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45709U - 一种车辆的换电总成及换电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的换电总成及换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45709U
CN217145709U CN202220785275.0U CN202220785275U CN217145709U CN 217145709 U CN217145709 U CN 217145709U CN 202220785275 U CN202220785275 U CN 202220785275U CN 217145709 U CN217145709 U CN 2171457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vehicle
skeleton
lifting device
bel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8527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攀
杨全凯
王海林
严群阳
张志强
张旭
韩磊
李龙
李文中
冯业东
杨海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Jiz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Jiz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Jiz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8527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457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457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457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换电总成及换电站,涉及车辆新能源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中换电总成包括具有顶部的第一骨架、安装在第一骨架的顶部上的驱动机构、抬升装置和多个提升带,抬升装置位于第一骨架的底部,与第一骨架共同限定形成用于放置车辆的容置空间。多个提升带与驱动机构和抬升装置均连接,用于在驱动机构运行时收卷,以带动抬升装置朝向第一骨架的顶部方向运动,从而抬升车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提升带使得车辆进行升降运动,驱动机构仅占用车辆上部空间,不占用换电站整体宽度,节约了换电站的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的换电总成及换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新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的换电总成及换电站。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电池换电是一种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方式,具体是指通过换电设备将车辆的亏电电池换下,将满电电池装上。
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换电站大多需要对电动汽车进行车辆举升动作,以保证车辆前后方向获得定位效果,其中举升点为车身固定点。现有的换电站中的举升机构存在以下缺点:
1.一般为多动力驱动,机构复杂,成本较高;
2.占用宽度空间较大,占用车辆左右两侧使整个换电站宽度加宽,或者占用车辆底部高度空间,使车辆停车平台整体高度变高;
3.举升机构做上下运动,对机构精度要求非常高,使用和调试过程中容易出现卡滞异响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辆的换电总成,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电站的举升机构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换电总成的换电站。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换电总成,包括:
第一骨架,具有顶部;
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骨架的所述顶部上;
抬升装置,位于所述第一骨架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骨架共同限定形成用于放置车辆的容置空间;
多个提升带,与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抬升装置均连接,用于在所述驱动机构运行时收卷,以带动所述抬升装置朝向所述第一骨架的所述顶部方向运动,从而抬升所述车辆。
可选地,还包括:
多个张紧轮,安装在所述第一骨架的所述顶部,用于支撑所述多个提升带。
可选地,所述第一骨架还包括相对布置且与所述顶部连接的两个侧部,所述两个侧部分别由所述顶部的两侧朝向所述抬升装置方向延伸。
可选地,还包括:
多个升降导轨,安装在所述两个侧部上;
多个导靴机构,与所述多个升降导轨一一对应布置且安装在所述抬升装置上,所述多个导靴机构构造成在所述多个提升带带动所述抬升装置朝向所述第一骨架的所述顶部方向运动时沿所述多个升降导轨滑动。
可选地,所述抬升装置包括:
第二骨架,与所述提升带连接,所述多个导靴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骨架上;
多个支撑板,安装在所述第二骨架朝向所述第一骨架的所述顶部的一侧且位于所述车辆的预设位置处,以在抬升所述车辆时暴露出所述车辆的动力电池。
可选地,所述抬升装置还包括:
多个举升块,安装在所述第二骨架朝向所述第一骨架的所述顶部的一侧,所述多个举升块朝向所述第一骨架的所述顶部的第一平面与所述多个支撑板朝向所述第一骨架的所述顶部的第二平面平齐。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电机;
传动轴,与所述电机连接;
多个提升轮,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多个提升轮与所述提升带固定连接,用于在所述电机开启时转动以收卷所述提升带,从而带动所述抬升装置朝向所述第一骨架的所述顶部方向运动。
可选地,还包括:
多个张紧装置,安装在所述多个提升带与所述第二骨架的连接处,用于调节所述提升带的张紧度。
可选地,所述多个提升带与所述多个提升轮一一对应布置且所述提升轮位于对应的所述提升带的中间位置处,以在所述提升轮转动时同时收卷其两侧的所述提升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换电站,所述换电站包括上述的换电总成。
