流组件240时,其作用在于使得流道211内的污水沿流道211循环流道211,从而避免污水中的泥沙沉淀至池底,由此,推流组件240包括多个推流器241,推流器241沿流道211的延伸方向间隔地设置于流道211的底部。需要说明的是,在推流器241使得污水流动时,可以通过多个推流器241对污水的流速进行调整,而且流道211内的污水的流速可以大于或等于0.3m/s;另外,在设置推流器241时,为避免流道211内出现死角,而导致局部污水出现泥沙沉淀的情况,故,多个推流器241沿流道211的延伸方向间隔地设置于流道211的底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在导出污水时,为便于导出污水,且提高导出的效率,故,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200还包括设置于出水管道230与池体210连通处的提升泵池250;提升泵池250内设置有提升泵251。而且为控制提升泵池250与池体210的导通情况,故,提升泵池250与池体210的导通处设置有附壁闸门260。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池体210时,为使得池体210内能够形成首尾导通的流道211,故,池体210包括外池壁212以及内池壁213;外池壁212环形设置以形成池室214,内池壁213设置于池室214,并用于将池室214分隔为第一沟道215及第二沟道216;第一沟道215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沟道216的两端导通。
由此,在设置内池壁213时,通过第一沟道215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沟道216的两端导通,便可使得污水能够在第一沟道215及第二沟道216中循环流动;而且为使得污水能够循环,故在设置推流器241时,第一沟道215及第二沟道216中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推流器241。
在污水沿第一沟道215及第二沟道216循环流动的过程中,为避免第一沟道215与第二沟道216连通处出现泥沙沉淀的情况,故,第一沟道215与第二沟道216连通处的外池壁212为弧形,从而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避免第一沟道215与第二沟道216连通处出现污水停止流动的死角。同理,内池壁213的至少部分为弧形,以使得第一沟道215及第二沟道216的至少部分为弧形。
请参照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为减小池体210的体积,并避免对污水形成离心力,故,第一沟道215绕第二沟道216的外周延伸,即第一沟道215围绕第二沟道216的外轮廓设置,从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小第一沟道215及第二沟通的体积。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池体210还包括分流壁217,分流壁217设置于第二沟道216内,且分流壁217用于将第二沟道216分隔为第一子沟道218及第二子沟道219;
第一子沟道218的一端与第二子沟道219的一端连通,第一子沟道218的另一端及第二子沟道219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沟道215的两端导通。
由此,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将第二沟道216分隔为第一子沟道218及第二子沟道219,而且在设置推流器241时,第一子沟道218及第二子沟道219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推流器241,进而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保持污水的流速,避免污水在第二沟道216内出现积留的情况。
在设置有第一子沟道218及第二子沟道219时,为避免第一子沟道218与第二子沟道219的导通处、第一子沟道218与第一沟道215的导通处以及第二子沟道219与第二沟道216的导通处因污水流的冲击造成泥沙沉淀的情况,故,在将导通处外池壁212或内池壁213设置为弧形的同时,池体210还包括第一导流板221、第二导流板222及第三导流板223;第一导流板221、第二导流板222及第三导流板223均为弧形,且第一导流板221、第二导流板222及第三导流板223与外池壁212或内池壁213间隔设置,第一导流板221设置于第一子沟道218与第二子沟道219的导通处;第二导流板222设置于第一子沟道218与第一沟道215的导通处;第三导流板223设置于第二子沟道219与第二沟道216的导通处。
通过第一导流板221、第二导流板222及第三导流板223能够起到导流的作用,并降低的污水流在换道流动时的冲击力,从而能够避免出现泥沙沉淀的情况。
基于上述内容,请参照图1及图2,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节能型循环式污水调节方法,采用上述的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200,包括:
将污水由进水管道220导入池体210内;
使得池体210内的污水在推流组件240的作用下沿流道211的延伸方向循环流动;
将出水管道230与池体210导通,将池体210内的污水导出;
其中,流道211内的污水的流速大于或等于0.3m/s。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出水管道230与池体210导通,将池体210内的污水导出时,需要在预设条件下,控制附壁闸门260将提升泵池250与池体210导通,而预设条件可以是在水质满足出水条件,或在调水要求下。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包括池体、进水管道、出水管道以及推流组件;
所述池体具备首尾导通的流道;所述进水管道及所述出水管道均与所述流道导通;
所述推流组件设置于所述流道内,且用于使得所述流道内的污水沿所述流道循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池体包括外池壁以及内池壁;
所述外池壁环形设置以形成池室,所述内池壁设置于所述池室,并用于将所述池室分隔为第一沟道及第二沟道;
所述第一沟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沟道的两端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沟道与所述第二沟道连通处的所述外池壁为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池壁的至少部分为弧形,以使得所述第一沟道及所述第二沟道的至少部分为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沟道绕所述第二沟道的外周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池体还包括分流壁,所述分流壁设置于所述第二沟道内,且所述分流壁用于将所述第二沟道分隔为第一子沟道及第二子沟道;
所述第一子沟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沟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子沟道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子沟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沟道的两端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池体还包括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及第三导流板;
所述第一导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子沟道与所述第二子沟道的导通处;
所述第二导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子沟道与所述第一沟道的导通处;
所述第三导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子沟道与所述第二沟道的导通处。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流组件包括多个推流器,所述推流器沿所述流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流道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出水管道与所述池体连通处的提升泵池;
所述提升泵池内设置有提升泵。
CN202221043571.XU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 Active CN2171505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3571.XU CN217150585U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3571.XU CN217150585U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50585U true CN217150585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64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43571.XU Active CN217150585U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505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61164U (zh) 一种配水装置
CN217150585U (zh) 一种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
CN114635493A (zh) 一种节能型循环沟道式污水调节池及方法
CN103691321B (zh) 节水型ro机
CN105236552A (zh) 一种活性污泥重力自回流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10159322U (zh) 一种污水厂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
CN214528194U (zh) 一种可调节配水结构
CN210878864U (zh) 一种切削液集中供给系统
CN203577463U (zh) 一种处理炉气后产生的废硫酸的处理系统
CN205151868U (zh) 一种活性污泥重力自回流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108005170A (zh) 一种双水源取水泵房
CN210151827U (zh) 一种高位水池结构
CN218993090U (zh) 用于含高固废水的扰动式引水罐
CN112316497A (zh) U形管池面出水的环流澄清器系统及环流澄清器的出水方法
CN214829334U (zh) 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装置
CN208649085U (zh) 一种污泥回流装置
CN220812047U (zh) 一种防堵厌氧循环布水系统
CN219012879U (zh) 暖通循环泵
CN207063031U (zh) 一种置于清水池内的吸水井
CN219709289U (zh) 一种集配水装置
CN208561790U (zh) 一种带有导流套的家用净化加热饮水一体机
CN110436619A (zh) 一种工业污水酸化处理均布器
CN209052438U (zh) 缓冲池管道系统
CN219167753U (zh) 一种冷却结晶器
CN213950638U (zh) 一种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系统的调节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