本实用新型中换电总成包括具有顶部的第一骨架、安装在第一骨架的顶部上的驱动机构、抬升装置和多个提升带,抬升装置位于第一骨架的底部,与第一骨架共同限定形成用于放置车辆的容置空间。多个提升带与驱动机构和抬升装置均连接,用于在驱动机构运行时收卷,以带动抬升装置朝向第一骨架的顶部方向运动,从而抬升车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提升带使得车辆进行升降运动,驱动机构仅占用车辆上部空间,不占用换电站整体宽度,节约了换电站的空间。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换电总成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换电总成中第一骨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图1所示换电总成中抬升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图1所示换电总成中导靴机构和张紧装置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
100-换电总成,10-第一骨架,20-驱动机构,30-抬升装置,40-提升带,50-张紧轮,60-举升块,70-张紧装置,11-顶部,12-侧部,121-升降导轨,21-电机,22-传动轴,23-提升轮,31-导靴机构,32-第二骨架,33-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换电总成100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车辆的换电总成100包括具有顶部11的第一骨架10、安装在第一骨架10的顶部11上的驱动机构20、抬升装置30和多个提升带40,抬升装置30位于第一骨架10的底部,其与第一骨架10共同限定形成用于放置车辆的容置空间。多个提升带40与驱动机构20和抬升装置30均连接,用于在驱动机构20运行时收卷,以带动抬升装置30朝向第一骨架10的顶部11方向运动,从而抬升车辆。
该实施例通过提升带40使得车辆进行升降运动,驱动机构20仅占用车辆上部空间,不占用换电站整体宽度,节约了换电站的空间。
图2是图1所示换电总成100中第一骨架10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是图1所示换电总成100中抬升装置30的示意性结构图,图4是图1所示换电总成100中导靴机构31和张紧装置70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换电总成100还包括多个张紧轮50,其安装在第一骨架10的顶部11,用于支撑多个提升带40。从附图1、图2和图3中可以看出,提升带40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提升带40的两端均与抬升装置30连接,多个张紧轮50分两排排布,每排张紧轮50支撑同一个提升带40。张紧轮50的数量可以根据提升带40的长度具体设计。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骨架10还包括相对布置且与顶部11连接的两个侧部12,两个侧部12分别由顶部11的两侧朝向抬升装置30方向延伸。两个侧部12上均开设有两个贯穿孔,两个贯穿孔与两个提升带40一一对应布置,每个提升带40穿过对应的贯穿孔最终与抬升装置30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换电总成100还包括多个升降导轨121和多个导靴机构31,升降导轨121安装在两个侧部12上,多个导靴机构31与多个升降导轨121一一对应布置且安装在抬升装置30上,多个导靴机构31构造成在多个提升带40带动抬升装置30朝向第一骨架10的顶部11方向运动时沿多个升降导轨121滑动。在抬升装置30下降时导靴机构31和升降导轨121也做相对运动。具体地,每个侧部12上均安装有两个升降导轨121,抬升装置30的两侧分别对应安装有两个导靴机构31。该实施例通过设置升降导轨121和导靴机构31,可以使得抬升装置30稳定地上升和下降,并且简化了换电站装配难度,降低了抬升装置30做上下运动时的噪音。这里,升降导轨121的长度可以根据抬升装置30需要上升的高度进行设计,需要满足抬升装置30的上升行程。
在该实施例中,抬升装置30包括第二骨架32和多个支撑板33,第二骨架32与提升带40连接,多个导靴机构31安装在第二骨架32上。多个支撑板33安装在第二骨架32朝向第一骨架10的顶部11的一侧且位于车辆的预设位置处,以在抬升车辆时暴露出车辆的动力电池。并且多个支撑板33与第二骨架32之间预留有间隙。该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支撑板33使得车辆能够直接开到抬升装置30上,比较平坦。如图1所示,支撑板33的数量为两个,相当于布置在车辆的前后端,中间部位留空,以在车辆上升时方便对车辆上动力电池进行更换。
在该实施例中,抬升装置30还包括多个举升块60,其安装在第二骨架32朝向第一骨架10的顶部11的一侧,多个举升块60朝向第一骨架10的顶部11的第一平面与多个支撑板33朝向第一骨架10的顶部11的第二平面平齐。该实施例设置举升块60一方面是对车辆进行定位,另一方面是提供对车辆的支撑力。具体地,举升块6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举升块60与车辆接触。相当于抬升装置30未上升时,多个举升块60与支撑板33是平齐的,车辆停放在抬升装置30上,只有举升块60是与车辆接触的。当抬升装置30上升时,第二骨架32先朝上移动,此时支撑板33是不上升的,因此举升块60此时是凸出于支撑板33的,直至第二骨架32朝向移动至与支撑板33接触时带动支撑板33朝上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机构20包括电机21、传动轴22和多个提升轮23,传动轴22与电机21连接,多个提升轮23与传动轴22连接,多个提升轮23与提升带40固定连接,用于在电机21开启时转动以收卷提升带40,从而带动抬升装置30朝向第一骨架10的顶部11方向运动。从附图2中可以看出,提升轮23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提升轮23与每个提升带40一一对应设置,用于对对应的提升带40进行卷收和释放。当电机21正转时对提升带40进行卷收,从而使得抬升装置30上升;当电机21反转时对提升带40进行释放,从而抬升装置30下降。
图4是图1所示换电总成100中导靴机构31和张紧装置70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如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换电总成100还包括多个张紧装置70,其安装在多个提升带40与第二骨架32的连接处,用于调节提升带40的张紧度。该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张紧装置70可以调节提升带40的张紧度,使得提升带40能够更好地带动抬升装置30升降。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多个提升带40与多个提升轮23一一对应布置且提升轮23位于对应的提升带40的中间位置处,以在提升轮23转动时同时收卷其两侧的提升带40。该实施例将提升轮23设置在一个提升带40的中间,在提升轮23正转时可以同时对其两侧的提升带40进行卷收,从而可以提高抬升装置30的上升速度;在提升轮23反转时可以同时对其两侧的提升带40进行释放,从而可以提高抬升装置30的下降速度,相当于提高了车辆的换电速度。另外,提升轮23的数量以及提升带40的数量还可以根据抬升装置30的宽度进行选择,抬升装置30的宽度越大,提升轮23的数量越多,提升带40的数量也越多。抬升装置30的宽度越小,提升轮23的数量越少,提升带40的数量也越少。
该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换电站,换电站包括上述的换电总成100。对于换电总成100,这里不一一赘述。
该实施例利用车辆顶部11空间,布置驱动机构20,实现换电站对车辆举升定位的功能需求,驱动机构20仅占用车辆上部空间,不占用换电站整体宽度,也不需要车辆行驶到较高位置处,节约了换电站空间,便于车辆换电,并且可以使得换电站布置更多的换电总成100,相当于提高了换电效率。该实施例通过电机21驱动提升带40,使车辆进行升降运动,装配简单,由于使用的是提升带40,在运动过程中噪音非常小,提速上线非常高,可靠性强,美观。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换电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骨架,具有顶部;
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骨架的所述顶部上;
抬升装置,位于所述第一骨架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骨架共同限定形成用于放置车辆的容置空间;
多个提升带,与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抬升装置均连接,用于在所述驱动机构运行时收卷,以带动所述抬升装置朝向所述第一骨架的所述顶部方向运动,从而抬升所述车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张紧轮,安装在所述第一骨架的所述顶部,用于支撑所述多个提升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架还包括相对布置且与所述顶部连接的两个侧部,所述两个侧部分别由所述顶部的两侧朝向所述抬升装置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升降导轨,安装在所述两个侧部上;
多个导靴机构,与所述多个升降导轨一一对应布置且安装在所述抬升装置上,所述多个导靴机构构造成在所述多个提升带带动所述抬升装置朝向所述第一骨架的所述顶部方向运动时沿所述多个升降导轨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装置包括:
第二骨架,与所述提升带连接,所述多个导靴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骨架上;
多个支撑板,安装在所述第二骨架朝向所述第一骨架的所述顶部的一侧且位于所述车辆的预设位置处,以在抬升所述车辆时暴露出所述车辆的动力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装置还包括:
多个举升块,安装在所述第二骨架朝向所述第一骨架的所述顶部的一侧,所述多个举升块朝向所述第一骨架的所述顶部的第一平面与所述多个支撑板朝向所述第一骨架的所述顶部的第二平面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电机;
传动轴,与所述电机连接;
多个提升轮,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多个提升轮与所述提升带固定连接,用于在所述电机开启时转动以收卷所述提升带,从而带动所述抬升装置朝向所述第一骨架的所述顶部方向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电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张紧装置,安装在所述多个提升带与所述第二骨架的连接处,用于调节所述提升带的张紧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电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提升带与所述多个提升轮一一对应布置且所述提升轮位于对应的所述提升带的中间位置处,以在所述提升轮转动时同时收卷其两侧的所述提升带。
10.一种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站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电总成。
CN202220785275.0U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车辆的换电总成及换电站 Active CN2171457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85275.0U CN217145709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车辆的换电总成及换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85275.0U CN217145709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车辆的换电总成及换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45709U true CN217145709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99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85275.0U Active CN217145709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车辆的换电总成及换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457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77684A (zh) 一种车载移动伸缩轨道式充换电设备
EP4201758A1 (en) Battery conveying system, battery swapping station, and battery swapping method
CN109501770A (zh) 车轮定位装置以及换电站
CN209813946U (zh) 车轮定位装置以及车辆换电平台
CN111231742A (zh) 换电系统及包括其的换电站
CN109703530A (zh) 基于单轨换电机器人的简易换电站及其换电方法
CN112026577B (zh) 一种换电装置及车辆
CN115556620A (zh) 模块化的换电装置
CN214001412U (zh) 载车平台及包括其的换电站
CN210174831U (zh) 换电设备
CN217145709U (zh) 一种车辆的换电总成及换电站
CN110001601B (zh) 用于换电平台的定位及升降系统、换电平台和充换电站
CN216942766U (zh) 移载机构及换电设备
CN209757063U (zh) 一种固定式换电平台结构
CN102465620A (zh) 电缆的固定夹具、台板及机械式停车场
CN216231778U (zh) 便于减小磨损的载车平台及换电站
CN212243022U (zh) 换电系统及包括其的换电站
CN212979956U (zh) 一种重型卡车的换电系统
CN114734862A (zh) 一种车辆的换电总成及换电站
CN212863967U (zh) 一种车辆升降装置及车辆换电平台
CN113602139A (zh) 一种电池转运系统
CN219312565U (zh) 一种换电平台及换电设备
CN219382227U (zh) 一种商用车双向侧换吊装式换电站
CN216300846U (zh) 换电平台及充换电站
CN214217045U (zh) 一种穿梭子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